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
舍弟诸葛亮 本章字数:6435 舍弟诸葛亮txt下载
刘备在大散关外顿兵三日,未能找到任何破绽。
最终只能留下“到此一游”的记录,然后安然撤兵。
这一决策,也象征着曹刘之间的西线战事,终于彻底陷入了沉寂状态。
期间具体的时间线,大致是这样的:夏侯渊之死,发生在十月中旬。曹操的最后一轮败仗、退兵决策,发生在十月下旬。
他的部队一路破坏、彻底退到大散关,已经是十一月上旬。而刘备追到大散关、耗了数日,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中旬。
等刘备再退回阳平关、葭萌关,转入守势,做完这一切,已经是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了。
从曹刘各自的撤军罢战时间表也能看出,夏侯渊之死、汉中局面的崩盘,只是导致双方休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还算不上全部原因。
除此之外,另一个导致双方不得不停手的次要原因,便是冬季秦岭的大雪封山、导致的进一步后勤困难。
毕竟这仗都从四月份打到十月底了。曹操决定退兵时,秦岭山区已经开始下今年的第一场初雪,只是还没积起来,雪刚落地就化了。
但谁都知道,再往后的每一场雪,都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经冬不化,让一切车杖辎重统统瘫痪。
这样地狱级的后勤难度,注定了曹刘这番退兵之后,就算想反悔都不可能了。至少半年之内,秦岭南北两侧不可能再有沟通。
曹军从此就死守大散关和陈仓城,刘备军从此就坚守阳平关和葭萌关。
至于大散关到阳平关之间那三四百里的山区,也彻底化作了无人区,成为了曹刘双方将来共同的后勤噩梦。
曹操走的时候彻底毁掉了河池县和下辨县,刘备也不可能再去费时费力重建、重新移民过来屯田,那样绝对是事倍功半划不来的。
刘备军在阳平关以西、以北,只剩下了一个据点,就是马岱此前屯田养马的沓中县。只是那块盆地面积不大,也就只能养活几千军队和上万户屯田客,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
……
刘备军从大散关退兵,一路上在陈仓道里还走了十几天。
秦岭山区,三百多里的山路,走十天并不算久,何况天气也不好,最后几天路上都有积雪了。
回到阳平关这天,已是十二月初三。但考虑到汉中也缺粮,刘备并没有在阳平关多住。
只是暂留了两天,等恶劣天气好转一些,便继续南下,于初八这天,回到葭萌关,初十入驻梓潼县。
张飞和魏延在路过阳平关的时候,把他们的本部兵马留在当地,继续为刘备阵营镇守西线的北疆。不过张飞和魏延本人,还是跟着刘备一起先回梓潼,以听候后续的封赏、议功。
只有王平,因为级别还很低,也太过年轻,没必要参加后续的大计商讨。便被刘备临时委以重任、在这個冬天全权执掌汉中盆地的防务,直到来年开春之前,自会另派大将来接替他。
当然,王平在今年这一连串的战斗中,也立功不少,他肯定也得升官。只是因为他此前官太小,所以哪怕这次升完也不会太高,没必要专门开会讨论。
刘备直接一言而决,封了王平一个都尉,就地就任汉中郡都尉。(汉中之战前王平只是军司马)
考虑到王平起点很低,而且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对于都尉之职,王平已经是喜出望外,连连感戴。
对于刘备的这个决定,他身边也有幕僚觉得或许有点草率。不过,诸葛亮、庞统都没有异议,所以这种质疑最后也没掀起浪来。
诸葛亮还私下对质疑者解释:“王平虽然年轻,但今年各战积累的战功,升为都尉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年轻就压制其升迁。
而且,王平之长,在于山地作战。如今汉中之战彻底结束,未来数年内主公都不会谋求翻越秦岭跟曹贼作战,将来就算要北伐,也是走别的道路。
可汉中又不能不留人镇守,所以让今年在汉中之战表现卓异、特别擅长山地作战的将领,普遍升高一点,然后留他们就地镇守数年,也算是一碗水端平了。”
诸葛亮私下里分析的这番话,终于让质疑者们彻底心服口服。
确实,如果这次的升迁,还意味着后续几年立功的机会变少,只能守土无功无过,那么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那些升得慢的将领,也能安慰自己“我只是不擅长山地战,不擅长在益州这种地方建功立业。等主公开辟新的战场,我等自会奋起直追”。
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都有个台阶下,对于本阵营的内部团结就非常有利。
