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019章 撩风笔
大唐往世书 本章字数:6257 大唐往世书txt下载
“软硬兼施,恩威并用!”
字看起来确实是好字,然而究竟怎么个好法舒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他眼里的好字,到了书法大家眼里就凌乱不堪呢?
但是这不重要,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虽然得了这幅扇面,但是舒珲并不打算将它拿来装逼。究其原因,还在于这扇面并非那种可以“哗”一下展开的折扇,而是被圈在木框中带着一根手柄的团扇。
见多了医院发的广告扇,舒珲对这种造型实在有些抵触。
此时早有可以折叠的叠扇颇为流行,最早能够追溯到晋代,不过它的原理完全不同。简单来讲就是一柄扇面可以像伞一样收起来成为一束的团扇,扇骨是完全对称的,所以扇面只能由柔韧的细绸制成。
至于折扇,后世普遍认为是日本人的发明,于晚唐开始向唐朝进贡,而真正引领文化潮流还是明朝永乐皇帝对它的偏爱所致。
舒珲不关心它到底是谁的发明,只知道此时此刻,尚没有这种风雅玩物……
那它不就成了自己的发明了吗?
这幅题字扇面,回去后便差人拿到东街找人装起来,然后挂到墙上。
舒珲既然已经有了主意,也不再久留。让红鱼拿着新得的扇面就辞别了张三哥父子,回家研究硬笔去了。
矿物和木炭自不用说,最早的硬水笔应该是木匠用来标记尺寸的竹签。但是由于古人对于毛细管效应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是以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利用方法。
相比于用烤干的竹黄蘸墨汁作笔,其实将鲜竹削尖以后阴干,能够获得更好的吸墨性能。但是舒珲既然来自后世,当然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将那些弯路都走一遍,是以舒珲首先便想到了要制作羽毛笔。
羽毛笔的发明,要追溯到公元700年左右的欧洲。换句话说,此时此刻,全世界还没有能被史书记载的羽毛笔问世。
虽然手感偏软,但是羽毛笔的原理跟后世的蘸水钢笔是完全相同的。蓄水钢笔比较复杂,以如今的工艺恐怕很难实现,羽毛笔虽然需要不时蘸墨水,但谁叫毛笔同样也需要呢?
关于硬笔书写概念的引进,舒珲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抛开之前提到的成本优势,硬笔书写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入门比较容易。相比于运用毛笔书写需要对腕力的精准把握,硬笔想要写出稍微能看的字不用经过太多练习,而且手劲偏小的幼童也能作启蒙之用。
多掌握一门硬笔书写方法,不会额外花费士子们太多时间。
在舒珲的计划里,他其实更想直接拿出玻璃蘸水笔。这种笔的工艺并不复杂,而且比羽毛笔更加优秀,但是现在没有玻璃,只好先用羽毛笔代替了。
等他找到了合适的替换材料,又或者哪天成功烧制了玻璃,再对硬笔进行一次升级也不迟。
舒珲回到自己的宅院,首先就去翻找正房西侧的两个高大的博物架。在他印象中,其中有不少的猛禽或者美丽的鸟类羽毛。
其中少部分是他自己在坊市上淘的,大部分是别人投他所好送的。自从得知了还有人专门为此去猎杀具有美丽翎毛的鸟类,舒珲便再也没有接受过这种礼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真是造孽啊。”等敖广从架子倒数第二层取下一个装有长长短短五颜六色大约三十多根翎毛的漆罐时,舒珲不禁暗道一声罪过。
古往今来,有多少珍禽异兽因为它们美丽的皮毛或者兽角而惨遭灭绝?在舒珲看来,一切只为喜好而发生的猎杀都不是正义的。
“不过我这羽毛笔一提出来,肯定有很多无聊的文人会搞出些名堂来。要么会说某种无辜的鸟儿羽毛尤其有逼格,要么会说从活禽身上生生拔下的翎羽写的字更加精神……”
“对不住了啊禽兽们。”
