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在烟台,作者认识了一位老先生,他是葫芦雕刻传承人——宋玉良。
宋玉良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雕刻》烟台市级的传承人,山东民间的手工艺制作大师,曾三次登上央视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节目。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担任实践技能导师,也是蓬莱区八仙葫芦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获过“非遗传承功勋“荣誉称号。
创新的作品“葫芦灯“获得了国家专利,“八仙葫芦“通过了国家注册商标,其创作的葫芦工艺品被评为到烟台市不可不买的100种商品之一、到蓬莱不可不买的10种商品之一,是蓬莱的特色礼品,作品畅销于海内外。
跟他聊了一段时间后,我才逐渐了解雕刻葫芦的文化起源,它是临夏一项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葫芦,谐音“福禄”。在传统习俗里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最早的食用药用到日常器皿,辟邪的装饰物,乃至而今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多的葫芦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葫芦雕刻有着诸多锦上添花的**手段,如有印、刻、砑、烫等装饰形式。从雕刻技法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狂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这种技法称为“雕刻”。
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
雕刻所用的葫芦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个大小均匀,即所谓的“小如珠,大如拳”。雕刻葫芦的工艺相当的复杂,宋先生让我上手简单操作了一下,我实在是有些难以下手,便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来安静听他说工艺步骤。
除了选好“胚子”外,还要经过六道工序。一是开口,在选好的葫芦顶上旋一个圆口。二是掏籽,又叫挖肚子。要分次进行,一次掏光会萎缩。三是挖瓤,又叫旋肉。也要分次挖,边挖边晒,不然就会“塌壳”,直至仅剩一层薄壳。四是晒泡。晒干后,用开水烫泡表皮。五是刮皮。分两次,头次粗刮,二次细刮。六是上光。一种是手摸上光,一种是打蜡上光。最后才确定内容,画面构思,根据葫芦的大小结构布局。
葫芦创作一般以没有阴皮的金黄色葫芦为上佳!
因其色泽金黄,葫芦细腻、纹理不太明显,适合多种技法。而现实中一般会把有瑕疵的葫芦作为烙画葫芦的首选,通过烙画遮盖葫芦上的瑕疵。
雕刻葫芦是以葫芦为纸,以针尖为笔,一笔笔让针尖游走在葫芦上,刻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宋先生跟我说,雕葫芦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国画基础,否则就刻不好葫芦。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然后以特制的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表皮,镌刻表皮,涂以松墨,最后上光。
雕刻葫芦的“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与笔雕相同。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葫芦雕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和收藏雕刻葫芦的人越来越多,雕刻葫芦已成为文人雅士博古架上的首选艺术品。临夏雕刻葫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夏地区特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
临夏葫芦雕刻艺术也与临夏建筑艺术中的砖雕、木刻、彩绘相媲美,而成为一张临夏名片。精美的雕刻葫芦,一枚在手,反复欣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想,临夏雕刻葫芦已带着临夏人的聪明才智走出了国门,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大放异彩。
宋先生说,还有一种地方的雕刻葫芦也不输于临夏葫芦雕刻,那就是来自于“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葫芦雕刻。
东昌葫芦雕刻的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
东昌葫芦雕刻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为弘扬“东昌葫芦雕刻”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振兴局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形成了集葫芦种植、工艺加工、民俗文化、电商直播于一体的非遗活态传承体系。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
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经·大雅》中:“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人类出自葫芦瓜。
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
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从内心发出的对葫芦的赞誉和喜爱。
葫芦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农村的小娃娃身上,胸前常佩带小葫芦,以祈长命百岁。
道家把葫芦视为神物,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是为法器。在神仙传说中,铁拐李、麻姑、南极仙翁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作“宝葫芦”,许多道观、佛庙亦是将葫芦用来作驱邪逐鬼镇压五毒之符。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晒干了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到了21世纪,我们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东昌种植雕刻葫芦确切的起源,但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新世纪的东昌雕刻葫芦产地主要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梁水镇闫寺、柳林、桑阿镇、辛集乡等乡镇办事处,基本上是原堂邑县的范围。
明清民国时期,当地出现了很多“刀下生花”的有名的艺人。如:李文朴、郑时均、萧必衡、黄玉谷等,至今被当地行业艺人称为“师爷”。对于他们的技艺和作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能从艺人们世代相传的口述和技艺中去追溯和品味。
在现代葫芦器工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葫芦雕刻。
其中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
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
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美。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
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就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
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它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
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
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和研究,使得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
刻葫芦原本只有针法,这几年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
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
二、三十年代,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的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而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东昌葫芦雕刻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价值。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学术价值。二是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三是社会价值,就有传扬历史文化弘民族文化的作用。东昌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
大批雕刻爱好者投身这门工艺,人才济济,已经度过人才青黄不接的衰落时期。市区文化 部门通过举办全市雕刻葫芦大赛、民间绝活大赛等形式,让民间艺人们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山东省十大农民青年文化名人”“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获得者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高水平雕刻人才。
当地还成立了多个葫芦研究基地、葫芦工艺公司等,开发出上千个新品种。除了雕刻,还有烙画葫芦、押画葫芦、彩绘葫芦、漆绘葫芦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地政府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东昌葫芦一条街”、准备举办葫芦文化博览会等,为传统工艺葫芦的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民间特色文化区,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昌府区被命名为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2013年,东昌府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本地种植基地集中在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等,外地开发的种植基地主要在新疆。东昌府区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企业36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年销售额近3亿元。东昌葫芦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专家、学者,还将就东昌葫芦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种植指导、工艺技艺、产品研发、销售指导等展开专题研究。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如今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975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975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97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13章 葫芦的雕与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夏轩宇谢谢您的支持!!
