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磨剑十年 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
非洲创业实录 本章字数:2713 非洲创业实录txt下载
奥地利商人的打算是拉着东非的学生到奥地利去当工人,这种反差其实并不奇怪,就像前世很多菲佣拥有大学学历一样,加上东非本身推广了中学层次义务教育,但是本土都消化不掉,很多还要从事农业,所以到奥地利当产业工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像东非这种有学历,有一定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讲德语的中学生,只要稍微培养就能成为优质产业工人,而且价格上肯定比奥地利本土的同层次学历人才低,性价比高,所以这很合理。
“克拉尼斯市长,我想问一下,你们东非所有城市都和摩加迪沙一样,实现了对这种城市的义务教育普及么?”奥地利商人特来尔还是不太相信东非有能力在全国普及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制度。
因为摩加迪沙市再小,也是东非一个行省的省会,所以地位上和一般城市大为不同,所以有所中学也不奇怪。
摩加迪沙市市区人口才不到一万人,确实是座小城,所以一所中学就足够了。
而东非东部十年前左右的第一次婴儿潮,再过四五年差不多就应该到了这批新生代上中学的年纪,到时候东非的中学生数量还会迎来质的飞跃。
摩加迪沙市倒是不会受影响,因为东非吞并和开发北方省的时间比东部要晚的多,内陆和南部那些地区更是如此,比摩加迪沙市还要晚上一些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东非全国中学生数量也不少,现在就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大约十二到十七岁年龄段),比一些小国的人口还要多,每年毕业的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东非吸纳中学生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深造,本土几所大学招不了多少人,在校本土大学生数量至今没有破万,仅有三千多人,走的学校一个年级招生仅百人左右整个学校才数百人,除此外每年还有四千留学生,加在一起也才七千多人。
这个数量并不算少,要知道1871年德国统一时全国高等学历学生数量才一万三千多人,到1880年德国的大学生数量也才发展到两万多人,东非能攒下这么多家底已经相当不容易。
这还是沾了东非作为德意志国家的光,要不然就是想派留学生都没有门路,像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君主制国家都是东非留学生重要目的地。
像日本每年只能向欧美派出上千留学生,价格还不便宜,而东非有几个友好关系国家的留学生合作,成本方面就大为节省,名额也多。
二是军队,海军是大头,其中海陆军军校,即黑兴根军事学院和斐迪南海军学院占有一定份额,属于军队系统。
三就是工厂,工厂吸纳一部分,但是像摩加迪沙这种没有什么工业的地区,所以也没有相关需求,普通低学历,甚至不需要学历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达累斯萨拉姆市,内罗毕,姆贝亚等工业城市吸纳程度就高的多。
克拉尼斯倒是没有多想,只是针对特来尔的问题说道:“这是自然,东非的义务教育普及力度很大,而且时间也比较早,虽然没有你们奥匈帝国的发达地区相比,但是比那些落后地区就要强很多了,基本上每座东非城市都普及了中小学义务教育。”
奥匈帝国的义务教育,比东非成熟的无非就是奥地利,捷克等地区,至于匈牙利稍微差一点,其他经济更落后的区域,普及度就更无法和东非相比了。
“那东非普及中学层次义务教育的城市有多少座?”
