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 第四十五章 南山私语
失落的帝符 本章字数:7637 失落的帝符txt下载
江南的天,总是烟雨如丝,清风拂过,薄薄的雾气,似乎缠绵着一种柔情软意,在天地之间静幽幽舒展着。
南山公园位于镇江市区南郊,自古就有“城市山林”之美誉,虽不及金山、焦山、北固山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却是无数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这里没有喧闹与繁华,只有幽雅与宁静。古木参天,竹林繁茂 ,风景清秀,曲径通幽。
吴影教授今天上午没有会,便邀请了杨之江和范清婉二人来到了这里。
三人刚来到竹林禅寺门前,吴教授便对范清婉说到:“知道我为何请你和杨之江来这里吗?”
见她一脸狐疑,于是解释到:
“其实,我这个人并不喜欢逛公园,更不会主动邀请人到公园里玩的。今天之所以邀请你们来这里,一者,是我们师生之间有缘分,昨天在华阳观,杨之江他舅舅的热情接待,再加上,今天你们正好也在镇江,二是,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是跟你们畅聊一下这南山公园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历史事件,也许对范清婉的工作会有所帮助,所以…呵呵呵…”
“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范清婉一听,顿感有点激动。
吴教授指着山门上方的匾额,说到:
“先从这竹林禅寺说起。原名叫鹤林寺。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青少年时代到黄鹤山砍柴时,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所以在做了皇帝后,就将该寺改名为鹤林寺。可你们是否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一个有关唐朝诗人李涉的事情?”
“就是那个写‘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李涉?”,杨之江问到
“哈哈哈…正是。李涉这个人,是唐太宗李渊的曾孙,是皇族后裔,号称李博士,但生前并不得志,包括他的后嗣子孙李商隐,也是如此“
“李商隐是李涉的后代?”
“呵呵呵…李涉是李商隐的高祖。他曾经到镇江来避难,在眼前的这座竹林禅寺前,与寺中一位高僧攀谈后,便写下了这首《题鹤林寺僧舍》诗了。但是,你们俩可知道,李涉在镇江时还写下了一首并不知名…但却颇有争议的诗?”
范清婉刚欲开口询问,却听吴教授激动地说到:
”就是《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这首诗,此诗收录在《全唐诗》第四百七十七首。诗文的内容为:‘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范清婉一听,顿时兴趣大增,心想“与上次厅里请来的那位专家所讲,如出一辙,确有争议,当时自己的一位同事,还曾提出过责疑呢?”,她暗暗惊喜,凝神静气,想听听吴教授又是如何解释的。
“这首诗,估计很多人并不知晓,在中国诗词史上,可以说是籍籍无名,微不足道…可是,就是这么一首诗,最近却突然火了起来,并在史学界引起了一些波澜。有人认为,这是李涉收到好友王仲舒送的一幅《海阳图》后,感激之余所作的诗,表达了他不得志、想隐居的愿望,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首单纯的送别诗,因为李涉的朋友王仲舒,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被谪到连州做司户参军,李涉借此来表达送别之情。但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上述两种说法皆是一种误读。李涉的这首诗,绝非是感谢、隐居或送别之意,而是另有深义。他认为:如果认真研读一下这首诗,就会发现诗的内容,与诗的题目并不契合,诗中并无一句与感谢临别等有关的词句,相反,其描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海阳图》上,并且话里话外,似乎另有所指。为佐证其观点,他还引用了宋代诗人范仲淹所写的一首诗,作了对比和诠解,也就是范仲淹的《酬滕子京同年》这首诗,诗文的内容为:
‘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
吴教授念完诗后,沉默了片刻,便转过头,询问起杨、范两人:“范仲淹 ,想必你们在初高中时,应该读过他的《岳阳楼记》了吧?”
范清婉和杨之江点了点头
“那你们知道岳阳楼记的四绝吗?”
