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VIP3 第1040章 厚积薄发的雅虎上市
重生科技狂人内 本章字数:4891 重生科技狂人内txt下载
大章先发前半部分,明天发全文。已经打开本章节的起_点或Q_Q手机客户端,到时候可以在目录界面长按这一章节名,重新下载即可。
……
……
没有比较,就意识不到高下之分。
传统唱片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地方。
比如买来的一张唱片里,真正的好作品往往只有那么一两首,其余的作品都属于凑数。
消费者一直习以为常地忍受着,可当互联网大潮扑面而来后,就不愿意接受这个霸王规则了。
在唐IT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包括数字音乐在内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已经成熟;让互联网数据传输和信息分享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P2P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开源社区越来越活跃……
有了诸如此类的条件,通过互联网分享数字音乐,开始蔚然成风。
音乐作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由唱片公司死死地固定在磁带、CD等,必须出钱全部买下的传统实物载体上,而是被某些拥有专业系统条件的人,或者只是出于纯粹分享音乐之心、或者抱着吸引网站流量的目的,转换为数字音乐格式,放到互利网上,供所有人下载。
如此一来,音乐爱好者们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仅仅为了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就要为唱片公司贡献一整张唱片的销量。
而实际情况还不止如此,音乐爱好者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收集到一起,成为真正的“金曲荟萃”。
当然了,这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音乐分享,绝大部分都是非授权的。
唱片公司对此,表现得很无力。那种认为一纸诉状就能搞定的想法,和相信警察可以百分之百破案一样幼稚。
这个矛盾,有点类似十几年前录像带所产生的行业冲击。
别看现在好莱坞公司把发行电影录像带看成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可当时他们担心人们不走进电影院,进而对录像带欲除之而后快。
如此情况,似乎有点可笑,但在利益面前,远见卓识不见得必不可少。
相比于现阶段的唱片公司们,对“互联网+数字音乐”这个“怪物”的摸不着头脑,唐焕则心中明镜一样,随身听的升级版,数字音乐播放器是时候以席卷之势,登上历史舞台了。
或许,原本时空里人们对这种产品更耳熟能详的名字,是直接用一种数字音乐格式来指代的“MP3”。
当然了,现在的“MP3”数字音乐格式,就和“VCD”一样,随着唐IT的布局,具体内容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
比如,在哲儒控制的音频压缩解压缩标准当中,“MP3”数字音乐格式虽然还是采用有损压缩的算法,但原生支持数字版权保护,以及对开源社区友好地开放等等。
毫不夸张地讲,凭唐焕目前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储备,数字音乐播放器根本就不是事!
软件方面:数字音乐格式,早就成熟了;操作系统,现成的……
硬件方面:RISC微处理器、1.8英寸微型硬盘、闪存、电池……同样全部就绪!
内容方面:随着燕乐娱乐集团收购宝丽金的尘埃落定、全球最大音乐集团的产生,这个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开始纳入受控的范围之内。
市场方面:乔布斯被照顾了那么多年,是时候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推广,效力了!
……
以下是防D部分,明天更新过来,直接忽略掉吧。
……
兼具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蠕虫特征,并能跨越多个平台的切尔诺贝利病毒,刷新了人们对恶意计算机程序破坏程度的认知,但也交上了好大的一笔学费。
毕竟,虽然大部分BIOS损坏的电脑,可以通过返厂维修、更换芯片的方式补救,但那些存储着重要资料的文档,能否挽回,还要看幸运女神愿不愿意眷顾。
而这些仅仅是最直接的损失,至于那些间接的、隐形的损失,就很难精确地评估了。
《华尔街日报》所说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给全球造成了一百亿美元的损失,一点儿也不夸张。
正当各界手忙脚乱地对付到处肆虐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时候,就在切尔诺贝利病毒大规模爆发后的第四天,即切尔诺贝利病毒的爆发之势,开始从高峰滑落的转折点,自~由和开源软件社区里的,一个据信来自俄罗斯的账户,发出了一封公开信。
其声明:自己就是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纯属无意之中,不慎地将这个“小东西”泄露出来;对由此造成的出人意料的破坏,感到不安和歉意;为了尽量降低危害,现公开源代码,以群策群力地形成更有效、更妥当的处置方案。
于是乎,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切尔诺贝利病毒,彻底地“大白于天下”了。
一开始,很多人非常抗拒接收到带有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电子邮件附件。
哼,休想骗我上当!
