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校园小说 » 帝师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 第七十七章

文/来自远方
帝师 本章字数:11854 帝师txt下载
推荐阅读:万族之劫 都市超级医仙 最佳女婿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诸天投影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极品全能学生 斗破苍穹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奶爸的异界餐厅
连声惊雷炸响,奉天殿中,群臣猝不及防,皆是目瞪口呆。

    升殿之前,众人想过多种可能,全然没有想到,天子会毫无预兆,突然“让步”。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连领旨谢恩都慢了半拍。

    内阁反应最快,当先行礼。

    “陛下圣明!”

    两班文武这才如梦初醒,连忙跪地,山呼万岁。

    仓促之下,动作不够整齐划一,声音也是参差不齐。

    坐在龙椅上,朱厚照俯视众人,心情格外的好。

    朝堂上垂绅正笏,风仪严峻,背地里簠簋不修,贪得无厌。这样的人,凭什么指责他的不是?凭什么指着他的鼻子斥“庸碌”“昏聩”!

    众人跪在地上,山呼万岁声不绝。

    朱厚照居高临下,许久才叫起身。如果不是杨先生在列,必要让他们多跪一刻。

    不是少年天子又犯熊,实因垂继大统以来,这样的场面少之又少。

    早朝之上,群臣出列,不是指责他好玩,以致懈怠朝政,就是讽谏他好武夫之道,有失体统,要么就是盯着皇家内库,各种挖钱。

    在群臣眼中,他做什么都不对。

    除了乖乖从内库掏钱,对言官的讽谏唯唯应是,其他的,多吃块豆糕都是违背礼仪,奢靡浪费。

    敲着膝盖,扫过众人脸上的表情,朱厚照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爽!

    从皇太子到天子,从文华殿到奉天殿,他还没有这么爽过。

    犯熊不算。和群臣针锋相对,甩袖子走人也不算。

    甩人巴掌,还能让被甩巴掌的人满口称颂,当真是做梦都先想不到。

    杨先生献策时,他还有几分担心。现下看来,压根不必要。

    “众卿平身。”

    四字出口,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杨瓒站起身,因距离远,看不清朱厚照的表情。但想也知道,这小屁孩绝对是双眼月弯,嘴角上翘。

    三位阁老站在前列,心中皆有疑惑。

    关于镇守太监的去留,天子和群臣僵持整整一月,不见半点让步。几番当殿发怒,起身走人,将文武百官晾在西角门。

    今天早朝,刘健已准备好奏疏。

    如果天子依旧故我,刘阁老绝不会善罢甘休。不在奉天殿落天子颜面,退朝之后,讽谏奏疏也会送入乾清宫。

    未料想,不等他行动,天子连下两道诏书,干脆利落将事情解决。

    金口玉言,谁能反对?

    纵然是反对,又有什么立场,用什么理由?

    百官弹劾镇守太监不法,天子同意召还数人,并下令严惩。黄绢上加盖宝印,没有半分虚假。足见天子下定决心,绝不是敷衍了事。

    按照群臣最初的想法,循序渐进,先拿下几个根基不深的太监,再对老资格动手。

    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也不能动。

    以韦经为例,其是成化帝委派,得弘治帝信任,在两广之地盘踞多年,手握实权,对朝廷多有贡献。在两广镇守面前,三司衙门都要退一射之地,土官番司更以得见为荣。

    想动他,六部都要仔细掂量。

    再者,宦官和朝臣属于两个系统,没有天子下令,刑部大理寺也不敢随意拿人,否则就是越权。

    谁能想到,一夜之间,天子忽然改变想法,不再和群臣僵持,直接向镇守太监下刀,第一个挨刀之人就是两广总镇太监!

    仔细揣摩这道圣旨,无论文武都感到心惊。

    两广,江西,蓟州,山东,陕西。

    不是边疆重地,也是丰产粮税之所,要么就是水路输送关要。

    各处镇守太监深受皇恩,皆同韦经类似,在当地盘根错节,根基之深难以想象。结果天子一道旨意,根本用不着多费口舌,全部押解还京。未被召还者,也是遣人申斥,革三年禄米。

    冷光闪过,鲜血飞溅,杀鸡儆猴!

    只不过,鸡虽殒命,这被儆的瘊,到底是哪个?

