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居住于苏格兰场的亚瑟王 第一百三十七章 欧姆在云顶
大不列颠之影 本章字数:6261 大不列颠之影txt下载
如果你要批评指点四周风景,首先要爬上屋顶。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哥廷根大学的会客室中,从伦敦远道而来的皇家学会研究者们围在一张圆桌边比邻而坐。
他们每个人都手捧一份由亚瑟翻译的英文版《电流的计算》,会客室中时不时就会响起几声沙沙的翻动书页的声音。
或许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电流的计算》足够他们细细看上一天,但是对于这些电磁学研究者而言,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他们就能领会欧姆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很快,就有学者放下了书,但是却没有人率先发言,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都打算先听听别人的看法。
但这么一直僵持下去显然不是个事儿,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人率先开口:“我对电磁学钻研的不算特别深入,但是仅就数学表达式而言,虽然欧姆先生的证明过程写的比较凌乱,乍看上去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但方向和结果都是对的。”
众人都抬头看向了声音的源头,说话的是代表了剑桥大学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卢卡斯数学教席查尔斯·巴贝奇先生。
虽然名义上哥廷根大学召开的是全欧电磁学大会,但是在早期研究当中各学科常有交叉,研究者们通常也都横跨多个领域。或者换句话说,这年头只专精于某个单一领域的研究者反倒是珍奇物种。因此,这次会议里还有不少并不以电磁学研究见长的学者也纷纷应邀参会。
比如本次哥廷根电磁学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高斯先生,虽然他在欧洲的名声一多半都是靠着数学赢得的,但实际上他本人对数学兴趣不大,他钻研数学纯粹只是为了替他感兴趣的天文学、电磁学和地理测绘学提供研究工具。
在巴贝奇之后,与他关系亲密的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助理教授彼得·巴洛也开口附和道:“我也认为数学计算上没有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在于,书中给出的实验数据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过要验证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今天就可以在哥廷根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复现。”
而坐在巴洛身边的东印度公司军事学院教授威廉·斯特金更是忍不住开口道:“之前哥廷根的韦伯说德意志学界就因为这本书便对欧姆大加抨击?如果仅仅只是学术观点不同,犯得着用上‘骗子’‘鞋匠儿子’这样的词汇吗?再说了,鞋匠的儿子有什么值得耻辱的吗?我也是鞋匠的儿子!”
斯特金的这番话刚说完,立刻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点头认同。
如果今天在会客室里的客人不是来自皇家学会的,那斯特金的这番话估计还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因为相较于欧洲其他三大学术机构,19世纪皇家学会电磁学部的成员构成明显与法国科学院、柏林科学院以及罗马科学院大不相同。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皇家学会的电磁学部几乎全部由实验物理学家构成,而所谓的实验物理学家,顾名思义,他们更强调动手。因此,在场的研究者多半曾经当过技工或者工程师。而从事这样的职业,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家庭出身不会太好。
因为英国富裕阶层的孩子,长大以后大多会去做律师、法官、军官抑或是牧师。就算他们从事研究工作,侧重的也是理论方向。
刚刚发言的几位研究者就很好的说明了皇家学会当中的这一趋势。
主要从事数学研究的巴贝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大学念的是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与查尔斯·达尔文是同校同学院的前后辈关系。
而威廉·斯特金,这位正如他说的那样,是鞋匠的儿子,从小就在父亲的鞋铺帮忙,成年后便加入了军队服役,并在那里自学了数学和物理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电磁铁。
至于彼得·巴洛,这位更是一位传奇式的励志人物,同样是贫困家庭出身,后来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并在船上自学成才,退伍后获聘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数学助理教授,光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新发明就包括了《巴洛数学表》、巴洛轮和巴洛透镜。
1823年时,巴洛还凭借纠正船用罗盘因船体铁材造成的误差而荣获英国最高科学荣誉——科普利奖章。
而在这群人当中,名气最大的迈克尔·法拉第,那更是不用多说,法拉第向来以铁匠儿子的平民身份为荣,甚至为此拒绝了国王威廉四世的爵位册封。
因此,当听完了韦伯介绍的前因后果,阅读了欧姆的《电流的计算》后,皇家学会的实验物理学家们理所当然的就会觉得:这是德意志科学界在联起手来霸凌欧姆。
不过这倒不能怪罪他们联想太多,而是类似的情况在欧洲科学界屡见不鲜。虽然相较于政治,自然哲学界的争斗还到不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里面的龌龊事却依然不少。
别的不提,法拉第早年的时候不就被人诬陷过学术造假、剽窃成果吗?