可以说,刘备的用人之能,已经是非常轻车熟路、炉火纯青。可能他在作出这些决策时、定下这个用人思路时,都没特地想过这些道理。刘备只要顺从本能本心,率性而为,就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
而诸葛亮则是擅长见微知著、分析剖白。把主公随意而为的措施、究竟有哪些细节妙处、原理如何,也都分析得明明白白。还能帮着刘备暗中排雷、解说服众——
很多人事方面的工作,刘备确实做得很好。但刘备口才不行,说不清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具体怎么好。以他的身份,他很多对的决策做完后,也不会解释,也不适合去解释。
这时诸葛亮就能帮他查漏补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环境下,帮着解释、弥合团队凝聚力。
刘备在给王平升完官后,还单独跟他聊了一下,交代了一些事宜,并且私下里告诉他,等过完年之后,就会派魏延来接手汉中郡的防御工作,到时候,让王平当魏延的副手即可。
但是现在,魏延还得先南下,把升赏的商讨和流程走完。
至于张飞,刘备肯定不会把他长期放在汉中浪费人才的,这一世汉中的北部威胁已经极大降低了,只留魏延王平就足够,张飞升官后,肯定要去别的方向担任新的进攻性任务。
……
回到梓潼之后,刘备宣布大犒三军,给全军将士敞开供应酒肉三日。
连续的欢宴,不计成本,也暂时不谈正事,大家只管先吃好喝好充分放松一下。
经过半年的激战,超过十五万人吃马嚼的消耗,刘璋军当初留在梓潼的足足七八十万石存粮,如今已经被刘备吃干抹净花光了。
所以这次的三日犒赏,花费的军粮和酒肉,也都得从后方调运。
好在梓潼县毕竟是位于涪江北侧支流梓潼水的岸边,所以水运条件还算不错。
送往梓潼的物资,都可以全程走水路。先从巴郡的江州走嘉陵江北上、在垫江县的三江口转入涪江;再沿着涪江逆流而上到广汉县、转入梓潼水,运到梓潼县城南的码头卸货。
为了让部队就地就粮,刘备甚至没让大军驻扎在梓潼县城内,而是直接在城南沿着梓潼水北岸扎营。让军营直接挨着码头,河里的粮船一卸货,就能直接拉进军营开吃。
不过即使如此,刘备带回梓潼的毕竟有十万人,人吃马嚼的花销还是非常恐怖。
之前许诺的破曹后的钱帛赏赐、许诺魏延部曲部抢南郑县的补偿、以及应该给助战的黄忠部发的赏,至今刘备都还欠着,没能足额下发呢。
所以,刘备也不能在梓潼高枕无忧一直耗下去,短暂停留之后,处理好封赏,他就该尽快分散部队,各自回产粮区就食。
那些因为伤病而该退役的士兵,也要尽快安置,转为军屯。眼下都腊月了,如果一个多月之内安顿不好编制,这些军屯客就难以准时投入来年的春耕生产了。
如此看来,刘备面临的内政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千头万绪极为繁琐。
三日大宴结束后,刘备似乎也把头绪稍稍想明白了。
第四天一早,他就一改此前的闲散慵懒状态,精神抖擞地召集核心文武幕僚,开始商量正事儿。
或许是休息得比较充分,刘备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抛出了几个重要议题:
“大军日费千金,耗粮无数,十万大军,不可在梓潼久驻。眼下有几个问题,亟待商讨,解决了之后,便该考虑下一步何去何从了。
首先,诸将文武立功之人的封赏,该如何处置,还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孤也说句大实话,这几年来,我军诸将臣工,都是‘实权大而官爵小’。
毕竟自从衣带诏之后,我军不再接受许都朝廷的诏书,一律将其视为代表曹贼意思的矫诏。如今六七年过去了,孤还只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宗伯、武昌侯的头衔,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册封属官。
如今我们正式击败了曹操,而且是一场大胜,有可能逆转天下强弱形势的大胜!依孤之见,我军中那些功勋最为卓著的宿将,诸般杂号将军之位,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们的功勋。
子瑜、孔明、士元和一众文臣的擘画参赞之功,也不是区区车骑将军府的长史、参军等职务可以酬勋的了。以孤之意,当表奏天子,以四征四镇甚至四方将军高位,显耀诸将,以朝廷公卿之位,荣擢诸臣。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继续讨逆大业!”
