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关中。
斐潜离开之后,原本搬离了长安的左冯翊和右扶风的治所,便为了相互协调和统一,便又重新搬了回来,归于长安城内。
左冯翊的大印在徐庶手中,京兆尹的印在贾诩手中,至于右扶风的印绶么,虽然斐潜没有明讲,但是贾诩和徐庶两个人也自然的将其塞到了庞统的手里。
当然,美名其曰是让庞统代为保管。
然后关中三巨头便算是成型了。老中青三代,刚刚好。因此可以说,关中的事务,这三个人凑一凑,就算是代表齐全了。
安置流民,虽然说是千头万绪,但是毕竟关中的底子还在,田地也不用重新开垦,只是需要将焚毁损坏的村寨村落,重新整理出来,统筹安排就是了,而这些事情,对于之前在并北和阴山就有这样工作经验的,斐潜从退伍兵卒当中安排的基层官吏来说,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太大。
只是繁琐,相当的繁琐。
一群连左右都分不清楚,连最基础的一二三四都不认得的流民,要让其听从政令,并且懂得含义并且遵行,在人手并不是那么充足的条件下,自然是需要做出很多相应的细致工作的。
而在这些工作当中,对于土地的安排,这一项最为贵重的生活生产物资的安排和规划,则是关中三巨头当下最为关键的一项政务。
关中的这一片土地,可以说是经历了最多的变革,也见证了太多制度变换,从“井田制”到“名田制”,然后又经历了短暂的“王田制”,然后又重新回归“名田制”,然后又逐渐看着“名田制”走向毁灭。
因为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了上层建筑最根本的问题,牵扯到了赋税和徭役,同时也牵连到了许多重大的后续政治的制度,所以当下土地的问题,不可不慎重。
这一日,关中三巨头就坐在了一处……
“……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徐庶捋了捋胡须说道,“奈何周王,成于井田,败也井田也,盖因人有私欲,田有私亩,以公代私,非惰即废也……”
庞统点点头说道:“‘井田’不可用,‘王田’不可取……先秦以‘名田’而强,汉初以‘名田’而盛,征西将军以名田授民,暗合天意……而关中之辈,多属井底之蛙,着实可叹,竟欲螳臂挡车……”
贾诩眯着眼,说道:“这也难免。并北行‘名田’,尚无大碍,可这关中田地,多有其主,‘名田’之策,便损其利也,’爵田‘亦如是也……不过若行‘限田’,亦难免震荡,不利于治……”
井田,名田,王田,便是在关中之地,实施过的几个比较有名的田政。
“井田制”,这个最早在华夏大地上成熟的土地制度,始自夏商,完善于周,灭亡于春秋战国。
井田以方块为形,由八家共用一井而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被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之亩为百步亩,算是小亩,并且在上古之时,人口稀薄,不管怎么分都行。但是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的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随后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的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先秦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可以买卖。
按户藉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同时最重要的是,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最终可以一统六国。
但问题是,一个制度限制了旧有的阶级,却诞生了新兴的阶级,伴随着旧的贵族消亡了,新的大地主阶级诞生了,虽然汉初有文景之治,有令后世艳羡不已的繁荣与昌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的土地便是军功土地。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
再加上适宜耕作的土地相对是有限的,可以用来授予庶民的田亩也不可能无穷无尽,随着人口的增长,在经历了最初的休养生息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基本上已经是无田可授了。
没有多余的田地了,便折算给钱了事。名田制,便完结了。
汉武帝甚至不得不自动自发的搞出了一个“限侯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所有列侯都是有定数的,搞死了一个才再封一个,只不过汉武帝是又是裁判又是玩家,到最后他也动不动掀桌子坏了规矩,便再也没有人愿意陪他玩了……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正确的认识,故而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只不过“王田制”严禁了田地买卖,这对于当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地方豪强势力而言,无疑于刨了祖坟一般,因此,王莽上台推行新政之后,没有过多久,便天下大乱。
田地必须私有,否则还叫什么封建社会?
