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402章 唐国金国篇:大融合和议会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本章字数:13531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保护环境,和种地吃饭天然相悖。
大平原全是热带雨林,不铲除雨林,就没有足够的耕地。
获取足够的耕地,就要损失掉雨林。
唐国是这样,金国也是这样,蜀国也需要焚烧雨林,扩大耕地。
南美的雨林,从景泰三十六年开始,到景泰六十四年,二十八年内,雨林消失了65%。
这还是在中枢严格控制雨林数目的情况下呢。
唐国国内人口,有5%非汉族人口,主要有图皮人、阿兹特克人、非洲裔黑人,和欧洲裔白人。
在四亿基数下,5%就是一千万人口。
唐国人信仰六种教派,除了传统五教外,还有三千万人口,信封妈祖,在唐国妈祖庙数量和大明持平。
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妈祖,已经成为大明第六教派。
当国内基教和伊教信仰碰撞的时候,唐王用妈祖庙中和二者,效果显著,导致国内信仰妈祖人数比较多。
唐国三面环海,有山脉、高原、丘陵、平原、草原,地形丰富,降水丰沛。
唐王购买大量外夷奴隶,其实就是在训练战兵,为了征服南美做打算。
对于襄国横亘于墨西哥湾上,毫无作为,唐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但唐王看不上小岛,他想得到运河。
这条运河是南北美洲的生命线。
掌握这条运河的国家,就会成为美洲霸主。
所以,唐国暗戳戳训练战兵,准备争霸。
唐国首都,建在山脉之中,亚马孙雨林中间,本想选择在大平原上建都,但思来想去,唐国还是放弃了,而是将国都建在山脉之间,并修建关隘,用大江大河做国都的防御线。
这几年,唐国铺设了全国铁路,国都对全国的控制愈发严密。
朱佑杶志大才疏,在唐国的感受除了富裕外,没别的感觉,朱见滠十分大方,送他一千亩雨林的木材。
可把朱佑杶给美坏了。
这些木材,运回国内售卖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完全忘记了大明的禁令,他直接花钱让人砍伐,然后运回国。
朱见滠却砍伐了几十万亩的雨林,反正上面有朱佑杶挡着,把雨林砍光了,责任推他身上便好了。
随行官员,都收到了唐王的馈赠,只是雨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反正老皇帝也看不到,报个假数字糊弄糊弄他得了。
唐国别的不多,就木材多。
以前大明为修建大殿发愁,这几年,大明建立六京,修建了无数宫殿,木材太便宜了。
这是用在明面上的,据说老皇帝有十几万个木材库,储存在全国各地,等以后建筑用。
别说皇家了,国内富户,都在自己园子里储存了海量的木材,囤着,等以后升值。
各个藩王,也有样学样,手上有成千上万个木材库,储存木材。
可在唐国,木材实在太多了,根本不用储存。
像欧洲、亚洲藩王,建造紫禁城用的木材,基本都是从南美进口的。
以前各地建寺庙建道观都舍不得用大木头,现在,随便用,建教堂、清真寺、妈祖庙,敞开了用。
唐国仅靠出口木材,财政收入就已经过亿了。
这样一個三面环海的国家,船舶业是非常发达的,运输业自然也不会差。
按理说,南美地区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捕鱼业应该非常发达的。
恰恰相反。
南美捕鱼业非常落后。
因为南美人不喜欢吃鱼。
华人对水里游的喜爱程度,是不如路上跑的。
国内是路上跑的吃光了,才开始吃水里游的,再者也是换换口味,才爱上了海鲜,但海鲜还不是主食。
南美都是大陆移民,肯定先可路上跑的吃,这地方完全没开发过,什么好吃的都有,水里游的还没轮上呢。
早晚是一个都别想剩下,有明人的地方,啥都能吃光。
大明渔船倒是想来打捞。
但为了保护海洋,大明律严禁过度捕捞、跨区域捕捞,就是说,即便是公海,大明船支也不能跑到南美洲来捕捞的。
南美洲允许,问题是没人吃啊。
出口吧,大明是不进口这些的,朝廷不允许。
其实是环境专家的呼吁,吵得中枢没办法,只能禁止进口,国内基本使用海产品养殖的。
等南美明人把地上跑的吃光了,肯定开始吃水里游的了。
大洋洲五国,也不太吃水里游的。
以前允许捕捞的时候,大洋洲、美洲捕捞业是比较发达的,近两年彻底衰落了。
唐国的造船业最发达。
藩国继藩的时候,都带着宝船技术的,但这些技术基本都是大明淘汰的,是永乐朝的技术。
景泰朝的新技术,是有技术壁垒的。
唐国想搞运输,就要在原有图纸上进行技术革新。
自己搞得花多少钱呀?
