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012章 一日三餐
大唐往世书 本章字数:5582 大唐往世书txt下载
“少爷,今天想吃什么?”第二天一早醒来,红鱼就开始向舒珲询问一天的食谱。
这不禁让舒珲再次感叹,做主人的感觉真好啊。
虽然在县署时袁天罡也这么问过,不过舒珲因为对唐朝的餐桌一无所知,所以谨慎地选择了随便……现在到了自己家里,昨天又大致了解到市面上的菜蔬,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红鱼,待会找个人去打筒胡麻油回来。嗯……再买点小麦粉。”
“少爷是想吃胡饼吗?”红鱼询问道,这胡饼可是李世民的最爱。
胡饼?舒珲听这名字,猜测大概是他以前吃羊肉串时经常看到的烤馕,据说也是由经过发酵的面制成。不过他以前吃的可能不太正宗,根本咬不动。
想到这里,他决定在中午的麻婆豆腐和晚上的汤面之外,连明天早上的灌汤包也一并定下。
并且以后每天早上都吃灌汤包!
“再买点蜂蜜……嗯,等等你去拿纸笔出来,我说菜的做法你写下,待会教给厨房。”
豆腐昨晚袁天罡和母泉送了一锅来,再不吃就要坏了。至于其他常用的调料,自然是在厨房开火前一次性采买,不用单独说明。甚至原主人还给他们剩下不少。
小麦粉在这个时代精贵得很。小麦的产量很低,现在一亩能产两百斤就不错了。
是以小麦只在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里少量种植,因为没有粟米(即小米)和高粱产量高,种植面积较小。
民间常见的食用方法是脱粒后直接压碎煮粥,称为麦饭。因为这种吃法,小麦的口感与大麦相比可能都略有不及。
加工成面粉十分费力,全靠手工研磨后从细纱布做的筛子里一点点过筛去掉麸皮。如果舒珲不提前吩咐厨房准备,那想要吃上也是不容易的。
红鱼找来纸笔,细细地记下舒珲叙述的“菜谱”:
“麻婆豆腐,主要就是麻辣……什么东西最辣?哦,辣椒啊……”
红鱼所说的“辣椒”,就是食茱萸。在美洲茄科植物辣椒于清代通过海运传入中国,称为“海椒”或者“辣角”并逐步代替原来的辣椒之前,食茱萸一直充当着辛料家族的大哥大。
“豆腐切成粒,就拇指盖大小……不,不是我的,也不是敖广的,是你的拇指盖……”
“一定要汆水,焯一下,这样吃豆腐才安全。”
“芝麻油烧热……就是胡麻油,烧热后下辣椒和花椒粒爆香,最好加点羊肉丁……有蒜苗更好,然后下豆腐。”
红鱼写字的手微微一顿,心下有些惊奇,原来少爷喜欢羊吃肉吗?那为什么袁县令送的羊肉他一点也没吃呢……
“豆腐过油之后,就加水加盐,水刚好淹没豆腐为止……一直烧,烧得越久豆腐越嫩,等豆腐稍微涨大时勾入芡汁……对对对,葛根芡粉就行,别放太多。”
“麻,一定要麻!花椒磨成粉,起锅之前撒上去,越多越好……”
他说着说着,说到越麻越好时口水已经止不住地分泌了,以至于说话时语调动作都颇为不自然。
红鱼正将纸上零碎记录的关键信息再行整理连接,同时有些奇怪少爷怎么说着说着话都开始囫囵了。莫非纵使贵为神明,作为小孩的少爷也那么馋吗?