这种事情是肯定会发生的!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自然界就是这样弱肉强食,舒珲对此没有什么抵触,他担心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杀戮。
“正常情况下,作为家禽被屠宰的鸡鸭鹅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羽毛笔的消耗,毕竟一支笔可以用很久。但是要尽量避免前面考虑的那些无聊人士搞事情。”
舒珲摸了摸下巴,禁止拔活禽翎毛这点其实很好实施,如今自己也算是救苦救难的神明了,这点要求没有人会忤逆自己。
至于最为不逊的那些喜欢标新立异搞脑洞的“发明家”,自己有必要在羽毛笔流传开来之前提前制定出最高标准才是。
舒珲在一堆翎羽之间挑挑拣拣,突然心里一动,从中抽出一根约莫三十厘米长,黑白相间并具有少量褐色斑点的翎毛来。
这是一只成年雀鹰的左翅第三根翎毛,一般来说也是它最长的一根翎毛。其外观大方漂亮,羽支整洁,羽轴强韧,羽柄密实,不经脱脂放置近两年也不见发出异味——当然也可能是异味早就挥发完了。
它的尺寸尤其适合用来书写。加上原主人猛禽的身份,比毛笔中的狼毫要显得更为尊贵,可以很好地满足小部分人渴望各处都能高人一等的心理、
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雀鹰虽然抓捕不易,但其实数量不算稀少。它的体型虽然不及鹰一般庞大,能够袭击家禽和幼畜甚至小孩,但是对于家禽幼崽的威胁却比鹰更大。
加上其在平原和丘陵地区远大于鹰的数量,可谓农人的眼中钉。舒珲将矛头指向这种猛禽,可谓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这种雀鹰俗名鹞子,不过跟鹞鹰并不是一回事,它的体型比起鹞鹰也还是要小一点。对于文人来说,舒珲力推雀鹰的翎羽作羽毛笔中的上佳珍品要比其他禽类更加容易接受。
因为这种雀鹰的翎羽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左右翎毛分别叫做撩风和掠草。大多数人的惯用手是右手,左翅翎羽的弯曲方向正好适合把握,那么这种高贵的羽毛笔就具备了一个十分有逼格的名字——
撩风笔!
虽然觉得给一种鸟左右两侧的翅膀分别起名有点诡异,在舒珲看来可能只是互文借义,然而此时的文人却不会这么想。诸如给一种动物的雌雄性别分别命名,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谋定而后动,这是舒珲的一贯主张。既然已经考虑得如此长远,那么接下来的一切思考只是丰富计划的细节罢了,不用太过费神。
“红鱼,去外院叫人收集一些鹅翎毛,还有鸡鸭的翎毛。买也好讨要也好,或者把街上那些熊孩子踢的毽子拆掉也好……实在不行宰两只也可以,尽快弄到。”
舒珲摸了摸下巴,一幅为了科学可以解剖一切的嘴脸。
“然后让厨房烧锅热水把这些翎毛蒸半个时辰,闻不到什么气味后拿过来。”
吩咐完红鱼,舒珲便托着下巴干等起来。无聊中感觉自己嘴里似乎少了些什么东西,突然想起一事:
“敖广你把烤箱打开看看,出门前烤的戚风蛋糕还热乎不?”
敖广去到后罩房中由原来空房改建的小厨房,用湿麻布垫在没有任何可视窗口,全凭感觉判断火候的烤箱金属门的把手上,然后把整个门给抽了出来。
这烤箱构造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可以在夹层的铁皮网中放入木炭的凹状箱子,加上两扇同样可以放木炭的门和一个有夹层的盖子。框架正中还有两个对穿的孔方便做烤鸭时穿插支架。
不过一小会,便端着乘了六个戚风蛋糕的盘子回来:“少爷,烤箱里炭火都还没有完全熄灭,此刻还热乎得紧。”
红鱼也差不多时候回来,舒珲三人便就着一壶舒珲用空调烧开的茶水吃起了点心。
唐人不好喝茶,之前舒珲在袁天罡那里见到的茶汤,虽然历史悠长,在此时倒是属于罕见物。
这是因为唐人喜欢喝酒,不管是各种谷物酒水果酒,都很受欢迎。就连不饮酒的女子或僧人,他们饮用的三勒浆、葡萄浆还有酥酪也是含有酒精成分的。
舒珲不怎么喜欢喝茶,然而对于酒来说也没有什么嗜好,从来不会主动想要喝酒。要说唐时的饮品,他更加钟爱一种名叫醴酪的杏仁燕麦粥。
然而这种勉强能算饮品的食物是寒食节的特色,即清明后两日,正常情况下吃到的都是冷饮。然而对于舒珲而言,加入麦芽糖的燕麦粥,怎么能不加热了吃呢?