刘备觉得眼下千头万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粮和赏赐,而是大义名分。
他觉得,这次的战事,是象征着天下强弱逆转的。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就该搂草打兔子,彻底把这几年来积累的“手下人官太小”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他有这样的想法,有这么敏锐的嗅觉,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原本历史上,他也是在汉中之战打完后,就开始考虑“彻底抛开此前刘协朝廷实授他的官职体系”,彻底另起炉灶全盘自表官职的问题的。为此还派使者封还自己揣了近二十年的“左将军印绶”,然后请封大司马、汉中王。
(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是“……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如今这一世,汉中之战的始末、影响,虽然跟原本历史有了较大的差距。首先这场战役被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其次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也跟历史同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战开打之前,曹刘之间的战兵规模对比,大约是五十万对三十万。
刘备带了十几万人入川作战,持续半年多的血战,损失的直属部队兵力,大约在两三万人之间——
这个两三万人,并不是说战死了那么多,也包括了那些受伤后落下残疾、以及因为疾病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役的(有些士兵本来就年纪大了,伤病之后难以恢复,也会退役)。
考虑到战役的规模、持续时间,两三万人战死或永久失去战斗力,这个数字是完全正常的。
不过,刘备军借着汉中之战,彻底吞掉了友军的吴懿部,这一下子就拉来了两万援军。后来又得到马超投效,得到四千西凉骑兵,后来张飞靠着新式装备的奇袭之利,首战击灭庞德,又抓到一万多西凉军俘虏,重新交给马超重编整顿。
虽说吴懿、马超的部曲,在这半年的战斗中,也有一部分重新损失掉了,但即使把损失刨除掉,剩余还有战斗力的部分,也足以把刘备本部人马的损失,弥补掉一大半了。
这么一进一出对冲完,刘备军的永久性战损,其实也就控制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但这还不算完,因为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他还成建制歼灭、迫降了曹操不少部队,抓到了很多俘虏,也接受了一部分曹军的投降。
把这些都算上的话,光是汉中盆地内夏侯渊、曹休的降军,就有一万多人。还有之前陈仓道之战、歼敌曹操嫡系四万人,也抓了一万多俘虏。
历次对曹俘获、投降都算上的话,再剔除掉俘虏反正后的二次战损、伤病退役,最终诸葛亮帮刘备核算了一下账目,我军累计增加的可战之兵,依然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的规模。
换言之,最后算总账的话,刘备军在今年上半年,拥有战兵三十万。打完汉中之战,总兵力不减反增,膨胀到了三十三万人左右。
多出来的部队,一半是马超、吴懿部曲,一半是投降曹军转化。
而对面的曹操,在战前号称坐拥战兵五十万。
半年多打下来,夏侯渊原本放在汉中盆地的两万人被全歼,曹休送进汉中盆地的三万援军,最后只剩几千人突围逃回关中,剩下两万多也没了。仅这两部分,就导致曹军四五万人消失了。
