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159章 幽州的空闲之地
我,刘辩,三兴汉室 本章字数:4736 我,刘辩,三兴汉室txt下载
汉人与羌人的待遇问题不是个小问题,或者说,这是个羌人汉化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参与屯田的羌人还好说,他们靠着屯田的收益来维持生计,被绑定在了朝廷所控制的土地之上。可以说只要将屯田进行下去,不加大征收田租,参与屯田的羌人能够水到渠成的汉化。
关键的问题在于那些在过去因为历史等种种原因已经占据了能够作为耕地的土地的羌人。随着他们熟练的掌握原本原本没掌握的耕种技术。想让他们和汉人一样承担服赋税徭役等,会是一件很容易引起动荡的事情。
几乎肉眼可见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止会出现在凉州。号召山越、蛮族种田的扬州、荆州、益州,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在掌握了来自汉人相对先进的耕种技术后,并不前往汉室提供的土地上参与屯田,而是自行开发或在山腰或在汉室所未能掌控的山谷之中能开垦的土地。
刘辩不得不考虑的多一些——毕竟他也曾在史书中看到案例,荆州曾经就有一位武陵太守为了政绩想要这么干,尽管有人反对,但在汉顺帝的支持下,他成功组织了一起大规模的武陵蛮造反事件。
刘辩觉得,从马腾这里,他或许能得到来自不同视角的答案。
而实际上,这桩在刘辩眼中的难题放到马腾这里答案却非常的简单明了——“只要那些人在交完赋税之后不至于活的艰难,那就可以收取赋税。”
听完之后,刘辩一时之间竟觉得非常合理。
毕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只要达到条件就就要交赋税。
看着马腾理所当然的模样,好像刘辩所有的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
不过,刘辩马上意识到,马腾的话说的简单,但要执行起来却很复杂。就算只根据田亩数来划定交税的标准,对吏治要求很高。
又如刘辩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其实是有一项根据田地亩产的不同征收不同规格的田租。但如此一来,便如唐时的两税法一般,看似根据家资收税很公平,但实际上给了小吏们在其中上下其手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理论上更公平的税法刘辩一直都没有施行。
马腾又说道:“陛下,臣久在凉州,知道凉州羌人们作乱,要么便是受到了欺压,要么便是活不下去了……如今凉州内部太平,只需缓缓而行,不求一朝一夕完成编户齐民,足可期矣!”
马腾说完,荀彧和马宇都表达了出了对马腾说法的赞同。
刘辩从善如流,笑着说道:“之前将卿留在身边以备咨议,当真是留对了啊!”
又对荀彧说道:“文若,这以后凉州等羌人、氐人之事,还需多问问马卿的意见……”
荀彧自是称是,而马腾听了,心中凭空生出了一种满足感。
未久,马腾与马宇联袂告退,而荀彧则留了下来。
除了商议羌人事宜,荀彧还要向刘辩进行工作汇报。
“今关东各地战乱已平,关东诸县小吏缺口很多,在车骑将军、四征将军及各郡国二千石监管之下,此次大范围的试举之法很是顺利。而且因为这些年印刷术与造纸术使得经典的售价降低很多,参与试举者也比原本预料的要多,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吏员。”
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读书的门槛,虽然有部分人碍于出身的缘故敝帚自珍,但亦不乏如邴原的老师一般的人,哪怕不收学费也给那些愿意读书的人一个机会。
刘辩这段时间感觉自己都要赢麻了。
在大势之下,一切阴谋诡计都无所遁形。
而天下各处都有捷报传来,随着许多有叛乱的嫌疑的豪强送出了人头,他们所拥有的田亩被收归国有,并以四成及五成的田租租给无地的百姓。
消息传开,王师所到之处,百姓们不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都是希望自家附近的豪强们死一死啊!
各地的乱象起的很快,但平定的更快。
民心思安!
且根据贾诩的统计,此次几路大军齐发,在校事部的配合之下,处置的称得上豪强以上的家族,各州郡加起来足足有三千余,就这,还有些漏网之鱼呢!