冷麦片啊,这叫他怎么喝得下去!
三人有一茬没一茬地胡侃着,时间倒是消磨得很快。等到临近正午时有奴婢将脱脂完毕的二十几支各种翎羽交了过来。
舒珲翻看了一下,发现其中全部八根鹅翎都来自同一只倒霉鹅,估计是趁宰的。另外鸡鸭翎毛倒是卖相都还不错,似乎资源颇有富余,还经过了一番挑选。
拿起一根举到鼻端闻了闻,发现仍旧有股淡淡的气味,估计是无法完全去除干净。用手捻了下,没有油渍浸出。
脱脂是为了去除禽类为了防水,免于羽毛被打湿后无法飞翔而涂覆到羽毛表面的油脂。这些油脂时间久了会氧化发臭,还会孳生病菌。
“嗯,这脱脂程序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便是硬化处理。”羽柄的角质需要经过热处理使它变性硬化,才能获得利于书写的手感,并且对墨水的导通能力也能获得增强。
这些工艺都非常简单,然而对于不知道具体原理的古人来说要掌握这些经验,其中所经历的弯路不知道有多少。
“去端个火盆过来,里面装上有余热的碳灰……去看看后院小厨房的烤箱,里面的的灰可能正好。”
舒珲曾经在手工教程上看到的这一步骤是用热砂来处理,不过热砂的温度没有碳灰均匀和柔和,对于第一次尝试的舒珲来说多花费一点时间取得稳妥的成果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待火盆端来,舒珲用一支鸡翎毛的羽支插进灰里面翻搅几下,看了看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又用手悬在十厘米左右上空感受了一下温度,确实是温度已经不够高了。
计划有变,等新的木炭烧成灰,无疑要比准备一盆热沙土更加耗费时间。舒珲重新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改用热容更大的沙土。
没办法,舒珲的计划就是这么灵活多变。
又是一番无聊的等待,壶里烧的茶水差不多快喝完的时候,一盆烧得能够点燃纸片的泥土被两个奴婢用一把短梯子架着抬到了舒珲的门前。
这泥土太烫了,毕竟这种东西火候不好掌握,没有温度计舒珲也描述不出他所需要的温度到底有多高。
他便拿着根木棍反复翻搅,使各层泥土都均匀散热。等他又扔进一根稻草发现没有变得焦黑之后,便又拿出了之前那支用来翻搅碳灰的鸡翎毛。
他把翎毛羽柄朝上倒着埋进泥沙里面,过了会翻出来一看,发现虽然能够闻到一股烧焦的蛋白味,但是羽杆上并没有焦黄的痕迹,看来温度已经合适了。
他便一股脑地将之前让人准备的几十根翎羽,还有那支“撩风”一起插进了乘满热泥沙的陶盆中。羽柄四分之三的部分都陷进泥里,整个盆子活像某个原始部落的酋长冠帽。
拍了拍手,这便完工一半了。舒珲发现做小孩有个好处,那就是趴久了不腰疼。
接下来需要等羽柄硬化,大约要经历一到两个小时的热处理才能完成。不过这部分不需要人为干预,等泥沙自然冷却就可以了。就形式上而言有点像金属热处理工艺中的退火过程,不过原理完全不同,结果正好相反。
等舒珲吃午饭时才突然想起:“我是不是忘了把胖达给放出来了?”