    其余镇守太监,还是和天子对着干的朝官?

    不是众人多想,更不是杞人忧天。

    诏狱里关押着不下二十名京官,相比前朝,数量的确不多,问题是抓捕下狱的时间!

    一月之内锒铛入狱,还不够警醒众人?

    能立身朝堂的都不是傻子。

    仔细思量,天子无疑在向群臣证明,虽继位不过半载,仅是舞象之年,一旦燃起怒火,对踩线之人不会有半分手软。

    无论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甭管朝臣还是内官,甭管资格有多老,通通不给面子!

    怀揣种种猜测,群臣皆局蹐不安,结舌杜口。即便注意到“别选太监代之”,也没有心思反驳。

    天子貌似让步,实则提着染血的刀,明晃晃警告众人:朕已经做到这个份上,谁敢不识相,得寸进尺,后果自负!

    面对威胁,没谁会脑袋发抽,继续和天子纠缠。更何况,也没有立场。

    镇守太监早已存在,几十年屹立不摇。天子能够下令彻查,狠心惩处,已给足朝臣颜面。

    想要一锅端,将所有镇守太监打入尘埃,别说是宦海沉浮的老油条,便是新入官场的进士,一样知晓不可能。

    天子一意孤行,尚有立场直谏。

    天子幡然醒悟,秉正执法,继续紧抓不放,绝对是脑袋被驴踢了。

    两个字:愚蠢。

    比起镇守太监,严查选婚太监一事更让朝臣侧目。

    上疏弹劾此事,本非多数人所愿。

    一则,天子月底将要大婚,这个关节弹劾选婚太监,得罪的可不只是宦官集团。

    若出身北直隶的女子登上后位,虽不致干涉朝政动摇国本,枕头风吹起来,也足够让人喝上一壶。

    其次,单查选婚太监尚好,观天子之意,是要连各地布政使司,府州县衙门一并彻查。

    局限于刑部大理寺,众人还不会这般担心,锦衣卫和东厂牵扯进来,有过巫过,老底都会被掀开。

    到时候,没罪也会变成有罪。区别只在于,是到刑部大牢暂居,还是到诏狱单间长住。

    身在朝堂,便脱不开各方关系。

    同榜同年,同族同乡,翁婿姻亲,如蛛丝般结成大网。人在其中,彼此牵连,休想轻易脱身。

    平时不显,一旦事有不对,必定是-拔-起萝卜带出泥。

    罪名轻尚罢,如是重罪,网中之人要么断尾求生,要么跟着一起倒霉。

    杨瓒能想到这点,众人亦然,

    杨侍读举起棍子,搅乱浑水,拍打蛛网。他人身在网中,满身水渍,难下决断。

    究竟是断然挥刀,弃卒保帅;还是联合起来,以求翻身?

    无论选择哪种,将盖子揭开的刘御史,下场都不会太好。命能保住,职业生涯也将画上句号。

    有朝官出列,想在圣旨抄送各地前努力一下。不能让天子收回成命,至少将彻查地点限制在北直隶各府。

    理由有些牵强,倒也说得过去。

    “弹劾北直隶选婚太监不法,同南京中都等地何干?还请陛下三思。”

    “如不加以区分,一概而论,恐令无辜者蒙冤。”

    朱厚照没有发怒,也没有驳斥,而是一摆手,“朕意已经决,诸卿不必多言。”

    “陛下!”

    劝说不住,众人心里的滋味,实在难以表述。

    为今之计,只能绞尽脑汁,各想办法。

    不想被牵连进去,必须自打嘴巴,设法证明“不法之事”子乌须有。证明不了,也得将“犯罪人数”缩减最小范围。

    小卒同样惜命。

    大佬们挥挥袖,掸掸衣摆,不用费太大的力气,自可轻易脱身。

    下边的人不甘心,总要想方设法脱罪。

    实在没办法,只能推出几人顶罪。

    作为“牺牲品”和“替罪羊”,认命便罢,自然是我不好换大家好,等着坐牢流放。不认命,后果只能是我不好,大家都别想跑,死了也要拉几个垫背。

    后一种情况,必定导致互相攀咬。

    用不着朱厚照操心,几方势力就会撕扯不休。

    下边的人撸袖子开揍,大佬还能稳坐-钓-鱼-台?