见两人依然不出声,并且一脸的茫然,便笑到:
“哈哈哈…所谓的四绝,第一绝为:‘范仲淹没有来岳阳楼,靠想象写出了这篇岳阳楼记’,第二绝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没花一分公帑,是靠****获得报酬来修的’,哈哈哈…这二绝,你们难道不知道?哈哈哈…另外两绝,想必你们可能更不知道了,那就是苏舜钦的手书,和邵餗(sù)的篆刻”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两人,又继续说到:
“苏舜钦,是何许人啊?北宋诗人、书法家,苏州的沧浪亭,就是他建的,一生嗜酒如命,有‘读书佐酒’之美誉,与范仲淹是至尊好友。此人非常了不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诗文记录镇江焦山瘗鹤铭的人,诗文的内容收录在他的《宝墨亭》诗集中:
‘山阴不见换鹤经,京口今存瘗鹤铭。
潇洒集仙来作记,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藓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沈冥’,
呵呵呵…你们两位注意…这诗文也是记载镇江焦山瘗鹤铭最早的文献哦!…嘿嘿嘿…这首诗的内容,非常有深意。
好,下面,我再跟你们讲一下最后一绝,那就是邵餗的篆刻,此人就是将苏舜钦用行书体撰写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篆刻到岳阳楼的纪念碑上的人。邵餗这个人,估计很少人知道,他祖籍为镇江丹阳人,北宋著名隐士,祖上世代从事刻石篆碑,他本人的篆刻水平,也十分了得,在当时的北宋号称为全国第一,嘿嘿嘿…此人对镇江焦山瘗鹤铭的碑刻,颇有研究。他与侄子邵亢共同所拓的‘瘗鹤铭’’碑文,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瘗鹤铭拓本,被书法界称之为‘邵本’……嘿嘿嘿…请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最’字,邵餗后来被宋仁宗赐为‘冲素处士’。
我之所以要提这两个人,就是因为他们两位,都是最早关注镇江焦山瘗鹤铭的人,对焦山瘗鹤铭碑刻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从我刚才念的苏舜钦的那首《宝墨亭》诗中,也可窥一斑。我讲这些,也许会对小范的工作有所帮助”
吴教授停顿了片刻,又继续讲到:
“小范…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你去思考的,那就是范仲淹。范仲淹曾在镇江任过知府,只不过只待了十九个月,可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举动,那就是与两个人的关系过于紧密,一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邵餗,另一位,就是徐复。徐复这个人,你们可能不了解,此人精通阴阳八卦和奇门遁甲之术,宋仁宗称之为‘冲晦处士’。范仲淹每遇到大事,必定会问徐复。有一次,他应徐复之邀,游历了茅山道观,回来之后,诗情大发,陆续写下了 ‘欲叩真关借玉书’、‘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等诗句,再后来,就写下了刚才所提的那首《酬滕子京同年》诗,嘿嘿嘿…”
范清婉感到吴教授的嘿嘿声,似乎有所暗示,意味深长。
“哈哈哈…讲啊,讲啊,好像有点离题了,还是回到刚才讲的。我们学校老师,将范仲淹的这首诗与李涉的那首诗进行了比对,认为:范仲淹诗中的‘谢家风雅’与李涉诗中的‘谢家…风流’,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而‘莫言神物在南州’这一句,与李涉诗中的‘画得青山寄楚囚’,所叙的似乎也是同一事物。不仅如此,两首诗中对环境的描述也非常接近,皆是指一个靠海又适宜归隐的南方地方。而这个地方,应该在谢灵运画过的一张山水地图中有标注。你们俩还记得吗?昨天在华阳观,杨之江舅舅说,古时候,在圌山就可以看到大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相关历史文献也有清晰记载。唐宋时期,南州,指的就是镇江这一带,而镇江这里,当时就在大海边。关于诗中所谓的‘神物’,我们学校老师认为,就是那失落千年的秦传玉玺。哈哈哈…”
“我的乖乖!就是那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传国玉玺?”,杨之江惊呼到,
“是的,李涉在流放江南期间,曾经到处寻访过,但最终未能如愿,其后,他的后代子孙又循著他的足迹,陆续来到过镇江等地,比如,李涉的儿子李叔横,孙子李俌,也就是李商隐的曾祖和祖父,都曾来过江南这一带寻找过。他们都很有才华,很年轻就中了进士,但可惜的是,寿命都很短,都没有活过三十岁。再到后来,李商隐的父亲李嗣,也来到镇江,并在这里生活了七八年,一直到死。李商隐本人两岁多,就随父母一起来到了镇江,在这里生活到十岁时他父亲去世,才回到洛阳老家,后来成年之后,又来过江南,并特地造访过茅山等地,可惜的是,他也只活了45岁,我们学校老师认为,他们家族似乎陷入了传国玉玺的符咒之中…哈哈哈…”
“符咒?”