猫熊是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不过对于血肉更加喜爱生食——但是舒珲从来不将就它,要么吃竹子,要么就只给吃熟肉。
要在县里随时找到鲜嫩的竹子给他吃,也殊为不易。能够打秋风的地方都被舒珲打过了,倒是因此和不少人家拉近许多关系。现在胖达的食物就是些混合了蔬菜和粗粮的面团,隔三差五能吃块炖羊腿,剑竹属的竹子太少只能作为零食。
两小时后,舒珲将羽柄已经全部硬化变得浑浊的翎羽都拔了出来,然后吩咐红鱼调点烟墨备好纸张。这些东西舒珲是不用的,不过敖广和红鱼两人时常与宫中书信来往,倒是早有准备。
舒珲还是拿出那支顶端占了灰还被撕掉一些的鸡翎毛,让敖广把他的镔铁匕首递过来。
就此时的冶炼和锻造工艺来说,镔铁刀剑是最为优秀的兵器,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冶炼行业虽然同样源远流长,然而因为缺乏高品位矿藏,在没有掌握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之前要始终落后于同期的西方。
敖广手上的镔铁匕首,是从天竺辗转流入大唐的。因为天竺处于印巴次大陆,与大唐之间具有自然天堑相隔,进入唐境的镔铁制品尤为难得。
用匕首将羽柄尖端削出一个尖锐的斜角,舒珲发现对于自己来说十分困难,几次没有成功不说还差点把手给割到。等他削出一个角度适合的斜角时整个羽柄都快去掉一半了。
舒珲做到这里索性不再亲自动手,交给敖广,他的手应该很稳。
“在尖端两分处的正中钻一个小孔,越小越好。”这样可以让吸附到羽柄管腔中的墨水能够流到羽毛笔正面去。
“然后再在小孔和笔尖之间用匕首刻一道凹痕,可以刻深一点最好,但不要刻透。”这一步是为了方便穿过小孔的墨水流到笔尖。之所以不能刻透,还是因为羽毛笔即使经过硬化也还是有些软,刻透了写字会劈叉。
敖广一一照办,因为工具的限制他既不能把孔钻得够小也无法将刻痕划得够深,不过没见过先进工具的他似乎还对自己的手艺有几分满意。
舒珲接过敖广完工的第一支羽毛笔,便走到红鱼布置妥当的矮几前面。在调好的墨汁里面蘸了一下,待羽管吸足了墨汁后再在砚台边缘拖刮了两下以使墨汁分布均匀,避免坠墨。
然后便煞有介事地在一张上好的宣纸上写了起来:“七里香……”
敖广和红鱼惊奇地看着舒珲,这是舒珲第一次在他们面前写字。敖广不说,几乎与舒珲形影不离的红鱼能够肯定,这也是舒珲第一次写字。
竟然还能这样握笔?好像跟握筷子有点像,但看少爷的架势也不像乱来啊……
出乎舒珲的意料,这第一支羽毛笔制成得十分顺利。除了有点缺乏磨合而稍微刮纸以外,书写手感十分美妙,比起他前世用过的钢笔要更加得心应手。
毕竟羽毛笔比钢笔要柔软许多,承转之间要更加如意。
等到舒珲写到“手中的铅笔,在……”的时候,便已经完全不出墨了。虽然看起来蘸一次墨能够吸附的墨汁与普通的小号兼毫笔完全没法相比,但是架不住羽毛笔写的字小啊!
要是换了毛笔,估计写到这些字的一半都够呛,而使用的墨汁却是羽毛笔的好几倍还要多。
舒珲本来要叫红鱼再换几种纸来,不过红鱼和敖广都是只用最好的宣城纸,而且只作书信之用,根本没有准备其他品种的纸张。
想了想,舒珲也没有让人临时去买几张过来。羽毛笔如果使用普通墨汁,也不会比毛笔在挑纸上更有什么优势,反而因为它更硬的笔触对纸张的硬度有更高的要求。
但仅仅是缩小字体和笔画宽度,便能同时达到省墨和省纸的双重目的了。而等到适合羽毛笔使用的新型墨水调制出来,那时便能更好地利用那些强度足够但是没有足够胶质而会氤墨的纸张。
调制新型墨水也要尽早完成。因为羽毛笔还是不适合使用墨汁来书写,干涸的墨汁会堵塞羽毛笔上面的毛细孔,而过小的空隙也不便于使用清水对它进行洗涤。
“敖广,将这些翎毛全部做成刚才那种笔。”因为羽毛本身的不重样,和粗糙工具进行手工的不确定性,舒珲根本没有要求敖广做些可以对照的差别出来。
因为等他做出来,那肯定就是千差万别的。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954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954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95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9章 撩风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犹在谢谢您的支持!!
