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四卷 封狼居胥 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
万历1592 本章字数:2303 万历1592txt下载
是否发生旱灾就是蝗灾爆发的首要判断依据。
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地区和河北山东河南三省,这些人口比较稠密且旱灾多发的地区,往往就是蝗虫滋生的温床。
萧如薰把治蝗小组的领导权交给了精力过剩的陈龙正,让他领导治蝗小组开始外出工作,四处调研。
隆武元年大半年,陈龙正都带着治蝗小组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进行调研,隆武元年十二月回京,把所见所闻和所得写成详尽报告告诉了萧如薰。
陈龙正报告说,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情况是相当的不好,和江南地区不同,江南地区本身蝗灾就很少,经过土改之后各地官员掌控力大增,可以很方便的组织村庄人力兴修水利。
他们物资齐全人力齐备,往往可以把一些需要修缮的水利修好,在需要建设水利的地方还能建设水利,水利完善的地方干旱的可能性自然小,干旱一少,蝗灾自然形成不了。
所以江南地区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极低,恰恰是北地黄河中下游地区,缺乏人力物力,官员组织没有江南尤其是东南那么完善成熟。
前明万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又经战乱,北虏南侵大肆杀戮,大军与之激战,山西大同几成废墟,大族都死伤殆尽,更不要说平民百姓了。
后来萧如薰北伐,几十万大军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过境控制,也给地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还在恢复期,各地建设残破不堪,水利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还要感谢老天爷不下大雨,否则一旦下了大雨,黄河泛滥造成洪灾,各地河堤年久失修多处,洪灾一出北地必将生灵涂炭。
萧如薰虽然很努力的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去山西和大同这两地率先开始土改,进行控制,并且拿出大量的粮食让当地官员以工代赈修复山西大同,但是时日尚短,成效不显,他们的精力也不足。
换而言之,现在若是北地发生干旱,必生蝗灾,一旦发生蝗灾,中央政府将疲于奔命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所以,必须要在那之前进行蝗灾的防治,由中央政府出面,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蝗灾的预防。
陈龙正主张割掉低洼积水处的水草,以清除蝗虫产卵场所,春夏间虫卵形成时,一旦发现有成行的松土,必然是这是虫卵发育成幼虫造成的,则官府组织人力进行处理。
虫卵变成幼虫后,要挖沟扑打,更重要的就是在幼虫期,也就是蝗虫还处于蝻的状态时,应当在该地区放养大量的鸭子,鸭子下地,喜欢吃蝻,一天可以吃掉数斤蝻,不仅不用饲料,还能吃掉蝗虫的幼虫,一举两得。
接下来还有不算办法的办法。
就是要多种蝗虫不食用的芋、桑、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农作物,或者在蝗虫将来无可奈何的时候,将草木灰、石灰等筛成细末后,撒在庄稼上,蝗虫就不会再吃这些庄稼。
得到了这份详尽的报告之后,萧如薰责成治蝗小组将其精简为《治蝗令》,将所有方法一一列出,以简单易懂文字书写成。
接着下令印刷处大量印刷,然后下发到蝗虫多发地区的乡村中,让乡长组织农会集中学习,硬背也要背下来。
这是萧如薰首次发布全国通行的强制性政令,强迫也要强迫背下来,要求农庄内一家一户必须至少有一人可以全文背诵,这是事关他们性命的事情,偷懒嫌麻烦不背的话就要当众鞭笞。
这就是播州之役发生同一时期的事情,萧如薰责成全国进行背诵,然后成立蝗灾区治蝗总署,以徐光启兼领总署署长,陈龙正为其副手,军工部主要任务交给军工部左侍郎赵士祯暂代。
在萧如薰看来,徐光启虽然擅长研究格物致知的西学,可是更擅长办理实事,是王佐之才。
相比于他,他的副手赵士祯才是真正的火器狂人和军工狂人,专攻火器之道,他是想把徐光启往内阁首辅的方向培养,赵士祯是他在军工部的接替者。
所以这一次治蝗总署成立,他点名让徐光启牵头,给他提供足够赚取资历政绩和名望的机会,让他更快的扬名,为他日后接替老迈的王锡爵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他将自己非常看好的一百三十多名年轻官员安排进了治蝗总署,让他们下到地方,走遍黄河中下游地区,见识人生百态,用自己的双脚一点一点感受民间疾苦,为之后进入中央担任要职做准备。
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治蝗也风风火火的展开,无数精明强干的官员被调入治蝗总署做事,跟随徐光启一起办事。
萧如薰派了精锐部队护送他们,一路往西安而去,沿途考察地方,一地一地的联络地方定制政策,治理蝗灾的同时,深入考察黄河中下游各地地方。
萧如薰还给了徐光启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在此期间了解一下各地百姓的生活状况,看看哪些地方生活过于困难,过于困苦,对迁移到他处抵触心理并不大。
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思想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的,但是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的话,也必须要走,萧如薰不想强迫人们离开故土,所以现在要了解一下各地方对离开故土的想法是如何的。
愿意离开的有这方面意愿的当然最好,不太愿意却也不抵触的也有必要,北方不能留太多人,尽可能地向南方迁移一部分,这已经是必须要执行的政策了。
徐光启对此比较惊讶,他没想到皇帝居然还在想着这样的事情,本来事情已经很多,千头万绪根本看不到安生的时候,皇帝居然还要找事情做。
现在,徐光启大概明白了皇帝让他做治蝗总署署长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了。
外面风传徐光启是未来帝国首辅的接班人,看来并不是妄言。
徐光启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326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326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326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御炎谢谢您的支持!!
