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历史小说 » 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列表 » 春秋我为王 正文 第354章 造纸术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春秋我为王 正文 第354章 造纸术

文/七月新番
春秋我为王 本章字数:13326 春秋我为王txt下载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诸天投影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奶爸的异界餐厅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超级医仙 万族之劫 最佳女婿 斗破苍穹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廪丘外郭的匠作坊经过数月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色手工业作坊排列整齐,通风的宽大敞屋分布得当,距离适中。

    常有的呛人气味,乃至于污水大都通过硬质陶管排走,在里面生活的工匠也不再抱怨环境太差,让自己减寿。

        这多亏了赵无恤的建议,在计侨带着数科学生们规划下,根据不同工种的区别,划分为四个大区,分别是:专冶炼铸造的攻金之匠;负责弓、车舆、轮、木柄制作和建筑木结构的攻木之匠;鞣制皮革,制作甲胄的皮革之匠;还有织造设色之匠,这样一来分工明确,不再会出现混乱或者失火波及的情况。

        至于瓷器,鲁陶翁这个月在甄城附近发现了一个较大的陶土矿,这时代的手工业都是因地制宜的,所以便选在那儿了。

        现如今,与木作区和织造区相邻的溪水下游处,又建起了一个新工坊。

        据说司寇亲自下令,让工正公输克专门督造此事,不得有误。

    这处工坊由一丈高的围墙围了起来,不让外人窥探,还不时有武卒在周边巡视,看得出司寇是极其重视的,虽然廪丘工坊一直强调工艺的保密性,但也只有那神秘的瓷器受到过如此待遇。

        好奇的工匠们也相互打听过,但去里面做活的鞣制之匠、织造之匠、攻木之匠、设色之匠等却守口如瓶。

    只知道里面做的是一种名为“纸”

    的东西,第一次成品已经完工,只等司寇来巡视了。

        “纸,是我创的字,专门用来称呼此物,此字从丝也,因为以麻布、渔网、绳头来制作,因此而得名。”

        工坊外,赵无恤携计侨,公西赤等少数亲信来这里一观究竟,便如此对他们解释。

        无恤知道,麻纸产生于西汉,最初应该是由麻布、织布的边角料制作的,弄成浆糊状再晒干即可,到蔡伦改进后材料才慢慢多样化,可其中的工艺细节他就一问三不知了。

        本着最原始的大概也是最简单的想法,无恤决定先让工匠们做麻纸练练手。

        早在鲁城之乱前便将麻纸的原理和成品模样全盘告知了公输克,让他去找齐工匠,思索如何实现,并修建工坊,收集材料进行试制。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实验和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工序。

        众人进入工坊后,忙得满头大汗的公输克立刻跑过来相迎,同时向赵无恤汇报具体的工序。

        “按照司寇说过的,小人将织造坊的边角料破布、麻绳、旧鱼网等浸湿、捣碎,再加石灰水后蒸煮。待冷却后舂捣成烂泥状,更与水配成浆液,用竹帘模具将纸浆捞起。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浆膜,随后在日光下晒干即可……”

        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从陌生到熟悉,公输克可以说是这时代最会造纸的人了。

    他引领着赵无恤从舂捣的匠人处开始,经过热气腾腾的大釜,最后来到了占据了一大片空地的竹帘模具处。

        它们在晒粮食的木架上摆放,迎着太阳晒干,因为没有漂白过,呈现出的颜色是麻的褐黄。

        工匠们将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随后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赵无恤双手接过了公输克递过来的纸张,因为模具比较小,这张纸呈长方形,高一尺,长二尺。

        它比后世纸张厚多了,触感不像后世的纸张,倒更似布匹。

    纸表面有不少让无恤皱眉的小疙瘩,翻过来后,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等长纤维清晰可辨。

        “这便是麻纸?”

    众人倒是看不出好坏,都很是惊奇。

        不过成乡老班底对赵无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新颖主意,指派工匠做点奇巧之物已经习以为常了。

    他们通常是以“贤者能知常人所未知,察凡俗所未见”

    来解释,自然而然地将赵无恤当场神农一般的人物,并且持续向新加入的同僚如冉求、公西赤等人灌输这种说法。

        无恤研究了半响后才开了尊口:“善,虽然并未尽善尽美,但一个月能做成这样,已经极为不错了。”

        原本一脸紧张的公输克闻言,方才松了口长气。

        见识过后世各式各样质量高级的工业制纸,赵无恤对原始的麻纸并无太大感觉,不过这毕竟是世界上第一片纸张,值得赞扬。

    何况麻纸也是有优点的,拉扯了两下后,无恤发觉此物纸质坚韧,不易变脆、变色。

        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与知识传播、记述工具的创新是分不开的,现在,纸提前四百年出现,绝对是种跨时代的产品。

    春秋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私学开始兴起,士阶层也在崛起,号称“四大发明”

    的纸张会带给这时代怎样的影响呢?

