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铁骨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 第一八二七章 大迁移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 第一八二七章 大迁移

文/天子
铁骨 本章字数:18822 铁骨txt下载
推荐阅读:最佳女婿 极品全能学生 奶爸的异界餐厅 诸天投影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斗破苍穹 万族之劫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都市超级医仙
一秒记住【W阅读。

    <!--go-->    第一八二七章  大迁移

    七月十日,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短暂历史上第二次、同时也是后一次大迁移开始了。

    第一次迁移是三八年的春夏之交,由于日军的入侵,数以百万计的远东民众被『逼』从远东的滨海、哈巴罗夫斯克等地,顺着西伯利亚铁路线,迁移到了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等地,少数家庭分到了田地,大部分人家都住进了矿山和工厂区,除了未成年人可以享受优待,进入各级学校学习外,不管男男***都得从事劳动。

    这一次迁移的规模,比起第一次还要壮观,当然出现的问题也多。

    柳申科夫回到斯维德洛夫斯克,立即举行政治局会议。当他提出让民众自己抉择自己的未来时,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中央***处***皮达可夫大声抗议,称这是对革命事业的可耻背叛,任何的思想动摇都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不要说由苏维埃和军队出面组织了,政务人民委员罗森戈尔茨、宣传人民委员邱巴尔、经济人民委员哈列普斯基等人都支持皮达可夫的意见。

    柳申科夫冷笑着说这生死关头还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吗?当初宣布远东**的时候,逝去的布柳赫尔、布哈林以及李可夫等领袖,曾经给民众许下了美好的承诺,现什么都没有做到,这让作为曾经决策者之一的他,感到非常惭愧。柳申科夫提醒:没有这些各位口中所说的叛徒的支持,就不会有远东苏维埃政权的存,座大多数人或许都已经躺到墓地里了。

    皮达可夫脸涨得通红,站起来拂袖而去,其他政治局委员或者是良心发现,又或者是迫于柳申科夫的巨大压力,同时鉴于出席会议的瓦西里、互林两位军方委员也坚定不移地站了柳申科夫一边,全票通过了柳申科夫提交的议案。

    随后,远东苏维埃『政府』和军队,便紧急行动起来,利用收音机、报纸、传单等进行不间断宣传,还有载着高音喇叭的车辆开进乡村、矿山和工厂区,把选择权交给民众。

    结果让***吃一惊,两千多万远东民众中,有六百七十万选择了移民,其中由滨海地区迁移到西伯利亚及乌拉尔的民众中,绝大多数都选择加入南华国籍。

    远东苏维埃**伊始,下辖一千一百万人口,随着军队的急速扩张,以及三八年初部分工厂企业迁入***,人口迅速萎缩到九百多万,第一次大迁移时,除了三百多万老弱撤退不及留了远东,尚有五百万远东民众退到了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随后随着战争的消耗,壮年男子几乎消耗一空,人口剩下四百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妇』孺。

    这次有三百七十万远东民众选择加入南华,另外还有三百万西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民众,也担心斯大林秋后算账,选择离开长期生活的地方。

    西西伯利亚的居民,大多是十月革命后欧洲地区的地主、富农和反对集体化政策的反动分子,他们迁移到这里后,被约束集体农庄里,接受劳动改造,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后来远东苏维埃政权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温饱有了着落,对现政权有了一定的认同度,但若是再回到以前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状态中,谁也不愿意。

    作为曾经的阶级敌人,这些人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非常担心,现见有离开的机会,也都选择了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一般来说,如此规模的移民,注定是混『乱』不堪,甚至可能导致治安及犯罪事件暴增,但由于军队出面维持,同时国境线另一边,也有军队接应,初时一切还算顺利。

    时值夏季,不用担心西伯利亚严寒的困扰,延绵不断的迁移人群,从边境线附近的地区,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乌拉尔,如果从卫星上向地面看的话,会发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人『潮』涌动的雄奇景象。

    七月十二日,大迁移进行两天后,斯维德洛夫斯克机场。

    柳申科夫心情沉重地送妻子和女儿登上飞机舷梯,目送客机从跑道上缓缓起飞,慢慢消失南方的天际,与同样来送别亲人的互林、瓦西里几名将帅相视一眼,坐上了同一辆返城的吉普车。

    车队启动,前后四辆军用卡车,保护着中间四辆吉普车,向城区开去。远东军总参谋长互林大将苦笑着道:

    “莫斯科方面还没宣布我们无罪呢现咱们把老婆和孩子送走,估计又要被扣上一顶悲观主义和逃跑主义的大帽子!”