她懵懂地想着,浑然不知她马上就能体会到那种一听名字都要流口水的感受。
舒珲模糊地叙述完印象中麻婆豆腐的做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平息了下口中横溢的**。
因为他不喜欢豆瓣酱,也就选择性忽略了。等这道菜传扬出去,自然会有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增减。具体用料比例,也不用说得太过清楚,因人而异。
等红鱼整理完麻婆豆腐的做法,和需要添置的用料,舒珲又讲起以后计划作为日常早餐的灌汤包来。
这个时代还没有包子馒头的叫法,水和面和在一起,就叫做“并”。因为是食物,衍生出了“饼”字,是以不管什么面制品,统统叫饼。面条叫煮饼或者汤饼,馒头和包子叫蒸饼或炊饼,至于煎炸等烹饪手法做出的面食,那是胡饼。
“先发面……不用老面,买点蜂蜜回来,用蜂蜜代替老面,从中午开始,发足一晚上。”
我国养蜂历史悠久,不过此时手法仍颇为原始,产蜜量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但是相对的,唐朝时野生蜂蜜获得机会也远远大于后世。
蜂蜜中含有天然酵母菌,具有耐高渗透压的特性,因此采用蜂蜜接种比用老面要清洁许多,不会因为乳酸菌和醋酸菌含量过高而变得很酸不得不加碱来中和。另外蜂蜜的香甜口感舒珲也很喜欢。
当然,蜂蜜中含有的酵母菌量比较小,发酵周期要比使用老面或者药种更长。不过有舒珲的空调在,加上空气净化效果,其发酵品质无疑要远远优于正常老面发酵了。
“面发好后,再和没有发酵的死面混合一下,这样可以提高面皮的筋道……”
“最重要的步骤是饧(醒)面,把揉过的面团在放入蒸笼之前静置两刻钟,这样可以消除面团受到的挤压,变得更加松软。”
这一步主要是消除面粉中作为面筋成分的蛋白质因为挤压揉搓所产生的纠缠,使蛋白质分子重新构型,并达到消除应力的目的使加热后变形更加均匀。
红鱼又在另一张纸上开始记录这种名为“灌汤包”的食物的大致做法。作为晚餐的汤饼,或者称面条,这个时代的人早就会吃了。
“馅料就是普通的肉馅,最关键的部分是灌汤,要把汤灌进包子里……”
红鱼惊奇地看着舒珲,想不明白这要怎么办到。“莫非少爷是要用法术吗”,她这样想。
不过舒珲很快就解开了她的疑惑,让她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种操作啊!
“用猪牛羊的大腿骨熬高汤,熬久一点,就会有骨胶溶解出来。或者为了加快进度,可以在熬汤时加入猪皮或者牛皮,当然最好是鱼皮。”
“等汤熬好,然后冷却下来,就会凝成冻状。把这些冻包进面皮里面,上笼一蒸,冻化开就成了汤。”
说到这里,舒珲不禁又想到了酱肉包……早上只吃灌汤包会不会腻?再来点酱肉包?不过酱肉包的主要原料中包含大葱和甜面酱,这甜面酱不知道有没有卖。不过没关系,反正都要自己做的才放心。
想到甜面酱,他又想到荷叶饼和北京烤鸭,顿时觉得手边的鸡蛋羹有些索然无味。看着这鸡蛋羹,舒珲想起一件事情:
“红鱼,你和敖广吃的什么啊?”
这不怪他迟钝,作为一名后世来客,大家同桌吃饭本是理所当然的。舒珲前世家境一般,没有请过保姆,不过他也听说就算保姆一般也是和主家同桌吃饭。
而在县署时,因为同是袁天罡的客人,饮食规格上并么有什么区别。现在到了为舒珲准备的住所,两人与舒珲的身份差距就显露出来了。
作为仆从,虽然一应用度都是由两人支使,但是敖广和红鱼还是自觉没有儹越。
听红鱼说是小米粥配咸菜,舒珲摸了摸下巴,这两人也没必要吃这么差吧?莫非是由于自己饮食过于清淡,红鱼二人不敢吃得比他好,所以连肉都不碰?
舒珲不是不吃肉,刚才还在馋北京烤鸭呢。只是在袁天罡那里被弄出了阴影,平时都不怎么吃,所以今天早上红鱼还是为他准备了鸡蛋羹这种算是半素半腥的吃食。
“嗯,你和敖广以后想吃什么自己随意,要是没有安排就按我的规格就好。”舒珲斟酌着言语,顿了顿又补充道:“刚才我说的菜式,都准备你们的一份,先尝尝合不合口味。”
怕不是他不说,红鱼在安排厨房准备餐点时就只做他的一份了。
“遵命少爷,只是……”红鱼又颇为有些难以启齿地说道:“只是这些菜里面多用到气味大的荤料,作为奴婢是不能吃的。”
哦?舒珲一愣,还不能吃?