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欧姆此时心里是个怎样的感受了。
皇家学会的研究者们各个义愤填膺,而这也是亚瑟想要看到的效果。
为什么他会先把欧姆的论文拿到皇家学会这头,而不是拿给法兰西科学院或是柏林科学院?
正是因为这边泥腿子出身的实验物理学家比较多。
而在巴黎和柏林,虽然同样是研究电磁学,但是那边更侧重于理论研究,而且大多是中等阶层以上出身的,所以真的很难让那群家伙对欧姆的故事感同身受。
而且,在招待各国科学院代表团的过程中,还得小心的将他们分门别类。如果你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很容易出现讨好这个得罪那个的情况。
仅就法拉第一人而言,虽然法拉第的人品无可指摘,但是由于法拉第的导师汉弗里·戴维爵士早年间应拿破仑邀请访问巴黎时曾经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法兰西科学院里直到现在都有一些人对法拉第取得的成就颇有微词。
当戴维造访巴黎时,受到了巴黎科学界的热烈欢迎。某天早上安培带着两位法国化学家来拜访戴维,他们还随手带来了一种紫黑色的晶体作为礼品。这东西是两年前法国化学家库尔图瓦在提炼海藻时意外得到的一种物质。
虽然库尔图瓦和盖-吕萨克等人研究了两年,但是一直弄不清楚这东西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戴维得到了这样的宝贝,于是便立马着手与小学徒法拉第一起研究起了这个神秘物质,没过几天,戴维就弄清楚了,这种神秘紫色晶体冒出来的紫色气体,就是它自身的蒸气。它有氯气的性质,并不是因为它含有氯,而是因为它自身也是一种元素,而且这种新元素和氯是属于同一类的。
之后,戴维又使用了电解的办法,最终确定了它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种单质。戴维得到这个结论后一分钟也没有耽搁。
因为作为一个自然哲学界的老油条,戴维知道必须抢先宣布自己的发现,有时候一分钟的延误,就会使你永远失去成为不朽人物的机会。
戴维立马给巴黎科学院的居维叶写了一封信,宣布了自己的观点。
当天下午,这封信就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了。
接着,戴维又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写成一篇详尽的报告,寄回了皇家学会,报告上所署的日期是1 813年12月10日,也就是用电解的办法最后鉴定碘是单质的前一天。为了拿下这个荣誉,戴维狡猾的把报告日期提前了一天。
没过多久,这个消息就在巴黎传开了,戴维爵士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碘。
这件事理所应当的激怒了他的法国同行。
因为碘是法国人提炼出来的,法国人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碘的荣誉理应属于法国。
其中最为恼怒的莫过于盖-吕萨克了,这位法国大化学家做了大量工作,眼瞅着自己就要成功,却突然听人宣布碘已经发现了,而发现者就是他们的贵宾戴维爵士。
为此,盖-吕萨克气的破口大骂道:“这个人只做了百分之一的工作,然而却要求享有百分之百的荣誉!”
就因为戴维的这个破事,连累着法拉第也被法国人记恨了好久。如果不是后来戴维又因为嫉妒自己的学生法拉第,对他做了些不体面的事情,盖-吕萨克等人估计直到现在还把法拉第认定为戴维的‘帮凶’。
而除了法国科学院与皇家学会的争斗以外,柏林科学院与皇家学会在某些领域的斗争同样堪称白热化。
而德意志人与英国人之间的仇怨,如果追溯起来,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这主要是围绕柏林科学院首任院长莱布尼茨和皇家学会第三任会长艾萨克·牛顿爵士展开的。
光是为了争夺微积分的发现权,两边就打了几十年的口水仗,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法国人则毅然决然的站在了他们的德国盟友那边以对抗霸道的英国佬。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与德意志科学界的关系有多好。
在化学中的“燃素说”与“氧气说”之争中,德意志的斯塔尔与法兰西的拉瓦锡正面对垒、大打出手。这场战斗中,先是德意志人占据优势,随后法兰西反夺主动,而不列颠则在左右摇摆后最终站到了法国那一头。
法拉第听到同伴们的争议后,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合上书本站起身,向着身边的威廉·韦伯询问道:“韦伯先生,请问欧姆先生现在正在什么地方?”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韦伯从兜里摸出怀表看了眼:“这个时间,他估计还在上课吧?”
