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黑衣壮是壮族中具有奇特色彩的一个族群,自称“敏”、“仲”、“嗷”,现约有5.18万人,因着装全黑而得名,主要居住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那坡县。那坡壮族民歌是他们历代传唱的民歌。在历史长河中,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并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历史悠久的那坡壮族民歌按不同的声调可分为“虽敏”、“论”、“哎的呀”、“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百六十多套。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论造》、《酒歌》、《盘歌》、《祭祖歌》等。在内容上,那坡壮族民歌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历史事件等的叙事歌;倾吐苦难、控诉压迫的苦情歌;反映自然、生活经历的农事歌;向往美景的赞颂歌;接人待物的礼仪歌;表现传统习惯的风俗歌;吊唁奔丧的祭祀歌;庆祝婚嫁满月、新居落成、老人生日的祝酒歌。而最为丰富的是情歌,包含着抒情、初恋、连情、逗情、赌情、定情、盟誓、赞美、相思、忠贞、离情、叮咛、痛惜、怀旧、重逢、苦情、叹情、斗情、白头偕老等二十多种内容。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那坡壮族民歌形成了与民间习俗相依存、程序相对稳定、内容丰富多彩以及原生性等特征。除了具有交际、宣传、教育、娱乐等作用外,那坡壮族民歌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是壮族远古歌谣文化的遗存。由于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变革,传承的主要途径正在消失、活动场地逐渐缩小、师承断层等原因,黑衣壮歌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因此,拯救、挖掘、整理、保护黑衣壮歌谣,已经刻不容缓。
……
澧县是湘西北重镇,有“九澧门户”之称,明清时代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湘西北物资进出的集散中心。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长途运输只能靠水路船运,澧县境内的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生,船舶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不足一万也有八千,每只大型木船的纤夫不少于二十人。
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这就是澧水船工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其句式分七字、五字两种,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另外,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号子,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等。由于地域不同,澧水船工号子可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上河腔在石门以上、桑植以下的区间唱。由于这里山高水急,河面狭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运货十分艰险,故船工号子高亢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富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该类船号以摇橹数板为主。
澧水船工号子原随商船的产生而形成,又随商船的发展而发展,随木板商船的消失而濒危。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汽车、火车运输取代了澧水流域的水上运输,百分之九十的船民早已改行,另谋生路,船工拉纤已成陈迹。老一辈的船工也因年事已高,相继离世,在此情形下,曾经名扬中外的古老的澧水船工号子正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975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975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97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74章 那坡壮族民歌与澧水船工号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夏轩宇谢谢您的支持!!
历史悠久的那坡壮族民歌按不同的声调可分为“虽敏”、“论”、“哎的呀”、“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百六十多套。代表性曲目有《虽待客》、《论造》、《酒歌》、《盘歌》、《祭祖歌》等。在内容上,那坡壮族民歌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历史事件等的叙事歌;倾吐苦难、控诉压迫的苦情歌;反映自然、生活经历的农事歌;向往美景的赞颂歌;接人待物的礼仪歌;表现传统习惯的风俗歌;吊唁奔丧的祭祀歌;庆祝婚嫁满月、新居落成、老人生日的祝酒歌。而最为丰富的是情歌,包含着抒情、初恋、连情、逗情、赌情、定情、盟誓、赞美、相思、忠贞、离情、叮咛、痛惜、怀旧、重逢、苦情、叹情、斗情、白头偕老等二十多种内容。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那坡壮族民歌形成了与民间习俗相依存、程序相对稳定、内容丰富多彩以及原生性等特征。除了具有交际、宣传、教育、娱乐等作用外,那坡壮族民歌同时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是壮族远古歌谣文化的遗存。由于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发生了变革,传承的主要途径正在消失、活动场地逐渐缩小、师承断层等原因,黑衣壮歌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因此,拯救、挖掘、整理、保护黑衣壮歌谣,已经刻不容缓。
……
澧县是湘西北重镇,有“九澧门户”之称,明清时代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是整个湘西北物资进出的集散中心。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长途运输只能靠水路船运,澧县境内的澧水、涔水、道河沿岸的劳动人民大多以行船运货为生,船舶近千,桅杆林立,船工不足一万也有八千,每只大型木船的纤夫不少于二十人。
在逆水行船拉纤的过程中,为了集中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自然而然出现了一种由地方小调转化成的独特的劳动号子,这就是澧水船工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这些号子大多因时因地因人即兴而起,脱口而出,虽然比较通俗,但豪气冲天,充满了艺术魅力。其句式分七字、五字两种,一般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另外,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号子,如“高山乌云即刻到,拉纤好比过天桥。泥烂路滑难行走,汗水雨水流成槽”,“风儿吹来河儿弯,情哥搭信要鞋穿”等等。由于地域不同,澧水船工号子可分为上河腔和下河腔两种。上河腔在石门以上、桑植以下的区间唱。由于这里山高水急,河面狭窄,滩头礁石较多,行船运货十分艰险,故船工号子高亢有力、节奏明快、衬词多于唱词、富有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该类船号以摇橹数板为主。
澧水船工号子原随商船的产生而形成,又随商船的发展而发展,随木板商船的消失而濒危。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突飞猛进,汽车、火车运输取代了澧水流域的水上运输,百分之九十的船民早已改行,另谋生路,船工拉纤已成陈迹。老一辈的船工也因年事已高,相继离世,在此情形下,曾经名扬中外的古老的澧水船工号子正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975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975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97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74章 那坡壮族民歌与澧水船工号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夏轩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