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三九三章 原来是另有所图
大明不革命 本章字数:5491 大明不革命txt下载
朱简烜批了纪念楼、三峡工程、刚果河工程,算是又给大明中央朝廷加了几个大活儿。
这当然会让相关的官员们更加忙碌,朱简烜知道自己也会变得更忙,因为后续会有各种相关的审批和请示不断递上来。
仅仅两天之后,第一份与之相关的请示,就送到了朱简烜面前,是礼部侍郎递上来的。
朱简烜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心中也在继续考虑这些工程,不断地酝酿各种各样的特殊和细节层面的想法。
但是这第一份请示却出乎了朱简烜的意料,也让朱简烜稍微有点不太高兴。
朱简烜让礼部配合建部,在设计功勋纪念楼的过程中,提供礼法和文化层面的建议和支持。
但礼部却在这个时候,递了一份实质性相关性极弱,但名义上确实有联系的建议。
“是否在设计和建设功勋纪念楼的同时,根据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设状态,拟定新的明确的楼房建设规格标准。”
朱简烜微微皱着眉头,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体内容。
随着工业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式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开始广泛应用,旧的建筑规制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在民间百姓只能根据官营工厂的员工住房,作为自己建设楼房的上限标准。
但这只是一个潜规则,不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朝廷相关衙门想要管理和约束,也都没有合适的依据和标准,所以建议拟定正式的标准。
奏本上的话本身说的比较委婉,但朱简烜却直接看到了他们的真正目的。
“这是希望朝廷放宽对民间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甚至于,之前那个建设功勋纪念楼的提议,都可能是为了引出民间楼房规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间有人想要建高楼——
“也说明工业基础上孕育出的民间商业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条件建设摩天大楼了,至少二三十层的随时都能建设,更高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民间商业快速发展,对更加密集的商业楼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咨询、商贸等纯商业类型的公司。
这些公司对生产制造空间和环境没有需求,但是但对信息交换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们赚钱依靠的是信息、人脉、金钱。
越高的楼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汇聚到更小的区域内,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换和处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标的话,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自行建设大高楼,真的要摊开了秉公处置的话,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
关键是现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讯过于便利,大高楼根本没有办法隐藏。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报、电话铺到了乡镇,报纸、广播更是随时更新全国的新鲜事情。
一个地方私自搞个高楼的话,可能不需要一个月就会传遍全国的。
朱简烜点头之前,商人和工匠不敢私自搞。
现在应该是一批比较有能量的商人出头,让建设部和礼部官员找个比较合适的机会和理由,上书来试探皇帝的态度了。
朱简烜现在确实志得意满,按理说不会拒绝夸耀自己功绩的事情。
之前大臣怂恿着搞尊号,朱简烜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觉得他们整的不是很好,所以就没有批准下去,现在不了了之了。
对于由朝廷直接出面,专门建设一座用于纪念和宣传的高楼,朱简确实不会拒绝。
但对于民间的楼房的态度却不一样。
朱简烜上辈子的时候,就一直不是很喜欢特别高的建筑。
关键是按照前世的经验,城市的楼房太高的话,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首先就是灾难救援的问题。
如果都是六层以下楼房,特别是三层以下的低层楼房,发生了什么危险的时候,居民都很容易直接跑出去。
就算是楼道被堵住了,稍微准备点简单的救援设施,也很快就能把被困的人接送下去。
如果楼房里面发生了火灾,水管稍微加点力就能喷进去。
但对于十几层,二十多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所有的相关事情,都没有办法简单处理了。
然后就是楼房本身的建设和维护问题。
钢筋混凝土高楼的理论使用寿命很长,如果建设质量没问题,后期维护得当,用一百年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何确保质量没问题,如何确保维护得当,可就麻烦多了。
最后是居民的问题。
几十层的楼房,必然不可能整栋楼只住一户人家,那自然就会有邻里纠纷。
不是吵架、占用公共区域、熊孩子在楼上打篮球跑步的问题,这些问题没办法避免,也不会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
而是楼下装修砸承重墙,甚至挖地下室,顶楼非法加盖,诸如此类会搞出各种大麻烦的问题。
当然,即便有这些可以预见的麻烦,如果自己仅仅是因为这些麻烦,就直接禁止建设高楼,那也应该属于因噎废食了。
朱简烜始终不在是否允许民间盖高楼的问题上表态,关键是还是在考虑经济层面的问题。