而曹操自己,在陈仓道中,最大的一次惨败,就折损了三四万人,最后夏侯渊死后、临撤退时又被张飞打了一场大败仗,又折损过万。加上中间零零碎碎的战斗损失,曹军在陈仓道战场,半年里也损失了五万人。
汉中盆地和陈仓道,一共折损曹军十万——这还没算被庞德送掉的两万多西凉军。不过好在这些西凉军战前就没算在曹操的账上,是曹操开战前才从马腾那儿薅来的,所以并不需要从曹操那五十万人里扣减。
而且,因为庞德毕竟没把西凉仆从军完全送光,最后还有杨秋带着几千西凉残兵退了回来,继续给曹操卖命,所以算总账的话,曹操还能挽回近万人的兵力。
这样全部算下来,曹操折损了十万大军、找补回一万新附军,战后总兵力,大约还剩四十一万人。
所以,持续了那么久的西线战事,最终的总账,就是让曹刘之间的总兵力对比,
从五十万对三十万,变成了四十一万对三十三万。
益州战事爆发前,刘备的兵力人数是曹操的六成。
打完之后,刘备的兵力人数,已经涨到了曹操的八成。
这时候,再算上刘备阵营的武器装备优势、生产力优势,双方的纸面战斗力,已经可以说是基本持平了。
如果刘备未来能再顺利合并掉刘璋、刘表的地盘。那他的总兵力人数,甚至可以跟曹操持平,甚至略有反超。而刘备治下的人口,也能从曹操治下的六成,增长到八成。
换言之,持续八个月的汉中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益州之战,已经让刘备麾下不少文武,都觉得“我方阵营的实力,已经不输于曹操”了。
这种心态下,指望这些将军再顶着一堆最高只有杂号将军的头衔做事,他们肯定会不甘心,会迫切想要进步。
刘备手下的文官们,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会觉得
“我们实际管的事儿,已经比曹操手下那些同类文官更多更重要、实际权柄也更大了。
那凭什么曹操手下的文官,可以霸占九卿和尚书台、侍中诸职。而我们最高只能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府长史’的官职做事?最多再兼一个地方上的州牧。”
刘备必须给那些迫切想要进步的手下们,许一个前程了。
权大而官小的问题,不能一直无期限拖下去。
可惜,他面临的情况,也比历史同期更为复杂——历史上,他打赢汉中之战时,曹操已经先自封魏公、魏王了,还犯了杀伏皇后的大罪。所以刘备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自表为汉中王,而且正式举行汉中王册封典礼。
而现在,汉中战役提前了那么多年,曹操来得及干下的劣迹,也就比历史上汉中之战时少了不少。
至少曹操现在只是陷害了一个司徒赵温、自己当上丞相。而魏公、魏王、杀皇后三大罪,都还没发生呢。
当然,严格从法理上来说,刘备想要当汉中王,倒是跟曹操当魏王性质不太一样的。因为汉朝的“祖宗之法”、“白马之盟”,本来就规定只是“非刘姓不得封王”。
曹操姓曹要当王,肯定是大逆。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这一世还额外得到了“宗伯”的位置,他本来就是宗室当中地位最高的话事人,只是跟皇帝的血统稍微远了点。
他想当汉中王,倒是不存在法理上的悖逆,只是太不谦虚、太敢为天下先、对他的名声会有相当的不利。
至于历史上劝进表里提到的“大司马”身份,倒是完全没有障碍,也不犯忌讳。
刘备想让人表他为大司马,就可以随时表大司马。
这么多复杂的考量,堆叠到了一起,让刘备必须审慎考虑。请诸葛兄弟和庞统、以及其他主要幕僚,都来群策群力,想一个让大家都合理合法升官晋爵的两全之法。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248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248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24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浙东匹夫谢谢您的支持!!
