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在以前,日子很清苦。
能够吃饱饭,穿的暖,大家就很满足。所以,囤积满仓的粮食,对于每家每户是十分重要的。
每当到了秋季收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请上一些赶场的麦客们帮忙,赶在寒冬到来之前把麦子收割完,并且经过几个好天气晒干了,然后收进粮仓。
因为时间上会比较赶,赶场的那些麦客们又不光是为了一家收粮食,所以这个时候,若有一台打谷机,绝对是十里八乡的人,最需要的。
......
皋城,是一座位于长江下海口的小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这里的水土极好,土壤肥沃,春季适合种水稻,秋季适合种麦子,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茴乡,是皋城下面的一个小乡村,环境十分优美,整座村庄靠近河流,土地品质非常好,茴乡的每家都拥有十几亩的耕地。
所以每每到了秋季丰收的时节,茴乡的家家户户都忙的晕头转向,赶场抢收地里的麦子。
收麦子,多喊一点麦客就解决了,但是这么多麦子都收到家里粮仓,就需要迅速处理前面从田地里收回来的粮食。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打谷机的人家便会非常羡慕那些拥有打谷机的人家。
因为拥有一台打谷机之后,便可以很快将从地里收上来的麦子打成麦粒,再经过几天大太阳的炙烤后,便可以收入粮仓之内了。
可以说,打谷机成了家家户户家里必须的物品,而在那个年代,没有机器,所以那些手艺高超的木匠手艺人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了。
马家,就是茴乡其中最出名的木匠世家。
马家是茴乡,乃至于皋城都是颇有些名气的木匠世家,甚至有一些传言,在以前皇帝当权的时候,马家那可是帮京城雷家做过皇宫里的活计,祖上也是得到过皇帝的赏赐的。
要知道,雷家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宫廷式建筑大世家,能够在他们手里帮忙,可见马家祖上是有些水准的。
马建国,正是茴乡马家这一代的当家人。
马建国的手艺是极好的,像十里八乡,哪一户人家家里需要做一些八仙桌子、长凳、橱柜等等,多多少少都是来找马建国做的。
要说哪样东西做的最好,那绝对是秋季丰收时节用的打谷机,马家做出来的打谷机,轻巧方便,比其他木匠做的打谷机要好用很多。
而且最让人接受的是,马建国做的打谷机不是用来买卖的,而是用来出租的,租金也不是很贵,才一钱一天。
这是马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这样的成本,对于那些以耕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比购买一架打谷机要来的轻松的多。
而且马家做这出租买卖,全靠的是诚信,租的人用好了打谷机,得着把它完好无损的给送回来,马家人才跟人结账。
马建国一点也不担心,租打谷机的人会赖账,或者架着打谷机跑了。
做人,凭的是良心,马家,凭的是信用。
正是因为马家这样的信誉,这茴乡马家也时常被人给称为皋城马家,正是因为他们一代代人如此守信、公平公正做生意,喜欢帮助邻里乡亲,这生意才是越做越红火。
马建国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马元,按常理来说,生在茴乡马家这样比较富庶的家里,马元应该是让人羡慕的。
但是马元自从懂事以后,却显得不是很高兴。
同村里的一些玩伴,在家长的安排下,早早就进了皋城,且进了学堂去念书了,见识过许多的新事物。
每当他们从皋城回来,多会跟马元炫耀一番,这让马元十分难受。
但是,马建国对于上学堂这件事情是不认可的,他觉得马元应该做的正事是抓紧将自己的木匠手艺给学好,将来好继承马家的家产。
马元对于木匠这活计,却是心生反感,不仅是反感木匠手艺,更是反感他父亲马建国对他人生的安排。
这些年下来,马元对木匠手艺其实没学多少,就算学的一部分,那也是马建国天天盯着硬学下来的。
马元对皋城外头的世界十分向往,他不愿意像父亲马建国一样,一辈子都埋在茴乡这个小地方的。
所以,在平日里,他很愿意去结交一些到外面闯荡过的人,跟他们聊天,就能多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而茴乡里面,要说这样的人,那必定是要提到霍大山的。