唐国肯定从国内偷啊,当然了,自己也在偷偷研究船舶。
景泰六十年后,世界都说,唐国的船舶工人世界第一,大明反而来唐国招揽船工,船工水平的确比大明船工更厉害。
得到大明认证后,唐国彻底成为世界船支业霸主。
唐国在造运输船的同时,也在悄悄造舰队。
瓜亚基尔,在大唐叫西天门,也叫天门港,就是唐国最大的港口,有人传出消息,声称唐国拥有十个大型舰队。
消息一出,震惊全世界。
夏国和东越也开始悄悄造军舰,美洲提前开启了军备竞赛。
真金白银变成了一艘艘军舰。
景泰六十二年,整个美洲全部修通了铁路,南北美洲也用铁路连接到一起。
但是,襄国路段的铁路,从开通后就没运营过。
天天出事,不是爆炸就是泥石流,反正襄国段的铁路,永远无法运营,南北美洲是修通了铁路,却无法交融。
襄王再好玩乐,也知道自己最弱。
他在和唐国、豫国的边界线上,埋了几百万颗地雷,绵延几十公里,结果埋地雷的时候,工人操作失误,炸死了不少工人,导致人尽皆知。
襄王不顾他国反对,就是埋地雷。
像东越、豫国、唐国也懒得理他,孤冢枯骨罢了。
唯一可惜的是,唐国足球并不发达,百姓对体育行业也不太热衷,他们喜欢读书,比较歧视白人和黑人,认为他们不学无术。
唐国是列国中最封建的一个国家,他们反对和异族联姻,反对人种混合,反对新文化。
他们认为,应该恢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恢复传统婚姻制度,恢复裹小脚制度,必须使用毛笔,必须尊重古文化,不许推行等等。
国内风气极为保守。
这和唐王有直接关系,唐王是个很保守的人。
他反对女子抛头露面,反对婚恋自由,反对牝鸡司晨,反对……
所以在唐国,在街道上很少能见到没有结婚的女子,即便刚结婚的年轻女子也很少,见到的更多是大妈和老太太。
这和大明完全不一样。
大明鼓励开放风气,开放思想,放弃古礼,追求自由,追求梦想,拥抱正能量。
在大明,女子和男子一样,不止是生活平等,政治上也是平等的,朝堂之中也有女子官员。
男子剪短头发,不穿古袍,已经是风气了。
女子自由婚配,勇敢为自己发声,已经非常普遍了。
其次就是人种融合。
国内各族大融合,和白人、黑人混血,只要说汉话行汉文,就是汉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大明跨种族混血人数,达到了1.7亿。
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的事情。
朝野民间,都反对这种混血,很多认为应该维护汉人血统纯正,如此混血下去,华夏还有汉人吗?
即便是朝廷上,也反对这种混血。
包括太子,都是反对的。
因为这些混血嫁给了明人,会造成汉人血统进一步稀释,甚至肤色都变了,长相也变了,到底是大明统治世界,还是其他人种统治大明啊?
东亚民族混血,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长得本来就像,明人、朝人、倭人,本就是一个人种,长得很像。
东南亚人是一个人种,他们和明人有很大区别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来。
中亚、南亚、西亚,都是不同人种,长得都不一样。
这种大范围混血,会造成血统缺失。
可是,真较真的话,大明还有一个纯种汉人了吗?