“其实,在史学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讲秦始皇当年将和氏璧篆刻成传国玉玺时,在里面下了一道符咒,就是要让抢夺他江山的后世帝王,一个个为之神魂颠倒,丧心病狂,最后都不得好死。第一个也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
“王莽篡汉”,范清婉小声说到,
“王莽这个人,在称帝前,深受百姓欢迎,被称之为‘周公在世’,称帝后,其实施的‘托古改革’,也很得民心,并且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巨大。他不仅恢复了上古时期的井田制度,将天下土地均分给百姓,而且禁止了奴隶的买卖,将酒盐铁等收归国有,严惩贪官污吏,民国初年的知名学者胡适,称其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哈哈哈…可是,最后却惨死在街市上,在位还不到十五年,有些后世学者研究后认为,其悲惨的结局,皆是因为传国玉玺的符咒所致。当年,他从他姑姑,也就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手中,夺得的传国玉玺,却被摔碎了一个边角,这就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会十分悲惨”
响午时分,三人来到了招隐寺。
吴影教授站在牌坊下,看到上面布满青苔绿泥,不禁感叹到:“‘招隐山,京江古谷,逸客所居’。
戴顒,南朝宋著名的琴书音律大家,深通庄周思想,拒为王门伶人,隐居于此,作游弦、广陵、止息三曲,令世人十分景仰。其女儿将私宅改为寺院,并住到黄鹤山中,日日磨笄,矢志不嫁,更是令人感动。从此,招隐寺成为文人雅士们的精神伽蓝。”
这时,一阵阵悠扬的古琴声,引起众人举目上望,只见前方数十步,有一新建的山间雅室,便拾级而上,只见门上挂着“梦溪琴社”牌子,房屋之中坐着十几个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面前都摆着一把古琴,前面的讲台处,一位气质颇佳的儒雅女子正在讲课。
三人不敢发出丝毫声响,通过窗户向里看了一眼,便迅即悄悄离开,向半山腰的听鹂山房走去。
听鹂山房,这座位于深山幽谷之中的清雅小院,始建于南朝末期,虽然正史和镇江地方志中并无记载,但在野史中有提及,据说在民国时期还有门楼等建筑,但在解放后那个动乱时期被毁了。现今的庭院,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与原有的布局结构相差无几。
杨之江站在院门前,见院子门楣的牌匾上,写着“鹂声一起宫商羽”,便兴奋地念读了起来,却听到范清婉站在一旁说到:
“我上次参加的全国公安系统围棋精英赛,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决赛。当时有人说,这牌匾上的‘鹂声一起宫商羽’,就是戴颙听懂黄鹂叫声的意思,‘宫商羽’就是现在音乐简谱中的“1(Do),2(Re),6(La)”这三个音符”。
“哈哈哈…我以为这一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讹传。你们俩应该知道,古代的音律,共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角,mi,为五音之第三级,音律位于高下清浊之间,听起来高亢流畅,所谓的“扣商占角两三声 “,可见“角”在古音律中的重要地位,而徵,so,为五音之第四级,音律向上,热烈欢快,但…为什么这句话中却单单缺失了的‘角和徵’这两音?”
“为什么?”
“这七个字不知是谁人提的,也不知是哪个年代有的,有人曾专门查过镇江地方志等史料,没有发现有任何记载,并且在戴颙流传下来的曲谱中也没有。因此,我认为戴顒本人讲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戴顒此人,深谙音律,不可能不知道这‘角和徵’两音的精妙,那么会不会是古人为了颂扬戴顒,为朗朗上口而刻意为之的?呵呵呵…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在甄选之时,为何只选‘宫商羽’,而不用‘角和徵’两字?呵呵呵…我以为…其中必有深意。你们俩如果试一试‘角和徵’这两音,就会发现,这两音的发声似乎更象黄鹂的叫声,而‘宫商羽’这三音,却有点不搭调”。
见两人将信将疑之神情,吴教授于是鼓励地说到:“呵呵呵…你们俩不信?…不妨现在当场试验一下。实践出真知嘛!”
范清婉让杨之江来试,并要他按三种方式来分别发音模拟:
“宫(Do),商(Re),角(Mi),徵(So),羽(La)”、
“宫(Do),商(Re),羽(La)”、
“角(Mi),徵(So)”
“好!现在你们俩再静下心来,听听这林中的黄雀鸟儿是怎么叫的?”,三人顿时都缄口不语。
片刻之后,只见杨之江说到:“这鸟儿的叫声,非常清脆、短促,与角(Mi),徵(So)声音十分相近”。
范清婉说到:“确实如此,吴教授,您的意思是,这句话是后人有意如此编写的?”
“也许吧。呵呵呵…有时间,你们也可好好研究一下。还有,你们俩要注意,‘徵’是个多音字,既可以念‘zhǐ音’,也可以念‘zhēng’,呵呵呵…你们可以去听一听仙鹤的叫声,也许会发现更相似”
“好像中山陵那边的美龄宫有仙鹤”,杨之江插话到
“是吗?”,范清婉勉强应了一句,心里却在想,“吴教授特地提到‘徵’是个多音字,似乎在有所暗指”。
三人走进院落,迎面看到里面的客厅墙上,正挂着一幅《戴颙高隐图》,为铜板蚀刻工艺制作而成的。
吴教授走到跟前,将眼镜架到脑门上,贴近观察画作。整个画作由《双柑听鹂》、《长曲抚琴》和《瓦官塑佛》三个主题组成,概括了戴颙的一生。 画面上,除了有人物抚琴外,还能清晰地看到山峦叠嶂,江水岛屿。特别是《长曲抚琴》这幅画的上半部,仙鹤的正下方,隐约可见焦山,耸立于长江之中,与旁边两座古代传说中的松寥山、夷山,形成一主两次的格局,呈现“中流砥柱”之象。
看到此,吴教授深深叹息了一声,说到:
“镇江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啊!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三次招隐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让世人十分惊叹啊!第一位,东汉的焦光,汉献帝三次下诏请他出山做官,三次拒不应召,一直隐居在焦山。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戴颙,南朝宋代名士,宋武帝刘裕招他,又是屡招不仕,隐居在此。还有一位,就是南朝梁代的陶弘景,梁武帝箫衍礼聘不出,画了两头牛,就隐居在镇江茅山,做起山中宰相,哈哈哈…城市山林,归隐福地…哎?不知两位是否知道,还有一位隐士,也极为有名,号称具有道家的‘恶万金之藏、鄙十卿之禄’品质的人?”