霍大山比马元大了有十几岁,年轻的时候是在外面闯荡过的,后来是家里老爷子病逝后,这才没办法,回来接着家里几亩田地的。
马元很喜欢跟霍大山聊天,虽然霍大山是很久以前出去的,但就是那些年出去的见识,就足以让马元如同听天书一般,每次听的都是津津有味。
这不,这一日,马元趁马建国去林子找木材的时间,溜出家门去了芦苇荡找霍大山玩。
芦苇荡是茴乡独有的风景,一片片望不到边际的芦苇连成了一片片,风吹起的时候,“哗啦啦”的声音,格外的清脆悦耳。
马元知道,霍大山每天在这个时候,都会去芦子荡看夕阳。
每次跟霍大山一起看夕阳的时候,马元总感觉霍大山就像是天上的神仙,披着太阳映照下来的霞光,特别好看。
虽然马元不知道为何霍大山几乎每日都会前来观看夕阳,但马元就是喜欢这样静静坐在芦苇荡里的感觉,风吹在小脸上,格外的舒爽。
“大山叔。”马元远远的就看到霍大山,正坐在芦苇荡边上的田埂。
“嘿,马元,快过来。”霍大山一招手,叫喊着马元到他身边坐下。
“大山叔,今天给我讲什么故事啊?”马元喜欢跟霍大山一直坐这儿到天黑,不仅仅是因为夕阳无限美好,微风格外暖人,更多的还是因为霍大山总能给他讲那些年他在城里见过、听过的故事。
即便是有些事情,霍大山也是讲了好几遍了,但马元依旧是缠着他继续再讲一遍。
“好啊,刚好马上过段日子,咱们乡里就要收麦子了,今天哪,就跟你小子说一说城里人吃的东西,他们可不是像我们天天吃米饭,他们吃的那个叫面包,那什么叫面包呢……”
此时,夕阳如同被染红了一般,周围的云像是被火烧了一样,格外的艳丽,透着微凉的晚风。
二人,一大一小两人的影子,逐渐在地平线上越拉越长。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683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683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683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章 皋城马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季武长空谢谢您的支持!!
能够吃饱饭,穿的暖,大家就很满足。所以,囤积满仓的粮食,对于每家每户是十分重要的。
每当到了秋季收麦子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请上一些赶场的麦客们帮忙,赶在寒冬到来之前把麦子收割完,并且经过几个好天气晒干了,然后收进粮仓。
因为时间上会比较赶,赶场的那些麦客们又不光是为了一家收粮食,所以这个时候,若有一台打谷机,绝对是十里八乡的人,最需要的。
......
皋城,是一座位于长江下海口的小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这里的水土极好,土壤肥沃,春季适合种水稻,秋季适合种麦子,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茴乡,是皋城下面的一个小乡村,环境十分优美,整座村庄靠近河流,土地品质非常好,茴乡的每家都拥有十几亩的耕地。
所以每每到了秋季丰收的时节,茴乡的家家户户都忙的晕头转向,赶场抢收地里的麦子。
收麦子,多喊一点麦客就解决了,但是这么多麦子都收到家里粮仓,就需要迅速处理前面从田地里收回来的粮食。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打谷机的人家便会非常羡慕那些拥有打谷机的人家。
因为拥有一台打谷机之后,便可以很快将从地里收上来的麦子打成麦粒,再经过几天大太阳的炙烤后,便可以收入粮仓之内了。
可以说,打谷机成了家家户户家里必须的物品,而在那个年代,没有机器,所以那些手艺高超的木匠手艺人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了。
马家,就是茴乡其中最出名的木匠世家。
马家是茴乡,乃至于皋城都是颇有些名气的木匠世家,甚至有一些传言,在以前皇帝当权的时候,马家那可是帮京城雷家做过皇宫里的活计,祖上也是得到过皇帝的赏赐的。
要知道,雷家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宫廷式建筑大世家,能够在他们手里帮忙,可见马家祖上是有些水准的。
马建国,正是茴乡马家这一代的当家人。