    叶戈罗夫离职后,由南线萨拉托夫返回斯维德洛夫斯克的瓦西里大将,暂时出任军事人民委员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职务,而互林则成为了全军总参谋长,两人一起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大权。

    瓦西里一脸倦意,摇摇头道:“不这样又能如何?我们都知道这一次肯定是凶多吉少,难道要家人陪我们一起送命吗!

    “不过叶戈罗夫倒也争气,临危受命的情况下,三天前,硬是把处于德军包围圈内的西方面军十一万多人给带了出来,德军将明斯克地区军队予以全歼的企图受到严重挫折,有利地支持了后方斯摩棱斯克战线的防御力度,说不一定还能发起适度的反攻,以支持和策应其他战场!这是德军自前年发起战争后第一次没有实现战略意图,希望叶戈罗夫的这场胜利,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斯大林对我们的印象,不至于让我们白白去送死!”

    “难啊!”

    柳申科夫叹了口气:“我们是必须要被当做消耗品清除掉的,否则‘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如何巩固他的领导与核心地位?可怜的皮达可夫等人,以为危急时刻伸出援手,斯大林就会感恩戴德,他们也就转危为安,他们却不明白,他们的存,本身就是对‘一贯正确的斯大林同志’威信的一种巨大威胁!

    “罢了,罢了,木已成舟,这些不用再多想了,送走了老婆孩子,心情放松了许多。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送无辜民众离开,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说到底,我们还是军人,玩弄政治非我们所长”

    谈话间,车队已经驶入了城市的街道,这时斯维德洛夫斯克城已经『乱』了,马路上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人『潮』,车子被拥挤的人流阻挡,行驶缓慢。

    “哒哒哒――”

    就这个时候,火车站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

    柳申科夫心一紧,连忙吩咐司机把车停靠街道边,跳下车,对一脸惊讶的瓦西里及互林道:“你们先回去管好军队,我带人去火车站看看。现这么『乱』,千万别出什么差错!”

    瓦西里想跟着下车:“我是三军总司令,还是我去”

    柳申科夫止住了他,摆摆手道:“别和我争了,这个时候,你们俩比我重要!放心,我会带着警卫去!”

    说完,柳申科夫转头吩咐站身边的副官,很快从后面的军用卡车里跳下十五名战士,跟柳申科夫身后,向火车站方向走去。

    “嘟――”

    火车头汽笛长鸣,一列加挂了十多节车厢的火车,缓缓地驶离了车站。

    不过,想上车的人实太多了,即便是火车已经启动并逐渐加速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有人试图靠近火车,抓住一切可以借力的东西,拼命地向火车上爬。

    而车站外面,依然有大量人涌向火车站,根本就不管士兵的一再警告。

    柳申科夫赶到车站,看到是车站执勤的士兵朝天鸣枪示警,使得人们保持冷静,这才稍稍放心,随即找来车站领导,询问详细情况。

    车站站长是一名老布尔什维克,五十出头的样子,额头已经秃顶,苦笑着说:“『乱』了,全『乱』了,原本只是部分人选择离开,但后来看到亲戚邻居搬走了,人们逐渐产生恐慌情绪,也跟着选择了迁移。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这里,整个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都发生同样的事情,此前登记要走的人,『政府』基本上都安排了火车、汽车,至少也安排了和马拉车、牛车等运输工具一起南下,现这些加入的人,由于事先没有规划,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了铁路上,认为只有南下的火车,才能把他们带出困境。

    “但火车的运力就这么大,所以我们只能优先安排有票的民众登车,不过这刺激了那些没票的人,所以就出现现这种强行登车的情况”

    站长的话语未落,又是一阵枪声传来。

    柳申科夫转头望去,只见一列火车缓缓靠站,车站里的人不管有票没票,疯狂地向前涌动,士兵们手牵手堵住人流,但人『潮』涌动,转眼间便抵挡不住,于是站后面的士兵,只能拿起机枪,再次向天空『射』击。

    枪声威慑了大多数人,很快人群便自动地让开道路,那些持有车票的人先行上车。

    等有车票的人登车完毕,火车尚有部分空位,其他人再次疯狂起来,士兵们大致估量着放了五六百人进去,见还可以容纳人,又放了几百人,这下火车里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当然,要进入如此拥挤的空间,也实属不易,士兵们也不客气,或者手推,或者脚蹬,一个个把这些人向车上塞,很快每节闷罐车厢都涌上了无数人,车厢内几乎没有放脚的地方。

