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咸阳沉浸在宣太后丧期的悲苦中,而邯郸城内,却是一片欢喜欣悦。
因为北方传来捷报:燕国请平了!
“出师两月便获大捷,斩首数千,屡败荣蚠,兵抵易水,马服君不愧是山东六国第一名将啊!”
喜气洋洋的神情弥漫在赵国宫廷内外的官署里,燕国请平一事,已经在高层卿大夫耳中传开了,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前敌统帅赵奢赞不绝口。
不过这些夸赞,尤其是他们给赵奢“山东第一名将”的封号,听在赵国名义上百官之守的相邦田单耳中,依然有些刺痛……
他和赵奢的恩怨,由来已久了,作为屡屡帅赵军攻入齐国腹地的赵将,他是田单的老对手,不过二人的第一次谋面,还是赵惠文王三十年时田单来赵国出使时的那次论兵,田单认为作战部队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不拖累国家经济,赵奢却以为不然,他觉得当世诸侯交战,已经不再是为了几座边邑的小打小闹,而是动辄灭国破家的决战前夕,所以必须倾国之力,以十万、二十万之众才行的通。
那场论兵的结果,是田单口上服了,但他内心深处,依然坚持着这种观点。
二人对战争相反的论调,使得八月份对赵军统帅的那场争夺,变成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私人恩怨,是证明谁的用兵之法正确的较量,在一般人看来,的确如此。
但田单心里,之所以去争夺大将军之位,却还有一层难以对人言说的苦衷。
从得到齐王命令,让他换到赵国来做相邦那一刻起,田单就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他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在赵国得到实权的,果然,在他进入邯郸,正式上任的第一天,赵国的僚属们就用他们的方式,对这位来自异国的相邦表达了默默的抵制。
田单踏进门前,官署里的气氛是欢快的,相互之间是故旧的赵国百官亲切地交谈着,可当田单跨入门槛后,众人却纷纷停下话语,气氛变得沉重、严肃。
每个人都对田单毕恭毕敬,可田单从他们恭敬肃整的表情中丝毫看不出半点对上司的服从,他们只是在演戏,对田单阳奉阴违,之前的机构在一如往日般运转,田单只是一个坐在相位上的傀儡。
赵太后对他的和蔼亲近,并不能改变他的这个地位。当权的赵臣们不管对他表面上的态度怎样,实质上对他是猜忌的、嫌弃的。在相邦位置上,他不可能有任何作为,除非他彻底抛弃齐国,转投赵国。
但这点,连田单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他身在邯郸,心,却依然在临淄。
所以事先料到这一点的田单,才在离开临淄前,与要去做齐相的平原君达成了一个密约:田单会让他的旧部辅助平原君,让他成为真正的齐相,执掌大权,还会说服齐王,让平原君保留平原邑作为封地--平原也是齐国济北领地,当年被赵军攻陷后封给了平原君,如今赵国开始归还边邑,索要平原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平原君要帮田单得到的,则是大将军之位……
身为相邦,会被固有的体制和僚属们掣肘堤防,但大将军不一样,将在外而君命难以及时抵达,尽管会有监军副将监视田单的一举一动,但军情多变,到那时田单可以耍的花招就多了。
可惜赵奢看穿了田单的打算,长安君也突然改变了主意,在赵太后问对时,倒向了赵奢。
于是田单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接下来两个月,北方捷报频频,每一次都能让邯郸朝堂兴奋雀跃,田单却只能面上欢喜,暗地里却遗憾地叹气。
他虽与赵奢不睦,却也知道这个老对手的本事,燕将里,没有他的对手,加上赵强燕弱,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
所以当燕国请平的消息传回时,田单知道,是时候实行自己的第二个计划了。
当日,田单便以相邦的身份,去面见赵王,当着赵王以及他一众亲信的面,力主拒绝燕国的求和,要继续与之交战!