“为什么不能吃?”关键是他留意到了红鱼的说法,不是她不喜欢吃或者过敏,而是“作为奴婢不能吃”。
听完红鱼的讲述,舒珲才明白,原来不论是在宫里,还是在大户人家,都对贴身仕宦或者奴婢的饮食有着比较严苛的要求。
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近荤腥。荤即是指散发强烈气味的植物,如葱蒜;腥是腥膻味重的肉类,如牛羊。它们会使这些服侍在主人近前的人员身上散发令人主人不喜的气味。
这跟之前说的寺庙禁忌,与袁天罡为舒珲特意定制食谱,都是一个道理。只是袁天罡理解出了点偏差,使得作为“主人”的舒珲也没得荤吃。
“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想吃吃,想喝喝。”舒珲豪迈地说道,反正他有空气净化器,根本闻不到。
“嗯,今天就这样,先去忙吧。顺便把敖广叫过来”
舒珲本来想让红鱼带自己好好在新宅子里转转,熟悉熟悉以后的居所。不过刚才说了那么大一堆,红鱼还记录了两份粗糙的菜谱,要教给那些不识字的净人,还要安排人去采买缺少的食料,事情不少。
跟着敖广出得正房,沿着一级级台阶下到二院,走入打理得工工整整却规划得杂乱无章的小花园。
当然这花园也没那么差,反过来说它虽然规划得杂乱无章,但却打理得工工整整啊,也颇为不易。不知是原主人有此雅兴,还是哪个家眷闲来无事作消磨时间之用。
花园靠近正房这边,昨晚扦插下去的几株变种蔷薇下泥土还湿漉漉的,旁边放着个小壶,却没有人在旁。
舒珲看了看敖广有些沾湿的鞋面,不禁无语。这二院大部分时候只有他们三人,没想到敖广看起来五大三粗,实际上竟然还挺细心的。
敖广这名字,舒珲总觉得有些耳熟。但是作为历史白痴的他,实在是想不起有哪位历史名人用过这名,又有些什么生平经历……
把一切归罪于自己历史不好的舒珲,便模糊地觉得他这个护卫可能是个干大事的。
如果等哪一天舒珲突然想起,这敖广他是从《西游记》里面听说的,不知会作何感想。终唐一朝,只祭青赤黄白黑(五行)五龙,四海龙王根本不存在,更别说有小说给它们分别起名了。
花园里还有几颗韭菜,舒珲对韭菜兴趣缺缺,不过韭菜叶子用来做包子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韭菜根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咸菜原料,天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含有视黄醇,可以预防眼干,营养非常丰富。
这小花园里其他花卉也就是和县署三堂背后的花园中差不多,舒珲看过几眼也就兴致缺缺了。暂时没有与一进院净人直接接触的打算,舒珲又和敖广从正房与耳房之间的甬道进到三院。
这三院南面也是个园子,被分成三个部分。中间正对正房的园子还把两边耳房背后给圈了一部分进去,两侧有院墙相隔。
也许是此处已经属于较为私密的场所,里面并没有种什么花草,而是几棵零星的果树和一些小菜。园子大片荒芜着,在一角有几株火麻孤零零地生长。
舒珲看到这前世只在电影中见过的神奇植物,也不敢确认是不是真的,便问敖广:
“这是火麻?”
“是的少爷,这是火麻。”敖广一边说,一边揪下一皮叶子塞进嘴里咀嚼。
“……”
“敖广你给我吐出来,以后不准沾这个!”舒珲沉默一会,还是忍不住发飙了。虽然敖广的体格十分强壮,然而多日颐指气使的生活让舒珲有种迷之自信,见谁都敢吼两声。
吼完舒珲也有些后悔,默默地联系到黑暗庇护,生怕敖广想不开。
“哦。”敖广十分听话地将嚼碎的叶片吐到地上,吞了口口水,有些不明白舒珲为什么发火。火麻自古都是道家养生良药,吃多了甚至可以通神。
不过眼前是真正的神明,而且皇帝也命令敖广听舒珲的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咯。
“待会找人来把这几株火麻铲掉沤肥。”舒珲让敖广记下,又走到了三进院的最北面。
这一排房屋相对低矮,舒珲可以看到屋脊探出的鸱吻只到耳房的檐角。整个后罩房也与二院有游廊联通,不用担心下雨或者暴晒。
这几间后罩房前主人做库房之用,只简单隔成六间。其中一间用来屯粮,被红鱼一并接手买了过来,此时里面还有好几石米,另外还有不少粟米、高粱、小麦和大豆,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发酵味。
另一间似乎本来是存放丝绸,打点无疑要干爽很多。货物已经在主家搬走前折价转手了,此时空空荡荡。
此外还有两间库房,一间存放银钱,一间竟然挖有地窖,是个小冰窖!