    明显不可能。

    断尾求生固然重要,砍的次数太多,长短超过底线,不致要了人命也会众叛亲离。

    不想撕得昏天黑地,来几场群体-斗-殴,只能将上疏弹劾的御史推出去,言其诬告。

    如此一来,都察院必不会善罢甘休。

    别说证据确凿,确有其事,就是道听途说,也没有将言官定为“诬告”的道理。

    天子行廷杖,将人撵回老家种田,还能在史书上留几笔,说不得会被春秋一下,成为“诤臣”。被朝臣推出去顶罪,扣上污名,今生今世都不得翻身。

    身为御史,负监察百官、纠察不法之责。

    一人背上诬告的罪名,整个都察院都会被牵连。

    姓刘的能诬告,证明言官也有私心,并非百分百的清廉公正。以此推断,其他御史乃至副都御使,左右都御使,都变得十分可疑。

    同为言官的六科给事中,也不能独善其身。

    大家属于同一体系,平时可以掐,必要时必须站在同一阵线!

    和武官撕,和文官撕,和天子撕!

    撕到不能再撕!

    总之,绝不能被同僚上言“诬告”!

    杨瓒上请之时,只想着将水搅浑,万万没能想到,力度有点大,浑水变成泥潭。

    朱厚照想到了。

    身在皇家,接受的是帝王教育,政-治-嗅觉远比杨瓒敏锐,缺少的不过是经验。

    看到群臣的表现,设想到可能的后果,朱厚照心情更好,借衣袖遮掩,又吞下两块豆糕。

    当日早朝,结束在一片肃杀的气氛当中。

    或许是心情好的缘故,退朝之前,朱厚照突发奇想,决定恢复上元节休假,只是从十日缩短到五日。

    “上元节当日,朕与万民同乐。”

    丢下这句话,朱厚照起身走人。

    奉天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默。

    纵然是内阁三人,也不得不正视天子的变化。

    轻飘飘两道圣旨,搅乱整个朝堂。偏偏不能说天子有错,毕竟麻烦的源头不在龙椅之上。归根结底,无论倒霉到什么地步,都是自找。

    “李相公,你看天子是什么意思?”

    三人之中,李东阳最是平易近人。心怀忐忑的官员不敢拦刘健谢迁的路,只能壮起胆子,到李东阳面前碰碰运气。

    未料想,李东阳没说话,前方的刘健忽然驻足,转过身,厉声喝道:“天子刚正,下旨严查不法,尔等有何异议?”

    “不敢,不敢!”

    “天子大中至正,法不徇情,我等甚是欣喜!”

    “既如此,还有何事需问?”

    分毫不给人面子,刘健冷哼一声,再不做停留,转身就走。

    安慰众人两句,李东阳亦未多留。他担心的不是两道圣旨,而是皇庄。

    撤掉设立的关卡,不再向往来商贾收取货税,看似寻常,内中实藏有大玄机。

    “皇庄,官衙,管道,陆运。”

    一边走,李东阳一边思量。

    天子以身作则,严格拘束皇庄管事太监,不许大肆盘剥。有圣旨为令,当地官衙必仿效而行,减免杂费,否则将有违背皇命之嫌。

    宁晋等县有官道通往京师,贯通南北。

    消息传出,各地行商必将蜂拥而至。

    究其根本,各地官府盘剥甚巨,水路尚好,商队行走陆路,单是各项杂费,就占据成本的多半。逐年挤压之下,利润不断缩减。大商尚能支撑,若是小本买卖,不赔钱就算好的。

    此项皇命一出,可以想见,皇庄所在的州县,必当聚集各地商贩。南北货物流通,各色人等聚集,酒楼客栈,食铺茶肆定会应运而生,鳞次栉比。

    行到文渊阁前,李东阳没有急着推开门,而是立在廊下,唤来一名书吏。

    “去工部,取保定等府舆图送来。”

    “是。”

    书吏领命退下,摸不清李阁老的意图,却没有多问。

    李东阳步入室内,见刘健谢迁正翻阅奏疏,偶尔交谈,多言及两道圣旨,少有涉及皇庄,不免摇头。

    丢了西瓜捡芝麻。

    忽视紧要未决,关注已能预期结果之事,该说两位同僚久居高位,思虑已成定势,还是自己杞人忧天,想得太多?