……
“燕国毁盟侵赵,决不可轻易姑息,臣以为,不如拒不同意燕国请平,让马服君以大军停驻边境,待来年春天,便可继续攻城略地!”
这下连一心开疆拓土的赵王都觉得过分,疑虑地说道:“相邦以为,这场仗还应该继续打下去?”
田单力劝道:“然也,如今的形势是赵胜燕败,马服君的大军已逼近武阳,就好比一把抵在燕国胸腹的利剑,燕军仅凭借易水和荆阮关据守,荆阮关一失,武阳将不复燕国所有。与此同时,代郡校尉李伯的偏师,也攻入燕国上谷,只要其据沮阳,塞居庸关,则燕国上都北门不开,这就好似一个从背后扼住了燕王的脖子的刺客。燕国腹背受敌,再加上齐军也攻入了渤海,取中邑,燕国已是案板上任大王宰割的鱼肉,如此良机,岂可放过?一定要狠狠打疼燕国,这样才能在战后多割地……”
田单指着地图上两国疆域道:“臣以为,赵国可将易水长城以南、武阳,乃至于督亢地尽数割走,而齐国获得北地和渤海,大王以为如何?”
“这可是数百里山河。”赵王一时间有些心动,武阳是燕国下都,其面积不下邯郸且不说。督亢,那可是燕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一片土地啊。
不过虞信却在一旁给赵王泼了冷水:“大王,寒冬已至,暴师于外者,兵士十死二三,损耗太大。更何况燕军虽有小败,却未伤筋骨,若是逼急了,据居庸、荆阮死守,赵国能为之奈何?”
田单笑道:“马服君天下名将,岂会连几个小关隘都打不下来?”
虞信冷笑:“安平君岂能不知,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若是强令进攻,伤亡惨重,大军恐怕有怨言。更何况秦国今年已开始伐韩,虽然因芈太后之死而停止,但明年恐怕会有大举动,大王切不可将精力都耗在北面啊……不如见好就收。”
“虞大夫所言也有道理。”赵王在犹豫。
“若能一举打垮燕国,让赵国后顾之忧彻底消除,岂不是更能集中兵力应付秦国?”田单依然没有放弃。
田单之言看似中肯,实则暗藏杀机。
“易水之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田单想起七年前燕惠王遇弑,赵惠文王将配合楚、魏、韩伐燕,而燕王请苏秦的弟弟苏代作为说客来邯郸,对赵王讲的“鹜蚌相争”故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则齐国可为渔父……”
田单想做的,是让这场赵国伐燕之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燕国强大固然对齐不利,赵国强大同样如此,最好的是让燕赵两弊,那样他们就都没精力入侵需要休养和平的齐国了!
一时间,田单和虞信各执己见,争论起来。
赵王踌躇间,左看看右看看,拿不定主意。
田单虽然和自己的弟弟长安君有些关系,但此人对燕国的仇恨,应该不假,他心里满是对开疆拓土的热切期望,一时间竟有点偏向田单,想要回绝燕国请平的恳求,继续打下去了。
就在此时,宦者令缪贤却来了,站在殿外恭恭敬敬地朝赵王、田单行礼,殿内的争吵立刻停了下来,众人都清楚,缪贤就是赵太后的唇舌,不知老太太对此事又有何看法?
自打燕赵正式开战以来,赵太后也开始为归政于赵王做准备了,渐渐将军国大事交付给他,让百官群臣有事也不要来凤台,今日却一反常态地关切起政事来。
缪贤转达了太后的话:”太后问大王、相邦,既然燕国已请平,不知何时派使者去洽谈和约,消除两国误会?太后那还有一些丝帛食物,要请使者带去给燕后……“
“太后……主和?”