马建国的手艺是极好的,像十里八乡,哪一户人家家里需要做一些八仙桌子、长凳、橱柜等等,多多少少都是来找马建国做的。
要说哪样东西做的最好,那绝对是秋季丰收时节用的打谷机,马家做出来的打谷机,轻巧方便,比其他木匠做的打谷机要好用很多。
而且最让人接受的是,马建国做的打谷机不是用来买卖的,而是用来出租的,租金也不是很贵,才一钱一天。
这是马家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这样的成本,对于那些以耕地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比购买一架打谷机要来的轻松的多。
而且马家做这出租买卖,全靠的是诚信,租的人用好了打谷机,得着把它完好无损的给送回来,马家人才跟人结账。
马建国一点也不担心,租打谷机的人会赖账,或者架着打谷机跑了。
做人,凭的是良心,马家,凭的是信用。
正是因为马家这样的信誉,这茴乡马家也时常被人给称为皋城马家,正是因为他们一代代人如此守信、公平公正做生意,喜欢帮助邻里乡亲,这生意才是越做越红火。
马建国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马元,按常理来说,生在茴乡马家这样比较富庶的家里,马元应该是让人羡慕的。
但是马元自从懂事以后,却显得不是很高兴。
同村里的一些玩伴,在家长的安排下,早早就进了皋城,且进了学堂去念书了,见识过许多的新事物。
每当他们从皋城回来,多会跟马元炫耀一番,这让马元十分难受。
但是,马建国对于上学堂这件事情是不认可的,他觉得马元应该做的正事是抓紧将自己的木匠手艺给学好,将来好继承马家的家产。
马元对于木匠这活计,却是心生反感,不仅是反感木匠手艺,更是反感他父亲马建国对他人生的安排。
这些年下来,马元对木匠手艺其实没学多少,就算学的一部分,那也是马建国天天盯着硬学下来的。
马元对皋城外头的世界十分向往,他不愿意像父亲马建国一样,一辈子都埋在茴乡这个小地方的。
所以,在平日里,他很愿意去结交一些到外面闯荡过的人,跟他们聊天,就能多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而茴乡里面,要说这样的人,那必定是要提到霍大山的。
霍大山比马元大了有十几岁,年轻的时候是在外面闯荡过的,后来是家里老爷子病逝后,这才没办法,回来接着家里几亩田地的。
马元很喜欢跟霍大山聊天,虽然霍大山是很久以前出去的,但就是那些年出去的见识,就足以让马元如同听天书一般,每次听的都是津津有味。
这不,这一日,马元趁马建国去林子找木材的时间,溜出家门去了芦苇荡找霍大山玩。
芦苇荡是茴乡独有的风景,一片片望不到边际的芦苇连成了一片片,风吹起的时候,“哗啦啦”的声音,格外的清脆悦耳。
马元知道,霍大山每天在这个时候,都会去芦子荡看夕阳。
每次跟霍大山一起看夕阳的时候,马元总感觉霍大山就像是天上的神仙,披着太阳映照下来的霞光,特别好看。
虽然马元不知道为何霍大山几乎每日都会前来观看夕阳,但马元就是喜欢这样静静坐在芦苇荡里的感觉,风吹在小脸上,格外的舒爽。
“大山叔。”马元远远的就看到霍大山,正坐在芦苇荡边上的田埂。
“嘿,马元,快过来。”霍大山一招手,叫喊着马元到他身边坐下。
“大山叔,今天给我讲什么故事啊?”马元喜欢跟霍大山一直坐这儿到天黑,不仅仅是因为夕阳无限美好,微风格外暖人,更多的还是因为霍大山总能给他讲那些年他在城里见过、听过的故事。
即便是有些事情,霍大山也是讲了好几遍了,但马元依旧是缠着他继续再讲一遍。
“好啊,刚好马上过段日子,咱们乡里就要收麦子了,今天哪,就跟你小子说一说城里人吃的东西,他们可不是像我们天天吃米饭,他们吃的那个叫面包,那什么叫面包呢……”
此时,夕阳如同被染红了一般,周围的云像是被火烧了一样,格外的艳丽,透着微凉的晚风。
二人,一大一小两人的影子,逐渐在地平线上越拉越长。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683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683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683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章 皋城马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季武长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