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
大明守村人 本章字数:2548 大明守村人txt下载
天蒙蒙亮,百姓们起来就着咸菜喝两碗粥,纷纷跑回家换衣服、拿工具,又冲进田里干活。
两台半夜组装的收割机早已加入到工作的行列中,另外就是蒸汽机挂着的旋耕机了。
旋耕机本身没有动力,依靠蒸汽机上的传动轴来提供动力,这个对轴承和曲轴的强度要求高。
对于L型的旋耕刀同样得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否则自己就先变形了。
旋耕机可比正常的犁厉害,它一次就把地个耕完、耙平。
当然也可以不耙平,直接就起垄沟了,种小麦的话……
“里长,今年咱们村子的冬小麦种垄沟,试一下,看好不好用,好用后推广,单独留出来几十亩垄沟冬小麦与高粱套种。”
朱闻天现在整天在琢磨套种和轮作的事情,每一个地方的套种与轮作是不一样的。
他只是想把每一种都试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地方人力、畜力不足,非要叫人家那么种,累死也干不了。
就像最处的下丘村,没有大牲口,还想轮作?肥供应不上,套种?
里长实际想,摇头:“憨憨,高粱怎样过冬?”
“高粱不过冬,先起垄,在垄上种冬小麦,来年开春,再垄沟种高粱,可以种密一点。
等天渐渐暖和,垄沟里的高粱就长起来苗了,把这个苗拔出来移栽到其他地方。
利用冬小麦帮着高粱抵挡高粱蚜,它俩套种,高粱蚜就很少。
然后收完冬小麦,在冬小麦的地方种大豆,让高粱帮大豆抵挡阳光。”
朱闻天把步骤说出来,都是一次次失败被人总结出来的方法。
百姓是最不愿意改变原来耕作模式的,有的人是习惯了,有的人是害怕变了后就绝收。
绝收一季,一家人就可能饿死,一年顶一年的,头一年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之时,都等着新粮下来。
如果干旱,完喽!大家逃荒去吧!没吃的了。
有人告诉这样的百姓,你换个方法种,百姓问,我换了种不出来,我饿死?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一个地方有个经验丰富的种田人,每当田里出了问题,大家会去问这个人。
如此一来,他有了权威,有人说出来一套新方法,显然会让他的地位下降,他会说出许多种理由煽动其他人不接受。
下丘村最开始并不去主动教别人,而是自己增产、增收,其他人看到了,属于成功。
后来才跟着学习,看着下丘村天天吃肉,实在是羡慕。
此刻朱闻天要试试,成功了,朝廷能够在适合的地方推广,大不了承诺一个减产补偿、绝收全给的保证。
里长想一想,点头:“咱发现种地越来越难,成啊!下丘村你说得算。”
于是这边留下了旋耕机,队伍前往下丘村。
告诉百姓一声,说回来还要路过,百姓便不哭着跪着送行了。
进入丹阳湖后,顺流,速度快,抵达村子,村子这里的码头还是上次修建的,正好用上。
村子里宁国府的衙门主要官员,其他县的主要官员和二十一个村子的里长全在。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跑过来,他们是要看下丘村收割,去年他们就来了,下丘村又增产了。
今年看看是否比去年的产量有所提高,顺便把种子预定下来。
二十一个村子的粮俱是种子,跟朝廷换,然后他们不种自己的,要下丘村的。
路修好了,各村一群大牲口,他们每一旬都要安排人跑过来看看,哪怕是增产半成的可能。
结果他们等到了特殊的队伍,陛下带着整个后宫跑来游玩?
大家先跪一下,迎接陛下、太子等人。
“到家了,咱上次住在哪来着?”朱元璋让人起来后,寻找位置。
这边也装修好了,主要是电灯的线路、上下水、十二个时辰的洗浴热水。
现在再让朱元璋用净桶,他会很难受,倒不是不能坚持。
收拾卫生间的宫女太监们也一样,他们不愿意再有净桶,净房都是犯错的人给罚进去干活。
南京不允许把排泄物直接弄进河里,河水是饮用水。
整个南京七八十万人,全往河里排,想想就感觉……恒河?