一时间,殿内几人面面相觑,赵王有些不甘,虞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而田单,则是怅然若失地闭上眼睛,叹了口气。
“枉我苦心谋划,却忘了这一层关系,我田单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回天啊……”
……
凤台寝宫里虽然烧着暖和的炭炉,赵太后身上也披着名贵的狐裘,但她依然感觉到寒冷——自从丈夫去世后,这硕大的宫殿,是越来越冷了,去年这个时候,他虽然瘦削体弱,却还是在强撑着身体处理政务,对自己温和体贴呢……
叹了口气后,赵太后不再想先王,斯人已去,现在要考虑的,是还活着的人,是他和她的儿女们。
虽然将军政大事陆续交给赵王丹去处理,但对燕赵之战,赵太后依旧十分关切。
最初是对燕国派人刺杀她宝贝儿子长安君的愤懑,她希望马服君能不负威名,狠狠教训燕国人一顿。
可随着前线捷报频频传回,赵太后的恨意得到了发泄,那些斩首多少多少的战报,已经不能让她感到快意,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忧虑。
她开始担心女儿燕后了。
燕后是赵太后的长女,六年前才十六岁时,嫁去了燕国为王后,她出嫁的时候,赵太后亲自送她登车,临行前久久在车侧,摸着她的脚踝痛苦流涕。
那一刻,赵太后才理解了当年她出嫁赵国时,自己的母亲为何会那么伤心。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但凡母亲送女儿远嫁,都是这种心情吧。
在之后的岁月里,每逢祭祀,赵太后都会虔诚地向祖先祈祷:“必勿使返!”
虽然在触龙面前口口声声说对燕后的爱,不如对长安君的一半,可说归说,燕后也是赵太后的骨肉。她并非不思念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在燕国长长久久,生儿育女,而她的子孙也能世代继承燕国王位,荣华富贵不绝……
不过这份期望,却被两国交兵打破了。
“这些日子里,你在燕国的处境,一定很难罢……”
赵太后想起二十年前,那一年,她刚生下赵王丹不久,赵国便作为盟主之一,参加了五国伐齐。赵太后的父亲齐闵王就在这场战乱中,死在了楚国人的手下,她的祖国齐国也几乎灭亡。
那些日子,赵太后一面要在深宫之中,为父兄的生死忧心,为齐国的百姓哭泣,更有亡国的痛苦之情纠缠着她,让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不管多么苦楚,她都要将其深深埋在心中,因为她是赵王的女人,是赵国的王后,她必须在自己的夫君,在赵国群臣面前,笑着恭贺从济西传来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种矛盾,就是嫁到他国的公主王后最大困境,如今的燕后,一定也在面临这种处境,更别说据传她与燕王的关系不怎么好,至今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也许赵军每战胜燕军一次,她就要受燕王虐待一次,关在冷宫里,终日以泪洗面。”
女儿姣好的面庞出现在眼前,仿佛在冲她哭诉,想到这里,赵太后不由打了个寒颤,她好像体验到了女儿的痛楚困境。
故而,当燕国请平时,她跟那些男人不一样,最关心的不是能割几座城、占几块地,而是她女儿燕后的安危。
和平,是一定要的,赵太后心意已决,她素来不喜欢战争,此时此刻,在邯郸,在赵国,不知有多少母亲也在盼望她们在前线鏖战的儿子归来呢。
所以在让缪贤向赵王、群臣转达自己的意思后,和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要燕国付出多少代价,由他们争论去吧。
赵太后唯一关心的事,是要好好挑一位使者,替她去燕国看望燕后,带去母亲的慰问。
那人必须聪明伶俐,最好是赵氏宗亲,因为不仅要处理好赵国在这次和谈中的利益,也要顾及到燕后的处境……
在将此事跟入宫请安的小儿子说了之后,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暗道:“我缺的那份功劳来了……”
于是他笑道:
“母后,你想要的使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谁?”
赵太后有些茫然,看了看右边,尽是一群宫婢,再瞧左边,缪贤正僵着笑脸,以为是在说他。
明月比划着自己道:“母亲,燕国之行,还有谁是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么?”
PS:今天只有这章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63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63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63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2章 鹜蚌相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七月新番谢谢您的支持!!