舒珲看了看这冰窖下湿哒哒的地面,摇了摇头。以后用这处冰窖的时候无疑会很少了,他的空调效果如果集中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可是很冰爽的。
最后两侧两间似乎从来没有投入使用,空无一物。不过在其中一间门口靠墙的位置,还搭了个狗棚,应该是主家养来看管库房的看门犬。
也不知道主家搬走,它是有幸跟着一起走,还是只有肉跟着一起走一段了。相传周天子将狗肉定为国宴,也不知道到了这唐朝又是个什么饮食习惯。
牛犁了一辈子地,狗看了一辈子家,到头来却被主人吃掉……舒珲摇了摇头,放弃了思考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我只是个宝宝啊,想那么多干嘛?”
他抬头望了望天,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忘了昨天计划的给系统时间进行校准了。
不过现在再去县署虽然可能时辰还没过,就算过了只要愿意多动动脑子也能大致推算出来。可是舒珲还是决定算了。
这个时候再去县署,恐怕袁天罡又得扔下手上的事情过来照顾他,没必要打这些麻烦。先在自己的宅院里选个影子确定下24小时,有个大致的时间概念,以后有机会再校准。
毕竟如今全天下都是看日头计时,每个地区都有时差,就算把系统时间校准得再精确也是没意义的。舒珲的时间是精确了,可是别人的时间不精确,还不是对不到一起么。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954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954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95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2章 一日三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犹在谢谢您的支持!!
这不禁让舒珲再次感叹,做主人的感觉真好啊。
虽然在县署时袁天罡也这么问过,不过舒珲因为对唐朝的餐桌一无所知,所以谨慎地选择了随便……现在到了自己家里,昨天又大致了解到市面上的菜蔬,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红鱼,待会找个人去打筒胡麻油回来。嗯……再买点小麦粉。”
“少爷是想吃胡饼吗?”红鱼询问道,这胡饼可是李世民的最爱。
胡饼?舒珲听这名字,猜测大概是他以前吃羊肉串时经常看到的烤馕,据说也是由经过发酵的面制成。不过他以前吃的可能不太正宗,根本咬不动。
想到这里,他决定在中午的麻婆豆腐和晚上的汤面之外,连明天早上的灌汤包也一并定下。
并且以后每天早上都吃灌汤包!
