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公子益师冷冷看着,心道你一个老头子,还会生出儿子来?
如果会生,那孟子夫人去世后,声子也会为你多生几个,但你都五六十岁了,不就两个庶出子么?
一旦国君没有嫡子,到时本公子就把今天的事翻出来大炒特炒,让公子息无脸见人。那,机会不就来了?
但是,让公子益师真正失望的事来了,鲁惠公娶了仲子后,居然焕发了青春活力。仲子很快怀孕,第二年便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鲁惠公大喜,自己居然有了嫡子!鲁惠公为这个嫡子取名为允,即公子允,并立即宣布公子允为世子。
公子息呢?公子息完全没有意见,他一如既往地对父亲奉行着忠孝两字,认真负责地完成父亲鲁惠公交付给他的各项任务。
公子息为人谦虚有礼,善待兄弟公子施父和公子允,热情大方结交朝中大夫,更勤奋好学,得到了鲁国上下一致好评。
鲁惠公看着公子息,觉得自己的这个庶长子确实表现突出,便将许多国政慢慢交给公子息去处理。
他对公子息很满意,鲁惠公相信,自己的这个庶长子息儿,一定会成为鲁国的柱国之臣。
鲁惠公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儿子们很满意,自己苦心经营的嫡长继任制也不再有后顾之忧。
几个弟弟尤其是二弟公子益师,貌似自从自己有了嫡子后,人也变得颓废了,这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鲁惠公就在愉快心境中做着相对平静的鲁国国君。之所以说相对平静,那是其他诸侯都乱成了一团。
如郑国,听说国君与其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兄弟反目成仇郑国内乱是迟早的事。
又如晋国,曲沃氏与晋国公室之间已经打了很多年了,前些年,晋侯居然被大臣给弑杀了。
唉,强大的晋国,居然被内乱给整得几十年没理会列国诸侯的事了。
还有卫国,居然也发生了国君与兄弟之间的矛盾,卫侯将兄弟卫州吁赶到了国外,看来,卫国也即将面临内乱。
还是自己鲁国好啊,自己能够将国事治理成这样,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列国诸侯中,令鲁惠公心动了一下的是宋国,宋国国君宋宣公薨前,将国君之位让给了兄弟宋和。宋和再三辞让,最终接受了君位。
宋国还在搞兄终弟及制啊,这都什么年代了,唉,宋国迟早要出问题。
鲁惠公想着,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长子公子息。
息儿是一个好孩子啊,自己本已经立他为世子,但后来因为生了嫡子允儿,他毫无怨言地让出了这个世子之位。
鲁惠公感觉有些对不起公子息,有一段时间一直为此而郁郁寡欢。平静的鲁国实在没什么事,鲁惠公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百年以后的事了。
对了,自己百年后,如果允儿还小的话,那肯定难以把控朝政,自己的几个兄弟说不定就会闹事。
但是息儿可是沉稳老练得很,而且他知礼守义,如果到时让息儿暂代国君之位,待允儿长大成人后,再让息儿将国君之位让给允儿,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鲁惠公想了又想,他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可行。因为公子息为人忠厚且知礼,他一定会听从自己的!
但是还有小问题,万一公子息受奸人挑唆,到时不肯让呢?
唉,难呐。先祖啊,帮帮不肖后人弗湟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鲁惠公为解决这个难题绞尽了脑汁,终于在一次祭祀先祖周公时想到了可行的办法:自己百年后,由公子允继位,但让公子息摄政!