    李东阳同刘健颔首,行到桌案后,随意翻开一份奏疏,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自正月初一到上元节前,各府州县衙封笔,不报送公文。摆在桌案上的,多是积压的琐事,或御史台六科的弹劾讽谏。

    看到奏疏上的文字,李东阳不禁皱眉。

    屠勋刚正有余,老练不足。比起前任左右都御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想到先后卒去的史琳戴善,李东阳莫名升起一个念头,幸亏走得早,不然到话,见到都察院这个样,必定气得七窍生烟,恨不能捶死几个。

    想到两位都御使年轻时的生猛,李东阳下意识捶了捶肩膀。

    想当年,李东阳也曾打遍六部无敌手。祖上行伍出身,敢挑衅李大学士,不致血溅五步,也会鼻青脸肿。

    “老了啊。”

    李东阳突发感慨,引来刘健谢迁奇怪一瞥。

    正要开口询问,被敲门声好打断。

    几名书吏抬着木箱走进室内,向三位阁老见礼。

    “禀李阁老,北直隶各府舆图皆在此。”

    “好,下去吧。”

    “是。”

    书吏退出值房,李东阳打开木箱,并未取出全部舆图,而是翻阅图边备注,抽--出几张,铺在桌案上。

    仔细看会发现,这几张舆图俱为皇庄所在。

    太原,晋王府

    刘良女跪在地上,看着宫人嘴巴张合,如五雷轰顶。

    “怎么,可是高兴傻了?”

    团领窄袖小葵花衫,珠络缝金带红裙,刺着小金花的弓鞋,再次挑起刘良女的下巴。

    微眯起的双眸满含嘲讽。

    随着垂首,鬓梳闪动银光,圆珠耳饰轻轻摇晃。

    “以救了王爷,便能一步登天?”宫人浅笑,笑意却未达眼底,“区区舞女,连王府端茶倒水的奴婢都不如,能配给一个乐工,也算是天大的造化。怎么,还不谢王妃恩典?”

    刘良女咬着嘴唇,瑟瑟发抖,似恐惧到极致。

    “早揭穿了画皮,还要装样?”宫人踩在刘良女的肩上,木质的鞋底,在宫缎上留下清晰印痕,“也不打盆水照照自己是个什么东西,配不配穿这身宫裙!”

    “奴婢,奴婢……”

    “得了。”

    宫人收回脚,见到鞋面的眼泪,不禁皱眉。

    新制好的宫鞋,又不能穿了。

    “杨乐工同你也是旧识,在西苑中就对你多番照顾。前日求了王妃,王妃做主,将你赏了他。赶紧收拾,今天就搬出偏殿。”

    见刘良女跪地垂泪,眼圈通红仍是乖乖磕头,宫人眉间皱得更深。

    本以为这贱婢会嚷着叫王爷,也好借机处置,落个干净,在王妃面前有个交代。

    没想到……真是认命了?

    如果不是,此女更不能留!

    宫人惊疑不定,当真起了杀心。无奈,此女到底救过王爷,不好擅加处置。先将她移出偏殿,总有动手的时候。

    存心殿暖阁内,晋王坐在椅上,面色不愉。

    晋王妃笑靥如花,亲自斟茶,送到晋王面前。

    “王爷,昨日里,妾兄长升了镇边城所指挥佥事,来信报喜。”

    “哦?”

    晋王神情稍缓。

    “镇边城所?指挥可是郭牧?”

    “正是。”晋王妃微侧首,素手托着杯盏,管葱似的玉指,鲜红的蔻丹,如预料中,吸引住晋王的视线。

    “咳!”

    晋王咳嗽一声,先前冷脸,现下要转圜,难免有些拉不下面子。

    晋王妃好似没有看到,仍是在笑。对即将移出偏殿的刘良女,只字不提。

    一个玩意,惹得王爷当面来问,能留个全尸,也是看在救过王爷的份上。

    不过,西苑那么大,地方又有些偏,偏偏是她撞上大运?

    心头微动,王妃脸上的笑意更深。
(快捷键 ←)上一章:第七十六章 返回《帝师》目录 下一章:第七十八章(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