民族融合,其实从汉朝就开始了,汉朝就开始化胡为汉,就说并州,住的就都是匈奴人,西北住的都是羌人,幽州住的很多胡人。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还有一个汉人吗?
匈奴鲜卑羌羯氐,五胡去哪了?最后不都变成了汉人吗?
又经过南北朝。
就说李唐,唐太宗李世民都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可是,当时的鲜卑人,比汉人还汉人,完全看不出他们是胡人了。
宋辽金时期,辽人、女真人,最后不都混进了汉人血统了吗?
蒙古人统治近百年,那时候中原还有一个纯种汉人吗?
没有了呀。
到了大明,又接收了多少胡人,景泰前期,勋贵多少蒙人、后山人、女真人?不都进了汉人血统了嘛。
景泰朝就更乱了。
蒙、回、壮、苗、瑶、彝、傣、白、维、臓、索、朝、满、倭,和汉人大融合。
老皇帝亲自带头,疯狂纳各族美人,他四十一个儿子里,拥有华夏苗裔中所有血统,像美洲诸王,金王朱见湘、唐王朱见滠母妃都是倭人,夏王朱见漠母妃是壮人、大顺王朱见溯母妃也是壮人,豫王朱见溏母妃是蒙人,襄王朱见渺母妃是混血,燕王朱见浔母妃是瑶人。
他的这些儿子,后宫里继续纳各族嫔妃。
孙子还是一样纳。
朝中官员呢,被老皇帝强制纳妾,老皇帝让各族每年往中枢送美人,赐给天下百官,逼着他们生孩子。
又让朝中官员的女儿,嫁去各族,就说皇帝的公主,好几个嫁给了各族人。
从景泰十二年开始,大融合便开始了,大明用了五十年,把华夏苗裔,全部变成了汉人。
大明进行地理大发现之后,眼睛直接转向域外。
境内各族,民族概念已经十分模糊了,大家已经用地域划分了,广西人,贵州人,东北人来称呼彼此了。
都忘记了你是什么族的?
大明身份证里,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
官方统称华夏,偶尔称汉族,这个汉族,包含大明境内所有民族,从狭义汉族变成了广义汉族,甚至逐渐失去了狭义汉族这个概念,中华之地,全是汉,汉等同于华,全是广义名词。
而中华之地,这个概念在不断扩大,从当初的两京十三省,加入了东北、漠北、西北、西南。
又加入了百越、南洋、乌斯贜、西域。
随着分封,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变成了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半个欧洲,全变成了中华之地。
到了景泰六十四年,华夏这个名词,已经代表了整个世界,汉族,泛指在华夏地区活跃的人。
至于活跃的是谁,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说汉话行汉文,就是汉,就是华!
像百越之地,真的杀光了吗?
不可能的呀,肯定有少数族裔的,他们也自动变成了汉族,大融合五十年后,他们还能记得自己是谁吗?
不记得了呀!
官方从来不提民族,全世界各国官方行文里,都没有民族这个概念,都统称为汉。
像乌斯贜,本来就是喇嘛统治的地盘,当老皇帝用推广黄教来换取喇嘛支持,他们自然就并入汉了。
在景泰四十年时,乌斯贜就废除了自己的文字,全部通用汉文。
倭国,也废除了文字。
蒙古,也在景泰四十年,废除了文字,通行汉文。
至此,华夏领域内列国,全部放弃了各国文字,全部通行汉字说汉话。
除了在博物馆里,已经找不到其他族群的文字了,没有地方标注这些文字,所有考试都是汉文,大家都已经遗忘了自己以前是蒙人的事实了,都知道自己是蒙古省人,是热河省人,是西域省人,是青海省人,是捕鱼儿海省人。
现在,去贵州随便找一个人问,他们会记得土司吗?只知道自己是汉人啊,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和北京人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汉人啊,这是我的国家。
像朝鲜,谁还能找出一个纯种朝鲜人?