“当然是全部,可能一些偏远地区,亦或者是我们未开发地区,尚未来的及普及义务教育,但是很多稍微有点年份的城市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每座城市建设都会马上修建学校,所以东非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中学存在。”
克拉尼斯也不知道如何同特来尔解释东非行政市和欧洲城市之间的区别,因为东非城市和前世远东帝国一样,手底下还代管着一大批地域,包括乡镇和村落,而欧洲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分的很清,泾渭分明。
正是因为如此,克拉尼斯也不知道东非有多少城市,不过按照欧洲标准,数量肯定也不下于五十座,毕竟光是省会城市就有二十多个,有些省发展的好,城市数量也会多一些,就比如中央省,城市数量就有六座。
而且东非的行政区划时常变动,就拿高原省来举例,高原省包括原来的高原省,乞力马扎罗省,南大湖省,(旧)霍亨索伦行省,大区时代的草原区。所以如今高原省内就有五座城市做过省会亦或者是大区首府。
不过行政区划时常变动,也说明东非国家的自我调节能力目前处于健康状态,毕竟东非是新国家,而且国土经常扩张,原有行政区划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
特来尔想问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东非的具体城市数量,他好推算东非有多少中学生数量,但是他下意识忽略东非存在农村中学这个问题。
虽然参观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学,但是摩加迪沙市大小是个省会城市,还是个古城,所以有中学并不让奥地利人感觉太意外。
但是,克拉尼斯之前所说在全国普及中学层次义务教育,特来尔就不太相信了,哪怕是参观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学之后。
这就是欧洲人的偏见,东非虽然自称德意志国家,但是这一点并不会影响德国和奥地利等传统德意志国家对东非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东非就是块殖民地,即便现在面积大了,无非就是块大点的殖民地。
毕竟像奥匈帝国这种顶级列强都没有完全普及小学层次的义务教育,你东非一块殖民地如何能更进一步在全东非全国推广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
这一点其实说的也有道理,东非算不算推广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确实有待考证,至少从欧洲标准来说,东非的中学只能算是半成品,东非的中学层次义务教育支出并不比小学层次义务教育多多少,无非就是再准备五年的课本,教师数量翻一倍。
克拉尼斯要是知道特来尔的心理活动,那肯定要好好反驳一下,东非经济上自然比不过奥匈帝国,但是政治上奥匈帝国未必比东非强到哪去。
就拿义务教育而言,并不完全考虑经济问题,同时是政绩性工程,十分考验国家政府的资源调配能力,在这方面东非就比国内吵吵嚷嚷的奥匈帝国强的多。
可以设想,如果东非和奥匈帝国同时进行全国性动员,那东非完胜如今的奥匈帝国,不管是效率还是规模,因为现在两国人口已经处在同一水准。
而东非又注重标准化,包括电报,铁路,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反观奥匈帝国,光是铁路轨距就五花八门,各种电报公司也是各自为战,也就是东非国土太大,可能会拖累东非这方面的运行机制。
但是反过来说,国土面积又给了东非极大的安全感,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这一点沙俄肯定深有体会,就是两国搞公路,铁路建设上比其他国家要困难一些,毕竟工程量更大。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432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432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432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恶的呃呃呃谢谢您的支持!!
像东非这种有学历,有一定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讲德语的中学生,只要稍微培养就能成为优质产业工人,而且价格上肯定比奥地利本土的同层次学历人才低,性价比高,所以这很合理。
“克拉尼斯市长,我想问一下,你们东非所有城市都和摩加迪沙一样,实现了对这种城市的义务教育普及么?”奥地利商人特来尔还是不太相信东非有能力在全国普及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制度。
因为摩加迪沙市再小,也是东非一个行省的省会,所以地位上和一般城市大为不同,所以有所中学也不奇怪。
摩加迪沙市市区人口才不到一万人,确实是座小城,所以一所中学就足够了。
而东非东部十年前左右的第一次婴儿潮,再过四五年差不多就应该到了这批新生代上中学的年纪,到时候东非的中学生数量还会迎来质的飞跃。
摩加迪沙市倒是不会受影响,因为东非吞并和开发北方省的时间比东部要晚的多,内陆和南部那些地区更是如此,比摩加迪沙市还要晚上一些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东非全国中学生数量也不少,现在就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大约十二到十七岁年龄段),比一些小国的人口还要多,每年毕业的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东非吸纳中学生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继续深造,本土几所大学招不了多少人,在校本土大学生数量至今没有破万,仅有三千多人,走的学校一个年级招生仅百人左右整个学校才数百人,除此外每年还有四千留学生,加在一起也才七千多人。
这个数量并不算少,要知道1871年德国统一时全国高等学历学生数量才一万三千多人,到1880年德国的大学生数量也才发展到两万多人,东非能攒下这么多家底已经相当不容易。
这还是沾了东非作为德意志国家的光,要不然就是想派留学生都没有门路,像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君主制国家都是东非留学生重要目的地。
像日本每年只能向欧美派出上千留学生,价格还不便宜,而东非有几个友好关系国家的留学生合作,成本方面就大为节省,名额也多。
二是军队,海军是大头,其中海陆军军校,即黑兴根军事学院和斐迪南海军学院占有一定份额,属于军队系统。
三就是工厂,工厂吸纳一部分,但是像摩加迪沙这种没有什么工业的地区,所以也没有相关需求,普通低学历,甚至不需要学历就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达累斯萨拉姆市,内罗毕,姆贝亚等工业城市吸纳程度就高的多。
克拉尼斯倒是没有多想,只是针对特来尔的问题说道:“这是自然,东非的义务教育普及力度很大,而且时间也比较早,虽然没有你们奥匈帝国的发达地区相比,但是比那些落后地区就要强很多了,基本上每座东非城市都普及了中小学义务教育。”
奥匈帝国的义务教育,比东非成熟的无非就是奥地利,捷克等地区,至于匈牙利稍微差一点,其他经济更落后的区域,普及度就更无法和东非相比了。
“那东非普及中学层次义务教育的城市有多少座?”