        这前景让他微微有些兴奋。

        就在这时,旁边却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打断了赵无恤的遐想。

        公西赤方才静静旁观,没有说过几句话,此刻却突然张口道:“恭贺司寇和工正,但赤纵观整个制作工艺的过程,觉得比制作竹简木牍还要繁杂不少,恐怕费财也要更多……”

        从赵无恤开始让公输克试制纸张起,年轻的公西赤便一直持反对意见。

    当时赵无恤忙着领兵去鲁城火中取栗,所以并未理他,孰料回来后子华又数次进谏。

        这是一场无恤未曾想到的,初生的纸张与正走向鼎盛的竹卷、简牍之争!

        无恤造纸的初衷之一,便是要造出一种更容易传播知识的书写材料,为推广领地内的乡学蒙学做准备。

        儒家搞教育起家,在推广教化上是很积极的,对赵无恤打算恢复乡学的做法公西赤表示赞同,但在制作书写材料上却有了分歧,他负责的邑三老之职本就是管礼仪、祭祀、教化的,所以有发言权。

        赵无恤从前在晋国新绛公学时,曾在泮宫外见过处竹简工坊。

    其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然后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以便书写和干燥防虫。

    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

    。

        随后再用麻绳编缀起来,就可以用来书写,此物经久不坏。

    而木牍的制作更简单。

        所以公西赤说:“《尚书.多士》言,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此物传世已久,赤用起来也没感觉到有何不方便,何苦弃彼而用此?”

        “竹简没什么不方便的?”

    赵无恤已经无力也无法吐槽了。

        他造纸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想让自己,让乐灵子阅读时舒服点。

        这时代读书可是种体力活,好学的士大夫出门都是将简册整车整车的拉,所以才有学富五车的说法。

        赵无恤一日翻阅一石公文是常事,不过比起后世秦始皇的一日百石算不了什么。

    但习惯了后世快速阅读和书写的他对在竹卷上缓慢的笔削速度十分抓狂,之前没有闲工夫来折腾,只能强迫自己适应。

    现如今领地也有了,人手工匠也齐全,当然会造纸来方便自己,顺便作为一种三邑特产售往各地创收。

        但公西赤没有后世的书写体验,自然认为竹简是最好的工具,应该在竹木比较多的地方建一个制作竹简的工坊,而不是耗费人力物力来研制这种不知可否使用的“麻纸”

    。

        闻言后,赵无恤也并未生气,而是扫视一起来的几个亲信。

        计侨等人是春秋典型的士,效忠于主君是一回事,但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极有主见的,并非唯无恤是从的应声虫。

    对此赵无恤持鼓励态度,他并非真正的“圣贤”

    ,前世也只是个普通人,凡事哪能没有错漏?

    正需要一些有独立观点的属吏来拾遗补缺呢。

        和公西赤一样看法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自己虽然可以强行拍板,但若是能说服他们当然更好。

        于是赵无恤索性招呼众人在空地的竹席上坐下,正好瞧见不远处小公输班怯怯地躲在一个木架后,便让公输克将他召唤了过来,陪坐在旁。

        赵无恤对小公输班是极其重视的,他宣布工匠坊内此子可以随意进入、观看,他若是做什么器物,也不得阻拦,注意安全即可。

    虽然比较渺茫,但无恤其实还是希望他能带给自己点惊喜,搞点发明出来,但一直都没有就是了。

        他也觉得自己是想多了,七八岁孩童,除了玩具竹马外,还能做出什么来?

        小公输班自打造纸坊建立后,就在里面可劲的到处跑,每天分别蹲在地上,好奇地观看各个工艺程序,因为赵无恤的那道口令,他父亲也懒得管他,由着他来。

        却听无恤说道:“我听说过一句话,叫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书于竹帛,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天下的书写记事材料无非是甲骨、金石、绢帛和竹卷简牍等几种,当然,现如今又多出了纸。”

        殷商时是甲骨文最为鼎盛的时期,周人虽然敬天,但对鬼神的崇拜却有所收敛,甲骨从周初开始已经渐渐被淘汰,只用于卜辞记述。

    周人倒是更喜欢直接将字用铜削铭刻在青铜器上,以传后世子子孙孙永葆是用。

    无恤还知道,居于西鄙的秦国人对石鼓文情有独钟,后世出土过不少。

        由于这几种材料的局限性,文字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周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巫师和贵族数百人。

    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和木牍的出现才得改变。

        他反问道:“子华你在甲骨和鼎器上刻过字否?比起在简册上用笔削书写的速度如何?你喜欢哪一种?”