虽然关中三巨头并不清楚什么叫做步子太大容易扯蛋,但是废除田地私有带来的负面影响,三人也是非常明白的,同时他们也是斐潜集团的新兴利益的获益者,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一生的努力,最后“啵”的一声全部成为泡影,然后土地重新被国家收回,子孙重新回归穷光蛋……
这个是人性,和时代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下的土地制度,只能维持可以私有,可以买卖,并且必须是这样。
徐庶叹息了一声,说道:“某于左冯翊推行征西新政,以流民屯田,广储刍粮,战不废耕,耕不废守,守不废战,实为善法,初见成效……名田推行,虽有难处,也算尚可,唯独爵田一策……唉……某实愧于君侯也……”
徐庶说完,不由得低下了头,面带愧色。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汉武帝,分为军屯和民屯,不过当时,屯田制度只是为了解决边远军队的粮草运输消耗过大问题而已。屯田的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之人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这个屯田的制度可以迅速的沉淀人口,并可以迅速的产出粮草,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是安置流民的最佳政策。
徐庶将一些逃离了左冯翊的士族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进行屯田,然后将一些田地,以名田的形式登记人口,这个两事情进行得还算是顺利,但是爵田么……
“元直不必如此。并北原属于交争之地,莫居瓯脱,田皆芜废,地广人稀,羌胡据山泽而弃平土,数百里而皆艸藁,故而名田之策推行无碍,然……”贾诩嘿嘿的笑了两声,继续说道,“……然关中之地,多有其属,夺其熟壤,难免民怨闇生……幸得元直警醒暂止,方不为乱也……此时此地,唯稳而已……”
徐庶叹息道:“话虽如此……唉……”当初斐潜一再交代,结果自己只能做到一半,却不得不停下来,虽然知道自己是没有做错,但是徐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难受,也有一些对于左冯翊的这些地方豪右的不爽。
如今并北平阳阴山一带,征西将军斐潜所推行的田地政策,实际上是屯田、爵田、名田,三种制度并行,加上了摊役入亩和以奴代役的一整套田地制度。
并北和阴山,原本就是荒凉,人口稀少,土地众多,采用屯田制度,便吸引了大量的流民,包括白波和黑山的民众,好处还是不少的,但是屯田也有极大的弊端,首先便是锁死了屯田之民的活动空间,虽然经历了苦难的第一代屯田民众会心甘情愿的承受剥削,但是其相对生活稳定一些的后代,却未必愿意继续做屯民,因此叛逃或是投身豪右的门下便会屡见不鲜……
屯田没有了屯民,便会逐渐的荒废,而一旦荒废,屯田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然后逐渐被豪右所吞并,又重新走回老路子。
并北阴山,田亩众多,不管是屯田,还是名田,甚至爵田,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原本这些田地就是无主之地,要怎么做,都是斐潜一句话的事情,别的地方豪右大地主定多说一句斐潜这个败家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能咋样?
征西将军斐潜败家,那是有败家的本钱!
但关中,还有汉中这些地方就不一样了,这些土地,大多数都已经是熟田了,已经是有主的了,甚至不是一代人,是十几代之前就已经是属于私人的了,现在徐庶在左冯翊推行名田制度,也没有什么反对,毕竟这个是有汉律可遵行的……
但是要爵田,这个就断断不能忍了,没有立刻作反,多半还是看在斐潜兵势强大,不敢乱动而已,若是给这些人一点缝隙,有一些外来的火种,肯定就跟火药库一样,一点就炸!
如今各处都需要用兵,各处都需要防备,不管是关中还是阴山,不管是平阳还是长安,实在都是乱不得的,所以徐庶从大局上考虑,不得不暂缓了新政的推动,不过这一点也让他愧疚不已,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征西将军斐潜托付的事情。
“……法有名同,然则实异,事有名同,然而效异……”庞统眼珠子转转,露出了一点笑意,说道,“今秋赋在即,终需对策……嗯,如今得了汉中粮草,关中略稳……不妨效仿光武,行郑公之策?”
“光武?郑公?”徐庶眉头皱了皱,思索着说道。
“郑伯克段?善,不妨试之……”贾诩看了一眼庞统,顿时就明白了,立刻觉得这个黑黑的小伙子还是很不错,很有前途,“可三令五申之,休言不教而诛也……”
徐庶想了想,看了看庞统,又看了看贾诩,然后恍然而笑,说道:“善!便用此策!某明日便令人张贴汉律,且忍过今年,待某如何炮制此等蠹虫!”
不是叫嚣着征西违背祖宗之法,夺取民田以夺民脂么?
不是抱怨着征西私定苛政条律,罔顾社稷以充私欲么?
现在将光武这个大旗举出来,看看尔等还有什么舌根可以乱嚼?