城市地价和房屋的价格,是与楼层高度高度相关的。
房屋作为普通百姓手中最重要的资产,房屋的获取成本会直接影响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总体来说,高楼会抬高地价,地价高又会反过来抬高房价。
房价和地价提高会更导致通货膨胀,让百姓的其他资产和收入相对房价贬值,同时拉大名义上的贫富差距。
使用相同的材料,建设一套规模和质量完全相同的房子。
在小城市或者郊区乃至农村建设,跟在大都会内部重要区域建设,建设成本不会有几倍的差距。
但是最终的市场销售价格,却可能会差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拥有这两栋房子的两个人的身家,也会因为这两栋房子市场价格差异,而出现几十倍的差距。
这多出来的几十倍都是利润——
这庞大的利润吸引民间厂商,甚至是官方厂商的官员,本能的倾向于在大城市搞建设。
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反过来推动城市化,将更多的人口引入城市。
快速城市会会再反过来拉高地价和房价。
这是一个不断向上累积的循环,不到整体卡死的时候是不会停止的。
关键是对高楼的需求最为迫切的,又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这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产业。
他们单纯依靠钱生钱,而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
按照前世的经验,它们都容易加大贫富差距,推高通货膨胀,关键是会导致工业衰退。
可以穿着体面的衣服,坐在干净明亮的写字楼里面,只要稍微动动手和嘴巴,就能参与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
那社会上的聪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会本能的向往这种生活,而不会想去工厂里面干活。
一旦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工业衰退就已经无法完全避免了,
朱简烜一直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控制贫富差距,关键是要推动工业建设,规避工业衰退的。
所以朱简烜早就放宽了服装限制,除了朝廷官方的礼服、官服、制服之外,百姓可以随便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但却始终没有在建筑限制上松口。
同时根据欧美地区的经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高层建筑只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受欢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人们就会倾向于追求郊区住宅了。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和美国主要大城市和新兴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高层住宅楼。
当时的欧美城市工地老照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中国城市照片加了个黑白滤镜。
但是这种高层建筑只流行了三十年左右。
建筑设施逐渐老化,维护成本高昂难以保持,居民成分也变的越来越复杂,让越来越多的居民逃离高层住宅楼。
关键是二十世纪后期,欧美开始去工业化,大量的住宅楼开始废弃。
这些废弃的住宅楼经常变成立体贫民窟,所以欧美各国地方政府就开始推动拆除这些高层住宅楼。
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当时建设的大量高层楼房,基本只剩下城市中心区的高端写字楼,以及比较高端的公寓楼还在了。
因为高端写字楼和高端公寓的居民更有钱,能够支付楼房的维护成本,楼房自然能够继续使用。
中产阶层开始流行在郊区购买或者建设独立房屋,自行承担维护成本。
神洲的社会结构与欧美完全不同,本来就没有欧美概念上的贫民窟,普通高层住宅楼应该也不会变成立体贫民窟。
较为密集的高层住宅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口,本来是最适合工业社会的。
但那显然也不是最适合普通人类生活的建筑,有人声称容积率会直接影响生育倾向。
在工业化基本完成的现代神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讨厌高层住宅,开始向往郊区的独立住房了。
如果不是长期存在的“限墅令”,别墅也肯定会成为普遍存在的高端商品房类型。
所以朱简烜觉得,神洲未来也许会始终存在比较多的中低端高层住宅,但是相对价格较为昂贵的多层住宅也会越来越多,限墅令解除之后也会出现更多独院型的别墅住宅。
除非神洲也出现工业衰退,否则适合工业社会的密集高层住宅不会消失。
朱简烜作为一个穿越者,天然倾向于带领大明人跳过弯路,希望住房直接从传统建筑跳到后工业时代建筑。
但是大明还要发展并且保持工业生产能力,避免工业衰退。
那就没办法直接跳到欧美去工业化后的阶段,只能跳过大规模建设密集高层大型楼房的阶段。
现在的大明社会,也跟前世的欧美以及神洲都不完全相同。
现在的大明是以工业为主流的社会,而不是商业为主流的社会,社会基础是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而不是自由资本主义。
很多人会在一个工厂工作一辈子,甚至可能几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工作。
他们大部分住在工厂集中建设的宿舍楼里面,都是标准非常类似的六层二十米住宅楼。
只是有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管理人员和高级工匠,会到宿舍外购买更加舒适的联排和独栋独院的楼房。
如果朝廷不主动推动改造,这些人也不会想着在十几层的楼房里面买一间来住。
现在大明民间渴望建设高楼的推动力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是商业和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写字楼,二是拥有城市土地和大量财富的富贵家庭,希望通过建筑高度炫耀自己的财富。