大军仍在地方镇守,尚未归来。
“陛下,今日尚书台又收到了一些请求自关东州郡撤兵的奏书,一则州郡既定,重兵一直在外,恐有风险,二则徒增粮草消耗,三则如今撤兵,士卒们还来得及回家赶得上秋种。”
刘辩听了后明白,荀彧其实在此时也是支持撤兵的。
其实他心中也有这种想法,对于皇甫嵩、关羽几人信任归信任,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的,如今关东州郡中的确不需要驻扎重兵了,豪强们在被杀过一轮之后,剩下的应该不敢再闹事了,而靠着收割豪强,朝廷再度控制了一批分布在各州郡的田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
果然,还是得杀豪强啊,只是现在还不适合分田地。
“尚书台今日先拿出一个章程,明日早朝之上,便讨论此事。”
荀彧应下之后,却没有告退离开,而是说道:“陛下,臣方才来时,尚书台又收到了来自幽州的奏书。”
听罢,刘辩苦笑着摇了摇头,张让带着合肥侯刘端去了并州和幽州,探查度田及闲置的田亩之事。
虽然将这件事交给张让时刘辩就已经意识到了张让不会消停,但他却没想到张让会如此善于搞事——
幽州。
张让对着身侧的合肥侯说道:“吾少时不知事,贪图钱财,后知权柄之贵,遂追求富贵,得以封侯,传承爵位。如今我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时常想着,我张让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当真是我能承受的吗?每每想到此处,便有如履薄冰之感。”
“曾经觉得在乎的,诸如钱财,于我如浮云!”
说到这,张让忽然感怀一叹:“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
刘端默默地听着,只偶尔在张让需要的时候才会出声附和一下,捧一捧张让的场子。
恰在这时,有宦官来报:“君侯,又有人投递拜帖了,还奉上了重礼。”
刘端听了,当即竖起了耳朵。
张让也没让刘端失望,马上吩咐道:“按照老规矩收起来。”
刘端觉得自己不能放任不理了,即便对方是张让,他苦笑一声道:“张公便是想收礼,又何必当着我的面呢!”
张让却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方才说的是假话?”
“我们初来此地,又不是专门来杀人的。本地的大族心生畏惧,想要通过送礼来试探,若要安抚人心,最好便是收了礼,让他们买个心安。且还要来者不拒,如此,也没人会因着送礼来求我办事!”
刘端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说道:“可是张公,只收礼不办事,难道就不是贪赃了吗?”
张让答道:“你以为我说的老规矩是什么?自然是将这些礼物登记在册,待到回京之后将之呈报到御前,在此之前,这些礼物都要封存不用。”
听到这些,刘端才松了一口气。
“险些误会了张公,还望张公莫怪。”
张让摇头道:“若是换做以前,你若是来提醒我不要贪赃,我连见都不会见你,可是如今……我瞧你也不是想要在合肥侯府度过一生的人,全心为陛下做事,将来自有你的好处!”
刘端听了,立马拜道:“多谢张公提点!”
张让瞧着刘端虚心请教的模样,心中想着——等到这些礼物的清单送到雒阳,陛下难道还会贪图这些小小的礼物不成?最后,还是我的!而且还无后患!
不过,这一点他就没有同刘端说了。
谁让刘端怀疑他贪赃呢!
说完这些之后,张让便准备陪着合肥侯一起前往了幽州的乡里。这些天,他除了自己去之外,也专门派人去那些被废弃多年的地方,安抚人心归安抚人心,天子交待给他的任务还是要干的。
可还没出门,方才的宦官又匆匆来通报了:“君侯,刘幽州来了。”
对于刘虞,张让还是不太愿意得罪的,当即说道:“请他去客厅,我稍后就到!”
“刘幽州已经朝这边来了!”
话音刚落,张让便听到一声带着愤怒的喊声:“张常侍,你若还是这般扰乱地方,兹扰民众,老夫哪怕拼着罢官去职,也要上书将你参倒!”
原本愤怒于刘虞闯进来的张让听到刘虞这么明显的威胁,原本的怒气值急速下降,不满的话到了嘴头变成了“刘公莫要随意诬陷,我如何扰乱地方了?”
“你在幽州,每到一地,便大肆收取礼物,使得人心惶惶,如何不算?”
张让于是乎又拿出了此前对刘端的说辞,说完后总结道:“论起来,我实则还是在帮助刘公安稳地方呢!”
刘虞听着张让这一通歪理,登时被气得吹起了胡子:“你若不来,地方本就安稳!”
“若本来就安稳,何以我一来就乱了?”
倘若是讨论经典,亦或是亮明车马的讲道理,两个张让加起来也比不过刘虞,但奈何张让不讲道理。
也就是两人没有将互相之间的矛盾发展到故意拖对方后腿的地步,关于清查幽州适合移民的土地的工作两人都在进行着,这倒不是两人故意唱双簧,这一点,从幽州隔三差五送来的弹劾张让的奏书中便能看出来。
也因此,雒阳皇宫云台殿内,刘辩在摇头之后,还是说道:“只要张常侍没有拖后腿,便由着他吧。”
刘虞虽然能执行朝廷的政令,但他性格使然,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更愿意施仁政。仁政本事没有问题,但在土地的问题上对豪族豪强还用仁政——诸如无人耕种的荒废土地若是有人拿出田契之类的东西,刘虞会更愿意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对于刘辩来说,太软太慢了。
荀彧对这些也有察觉,他从来都是乱世用重典的支持者,所以并未在张让的问题上多言。
而是提醒道:“陛下,如今这弹劾的奏书未免过于多了,且都来自于幽州不同的官员。”
刘辩很懂荀彧的意思,这些官员弹劾张让,究竟是为了张让还是为了刘虞呢!