“再买点蜂蜜……嗯,等等你去拿纸笔出来,我说菜的做法你写下,待会教给厨房。”
豆腐昨晚袁天罡和母泉送了一锅来,再不吃就要坏了。至于其他常用的调料,自然是在厨房开火前一次性采买,不用单独说明。甚至原主人还给他们剩下不少。
小麦粉在这个时代精贵得很。小麦的产量很低,现在一亩能产两百斤就不错了。
是以小麦只在不能种植水稻的旱地里少量种植,因为没有粟米(即小米)和高粱产量高,种植面积较小。
民间常见的食用方法是脱粒后直接压碎煮粥,称为麦饭。因为这种吃法,小麦的口感与大麦相比可能都略有不及。
加工成面粉十分费力,全靠手工研磨后从细纱布做的筛子里一点点过筛去掉麸皮。如果舒珲不提前吩咐厨房准备,那想要吃上也是不容易的。
红鱼找来纸笔,细细地记下舒珲叙述的“菜谱”:
“麻婆豆腐,主要就是麻辣……什么东西最辣?哦,辣椒啊……”
红鱼所说的“辣椒”,就是食茱萸。在美洲茄科植物辣椒于清代通过海运传入中国,称为“海椒”或者“辣角”并逐步代替原来的辣椒之前,食茱萸一直充当着辛料家族的大哥大。
“豆腐切成粒,就拇指盖大小……不,不是我的,也不是敖广的,是你的拇指盖……”
“一定要汆水,焯一下,这样吃豆腐才安全。”
“芝麻油烧热……就是胡麻油,烧热后下辣椒和花椒粒爆香,最好加点羊肉丁……有蒜苗更好,然后下豆腐。”
红鱼写字的手微微一顿,心下有些惊奇,原来少爷喜欢羊吃肉吗?那为什么袁县令送的羊肉他一点也没吃呢……
“豆腐过油之后,就加水加盐,水刚好淹没豆腐为止……一直烧,烧得越久豆腐越嫩,等豆腐稍微涨大时勾入芡汁……对对对,葛根芡粉就行,别放太多。”
“麻,一定要麻!花椒磨成粉,起锅之前撒上去,越多越好……”
他说着说着,说到越麻越好时口水已经止不住地分泌了,以至于说话时语调动作都颇为不自然。
红鱼正将纸上零碎记录的关键信息再行整理连接,同时有些奇怪少爷怎么说着说着话都开始囫囵了。莫非纵使贵为神明,作为小孩的少爷也那么馋吗?
她懵懂地想着,浑然不知她马上就能体会到那种一听名字都要流口水的感受。
舒珲模糊地叙述完印象中麻婆豆腐的做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平息了下口中横溢的**。
因为他不喜欢豆瓣酱,也就选择性忽略了。等这道菜传扬出去,自然会有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增减。具体用料比例,也不用说得太过清楚,因人而异。
等红鱼整理完麻婆豆腐的做法,和需要添置的用料,舒珲又讲起以后计划作为日常早餐的灌汤包来。
这个时代还没有包子馒头的叫法,水和面和在一起,就叫做“并”。因为是食物,衍生出了“饼”字,是以不管什么面制品,统统叫饼。面条叫煮饼或者汤饼,馒头和包子叫蒸饼或炊饼,至于煎炸等烹饪手法做出的面食,那是胡饼。
“先发面……不用老面,买点蜂蜜回来,用蜂蜜代替老面,从中午开始,发足一晚上。”
我国养蜂历史悠久,不过此时手法仍颇为原始,产蜜量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但是相对的,唐朝时野生蜂蜜获得机会也远远大于后世。
蜂蜜中含有天然酵母菌,具有耐高渗透压的特性,因此采用蜂蜜接种比用老面要清洁许多,不会因为乳酸菌和醋酸菌含量过高而变得很酸不得不加碱来中和。另外蜂蜜的香甜口感舒珲也很喜欢。
当然,蜂蜜中含有的酵母菌量比较小,发酵周期要比使用老面或者药种更长。不过有舒珲的空调在,加上空气净化效果,其发酵品质无疑要远远优于正常老面发酵了。
“面发好后,再和没有发酵的死面混合一下,这样可以提高面皮的筋道……”
“最重要的步骤是饧(醒)面,把揉过的面团在放入蒸笼之前静置两刻钟,这样可以消除面团受到的挤压,变得更加松软。”
这一步主要是消除面粉中作为面筋成分的蛋白质因为挤压揉搓所产生的纠缠,使蛋白质分子重新构型,并达到消除应力的目的使加热后变形更加均匀。
红鱼又在另一张纸上开始记录这种名为“灌汤包”的食物的大致做法。作为晚餐的汤饼,或者称面条,这个时代的人早就会吃了。
“馅料就是普通的肉馅,最关键的部分是灌汤,要把汤灌进包子里……”
红鱼惊奇地看着舒珲,想不明白这要怎么办到。“莫非少爷是要用法术吗”,她这样想。
不过舒珲很快就解开了她的疑惑,让她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种操作啊!