之前那些极具迷惑性的“求职信”、“I_LOVE_YOU”之类的电子邮件,可把人坑苦了!
不过,当这份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被确认无误后,所有人的态度,立刻变了!
以赛门铁克为代表的计算机安全公司,忧虑地表示,“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公布于众,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弄清其真正的机制,进而帮助防治;但与此同时,被有心人利用,滋生出切尔诺贝利病毒变种的可能性,也更大了。”
美国安全部门的态度,似乎也在以最大恶意揣度: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在这个时候公布源代码,未必是出于一片好心,恐怕包藏祸心地火上浇油的目的,才是主要的。
为此,美国请求俄罗斯,抓捕这个给全球造成上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危险黑客。
俄罗斯答应的挺好,就是没结果,也不知道是因为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还是由于经济上的多年糟糕表现,开始和美国离心离德地阳奉阴违了。
倒是技术社区,对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公开,可谓是一片欢腾;尤其在深入分析了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之后,无数人送上了崇拜的膝盖。
……
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简直就是外星人,如此精妙绝伦的数学算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毫无疑问,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是一位顶级大师,对最近十几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了如指掌;否则的话,切尔诺贝利病毒剑锋所指,不会尽是几乎不可能被发现的缺陷和BUG
切尔诺贝利病毒的出现,让当代计算机工业,回头对自己五彩光环下的那些不足之处,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审视,从某种程度来讲,不吝于一次鞭策。
切尔诺贝利病毒告诉大众,一名高明的黑客,应该具备怎样的技术。
如果你对计算机技术有兴趣,那么只要把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源代码研究透了,便可以成为一流高手了。
……
对切尔诺贝利病毒,及其作者,诸如此类的推崇,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泛滥得不可收拾。
夸到后来,有人一琢磨:不对啊,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如此牛叉,不应该呆在俄罗斯那种个人电脑工业发展的荒漠吧。
于是乎,关于切尔诺贝利病毒作者的真实身份,又被讨论得昏天暗地。
道理摆在那里呢,这样一位将整个计算机行业踩在脚底的大师,如果想要隐藏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或者制造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存在假象,实在是太轻松了!
……
当然了,有人八卦之火熊熊燃烧的同时,也有人认认真真地做实事。
方圆公司正式宣布:将会为方圆个人电脑所采用的主板,推出一种双BIOS设计方案,以抵御切尔诺贝利病毒及其变种,对系统硬件的毁灭性破坏。
对应的原理,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其中一块BIOS芯片,仍然采用当下流行的、通过改变电压便可以擦写的那种,以利于添加包括对最新CPU提供支持在内的升级维护;而另外一块BIOS芯片,则采用只能通过紫外线照射才能擦写的那种。进而在前者被破坏,导致无法进行正常引导时,提供一个可用的备份。
虽然方圆公司推出的这个技术,没什么革命性的含金量,但做总比不做强,表明了一种知耻而后勇的认真负责态度,顿时迎来一片赞誉,业内也是应者云集。
……
不过,并不是谁都可以从对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检讨反省和亡羊补牢当中,得到正面的回报。
因为切尔诺贝利病毒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所以不难猜到,当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源代码被公开后,立刻有人对此展开研究,并很快有了结论。
那就是:相比于切尔诺贝利病毒对硬盘里办公软件文档的无差别破坏,它对硬件的毁灭性攻击,仅针对那些安装了32位和16位混合架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而安装了纯32位架构操作系统,或者64位架构操作系统,则秋毫无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想破坏主板上的BIOS,就必须改变电压,而这又需要得到系统的中断调用许可。
恰恰是那些32位和16位混合架构操作系统,对中断的权限管理,不怎么完善,从而让切尔诺贝利病毒作者这样的大师,找到了可被攻击的空门。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切尔诺贝利病毒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就没有一开始完全不知就里时的恐怖了。
用户所需做的,无非就是安装一套纯32位的操作系统。
这不算什么难事,包括哲儒软件公司的StudiOS_i、微软公司的indos_NT在内的选择,还是很有余地的。