字看起来确实是好字,然而究竟怎么个好法舒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许他眼里的好字,到了书法大家眼里就凌乱不堪呢?
但是这不重要,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虽然得了这幅扇面,但是舒珲并不打算将它拿来装逼。究其原因,还在于这扇面并非那种可以“哗”一下展开的折扇,而是被圈在木框中带着一根手柄的团扇。
见多了医院发的广告扇,舒珲对这种造型实在有些抵触。
此时早有可以折叠的叠扇颇为流行,最早能够追溯到晋代,不过它的原理完全不同。简单来讲就是一柄扇面可以像伞一样收起来成为一束的团扇,扇骨是完全对称的,所以扇面只能由柔韧的细绸制成。
至于折扇,后世普遍认为是日本人的发明,于晚唐开始向唐朝进贡,而真正引领文化潮流还是明朝永乐皇帝对它的偏爱所致。
舒珲不关心它到底是谁的发明,只知道此时此刻,尚没有这种风雅玩物……
那它不就成了自己的发明了吗?
这幅题字扇面,回去后便差人拿到东街找人装起来,然后挂到墙上。
舒珲既然已经有了主意,也不再久留。让红鱼拿着新得的扇面就辞别了张三哥父子,回家研究硬笔去了。
矿物和木炭自不用说,最早的硬水笔应该是木匠用来标记尺寸的竹签。但是由于古人对于毛细管效应缺乏一个整体的认知,是以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利用方法。
相比于用烤干的竹黄蘸墨汁作笔,其实将鲜竹削尖以后阴干,能够获得更好的吸墨性能。但是舒珲既然来自后世,当然不可能按部就班地将那些弯路都走一遍,是以舒珲首先便想到了要制作羽毛笔。
羽毛笔的发明,要追溯到公元700年左右的欧洲。换句话说,此时此刻,全世界还没有能被史书记载的羽毛笔问世。
虽然手感偏软,但是羽毛笔的原理跟后世的蘸水钢笔是完全相同的。蓄水钢笔比较复杂,以如今的工艺恐怕很难实现,羽毛笔虽然需要不时蘸墨水,但谁叫毛笔同样也需要呢?
关于硬笔书写概念的引进,舒珲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抛开之前提到的成本优势,硬笔书写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于入门比较容易。相比于运用毛笔书写需要对腕力的精准把握,硬笔想要写出稍微能看的字不用经过太多练习,而且手劲偏小的幼童也能作启蒙之用。
多掌握一门硬笔书写方法,不会额外花费士子们太多时间。
在舒珲的计划里,他其实更想直接拿出玻璃蘸水笔。这种笔的工艺并不复杂,而且比羽毛笔更加优秀,但是现在没有玻璃,只好先用羽毛笔代替了。
等他找到了合适的替换材料,又或者哪天成功烧制了玻璃,再对硬笔进行一次升级也不迟。
舒珲回到自己的宅院,首先就去翻找正房西侧的两个高大的博物架。在他印象中,其中有不少的猛禽或者美丽的鸟类羽毛。
其中少部分是他自己在坊市上淘的,大部分是别人投他所好送的。自从得知了还有人专门为此去猎杀具有美丽翎毛的鸟类,舒珲便再也没有接受过这种礼物。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真是造孽啊。”等敖广从架子倒数第二层取下一个装有长长短短五颜六色大约三十多根翎毛的漆罐时,舒珲不禁暗道一声罪过。
古往今来,有多少珍禽异兽因为它们美丽的皮毛或者兽角而惨遭灭绝?在舒珲看来,一切只为喜好而发生的猎杀都不是正义的。
“不过我这羽毛笔一提出来,肯定有很多无聊的文人会搞出些名堂来。要么会说某种无辜的鸟儿羽毛尤其有逼格,要么会说从活禽身上生生拔下的翎羽写的字更加精神……”
“对不住了啊禽兽们。”
这种事情是肯定会发生的!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自然界就是这样弱肉强食,舒珲对此没有什么抵触,他担心的只是一些无谓的杀戮。