这正是想当年周成王年幼而由周公旦摄政的翻版!咱鲁国,当然可以有这个传承。鲁惠公越想越兴奋,他决定了。
还有一件事,得为自己的儿子们给摆平了。当年,因为秦国以天子礼搞了个祭天活动,自己曾对天子反映过此事。
结果天子不想管,自己火气一上来,便不顾天子的反对,也搞了次以天子之礼的祭天活动。
这事虽然当时是为了鲁国的政治地位,但不管如何,这是严重违反周礼规定的,使天子对鲁国意见很大。
不行,得采取补救措施,让天子重新信任并倚重鲁国。
“上次臣僭越礼制祭天,犯了大错,现在专门前来朝见陛下,恳请陛下重重处罚。
为弥补臣的过错,臣恳请陛下派太史赴鲁国指导祭祀,并重新普及推广王朝礼制。”鲁惠公专门派大夫宰让赴洛邑朝见周平王,态度非常诚恳,让周平王非常感动。
不管如何,鲁国毕竟是王朝宗邦国,鲁侯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嘛。
周平王大悦,立即命其中一位叫史角的太史赴鲁,帮助鲁国严格按周礼搞了一次郊祭活动。
史角,以其职务为氏,名角。史角到了鲁国后,其渊博的周礼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鲁惠公顿时对史角非常赏识。
后来,鲁国多次邀请史角赴鲁讲有关郊祭、庙祭等重要礼义。
鲁惠公越来越重视史角,于是盛情挽留史角,许以高官厚䘵并给予封邑,史角非常感动,最后请示了周平王后,干脆留在了鲁国,居于鲁国都城曲阜。
后来,其一部分后人又选择至邹国、滕国、莒国生活。据说,史角的其中一位后人史明,是后来战国时代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老师。
也许鲁惠公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行将走到终点,他为自己的长子公子息和自己的嫡子公子允作了重要安排:
由嫡子公子允继位,但在公子允成年之前,鲁国由庶长子公子息摄政。
公元前723年,躺在病榻上的鲁惠公将儿子们、兄弟们以及公族大夫们都叫来,指着公子允对大家道:
“寡人无德,为君四十六载,碌碌无为,不能让鲁国强大起来,这就要去向列祖列宗请罪去了。
寡人之后,由世子允儿继任国君。但允儿年幼,寡人决定效仿先祖周公,由息儿摄政,待允儿及冠成年,再还政于允儿。”
鲁惠公又对着大家交待了一些,最后,心满意足地薨了。
鲁惠公的临终托孤,让公子益师非常郁闷。
这个公子益师本就想着,哥哥国君一死,那就由世子允继位。世子允年幼,那国政还不是由自己这样的上卿掌控?
谁料鲁惠公再次搞了个釜底抽薪,想出了让公子息摄政的主意。
那鲁国除了有一个国君外,还有一个摄政的。想起当年自己先祖周公旦,所谓摄政,那便是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啊。
公子益师非常郁闷,但又无可奈何。
鲁惠公薨后,公子允继位,公子息摄政。
摄政的公子息,史称鲁隐公。
鲁国的春秋,就由这位鲁隐公接着来书写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074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074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0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章 鲁国由隐公摄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千里草人谢谢您的支持!!
如果会生,那孟子夫人去世后,声子也会为你多生几个,但你都五六十岁了,不就两个庶出子么?
一旦国君没有嫡子,到时本公子就把今天的事翻出来大炒特炒,让公子息无脸见人。那,机会不就来了?
但是,让公子益师真正失望的事来了,鲁惠公娶了仲子后,居然焕发了青春活力。仲子很快怀孕,第二年便生了一个大胖儿子!
鲁惠公大喜,自己居然有了嫡子!鲁惠公为这个嫡子取名为允,即公子允,并立即宣布公子允为世子。
公子息呢?公子息完全没有意见,他一如既往地对父亲奉行着忠孝两字,认真负责地完成父亲鲁惠公交付给他的各项任务。
公子息为人谦虚有礼,善待兄弟公子施父和公子允,热情大方结交朝中大夫,更勤奋好学,得到了鲁国上下一致好评。
鲁惠公看着公子息,觉得自己的这个庶长子确实表现突出,便将许多国政慢慢交给公子息去处理。
他对公子息很满意,鲁惠公相信,自己的这个庶长子息儿,一定会成为鲁国的柱国之臣。
鲁惠公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儿子们很满意,自己苦心经营的嫡长继任制也不再有后顾之忧。
几个弟弟尤其是二弟公子益师,貌似自从自己有了嫡子后,人也变得颓废了,这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鲁惠公就在愉快心境中做着相对平静的鲁国国君。之所以说相对平静,那是其他诸侯都乱成了一团。
如郑国,听说国君与其兄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兄弟反目成仇郑国内乱是迟早的事。
又如晋国,曲沃氏与晋国公室之间已经打了很多年了,前些年,晋侯居然被大臣给弑杀了。
唉,强大的晋国,居然被内乱给整得几十年没理会列国诸侯的事了。
还有卫国,居然也发生了国君与兄弟之间的矛盾,卫侯将兄弟卫州吁赶到了国外,看来,卫国也即将面临内乱。
还是自己鲁国好啊,自己能够将国事治理成这样,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列国诸侯中,令鲁惠公心动了一下的是宋国,宋国国君宋宣公薨前,将国君之位让给了兄弟宋和。宋和再三辞让,最终接受了君位。
宋国还在搞兄终弟及制啊,这都什么年代了,唉,宋国迟早要出问题。
鲁惠公想着,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长子公子息。
息儿是一个好孩子啊,自己本已经立他为世子,但后来因为生了嫡子允儿,他毫无怨言地让出了这个世子之位。
鲁惠公感觉有些对不起公子息,有一段时间一直为此而郁郁寡欢。平静的鲁国实在没什么事,鲁惠公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百年以后的事了。
对了,自己百年后,如果允儿还小的话,那肯定难以把控朝政,自己的几个兄弟说不定就会闹事。
但是息儿可是沉稳老练得很,而且他知礼守义,如果到时让息儿暂代国君之位,待允儿长大成人后,再让息儿将国君之位让给允儿,那岂不是两全其美?