“当然是全部,可能一些偏远地区,亦或者是我们未开发地区,尚未来的及普及义务教育,但是很多稍微有点年份的城市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每座城市建设都会马上修建学校,所以东非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中学存在。”
克拉尼斯也不知道如何同特来尔解释东非行政市和欧洲城市之间的区别,因为东非城市和前世远东帝国一样,手底下还代管着一大批地域,包括乡镇和村落,而欧洲的城市和乡村之间分的很清,泾渭分明。
正是因为如此,克拉尼斯也不知道东非有多少城市,不过按照欧洲标准,数量肯定也不下于五十座,毕竟光是省会城市就有二十多个,有些省发展的好,城市数量也会多一些,就比如中央省,城市数量就有六座。
而且东非的行政区划时常变动,就拿高原省来举例,高原省包括原来的高原省,乞力马扎罗省,南大湖省,(旧)霍亨索伦行省,大区时代的草原区。所以如今高原省内就有五座城市做过省会亦或者是大区首府。
不过行政区划时常变动,也说明东非国家的自我调节能力目前处于健康状态,毕竟东非是新国家,而且国土经常扩张,原有行政区划也会跟不上时代发展。
特来尔想问的却不是这个,而是东非的具体城市数量,他好推算东非有多少中学生数量,但是他下意识忽略东非存在农村中学这个问题。
虽然参观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学,但是摩加迪沙市大小是个省会城市,还是个古城,所以有中学并不让奥地利人感觉太意外。
但是,克拉尼斯之前所说在全国普及中学层次义务教育,特来尔就不太相信了,哪怕是参观了摩加迪沙市第一中学之后。
这就是欧洲人的偏见,东非虽然自称德意志国家,但是这一点并不会影响德国和奥地利等传统德意志国家对东非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东非就是块殖民地,即便现在面积大了,无非就是块大点的殖民地。
毕竟像奥匈帝国这种顶级列强都没有完全普及小学层次的义务教育,你东非一块殖民地如何能更进一步在全东非全国推广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
这一点其实说的也有道理,东非算不算推广中学层次的义务教育确实有待考证,至少从欧洲标准来说,东非的中学只能算是半成品,东非的中学层次义务教育支出并不比小学层次义务教育多多少,无非就是再准备五年的课本,教师数量翻一倍。
克拉尼斯要是知道特来尔的心理活动,那肯定要好好反驳一下,东非经济上自然比不过奥匈帝国,但是政治上奥匈帝国未必比东非强到哪去。
就拿义务教育而言,并不完全考虑经济问题,同时是政绩性工程,十分考验国家政府的资源调配能力,在这方面东非就比国内吵吵嚷嚷的奥匈帝国强的多。
可以设想,如果东非和奥匈帝国同时进行全国性动员,那东非完胜如今的奥匈帝国,不管是效率还是规模,因为现在两国人口已经处在同一水准。
而东非又注重标准化,包括电报,铁路,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反观奥匈帝国,光是铁路轨距就五花八门,各种电报公司也是各自为战,也就是东非国土太大,可能会拖累东非这方面的运行机制。
但是反过来说,国土面积又给了东非极大的安全感,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换取时间,这一点沙俄肯定深有体会,就是两国搞公路,铁路建设上比其他国家要困难一些,毕竟工程量更大。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432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432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432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恶的呃呃呃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