因为北方传来捷报:燕国请平了!
“出师两月便获大捷,斩首数千,屡败荣蚠,兵抵易水,马服君不愧是山东六国第一名将啊!”
喜气洋洋的神情弥漫在赵国宫廷内外的官署里,燕国请平一事,已经在高层卿大夫耳中传开了,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前敌统帅赵奢赞不绝口。
不过这些夸赞,尤其是他们给赵奢“山东第一名将”的封号,听在赵国名义上百官之守的相邦田单耳中,依然有些刺痛……
他和赵奢的恩怨,由来已久了,作为屡屡帅赵军攻入齐国腹地的赵将,他是田单的老对手,不过二人的第一次谋面,还是赵惠文王三十年时田单来赵国出使时的那次论兵,田单认为作战部队要少而精,这样才能不拖累国家经济,赵奢却以为不然,他觉得当世诸侯交战,已经不再是为了几座边邑的小打小闹,而是动辄灭国破家的决战前夕,所以必须倾国之力,以十万、二十万之众才行的通。
那场论兵的结果,是田单口上服了,但他内心深处,依然坚持着这种观点。
二人对战争相反的论调,使得八月份对赵军统帅的那场争夺,变成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私人恩怨,是证明谁的用兵之法正确的较量,在一般人看来,的确如此。
但田单心里,之所以去争夺大将军之位,却还有一层难以对人言说的苦衷。
从得到齐王命令,让他换到赵国来做相邦那一刻起,田单就明白自己的处境了。
他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在赵国得到实权的,果然,在他进入邯郸,正式上任的第一天,赵国的僚属们就用他们的方式,对这位来自异国的相邦表达了默默的抵制。
田单踏进门前,官署里的气氛是欢快的,相互之间是故旧的赵国百官亲切地交谈着,可当田单跨入门槛后,众人却纷纷停下话语,气氛变得沉重、严肃。
每个人都对田单毕恭毕敬,可田单从他们恭敬肃整的表情中丝毫看不出半点对上司的服从,他们只是在演戏,对田单阳奉阴违,之前的机构在一如往日般运转,田单只是一个坐在相位上的傀儡。
赵太后对他的和蔼亲近,并不能改变他的这个地位。当权的赵臣们不管对他表面上的态度怎样,实质上对他是猜忌的、嫌弃的。在相邦位置上,他不可能有任何作为,除非他彻底抛弃齐国,转投赵国。
但这点,连田单自己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他身在邯郸,心,却依然在临淄。
所以事先料到这一点的田单,才在离开临淄前,与要去做齐相的平原君达成了一个密约:田单会让他的旧部辅助平原君,让他成为真正的齐相,执掌大权,还会说服齐王,让平原君保留平原邑作为封地--平原也是齐国济北领地,当年被赵军攻陷后封给了平原君,如今赵国开始归还边邑,索要平原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歇。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而平原君要帮田单得到的,则是大将军之位……
身为相邦,会被固有的体制和僚属们掣肘堤防,但大将军不一样,将在外而君命难以及时抵达,尽管会有监军副将监视田单的一举一动,但军情多变,到那时田单可以耍的花招就多了。
可惜赵奢看穿了田单的打算,长安君也突然改变了主意,在赵太后问对时,倒向了赵奢。
于是田单的计划就这么泡汤了,接下来两个月,北方捷报频频,每一次都能让邯郸朝堂兴奋雀跃,田单却只能面上欢喜,暗地里却遗憾地叹气。
他虽与赵奢不睦,却也知道这个老对手的本事,燕将里,没有他的对手,加上赵强燕弱,这场战争的结局已经注定。
所以当燕国请平的消息传回时,田单知道,是时候实行自己的第二个计划了。
当日,田单便以相邦的身份,去面见赵王,当着赵王以及他一众亲信的面,力主拒绝燕国的求和,要继续与之交战!