就算找出来,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是汉人啊,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啊。
大明用了五十年,同化了华夏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上的全部人。
北到北冰洋,南到马六甲,东到白令海峡,西到巴尔喀什湖,全是华夏人,全是汉人,全是华人!全是一样的人!
无论他曾经是被征服的民族,还是土著,五十年之后,都知道自己是汉人。
就像移民,华夏人,是全世界随便走的,去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大家都是说一样的话,用一样的文字。
纵然方言有区别,但一笔写不出来两个中华。
可是。
当视角从华夏,放大到全球的时候。
谁能保证,能杀死最后一个黑人?能杀死最后一个白人?
老皇帝能通天啊?还是老皇帝是孙悟空啊?
做不到的。
这些年,大明不是没做,而是一直在做,大明做,藩国做,可真的杀绝了吗?
没有啊。
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代了,不是野蛮占领的时代了,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
就说唐国,如果不和图皮人做朋友,他能发展吗?
图皮人就生活在雨林里,想铲平所有雨林,需要多少时间啊?就算铲平了,能杀死最后一个图皮人吗?不联姻不做朋友,唐国怎么发展?
只能融合!
老皇帝不想天下全是汉人吗?消灭其他所有种族吗?
太想了!
做不到啊!
杀戮和发展,只能选择一样,穷兵黩武,是没好下场的。
真正灭绝的,只有那种小部落,像大洋洲几乎没多少土著,自然就消失了。
像非洲、欧洲,全是人,怎么杀?
美洲也有上千万土著,能杀光吗?
大明要高速发展,难道非要挑拨种族关系吗?制造对立吗?有什么意义啊!
就说当年在乌斯贜修中华江那一千多万奴隶,他们最后不都变成西域人了吗?
这里面有印度人,有西亚人,有中亚人,有黑人,有欧洲各族的人,他们在西域繁衍生息。
现在全是明人啊,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极力维护古文化,毛笔与钢笔之争中,他们极力维护毛笔,在推广中,诞生了多少家啊?
他们的后代,又有多少当官的呢?有多少当兵的呢?
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汉人吗?
非常认同啊!
这些年,大明从欧洲引进了多少人才?这些人没有成家落户吗?没有儿孙吗?
就说达芬奇,没变成明人吗?
这种融合,就把血统给融没了吗?
汉人的血统,是华夏文化!
只要学了华夏文化的,从心里认同汉文化的,就是汉人!就是华夏人!
就说北京城,维护汉风继续穿古袍留长发的,最凶的就是大老黑,那些大老黑跑到东华门磕头,磕死了几百人。
你说他们不是汉人吗?
他们都是第三代汉人了,这种基本都是奴隶的后代,按理说他们该记仇的呀,他们的祖父母或父母是奴隶呀。
可他们没有的。
因为只要入了明籍,就享受公平的教育,享受公平的社会福利,都是公平的。
老皇帝的圣旨,都有说明人一律平等,不分肤色不分长相,只要是明人就是平等的,民间决不许搞歧视。
他们和汉人一样拥戴老皇帝,甚至比汉人更极端,他们逢人便跟人说自己是汉人!一个光荣的汉人!
这就是民族认同感啊。
人种没有优劣之分,肤色更没有优劣之分。
既然做了世界大帝,就不能往牛角尖里面钻。
汉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包容性,怎么就不能包容这些异族了呢?
若不能赶尽杀绝,就趁早做朋友,摒除矛盾。
这才是智者。
若根据民间说的,区别对待,华夏和外族不能通婚,保证血统,那么就会造成,同族与同族通婚,民族隔绝感越来越重,最后就是分裂,民族彼此仇视,一个个异族国家建立,和大明永远是仇人,值得吗?
千万别忘了。
大明是征服者!
你已经占尽了便宜了,难道非要赶尽杀绝吗?
以前倒是想赶尽杀绝!
