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春秋我为王 正文 第297章 军旅之才
春秋我为王 本章字数:9226 春秋我为王txt下载
鲁国的地形,可以用三种地貌概括之,北边三分是泰山、沂山峰峦,将齐、鲁隔离开来,中间四分是鲁中南丘陵,其余三分是临近济水、汶水、濮水的西南平原。
中都就位于西南平原地带,临近汶水、大野泽,往西北方走则渐渐进入泰山之阳。
赵无恤等人在大野泽北碰巧为冉求解了围后,两个车队便一同东行,渐渐靠近了中都。
冉求字子有,所以有时又称之为冉有,他的大名,赵无恤前世就曾在一篇中学课文上见过,之后也多次听子贡称赞过他的这位后学师弟。
冉求本就是鲁国西鄙人,年纪才二十,成为孔子门徒没几年就挤进了“升堂”
弟子的行列,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是要六艺精通才行。
今日一见,冉求能射,能御,能指挥作战,言辞礼节也很得当,可谓是多才多艺,然而他的低调性情却又掩盖了这些才干,让人一眼注意不到。
方才相认后,子服何便询问冉求道:“子有这是从何处归来?”
冉求拱手相答:“好教二位大夫知晓,求是去西北面的汶西之田借粟米去了。”
赵无恤好奇地问道:“中都的粮食不够么?为何需要向外借贷。”
冉求看了赵无恤一眼,垂目答道:“中都的土地只能算厥土中下,人口也不多,战前就千余户,七八千人,如今有不少济水以西的流民进入,却剧增到了一万。离秋收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夫子不忍民众受饥,便解散了邑兵,以府库中的兵器甲胄为质向邻邑借贷粟米,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孰料却遇到了盗寇来犯,多亏二位大夫解围。”
原来如此,中都虽然并不算富庶,却是一处战后颇为安定的地方,但人口剧增后粮食倒是成了大问题。
对话中,赵无恤发现冉求表现得很谨慎,他才华不外露,没了方才指挥众人防御盗寇时的勇锐,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
的印象,问一句他才答一句,无问时则讷讷而不言。
虽然子服何说过,冉求属于孔子门徒里的“政事”
之才,但赵无恤却一直在好奇地看着冉求手下所持的长长竹矛。
这种极长的矛有一个专用的名字,战车上的名为“夷矛”
,步卒用的则为“酋矛”
。
在甄之战后,与军吏们总结战术经验后,他们发现越长的兵器在线列方阵作战时越是有效。
于是赵无恤将戈矛手们的武器加长,尤其是矛手,全部装备了带金属尖柄的酋矛,远远看上去如同徐徐前行的森林。
而冉求的徒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边的步卒在大眼瞪小眼地打量着对方的兵器。
目前诸侯步卒用的矛柄一般在七尺到一丈之间,集体装备酋矛倒是极为少见。
在路边一处庐舍休憩时,赵无恤带着考校的心思,问起了冉求兵阵之事。
一聊起军阵,冉求虽然还是一副谦逊的模样,却已经没了拘谨,看得出他很乐于谈论这个话题。
“矛好做,中都邑山后有竹林,将坚韧的竹子削尖就能当武器用,可以弥补府库中兵器不足;而且长矛好使,战阵之上,一寸长则一寸强,只要徒卒能够听求的指令,将长矛平放后便能让敌方近身不得,再辅以乡射选拔出的弓手,就能对敌造成巨大杀伤。”
赵无恤听后了然,倒不是冉求偷师自己,而是因为中都目前缺少兵器的形势使得竹矛成为主要武器,却被冉求误打误撞组建了一支长矛方阵步卒。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极其艰难,想要将散乱的农人训练成合格的矛手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赵无恤用了后世的一些方法费时数月才初见成效,但如今的武卒依然没能达到他满意的程度,冉求手下这寥寥二三十人,赵无恤暗中揣测,其严整,其勇锐却已经不下于武卒。
虽然号称有“周公遗风”
,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鲁国人口百万,地小人众,且丘陵密布,所以不同于宋人那样老实。
其民龊龊、俭啬、畏罪远邪。
说白了从国家作风到民众性情,大多是有小聪明的投机主义者,可不是训练精兵的好人选,真不知道冉求是怎么选的兵,又是怎么训练的。
“前排步卒披甲持盾,平持长短不同的长矛,使数矛头均露在最前方,密密麻麻,像一面带刺的墙向敌人冲击,可以防御战车冲陷,也可以缓缓推攮进攻,这便是矛兵在战阵上的用处。”
赵无恤别有心思,所以也不藏私,他将甄之战中矛兵使用的大致情况和冉求交流了一番,说着说着,这位年轻的孔子门徒已经放下了拘谨,目光炯炯地在旁受教了。
冉求的确是有军旅之才的,才看了赵无恤武卒的兵种配制一眼,他就明白了轻骑士的妙用,还有在长矛兵中混用剑盾手的好处。
想起方才他面对十倍敌人的围攻而临危不惧,赵无恤觉得,假以时日,再经历战阵后,此人或许也可以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
子贡擅长货殖和言辞,是王霸之才,而冉求的军事学习才干无恤已经目睹,若是他在政事上也很出众,那也可以称之为一国之才了。