鲁惠公想了又想,他觉得这个方案非常可行。因为公子息为人忠厚且知礼,他一定会听从自己的!
但是还有小问题,万一公子息受奸人挑唆,到时不肯让呢?
唉,难呐。先祖啊,帮帮不肖后人弗湟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鲁惠公为解决这个难题绞尽了脑汁,终于在一次祭祀先祖周公时想到了可行的办法:自己百年后,由公子允继位,但让公子息摄政!
这正是想当年周成王年幼而由周公旦摄政的翻版!咱鲁国,当然可以有这个传承。鲁惠公越想越兴奋,他决定了。
还有一件事,得为自己的儿子们给摆平了。当年,因为秦国以天子礼搞了个祭天活动,自己曾对天子反映过此事。
结果天子不想管,自己火气一上来,便不顾天子的反对,也搞了次以天子之礼的祭天活动。
这事虽然当时是为了鲁国的政治地位,但不管如何,这是严重违反周礼规定的,使天子对鲁国意见很大。
不行,得采取补救措施,让天子重新信任并倚重鲁国。
“上次臣僭越礼制祭天,犯了大错,现在专门前来朝见陛下,恳请陛下重重处罚。
为弥补臣的过错,臣恳请陛下派太史赴鲁国指导祭祀,并重新普及推广王朝礼制。”鲁惠公专门派大夫宰让赴洛邑朝见周平王,态度非常诚恳,让周平王非常感动。
不管如何,鲁国毕竟是王朝宗邦国,鲁侯知错能改,还是好同志嘛。
周平王大悦,立即命其中一位叫史角的太史赴鲁,帮助鲁国严格按周礼搞了一次郊祭活动。
史角,以其职务为氏,名角。史角到了鲁国后,其渊博的周礼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鲁惠公顿时对史角非常赏识。
后来,鲁国多次邀请史角赴鲁讲有关郊祭、庙祭等重要礼义。
鲁惠公越来越重视史角,于是盛情挽留史角,许以高官厚䘵并给予封邑,史角非常感动,最后请示了周平王后,干脆留在了鲁国,居于鲁国都城曲阜。
后来,其一部分后人又选择至邹国、滕国、莒国生活。据说,史角的其中一位后人史明,是后来战国时代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老师。
也许鲁惠公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行将走到终点,他为自己的长子公子息和自己的嫡子公子允作了重要安排:
由嫡子公子允继位,但在公子允成年之前,鲁国由庶长子公子息摄政。
公元前723年,躺在病榻上的鲁惠公将儿子们、兄弟们以及公族大夫们都叫来,指着公子允对大家道:
“寡人无德,为君四十六载,碌碌无为,不能让鲁国强大起来,这就要去向列祖列宗请罪去了。
寡人之后,由世子允儿继任国君。但允儿年幼,寡人决定效仿先祖周公,由息儿摄政,待允儿及冠成年,再还政于允儿。”
鲁惠公又对着大家交待了一些,最后,心满意足地薨了。
鲁惠公的临终托孤,让公子益师非常郁闷。
这个公子益师本就想着,哥哥国君一死,那就由世子允继位。世子允年幼,那国政还不是由自己这样的上卿掌控?
谁料鲁惠公再次搞了个釜底抽薪,想出了让公子息摄政的主意。
那鲁国除了有一个国君外,还有一个摄政的。想起当年自己先祖周公旦,所谓摄政,那便是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啊。
公子益师非常郁闷,但又无可奈何。
鲁惠公薨后,公子允继位,公子息摄政。
摄政的公子息,史称鲁隐公。
鲁国的春秋,就由这位鲁隐公接着来书写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2074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2074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207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6章 鲁国由隐公摄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千里草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