并且这两年确实需要稳定,需要和谐,等过了危险的这一段时期,腾出手来,当然是该收拾的收拾,该算账的算账,反正之前的口号也喊了,大风也刮了,雷声也打得震天响,不是不落雨,而是没到时机而已。
屯田、爵田、名田,再加上免役入亩,以奴代役,这些原本就是斐潜之前在并北就已经确定下来田政,也是包括徐庶在内的这个斐潜利益集团认可的事情,自然就需要不遗余力的进行推动。
在贾诩徐庶庞统等等人员看来,斐潜的田政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至少在他们现阶段找不出什么太大的漏洞。
屯田,可以减少粮草转运的消耗,稳固当地人口,推行汉文教化;而名田,可以让民众有田产,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增强民众的凝聚力;爵田则是对于土地兼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激发民众获取功名的欲望……
至于之前土地名田制度到最后无田可名的弊端,在见过了斐潜那一张世界地图之后,不管是谁都是豁然开朗,天下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田地,这还愁什么?
纵然其他地方只有十之二三可以用作耕田,也比如今之华夏之地大了不知多少倍!
定了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三人也自然心情轻松不少,不过这个好心情很快又被快马传递而来的紧急军情给打破了……
“西凉韩马再度为乱!征西将军困于下辩!”
三人的面色顿时就严肃起来……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03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03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03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84章 屯田名田爵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马月猴年谢谢您的支持!!
斐潜离开之后,原本搬离了长安的左冯翊和右扶风的治所,便为了相互协调和统一,便又重新搬了回来,归于长安城内。
左冯翊的大印在徐庶手中,京兆尹的印在贾诩手中,至于右扶风的印绶么,虽然斐潜没有明讲,但是贾诩和徐庶两个人也自然的将其塞到了庞统的手里。
当然,美名其曰是让庞统代为保管。
然后关中三巨头便算是成型了。老中青三代,刚刚好。因此可以说,关中的事务,这三个人凑一凑,就算是代表齐全了。
安置流民,虽然说是千头万绪,但是毕竟关中的底子还在,田地也不用重新开垦,只是需要将焚毁损坏的村寨村落,重新整理出来,统筹安排就是了,而这些事情,对于之前在并北和阴山就有这样工作经验的,斐潜从退伍兵卒当中安排的基层官吏来说,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太大。
只是繁琐,相当的繁琐。
一群连左右都分不清楚,连最基础的一二三四都不认得的流民,要让其听从政令,并且懂得含义并且遵行,在人手并不是那么充足的条件下,自然是需要做出很多相应的细致工作的。
而在这些工作当中,对于土地的安排,这一项最为贵重的生活生产物资的安排和规划,则是关中三巨头当下最为关键的一项政务。
关中的这一片土地,可以说是经历了最多的变革,也见证了太多制度变换,从“井田制”到“名田制”,然后又经历了短暂的“王田制”,然后又重新回归“名田制”,然后又逐渐看着“名田制”走向毁灭。
因为土地制度直接关系到了上层建筑最根本的问题,牵扯到了赋税和徭役,同时也牵连到了许多重大的后续政治的制度,所以当下土地的问题,不可不慎重。
这一日,关中三巨头就坐在了一处……
“……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徐庶捋了捋胡须说道,“奈何周王,成于井田,败也井田也,盖因人有私欲,田有私亩,以公代私,非惰即废也……”
庞统点点头说道:“‘井田’不可用,‘王田’不可取……先秦以‘名田’而强,汉初以‘名田’而盛,征西将军以名田授民,暗合天意……而关中之辈,多属井底之蛙,着实可叹,竟欲螳臂挡车……”
贾诩眯着眼,说道:“这也难免。并北行‘名田’,尚无大碍,可这关中田地,多有其主,‘名田’之策,便损其利也,’爵田‘亦如是也……不过若行‘限田’,亦难免震荡,不利于治……”
井田,名田,王田,便是在关中之地,实施过的几个比较有名的田政。
“井田制”,这个最早在华夏大地上成熟的土地制度,始自夏商,完善于周,灭亡于春秋战国。
井田以方块为形,由八家共用一井而耕之,每家各占私田一百亩,中间一百亩为公田。经此细分之后的土地形状像“井”字,故谓之井田。八家需先在公田上耕作,以缴纳被称之为“助”的劳役地租,然后各家才能对自家的私田进行耕作。
井田制之亩为百步亩,算是小亩,并且在上古之时,人口稀薄,不管怎么分都行。但是到了春秋中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公田之外的私田被大量开发,耕地面积日益扩大。贵族领主对私田的狂热追求使得公田日渐荒废,国家岁入难以为继,随后各国不得不改变劳役地租的税赋制度,纷纷实行“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十一而税”等税制,井田制随即逐渐荒废。
先秦随着商鞅“开阡陌决裂封疆”的一系列改革,古老的井田制被彻底废除了,领主贵族的世袭土地所有特权也随之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名田制”。