“中唐时期的柳识?”,范清婉答到,
“然也!柳识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悉,其与当时的文学大家柳宗元、顾况以及颜真卿等都是知交好友,也是个‘三诏不起’的著名隐士,最后隐居在茅山。后来,顾况就是学了他,也来到茅山隐居,炼金拜斗,最后身轻如羽”。
范清婉一番感慨后,忽然看到身旁石碑上的文字简介,便笑着问到:“吴教授,戴颙的女儿,舍家为寺,到山中磨笄,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高隐啊?”
“当然。呵呵呵…”
吴教授似乎意犹未尽,继续补充到:“说起这舍家为寺之举,不知你们是否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件非常著名的舍家为寺之事,也是发生在镇江的?”
杨之江说到:”戴顒之女,舍家为寺,我小时候就听长辈说过,可另外一例,从没有听人提过。”
“小范,你知道吗?”,吴教授转头问范清婉,见其也是摇摇头,于是欣然地说到:
“哈哈哈…此人就是东晋名士谢尚”
“谢尚?”,范清婉与杨之江齐声疑问到,
“是的,谢尚。你们可能不怎么了解此人,就是在历史文献中,有关此人的记载也不多,但是此人却非常了不得。‘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哈哈哈…,自小非常聪明,做官也十分清廉,是东晋四大望族之一的陈郡谢氏标杆式的人物,为谢氏家族奠定了百年的辉煌。他在任镇西将军时,曾经在一次梦里,梦到了他的父亲谢鲲对他说:‘西南方向有气到,抵挡的人一定会死。你要建塔造寺来祈祷’,于是在公元348年,也就是永和四年…,他舍宅为寺,建了一座庄严寺,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金山寺之前身。”
“我小时候听大人说,金山寺是南朝的梁武帝建造的,寺庙建好后,他还亲临主持一个什么…水陆大法会。现在看来,这里面还是有点误会”
“看来你对梁武帝的事知道的还真不少哦?”,范清婉对杨之江动不动插个嘴,提小时候什么的,心里开始有点反感。
“不敢!不敢!主要是因为梁武帝是丹阳人,离我们华山很近,也就十几里路,听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在去常州的路上,就可以看到梁武帝的修陵了,只不过,里面已破败荒平了,就剩下一只石麒麟了。”
“哦…哦…哦…”,杨之江本想作一番详尽解释,却听到范清婉发出如此阴沉古怪之声,便知趣地收住了口。
吴教授见状,顿时笑了起来,当他看到杨之江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便开口帮腔到:
“杨之江啊,我可真有点同情你。范清婉哼哼两声,你就不敢往下说了?你以后…啊…在家中还会有地位啊?”
范清婉一听,顿时脸上飞红,羞涩地说到:“吴教授,您在说什么哪?我跟他之间没有什么”,
“啊?不会吧?前两天你…和小高在华阳村的桥上嬉闹时,小高不是讲…啊…?”,吴教授一边笑到,一边用手指了指两人。
“这可不是我说的哦?”,杨之江开心地笑到,
“你这个人…”,范清婉佯怒到,并轻轻踢了杨之江一脚。
”吴教授,还是请您继续介绍一下谢尚这个人吧”,杨之江生怕范清婉真的恼怒了,连忙说到,
“谢尚这个人,性格高尚通达,擅长音乐和书法,曾在一个月明之夜,独自驾船到采石矶的江面上,与人吹笛和诗,这事令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十分感动,他为此写下了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之名句。后来的唐代刘禹锡、宋代的贺铸、明代的邝露、清代的李调元等人,都写过类似的诗文,来讴歌称颂他,在民间,还有人为谢尚建了一座‘怀谢亭’,以作纪念。不过…这些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谢尚,做了一件对中国王朝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这件大事与范清婉所关注的秦传玉玺有着紧密联系” 。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205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205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20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五章 南山私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江南剑道谢谢您的支持!!