只是,这个研究结论,给微软公司今年面向消费级市场推出的操作系统indos_98,带来了灭顶之灾。
必须承认,通过博采众长,新面世的indos_98,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尤其哲儒软件公司因为反垄断官司的缘故,让微软得到了发挥的空间。
可indos_98为了保持对仍有可观市场空间的16位应用程序的兼容,采用了32位和16位混合的架构,而不是哲儒软件公司为StudiOS_i配备了技术更加复杂的虚拟机。
如此一来,在能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破坏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的面前,indos_98成了最束手无策的操作系统的典型。
要知道,安全的操作系统,会有一个针对Interrupt_Description_Table——中断描述表,即IDT的保护机制,以避免包括计算机病毒在内的程序代码的改动。
而微软主打消费级操作系统市场的indos_95和indos_98,恰恰就没有这个保护机制,结果被切尔诺贝利病毒打成了筛子。
因为操作系统所设计的对中断描述表的保护机制,位置实在太核心、太底层了,所以indos_98的改动价值,已经不大了。
毕竟,与其浪费资源修修补补,还不如开发一个足够完美的全新替代品呢。
换而言之,切尔诺贝利病毒这么肆虐一番后,让微软乐呵了不长时间的indos_98,可能就要因此寿终正寝了。
更准确地讲,微软面对消费级操作系统市场的整个indos_9X分支,都失去了存在的信任基础。
……
西雅图,微软总部,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等人,正讨论着整个indos_9X分支产品线如何处理的问题。
这可不仅仅是indos_95和indos_98的去留存废,盖因微软看到indos_98市场反响良好后,便兴冲冲地研发面向千禧年的下一代版本,即indos_ME。
在这种情况下,取消indos_9X分支产品线,就意味着放弃两个仍在销售的操作系统indos_95和indos_98,以及正在研发的继任者indos_ME,由此产生的损失,实在太痛彻心扉了。
史蒂夫·鲍尔默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正在研发的indos_ME,可以弥补indos_9X分支产品线被切尔诺贝利病毒击穿的这个缺陷。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7473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7473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747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40章 厚积薄发的雅虎上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杰奏谢谢您的支持!!
……
……
没有比较,就意识不到高下之分。
传统唱片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地方。
比如买来的一张唱片里,真正的好作品往往只有那么一两首,其余的作品都属于凑数。
消费者一直习以为常地忍受着,可当互联网大潮扑面而来后,就不愿意接受这个霸王规则了。
在唐IT有条不紊的推进下,包括数字音乐在内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已经成熟;让互联网数据传输和信息分享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P2P网络一发不可收拾;开源社区越来越活跃……
有了诸如此类的条件,通过互联网分享数字音乐,开始蔚然成风。
音乐作品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由唱片公司死死地固定在磁带、CD等,必须出钱全部买下的传统实物载体上,而是被某些拥有专业系统条件的人,或者只是出于纯粹分享音乐之心、或者抱着吸引网站流量的目的,转换为数字音乐格式,放到互利网上,供所有人下载。
如此一来,音乐爱好者们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仅仅为了一首自己喜欢的作品,就要为唱片公司贡献一整张唱片的销量。
而实际情况还不止如此,音乐爱好者们可以更进一步地,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收集到一起,成为真正的“金曲荟萃”。
当然了,这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音乐分享,绝大部分都是非授权的。
唱片公司对此,表现得很无力。那种认为一纸诉状就能搞定的想法,和相信警察可以百分之百破案一样幼稚。
这个矛盾,有点类似十几年前录像带所产生的行业冲击。
别看现在好莱坞公司把发行电影录像带看成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可当时他们担心人们不走进电影院,进而对录像带欲除之而后快。
如此情况,似乎有点可笑,但在利益面前,远见卓识不见得必不可少。
相比于现阶段的唱片公司们,对“互联网+数字音乐”这个“怪物”的摸不着头脑,唐焕则心中明镜一样,随身听的升级版,数字音乐播放器是时候以席卷之势,登上历史舞台了。
或许,原本时空里人们对这种产品更耳熟能详的名字,是直接用一种数字音乐格式来指代的“MP3”。
当然了,现在的“MP3”数字音乐格式,就和“VCD”一样,随着唐IT的布局,具体内容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变化。
比如,在哲儒控制的音频压缩解压缩标准当中,“MP3”数字音乐格式虽然还是采用有损压缩的算法,但原生支持数字版权保护,以及对开源社区友好地开放等等。
毫不夸张地讲,凭唐焕目前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储备,数字音乐播放器根本就不是事!