最终只能留下“到此一游”的记录,然后安然撤兵。
这一决策,也象征着曹刘之间的西线战事,终于彻底陷入了沉寂状态。
期间具体的时间线,大致是这样的:夏侯渊之死,发生在十月中旬。曹操的最后一轮败仗、退兵决策,发生在十月下旬。
他的部队一路破坏、彻底退到大散关,已经是十一月上旬。而刘备追到大散关、耗了数日,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中旬。
等刘备再退回阳平关、葭萌关,转入守势,做完这一切,已经是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了。
从曹刘各自的撤军罢战时间表也能看出,夏侯渊之死、汉中局面的崩盘,只是导致双方休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还算不上全部原因。
除此之外,另一个导致双方不得不停手的次要原因,便是冬季秦岭的大雪封山、导致的进一步后勤困难。
毕竟这仗都从四月份打到十月底了。曹操决定退兵时,秦岭山区已经开始下今年的第一场初雪,只是还没积起来,雪刚落地就化了。
但谁都知道,再往后的每一场雪,都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经冬不化,让一切车杖辎重统统瘫痪。
这样地狱级的后勤难度,注定了曹刘这番退兵之后,就算想反悔都不可能了。至少半年之内,秦岭南北两侧不可能再有沟通。
曹军从此就死守大散关和陈仓城,刘备军从此就坚守阳平关和葭萌关。
至于大散关到阳平关之间那三四百里的山区,也彻底化作了无人区,成为了曹刘双方将来共同的后勤噩梦。
曹操走的时候彻底毁掉了河池县和下辨县,刘备也不可能再去费时费力重建、重新移民过来屯田,那样绝对是事倍功半划不来的。
刘备军在阳平关以西、以北,只剩下了一个据点,就是马岱此前屯田养马的沓中县。只是那块盆地面积不大,也就只能养活几千军队和上万户屯田客,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
……
刘备军从大散关退兵,一路上在陈仓道里还走了十几天。
秦岭山区,三百多里的山路,走十天并不算久,何况天气也不好,最后几天路上都有积雪了。
回到阳平关这天,已是十二月初三。但考虑到汉中也缺粮,刘备并没有在阳平关多住。
只是暂留了两天,等恶劣天气好转一些,便继续南下,于初八这天,回到葭萌关,初十入驻梓潼县。
张飞和魏延在路过阳平关的时候,把他们的本部兵马留在当地,继续为刘备阵营镇守西线的北疆。不过张飞和魏延本人,还是跟着刘备一起先回梓潼,以听候后续的封赏、议功。
只有王平,因为级别还很低,也太过年轻,没必要参加后续的大计商讨。便被刘备临时委以重任、在这個冬天全权执掌汉中盆地的防务,直到来年开春之前,自会另派大将来接替他。
当然,王平在今年这一连串的战斗中,也立功不少,他肯定也得升官。只是因为他此前官太小,所以哪怕这次升完也不会太高,没必要专门开会讨论。
刘备直接一言而决,封了王平一个都尉,就地就任汉中郡都尉。(汉中之战前王平只是军司马)
考虑到王平起点很低,而且今年还不满二十岁,对于都尉之职,王平已经是喜出望外,连连感戴。
对于刘备的这个决定,他身边也有幕僚觉得或许有点草率。不过,诸葛亮、庞统都没有异议,所以这种质疑最后也没掀起浪来。
诸葛亮还私下对质疑者解释:“王平虽然年轻,但今年各战积累的战功,升为都尉是应该的,不能因为年轻就压制其升迁。
而且,王平之长,在于山地作战。如今汉中之战彻底结束,未来数年内主公都不会谋求翻越秦岭跟曹贼作战,将来就算要北伐,也是走别的道路。
可汉中又不能不留人镇守,所以让今年在汉中之战表现卓异、特别擅长山地作战的将领,普遍升高一点,然后留他们就地镇守数年,也算是一碗水端平了。”
诸葛亮私下里分析的这番话,终于让质疑者们彻底心服口服。
确实,如果这次的升迁,还意味着后续几年立功的机会变少,只能守土无功无过,那么倒也是说得过去的。
那些升得慢的将领,也能安慰自己“我只是不擅长山地战,不擅长在益州这种地方建功立业。等主公开辟新的战场,我等自会奋起直追”。
这样大家各取所需,都有个台阶下,对于本阵营的内部团结就非常有利。
可以说,刘备的用人之能,已经是非常轻车熟路、炉火纯青。可能他在作出这些决策时、定下这个用人思路时,都没特地想过这些道理。刘备只要顺从本能本心,率性而为,就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