问题是,杀不成了,杀不绝了!
难道还不改变政策?变成好人变成朋友吗?
再不改就是蠢货,就是傻子!
便宜占够了,该当朋友了。
如果说,大明像蒙古人一样,总共不超过百万,那么会被其他族给同化掉,可华夏民族有八十亿人啊!
谁不能同化掉?
为什么担心几个亿异族呢?分分钟就把他们同化了呀!
八十亿人,同化两个亿人,难吗?
全世界通行汉语行汉文,不就是同化成功了吗?
只要放开民族观念,将那两亿异族吸纳进来,只要经过三代人,他们还有自己的民族属性了吗?
没有了呀!也不会有了呀!
人心思安,都想好好过日子,既然在大明过得舒服,为什么要造反啊!
至于什么其他人种统治大明,可能吗?
大明有八十亿人啊,他们怎么统治?
就算是统治了,那也是几十代混血之后的明人了,他们还能是异族吗?现在冒出来一个鲜卑人,明人会将他们看成异族吗?不会了呀!
汉文化的同化能力,还用质疑吗?
想想,世界通行英语,多少国家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华人忘记了吗?即便是移民几代的老移民,后代都会说汉语,就问汉语可不可怕!
英语,发展了几百年还不完善呢。
汉语呢,非常非常完善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完善的语言。
而且,这些年老皇帝还翻译世界所有的书籍,转换之后并入汉语,再次繁荣了汉语词汇、语句,增加了几百万条成语,几百万条歇后语、日常语、名人名言,让已经完美的汉语再一次大成,等于说修成玉帝了。
汉语就是个BUG啊。
看看韩语,想走出汉语的窠臼,走出来了吗?最后不还得用汉语重新标注吗?
再看看日语,融合进去多少英文,还是得保留大量汉语,因为剔除掉汉语的话,就会词不达意。
世界都被英语统治了三百年了呀,还是摆脱不了汉语。
有这种BUG式的语言,还担心汉人血统消失?
傻了吧!
汉文化在,血统就不会消失!
英语统治世界,多少语言衰落,最终消失?
汉语照样生机勃勃,非但没被同化,英语照着汉语,制造出多少词儿来?
如果。
开始民族隔离了。
会发生什么呢?
世界内,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这些人会天天琢磨着造反,琢磨着建国,琢磨着独立。
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的国,但现在不属于我,你们是外来入侵者,我要恢复我的国!
这种思想可不可怕?
如果融合了呢,鲜卑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契丹人和汉人有区别吗?蒙古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满人和汉人,谁能看出不一样来?
跨人种就能分出来了吗?
分不出来的。
融合、同化、建设共同家园,是老皇帝一以贯之的国策。
既然杀不掉,就同化掉。
大明立国时,有多少色目人,到了景泰朝一个都找不出来了。
再说了,不同人种有不同的优势,运动场上就是黑人的天下,白人比黄人更理性,黄种人特别能学习。
而小民族里也各有优势,像维京人天生是强盗,好听点说有冒险精神,斯拉夫人是战斗民族,因为斯拉夫人就是维京人;汉人呢,天生勤劳能干,聪明内敛;蒙古人呢,骁勇善战;倭人呢,精悍忠诚,呆板认真;苗人呢,精致忠贞,骁勇能战。
如果各个民族的优点,出现在汉人身上,汉人会变得多么优秀?会不会批量制造出海量的人才?