软件方面:数字音乐格式,早就成熟了;操作系统,现成的……
硬件方面:RISC微处理器、1.8英寸微型硬盘、闪存、电池……同样全部就绪!
内容方面:随着燕乐娱乐集团收购宝丽金的尘埃落定、全球最大音乐集团的产生,这个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开始纳入受控的范围之内。
市场方面:乔布斯被照顾了那么多年,是时候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推广,效力了!
……
以下是防D部分,明天更新过来,直接忽略掉吧。
……
兼具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蠕虫特征,并能跨越多个平台的切尔诺贝利病毒,刷新了人们对恶意计算机程序破坏程度的认知,但也交上了好大的一笔学费。
毕竟,虽然大部分BIOS损坏的电脑,可以通过返厂维修、更换芯片的方式补救,但那些存储着重要资料的文档,能否挽回,还要看幸运女神愿不愿意眷顾。
而这些仅仅是最直接的损失,至于那些间接的、隐形的损失,就很难精确地评估了。
《华尔街日报》所说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给全球造成了一百亿美元的损失,一点儿也不夸张。
正当各界手忙脚乱地对付到处肆虐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时候,就在切尔诺贝利病毒大规模爆发后的第四天,即切尔诺贝利病毒的爆发之势,开始从高峰滑落的转折点,自~由和开源软件社区里的,一个据信来自俄罗斯的账户,发出了一封公开信。
其声明:自己就是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纯属无意之中,不慎地将这个“小东西”泄露出来;对由此造成的出人意料的破坏,感到不安和歉意;为了尽量降低危害,现公开源代码,以群策群力地形成更有效、更妥当的处置方案。
于是乎,让无数人闻之色变的切尔诺贝利病毒,彻底地“大白于天下”了。
一开始,很多人非常抗拒接收到带有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电子邮件附件。
哼,休想骗我上当!
之前那些极具迷惑性的“求职信”、“I_LOVE_YOU”之类的电子邮件,可把人坑苦了!
不过,当这份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被确认无误后,所有人的态度,立刻变了!
以赛门铁克为代表的计算机安全公司,忧虑地表示,“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公布于众,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弄清其真正的机制,进而帮助防治;但与此同时,被有心人利用,滋生出切尔诺贝利病毒变种的可能性,也更大了。”
美国安全部门的态度,似乎也在以最大恶意揣度: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在这个时候公布源代码,未必是出于一片好心,恐怕包藏祸心地火上浇油的目的,才是主要的。
为此,美国请求俄罗斯,抓捕这个给全球造成上百亿美元经济损失的危险黑客。
俄罗斯答应的挺好,就是没结果,也不知道是因为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真的神龙见首不见尾,还是由于经济上的多年糟糕表现,开始和美国离心离德地阳奉阴违了。
倒是技术社区,对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的公开,可谓是一片欢腾;尤其在深入分析了切尔诺贝利病毒源代码之后,无数人送上了崇拜的膝盖。
……
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简直就是外星人,如此精妙绝伦的数学算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毫无疑问,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是一位顶级大师,对最近十几年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了如指掌;否则的话,切尔诺贝利病毒剑锋所指,不会尽是几乎不可能被发现的缺陷和BUG
切尔诺贝利病毒的出现,让当代计算机工业,回头对自己五彩光环下的那些不足之处,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审视,从某种程度来讲,不吝于一次鞭策。
切尔诺贝利病毒告诉大众,一名高明的黑客,应该具备怎样的技术。
如果你对计算机技术有兴趣,那么只要把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源代码研究透了,便可以成为一流高手了。
……
对切尔诺贝利病毒,及其作者,诸如此类的推崇,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泛滥得不可收拾。
夸到后来,有人一琢磨:不对啊,切尔诺贝利病毒的作者,如此牛叉,不应该呆在俄罗斯那种个人电脑工业发展的荒漠吧。
于是乎,关于切尔诺贝利病毒作者的真实身份,又被讨论得昏天暗地。
道理摆在那里呢,这样一位将整个计算机行业踩在脚底的大师,如果想要隐藏自己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或者制造自己在互联网上的一种存在假象,实在是太轻松了!