其他人去安置,朱元璋在上次与人开会时的地方召见官员。
宁国府六个县,其他的五个县的知县先提供数据、回答问题,每一知县都对答如流。
他们知道上回宣城县的官员是如何应对的,凡是涉及到本县民生的,必须会,陛下的意思是以后给升官。
他们就努力学,果然,今天用上了,否则就不是升不升官的问题了,会要命的。
五个县问完,李知县、郑主簿、关县丞、王典史四个人看着朱元璋,满脸期待之色。
“你们不用了,咱信得过,还有你们,这五个县以前没问过,都很好。”朱元璋不愿意浪费时间。
李知县等人:“……”
朱元璋转头看在下丘村百货商店负责总数据整理的李信和李言:“你俩还行?”
“陛下,我们很好。”“陛下,行呢!”二人一同回答。
“歇一歇,喝口茶。中午吃什么?天热,喝羊汤吧!天冷咱吃杀猪菜,杀猪菜要不要改下名?
算啦!叫习惯了,咱小时候也盼着天天吃杀猪菜,就吃过一次,还是别人吃完剩的施舍给咱的。嘿嘿!”
朱元璋点菜,到下丘村不用客气,牲畜和家禽都多,还有竹鼠和兔子。
被雇来干活的人,最后每一个都学会很多本事,包括之前的那一批,已经分散出去,到各个牲畜中转饲养场干活,正在学养兔子,这个是短板,得补上。
按照正常的说法,供吃供住供穿,还教本事,属于学徒,不给钱的,干个几年的累活,才教技术。
等学完了技术,必须再干几年给师父补偿,然后出师,师父至少会留一手。
下丘村不是,来了给工钱,教,学好了愿意走就走,不拦着,那点技术无所谓,甚至还希望被人传出去。
而被雇来的人,没人认为自己学好了就离开的,他们继续学,甚至想出来更好的办法。
他们在等,等朝廷安排工作,自己不敢出去找活儿。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150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150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150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农家一锅出谢谢您的支持!!
两台半夜组装的收割机早已加入到工作的行列中,另外就是蒸汽机挂着的旋耕机了。
旋耕机本身没有动力,依靠蒸汽机上的传动轴来提供动力,这个对轴承和曲轴的强度要求高。
对于L型的旋耕刀同样得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否则自己就先变形了。
旋耕机可比正常的犁厉害,它一次就把地个耕完、耙平。
当然也可以不耙平,直接就起垄沟了,种小麦的话……
“里长,今年咱们村子的冬小麦种垄沟,试一下,看好不好用,好用后推广,单独留出来几十亩垄沟冬小麦与高粱套种。”
朱闻天现在整天在琢磨套种和轮作的事情,每一个地方的套种与轮作是不一样的。
他只是想把每一种都试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有的地方人力、畜力不足,非要叫人家那么种,累死也干不了。
就像最处的下丘村,没有大牲口,还想轮作?肥供应不上,套种?
里长实际想,摇头:“憨憨,高粱怎样过冬?”
