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最新章节列表 » 第六卷 父辈的旗帜 第三百四十一章 蛟河(一)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六卷 父辈的旗帜 第三百四十一章 蛟河(一)

文/孤独麦客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本章字数:4240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txt下载
推荐阅读:都市超级医仙 斗破苍穹 极品全能学生 万族之劫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最佳女婿 奶爸的异界餐厅 诸天投影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1668年2月10日,化龙县中营乡火车站。

    戈什金拿来一个羊角锤,用力将封得密密实实的木桶盖撬开,然后拿来一把小刀,从木桶里割下了一小块腌得颜色发红的咸肉,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长吁了一口气,说道:“味道还不错,可以接受,尤其是价钱还这么低的情况下。巴塔哥尼亚台地出产的牛肉,我们也就吃得起这个了,不过肉就是肉,总比一股锯屑味的黑面包要强,对吧?”

    “当啷”一声放下了手中的小刀,近些年越发心宽体胖的戈什金转身面向身后一帮蓬头垢面站立着的俄罗斯劳务工,大手一挥,颇有气势地说道:“干活吧!”

    而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跟随他多年的工头、监工们也各就各位,催促着自己手下的工人拿起工具,开始了平整路基的工作。他们承揽的这段工程是从化龙县通往左城县的一段铁路,属于森林铁路的一部分,具体起止点是从中营乡至宛亭乡,长度大约在90公里的样子,单线路——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熱*那(亚)人好说歹说之下投资修通了从化龙镇到中营乡的这段长约48公里的铁路后,他们出于财务方面的考虑,就不太愿意继续投资基础设施了,而是准备通过掌握在手头的一个码头(青山乡码头)、一段铁路(森林铁路木牌—中营段,184公里)开始坐地收钱,以尽快回笼资金。

    森林开发公司的意大利佬的这种想法,东岸人虽然不是很认同,但却表示理解,因为人家是来赚钱的,不是来给你无偿服务的。回笼资金和控制支出对森林开发公司的投资者们极为重要,每年通过码头、铁路运输的大量木材、食品、谷物、建材乃至人员已经可以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利润了,那么还急着砸下大笔资金做什么?一旦真的砸下五百万、一千万里拉的,你要多久才能回本?要知道,东岸人与森林开发公司签订的协议可都是有期限的,一旦无法在合同期限内捞回投资以及足够的收益,难道让大家都去喝西北风么?

    而在获悉森林开发公司不愿继续投资铁路之后,东岸人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尤其是切身利益相关的蛟河地区行署,他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继续拉投资、拉赞助想要上马铁路,只可惜始终收效甚微。没办法之下,最后还是当时尚在任的老干部许信亲自拍板,定下了自己搞的决心,即通过自己的努力,优先修通中营到宛亭的这段铁路,将森林铁路再往西延伸约90公里,因为他们觉得这段是最为急迫的。

    对了,这里得交代一下。最近蛟河地区行署辖下除蛟河县、化龙外,又增添了一个左城县,是为全国第76个县级行政单位,下辖左城镇、宛亭乡、南华乡、狄道乡、乘氏乡五个乡镇,地域面积相当不小。另外,附近其他一些零散定居点也各有划分,其中后营乡归了蛟河县,扶风乡、同谷乡和崇信乡三地统一归了TL县TL县地域、人口和经济实力大增,在中央直辖的十五个县份(中央今年年初召回了草原地区行署,将商城、永津、广陵、鸣鹤、桃园五县收归直辖)中的排名也迅速上升。

    好吧,我们再言归正传,转到森林铁路上来。九十公里长的铁路,对一个不过辖了三县,无论经济还是人口都相当有限的蛟河地区来说,真的是一项比较沉重的负担。因为正常来说,修建这么长的一段铁路,其勘探设计费用、器材采购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交通运输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等杂七杂八的加起来要一百多万元,而且这还是在大量使用非国民劳务工参与工程建设的情况下呢,按正常套路来费用可能还要更多一些。