“正常情况下,作为家禽被屠宰的鸡鸭鹅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羽毛笔的消耗,毕竟一支笔可以用很久。但是要尽量避免前面考虑的那些无聊人士搞事情。”
舒珲摸了摸下巴,禁止拔活禽翎毛这点其实很好实施,如今自己也算是救苦救难的神明了,这点要求没有人会忤逆自己。
至于最为不逊的那些喜欢标新立异搞脑洞的“发明家”,自己有必要在羽毛笔流传开来之前提前制定出最高标准才是。
舒珲在一堆翎羽之间挑挑拣拣,突然心里一动,从中抽出一根约莫三十厘米长,黑白相间并具有少量褐色斑点的翎毛来。
这是一只成年雀鹰的左翅第三根翎毛,一般来说也是它最长的一根翎毛。其外观大方漂亮,羽支整洁,羽轴强韧,羽柄密实,不经脱脂放置近两年也不见发出异味——当然也可能是异味早就挥发完了。
它的尺寸尤其适合用来书写。加上原主人猛禽的身份,比毛笔中的狼毫要显得更为尊贵,可以很好地满足小部分人渴望各处都能高人一等的心理、
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雀鹰虽然抓捕不易,但其实数量不算稀少。它的体型虽然不及鹰一般庞大,能够袭击家禽和幼畜甚至小孩,但是对于家禽幼崽的威胁却比鹰更大。
加上其在平原和丘陵地区远大于鹰的数量,可谓农人的眼中钉。舒珲将矛头指向这种猛禽,可谓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这种雀鹰俗名鹞子,不过跟鹞鹰并不是一回事,它的体型比起鹞鹰也还是要小一点。对于文人来说,舒珲力推雀鹰的翎羽作羽毛笔中的上佳珍品要比其他禽类更加容易接受。
因为这种雀鹰的翎羽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左右翎毛分别叫做撩风和掠草。大多数人的惯用手是右手,左翅翎羽的弯曲方向正好适合把握,那么这种高贵的羽毛笔就具备了一个十分有逼格的名字——
撩风笔!
虽然觉得给一种鸟左右两侧的翅膀分别起名有点诡异,在舒珲看来可能只是互文借义,然而此时的文人却不会这么想。诸如给一种动物的雌雄性别分别命名,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极大的乐趣。
谋定而后动,这是舒珲的一贯主张。既然已经考虑得如此长远,那么接下来的一切思考只是丰富计划的细节罢了,不用太过费神。
“红鱼,去外院叫人收集一些鹅翎毛,还有鸡鸭的翎毛。买也好讨要也好,或者把街上那些熊孩子踢的毽子拆掉也好……实在不行宰两只也可以,尽快弄到。”
舒珲摸了摸下巴,一幅为了科学可以解剖一切的嘴脸。
“然后让厨房烧锅热水把这些翎毛蒸半个时辰,闻不到什么气味后拿过来。”
吩咐完红鱼,舒珲便托着下巴干等起来。无聊中感觉自己嘴里似乎少了些什么东西,突然想起一事:
“敖广你把烤箱打开看看,出门前烤的戚风蛋糕还热乎不?”
敖广去到后罩房中由原来空房改建的小厨房,用湿麻布垫在没有任何可视窗口,全凭感觉判断火候的烤箱金属门的把手上,然后把整个门给抽了出来。
这烤箱构造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可以在夹层的铁皮网中放入木炭的凹状箱子,加上两扇同样可以放木炭的门和一个有夹层的盖子。框架正中还有两个对穿的孔方便做烤鸭时穿插支架。
不过一小会,便端着乘了六个戚风蛋糕的盘子回来:“少爷,烤箱里炭火都还没有完全熄灭,此刻还热乎得紧。”
红鱼也差不多时候回来,舒珲三人便就着一壶舒珲用空调烧开的茶水吃起了点心。
唐人不好喝茶,之前舒珲在袁天罡那里见到的茶汤,虽然历史悠长,在此时倒是属于罕见物。
这是因为唐人喜欢喝酒,不管是各种谷物酒水果酒,都很受欢迎。就连不饮酒的女子或僧人,他们饮用的三勒浆、葡萄浆还有酥酪也是含有酒精成分的。
舒珲不怎么喜欢喝茶,然而对于酒来说也没有什么嗜好,从来不会主动想要喝酒。要说唐时的饮品,他更加钟爱一种名叫醴酪的杏仁燕麦粥。
然而这种勉强能算饮品的食物是寒食节的特色,即清明后两日,正常情况下吃到的都是冷饮。然而对于舒珲而言,加入麦芽糖的燕麦粥,怎么能不加热了吃呢?