“哪间教室知道吗?”
“当然。”韦伯笑着说道:“我这些天经常去他那边逛,与欧姆一起做实验可有意思了。”
“那劳烦您带路。”
韦伯闻言愣道:“您不在这里等黑斯廷斯学监吗?”
法拉第笑着开口道:“用不着,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与我一样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与其这样大家伙聚在一起,说些无意义的话,虚情假意的互相推脱,还不如让我们多到实验室和教室转转。”
……
在哥廷根的校园中,教室算不上什么稀缺资源,学生在这里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对象。
课堂上学生的多寡意味着讲师将会获得多少收入,意味着他在生活之余能额外分出多少资金从事科学研究,离梦想中的正式教职更近一步。
在哥廷根大学的一众讲师当中,欧姆课堂上的学生不算特别多,但也称不上很少。
他站在讲台上,一只手拿着昨晚精心准备的课堂讲义,另一只手则用粉笔认认真真地板书。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欧姆将板书抄写完毕,他转过身正要继续讲解,却忽然发现今天课堂上的学生貌似比往常多了一些。
在教室的后排位置,不知道何时来了七八个相貌老成的学生,就像是约好了似的,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戴着圆顶礼帽、一身漆黑的燕尾服与白衬衫。
正坐在教室中段靠后神游天外的俾斯麦也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他一只手握着笔,一只手撑着下巴,心里嘀咕着今年的大一新生看起来就像是快入土了似的。
欧姆望着这群新学生,心里也没有多在意,他只是微笑着冲几个新生点了点头,旋即又卖力的开始讲起了课。在欧姆看来,这几个学生估计是来试听的,为了让他们报课,今天他必须向他们展现出百分之二百的实力。
一想到这里,欧姆讲课的调门都大了不少,他先是介绍了各种基本概念,随后又在黑板上留下了几个问题。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那么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简单的问题,电磁感应是由谁发现的?”
欧姆望着鸦雀无声的课堂,他的眼睛四处寻觅了一圈,最终定格在了后排的几位新同学身上。
他抬起手点名道:“后排那位挨着过道的同学,请你回答问题。”
法拉第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万幸欧姆是用法语和德语双语授课的,再加上对方的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法拉第只得站起身来:“抱歉,您能用法语提问吗?”
欧姆恍然大悟道:“你是留学生吧?没关系,你能告诉我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吗?”
一旁的斯特金、巴洛等人看到法拉第被点名,顿时忍不住抬手掩住了嘴。对于电磁学研究者来说,再没有什么场面能比这个更滑稽的了。
就连法拉第自己也忍不住笑道:“报告,是我发现的。”
“哈哈哈!!!!”
课堂上哄堂大笑,俾斯麦趴在桌面上一手捂着肚子拳头直捶桌子,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法国佬还真幽默!”
“什么?!”欧姆看起来有些生气,他没想到这个新学生居然如此顽劣:“罢了,你坐下,旁边那位先生,请你站起来回答,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
被点到名的斯特金强忍着笑意,站起身高声道:“报告!电磁感应是我旁边这位先生发现的!”
欧姆听到这个回答只觉得眼前一黑,气的差点就想用粉笔头砸他俩。
他黑着脸问道:“你是认真的吗?”
斯特金身边的巴洛不请自来的站起身道:“报告!我作证,电磁感应确实是过道旁边那位先生发现的!”
欧姆捂着胸口,只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够倒霉的,怎么能撞上了这么几个二世祖?
一直站在门外的韦伯捂着嘴偷笑,眼尖的欧姆立马就捕捉到了这位自己刚结交的新朋友:“威廉,你什么时候来的?”