数个有州牧之实的官员在地方的确太久了,是时候将给他们挪位置得提上日程了。
尤其是刘虞。
但眼下还不是时候。
也因此,刘辩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而是说道:“移民幽州,最好的办法还是如同当初北民南迁之时一般,尽量让百姓自愿迁徙。”
“陛下,臣已有些思量。”
“文若且言之。”
荀彧答道:“幽州终究是边地,百姓难免会生出畏惧之心,是以首先要宣扬朝廷数次对鲜卑的大胜,以安民心。”
“其次,幽州不比南方,无烟瘴之患,更适合北方百姓迁居。若以自愿,最能吸引到的当属还留在中原的佃户,此外,亦有百姓因为此前战乱而不得不为流民……是以不仅要分地,还要分比南迁的百姓更多的地。”
“最后,便是效仿北民南迁之故事,挑选贤才参与其中。”
荀彧一向如此让人省心,刘辩听着他条理分明的话,很是满意。
他甚至想着,等到将来荀彧同成长起来的诸葛亮联手,他都能字面意义上的垂拱而治了。
不过,看着荀彧离开去尚书台拟定相应的诏书公文,刘辩也意识到,如今的尚书台不仅负责对奏书公文的整理和提供意见,还负责拟定和发布诏书,虽然理论上这些环节都是作为皇帝的刘辩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但其不够分明的权责的确是时候改变了。
而且原本作为不与外臣联系的尚书台内臣,早就不再是光武帝那时候的样子了,不说三省六部,至少也要将拟定和审核诏书的职责分到两处,也能帮刘辩分担一下压力。
如今地方平定,正是动一动中央官署的好机会!
不过,在此之前,万年公主刘寿的婚期快要到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184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184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18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9章 幽州的空闲之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黯淡星L谢谢您的支持!!
参与屯田的羌人还好说,他们靠着屯田的收益来维持生计,被绑定在了朝廷所控制的土地之上。可以说只要将屯田进行下去,不加大征收田租,参与屯田的羌人能够水到渠成的汉化。
关键的问题在于那些在过去因为历史等种种原因已经占据了能够作为耕地的土地的羌人。随着他们熟练的掌握原本原本没掌握的耕种技术。想让他们和汉人一样承担服赋税徭役等,会是一件很容易引起动荡的事情。
几乎肉眼可见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止会出现在凉州。号召山越、蛮族种田的扬州、荆州、益州,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在掌握了来自汉人相对先进的耕种技术后,并不前往汉室提供的土地上参与屯田,而是自行开发或在山腰或在汉室所未能掌控的山谷之中能开垦的土地。
刘辩不得不考虑的多一些——毕竟他也曾在史书中看到案例,荆州曾经就有一位武陵太守为了政绩想要这么干,尽管有人反对,但在汉顺帝的支持下,他成功组织了一起大规模的武陵蛮造反事件。
刘辩觉得,从马腾这里,他或许能得到来自不同视角的答案。
而实际上,这桩在刘辩眼中的难题放到马腾这里答案却非常的简单明了——“只要那些人在交完赋税之后不至于活的艰难,那就可以收取赋税。”
听完之后,刘辩一时之间竟觉得非常合理。
毕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只要达到条件就就要交赋税。
看着马腾理所当然的模样,好像刘辩所有的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
不过,刘辩马上意识到,马腾的话说的简单,但要执行起来却很复杂。就算只根据田亩数来划定交税的标准,对吏治要求很高。
又如刘辩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其实是有一项根据田地亩产的不同征收不同规格的田租。但如此一来,便如唐时的两税法一般,看似根据家资收税很公平,但实际上给了小吏们在其中上下其手更大的空间。所以这种理论上更公平的税法刘辩一直都没有施行。
马腾又说道:“陛下,臣久在凉州,知道凉州羌人们作乱,要么便是受到了欺压,要么便是活不下去了……如今凉州内部太平,只需缓缓而行,不求一朝一夕完成编户齐民,足可期矣!”