“高粱不过冬,先起垄,在垄上种冬小麦,来年开春,再垄沟种高粱,可以种密一点。
等天渐渐暖和,垄沟里的高粱就长起来苗了,把这个苗拔出来移栽到其他地方。
利用冬小麦帮着高粱抵挡高粱蚜,它俩套种,高粱蚜就很少。
然后收完冬小麦,在冬小麦的地方种大豆,让高粱帮大豆抵挡阳光。”
朱闻天把步骤说出来,都是一次次失败被人总结出来的方法。
百姓是最不愿意改变原来耕作模式的,有的人是习惯了,有的人是害怕变了后就绝收。
绝收一季,一家人就可能饿死,一年顶一年的,头一年的粮食吃到青黄不接之时,都等着新粮下来。
如果干旱,完喽!大家逃荒去吧!没吃的了。
有人告诉这样的百姓,你换个方法种,百姓问,我换了种不出来,我饿死?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一个地方有个经验丰富的种田人,每当田里出了问题,大家会去问这个人。
如此一来,他有了权威,有人说出来一套新方法,显然会让他的地位下降,他会说出许多种理由煽动其他人不接受。
下丘村最开始并不去主动教别人,而是自己增产、增收,其他人看到了,属于成功。
后来才跟着学习,看着下丘村天天吃肉,实在是羡慕。
此刻朱闻天要试试,成功了,朝廷能够在适合的地方推广,大不了承诺一个减产补偿、绝收全给的保证。
里长想一想,点头:“咱发现种地越来越难,成啊!下丘村你说得算。”
于是这边留下了旋耕机,队伍前往下丘村。
告诉百姓一声,说回来还要路过,百姓便不哭着跪着送行了。
进入丹阳湖后,顺流,速度快,抵达村子,村子这里的码头还是上次修建的,正好用上。
村子里宁国府的衙门主要官员,其他县的主要官员和二十一个村子的里长全在。
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跑过来,他们是要看下丘村收割,去年他们就来了,下丘村又增产了。
今年看看是否比去年的产量有所提高,顺便把种子预定下来。
二十一个村子的粮俱是种子,跟朝廷换,然后他们不种自己的,要下丘村的。
路修好了,各村一群大牲口,他们每一旬都要安排人跑过来看看,哪怕是增产半成的可能。
结果他们等到了特殊的队伍,陛下带着整个后宫跑来游玩?
大家先跪一下,迎接陛下、太子等人。
“到家了,咱上次住在哪来着?”朱元璋让人起来后,寻找位置。
这边也装修好了,主要是电灯的线路、上下水、十二个时辰的洗浴热水。
现在再让朱元璋用净桶,他会很难受,倒不是不能坚持。
收拾卫生间的宫女太监们也一样,他们不愿意再有净桶,净房都是犯错的人给罚进去干活。
南京不允许把排泄物直接弄进河里,河水是饮用水。
整个南京七八十万人,全往河里排,想想就感觉……恒河?
其他人去安置,朱元璋在上次与人开会时的地方召见官员。
宁国府六个县,其他的五个县的知县先提供数据、回答问题,每一知县都对答如流。
他们知道上回宣城县的官员是如何应对的,凡是涉及到本县民生的,必须会,陛下的意思是以后给升官。
他们就努力学,果然,今天用上了,否则就不是升不升官的问题了,会要命的。
五个县问完,李知县、郑主簿、关县丞、王典史四个人看着朱元璋,满脸期待之色。
“你们不用了,咱信得过,还有你们,这五个县以前没问过,都很好。”朱元璋不愿意浪费时间。
李知县等人:“……”
朱元璋转头看在下丘村百货商店负责总数据整理的李信和李言:“你俩还行?”
“陛下,我们很好。”“陛下,行呢!”二人一同回答。
“歇一歇,喝口茶。中午吃什么?天热,喝羊汤吧!天冷咱吃杀猪菜,杀猪菜要不要改下名?
算啦!叫习惯了,咱小时候也盼着天天吃杀猪菜,就吃过一次,还是别人吃完剩的施舍给咱的。嘿嘿!”
朱元璋点菜,到下丘村不用客气,牲畜和家禽都多,还有竹鼠和兔子。
被雇来干活的人,最后每一个都学会很多本事,包括之前的那一批,已经分散出去,到各个牲畜中转饲养场干活,正在学养兔子,这个是短板,得补上。
按照正常的说法,供吃供住供穿,还教本事,属于学徒,不给钱的,干个几年的累活,才教技术。
等学完了技术,必须再干几年给师父补偿,然后出师,师父至少会留一手。
下丘村不是,来了给工钱,教,学好了愿意走就走,不拦着,那点技术无所谓,甚至还希望被人传出去。
而被雇来的人,没人认为自己学好了就离开的,他们继续学,甚至想出来更好的办法。
他们在等,等朝廷安排工作,自己不敢出去找活儿。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150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150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150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百三十七章 自然更迭人性琢)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农家一锅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