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章节目录 第二百九十七章 国玺帛书
死人经(洛带) 本章字数:3316 死人经(洛带)txt下载
宫门打开的同时,一阵金光扑面而来,我下意识的往后退开,道炁已经护住全身。等到确认没有受到损伤之后,我才重新踏前两步,抬眼往宫殿内看去。
殿内景象自然是与外面的有所不同,虽说陈设仅摆着方形木盒的几案一张,但宫内却立着几根朱红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面刻着昂首而立的三趾金龙。
龙的象征意义自然不必多说,据我所知,从商周自元代,龙爪多为三趾。而明清时候龙爪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代表,龙的爪数划分为,五为君、四为王公、三为官员。
看着宫殿里面的装饰,并没有多么的金碧辉煌,而从那一张几案看来,似乎这宫殿应该是比较久远的建筑。加之,我们是从观龙台进来的,琅琊台这地方本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么说来这宫殿也很有可能是那个时期的了。
我和祭祀恶灵对视一眼,互不言语便抬脚进了宫门,一边朝着那几和案走去一边小心的戒备着。我站在几和案前,并没有着急打开那个木盒,而是环视宫殿里面的情况,在确定没有异常之后,这才缓缓的伸出手去拿木盒。
只是我的手刚一触碰到木盒,便听到里面传出一阵微弱的龙吟之声,随着这声龙吟响起,先前被我吸收到体内的龙气也开始活跃起来,搅得我天脉都有些不稳。好在这龙吟声只持续了几秒便安静了下来,我体内的龙气也随之缓和。
我对木盒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从刚才龙吟声来看,这里面应该是有一条龙脉,或者说龙脉被封在了里面的某个东西上。我顿了顿身子,缓缓将木盒打开,里面的东西着实是让我眼前一亮。
只见木盒里面放着一枚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章。我小心翼翼的将印章捧在手心打量起来,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上面除了那五龙身以外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只是它的底部居然刻有八个小篆,我琢磨了半天才认出来这几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声,印章,信也,权也。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爱之物。一般的达官显贵都会刻有印章。
可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的印章绝不是一般权贵能够持有的。史传,在印章上刻下这几个字的人是秦朝的李斯。而拥有这枚印章的正是号称“祖龙”的秦始皇,这枚印章又称作传国玺。
传国玺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虽说传国玉玺早已经下落不明,但此时我手上的这枚印章与古籍中的传国玺完全吻合,我也无法断定真假,但还是让我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这么看来,若那时的传国玉玺就被华阴平舒道掉了包也说得过去,不然秦朝的气数怎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只是不知道又是怎么到了这里。
而我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明显能感觉到里面有龙息,这恰恰印证了我的刚才的想法。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或许便是秦始皇的那枚,而且里面还封存着一条龙脉。
一旁的祭祀恶灵见我有些呆滞,略有疑惑问及何故,我便将心中所想讲之于他,听完之后到没有像我这般感慨。他本是蛮荒之人,当然不明白我手上这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罢,就要将传国玺放回木盒之中,可眼睛一扫却看到木盒最底部还放着一张白色丝绸状的东西。先前我的注意力全部在传国玺上,根本没注意到里面还有一件东西。随即,便将它拿了出来。
这东西摸起来手感丝滑,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史书中记载的战国帛书,这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因为材质特别且非常的珍贵,往往用于撰写较为重要的信息。
想到这里,我连忙将它展开,却发现两尺见方的帛书上,除了一处隐约还能见到的章印以外一个字都没有。我一手拿着传国玺,一手摊着帛书,看着帛书上的印章,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立马将传国玺往章印的位置上按了下去。可试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反应。
这倒是让我有些奇怪了,按理说这帛书既然和传国玺放在一起,两者之间必定是有着联系的,可为何没能反应?莫非是要用特殊的方法?