马腾说完,荀彧和马宇都表达了出了对马腾说法的赞同。
刘辩从善如流,笑着说道:“之前将卿留在身边以备咨议,当真是留对了啊!”
又对荀彧说道:“文若,这以后凉州等羌人、氐人之事,还需多问问马卿的意见……”
荀彧自是称是,而马腾听了,心中凭空生出了一种满足感。
未久,马腾与马宇联袂告退,而荀彧则留了下来。
除了商议羌人事宜,荀彧还要向刘辩进行工作汇报。
“今关东各地战乱已平,关东诸县小吏缺口很多,在车骑将军、四征将军及各郡国二千石监管之下,此次大范围的试举之法很是顺利。而且因为这些年印刷术与造纸术使得经典的售价降低很多,参与试举者也比原本预料的要多,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吏员。”
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读书的门槛,虽然有部分人碍于出身的缘故敝帚自珍,但亦不乏如邴原的老师一般的人,哪怕不收学费也给那些愿意读书的人一个机会。
刘辩这段时间感觉自己都要赢麻了。
在大势之下,一切阴谋诡计都无所遁形。
而天下各处都有捷报传来,随着许多有叛乱的嫌疑的豪强送出了人头,他们所拥有的田亩被收归国有,并以四成及五成的田租租给无地的百姓。
消息传开,王师所到之处,百姓们不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都是希望自家附近的豪强们死一死啊!
各地的乱象起的很快,但平定的更快。
民心思安!
且根据贾诩的统计,此次几路大军齐发,在校事部的配合之下,处置的称得上豪强以上的家族,各州郡加起来足足有三千余,就这,还有些漏网之鱼呢!
大军仍在地方镇守,尚未归来。
“陛下,今日尚书台又收到了一些请求自关东州郡撤兵的奏书,一则州郡既定,重兵一直在外,恐有风险,二则徒增粮草消耗,三则如今撤兵,士卒们还来得及回家赶得上秋种。”
刘辩听了后明白,荀彧其实在此时也是支持撤兵的。
其实他心中也有这种想法,对于皇甫嵩、关羽几人信任归信任,但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的,如今关东州郡中的确不需要驻扎重兵了,豪强们在被杀过一轮之后,剩下的应该不敢再闹事了,而靠着收割豪强,朝廷再度控制了一批分布在各州郡的田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
果然,还是得杀豪强啊,只是现在还不适合分田地。
“尚书台今日先拿出一个章程,明日早朝之上,便讨论此事。”
荀彧应下之后,却没有告退离开,而是说道:“陛下,臣方才来时,尚书台又收到了来自幽州的奏书。”
听罢,刘辩苦笑着摇了摇头,张让带着合肥侯刘端去了并州和幽州,探查度田及闲置的田亩之事。
虽然将这件事交给张让时刘辩就已经意识到了张让不会消停,但他却没想到张让会如此善于搞事——
幽州。
张让对着身侧的合肥侯说道:“吾少时不知事,贪图钱财,后知权柄之贵,遂追求富贵,得以封侯,传承爵位。如今我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时常想着,我张让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当真是我能承受的吗?每每想到此处,便有如履薄冰之感。”
“曾经觉得在乎的,诸如钱财,于我如浮云!”
说到这,张让忽然感怀一叹:“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明白了!”
刘端默默地听着,只偶尔在张让需要的时候才会出声附和一下,捧一捧张让的场子。
恰在这时,有宦官来报:“君侯,又有人投递拜帖了,还奉上了重礼。”
刘端听了,当即竖起了耳朵。
张让也没让刘端失望,马上吩咐道:“按照老规矩收起来。”
刘端觉得自己不能放任不理了,即便对方是张让,他苦笑一声道:“张公便是想收礼,又何必当着我的面呢!”
张让却笑着反问道:“你以为我方才说的是假话?”
“我们初来此地,又不是专门来杀人的。本地的大族心生畏惧,想要通过送礼来试探,若要安抚人心,最好便是收了礼,让他们买个心安。且还要来者不拒,如此,也没人会因着送礼来求我办事!”
刘端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说道:“可是张公,只收礼不办事,难道就不是贪赃了吗?”
张让答道:“你以为我说的老规矩是什么?自然是将这些礼物登记在册,待到回京之后将之呈报到御前,在此之前,这些礼物都要封存不用。”
听到这些,刘端才松了一口气。
“险些误会了张公,还望张公莫怪。”
张让摇头道:“若是换做以前,你若是来提醒我不要贪赃,我连见都不会见你,可是如今……我瞧你也不是想要在合肥侯府度过一生的人,全心为陛下做事,将来自有你的好处!”