“用猪牛羊的大腿骨熬高汤,熬久一点,就会有骨胶溶解出来。或者为了加快进度,可以在熬汤时加入猪皮或者牛皮,当然最好是鱼皮。”
“等汤熬好,然后冷却下来,就会凝成冻状。把这些冻包进面皮里面,上笼一蒸,冻化开就成了汤。”
说到这里,舒珲不禁又想到了酱肉包……早上只吃灌汤包会不会腻?再来点酱肉包?不过酱肉包的主要原料中包含大葱和甜面酱,这甜面酱不知道有没有卖。不过没关系,反正都要自己做的才放心。
想到甜面酱,他又想到荷叶饼和北京烤鸭,顿时觉得手边的鸡蛋羹有些索然无味。看着这鸡蛋羹,舒珲想起一件事情:
“红鱼,你和敖广吃的什么啊?”
这不怪他迟钝,作为一名后世来客,大家同桌吃饭本是理所当然的。舒珲前世家境一般,没有请过保姆,不过他也听说就算保姆一般也是和主家同桌吃饭。
而在县署时,因为同是袁天罡的客人,饮食规格上并么有什么区别。现在到了为舒珲准备的住所,两人与舒珲的身份差距就显露出来了。
作为仆从,虽然一应用度都是由两人支使,但是敖广和红鱼还是自觉没有儹越。
听红鱼说是小米粥配咸菜,舒珲摸了摸下巴,这两人也没必要吃这么差吧?莫非是由于自己饮食过于清淡,红鱼二人不敢吃得比他好,所以连肉都不碰?
舒珲不是不吃肉,刚才还在馋北京烤鸭呢。只是在袁天罡那里被弄出了阴影,平时都不怎么吃,所以今天早上红鱼还是为他准备了鸡蛋羹这种算是半素半腥的吃食。
“嗯,你和敖广以后想吃什么自己随意,要是没有安排就按我的规格就好。”舒珲斟酌着言语,顿了顿又补充道:“刚才我说的菜式,都准备你们的一份,先尝尝合不合口味。”
怕不是他不说,红鱼在安排厨房准备餐点时就只做他的一份了。
“遵命少爷,只是……”红鱼又颇为有些难以启齿地说道:“只是这些菜里面多用到气味大的荤料,作为奴婢是不能吃的。”
哦?舒珲一愣,还不能吃?
“为什么不能吃?”关键是他留意到了红鱼的说法,不是她不喜欢吃或者过敏,而是“作为奴婢不能吃”。
听完红鱼的讲述,舒珲才明白,原来不论是在宫里,还是在大户人家,都对贴身仕宦或者奴婢的饮食有着比较严苛的要求。
其中一条,就是不能近荤腥。荤即是指散发强烈气味的植物,如葱蒜;腥是腥膻味重的肉类,如牛羊。它们会使这些服侍在主人近前的人员身上散发令人主人不喜的气味。
这跟之前说的寺庙禁忌,与袁天罡为舒珲特意定制食谱,都是一个道理。只是袁天罡理解出了点偏差,使得作为“主人”的舒珲也没得荤吃。
“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想吃吃,想喝喝。”舒珲豪迈地说道,反正他有空气净化器,根本闻不到。
“嗯,今天就这样,先去忙吧。顺便把敖广叫过来”
舒珲本来想让红鱼带自己好好在新宅子里转转,熟悉熟悉以后的居所。不过刚才说了那么大一堆,红鱼还记录了两份粗糙的菜谱,要教给那些不识字的净人,还要安排人去采买缺少的食料,事情不少。
跟着敖广出得正房,沿着一级级台阶下到二院,走入打理得工工整整却规划得杂乱无章的小花园。
当然这花园也没那么差,反过来说它虽然规划得杂乱无章,但却打理得工工整整啊,也颇为不易。不知是原主人有此雅兴,还是哪个家眷闲来无事作消磨时间之用。
花园靠近正房这边,昨晚扦插下去的几株变种蔷薇下泥土还湿漉漉的,旁边放着个小壶,却没有人在旁。
舒珲看了看敖广有些沾湿的鞋面,不禁无语。这二院大部分时候只有他们三人,没想到敖广看起来五大三粗,实际上竟然还挺细心的。
敖广这名字,舒珲总觉得有些耳熟。但是作为历史白痴的他,实在是想不起有哪位历史名人用过这名,又有些什么生平经历……
把一切归罪于自己历史不好的舒珲,便模糊地觉得他这个护卫可能是个干大事的。
如果等哪一天舒珲突然想起,这敖广他是从《西游记》里面听说的,不知会作何感想。终唐一朝,只祭青赤黄白黑(五行)五龙,四海龙王根本不存在,更别说有小说给它们分别起名了。
花园里还有几颗韭菜,舒珲对韭菜兴趣缺缺,不过韭菜叶子用来做包子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韭菜根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咸菜原料,天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含有视黄醇,可以预防眼干,营养非常丰富。
这小花园里其他花卉也就是和县署三堂背后的花园中差不多,舒珲看过几眼也就兴致缺缺了。暂时没有与一进院净人直接接触的打算,舒珲又和敖广从正房与耳房之间的甬道进到三院。
这三院南面也是个园子,被分成三个部分。中间正对正房的园子还把两边耳房背后给圈了一部分进去,两侧有院墙相隔。
也许是此处已经属于较为私密的场所,里面并没有种什么花草,而是几棵零星的果树和一些小菜。园子大片荒芜着,在一角有几株火麻孤零零地生长。
舒珲看到这前世只在电影中见过的神奇植物,也不敢确认是不是真的,便问敖广:
“这是火麻?”