想罢,我便试着调动道炁慢慢的输入到传国玺中,此刻总算是有了反应,只不过不是帛书有了反应,而是传国玺中又响起了一声龙吟,随即散发出淡淡的金光。我强压着体内的波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边加大道炁的输送,一边死死地盯着传国玺的变化。渐渐的传国玺周身的金光越来越强,让我已经不敢直视了。直到我体内的道炁流失近半,眼前的景象全部被这道金光遮掩。只听一声龙吟再次响起,这声音振聋发聩,仿佛一条巨龙就在我耳边嘶吼一般。
片刻之后,这声龙吟才停息,周围的金光也是消散开来。当我睁开眼时,面前却是临空出现了一排排金色的小字,这些字都是小篆体,我一时间认不大全,只能模模糊糊的了解个大概。
这上面讲述的貌似是徐福出海东渡的事情,其中一些零散的小事我倒是没注意,而是重点看了下关于出海的时间和路线,路中发生了怎样的事件,描述的最后,却是出现了一个三字地名,正是“流波山”!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由一喜,但就在此时,这些临空小字却是忽地消散开来,霎时便尽数不见。紧接着,又是咔嚓一声,手上的传国玺也碎裂开来,宫外那边也蓦地卷起一阵狂风,正朝着我们袭来。
狂风似乎有力有不挡之势将我们齐齐卷到空中,随着身子被卷入其中,整个人的意识也慢慢模糊起来。
我是被祭祀恶灵叫醒的,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此时站在观龙台的那块大石前,我看了看祭祀恶灵,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却发现他面色如常,正冲我摇头。刚才的一切在我看来实在太过诡异了些,有种之前在崂山进了那老头蝶梦的感觉。
不过好在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此时正准备离开,却发现面前的大石上已经裂开了许多的缝隙。我顿了顿身子,把道炁汇与手上往石头上放了过去。石头上再也没有出现先前的景象,看来这里的一切都随着那些小字的消散化成了废墟,只是可惜了那传国玺。
刚才的那声龙吟响彻天地,怕是已经惊动了玄学会的人了,此地不能久留。想到这里,我便带着祭祀恶灵匆匆赶回了宾馆。
躺在床上的我,脑子里一直回想着之前那些小字描述的内容。从里面得知,当初徐福第一次出海选定的时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并没有多大的采用价值,只是很普通的一个良辰吉日。出发的地方也的确是像史书中记载的琅琊台。只不过他们在海上行驶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像古籍中记载的那般一无所获。而是确确实实发现了仙山,不过这仙山却不是他们预想的“三神山”,而是我正在着急寻找的流波山。
虽说找到了这流波山,可徐福是方士,也正是现在所谓的道士,修行的是道炁。那流波山像是有一种屏障,常人或者修行道炁的人,根本无法登陆。在流连了几天之后徐福只好无功而返。
整段文字中唯一值得注意的便是流波山出现之前海上出现过蝃蝀(didong)。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这蝃蝀指的便是彩虹。从文字中得知,从蝃蝀之间穿过之后,便会出现流波山的入口。
照理推算,这里既然说到了流波山,接下来很有可能提到流波山的具体位置。只是冥冥之中似是有阻力存在,恰好在我看到这里时,那些字迹尽数崩溃消散,眼见到手的线索,就这么重又消失。着实让我气馁不已。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7588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7588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7588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七章 国玺帛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洛带谢谢您的支持!!
殿内景象自然是与外面的有所不同,虽说陈设仅摆着方形木盒的几案一张,但宫内却立着几根朱红色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面刻着昂首而立的三趾金龙。
龙的象征意义自然不必多说,据我所知,从商周自元代,龙爪多为三趾。而明清时候龙爪已经成为不同阶层的代表,龙的爪数划分为,五为君、四为王公、三为官员。
看着宫殿里面的装饰,并没有多么的金碧辉煌,而从那一张几案看来,似乎这宫殿应该是比较久远的建筑。加之,我们是从观龙台进来的,琅琊台这地方本就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这么说来这宫殿也很有可能是那个时期的了。
我和祭祀恶灵对视一眼,互不言语便抬脚进了宫门,一边朝着那几和案走去一边小心的戒备着。我站在几和案前,并没有着急打开那个木盒,而是环视宫殿里面的情况,在确定没有异常之后,这才缓缓的伸出手去拿木盒。
只是我的手刚一触碰到木盒,便听到里面传出一阵微弱的龙吟之声,随着这声龙吟响起,先前被我吸收到体内的龙气也开始活跃起来,搅得我天脉都有些不稳。好在这龙吟声只持续了几秒便安静了下来,我体内的龙气也随之缓和。
我对木盒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从刚才龙吟声来看,这里面应该是有一条龙脉,或者说龙脉被封在了里面的某个东西上。我顿了顿身子,缓缓将木盒打开,里面的东西着实是让我眼前一亮。
只见木盒里面放着一枚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章。我小心翼翼的将印章捧在手心打量起来,仔细观察它的构造。上面除了那五龙身以外并没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只是它的底部居然刻有八个小篆,我琢磨了半天才认出来这几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一声,印章,信也,权也。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爱之物。一般的达官显贵都会刻有印章。
可这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的印章绝不是一般权贵能够持有的。史传,在印章上刻下这几个字的人是秦朝的李斯。而拥有这枚印章的正是号称“祖龙”的秦始皇,这枚印章又称作传国玺。
传国玺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
虽说传国玉玺早已经下落不明,但此时我手上的这枚印章与古籍中的传国玺完全吻合,我也无法断定真假,但还是让我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便是,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这么看来,若那时的传国玉玺就被华阴平舒道掉了包也说得过去,不然秦朝的气数怎会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只是不知道又是怎么到了这里。
而我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明显能感觉到里面有龙息,这恰恰印证了我的刚才的想法。手上的这枚传国玉玺或许便是秦始皇的那枚,而且里面还封存着一条龙脉。
一旁的祭祀恶灵见我有些呆滞,略有疑惑问及何故,我便将心中所想讲之于他,听完之后到没有像我这般感慨。他本是蛮荒之人,当然不明白我手上这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说罢,就要将传国玺放回木盒之中,可眼睛一扫却看到木盒最底部还放着一张白色丝绸状的东西。先前我的注意力全部在传国玺上,根本没注意到里面还有一件东西。随即,便将它拿了出来。
这东西摸起来手感丝滑,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史书中记载的战国帛书,这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因为材质特别且非常的珍贵,往往用于撰写较为重要的信息。
想到这里,我连忙将它展开,却发现两尺见方的帛书上,除了一处隐约还能见到的章印以外一个字都没有。我一手拿着传国玺,一手摊着帛书,看着帛书上的印章,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立马将传国玺往章印的位置上按了下去。可试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反应。
这倒是让我有些奇怪了,按理说这帛书既然和传国玺放在一起,两者之间必定是有着联系的,可为何没能反应?莫非是要用特殊的方法?