尤其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地区和河北山东河南三省,这些人口比较稠密且旱灾多发的地区,往往就是蝗虫滋生的温床。
萧如薰把治蝗小组的领导权交给了精力过剩的陈龙正,让他领导治蝗小组开始外出工作,四处调研。
隆武元年大半年,陈龙正都带着治蝗小组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进行调研,隆武元年十二月回京,把所见所闻和所得写成详尽报告告诉了萧如薰。
陈龙正报告说,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情况是相当的不好,和江南地区不同,江南地区本身蝗灾就很少,经过土改之后各地官员掌控力大增,可以很方便的组织村庄人力兴修水利。
他们物资齐全人力齐备,往往可以把一些需要修缮的水利修好,在需要建设水利的地方还能建设水利,水利完善的地方干旱的可能性自然小,干旱一少,蝗灾自然形成不了。
所以江南地区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发生蝗灾的可能性极低,恰恰是北地黄河中下游地区,缺乏人力物力,官员组织没有江南尤其是东南那么完善成熟。
前明万历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又经战乱,北虏南侵大肆杀戮,大军与之激战,山西大同几成废墟,大族都死伤殆尽,更不要说平民百姓了。
后来萧如薰北伐,几十万大军在黄河中下游一带过境控制,也给地方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还在恢复期,各地建设残破不堪,水利更是无从说起。
现在还要感谢老天爷不下大雨,否则一旦下了大雨,黄河泛滥造成洪灾,各地河堤年久失修多处,洪灾一出北地必将生灵涂炭。
萧如薰虽然很努力的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去山西和大同这两地率先开始土改,进行控制,并且拿出大量的粮食让当地官员以工代赈修复山西大同,但是时日尚短,成效不显,他们的精力也不足。
换而言之,现在若是北地发生干旱,必生蝗灾,一旦发生蝗灾,中央政府将疲于奔命捉襟见肘,难以应付。
所以,必须要在那之前进行蝗灾的防治,由中央政府出面,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蝗灾的预防。
陈龙正主张割掉低洼积水处的水草,以清除蝗虫产卵场所,春夏间虫卵形成时,一旦发现有成行的松土,必然是这是虫卵发育成幼虫造成的,则官府组织人力进行处理。
虫卵变成幼虫后,要挖沟扑打,更重要的就是在幼虫期,也就是蝗虫还处于蝻的状态时,应当在该地区放养大量的鸭子,鸭子下地,喜欢吃蝻,一天可以吃掉数斤蝻,不仅不用饲料,还能吃掉蝗虫的幼虫,一举两得。
接下来还有不算办法的办法。
就是要多种蝗虫不食用的芋、桑、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农作物,或者在蝗虫将来无可奈何的时候,将草木灰、石灰等筛成细末后,撒在庄稼上,蝗虫就不会再吃这些庄稼。
得到了这份详尽的报告之后,萧如薰责成治蝗小组将其精简为《治蝗令》,将所有方法一一列出,以简单易懂文字书写成。
接着下令印刷处大量印刷,然后下发到蝗虫多发地区的乡村中,让乡长组织农会集中学习,硬背也要背下来。
这是萧如薰首次发布全国通行的强制性政令,强迫也要强迫背下来,要求农庄内一家一户必须至少有一人可以全文背诵,这是事关他们性命的事情,偷懒嫌麻烦不背的话就要当众鞭笞。
这就是播州之役发生同一时期的事情,萧如薰责成全国进行背诵,然后成立蝗灾区治蝗总署,以徐光启兼领总署署长,陈龙正为其副手,军工部主要任务交给军工部左侍郎赵士祯暂代。
在萧如薰看来,徐光启虽然擅长研究格物致知的西学,可是更擅长办理实事,是王佐之才。
相比于他,他的副手赵士祯才是真正的火器狂人和军工狂人,专攻火器之道,他是想把徐光启往内阁首辅的方向培养,赵士祯是他在军工部的接替者。
所以这一次治蝗总署成立,他点名让徐光启牵头,给他提供足够赚取资历政绩和名望的机会,让他更快的扬名,为他日后接替老迈的王锡爵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他将自己非常看好的一百三十多名年轻官员安排进了治蝗总署,让他们下到地方,走遍黄河中下游地区,见识人生百态,用自己的双脚一点一点感受民间疾苦,为之后进入中央担任要职做准备。
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治蝗也风风火火的展开,无数精明强干的官员被调入治蝗总署做事,跟随徐光启一起办事。
萧如薰派了精锐部队护送他们,一路往西安而去,沿途考察地方,一地一地的联络地方定制政策,治理蝗灾的同时,深入考察黄河中下游各地地方。
萧如薰还给了徐光启一个秘密任务,就是在此期间了解一下各地百姓的生活状况,看看哪些地方生活过于困难,过于困苦,对迁移到他处抵触心理并不大。
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思想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的,但是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的话,也必须要走,萧如薰不想强迫人们离开故土,所以现在要了解一下各地方对离开故土的想法是如何的。
愿意离开的有这方面意愿的当然最好,不太愿意却也不抵触的也有必要,北方不能留太多人,尽可能地向南方迁移一部分,这已经是必须要执行的政策了。
徐光启对此比较惊讶,他没想到皇帝居然还在想着这样的事情,本来事情已经很多,千头万绪根本看不到安生的时候,皇帝居然还要找事情做。
现在,徐光启大概明白了皇帝让他做治蝗总署署长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了。
外面风传徐光启是未来帝国首辅的接班人,看来并不是妄言。
徐光启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326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326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326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御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