这种人才,恰恰是赵无恤的阵营里正缺的,他生出了一丝招揽之心。
他不知道的是,冉求也有这种心思。
其实不但是赵无恤对冉求充满好奇,冉求对无恤也有敬仰之心。
他很早就听过赵无恤的名声,从被夫子称赞的“止殉令”
开始,到他与师兄子贡的许多信件,对赵无恤在晋、在宋、在曹的事迹都有所了解。
而六月底的甄城之战,更是让冉求心仪不已,赵无恤居然能以五百之众,击溃三倍于己的廪丘齐军。
在齐鲁鏖战时冉求也没少带兵遇到过廪丘齐人,知道这些齐卒战斗力不弱。
比起鲁军普遍的败仗来说,赵无恤的战绩极其耀眼,已经称得上是一位“善用兵者”
了。
今日一见赵氏武卒的方阵战术,居然和自己想出来的法子颇为切合,冉求吃惊之余更是惊喜不已:“夫子曾言,见义不为,无勇也。今日赵大夫出手助我击盗,是为有勇,军阵严整,破群盗犹如以石击卵,有条不紊,是为有谋。有勇有谋,假以时日,他应该能成为先轸、司马穰苴一样的天下名将罢!”
虽然无恤年纪尚小,但因为长得早熟,所以看上去和冉求年纪相差不大,这让冉求一时间又有些气馁。
“弱冠之年就已经是两邑大夫,而我却连一个邑宰、家宰都不是。”
就在这时,赵无恤却问冉求道:“子有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
是后天学习的,还是天生就能见微知著,瞧见密密麻麻的竹林就能脑补出竹矛方阵来…… 冉求谦逊地说道:“求学之于孔子。”
“孔子也擅长军旅之事?”
对于这个,赵无恤倒还是第一次听闻,不由讶然。
子服何在旁插话道:“赵大夫见过孔子就知道了,孔子身形与其父叔梁纥相似,其力能举城门,却不肯以勇力闻名诸侯。他射、御皆精,曾射于矍相之圃(在今山东曲阜孔庙西侧),国人观者如堵,知晓军旅之事再正常不过!”
冉求也补充道:“夫子曾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只是夫子不愿意以兵事闻名,也仅是挑选弟子中适合军旅的人传授之,并不想让吾等将此当成主业。”
于是乎,一个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能开弓射箭,能驾车奔驰的山东大汉形象浮现在赵无恤眼前,和前世印象里那位微笑鞠让的知礼儒者形象结合起来,这让他好奇之心越发浓厚。
不过他对孔子遇到粮食危机时采取的自卸武装这一办法却不太苟同。
“子贡曾告诉我,他向孔子问过政,孔子言,足食,足兵,此外还要有人民的信任才可以。子贡又问,如果只能留二,那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两项中还能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
“孔子解散邑兵,出卖兵刃甲胄筹集粮食,若是在和平的年代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是乱世,无兵卒则不能保小民性命安危,子有若是有半卒之众,就不会被群盗围困了。”
赵无恤这话婉转之中带着隐隐的批评,他是两邑大夫,身份尊贵的卿子,对孔子这个邻邑之宰提出自己的意见再正常不过。
当是时,孔子并不是后世那个不容任何人否定的“圣人”
,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人,多年受挫让他和弟子们都十分谦逊。
所以冉求也没有像被踩了尾巴似的勃然大怒,因为对于这一“去兵”
的举动,他们师兄弟间也有讨论过。
其中冉求是婉转反对的,子路是愤愤然拒绝的,平日孔子提出一些理念,也常常受到学生们的质疑,甚至剧烈的辩论。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
孔门诸子并不是孔子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最终所走道路也不尽相同的松散学派。
所以赵无恤察觉冉求的表情并未有异样,因为对夫子的尊敬,也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和非议孔子,这让无恤对此冉求的本性更加认可。
说话间,众人已经离开了大野泽的范围,土地渐渐干燥平坦起来,遥遥可以望见中都邑的城垣。
感谢书友金陵少爷,迅浪 ,猥琐小黄,九天炎羽 ,我们一起飞 的打赏!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今天三更,求下各位手里的月票啊!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3890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3890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3890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97章 军旅之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七月新番谢谢您的支持!!