两者都不能完全放任,但也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民间商业和金融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也算是工业的润滑剂,能够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拥有土地和财富的人,花钱建设房屋的时候,也算是在相关产业的消费。
所以朱简烜看着礼部送上来的请示,最终决定给他们制定新的明确的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会非常的严格。
朱简烜把礼部送来的这份请示奏章丢在了一边,直接把内阁大学士沈复叫过来拟旨。
个人拥有的家庭居住使用的楼房,都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拥有功名爵位者可放宽标准。
乡绅、乡士、生员家庭七层二十三米,男爵、举人家庭八层二十六米,子爵、进士家庭九层三十米。
伯爵家庭十层三十三米、侯爵家庭十一层三十六米,公爵家庭十二层四十米。
郡王家庭十三层四十三米,亲王家庭十五层五十米。
层数和高度两相都不得超过。
现有的民间私人住房,若已经了超过当前的标准,责令一年以内拆除超标的部分,否则以僭越论处。
对于各级衙门和其他的官方机构建筑,民间商业用途的建筑,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做出不同的级别的限制。
县级及以下官方机构建筑,县城及以下官方机构所在地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州府级别的官方机构建筑,州府城区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九层三十米。
省级官方机构,省城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十二层四十米。
顺天府和应天府内城,官方和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三层十米,外城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城外不得超过十五层六十米。
总体上,明确将衙门机构的办公楼、民间的住宅楼、商业写字楼的标准,全部卡在十五层五十米以下。
因为任何原因,想要建设更高的的楼房,必须经皇帝本人亲自批准,否则全都是僭越罪。
与此同时,任何从事居住用房屋建设、销售、租赁相关产业的厂商和人员,都不得将不同楼层销售或租赁给不同的人居住。
在所有的私人住宅楼里,能住上下楼的人只能是同一家人,应该避免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就算是有些脑抽的砸了承重墙,也不会影响其他家庭。
还能遏制民间建高楼的倾向。
只有不对外销售和租赁的宿舍楼,可以不受这条规定的限制。
同时限制民间借贷和金融产业,以后任何厂商借贷的资金数额,都不得超过注册资金数额。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588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588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58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九三章 原来是另有所图)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王子虚谢谢您的支持!!
这当然会让相关的官员们更加忙碌,朱简烜知道自己也会变得更忙,因为后续会有各种相关的审批和请示不断递上来。
仅仅两天之后,第一份与之相关的请示,就送到了朱简烜面前,是礼部侍郎递上来的。
朱简烜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心中也在继续考虑这些工程,不断地酝酿各种各样的特殊和细节层面的想法。
但是这第一份请示却出乎了朱简烜的意料,也让朱简烜稍微有点不太高兴。
朱简烜让礼部配合建部,在设计功勋纪念楼的过程中,提供礼法和文化层面的建议和支持。
但礼部却在这个时候,递了一份实质性相关性极弱,但名义上确实有联系的建议。
“是否在设计和建设功勋纪念楼的同时,根据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设状态,拟定新的明确的楼房建设规格标准。”
朱简烜微微皱着眉头,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体内容。
随着工业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式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开始广泛应用,旧的建筑规制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在民间百姓只能根据官营工厂的员工住房,作为自己建设楼房的上限标准。
但这只是一个潜规则,不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朝廷相关衙门想要管理和约束,也都没有合适的依据和标准,所以建议拟定正式的标准。
奏本上的话本身说的比较委婉,但朱简烜却直接看到了他们的真正目的。
“这是希望朝廷放宽对民间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甚至于,之前那个建设功勋纪念楼的提议,都可能是为了引出民间楼房规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间有人想要建高楼——
“也说明工业基础上孕育出的民间商业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条件建设摩天大楼了,至少二三十层的随时都能建设,更高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民间商业快速发展,对更加密集的商业楼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咨询、商贸等纯商业类型的公司。