        “自然是喜欢用竹简,金石、盘盂不如简册之速也。”

        公西赤擅长接人待物的礼仪,还有祭祀,所以这等事情自然是本行。

        的确,公西赤对竹简极其推崇,也不是没原因的。

    比起先前的那几样,它的书写速度、普及程度都有很大提高。

    也正是竹简的出现,加速了思想文化扩散,才形成了后来的百家争鸣,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后世。

        “没错,铭刻自然比不上书写简单,不过当下却有种东西书写起来比竹简更快更方便,班,你可知是何物?”

        赵无恤觉得,小公输班虽然才七八岁,却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他挠头想了一会指着赵无恤的深衣讷讷地回答道:“是绢帛。”

        无恤拍了拍他的头道:“然也,竹简虽然有进步,可依然笨重而不易携带,又不能舒卷,所占体积大。绢帛则是理想的书写材料,可以舒卷携带,寿命也长。”

        春秋之世,上层贵族用的最多的书写材料,的确是绢帛,公西赤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理由:“史称之贫不及素,绢帛太贵,只有卿大夫才用得起!”

        赵无恤笑道:“若是有一种东西,制作的价钱和材料不比竹简贵,但书写的效果却和绢帛一样,甚至比它更好呢,你是否会用!”

        公西赤哑然:“这世间哪有这种东西?若是有,自然当用之。”

        无恤拿起一张黄色麻纸,在公西赤面前一抖:“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正如用过竹简后,你就不乐意再用绳子打结,在甲骨、石壁上记述一样,用过此物后,竹简也可以摒弃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竹简的使用会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才被改良过的纸彻底淘汰。

    但在纸提前四百年发明后,在赵无恤想来,和漆器遭遇瓷器一样,竹简的历史使命大概要提前好久终结了……    公西赤作为孔子的学生,继承了他小固执和迂腐的性情,少了冉求的变通,依然有些不信。

        “若是不信,一试便知!”

        公输克听到这话后脸色顿时变了,却来不及阻止,赵无恤已经让人在案几上一左一右摊开了一份麻纸,一份上好的竹简,让公西华在上面书写。

        众人围了一圈,尤其公输克瞪大了双眼,却见公西赤手持兔毫笔,蘸满墨汁后也不理会竹简,一来就捋着宽袖在麻纸上下笔了。

        赵无恤对纸太过自信,然而公西华笔锋落下后,意外却出现了!

        这批麻纸看着不错,但或许是配比缘故,溶水性却较高,加上公西赤蘸的墨汁有点多,笔墨点上去就化开了,黄色的麻纸上,瞬间多了一滩乌黑的墨迹!

        包括公西赤在内,众人都是一脸尴尬,赵无恤的笑容更是凝固在了脸上,而原本就心怀忐忑的公输克更是两腿一软,跪倒在地面上!

        公西赤额头冒出冷汗,他强忍着扔笔的冲动,在其他几张麻纸上也试写了几笔,依然出现了这种墨点化开,无法成字的情况。

        “这下糟了!”

    他暗暗想道,如此一来,司寇方才说的话竟然立刻就被事实反打了脸,这麻纸用来书写,还真不怎样……但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干咳一声,尴尬地看着公输克在稽首认罪,若是司寇生气,自己这个罪魁祸首免不了要受牵连。

        “小人死罪,死罪,为了急于完成司寇交予的事,做出了这等次品!”

    公输克稽首如捣蒜。

        他也有苦说不出,这本来就是第一次成品,孰料司寇也不过问,就直接让人书写,自然很难一次到位。

        赵无恤的确是有些尴尬的,今天大概是因为纸张做出太兴奋了,竟然如此大意,应该先详细问问才对。

        若是这事不立刻解决,他以往在老班底心里奠定的“不学而知”

    的“贤人”

    形象就会出现裂隙,对在领地树立绝对权威不利啊……        
    感谢书友czdxh042408 ,无尘&公子小白 ,九天炎羽 ,梅花金的打赏!

    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明天两章
(快捷键 ←)上一章:第353章 开源节流 返回《春秋我为王》目录 下一章:第355章 公输纸(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