想罢,我便试着调动道炁慢慢的输入到传国玺中,此刻总算是有了反应,只不过不是帛书有了反应,而是传国玺中又响起了一声龙吟,随即散发出淡淡的金光。我强压着体内的波动,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边加大道炁的输送,一边死死地盯着传国玺的变化。渐渐的传国玺周身的金光越来越强,让我已经不敢直视了。直到我体内的道炁流失近半,眼前的景象全部被这道金光遮掩。只听一声龙吟再次响起,这声音振聋发聩,仿佛一条巨龙就在我耳边嘶吼一般。
片刻之后,这声龙吟才停息,周围的金光也是消散开来。当我睁开眼时,面前却是临空出现了一排排金色的小字,这些字都是小篆体,我一时间认不大全,只能模模糊糊的了解个大概。
这上面讲述的貌似是徐福出海东渡的事情,其中一些零散的小事我倒是没注意,而是重点看了下关于出海的时间和路线,路中发生了怎样的事件,描述的最后,却是出现了一个三字地名,正是“流波山”!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由一喜,但就在此时,这些临空小字却是忽地消散开来,霎时便尽数不见。紧接着,又是咔嚓一声,手上的传国玺也碎裂开来,宫外那边也蓦地卷起一阵狂风,正朝着我们袭来。
狂风似乎有力有不挡之势将我们齐齐卷到空中,随着身子被卷入其中,整个人的意识也慢慢模糊起来。
我是被祭祀恶灵叫醒的,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此时站在观龙台的那块大石前,我看了看祭祀恶灵,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却发现他面色如常,正冲我摇头。刚才的一切在我看来实在太过诡异了些,有种之前在崂山进了那老头蝶梦的感觉。
不过好在我已经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此时正准备离开,却发现面前的大石上已经裂开了许多的缝隙。我顿了顿身子,把道炁汇与手上往石头上放了过去。石头上再也没有出现先前的景象,看来这里的一切都随着那些小字的消散化成了废墟,只是可惜了那传国玺。
刚才的那声龙吟响彻天地,怕是已经惊动了玄学会的人了,此地不能久留。想到这里,我便带着祭祀恶灵匆匆赶回了宾馆。
躺在床上的我,脑子里一直回想着之前那些小字描述的内容。从里面得知,当初徐福第一次出海选定的时间是农历的十月十九,并没有多大的采用价值,只是很普通的一个良辰吉日。出发的地方也的确是像史书中记载的琅琊台。只不过他们在海上行驶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像古籍中记载的那般一无所获。而是确确实实发现了仙山,不过这仙山却不是他们预想的“三神山”,而是我正在着急寻找的流波山。
虽说找到了这流波山,可徐福是方士,也正是现在所谓的道士,修行的是道炁。那流波山像是有一种屏障,常人或者修行道炁的人,根本无法登陆。在流连了几天之后徐福只好无功而返。
整段文字中唯一值得注意的便是流波山出现之前海上出现过蝃蝀(didong)。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这蝃蝀指的便是彩虹。从文字中得知,从蝃蝀之间穿过之后,便会出现流波山的入口。
照理推算,这里既然说到了流波山,接下来很有可能提到流波山的具体位置。只是冥冥之中似是有阻力存在,恰好在我看到这里时,那些字迹尽数崩溃消散,眼见到手的线索,就这么重又消失。着实让我气馁不已。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7588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7588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7588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九十七章 国玺帛书)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洛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