南山公园位于镇江市区南郊,自古就有“城市山林”之美誉,虽不及金山、焦山、北固山出名,但自南北朝起,却是无数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这里没有喧闹与繁华,只有幽雅与宁静。古木参天,竹林繁茂 ,风景清秀,曲径通幽。
吴影教授今天上午没有会,便邀请了杨之江和范清婉二人来到了这里。
三人刚来到竹林禅寺门前,吴教授便对范清婉说到:“知道我为何请你和杨之江来这里吗?”
见她一脸狐疑,于是解释到:
“其实,我这个人并不喜欢逛公园,更不会主动邀请人到公园里玩的。今天之所以邀请你们来这里,一者,是我们师生之间有缘分,昨天在华阳观,杨之江他舅舅的热情接待,再加上,今天你们正好也在镇江,二是,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是跟你们畅聊一下这南山公园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历史事件,也许对范清婉的工作会有所帮助,所以…呵呵呵…”
“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范清婉一听,顿感有点激动。
吴教授指着山门上方的匾额,说到:
“先从这竹林禅寺说起。原名叫鹤林寺。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青少年时代到黄鹤山砍柴时,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所以在做了皇帝后,就将该寺改名为鹤林寺。可你们是否知道,这里曾发生过一个有关唐朝诗人李涉的事情?”
“就是那个写‘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李涉?”,杨之江问到
“哈哈哈…正是。李涉这个人,是唐太宗李渊的曾孙,是皇族后裔,号称李博士,但生前并不得志,包括他的后嗣子孙李商隐,也是如此“
“李商隐是李涉的后代?”
“呵呵呵…李涉是李商隐的高祖。他曾经到镇江来避难,在眼前的这座竹林禅寺前,与寺中一位高僧攀谈后,便写下了这首《题鹤林寺僧舍》诗了。但是,你们俩可知道,李涉在镇江时还写下了一首并不知名…但却颇有争议的诗?”
范清婉刚欲开口询问,却听吴教授激动地说到:
”就是《谢王连州送海阳图》这首诗,此诗收录在《全唐诗》第四百七十七首。诗文的内容为:‘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范清婉一听,顿时兴趣大增,心想“与上次厅里请来的那位专家所讲,如出一辙,确有争议,当时自己的一位同事,还曾提出过责疑呢?”,她暗暗惊喜,凝神静气,想听听吴教授又是如何解释的。
“这首诗,估计很多人并不知晓,在中国诗词史上,可以说是籍籍无名,微不足道…可是,就是这么一首诗,最近却突然火了起来,并在史学界引起了一些波澜。有人认为,这是李涉收到好友王仲舒送的一幅《海阳图》后,感激之余所作的诗,表达了他不得志、想隐居的愿望,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首单纯的送别诗,因为李涉的朋友王仲舒,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803年,被谪到连州做司户参军,李涉借此来表达送别之情。但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上述两种说法皆是一种误读。李涉的这首诗,绝非是感谢、隐居或送别之意,而是另有深义。他认为:如果认真研读一下这首诗,就会发现诗的内容,与诗的题目并不契合,诗中并无一句与感谢临别等有关的词句,相反,其描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海阳图》上,并且话里话外,似乎另有所指。为佐证其观点,他还引用了宋代诗人范仲淹所写的一首诗,作了对比和诠解,也就是范仲淹的《酬滕子京同年》这首诗,诗文的内容为:
‘ 谢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耽海上游。
疏懒几忘传笔梦,寂寥仍有负薪忧。
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如共茂先瞻气象,莫言神物在南州’ ”
吴教授念完诗后,沉默了片刻,便转过头,询问起杨、范两人:“范仲淹 ,想必你们在初高中时,应该读过他的《岳阳楼记》了吧?”
范清婉和杨之江点了点头
“那你们知道岳阳楼记的四绝吗?”