韦伯笑着退到了一边,将藏在他身后的亚瑟给让了出来:“我来了有一会儿了,黑斯廷斯学监也在呢。”
欧姆看到亚瑟居然也在,不由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学监好不容易来视察一下教学情况,居然就撞上了本学期最糟糕的一堂课。
欧姆一只手扶着额头,嘴里念叨着:“看来即便来了哥廷根,我的坏运气还是没结束。”
课已经上成了这样,欧姆只能想办法让教学回到正轨,学生们不可靠,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同事了。
欧姆开口道:“同学们,你们今天运道不错,我们这堂课讲电磁感应,正好碰上黑斯廷斯学监也在这儿。由他这个亲历者来告诉你们,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你们应该能够印象更深刻。”
亚瑟没想到自己出来散散步居然也被欧姆抓了壮丁,不过万幸这题对他没什么难度。
亚瑟瞥了眼后排憋笑憋的肩膀颤抖的皇家学会学者们,只得叹了口气道:“欧姆先生,我建议你相信刚才那几位先生,因为电磁感应真的是由过道边那位先生发现的。”
语罢,亚瑟便耸了耸肩,摇头晃脑的沿着走廊扬长而去了。
欧姆站在课堂上愣了半天,他还没有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情况。
台下的巴贝奇见状,笑着起身道:“很高兴认识您,欧姆先生,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席,查尔斯·巴贝奇。”
巴洛与斯特金等人也纷纷起立。
“牛津大学萨维尔天文学教席,彼得·巴洛。”
“东印度公司军事学院,自然哲学首席教授,威廉·斯特金。”
“爱丁堡大学,实验物理学……”
一个个名震欧洲的姓名像是炮弹一样砸在欧姆的头顶,阳光照在欧姆的眼睛上,晃得他仿佛身处云端梦境。
“这……这么说的话……”
欧姆的视线聚焦在过道边的那位先生身上,他小腿肚子发软的朝着过道一路走来。站定之后,欧姆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的请教道:“您难道是?”
法拉第微笑着站起身向他伸出了手:“虽然您在课上已经介绍过我了。但是礼貌起见,请容许我自我介绍:皇家学会实验室主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迈克尔·法拉第。您的课讲的非常不错,欧姆先生。”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11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11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11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三十七章 欧姆在云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趋时谢谢您的支持!!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哥廷根大学的会客室中,从伦敦远道而来的皇家学会研究者们围在一张圆桌边比邻而坐。
他们每个人都手捧一份由亚瑟翻译的英文版《电流的计算》,会客室中时不时就会响起几声沙沙的翻动书页的声音。
或许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电流的计算》足够他们细细看上一天,但是对于这些电磁学研究者而言,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他们就能领会欧姆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很快,就有学者放下了书,但是却没有人率先发言,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都打算先听听别人的看法。
但这么一直僵持下去显然不是个事儿,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人率先开口:“我对电磁学钻研的不算特别深入,但是仅就数学表达式而言,虽然欧姆先生的证明过程写的比较凌乱,乍看上去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但方向和结果都是对的。”
众人都抬头看向了声音的源头,说话的是代表了剑桥大学数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卢卡斯数学教席查尔斯·巴贝奇先生。
虽然名义上哥廷根大学召开的是全欧电磁学大会,但是在早期研究当中各学科常有交叉,研究者们通常也都横跨多个领域。或者换句话说,这年头只专精于某个单一领域的研究者反倒是珍奇物种。因此,这次会议里还有不少并不以电磁学研究见长的学者也纷纷应邀参会。
比如本次哥廷根电磁学大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高斯先生,虽然他在欧洲的名声一多半都是靠着数学赢得的,但实际上他本人对数学兴趣不大,他钻研数学纯粹只是为了替他感兴趣的天文学、电磁学和地理测绘学提供研究工具。
在巴贝奇之后,与他关系亲密的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助理教授彼得·巴洛也开口附和道:“我也认为数学计算上没有问题,现在唯一的问题在于,书中给出的实验数据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不过要验证这一点并不困难,我们今天就可以在哥廷根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复现。”
而坐在巴洛身边的东印度公司军事学院教授威廉·斯特金更是忍不住开口道:“之前哥廷根的韦伯说德意志学界就因为这本书便对欧姆大加抨击?如果仅仅只是学术观点不同,犯得着用上‘骗子’‘鞋匠儿子’这样的词汇吗?再说了,鞋匠的儿子有什么值得耻辱的吗?我也是鞋匠的儿子!”