中都就位于西南平原地带,临近汶水、大野泽,往西北方走则渐渐进入泰山之阳。
赵无恤等人在大野泽北碰巧为冉求解了围后,两个车队便一同东行,渐渐靠近了中都。
冉求字子有,所以有时又称之为冉有,他的大名,赵无恤前世就曾在一篇中学课文上见过,之后也多次听子贡称赞过他的这位后学师弟。
冉求本就是鲁国西鄙人,年纪才二十,成为孔子门徒没几年就挤进了“升堂”
弟子的行列,要达到这种程度,至少是要六艺精通才行。
今日一见,冉求能射,能御,能指挥作战,言辞礼节也很得当,可谓是多才多艺,然而他的低调性情却又掩盖了这些才干,让人一眼注意不到。
方才相认后,子服何便询问冉求道:“子有这是从何处归来?”
冉求拱手相答:“好教二位大夫知晓,求是去西北面的汶西之田借粟米去了。”
赵无恤好奇地问道:“中都的粮食不够么?为何需要向外借贷。”
冉求看了赵无恤一眼,垂目答道:“中都的土地只能算厥土中下,人口也不多,战前就千余户,七八千人,如今有不少济水以西的流民进入,却剧增到了一万。离秋收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夫子不忍民众受饥,便解散了邑兵,以府库中的兵器甲胄为质向邻邑借贷粟米,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了,孰料却遇到了盗寇来犯,多亏二位大夫解围。”
原来如此,中都虽然并不算富庶,却是一处战后颇为安定的地方,但人口剧增后粮食倒是成了大问题。
对话中,赵无恤发现冉求表现得很谨慎,他才华不外露,没了方才指挥众人防御盗寇时的勇锐,甚至会给人一种“此人怯弱”
的印象,问一句他才答一句,无问时则讷讷而不言。
虽然子服何说过,冉求属于孔子门徒里的“政事”
之才,但赵无恤却一直在好奇地看着冉求手下所持的长长竹矛。
这种极长的矛有一个专用的名字,战车上的名为“夷矛”
,步卒用的则为“酋矛”
。
在甄之战后,与军吏们总结战术经验后,他们发现越长的兵器在线列方阵作战时越是有效。
于是赵无恤将戈矛手们的武器加长,尤其是矛手,全部装备了带金属尖柄的酋矛,远远看上去如同徐徐前行的森林。
而冉求的徒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边的步卒在大眼瞪小眼地打量着对方的兵器。
目前诸侯步卒用的矛柄一般在七尺到一丈之间,集体装备酋矛倒是极为少见。
在路边一处庐舍休憩时,赵无恤带着考校的心思,问起了冉求兵阵之事。
一聊起军阵,冉求虽然还是一副谦逊的模样,却已经没了拘谨,看得出他很乐于谈论这个话题。
“矛好做,中都邑山后有竹林,将坚韧的竹子削尖就能当武器用,可以弥补府库中兵器不足;而且长矛好使,战阵之上,一寸长则一寸强,只要徒卒能够听求的指令,将长矛平放后便能让敌方近身不得,再辅以乡射选拔出的弓手,就能对敌造成巨大杀伤。”
赵无恤听后了然,倒不是冉求偷师自己,而是因为中都目前缺少兵器的形势使得竹矛成为主要武器,却被冉求误打误撞组建了一支长矛方阵步卒。
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极其艰难,想要将散乱的农人训练成合格的矛手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赵无恤用了后世的一些方法费时数月才初见成效,但如今的武卒依然没能达到他满意的程度,冉求手下这寥寥二三十人,赵无恤暗中揣测,其严整,其勇锐却已经不下于武卒。
虽然号称有“周公遗风”
,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鲁国人口百万,地小人众,且丘陵密布,所以不同于宋人那样老实。
其民龊龊、俭啬、畏罪远邪。
说白了从国家作风到民众性情,大多是有小聪明的投机主义者,可不是训练精兵的好人选,真不知道冉求是怎么选的兵,又是怎么训练的。
“前排步卒披甲持盾,平持长短不同的长矛,使数矛头均露在最前方,密密麻麻,像一面带刺的墙向敌人冲击,可以防御战车冲陷,也可以缓缓推攮进攻,这便是矛兵在战阵上的用处。”
赵无恤别有心思,所以也不藏私,他将甄之战中矛兵使用的大致情况和冉求交流了一番,说着说着,这位年轻的孔子门徒已经放下了拘谨,目光炯炯地在旁受教了。
冉求的确是有军旅之才的,才看了赵无恤武卒的兵种配制一眼,他就明白了轻骑士的妙用,还有在长矛兵中混用剑盾手的好处。
想起方才他面对十倍敌人的围攻而临危不惧,赵无恤觉得,假以时日,再经历战阵后,此人或许也可以成为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
子贡擅长货殖和言辞,是王霸之才,而冉求的军事学习才干无恤已经目睹,若是他在政事上也很出众,那也可以称之为一国之才了。
这种人才,恰恰是赵无恤的阵营里正缺的,他生出了一丝招揽之心。
他不知道的是,冉求也有这种心思。
其实不但是赵无恤对冉求充满好奇,冉求对无恤也有敬仰之心。