    一百多万元的费用,对总人口不过七八万人的蛟河地区来说,确实是太多了一些。即便这些年来他们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比如蛟河县的手工业生产、森林工业蔚然成风,比如化龙县的粮食种植产业也颇为不俗,再加上中央将很大一部分卖地收入给到了地方上,使得县一级的政府财政收入因“土地财政”而大大增长,但他们一年能拿出来修铁路的钱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元。三年积累下来也不过才攒了三十多万元而已,几乎还差了整整一百万元,缺口实在太大。

    不过好在许信这种老干部活动能力超强,人脉关系广阔,在几次进京奔走一番后,在执委会大幅度削减铁路投资的大背景下,居然还从交通部那里要到了大约十多万元的专项资金,也是神奇得很。其实,本来按照正常套路,执委会在哪里修铁路也不会在蛟河地区修,因为这里的优先级实在太低了,不过谁让老干部的活动能力强呢?而且最关键的,人家地区行署和三个县政府都愿意勒紧裤腰带出钱,别的地方你愿意么?所以,不要总怪上头偏心,实在是人家的决心更强啊!

    另外,国营中央铁路公司在看到居然有地方政府愿意出部分钱修建铁路(这不是傻的么……),虽然他们要求该段铁路的日后部分经营分红(具体分红比例有待协商,分红期限也不会超过二十年),但对中铁公司来说仍然是大有赚头的事情,而且还能让他们把手伸进之前从未进入过的森林铁路系统,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他们也拿出了部分铁路器材(折合约二十万元),打算用在森林铁路中营—宛亭段的修建之中。顺便,他们还免掉了部分前期勘探、设计费用,这又让蛟河地区行署省了不少钱。于是乎,在这么多方努力之下,这段铁路居然就这么磕磕绊绊地启动了起来,并且戈什金的建筑公司也承揽了其中一部分的工程建设项目。

    托俄罗斯局势越来越混乱的福,现在戈什金可以捞取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地方秩序被几支起义军大肆破坏后,很多牧民、农奴从被束缚的状态解脱了出来,其中有相当部分在戈什金派过去的同伙的半引诱半强迫下,冒险从顿河河口出海,乘船到了哈吉港暂住,然后乘坐南海运输公司的商船返回东岸。

    通过这种方式来东岸的俄罗斯移民,去年一年至少有三千多,若是再加上从传统渠道出海的俄罗斯劳务工(多来自贫困的北方省份,一般从圣尼古拉斯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两大港口出海),去年一年其总数已经超过了六千,为历史之最。自然而然的,戈什金建筑公司也在大量非国民劳务工的加盟下,生意愈发红火了起来。不然的话,你以为他们的队伍还在伊南铁路、伊瓜苏县等地有项目的情况下,还能跑到蛟河地区来承接项目么?

    不过说真的,别的劳务公司人虽然也不少,比如巴蒂诺的以意大利人为主的公司,人数甚至还要超过戈什金,但无论是搞建设的速度还是承接项目的多寡,都被戈什金建筑公司给比了下去。之所以如此,固然有戈什金比较会来事,关系经营到位的缘故,但更大的原因,还是木匠出身的戈什金行事比较地道,对手下盘剥没那么过分,也会包装自己,因此在工人们中间的名声还算不坏,这干起活来的效率自然也就差不了了。

    看看如今刚从外面买回来的腌牛肉就知道了!其实真花不了太多钱,因为拉普拉塔大草原上生活着的野牛实在是太多了,杀都杀不完,若不是国内有巨大的需求的话,也许东岸人也会同历史上西班牙人那样,只取牛角、牛皮、牛舌,牛脂、牛肉全部扔掉,因为牛肉吃得都快吃吐了!不过东岸二百万国民,还没奢侈到历史上西班牙殖民者那般程度,再加上二三十万非国民劳务工的存在,从事重体力活的他们更需要牛肉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因此便催生了对廉价牛肉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捕牛队也想办法将牛肉就地腌制了起来,然后用船运回国内销售!