斯特金的这番话刚说完,立刻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点头认同。
如果今天在会客室里的客人不是来自皇家学会的,那斯特金的这番话估计还不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因为相较于欧洲其他三大学术机构,19世纪皇家学会电磁学部的成员构成明显与法国科学院、柏林科学院以及罗马科学院大不相同。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皇家学会的电磁学部几乎全部由实验物理学家构成,而所谓的实验物理学家,顾名思义,他们更强调动手。因此,在场的研究者多半曾经当过技工或者工程师。而从事这样的职业,也就注定了他们的家庭出身不会太好。
因为英国富裕阶层的孩子,长大以后大多会去做律师、法官、军官抑或是牧师。就算他们从事研究工作,侧重的也是理论方向。
刚刚发言的几位研究者就很好的说明了皇家学会当中的这一趋势。
主要从事数学研究的巴贝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大学念的是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与查尔斯·达尔文是同校同学院的前后辈关系。
而威廉·斯特金,这位正如他说的那样,是鞋匠的儿子,从小就在父亲的鞋铺帮忙,成年后便加入了军队服役,并在那里自学了数学和物理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电磁铁。
至于彼得·巴洛,这位更是一位传奇式的励志人物,同样是贫困家庭出身,后来进入皇家海军服役,并在船上自学成才,退伍后获聘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数学助理教授,光是以他名字命名的新发明就包括了《巴洛数学表》、巴洛轮和巴洛透镜。
1823年时,巴洛还凭借纠正船用罗盘因船体铁材造成的误差而荣获英国最高科学荣誉——科普利奖章。
而在这群人当中,名气最大的迈克尔·法拉第,那更是不用多说,法拉第向来以铁匠儿子的平民身份为荣,甚至为此拒绝了国王威廉四世的爵位册封。
因此,当听完了韦伯介绍的前因后果,阅读了欧姆的《电流的计算》后,皇家学会的实验物理学家们理所当然的就会觉得:这是德意志科学界在联起手来霸凌欧姆。
不过这倒不能怪罪他们联想太多,而是类似的情况在欧洲科学界屡见不鲜。虽然相较于政治,自然哲学界的争斗还到不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里面的龌龊事却依然不少。
别的不提,法拉第早年的时候不就被人诬陷过学术造假、剽窃成果吗?
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欧姆此时心里是个怎样的感受了。
皇家学会的研究者们各个义愤填膺,而这也是亚瑟想要看到的效果。
为什么他会先把欧姆的论文拿到皇家学会这头,而不是拿给法兰西科学院或是柏林科学院?
正是因为这边泥腿子出身的实验物理学家比较多。
而在巴黎和柏林,虽然同样是研究电磁学,但是那边更侧重于理论研究,而且大多是中等阶层以上出身的,所以真的很难让那群家伙对欧姆的故事感同身受。
而且,在招待各国科学院代表团的过程中,还得小心的将他们分门别类。如果你不了解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很容易出现讨好这个得罪那个的情况。
仅就法拉第一人而言,虽然法拉第的人品无可指摘,但是由于法拉第的导师汉弗里·戴维爵士早年间应拿破仑邀请访问巴黎时曾经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法兰西科学院里直到现在都有一些人对法拉第取得的成就颇有微词。
当戴维造访巴黎时,受到了巴黎科学界的热烈欢迎。某天早上安培带着两位法国化学家来拜访戴维,他们还随手带来了一种紫黑色的晶体作为礼品。这东西是两年前法国化学家库尔图瓦在提炼海藻时意外得到的一种物质。
虽然库尔图瓦和盖-吕萨克等人研究了两年,但是一直弄不清楚这东西的成分到底是什么。
戴维得到了这样的宝贝,于是便立马着手与小学徒法拉第一起研究起了这个神秘物质,没过几天,戴维就弄清楚了,这种神秘紫色晶体冒出来的紫色气体,就是它自身的蒸气。它有氯气的性质,并不是因为它含有氯,而是因为它自身也是一种元素,而且这种新元素和氯是属于同一类的。
之后,戴维又使用了电解的办法,最终确定了它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种单质。戴维得到这个结论后一分钟也没有耽搁。
因为作为一个自然哲学界的老油条,戴维知道必须抢先宣布自己的发现,有时候一分钟的延误,就会使你永远失去成为不朽人物的机会。
戴维立马给巴黎科学院的居维叶写了一封信,宣布了自己的观点。
当天下午,这封信就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了。
接着,戴维又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写成一篇详尽的报告,寄回了皇家学会,报告上所署的日期是1 813年12月10日,也就是用电解的办法最后鉴定碘是单质的前一天。为了拿下这个荣誉,戴维狡猾的把报告日期提前了一天。
没过多久,这个消息就在巴黎传开了,戴维爵士发现了一种新元素碘。
这件事理所应当的激怒了他的法国同行。
因为碘是法国人提炼出来的,法国人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碘的荣誉理应属于法国。
其中最为恼怒的莫过于盖-吕萨克了,这位法国大化学家做了大量工作,眼瞅着自己就要成功,却突然听人宣布碘已经发现了,而发现者就是他们的贵宾戴维爵士。
为此,盖-吕萨克气的破口大骂道:“这个人只做了百分之一的工作,然而却要求享有百分之百的荣誉!”