宋玉良先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雕刻》烟台市级的传承人,山东民间的手工艺制作大师,曾三次登上央视的《农民致富带头人》节目。
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担任实践技能导师,也是蓬莱区八仙葫芦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荣获过“非遗传承功勋“荣誉称号。
创新的作品“葫芦灯“获得了国家专利,“八仙葫芦“通过了国家注册商标,其创作的葫芦工艺品被评为到烟台市不可不买的100种商品之一、到蓬莱不可不买的10种商品之一,是蓬莱的特色礼品,作品畅销于海内外。
跟他聊了一段时间后,我才逐渐了解雕刻葫芦的文化起源,它是临夏一项别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葫芦,谐音“福禄”。在传统习俗里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最早的食用药用到日常器皿,辟邪的装饰物,乃至而今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多的葫芦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葫芦雕刻有着诸多锦上添花的**手段,如有印、刻、砑、烫等装饰形式。从雕刻技法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中、小三种特制的钢针在葫芦表皮上,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然后涂上松墨,使线条变得很明显,这种技法称为“描写”。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以粗狂的空隙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花卉和人物。这种技法称为“雕刻”。
雕葫芦的材料,来源于家种葫芦,但又不同于过去的酒葫芦——“蚂蚁葫芦”、舀水瓢——“长颈葫芦”。
雕刻所用的葫芦专用小圆葫芦和单吊葫芦,讲究个大小均匀,即所谓的“小如珠,大如拳”。雕刻葫芦的工艺相当的复杂,宋先生让我上手简单操作了一下,我实在是有些难以下手,便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来安静听他说工艺步骤。
除了选好“胚子”外,还要经过六道工序。一是开口,在选好的葫芦顶上旋一个圆口。二是掏籽,又叫挖肚子。要分次进行,一次掏光会萎缩。三是挖瓤,又叫旋肉。也要分次挖,边挖边晒,不然就会“塌壳”,直至仅剩一层薄壳。四是晒泡。晒干后,用开水烫泡表皮。五是刮皮。分两次,头次粗刮,二次细刮。六是上光。一种是手摸上光,一种是打蜡上光。最后才确定内容,画面构思,根据葫芦的大小结构布局。
葫芦创作一般以没有阴皮的金黄色葫芦为上佳!