而诸葛亮则是擅长见微知著、分析剖白。把主公随意而为的措施、究竟有哪些细节妙处、原理如何,也都分析得明明白白。还能帮着刘备暗中排雷、解说服众——
很多人事方面的工作,刘备确实做得很好。但刘备口才不行,说不清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具体怎么好。以他的身份,他很多对的决策做完后,也不会解释,也不适合去解释。
这时诸葛亮就能帮他查漏补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环境下,帮着解释、弥合团队凝聚力。
刘备在给王平升完官后,还单独跟他聊了一下,交代了一些事宜,并且私下里告诉他,等过完年之后,就会派魏延来接手汉中郡的防御工作,到时候,让王平当魏延的副手即可。
但是现在,魏延还得先南下,把升赏的商讨和流程走完。
至于张飞,刘备肯定不会把他长期放在汉中浪费人才的,这一世汉中的北部威胁已经极大降低了,只留魏延王平就足够,张飞升官后,肯定要去别的方向担任新的进攻性任务。
……
回到梓潼之后,刘备宣布大犒三军,给全军将士敞开供应酒肉三日。
连续的欢宴,不计成本,也暂时不谈正事,大家只管先吃好喝好充分放松一下。
经过半年的激战,超过十五万人吃马嚼的消耗,刘璋军当初留在梓潼的足足七八十万石存粮,如今已经被刘备吃干抹净花光了。
所以这次的三日犒赏,花费的军粮和酒肉,也都得从后方调运。
好在梓潼县毕竟是位于涪江北侧支流梓潼水的岸边,所以水运条件还算不错。
送往梓潼的物资,都可以全程走水路。先从巴郡的江州走嘉陵江北上、在垫江县的三江口转入涪江;再沿着涪江逆流而上到广汉县、转入梓潼水,运到梓潼县城南的码头卸货。
为了让部队就地就粮,刘备甚至没让大军驻扎在梓潼县城内,而是直接在城南沿着梓潼水北岸扎营。让军营直接挨着码头,河里的粮船一卸货,就能直接拉进军营开吃。
不过即使如此,刘备带回梓潼的毕竟有十万人,人吃马嚼的花销还是非常恐怖。
之前许诺的破曹后的钱帛赏赐、许诺魏延部曲部抢南郑县的补偿、以及应该给助战的黄忠部发的赏,至今刘备都还欠着,没能足额下发呢。
所以,刘备也不能在梓潼高枕无忧一直耗下去,短暂停留之后,处理好封赏,他就该尽快分散部队,各自回产粮区就食。
那些因为伤病而该退役的士兵,也要尽快安置,转为军屯。眼下都腊月了,如果一个多月之内安顿不好编制,这些军屯客就难以准时投入来年的春耕生产了。
如此看来,刘备面临的内政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千头万绪极为繁琐。
三日大宴结束后,刘备似乎也把头绪稍稍想明白了。
第四天一早,他就一改此前的闲散慵懒状态,精神抖擞地召集核心文武幕僚,开始商量正事儿。
或许是休息得比较充分,刘备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抛出了几个重要议题:
“大军日费千金,耗粮无数,十万大军,不可在梓潼久驻。眼下有几个问题,亟待商讨,解决了之后,便该考虑下一步何去何从了。
首先,诸将文武立功之人的封赏,该如何处置,还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孤也说句大实话,这几年来,我军诸将臣工,都是‘实权大而官爵小’。
毕竟自从衣带诏之后,我军不再接受许都朝廷的诏书,一律将其视为代表曹贼意思的矫诏。如今六七年过去了,孤还只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宗伯、武昌侯的头衔,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册封属官。
如今我们正式击败了曹操,而且是一场大胜,有可能逆转天下强弱形势的大胜!依孤之见,我军中那些功勋最为卓著的宿将,诸般杂号将军之位,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们的功勋。
子瑜、孔明、士元和一众文臣的擘画参赞之功,也不是区区车骑将军府的长史、参军等职务可以酬勋的了。以孤之意,当表奏天子,以四征四镇甚至四方将军高位,显耀诸将,以朝廷公卿之位,荣擢诸臣。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继续讨逆大业!”