就因为戴维的这个破事,连累着法拉第也被法国人记恨了好久。如果不是后来戴维又因为嫉妒自己的学生法拉第,对他做了些不体面的事情,盖-吕萨克等人估计直到现在还把法拉第认定为戴维的‘帮凶’。
而除了法国科学院与皇家学会的争斗以外,柏林科学院与皇家学会在某些领域的斗争同样堪称白热化。
而德意志人与英国人之间的仇怨,如果追溯起来,其实也非常好理解。这主要是围绕柏林科学院首任院长莱布尼茨和皇家学会第三任会长艾萨克·牛顿爵士展开的。
光是为了争夺微积分的发现权,两边就打了几十年的口水仗,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法国人则毅然决然的站在了他们的德国盟友那边以对抗霸道的英国佬。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与德意志科学界的关系有多好。
在化学中的“燃素说”与“氧气说”之争中,德意志的斯塔尔与法兰西的拉瓦锡正面对垒、大打出手。这场战斗中,先是德意志人占据优势,随后法兰西反夺主动,而不列颠则在左右摇摆后最终站到了法国那一头。
法拉第听到同伴们的争议后,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合上书本站起身,向着身边的威廉·韦伯询问道:“韦伯先生,请问欧姆先生现在正在什么地方?”
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韦伯从兜里摸出怀表看了眼:“这个时间,他估计还在上课吧?”
“哪间教室知道吗?”
“当然。”韦伯笑着说道:“我这些天经常去他那边逛,与欧姆一起做实验可有意思了。”
“那劳烦您带路。”
韦伯闻言愣道:“您不在这里等黑斯廷斯学监吗?”
法拉第笑着开口道:“用不着,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与我一样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与其这样大家伙聚在一起,说些无意义的话,虚情假意的互相推脱,还不如让我们多到实验室和教室转转。”
……
在哥廷根的校园中,教室算不上什么稀缺资源,学生在这里才是需要尽力争取的对象。
课堂上学生的多寡意味着讲师将会获得多少收入,意味着他在生活之余能额外分出多少资金从事科学研究,离梦想中的正式教职更近一步。
在哥廷根大学的一众讲师当中,欧姆课堂上的学生不算特别多,但也称不上很少。
他站在讲台上,一只手拿着昨晚精心准备的课堂讲义,另一只手则用粉笔认认真真地板书。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欧姆将板书抄写完毕,他转过身正要继续讲解,却忽然发现今天课堂上的学生貌似比往常多了一些。
在教室的后排位置,不知道何时来了七八个相貌老成的学生,就像是约好了似的,他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戴着圆顶礼帽、一身漆黑的燕尾服与白衬衫。
正坐在教室中段靠后神游天外的俾斯麦也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他一只手握着笔,一只手撑着下巴,心里嘀咕着今年的大一新生看起来就像是快入土了似的。
欧姆望着这群新学生,心里也没有多在意,他只是微笑着冲几个新生点了点头,旋即又卖力的开始讲起了课。在欧姆看来,这几个学生估计是来试听的,为了让他们报课,今天他必须向他们展现出百分之二百的实力。
一想到这里,欧姆讲课的调门都大了不少,他先是介绍了各种基本概念,随后又在黑板上留下了几个问题。
“今天这堂课上,我们讲述了电磁感应现象,那么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简单的问题,电磁感应是由谁发现的?”