所以,老皇帝对这些意见全部驳斥回去。
民族融合,共建家园,是大势所趋。
不止大明境内融合,全世界都要融合。
好听点说叫融合,其实就是同化。
焚毁所有国家的文化,让他们必须用汉文说汉话,让他们变成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全部变成汉人。
分裂才是老皇帝最担心的事。
他不担心藩国互相攻伐,这是早晚的事。
却担心华夏文化的分裂,华夏文明的分裂,乃至有其他族群独立建国,这是不允许的。
老皇帝不在乎国内有其他异族。
却不许其他异族拥有自己的国家。
他们必须变成汉人,永远被汉人统治。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
这才是老皇帝真正的野心。
可惜,太子确实愚蠢,听风就是雨。
看看唐国和东越,就偷偷豢养异族,建立军队,这就对了。
作为上位者,用的是下位者有用,而不是什么民族隔绝,有这思想的纯属蠢货。
对于唐国的风气,老皇帝给唐王写信,让他放开民间风气,可唐王置若罔闻。
他性格保守,讨厌开放。
这就造成了唐国娱乐业并不发达。
民间自由,娱乐行业才会发达,才会形成支柱产业。
唐国也不在乎那点小钱。
卖木材、资源就能排行世界前列了。
朱佑杶在唐国盘旋几日。
乘坐火车,去金国。
金国,毗邻唐国,在南美洲东北方向,圭亚那、苏里南、巴西东部,面积仅三百多万。
但是,金国平原占比高达90%。
全国人口2.7亿。
人口之所以少,因为金国百姓不爱种地,都承包给了明人,明人在金国种地,然后粮食出口给大明。
金国人均收入,在景泰六十二年就超过了两千元,每年稳步增长,景泰六十四年,人均收入在2142元左右。
这个数字,让明人眼珠子都红了。
都在怨怼祖父母,当年移民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去呢。
金国是唯一一个移民条件巨高的国家。
前几年移民门槛不高,移民人数暴增,但百姓天天抗议,觉得明人侵占了他们的田园,到景泰五十年的时候,移民门槛逐年提高。
金国是世界上,明人最梦想移民的地区之一。
金王朱见湘,治政能力不如唐王。
可他懂得放权。
金国出现了欧洲的议会制度。
金国的内阁,由十一个人组成,首辅叫首相,每次决策,都是十一个人举手表决。
首相任期是八年,每四年经过一次选举,由朝臣来选举,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一张选票。
属于大明制度下的责任内阁制度。
金国刚立国的时候,也不是这个制度。
金国境内,有加勒比人和图皮人,加勒比人极为骁勇,还有食人的传统,金国士兵不是他们的对手。
金王也不像唐王,唐王能打仗,他啥也不会。
当时随金王继藩的是杨一清,杨一清给他谏言,把军权下放给内阁。
本来该给兵部的。
杨一清耍了个心眼,他是首辅,抢走了六部的权柄,收归内阁。
那是杨士奇一直做的事情。
被老皇帝给打断了,让内阁变成老皇帝的秘书机构,而不是成为一国尚书台。
不然于谦一死,兵部权柄尽归内阁了。
杨一清就在金国实行了这个制度。
内阁一家独大,八部六寺两院形同虚设。
杨一清走后,这种制度被进一步魔改,根据欧洲的议会制度进行的魔改,变成了金国内阁制度。
金王是有权利更换首相的。
金国第一任首相也有意思,为了获取民间支持,他提出政务公开制度,朝廷的财务、政务,要对公众公开,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下子,这任首相就坐稳了位置。
从那之后,首相变成了百姓在朝廷的代言人,金王想抢回权柄都抢不回来了。
这种制度一直用到现在,三十年换了三个首相,金国蒸蒸日上,俨然成为南美霸主国。
而这项制度,老皇帝颇为欣赏,大明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也要进行政务公开,朝廷所有一切都要公开,接受百姓监督。
这就让唐王不能理解了。
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还是百姓的天下呢?
金王是迫不得已,被杨一清给坑了,到现在权柄也收不回来,当一个废物点心,日子可不好过。
老皇帝是怎么想的?
怎么处处站在百姓角度上考虑问题,一点都不维护统治呢?