    实话实说,来自巴塔哥尼亚台地区的腌牛肉真的是一种廉价到过分的食品,以至于东岸本土条件稍微不错的人,都会选择本地饲养、宰杀的新鲜牛肉,要么就是鸡鸭鹅、鸵鸟、骆马、水豚或猪羊等较为昂贵的肉类,而不是烂大街的巴塔哥尼亚腌牛肉,因为这种在近年来极大冲击了国内市场的肉制品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草原上两千多万头安达卢西亚黑牛呢,等着你去捕杀——“逼格”自然也就下降了,因此这种牛肉在东岸几乎成了“贱肉”,售价不高,销售商们一般也是以走量的方式来赚取利润。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巴塔哥尼亚腌牛肉其实是穷人最好的“朋友”,也是最适合非国民劳务工补充脂肪和蛋白质的一种食物。但就是这种廉价的食物,巴蒂诺、门德斯二人也甚少舍得购买,已经钻到钱眼里的他们在东岸学了些什么“控制成本支出”的所谓经营理论,就开始严格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最大程度地压榨手下的工人,因此在搞建设项目时被戈什金的人比下去,也就一点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父亲,我听一些朋友说,这段铁路的后续资金还没有着落,启动资金甚至还不足整个工程费用的一半。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真的能够如此收到后续的工程款吗?而且,当初定下这个项目的地区行署专员已经退休了,这会不会让铁路的建设半途而废?老实说,我现在真的有点担心了。”已经从青岛路桥学校肄业的戈什金的儿子伊万见身旁无人,小声朝自己的父亲问道。

    “亲爱的伊万,我的儿子。”戈什金将油渍的双手在毛巾上擦了擦,然后随手拿起一片金黄色的蜂蜜枣糕,一边吃一边说道:“当年我和希尔洛夫、佩特科夫、萨尔科维奇几个第一次在东岸承揽项目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生了蛆的黑面包、喝生水,偶尔东岸人会施舍下来一些咸鱼、腌肉或劣酒,当时就引为美味了。而且那个年代,因为资金的缺乏——要知道,当时的地方政府官员都是建设狂人,而且那时的地方政府远没现在这么有钱——拖欠工程款是家常便饭,我们一度穷得吃饭都成问题,只能自己在河里钓鱼、在树林里猎杀野兽勉强维持生活,形同野人,而且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那个时候,门德斯、瓦伦蒂诺二人还经常嘲笑我们,认为我们是‘野蛮人’,比印第安人高贵不到哪里去,不自量力地四处接项目、做工程,早晚会破产!不过我们最终还是挺过来了,良好的信誉使得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对我们心存善意,于是在税制改革完成、地方政府收入大增以后,我们公司的发展就走上了快车道,远远地将那些意大利佬们甩在了身后。所以,伊万,我的孩子,不要怕收不回工程款的事情。我一年挣两万多卢布,去年手头也结掉了几个工程,现在公司现金充裕,完全不是问题。”

    “而且,眼光要放长远点,消息也要更灵通点。”戈什金又从腰间抽出了个玻璃酒瓶,那是进口自南非的象河葡萄酒,只见他煞风景地牛饮了两口后,用手背擦了擦嘴,笑着说道:“蛟河地区已经得到批准,在其西北方向再设立多个定居点,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呢。我都算好了,在完成伊瓜苏县的一些项目后,就可以抽调部分人员回来投入到这些定居点的项目建设之中了。而且现在俄罗斯的南方据说很乱,想要搞人很容易,伊万,这其实是我们公司一次很好的发展壮大的良机,和蛟河地区的官员关系搞好了,未来的定居点建设项目总能捞着不少肉吃的。”(未完待续。)

(快捷键 ←)上一章:第三百四十章 台地(十八) 返回《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目录 下一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蛟河(二)(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