……
“燕国毁盟侵赵,决不可轻易姑息,臣以为,不如拒不同意燕国请平,让马服君以大军停驻边境,待来年春天,便可继续攻城略地!”
这下连一心开疆拓土的赵王都觉得过分,疑虑地说道:“相邦以为,这场仗还应该继续打下去?”
田单力劝道:“然也,如今的形势是赵胜燕败,马服君的大军已逼近武阳,就好比一把抵在燕国胸腹的利剑,燕军仅凭借易水和荆阮关据守,荆阮关一失,武阳将不复燕国所有。与此同时,代郡校尉李伯的偏师,也攻入燕国上谷,只要其据沮阳,塞居庸关,则燕国上都北门不开,这就好似一个从背后扼住了燕王的脖子的刺客。燕国腹背受敌,再加上齐军也攻入了渤海,取中邑,燕国已是案板上任大王宰割的鱼肉,如此良机,岂可放过?一定要狠狠打疼燕国,这样才能在战后多割地……”
田单指着地图上两国疆域道:“臣以为,赵国可将易水长城以南、武阳,乃至于督亢地尽数割走,而齐国获得北地和渤海,大王以为如何?”
“这可是数百里山河。”赵王一时间有些心动,武阳是燕国下都,其面积不下邯郸且不说。督亢,那可是燕国最富饶,人口最多的一片土地啊。
不过虞信却在一旁给赵王泼了冷水:“大王,寒冬已至,暴师于外者,兵士十死二三,损耗太大。更何况燕军虽有小败,却未伤筋骨,若是逼急了,据居庸、荆阮死守,赵国能为之奈何?”
田单笑道:“马服君天下名将,岂会连几个小关隘都打不下来?”
虞信冷笑:“安平君岂能不知,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若是强令进攻,伤亡惨重,大军恐怕有怨言。更何况秦国今年已开始伐韩,虽然因芈太后之死而停止,但明年恐怕会有大举动,大王切不可将精力都耗在北面啊……不如见好就收。”
“虞大夫所言也有道理。”赵王在犹豫。
“若能一举打垮燕国,让赵国后顾之忧彻底消除,岂不是更能集中兵力应付秦国?”田单依然没有放弃。
田单之言看似中肯,实则暗藏杀机。
“易水之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田单想起七年前燕惠王遇弑,赵惠文王将配合楚、魏、韩伐燕,而燕王请苏秦的弟弟苏代作为说客来邯郸,对赵王讲的“鹜蚌相争”故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则齐国可为渔父……”
田单想做的,是让这场赵国伐燕之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燕国强大固然对齐不利,赵国强大同样如此,最好的是让燕赵两弊,那样他们就都没精力入侵需要休养和平的齐国了!
一时间,田单和虞信各执己见,争论起来。
赵王踌躇间,左看看右看看,拿不定主意。
田单虽然和自己的弟弟长安君有些关系,但此人对燕国的仇恨,应该不假,他心里满是对开疆拓土的热切期望,一时间竟有点偏向田单,想要回绝燕国请平的恳求,继续打下去了。
就在此时,宦者令缪贤却来了,站在殿外恭恭敬敬地朝赵王、田单行礼,殿内的争吵立刻停了下来,众人都清楚,缪贤就是赵太后的唇舌,不知老太太对此事又有何看法?
自打燕赵正式开战以来,赵太后也开始为归政于赵王做准备了,渐渐将军国大事交付给他,让百官群臣有事也不要来凤台,今日却一反常态地关切起政事来。
缪贤转达了太后的话:”太后问大王、相邦,既然燕国已请平,不知何时派使者去洽谈和约,消除两国误会?太后那还有一些丝帛食物,要请使者带去给燕后……“
“太后……主和?”