刘端听了,立马拜道:“多谢张公提点!”
张让瞧着刘端虚心请教的模样,心中想着——等到这些礼物的清单送到雒阳,陛下难道还会贪图这些小小的礼物不成?最后,还是我的!而且还无后患!
不过,这一点他就没有同刘端说了。
谁让刘端怀疑他贪赃呢!
说完这些之后,张让便准备陪着合肥侯一起前往了幽州的乡里。这些天,他除了自己去之外,也专门派人去那些被废弃多年的地方,安抚人心归安抚人心,天子交待给他的任务还是要干的。
可还没出门,方才的宦官又匆匆来通报了:“君侯,刘幽州来了。”
对于刘虞,张让还是不太愿意得罪的,当即说道:“请他去客厅,我稍后就到!”
“刘幽州已经朝这边来了!”
话音刚落,张让便听到一声带着愤怒的喊声:“张常侍,你若还是这般扰乱地方,兹扰民众,老夫哪怕拼着罢官去职,也要上书将你参倒!”
原本愤怒于刘虞闯进来的张让听到刘虞这么明显的威胁,原本的怒气值急速下降,不满的话到了嘴头变成了“刘公莫要随意诬陷,我如何扰乱地方了?”
“你在幽州,每到一地,便大肆收取礼物,使得人心惶惶,如何不算?”
张让于是乎又拿出了此前对刘端的说辞,说完后总结道:“论起来,我实则还是在帮助刘公安稳地方呢!”
刘虞听着张让这一通歪理,登时被气得吹起了胡子:“你若不来,地方本就安稳!”
“若本来就安稳,何以我一来就乱了?”
倘若是讨论经典,亦或是亮明车马的讲道理,两个张让加起来也比不过刘虞,但奈何张让不讲道理。
也就是两人没有将互相之间的矛盾发展到故意拖对方后腿的地步,关于清查幽州适合移民的土地的工作两人都在进行着,这倒不是两人故意唱双簧,这一点,从幽州隔三差五送来的弹劾张让的奏书中便能看出来。
也因此,雒阳皇宫云台殿内,刘辩在摇头之后,还是说道:“只要张常侍没有拖后腿,便由着他吧。”
刘虞虽然能执行朝廷的政令,但他性格使然,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更愿意施仁政。仁政本事没有问题,但在土地的问题上对豪族豪强还用仁政——诸如无人耕种的荒废土地若是有人拿出田契之类的东西,刘虞会更愿意用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对于刘辩来说,太软太慢了。
荀彧对这些也有察觉,他从来都是乱世用重典的支持者,所以并未在张让的问题上多言。
而是提醒道:“陛下,如今这弹劾的奏书未免过于多了,且都来自于幽州不同的官员。”
刘辩很懂荀彧的意思,这些官员弹劾张让,究竟是为了张让还是为了刘虞呢!
数个有州牧之实的官员在地方的确太久了,是时候将给他们挪位置得提上日程了。
尤其是刘虞。
但眼下还不是时候。
也因此,刘辩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而是说道:“移民幽州,最好的办法还是如同当初北民南迁之时一般,尽量让百姓自愿迁徙。”
“陛下,臣已有些思量。”
“文若且言之。”
荀彧答道:“幽州终究是边地,百姓难免会生出畏惧之心,是以首先要宣扬朝廷数次对鲜卑的大胜,以安民心。”
“其次,幽州不比南方,无烟瘴之患,更适合北方百姓迁居。若以自愿,最能吸引到的当属还留在中原的佃户,此外,亦有百姓因为此前战乱而不得不为流民……是以不仅要分地,还要分比南迁的百姓更多的地。”
“最后,便是效仿北民南迁之故事,挑选贤才参与其中。”
荀彧一向如此让人省心,刘辩听着他条理分明的话,很是满意。
他甚至想着,等到将来荀彧同成长起来的诸葛亮联手,他都能字面意义上的垂拱而治了。
不过,看着荀彧离开去尚书台拟定相应的诏书公文,刘辩也意识到,如今的尚书台不仅负责对奏书公文的整理和提供意见,还负责拟定和发布诏书,虽然理论上这些环节都是作为皇帝的刘辩参与才能发挥作用,但其不够分明的权责的确是时候改变了。
而且原本作为不与外臣联系的尚书台内臣,早就不再是光武帝那时候的样子了,不说三省六部,至少也要将拟定和审核诏书的职责分到两处,也能帮刘辩分担一下压力。
如今地方平定,正是动一动中央官署的好机会!
不过,在此之前,万年公主刘寿的婚期快要到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1184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1184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118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59章 幽州的空闲之地)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黯淡星L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