见两人依然不出声,并且一脸的茫然,便笑到:
“哈哈哈…所谓的四绝,第一绝为:‘范仲淹没有来岳阳楼,靠想象写出了这篇岳阳楼记’,第二绝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没花一分公帑,是靠****获得报酬来修的’,哈哈哈…这二绝,你们难道不知道?哈哈哈…另外两绝,想必你们可能更不知道了,那就是苏舜钦的手书,和邵餗(sù)的篆刻”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两人,又继续说到:
“苏舜钦,是何许人啊?北宋诗人、书法家,苏州的沧浪亭,就是他建的,一生嗜酒如命,有‘读书佐酒’之美誉,与范仲淹是至尊好友。此人非常了不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诗文记录镇江焦山瘗鹤铭的人,诗文的内容收录在他的《宝墨亭》诗集中:
‘山阴不见换鹤经,京口今存瘗鹤铭。
潇洒集仙来作记,风流太守为开亭。
两篇玉蕊尘初涤,四体银钩藓尚青。
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沈冥’,
呵呵呵…你们两位注意…这诗文也是记载镇江焦山瘗鹤铭最早的文献哦!…嘿嘿嘿…这首诗的内容,非常有深意。
好,下面,我再跟你们讲一下最后一绝,那就是邵餗的篆刻,此人就是将苏舜钦用行书体撰写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篆刻到岳阳楼的纪念碑上的人。邵餗这个人,估计很少人知道,他祖籍为镇江丹阳人,北宋著名隐士,祖上世代从事刻石篆碑,他本人的篆刻水平,也十分了得,在当时的北宋号称为全国第一,嘿嘿嘿…此人对镇江焦山瘗鹤铭的碑刻,颇有研究。他与侄子邵亢共同所拓的‘瘗鹤铭’’碑文,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瘗鹤铭拓本,被书法界称之为‘邵本’……嘿嘿嘿…请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最’字,邵餗后来被宋仁宗赐为‘冲素处士’。
我之所以要提这两个人,就是因为他们两位,都是最早关注镇江焦山瘗鹤铭的人,对焦山瘗鹤铭碑刻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从我刚才念的苏舜钦的那首《宝墨亭》诗中,也可窥一斑。我讲这些,也许会对小范的工作有所帮助”
吴教授停顿了片刻,又继续讲到:
“小范…还有一个情况,值得你去思考的,那就是范仲淹。范仲淹曾在镇江任过知府,只不过只待了十九个月,可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举动,那就是与两个人的关系过于紧密,一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邵餗,另一位,就是徐复。徐复这个人,你们可能不了解,此人精通阴阳八卦和奇门遁甲之术,宋仁宗称之为‘冲晦处士’。范仲淹每遇到大事,必定会问徐复。有一次,他应徐复之邀,游历了茅山道观,回来之后,诗情大发,陆续写下了 ‘欲叩真关借玉书’、‘祇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等诗句,再后来,就写下了刚才所提的那首《酬滕子京同年》诗,嘿嘿嘿…”
范清婉感到吴教授的嘿嘿声,似乎有所暗示,意味深长。
“哈哈哈…讲啊,讲啊,好像有点离题了,还是回到刚才讲的。我们学校老师,将范仲淹的这首诗与李涉的那首诗进行了比对,认为:范仲淹诗中的‘谢家风雅’与李涉诗中的‘谢家…风流’,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而‘莫言神物在南州’这一句,与李涉诗中的‘画得青山寄楚囚’,所叙的似乎也是同一事物。不仅如此,两首诗中对环境的描述也非常接近,皆是指一个靠海又适宜归隐的南方地方。而这个地方,应该在谢灵运画过的一张山水地图中有标注。你们俩还记得吗?昨天在华阳观,杨之江舅舅说,古时候,在圌山就可以看到大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相关历史文献也有清晰记载。唐宋时期,南州,指的就是镇江这一带,而镇江这里,当时就在大海边。关于诗中所谓的‘神物’,我们学校老师认为,就是那失落千年的秦传玉玺。哈哈哈…”
“我的乖乖!就是那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传国玉玺?”,杨之江惊呼到,
“是的,李涉在流放江南期间,曾经到处寻访过,但最终未能如愿,其后,他的后代子孙又循著他的足迹,陆续来到过镇江等地,比如,李涉的儿子李叔横,孙子李俌,也就是李商隐的曾祖和祖父,都曾来过江南这一带寻找过。他们都很有才华,很年轻就中了进士,但可惜的是,寿命都很短,都没有活过三十岁。再到后来,李商隐的父亲李嗣,也来到镇江,并在这里生活了七八年,一直到死。李商隐本人两岁多,就随父母一起来到了镇江,在这里生活到十岁时他父亲去世,才回到洛阳老家,后来成年之后,又来过江南,并特地造访过茅山等地,可惜的是,他也只活了45岁,我们学校老师认为,他们家族似乎陷入了传国玉玺的符咒之中…哈哈哈…”
“符咒?”