他很早就听过赵无恤的名声,从被夫子称赞的“止殉令”
开始,到他与师兄子贡的许多信件,对赵无恤在晋、在宋、在曹的事迹都有所了解。
而六月底的甄城之战,更是让冉求心仪不已,赵无恤居然能以五百之众,击溃三倍于己的廪丘齐军。
在齐鲁鏖战时冉求也没少带兵遇到过廪丘齐人,知道这些齐卒战斗力不弱。
比起鲁军普遍的败仗来说,赵无恤的战绩极其耀眼,已经称得上是一位“善用兵者”
了。
今日一见赵氏武卒的方阵战术,居然和自己想出来的法子颇为切合,冉求吃惊之余更是惊喜不已:“夫子曾言,见义不为,无勇也。今日赵大夫出手助我击盗,是为有勇,军阵严整,破群盗犹如以石击卵,有条不紊,是为有谋。有勇有谋,假以时日,他应该能成为先轸、司马穰苴一样的天下名将罢!”
虽然无恤年纪尚小,但因为长得早熟,所以看上去和冉求年纪相差不大,这让冉求一时间又有些气馁。
“弱冠之年就已经是两邑大夫,而我却连一个邑宰、家宰都不是。”
就在这时,赵无恤却问冉求道:“子有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
是后天学习的,还是天生就能见微知著,瞧见密密麻麻的竹林就能脑补出竹矛方阵来…… 冉求谦逊地说道:“求学之于孔子。”
“孔子也擅长军旅之事?”
对于这个,赵无恤倒还是第一次听闻,不由讶然。
子服何在旁插话道:“赵大夫见过孔子就知道了,孔子身形与其父叔梁纥相似,其力能举城门,却不肯以勇力闻名诸侯。他射、御皆精,曾射于矍相之圃(在今山东曲阜孔庙西侧),国人观者如堵,知晓军旅之事再正常不过!”
冉求也补充道:“夫子曾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只是夫子不愿意以兵事闻名,也仅是挑选弟子中适合军旅的人传授之,并不想让吾等将此当成主业。”
于是乎,一个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能开弓射箭,能驾车奔驰的山东大汉形象浮现在赵无恤眼前,和前世印象里那位微笑鞠让的知礼儒者形象结合起来,这让他好奇之心越发浓厚。
不过他对孔子遇到粮食危机时采取的自卸武装这一办法却不太苟同。
“子贡曾告诉我,他向孔子问过政,孔子言,足食,足兵,此外还要有人民的信任才可以。子贡又问,如果只能留二,那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两项中还能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
“孔子解散邑兵,出卖兵刃甲胄筹集粮食,若是在和平的年代本无可厚非。但如今是乱世,无兵卒则不能保小民性命安危,子有若是有半卒之众,就不会被群盗围困了。”
赵无恤这话婉转之中带着隐隐的批评,他是两邑大夫,身份尊贵的卿子,对孔子这个邻邑之宰提出自己的意见再正常不过。
当是时,孔子并不是后世那个不容任何人否定的“圣人”
,他现在只是一个普通的士人,多年受挫让他和弟子们都十分谦逊。
所以冉求也没有像被踩了尾巴似的勃然大怒,因为对于这一“去兵”
的举动,他们师兄弟间也有讨论过。
其中冉求是婉转反对的,子路是愤愤然拒绝的,平日孔子提出一些理念,也常常受到学生们的质疑,甚至剧烈的辩论。
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
。
孔门诸子并不是孔子思想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出身不同,性格不同,最终所走道路也不尽相同的松散学派。
所以赵无恤察觉冉求的表情并未有异样,因为对夫子的尊敬,也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和非议孔子,这让无恤对此冉求的本性更加认可。
说话间,众人已经离开了大野泽的范围,土地渐渐干燥平坦起来,遥遥可以望见中都邑的城垣。
感谢书友金陵少爷,迅浪 ,猥琐小黄,九天炎羽 ,我们一起飞 的打赏!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今天三更,求下各位手里的月票啊!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3890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3890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3890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97章 军旅之才)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七月新番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