冷麦片啊,这叫他怎么喝得下去!
三人有一茬没一茬地胡侃着,时间倒是消磨得很快。等到临近正午时有奴婢将脱脂完毕的二十几支各种翎羽交了过来。
舒珲翻看了一下,发现其中全部八根鹅翎都来自同一只倒霉鹅,估计是趁宰的。另外鸡鸭翎毛倒是卖相都还不错,似乎资源颇有富余,还经过了一番挑选。
拿起一根举到鼻端闻了闻,发现仍旧有股淡淡的气味,估计是无法完全去除干净。用手捻了下,没有油渍浸出。
脱脂是为了去除禽类为了防水,免于羽毛被打湿后无法飞翔而涂覆到羽毛表面的油脂。这些油脂时间久了会氧化发臭,还会孳生病菌。
“嗯,这脱脂程序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便是硬化处理。”羽柄的角质需要经过热处理使它变性硬化,才能获得利于书写的手感,并且对墨水的导通能力也能获得增强。
这些工艺都非常简单,然而对于不知道具体原理的古人来说要掌握这些经验,其中所经历的弯路不知道有多少。
“去端个火盆过来,里面装上有余热的碳灰……去看看后院小厨房的烤箱,里面的的灰可能正好。”
舒珲曾经在手工教程上看到的这一步骤是用热砂来处理,不过热砂的温度没有碳灰均匀和柔和,对于第一次尝试的舒珲来说多花费一点时间取得稳妥的成果无疑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待火盆端来,舒珲用一支鸡翎毛的羽支插进灰里面翻搅几下,看了看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又用手悬在十厘米左右上空感受了一下温度,确实是温度已经不够高了。
计划有变,等新的木炭烧成灰,无疑要比准备一盆热沙土更加耗费时间。舒珲重新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改用热容更大的沙土。
没办法,舒珲的计划就是这么灵活多变。
又是一番无聊的等待,壶里烧的茶水差不多快喝完的时候,一盆烧得能够点燃纸片的泥土被两个奴婢用一把短梯子架着抬到了舒珲的门前。
这泥土太烫了,毕竟这种东西火候不好掌握,没有温度计舒珲也描述不出他所需要的温度到底有多高。
他便拿着根木棍反复翻搅,使各层泥土都均匀散热。等他又扔进一根稻草发现没有变得焦黑之后,便又拿出了之前那支用来翻搅碳灰的鸡翎毛。
他把翎毛羽柄朝上倒着埋进泥沙里面,过了会翻出来一看,发现虽然能够闻到一股烧焦的蛋白味,但是羽杆上并没有焦黄的痕迹,看来温度已经合适了。
他便一股脑地将之前让人准备的几十根翎羽,还有那支“撩风”一起插进了乘满热泥沙的陶盆中。羽柄四分之三的部分都陷进泥里,整个盆子活像某个原始部落的酋长冠帽。
拍了拍手,这便完工一半了。舒珲发现做小孩有个好处,那就是趴久了不腰疼。
接下来需要等羽柄硬化,大约要经历一到两个小时的热处理才能完成。不过这部分不需要人为干预,等泥沙自然冷却就可以了。就形式上而言有点像金属热处理工艺中的退火过程,不过原理完全不同,结果正好相反。
等舒珲吃午饭时才突然想起:“我是不是忘了把胖达给放出来了?”