“其实,在史学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讲秦始皇当年将和氏璧篆刻成传国玉玺时,在里面下了一道符咒,就是要让抢夺他江山的后世帝王,一个个为之神魂颠倒,丧心病狂,最后都不得好死。第一个也是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
“王莽篡汉”,范清婉小声说到,
“王莽这个人,在称帝前,深受百姓欢迎,被称之为‘周公在世’,称帝后,其实施的‘托古改革’,也很得民心,并且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巨大。他不仅恢复了上古时期的井田制度,将天下土地均分给百姓,而且禁止了奴隶的买卖,将酒盐铁等收归国有,严惩贪官污吏,民国初年的知名学者胡适,称其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哈哈哈…可是,最后却惨死在街市上,在位还不到十五年,有些后世学者研究后认为,其悲惨的结局,皆是因为传国玉玺的符咒所致。当年,他从他姑姑,也就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手中,夺得的传国玉玺,却被摔碎了一个边角,这就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会十分悲惨”
响午时分,三人来到了招隐寺。
吴影教授站在牌坊下,看到上面布满青苔绿泥,不禁感叹到:“‘招隐山,京江古谷,逸客所居’。
戴顒,南朝宋著名的琴书音律大家,深通庄周思想,拒为王门伶人,隐居于此,作游弦、广陵、止息三曲,令世人十分景仰。其女儿将私宅改为寺院,并住到黄鹤山中,日日磨笄,矢志不嫁,更是令人感动。从此,招隐寺成为文人雅士们的精神伽蓝。”
这时,一阵阵悠扬的古琴声,引起众人举目上望,只见前方数十步,有一新建的山间雅室,便拾级而上,只见门上挂着“梦溪琴社”牌子,房屋之中坐着十几个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面前都摆着一把古琴,前面的讲台处,一位气质颇佳的儒雅女子正在讲课。
三人不敢发出丝毫声响,通过窗户向里看了一眼,便迅即悄悄离开,向半山腰的听鹂山房走去。
听鹂山房,这座位于深山幽谷之中的清雅小院,始建于南朝末期,虽然正史和镇江地方志中并无记载,但在野史中有提及,据说在民国时期还有门楼等建筑,但在解放后那个动乱时期被毁了。现今的庭院,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建,与原有的布局结构相差无几。
杨之江站在院门前,见院子门楣的牌匾上,写着“鹂声一起宫商羽”,便兴奋地念读了起来,却听到范清婉站在一旁说到:
“我上次参加的全国公安系统围棋精英赛,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决赛。当时有人说,这牌匾上的‘鹂声一起宫商羽’,就是戴颙听懂黄鹂叫声的意思,‘宫商羽’就是现在音乐简谱中的“1(Do),2(Re),6(La)”这三个音符”。
“哈哈哈…我以为这一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讹传。你们俩应该知道,古代的音律,共有‘宫商角徵羽’五音,角,mi,为五音之第三级,音律位于高下清浊之间,听起来高亢流畅,所谓的“扣商占角两三声 “,可见“角”在古音律中的重要地位,而徵,so,为五音之第四级,音律向上,热烈欢快,但…为什么这句话中却单单缺失了的‘角和徵’这两音?”
“为什么?”
“这七个字不知是谁人提的,也不知是哪个年代有的,有人曾专门查过镇江地方志等史料,没有发现有任何记载,并且在戴颙流传下来的曲谱中也没有。因此,我认为戴顒本人讲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戴顒此人,深谙音律,不可能不知道这‘角和徵’两音的精妙,那么会不会是古人为了颂扬戴顒,为朗朗上口而刻意为之的?呵呵呵…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在甄选之时,为何只选‘宫商羽’,而不用‘角和徵’两字?呵呵呵…我以为…其中必有深意。你们俩如果试一试‘角和徵’这两音,就会发现,这两音的发声似乎更象黄鹂的叫声,而‘宫商羽’这三音,却有点不搭调”。
见两人将信将疑之神情,吴教授于是鼓励地说到:“呵呵呵…你们俩不信?…不妨现在当场试验一下。实践出真知嘛!”
范清婉让杨之江来试,并要他按三种方式来分别发音模拟:
“宫(Do),商(Re),角(Mi),徵(So),羽(La)”、
“宫(Do),商(Re),羽(La)”、
“角(Mi),徵(So)”
“好!现在你们俩再静下心来,听听这林中的黄雀鸟儿是怎么叫的?”,三人顿时都缄口不语。
片刻之后,只见杨之江说到:“这鸟儿的叫声,非常清脆、短促,与角(Mi),徵(So)声音十分相近”。
范清婉说到:“确实如此,吴教授,您的意思是,这句话是后人有意如此编写的?”
“也许吧。呵呵呵…有时间,你们也可好好研究一下。还有,你们俩要注意,‘徵’是个多音字,既可以念‘zhǐ音’,也可以念‘zhēng’,呵呵呵…你们可以去听一听仙鹤的叫声,也许会发现更相似”
“好像中山陵那边的美龄宫有仙鹤”,杨之江插话到
“是吗?”,范清婉勉强应了一句,心里却在想,“吴教授特地提到‘徵’是个多音字,似乎在有所暗指”。
三人走进院落,迎面看到里面的客厅墙上,正挂着一幅《戴颙高隐图》,为铜板蚀刻工艺制作而成的。
吴教授走到跟前,将眼镜架到脑门上,贴近观察画作。整个画作由《双柑听鹂》、《长曲抚琴》和《瓦官塑佛》三个主题组成,概括了戴颙的一生。 画面上,除了有人物抚琴外,还能清晰地看到山峦叠嶂,江水岛屿。特别是《长曲抚琴》这幅画的上半部,仙鹤的正下方,隐约可见焦山,耸立于长江之中,与旁边两座古代传说中的松寥山、夷山,形成一主两次的格局,呈现“中流砥柱”之象。
看到此,吴教授深深叹息了一声,说到:
“镇江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啊!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三次招隐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让世人十分惊叹啊!第一位,东汉的焦光,汉献帝三次下诏请他出山做官,三次拒不应召,一直隐居在焦山。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戴颙,南朝宋代名士,宋武帝刘裕招他,又是屡招不仕,隐居在此。还有一位,就是南朝梁代的陶弘景,梁武帝箫衍礼聘不出,画了两头牛,就隐居在镇江茅山,做起山中宰相,哈哈哈…城市山林,归隐福地…哎?不知两位是否知道,还有一位隐士,也极为有名,号称具有道家的‘恶万金之藏、鄙十卿之禄’品质的人?”