刘备觉得眼下千头万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粮和赏赐,而是大义名分。
他觉得,这次的战事,是象征着天下强弱逆转的。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就该搂草打兔子,彻底把这几年来积累的“手下人官太小”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他有这样的想法,有这么敏锐的嗅觉,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原本历史上,他也是在汉中之战打完后,就开始考虑“彻底抛开此前刘协朝廷实授他的官职体系”,彻底另起炉灶全盘自表官职的问题的。为此还派使者封还自己揣了近二十年的“左将军印绶”,然后请封大司马、汉中王。
(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是“……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如今这一世,汉中之战的始末、影响,虽然跟原本历史有了较大的差距。首先这场战役被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其次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也跟历史同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战开打之前,曹刘之间的战兵规模对比,大约是五十万对三十万。
刘备带了十几万人入川作战,持续半年多的血战,损失的直属部队兵力,大约在两三万人之间——
这个两三万人,并不是说战死了那么多,也包括了那些受伤后落下残疾、以及因为疾病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役的(有些士兵本来就年纪大了,伤病之后难以恢复,也会退役)。
考虑到战役的规模、持续时间,两三万人战死或永久失去战斗力,这个数字是完全正常的。
不过,刘备军借着汉中之战,彻底吞掉了友军的吴懿部,这一下子就拉来了两万援军。后来又得到马超投效,得到四千西凉骑兵,后来张飞靠着新式装备的奇袭之利,首战击灭庞德,又抓到一万多西凉军俘虏,重新交给马超重编整顿。
虽说吴懿、马超的部曲,在这半年的战斗中,也有一部分重新损失掉了,但即使把损失刨除掉,剩余还有战斗力的部分,也足以把刘备本部人马的损失,弥补掉一大半了。
这么一进一出对冲完,刘备军的永久性战损,其实也就控制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但这还不算完,因为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全面胜利,他还成建制歼灭、迫降了曹操不少部队,抓到了很多俘虏,也接受了一部分曹军的投降。
把这些都算上的话,光是汉中盆地内夏侯渊、曹休的降军,就有一万多人。还有之前陈仓道之战、歼敌曹操嫡系四万人,也抓了一万多俘虏。
历次对曹俘获、投降都算上的话,再剔除掉俘虏反正后的二次战损、伤病退役,最终诸葛亮帮刘备核算了一下账目,我军累计增加的可战之兵,依然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的规模。
换言之,最后算总账的话,刘备军在今年上半年,拥有战兵三十万。打完汉中之战,总兵力不减反增,膨胀到了三十三万人左右。
多出来的部队,一半是马超、吴懿部曲,一半是投降曹军转化。
而对面的曹操,在战前号称坐拥战兵五十万。
半年多打下来,夏侯渊原本放在汉中盆地的两万人被全歼,曹休送进汉中盆地的三万援军,最后只剩几千人突围逃回关中,剩下两万多也没了。仅这两部分,就导致曹军四五万人消失了。