猫熊是杂食性动物,什么都吃,不过对于血肉更加喜爱生食——但是舒珲从来不将就它,要么吃竹子,要么就只给吃熟肉。
要在县里随时找到鲜嫩的竹子给他吃,也殊为不易。能够打秋风的地方都被舒珲打过了,倒是因此和不少人家拉近许多关系。现在胖达的食物就是些混合了蔬菜和粗粮的面团,隔三差五能吃块炖羊腿,剑竹属的竹子太少只能作为零食。
两小时后,舒珲将羽柄已经全部硬化变得浑浊的翎羽都拔了出来,然后吩咐红鱼调点烟墨备好纸张。这些东西舒珲是不用的,不过敖广和红鱼两人时常与宫中书信来往,倒是早有准备。
舒珲还是拿出那支顶端占了灰还被撕掉一些的鸡翎毛,让敖广把他的镔铁匕首递过来。
就此时的冶炼和锻造工艺来说,镔铁刀剑是最为优秀的兵器,全部依赖进口。我国冶炼行业虽然同样源远流长,然而因为缺乏高品位矿藏,在没有掌握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之前要始终落后于同期的西方。
敖广手上的镔铁匕首,是从天竺辗转流入大唐的。因为天竺处于印巴次大陆,与大唐之间具有自然天堑相隔,进入唐境的镔铁制品尤为难得。
用匕首将羽柄尖端削出一个尖锐的斜角,舒珲发现对于自己来说十分困难,几次没有成功不说还差点把手给割到。等他削出一个角度适合的斜角时整个羽柄都快去掉一半了。
舒珲做到这里索性不再亲自动手,交给敖广,他的手应该很稳。
“在尖端两分处的正中钻一个小孔,越小越好。”这样可以让吸附到羽柄管腔中的墨水能够流到羽毛笔正面去。
“然后再在小孔和笔尖之间用匕首刻一道凹痕,可以刻深一点最好,但不要刻透。”这一步是为了方便穿过小孔的墨水流到笔尖。之所以不能刻透,还是因为羽毛笔即使经过硬化也还是有些软,刻透了写字会劈叉。
敖广一一照办,因为工具的限制他既不能把孔钻得够小也无法将刻痕划得够深,不过没见过先进工具的他似乎还对自己的手艺有几分满意。
舒珲接过敖广完工的第一支羽毛笔,便走到红鱼布置妥当的矮几前面。在调好的墨汁里面蘸了一下,待羽管吸足了墨汁后再在砚台边缘拖刮了两下以使墨汁分布均匀,避免坠墨。
然后便煞有介事地在一张上好的宣纸上写了起来:“七里香……”
敖广和红鱼惊奇地看着舒珲,这是舒珲第一次在他们面前写字。敖广不说,几乎与舒珲形影不离的红鱼能够肯定,这也是舒珲第一次写字。
竟然还能这样握笔?好像跟握筷子有点像,但看少爷的架势也不像乱来啊……
出乎舒珲的意料,这第一支羽毛笔制成得十分顺利。除了有点缺乏磨合而稍微刮纸以外,书写手感十分美妙,比起他前世用过的钢笔要更加得心应手。
毕竟羽毛笔比钢笔要柔软许多,承转之间要更加如意。
等到舒珲写到“手中的铅笔,在……”的时候,便已经完全不出墨了。虽然看起来蘸一次墨能够吸附的墨汁与普通的小号兼毫笔完全没法相比,但是架不住羽毛笔写的字小啊!
要是换了毛笔,估计写到这些字的一半都够呛,而使用的墨汁却是羽毛笔的好几倍还要多。
舒珲本来要叫红鱼再换几种纸来,不过红鱼和敖广都是只用最好的宣城纸,而且只作书信之用,根本没有准备其他品种的纸张。
想了想,舒珲也没有让人临时去买几张过来。羽毛笔如果使用普通墨汁,也不会比毛笔在挑纸上更有什么优势,反而因为它更硬的笔触对纸张的硬度有更高的要求。
但仅仅是缩小字体和笔画宽度,便能同时达到省墨和省纸的双重目的了。而等到适合羽毛笔使用的新型墨水调制出来,那时便能更好地利用那些强度足够但是没有足够胶质而会氤墨的纸张。
调制新型墨水也要尽早完成。因为羽毛笔还是不适合使用墨汁来书写,干涸的墨汁会堵塞羽毛笔上面的毛细孔,而过小的空隙也不便于使用清水对它进行洗涤。
“敖广,将这些翎毛全部做成刚才那种笔。”因为羽毛本身的不重样,和粗糙工具进行手工的不确定性,舒珲根本没有要求敖广做些可以对照的差别出来。
因为等他做出来,那肯定就是千差万别的。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954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954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95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9章 撩风笔)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犹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