    一列火车能够搭载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很快就连火车顶部都坐满了人,火车终于启动,缓缓出站,许多抱着孩子的『妇』女,奔跑着使劲地向火车招手,可是却没有办法让火车停下来,车里车外,哭喊声一片。

    眼前的场景,让柳申科夫深深地被触动了,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一行浊泪滚滚而下。

    斯维德洛夫斯克城南的军营里,由五十辆军用卡车组成的车队,正向下卸货。

    这次大迁移,有近半的人需要步行南下,必须沿途布置大量的供应食物的粥棚。当然,粥棚里供应的并非是米粥,而是添加了盐巴、葱花和油脂,混着块状番薯的土豆泥,原则上需要凭票领取。

    南华这一两年中亚地区种植土豆和番薯获得丰收,因此主动拿出一笔粮食,由远东苏维埃『政府』和军队组织人手烹饪,以满足沿途迁移民众需求。

    以距离南华边境远的北乌拉尔的雅尔城为例,由这里向东南方向的南华边境迁移,大约需要步行一千二百公里,按照每天四十公里计算,需要花费一个月时间。当然,通常安排步行的都是家里有牲畜的人家,一方面这些人家舍不得丢掉牛、马等畜群,另一方面,这些牲口绑上板车便是很好的运输工具,可以大大减少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压力。

    不过,步行为麻烦的就是食宿问题了。为了减少移民的顾虑,出发前,远东苏维埃『政府』便以家庭为单位,按照一日三餐、共三十天计算,每人派发九十张餐饮票,凭票路上领取食物。

    南华的车队卸完粮食后,便开往军营旁的汽车运输站,用去一小时时间,满载着拥有汽车票的民众,踏上了归程。

    这时,城南的一个街口,一个三十多岁的金发男子,不停地向路过的人求救,但人们逃难要紧,没有一人驻足帮忙。旁边街道转角的房檐下,一个女人蜷缩着躺地上,不断地***和叫喊,她的身下流下了一滩鲜血。

    就这时,金发男子看到北面的街道开来一列车队,已经陷入绝望的他突然冲到路中间,拦住了车队前面。

    为首的汽车发出尖锐的刹车声,随后是一串刹车声响起,这时男子才看清楚,卡车车头飘扬着一面五爪金龙红旗。

    副驾驶位跳下一名身着『迷』彩的军人,冲着金发男子呵斥道:“怎么回事?你知不知道差点儿酿成了车祸?”

    军车的车厢后面,站满了准备撤离这里的本地民众,他们用俄语七嘴八舌地指责男人的不是。

    “对不起,可是我实没办法了,求求你们,请帮帮我,我的妻子正分娩!”金发男人如同见到救星一般,直直地跪倒地,大声恳求着。

    “啊!?这――”军人一下子愣住了,他没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

    这时,后面一辆军车上下来一名军官,他走到男人面前看了两眼,又走到那个不断哀嚎的女人身边,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转过头吩咐:

    “他们既然选择了南下,就是我们南华的公民,我们不能眼睁睁见死不救。赶紧去问问,迁移的这批人中,有没有医生和护士,先确诊一下,如果是真的分娩,就让其他人挤一挤,把他们俩抬上车,边走边接生。”

    “是!”

    很快,两名曾经军区医院担任护士的俄罗斯女孩确定这名『妇』人动了胎气,提前分娩,现已经可以看到孩子的头了。后面车里的人,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人『性』的光辉这一刻展『露』,原本就很拥挤的卡车,硬是腾出了半辆车的空间,随着分娩『妇』人和她的丈夫上了车,车队恢复行驶,两名护士便这种颠簸的状态中给『妇』人接生。

    两小时后,车子已经来到南面的卡西诺镇,“哇”的一声响起,一条的生命来到了世间。

    又过了四小时,车队终于抵达边境检查站,进行人口登记的时候,孩子的父母给这名女婴取名“华恩”,意思是要孩子永远记住南华『政府』和军队给予的恩情。

    南下的火车,行驶肥沃的黑土地上。

    由于时值盛夏,火车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污浊不堪,当火车路过一些小的站点时,减速避让其他火车,铁路两边便有人像疯了一般试图挤上列车,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有幸运儿如愿以偿,跳上了列车。