欧姆望着鸦雀无声的课堂,他的眼睛四处寻觅了一圈,最终定格在了后排的几位新同学身上。
他抬起手点名道:“后排那位挨着过道的同学,请你回答问题。”
法拉第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万幸欧姆是用法语和德语双语授课的,再加上对方的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法拉第只得站起身来:“抱歉,您能用法语提问吗?”
欧姆恍然大悟道:“你是留学生吧?没关系,你能告诉我是谁发现了电磁感应吗?”
一旁的斯特金、巴洛等人看到法拉第被点名,顿时忍不住抬手掩住了嘴。对于电磁学研究者来说,再没有什么场面能比这个更滑稽的了。
就连法拉第自己也忍不住笑道:“报告,是我发现的。”
“哈哈哈!!!!”
课堂上哄堂大笑,俾斯麦趴在桌面上一手捂着肚子拳头直捶桌子,他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法国佬还真幽默!”
“什么?!”欧姆看起来有些生气,他没想到这个新学生居然如此顽劣:“罢了,你坐下,旁边那位先生,请你站起来回答,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
被点到名的斯特金强忍着笑意,站起身高声道:“报告!电磁感应是我旁边这位先生发现的!”
欧姆听到这个回答只觉得眼前一黑,气的差点就想用粉笔头砸他俩。
他黑着脸问道:“你是认真的吗?”
斯特金身边的巴洛不请自来的站起身道:“报告!我作证,电磁感应确实是过道旁边那位先生发现的!”
欧姆捂着胸口,只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够倒霉的,怎么能撞上了这么几个二世祖?
一直站在门外的韦伯捂着嘴偷笑,眼尖的欧姆立马就捕捉到了这位自己刚结交的新朋友:“威廉,你什么时候来的?”
韦伯笑着退到了一边,将藏在他身后的亚瑟给让了出来:“我来了有一会儿了,黑斯廷斯学监也在呢。”
欧姆看到亚瑟居然也在,不由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学监好不容易来视察一下教学情况,居然就撞上了本学期最糟糕的一堂课。
欧姆一只手扶着额头,嘴里念叨着:“看来即便来了哥廷根,我的坏运气还是没结束。”
课已经上成了这样,欧姆只能想办法让教学回到正轨,学生们不可靠,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同事了。
欧姆开口道:“同学们,你们今天运道不错,我们这堂课讲电磁感应,正好碰上黑斯廷斯学监也在这儿。由他这个亲历者来告诉你们,电磁感应是谁发现的,你们应该能够印象更深刻。”
亚瑟没想到自己出来散散步居然也被欧姆抓了壮丁,不过万幸这题对他没什么难度。
亚瑟瞥了眼后排憋笑憋的肩膀颤抖的皇家学会学者们,只得叹了口气道:“欧姆先生,我建议你相信刚才那几位先生,因为电磁感应真的是由过道边那位先生发现的。”
语罢,亚瑟便耸了耸肩,摇头晃脑的沿着走廊扬长而去了。
欧姆站在课堂上愣了半天,他还没有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情况。
台下的巴贝奇见状,笑着起身道:“很高兴认识您,欧姆先生,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席,查尔斯·巴贝奇。”
巴洛与斯特金等人也纷纷起立。
“牛津大学萨维尔天文学教席,彼得·巴洛。”
“东印度公司军事学院,自然哲学首席教授,威廉·斯特金。”
“爱丁堡大学,实验物理学……”
一个个名震欧洲的姓名像是炮弹一样砸在欧姆的头顶,阳光照在欧姆的眼睛上,晃得他仿佛身处云端梦境。
“这……这么说的话……”
欧姆的视线聚焦在过道边的那位先生身上,他小腿肚子发软的朝着过道一路走来。站定之后,欧姆深吸一口气,郑重其事的请教道:“您难道是?”
法拉第微笑着站起身向他伸出了手:“虽然您在课上已经介绍过我了。但是礼貌起见,请容许我自我介绍:皇家学会实验室主任,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迈克尔·法拉第。您的课讲的非常不错,欧姆先生。”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201134.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201134/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201134.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百三十七章 欧姆在云顶)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趋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