这些公司对生产制造空间和环境没有需求,但是但对信息交换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们赚钱依靠的是信息、人脉、金钱。
越高的楼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汇聚到更小的区域内,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换和处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标的话,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自行建设大高楼,真的要摊开了秉公处置的话,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
关键是现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讯过于便利,大高楼根本没有办法隐藏。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报、电话铺到了乡镇,报纸、广播更是随时更新全国的新鲜事情。
一个地方私自搞个高楼的话,可能不需要一个月就会传遍全国的。
朱简烜点头之前,商人和工匠不敢私自搞。
现在应该是一批比较有能量的商人出头,让建设部和礼部官员找个比较合适的机会和理由,上书来试探皇帝的态度了。
朱简烜现在确实志得意满,按理说不会拒绝夸耀自己功绩的事情。
之前大臣怂恿着搞尊号,朱简烜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觉得他们整的不是很好,所以就没有批准下去,现在不了了之了。
对于由朝廷直接出面,专门建设一座用于纪念和宣传的高楼,朱简确实不会拒绝。
但对于民间的楼房的态度却不一样。
朱简烜上辈子的时候,就一直不是很喜欢特别高的建筑。
关键是按照前世的经验,城市的楼房太高的话,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首先就是灾难救援的问题。
如果都是六层以下楼房,特别是三层以下的低层楼房,发生了什么危险的时候,居民都很容易直接跑出去。
就算是楼道被堵住了,稍微准备点简单的救援设施,也很快就能把被困的人接送下去。
如果楼房里面发生了火灾,水管稍微加点力就能喷进去。
但对于十几层,二十多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所有的相关事情,都没有办法简单处理了。
然后就是楼房本身的建设和维护问题。
钢筋混凝土高楼的理论使用寿命很长,如果建设质量没问题,后期维护得当,用一百年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何确保质量没问题,如何确保维护得当,可就麻烦多了。
最后是居民的问题。
几十层的楼房,必然不可能整栋楼只住一户人家,那自然就会有邻里纠纷。
不是吵架、占用公共区域、熊孩子在楼上打篮球跑步的问题,这些问题没办法避免,也不会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
而是楼下装修砸承重墙,甚至挖地下室,顶楼非法加盖,诸如此类会搞出各种大麻烦的问题。
当然,即便有这些可以预见的麻烦,如果自己仅仅是因为这些麻烦,就直接禁止建设高楼,那也应该属于因噎废食了。
朱简烜始终不在是否允许民间盖高楼的问题上表态,关键是还是在考虑经济层面的问题。
城市地价和房屋的价格,是与楼层高度高度相关的。
房屋作为普通百姓手中最重要的资产,房屋的获取成本会直接影响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总体来说,高楼会抬高地价,地价高又会反过来抬高房价。
房价和地价提高会更导致通货膨胀,让百姓的其他资产和收入相对房价贬值,同时拉大名义上的贫富差距。
使用相同的材料,建设一套规模和质量完全相同的房子。
在小城市或者郊区乃至农村建设,跟在大都会内部重要区域建设,建设成本不会有几倍的差距。
但是最终的市场销售价格,却可能会差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拥有这两栋房子的两个人的身家,也会因为这两栋房子市场价格差异,而出现几十倍的差距。
这多出来的几十倍都是利润——
这庞大的利润吸引民间厂商,甚至是官方厂商的官员,本能的倾向于在大城市搞建设。
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反过来推动城市化,将更多的人口引入城市。
快速城市会会再反过来拉高地价和房价。
这是一个不断向上累积的循环,不到整体卡死的时候是不会停止的。
关键是对高楼的需求最为迫切的,又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这些直接跟钱打交道的产业。
他们单纯依靠钱生钱,而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
按照前世的经验,它们都容易加大贫富差距,推高通货膨胀,关键是会导致工业衰退。
可以穿着体面的衣服,坐在干净明亮的写字楼里面,只要稍微动动手和嘴巴,就能参与世界上最赚钱的产业。
那社会上的聪明人,有天分的孩子,都会本能的向往这种生活,而不会想去工厂里面干活。
一旦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工业衰退就已经无法完全避免了,
朱简烜一直致力于控制通货膨胀,控制贫富差距,关键是要推动工业建设,规避工业衰退的。
所以朱简烜早就放宽了服装限制,除了朝廷官方的礼服、官服、制服之外,百姓可以随便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但却始终没有在建筑限制上松口。
同时根据欧美地区的经验,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高层建筑只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受欢迎。
在城市化基本完成,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人们就会倾向于追求郊区住宅了。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二战结束之后,欧洲和美国主要大城市和新兴城市,都建设了大量的高层住宅楼。