然而,金国百姓却非常支持他们的王,金王朱见湘在民间极受拥戴,也算聊有慰藉。
大明所有大藩国里,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是金王朱见湘。
然而。
朱佑杶在金国最大的感受是,政通人和,蒸蒸日上。
按理说,这种选上来的,应该为票箱子干活,谁选他他就帮谁,才对呀。
其实并没有。
因为金王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得不到金王满意,是可以否决的,重新再选。
金王所有权柄,就在这一票否决权上。
在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金王进一步抄袭了欧洲制度,把选票扩大到全体金国百姓。
这可出事了。
金王得不到权柄,大臣也别想得到,直接砸锅了。
很显然,金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明明我是皇帝,结果被干成了傀儡,我可是金国开国皇帝啊。
当年被杨一清一忽悠,军权忽悠没了,再一忽悠,政权也没了,就剩下一票否决权。
他成了所有藩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被宗室所有人嘲笑。
他当然要反击了。
制度改不了,就改票箱子。
大臣们都给金王上疏,请求金王收回成命。
可金王不管那个,必须要改。
他提前放出风去,民间直接狂暴了,谁不想掌握政治权利呀?他们根本就不懂选票是什么玩意儿,以为自己当村长了呢。
民间支持,打乱了朝中布局。
景泰六十年之后,就出现了众议院和参议院,民间也出现了票箱子。
老百姓才发现,不是当村长啊?是一张选票啊?这玩意有啥用啊?
确实没用。
如果不分上下议院,还有点用,分了之后,毛用没有,就是个形式。
这就是金国首相厉害。
见招拆招,破了金王的绝地反击。
从那之后金王就老实了。
老老实实当个贤王吧,当周天子吧。
但朱佑杶肉眼可见的是金国上下氛围非常好,政治氛围宽和,经济发展自然是不差的。
按理说,这种票选出来的,党争很厉害的,就像晚明的浙党、宣党、东林党。
其实没有。
也不看看首相是谁,这东西完全看政治背景的,谁政治背景强大,谁上来就没问题。
换个政治背景薄弱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金国第三任首相,是杨一清的儿子。
杨一清在国内也是财部尚书,位高权重,影响小小一个金国,有什么难的?谁敢给他下绊子啊。
金国上下也抓住了政通人和的时机,铺设铁路,快速工业化。
父子俩,一个在金国当首相,一个在大明当尚书,自然互通有无,立刻发现了电气革命的契机。
金国也是第一个开始电气革命的国家。
就这一次时机,会让金国受用终身。
奈何他的任期快到了。
纵然他再厉害,功绩再大,也不能连任了,民间百姓最大的忧虑,就是下一个首相,还会如他这般贤明吗?
这七年,是金国发展最快的七年。
也是金国弯道超车,成为南美经济霸主的七年。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金国的经济总量是101亿,排行世界前十,朝廷财政收入达到了2.1亿,是藩国第一。
金王对拿回权力,多少有些死心,金太子可没有。
金王有十四个儿子,金太子对拿回权力孜孜不倦,而其他儿子,却只想谋求一块自己的封地。
若无朝廷支持,金王拿回权力的概率不大。
所以,金太子想和朱佑杶一起,去求老皇帝帮忙。
但朱佑杶认为,可能性不大。
老皇帝早就知道金国实行议会制,也知道金王是傀儡,并没有说什么,朝中杨一清,更是太子党。
太子登基后,权柄必然经久不衰。
金国的政局是他的一次大胆实验,必然要看到实验结果,未来是否会在大明内实行,都是未知数,估计中枢都想看看。
也就金太子异想天开。
区别于唐国没什么娱乐业,金国的文体行业都非常发达,随处可见的球场,随处可见参与的民众。
报纸行业,在金国特别有市场。
金国每天能售出10份报纸,是人口总数的三倍有余,证明百姓都有看报的习惯,买的还不是一份报纸。
月销售杂志数字,近8000万份,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年销售书籍数量,可达5000万本。
这些数据说明金国学习氛围好,国内家庭比较重视教育,积极获取知识和新闻。