……
当然了,有人八卦之火熊熊燃烧的同时,也有人认认真真地做实事。
方圆公司正式宣布:将会为方圆个人电脑所采用的主板,推出一种双BIOS设计方案,以抵御切尔诺贝利病毒及其变种,对系统硬件的毁灭性破坏。
对应的原理,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其中一块BIOS芯片,仍然采用当下流行的、通过改变电压便可以擦写的那种,以利于添加包括对最新CPU提供支持在内的升级维护;而另外一块BIOS芯片,则采用只能通过紫外线照射才能擦写的那种。进而在前者被破坏,导致无法进行正常引导时,提供一个可用的备份。
虽然方圆公司推出的这个技术,没什么革命性的含金量,但做总比不做强,表明了一种知耻而后勇的认真负责态度,顿时迎来一片赞誉,业内也是应者云集。
……
不过,并不是谁都可以从对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检讨反省和亡羊补牢当中,得到正面的回报。
因为切尔诺贝利病毒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所以不难猜到,当切尔诺贝利病毒的源代码被公开后,立刻有人对此展开研究,并很快有了结论。
那就是:相比于切尔诺贝利病毒对硬盘里办公软件文档的无差别破坏,它对硬件的毁灭性攻击,仅针对那些安装了32位和16位混合架构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而安装了纯32位架构操作系统,或者64位架构操作系统,则秋毫无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想破坏主板上的BIOS,就必须改变电压,而这又需要得到系统的中断调用许可。
恰恰是那些32位和16位混合架构操作系统,对中断的权限管理,不怎么完善,从而让切尔诺贝利病毒作者这样的大师,找到了可被攻击的空门。
既然知道了其中的问题所在,那么切尔诺贝利病毒对计算机硬件的破坏,就没有一开始完全不知就里时的恐怖了。
用户所需做的,无非就是安装一套纯32位的操作系统。
这不算什么难事,包括哲儒软件公司的StudiOS_i、微软公司的indos_NT在内的选择,还是很有余地的。
只是,这个研究结论,给微软公司今年面向消费级市场推出的操作系统indos_98,带来了灭顶之灾。
必须承认,通过博采众长,新面世的indos_98,赢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尤其哲儒软件公司因为反垄断官司的缘故,让微软得到了发挥的空间。
可indos_98为了保持对仍有可观市场空间的16位应用程序的兼容,采用了32位和16位混合的架构,而不是哲儒软件公司为StudiOS_i配备了技术更加复杂的虚拟机。
如此一来,在能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破坏的切尔诺贝利病毒的面前,indos_98成了最束手无策的操作系统的典型。
要知道,安全的操作系统,会有一个针对Interrupt_Description_Table——中断描述表,即IDT的保护机制,以避免包括计算机病毒在内的程序代码的改动。
而微软主打消费级操作系统市场的indos_95和indos_98,恰恰就没有这个保护机制,结果被切尔诺贝利病毒打成了筛子。
因为操作系统所设计的对中断描述表的保护机制,位置实在太核心、太底层了,所以indos_98的改动价值,已经不大了。
毕竟,与其浪费资源修修补补,还不如开发一个足够完美的全新替代品呢。
换而言之,切尔诺贝利病毒这么肆虐一番后,让微软乐呵了不长时间的indos_98,可能就要因此寿终正寝了。
更准确地讲,微软面对消费级操作系统市场的整个indos_9X分支,都失去了存在的信任基础。
……
西雅图,微软总部,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等人,正讨论着整个indos_9X分支产品线如何处理的问题。
这可不仅仅是indos_95和indos_98的去留存废,盖因微软看到indos_98市场反响良好后,便兴冲冲地研发面向千禧年的下一代版本,即indos_ME。
在这种情况下,取消indos_9X分支产品线,就意味着放弃两个仍在销售的操作系统indos_95和indos_98,以及正在研发的继任者indos_ME,由此产生的损失,实在太痛彻心扉了。
史蒂夫·鲍尔默还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正在研发的indos_ME,可以弥补indos_9X分支产品线被切尔诺贝利病毒击穿的这个缺陷。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7473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7473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747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040章 厚积薄发的雅虎上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杰奏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