而曹操自己,在陈仓道中,最大的一次惨败,就折损了三四万人,最后夏侯渊死后、临撤退时又被张飞打了一场大败仗,又折损过万。加上中间零零碎碎的战斗损失,曹军在陈仓道战场,半年里也损失了五万人。
汉中盆地和陈仓道,一共折损曹军十万——这还没算被庞德送掉的两万多西凉军。不过好在这些西凉军战前就没算在曹操的账上,是曹操开战前才从马腾那儿薅来的,所以并不需要从曹操那五十万人里扣减。
而且,因为庞德毕竟没把西凉仆从军完全送光,最后还有杨秋带着几千西凉残兵退了回来,继续给曹操卖命,所以算总账的话,曹操还能挽回近万人的兵力。
这样全部算下来,曹操折损了十万大军、找补回一万新附军,战后总兵力,大约还剩四十一万人。
所以,持续了那么久的西线战事,最终的总账,就是让曹刘之间的总兵力对比,
从五十万对三十万,变成了四十一万对三十三万。
益州战事爆发前,刘备的兵力人数是曹操的六成。
打完之后,刘备的兵力人数,已经涨到了曹操的八成。
这时候,再算上刘备阵营的武器装备优势、生产力优势,双方的纸面战斗力,已经可以说是基本持平了。
如果刘备未来能再顺利合并掉刘璋、刘表的地盘。那他的总兵力人数,甚至可以跟曹操持平,甚至略有反超。而刘备治下的人口,也能从曹操治下的六成,增长到八成。
换言之,持续八个月的汉中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益州之战,已经让刘备麾下不少文武,都觉得“我方阵营的实力,已经不输于曹操”了。
这种心态下,指望这些将军再顶着一堆最高只有杂号将军的头衔做事,他们肯定会不甘心,会迫切想要进步。
刘备手下的文官们,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大家会觉得
“我们实际管的事儿,已经比曹操手下那些同类文官更多更重要、实际权柄也更大了。
那凭什么曹操手下的文官,可以霸占九卿和尚书台、侍中诸职。而我们最高只能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府长史’的官职做事?最多再兼一个地方上的州牧。”
刘备必须给那些迫切想要进步的手下们,许一个前程了。
权大而官小的问题,不能一直无期限拖下去。
可惜,他面临的情况,也比历史同期更为复杂——历史上,他打赢汉中之战时,曹操已经先自封魏公、魏王了,还犯了杀伏皇后的大罪。所以刘备可以毫无心理负担地自表为汉中王,而且正式举行汉中王册封典礼。
而现在,汉中战役提前了那么多年,曹操来得及干下的劣迹,也就比历史上汉中之战时少了不少。
至少曹操现在只是陷害了一个司徒赵温、自己当上丞相。而魏公、魏王、杀皇后三大罪,都还没发生呢。
当然,严格从法理上来说,刘备想要当汉中王,倒是跟曹操当魏王性质不太一样的。因为汉朝的“祖宗之法”、“白马之盟”,本来就规定只是“非刘姓不得封王”。
曹操姓曹要当王,肯定是大逆。刘备姓刘,是汉室宗亲,这一世还额外得到了“宗伯”的位置,他本来就是宗室当中地位最高的话事人,只是跟皇帝的血统稍微远了点。
他想当汉中王,倒是不存在法理上的悖逆,只是太不谦虚、太敢为天下先、对他的名声会有相当的不利。
至于历史上劝进表里提到的“大司马”身份,倒是完全没有障碍,也不犯忌讳。
刘备想让人表他为大司马,就可以随时表大司马。
这么多复杂的考量,堆叠到了一起,让刘备必须审慎考虑。请诸葛兄弟和庞统、以及其他主要幕僚,都来群策群力,想一个让大家都合理合法升官晋爵的两全之法。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248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248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24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浙东匹夫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