    管车厢里已经非常拥挤了,但人的适应『性』超强,总能相互调整中空出一些位置,以便让别人和自己舒服一些,而这些空位,便给那些沿途不放弃的人一个求生的机会。

    车窗外面,大片齐整的田野,若一块块绿宝石,飞速地向后退去。

    现是七月中旬,西伯利亚的农业种植,一般是以小麦为主,这里无霜期只有三到四个月,一般种植一季,现正值小麦抽穗的时间,原野上『露』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本应让人心旷神怡才是。

    可是,原野上随处可以看到冒着黑烟喷饪食物的难民聚集点,以及远处马路上滚滚向南的人流,使得人们的心情普遍低落,车厢里甚至传来“嘤嘤”的哭泣声。

    “看火车飞奔向南方,凄楚的河岸上,人们低垂着头颅,忧愁地轻声歌唱为什么独自忧伤,为什么深深地叹息眼看着佳节将来临,心上人不再属于我”

    不知道是谁唱起了改编了歌词的《三套车》,歌声雄浑苍凉,让人为之心酸落泪。

    路基边一闪而过的电线杆,仿佛不知疲倦站岗的哨兵。

    火车高速地向南行驶着,奔向未知的未来。

    这个时代的特罗伊茨克,并不是后世莫斯科州的那座城市,而是位于哈萨克边境的一座小镇。

    按照南华『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两国接壤的西面及西北面,以乌拉尔河以西、以北一百公里为界,这样包括契卡洛夫、奥尔斯克、马格尼、特罗伊茨克等城市,便直接纳入了南华的版图。

    由这座特罗伊茨克镇前往西伯利亚另一个中心城市车里雅宾斯克,仅有一百五十多公里,距离乌拉尔及西比利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斯维德洛夫斯克城,也仅有三百七十公里,火车行驶四个多小时便可以抵达!

    因此,位于有着铁路连接的两国边境线后方的特罗伊茨克镇,便成为接受移民安置的重要地点。

    早赵瑞赴任中亚军区司令,便遵照安毅的命令,派遣工兵部队,到边境线有着铁路连接的重要城镇,扩建飞机场、火车站、汽车停车场,以及能同时容纳数万人入驻的难民营,其中便有特罗伊茨克镇。

    现这一切,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随着七月十一日第一批移民进入边境地区,南华『政府』移民局、中亚军区政治部以及情报等部门便全力行动起来,有条不紊地按照预案进行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人流较少,还能做到随时把入境的人以家庭为单位,向预先规划好的地方进行输送。但是,到了后来,迁入的移民越来越多,除了部分体质较弱急需救治的人住进了难民营,其余的人则向后方的库斯塔纳、卡尔塔雷、奥尔斯克等地分流,然后再进行转运。

    与此同时,乌拉尔斯克、契卡洛夫、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塔塔尔斯克等边境移民接受点,迅速被移民所充斥,虽然到目前为止,中亚军区、***军区及武警总队先后出动了二十万军队执勤,维护治安及秩序,并派出三万政工干部参与登记注册及管理,但人力方面依然捉襟见肘。

    此情况下,特罗伊茨克镇实地考察并指挥迁移及分流任务的安毅,立即下达命令,从入境的青年男女中,组织“自愿者”进行管理。“自愿者”纳入政治部门管辖,登记造册后,将来分配工作时可以优先进行考虑,甚至有机会担任南华的公务员,立即引来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由于苏联的“义务教育”制度,青年人的文化素质都比较高,很快一支规模庞大的“自愿者”队伍便建成了,他们配合军队及政治干部,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各处的秩序很快便变得井然有序起来。

    就安毅思如何才能确保华族的优势地位,顺利融合这些俄罗斯人时,突然得到急报,南京『政府』中央军以及地方军两百多万人,五万美军及菲律宾军的配合下,于中原地区与日军开战。

    大变即将发生,请求安毅即刻回京主持工作。

    这种情况下,安毅把移民迁移与安置重任,交给了赵瑞及黄应武,叮嘱他们一定要把这些俄罗斯人分配到不同的地区,以稀释人口。如果某一地区俄罗斯人超过四分之一的安置标准,而暂时又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分配,不妨根据各处工厂的实际需求,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再进行分配。<!--ove-->

    
(快捷键 ←)上一章:第一八二六章 爱国者 返回《铁骨》目录 下一章:第一八二八章 日军的反击(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