当时的欧美城市工地老照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中国城市照片加了个黑白滤镜。
但是这种高层建筑只流行了三十年左右。
建筑设施逐渐老化,维护成本高昂难以保持,居民成分也变的越来越复杂,让越来越多的居民逃离高层住宅楼。
关键是二十世纪后期,欧美开始去工业化,大量的住宅楼开始废弃。
这些废弃的住宅楼经常变成立体贫民窟,所以欧美各国地方政府就开始推动拆除这些高层住宅楼。
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当时建设的大量高层楼房,基本只剩下城市中心区的高端写字楼,以及比较高端的公寓楼还在了。
因为高端写字楼和高端公寓的居民更有钱,能够支付楼房的维护成本,楼房自然能够继续使用。
中产阶层开始流行在郊区购买或者建设独立房屋,自行承担维护成本。
神洲的社会结构与欧美完全不同,本来就没有欧美概念上的贫民窟,普通高层住宅楼应该也不会变成立体贫民窟。
较为密集的高层住宅能够集中大量的人口,本来是最适合工业社会的。
但那显然也不是最适合普通人类生活的建筑,有人声称容积率会直接影响生育倾向。
在工业化基本完成的现代神洲,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讨厌高层住宅,开始向往郊区的独立住房了。
如果不是长期存在的“限墅令”,别墅也肯定会成为普遍存在的高端商品房类型。
所以朱简烜觉得,神洲未来也许会始终存在比较多的中低端高层住宅,但是相对价格较为昂贵的多层住宅也会越来越多,限墅令解除之后也会出现更多独院型的别墅住宅。
除非神洲也出现工业衰退,否则适合工业社会的密集高层住宅不会消失。
朱简烜作为一个穿越者,天然倾向于带领大明人跳过弯路,希望住房直接从传统建筑跳到后工业时代建筑。
但是大明还要发展并且保持工业生产能力,避免工业衰退。
那就没办法直接跳到欧美去工业化后的阶段,只能跳过大规模建设密集高层大型楼房的阶段。
现在的大明社会,也跟前世的欧美以及神洲都不完全相同。
现在的大明是以工业为主流的社会,而不是商业为主流的社会,社会基础是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而不是自由资本主义。
很多人会在一个工厂工作一辈子,甚至可能几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工作。
他们大部分住在工厂集中建设的宿舍楼里面,都是标准非常类似的六层二十米住宅楼。
只是有些希望改善生活的管理人员和高级工匠,会到宿舍外购买更加舒适的联排和独栋独院的楼房。
如果朝廷不主动推动改造,这些人也不会想着在十几层的楼房里面买一间来住。
现在大明民间渴望建设高楼的推动力应该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是商业和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写字楼,二是拥有城市土地和大量财富的富贵家庭,希望通过建筑高度炫耀自己的财富。
两者都不能完全放任,但也都不可能完全禁止。
民间商业和金融业,如果运用得当的话,也算是工业的润滑剂,能够促进市场繁荣,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
拥有土地和财富的人,花钱建设房屋的时候,也算是在相关产业的消费。
所以朱简烜看着礼部送上来的请示,最终决定给他们制定新的明确的标准,只不过这个标准会非常的严格。
朱简烜把礼部送来的这份请示奏章丢在了一边,直接把内阁大学士沈复叫过来拟旨。
个人拥有的家庭居住使用的楼房,都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拥有功名爵位者可放宽标准。
乡绅、乡士、生员家庭七层二十三米,男爵、举人家庭八层二十六米,子爵、进士家庭九层三十米。
伯爵家庭十层三十三米、侯爵家庭十一层三十六米,公爵家庭十二层四十米。
郡王家庭十三层四十三米,亲王家庭十五层五十米。
层数和高度两相都不得超过。
现有的民间私人住房,若已经了超过当前的标准,责令一年以内拆除超标的部分,否则以僭越论处。
对于各级衙门和其他的官方机构建筑,民间商业用途的建筑,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等级做出不同的级别的限制。
县级及以下官方机构建筑,县城及以下官方机构所在地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
州府级别的官方机构建筑,州府城区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九层三十米。
省级官方机构,省城的商业建筑,不得超过十二层四十米。
顺天府和应天府内城,官方和商业建筑不得超过三层十米,外城不得超过六层二十米,城外不得超过十五层六十米。
总体上,明确将衙门机构的办公楼、民间的住宅楼、商业写字楼的标准,全部卡在十五层五十米以下。
因为任何原因,想要建设更高的的楼房,必须经皇帝本人亲自批准,否则全都是僭越罪。
与此同时,任何从事居住用房屋建设、销售、租赁相关产业的厂商和人员,都不得将不同楼层销售或租赁给不同的人居住。
在所有的私人住宅楼里,能住上下楼的人只能是同一家人,应该避免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就算是有些脑抽的砸了承重墙,也不会影响其他家庭。
还能遏制民间建高楼的倾向。
只有不对外销售和租赁的宿舍楼,可以不受这条规定的限制。
同时限制民间借贷和金融产业,以后任何厂商借贷的资金数额,都不得超过注册资金数额。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5888.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5888/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5888.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九三章 原来是另有所图)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王子虚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