“是的少爷,这是火麻。”敖广一边说,一边揪下一皮叶子塞进嘴里咀嚼。
“……”
“敖广你给我吐出来,以后不准沾这个!”舒珲沉默一会,还是忍不住发飙了。虽然敖广的体格十分强壮,然而多日颐指气使的生活让舒珲有种迷之自信,见谁都敢吼两声。
吼完舒珲也有些后悔,默默地联系到黑暗庇护,生怕敖广想不开。
“哦。”敖广十分听话地将嚼碎的叶片吐到地上,吞了口口水,有些不明白舒珲为什么发火。火麻自古都是道家养生良药,吃多了甚至可以通神。
不过眼前是真正的神明,而且皇帝也命令敖广听舒珲的话,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咯。
“待会找人来把这几株火麻铲掉沤肥。”舒珲让敖广记下,又走到了三进院的最北面。
这一排房屋相对低矮,舒珲可以看到屋脊探出的鸱吻只到耳房的檐角。整个后罩房也与二院有游廊联通,不用担心下雨或者暴晒。
这几间后罩房前主人做库房之用,只简单隔成六间。其中一间用来屯粮,被红鱼一并接手买了过来,此时里面还有好几石米,另外还有不少粟米、高粱、小麦和大豆,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发酵味。
另一间似乎本来是存放丝绸,打点无疑要干爽很多。货物已经在主家搬走前折价转手了,此时空空荡荡。
此外还有两间库房,一间存放银钱,一间竟然挖有地窖,是个小冰窖!
舒珲看了看这冰窖下湿哒哒的地面,摇了摇头。以后用这处冰窖的时候无疑会很少了,他的空调效果如果集中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可是很冰爽的。
最后两侧两间似乎从来没有投入使用,空无一物。不过在其中一间门口靠墙的位置,还搭了个狗棚,应该是主家养来看管库房的看门犬。
也不知道主家搬走,它是有幸跟着一起走,还是只有肉跟着一起走一段了。相传周天子将狗肉定为国宴,也不知道到了这唐朝又是个什么饮食习惯。
牛犁了一辈子地,狗看了一辈子家,到头来却被主人吃掉……舒珲摇了摇头,放弃了思考这些比较复杂的问题。
“我只是个宝宝啊,想那么多干嘛?”
他抬头望了望天,突然想起,自己似乎忘了昨天计划的给系统时间进行校准了。
不过现在再去县署虽然可能时辰还没过,就算过了只要愿意多动动脑子也能大致推算出来。可是舒珲还是决定算了。
这个时候再去县署,恐怕袁天罡又得扔下手上的事情过来照顾他,没必要打这些麻烦。先在自己的宅院里选个影子确定下24小时,有个大致的时间概念,以后有机会再校准。
毕竟如今全天下都是看日头计时,每个地区都有时差,就算把系统时间校准得再精确也是没意义的。舒珲的时间是精确了,可是别人的时间不精确,还不是对不到一起么。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954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954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954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2章 一日三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神犹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