因其色泽金黄,葫芦细腻、纹理不太明显,适合多种技法。而现实中一般会把有瑕疵的葫芦作为烙画葫芦的首选,通过烙画遮盖葫芦上的瑕疵。
雕刻葫芦是以葫芦为纸,以针尖为笔,一笔笔让针尖游走在葫芦上,刻画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宋先生跟我说,雕葫芦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国画基础,否则就刻不好葫芦。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然后以特制的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表皮,镌刻表皮,涂以松墨,最后上光。
雕刻葫芦的“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与笔雕相同。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葫芦雕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和收藏雕刻葫芦的人越来越多,雕刻葫芦已成为文人雅士博古架上的首选艺术品。临夏雕刻葫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夏地区特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
临夏葫芦雕刻艺术也与临夏建筑艺术中的砖雕、木刻、彩绘相媲美,而成为一张临夏名片。精美的雕刻葫芦,一枚在手,反复欣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想,临夏雕刻葫芦已带着临夏人的聪明才智走出了国门,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大放异彩。
宋先生说,还有一种地方的雕刻葫芦也不输于临夏葫芦雕刻,那就是来自于“国家级葫芦艺术之乡”的东昌葫芦雕刻。
东昌葫芦雕刻的种类和工艺非常丰富,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
东昌葫芦雕刻形饱满极具造型之美,装饰和雕刻工艺极为丰富,雕刻过程非常规范,颇具工艺之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承载力。其内涵来源于世俗生活,作品服务于世俗生活,颇受大众喜爱。为弘扬“东昌葫芦雕刻”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振兴局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形成了集葫芦种植、工艺加工、民俗文化、电商直播于一体的非遗活态传承体系。
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
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葫芦古代写作壶,俗称葫芦瓜,《诗经·大雅》中:“锦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是,人类出自葫芦瓜。
中国人的整个人生历程都蕴涵在“三壶”之中:“破壶”(人从瓜出)、“悬壶”(医药济民)、“壶天”(魂归壶天),这壶都是指葫芦。
在我国许多民族的先民那里,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
相传,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兄妹就是从昆仑(葫芦)山中诞生的。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从内心发出的对葫芦的赞誉和喜爱。
葫芦文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我国农村的小娃娃身上,胸前常佩带小葫芦,以祈长命百岁。
道家把葫芦视为神物,道士随身携带葫芦盛以“仙丹妙药“是为法器。在神仙传说中,铁拐李、麻姑、南极仙翁皆携带葫芦作为法器,称作“宝葫芦”,许多道观、佛庙亦是将葫芦用来作驱邪逐鬼镇压五毒之符。
葫芦除了食用、药用,晒干了还可以作为盛器,舀水挖面,盛药装酒,是极普通的生活用品。它还可以做成农具舟具、乐器甚至火器,在生产、交通、娱乐乃至战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美观,在葫芦外面雕刻上各种图案,这就是葫芦雕刻艺术的原始功能,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工艺品。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到了21世纪,我们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东昌种植雕刻葫芦确切的起源,但至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一个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年事已高告老还乡,回到现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因当时闫寺一带盛产葫芦,于是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用来蓄养自己喜爱的蝈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据当地文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宋代已经很流行。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新世纪的东昌雕刻葫芦产地主要以东昌府区堂邑镇为中心,辐射周边梁水镇闫寺、柳林、桑阿镇、辛集乡等乡镇办事处,基本上是原堂邑县的范围。
明清民国时期,当地出现了很多“刀下生花”的有名的艺人。如:李文朴、郑时均、萧必衡、黄玉谷等,至今被当地行业艺人称为“师爷”。对于他们的技艺和作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能从艺人们世代相传的口述和技艺中去追溯和品味。
在现代葫芦器工艺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品种--葫芦雕刻。
其中又可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
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
山东临朐县葫芦文化展室中有一葫芦怪人,就是利用范制不成功的废料拼构而成的,虽面貌丑陋,弓身届腰,翘手跛足,却也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病态美。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
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等。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就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
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它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
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
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和研究,使得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
刻葫芦原本只有针法,这几年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
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
二、三十年代,兰州有一位叫李文斋的民间艺人,能书善画,懂诗文,有着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刻葫芦维持生计,对刻葫芦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贡献。由于他的努力,刻葫芦的艺术声誉日隆,被人誉为“妙艺”而驰名京津,远销海外。自此之后,刻葫芦竟成达官贵人的宠物、古董商人猎取的对象。
东昌葫芦雕刻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一是文化价值。其内容在神话、民俗、工艺美术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学术价值。二是其地域的适宜性,质地的独有性,题材的广泛性,技法的独特性,风格的多样性,在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实不多见。三是社会价值,就有传扬历史文化弘民族文化的作用。东昌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
大批雕刻爱好者投身这门工艺,人才济济,已经度过人才青黄不接的衰落时期。市区文化 部门通过举办全市雕刻葫芦大赛、民间绝活大赛等形式,让民间艺人们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山东省十大农民青年文化名人”“全省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获得者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高水平雕刻人才。
当地还成立了多个葫芦研究基地、葫芦工艺公司等,开发出上千个新品种。除了雕刻,还有烙画葫芦、押画葫芦、彩绘葫芦、漆绘葫芦等,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当地政府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东昌葫芦一条街”、准备举办葫芦文化博览会等,为传统工艺葫芦的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民间特色文化区,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东昌府区被命名为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2013年,东昌府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本地种植基地集中在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等,外地开发的种植基地主要在新疆。东昌府区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企业360余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加工量占全国的60%以上,年销售额近3亿元。东昌葫芦不仅畅销国内,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专家、学者,还将就东昌葫芦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种植指导、工艺技艺、产品研发、销售指导等展开专题研究。雕刻葫芦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地区特色和艺术风格,如今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975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975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975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13章 葫芦的雕与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夏轩宇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