名田制最突出的特征是按户籍计口授田的同时,又按军功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和不同数量的土地,授出的土地即成为私人占有,国家不再收回,可以买卖。
按户藉授田实现了国家借用土地对农民的严密控制,凡在户籍之民皆可得一定土地,也能使民休养生息从而国家安稳,税赋充足稳定。
同时最重要的是,按军功封赏土地的制度打破了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世袭特权,产生了大批的军功地主,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秦因此国力大盛,最终可以一统六国。
但问题是,一个制度限制了旧有的阶级,却诞生了新兴的阶级,伴随着旧的贵族消亡了,新的大地主阶级诞生了,虽然汉初有文景之治,有令后世艳羡不已的繁荣与昌盛,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土地买卖大量出现,土地兼并的浪潮开始冲击名田制。
在这次土地兼并的狂潮中,除了普通自耕农的土地纷纷被豪强兼并外,另一类被大量兼并的土地便是军功土地。军功地主的子孙多半骄逸无度,难承其祖之遗风,他们或因违反国家法禁亡国陨命,或碌碌无为杂于庸保,祖上因军功所获得的土地皆被他们变卖一空。
再加上适宜耕作的土地相对是有限的,可以用来授予庶民的田亩也不可能无穷无尽,随着人口的增长,在经历了最初的休养生息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基本上已经是无田可授了。
没有多余的田地了,便折算给钱了事。名田制,便完结了。
汉武帝甚至不得不自动自发的搞出了一个“限侯制”,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所有列侯都是有定数的,搞死了一个才再封一个,只不过汉武帝是又是裁判又是玩家,到最后他也动不动掀桌子坏了规矩,便再也没有人愿意陪他玩了……
王莽篡夺帝位之后,曾实行了一系列新政。在土地制度上,他推行了“王田制”。王莽和其追随者认为,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的根源,他们对此有着非常深刻而正确的认识,故而所推行的王田制,正是以抑制土地兼并为主要目的。
王田制的主要内容是将土地收归朝廷,禁止私人买卖土地,将男丁不过八口的家户所占土地限制在一“井”(九百亩)之内。超过部分分与乡邻宗族,无地农户可按一夫一妇受田百亩标准由朝廷授予土地。
只不过“王田制”严禁了田地买卖,这对于当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地方豪强势力而言,无疑于刨了祖坟一般,因此,王莽上台推行新政之后,没有过多久,便天下大乱。
田地必须私有,否则还叫什么封建社会?
虽然关中三巨头并不清楚什么叫做步子太大容易扯蛋,但是废除田地私有带来的负面影响,三人也是非常明白的,同时他们也是斐潜集团的新兴利益的获益者,自然不希望自己的一生的努力,最后“啵”的一声全部成为泡影,然后土地重新被国家收回,子孙重新回归穷光蛋……
这个是人性,和时代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当下的土地制度,只能维持可以私有,可以买卖,并且必须是这样。
徐庶叹息了一声,说道:“某于左冯翊推行征西新政,以流民屯田,广储刍粮,战不废耕,耕不废守,守不废战,实为善法,初见成效……名田推行,虽有难处,也算尚可,唯独爵田一策……唉……某实愧于君侯也……”
徐庶说完,不由得低下了头,面带愧色。
屯田制最早开始于汉武帝,分为军屯和民屯,不过当时,屯田制度只是为了解决边远军队的粮草运输消耗过大问题而已。屯田的士卒和农夫耕种时要上缴朝廷和军队一定数量的佃租,留下的余粮归自己,且屯田之人不得随意离开,否则罪及妻子。
这个屯田的制度可以迅速的沉淀人口,并可以迅速的产出粮草,也使一些无地农民能够依靠屯田糊口,有助于安抚百姓稳定人心,是安置流民的最佳政策。
徐庶将一些逃离了左冯翊的士族无主土地,分配给流民进行屯田,然后将一些田地,以名田的形式登记人口,这个两事情进行得还算是顺利,但是爵田么……
“元直不必如此。并北原属于交争之地,莫居瓯脱,田皆芜废,地广人稀,羌胡据山泽而弃平土,数百里而皆艸藁,故而名田之策推行无碍,然……”贾诩嘿嘿的笑了两声,继续说道,“……然关中之地,多有其属,夺其熟壤,难免民怨闇生……幸得元直警醒暂止,方不为乱也……此时此地,唯稳而已……”
徐庶叹息道:“话虽如此……唉……”当初斐潜一再交代,结果自己只能做到一半,却不得不停下来,虽然知道自己是没有做错,但是徐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难受,也有一些对于左冯翊的这些地方豪右的不爽。
如今并北平阳阴山一带,征西将军斐潜所推行的田地政策,实际上是屯田、爵田、名田,三种制度并行,加上了摊役入亩和以奴代役的一整套田地制度。
并北和阴山,原本就是荒凉,人口稀少,土地众多,采用屯田制度,便吸引了大量的流民,包括白波和黑山的民众,好处还是不少的,但是屯田也有极大的弊端,首先便是锁死了屯田之民的活动空间,虽然经历了苦难的第一代屯田民众会心甘情愿的承受剥削,但是其相对生活稳定一些的后代,却未必愿意继续做屯民,因此叛逃或是投身豪右的门下便会屡见不鲜……
屯田没有了屯民,便会逐渐的荒废,而一旦荒废,屯田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然后逐渐被豪右所吞并,又重新走回老路子。
并北阴山,田亩众多,不管是屯田,还是名田,甚至爵田,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原本这些田地就是无主之地,要怎么做,都是斐潜一句话的事情,别的地方豪右大地主定多说一句斐潜这个败家子,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能咋样?