“中唐时期的柳识?”,范清婉答到,
“然也!柳识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悉,其与当时的文学大家柳宗元、顾况以及颜真卿等都是知交好友,也是个‘三诏不起’的著名隐士,最后隐居在茅山。后来,顾况就是学了他,也来到茅山隐居,炼金拜斗,最后身轻如羽”。
范清婉一番感慨后,忽然看到身旁石碑上的文字简介,便笑着问到:“吴教授,戴颙的女儿,舍家为寺,到山中磨笄,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高隐啊?”
“当然。呵呵呵…”
吴教授似乎意犹未尽,继续补充到:“说起这舍家为寺之举,不知你们是否知道历史上还有一件非常著名的舍家为寺之事,也是发生在镇江的?”
杨之江说到:”戴顒之女,舍家为寺,我小时候就听长辈说过,可另外一例,从没有听人提过。”
“小范,你知道吗?”,吴教授转头问范清婉,见其也是摇摇头,于是欣然地说到:
“哈哈哈…此人就是东晋名士谢尚”
“谢尚?”,范清婉与杨之江齐声疑问到,
“是的,谢尚。你们可能不怎么了解此人,就是在历史文献中,有关此人的记载也不多,但是此人却非常了不得。‘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哈哈哈…,自小非常聪明,做官也十分清廉,是东晋四大望族之一的陈郡谢氏标杆式的人物,为谢氏家族奠定了百年的辉煌。他在任镇西将军时,曾经在一次梦里,梦到了他的父亲谢鲲对他说:‘西南方向有气到,抵挡的人一定会死。你要建塔造寺来祈祷’,于是在公元348年,也就是永和四年…,他舍宅为寺,建了一座庄严寺,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金山寺之前身。”
“我小时候听大人说,金山寺是南朝的梁武帝建造的,寺庙建好后,他还亲临主持一个什么…水陆大法会。现在看来,这里面还是有点误会”
“看来你对梁武帝的事知道的还真不少哦?”,范清婉对杨之江动不动插个嘴,提小时候什么的,心里开始有点反感。
“不敢!不敢!主要是因为梁武帝是丹阳人,离我们华山很近,也就十几里路,听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在去常州的路上,就可以看到梁武帝的修陵了,只不过,里面已破败荒平了,就剩下一只石麒麟了。”
“哦…哦…哦…”,杨之江本想作一番详尽解释,却听到范清婉发出如此阴沉古怪之声,便知趣地收住了口。
吴教授见状,顿时笑了起来,当他看到杨之江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便开口帮腔到:
“杨之江啊,我可真有点同情你。范清婉哼哼两声,你就不敢往下说了?你以后…啊…在家中还会有地位啊?”
范清婉一听,顿时脸上飞红,羞涩地说到:“吴教授,您在说什么哪?我跟他之间没有什么”,
“啊?不会吧?前两天你…和小高在华阳村的桥上嬉闹时,小高不是讲…啊…?”,吴教授一边笑到,一边用手指了指两人。
“这可不是我说的哦?”,杨之江开心地笑到,
“你这个人…”,范清婉佯怒到,并轻轻踢了杨之江一脚。
”吴教授,还是请您继续介绍一下谢尚这个人吧”,杨之江生怕范清婉真的恼怒了,连忙说到,
“谢尚这个人,性格高尚通达,擅长音乐和书法,曾在一个月明之夜,独自驾船到采石矶的江面上,与人吹笛和诗,这事令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十分感动,他为此写下了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之名句。后来的唐代刘禹锡、宋代的贺铸、明代的邝露、清代的李调元等人,都写过类似的诗文,来讴歌称颂他,在民间,还有人为谢尚建了一座‘怀谢亭’,以作纪念。不过…这些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谢尚,做了一件对中国王朝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这件大事与范清婉所关注的秦传玉玺有着紧密联系” 。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205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205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205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五章 南山私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江南剑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