一时间,殿内几人面面相觑,赵王有些不甘,虞信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而田单,则是怅然若失地闭上眼睛,叹了口气。
“枉我苦心谋划,却忘了这一层关系,我田单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回天啊……”
……
凤台寝宫里虽然烧着暖和的炭炉,赵太后身上也披着名贵的狐裘,但她依然感觉到寒冷——自从丈夫去世后,这硕大的宫殿,是越来越冷了,去年这个时候,他虽然瘦削体弱,却还是在强撑着身体处理政务,对自己温和体贴呢……
叹了口气后,赵太后不再想先王,斯人已去,现在要考虑的,是还活着的人,是他和她的儿女们。
虽然将军政大事陆续交给赵王丹去处理,但对燕赵之战,赵太后依旧十分关切。
最初是对燕国派人刺杀她宝贝儿子长安君的愤懑,她希望马服君能不负威名,狠狠教训燕国人一顿。
可随着前线捷报频频传回,赵太后的恨意得到了发泄,那些斩首多少多少的战报,已经不能让她感到快意,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忧虑。
她开始担心女儿燕后了。
燕后是赵太后的长女,六年前才十六岁时,嫁去了燕国为王后,她出嫁的时候,赵太后亲自送她登车,临行前久久在车侧,摸着她的脚踝痛苦流涕。
那一刻,赵太后才理解了当年她出嫁赵国时,自己的母亲为何会那么伤心。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但凡母亲送女儿远嫁,都是这种心情吧。
在之后的岁月里,每逢祭祀,赵太后都会虔诚地向祖先祈祷:“必勿使返!”
虽然在触龙面前口口声声说对燕后的爱,不如对长安君的一半,可说归说,燕后也是赵太后的骨肉。她并非不思念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在燕国长长久久,生儿育女,而她的子孙也能世代继承燕国王位,荣华富贵不绝……
不过这份期望,却被两国交兵打破了。
“这些日子里,你在燕国的处境,一定很难罢……”
赵太后想起二十年前,那一年,她刚生下赵王丹不久,赵国便作为盟主之一,参加了五国伐齐。赵太后的父亲齐闵王就在这场战乱中,死在了楚国人的手下,她的祖国齐国也几乎灭亡。
那些日子,赵太后一面要在深宫之中,为父兄的生死忧心,为齐国的百姓哭泣,更有亡国的痛苦之情纠缠着她,让她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不管多么苦楚,她都要将其深深埋在心中,因为她是赵王的女人,是赵国的王后,她必须在自己的夫君,在赵国群臣面前,笑着恭贺从济西传来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这种矛盾,就是嫁到他国的公主王后最大困境,如今的燕后,一定也在面临这种处境,更别说据传她与燕王的关系不怎么好,至今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也许赵军每战胜燕军一次,她就要受燕王虐待一次,关在冷宫里,终日以泪洗面。”
女儿姣好的面庞出现在眼前,仿佛在冲她哭诉,想到这里,赵太后不由打了个寒颤,她好像体验到了女儿的痛楚困境。
故而,当燕国请平时,她跟那些男人不一样,最关心的不是能割几座城、占几块地,而是她女儿燕后的安危。
和平,是一定要的,赵太后心意已决,她素来不喜欢战争,此时此刻,在邯郸,在赵国,不知有多少母亲也在盼望她们在前线鏖战的儿子归来呢。
所以在让缪贤向赵王、群臣转达自己的意思后,和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至于要燕国付出多少代价,由他们争论去吧。
赵太后唯一关心的事,是要好好挑一位使者,替她去燕国看望燕后,带去母亲的慰问。
那人必须聪明伶俐,最好是赵氏宗亲,因为不仅要处理好赵国在这次和谈中的利益,也要顾及到燕后的处境……
在将此事跟入宫请安的小儿子说了之后,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暗道:“我缺的那份功劳来了……”
于是他笑道:
“母后,你想要的使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谁?”
赵太后有些茫然,看了看右边,尽是一群宫婢,再瞧左边,缪贤正僵着笑脸,以为是在说他。
明月比划着自己道:“母亲,燕国之行,还有谁是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么?”
PS:今天只有这章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63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63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63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72章 鹜蚌相争)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七月新番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