征西将军斐潜败家,那是有败家的本钱!
但关中,还有汉中这些地方就不一样了,这些土地,大多数都已经是熟田了,已经是有主的了,甚至不是一代人,是十几代之前就已经是属于私人的了,现在徐庶在左冯翊推行名田制度,也没有什么反对,毕竟这个是有汉律可遵行的……
但是要爵田,这个就断断不能忍了,没有立刻作反,多半还是看在斐潜兵势强大,不敢乱动而已,若是给这些人一点缝隙,有一些外来的火种,肯定就跟火药库一样,一点就炸!
如今各处都需要用兵,各处都需要防备,不管是关中还是阴山,不管是平阳还是长安,实在都是乱不得的,所以徐庶从大局上考虑,不得不暂缓了新政的推动,不过这一点也让他愧疚不已,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征西将军斐潜托付的事情。
“……法有名同,然则实异,事有名同,然而效异……”庞统眼珠子转转,露出了一点笑意,说道,“今秋赋在即,终需对策……嗯,如今得了汉中粮草,关中略稳……不妨效仿光武,行郑公之策?”
“光武?郑公?”徐庶眉头皱了皱,思索着说道。
“郑伯克段?善,不妨试之……”贾诩看了一眼庞统,顿时就明白了,立刻觉得这个黑黑的小伙子还是很不错,很有前途,“可三令五申之,休言不教而诛也……”
徐庶想了想,看了看庞统,又看了看贾诩,然后恍然而笑,说道:“善!便用此策!某明日便令人张贴汉律,且忍过今年,待某如何炮制此等蠹虫!”
不是叫嚣着征西违背祖宗之法,夺取民田以夺民脂么?
不是抱怨着征西私定苛政条律,罔顾社稷以充私欲么?
现在将光武这个大旗举出来,看看尔等还有什么舌根可以乱嚼?
并且这两年确实需要稳定,需要和谐,等过了危险的这一段时期,腾出手来,当然是该收拾的收拾,该算账的算账,反正之前的口号也喊了,大风也刮了,雷声也打得震天响,不是不落雨,而是没到时机而已。
屯田、爵田、名田,再加上免役入亩,以奴代役,这些原本就是斐潜之前在并北就已经确定下来田政,也是包括徐庶在内的这个斐潜利益集团认可的事情,自然就需要不遗余力的进行推动。
在贾诩徐庶庞统等等人员看来,斐潜的田政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至少在他们现阶段找不出什么太大的漏洞。
屯田,可以减少粮草转运的消耗,稳固当地人口,推行汉文教化;而名田,可以让民众有田产,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增强民众的凝聚力;爵田则是对于土地兼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激发民众获取功名的欲望……
至于之前土地名田制度到最后无田可名的弊端,在见过了斐潜那一张世界地图之后,不管是谁都是豁然开朗,天下原来还有那么多的田地,这还愁什么?
纵然其他地方只有十之二三可以用作耕田,也比如今之华夏之地大了不知多少倍!
定了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三人也自然心情轻松不少,不过这个好心情很快又被快马传递而来的紧急军情给打破了……
“西凉韩马再度为乱!征西将军困于下辩!”
三人的面色顿时就严肃起来……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903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903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903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84章 屯田名田爵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马月猴年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