体育氛围好,说明金国上下注重身体健康。
根据统计,金国境内共有200万家武馆,武术风靡整个金国。
武术是金国国民最喜欢的健身活动,其次是足球和篮球。
因为武馆横行,让金国的治安并不好。
景泰六十一年,有议员提出议案,金国应该实行禁枪,从景泰五十五年之后,枪击案年年增加,民间枪支泛滥,意味着社会治安差,而武馆横行,民风彪悍,未必是好事。
民间也有文人呼吁禁枪。
像大明就是严格禁枪禁弩的国家,国内治安安全位居全球首位,而藩国中几个禁枪的国家,国内治安都非常好。
这几年,金国首相聆听各部门的意见,也在制定禁枪法案。
只不过,国民还在开垦亚马孙雨林,雨林里还有野人和叛军活跃,所以适当放开枪支管控是可以的。
而且,金国野生动物泛滥,大型动物较多,明人往死里吃也吃不光。
等冰箱生产出来,就是野生动物绝迹的时候了。
因为金国人吃不完,大明人帮他们吃,八十亿明人帮他们吃。
关于野生动物,相关专家也在呼吁,藩国效仿大明,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杀、捕杀野生动物。
可藩国没一个听的。
大明保护野生动物,是迫于无奈,明人太能吃了,老鼠都能想办法吃掉,如果不保护,大明境内野生动物估计都得灭绝。
从景泰五十年开始,大明禁止民间捕猎,发展动物养殖业。
想吃就吃肉食的,别吃野生的。
像大洋洲、美洲、非洲是不可能停止捕猎的,这些地方都没开发,凶猛野兽遍地都是,不捕杀人类就没有生存空间。
所以,老皇帝也没听什么专家的屁话。
保护雨林,也是为了保护氧气。
其他的都不太管。
而金国禁枪,极有可能造成野生动物泛滥。
金国首相提出,禁枪法案,预计十年后实行,就是景泰七十五年正式实行,利用三年时间,收取民间的枪支弹药,彻底实行禁枪。
为此,金国内阁和美藩十一王进行沟通,认为美洲该同时禁枪。
美洲十二国,枪击案发生频繁,朝廷都很头疼。
但每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很难统一时间。
经过讨论决定,用十五年时间加快发展,再用五年时间收缴枪支,也就是景泰八十四年的时候,美洲十二国完成禁枪法案。
十二国国主同时签署法案,正式确定下来。
禁枪,可谓是众望所归。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948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948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94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02章 唐国金国篇:大融合和议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萧蓝衣谢谢您的支持!!
大平原全是热带雨林,不铲除雨林,就没有足够的耕地。
获取足够的耕地,就要损失掉雨林。
唐国是这样,金国也是这样,蜀国也需要焚烧雨林,扩大耕地。
南美的雨林,从景泰三十六年开始,到景泰六十四年,二十八年内,雨林消失了65%。
这还是在中枢严格控制雨林数目的情况下呢。
唐国国内人口,有5%非汉族人口,主要有图皮人、阿兹特克人、非洲裔黑人,和欧洲裔白人。
在四亿基数下,5%就是一千万人口。
唐国人信仰六种教派,除了传统五教外,还有三千万人口,信封妈祖,在唐国妈祖庙数量和大明持平。
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妈祖,已经成为大明第六教派。
当国内基教和伊教信仰碰撞的时候,唐王用妈祖庙中和二者,效果显著,导致国内信仰妈祖人数比较多。
唐国三面环海,有山脉、高原、丘陵、平原、草原,地形丰富,降水丰沛。
唐王购买大量外夷奴隶,其实就是在训练战兵,为了征服南美做打算。
对于襄国横亘于墨西哥湾上,毫无作为,唐王早就看他不顺眼了,但唐王看不上小岛,他想得到运河。
这条运河是南北美洲的生命线。
掌握这条运河的国家,就会成为美洲霸主。
所以,唐国暗戳戳训练战兵,准备争霸。
唐国首都,建在山脉之中,亚马孙雨林中间,本想选择在大平原上建都,但思来想去,唐国还是放弃了,而是将国都建在山脉之间,并修建关隘,用大江大河做国都的防御线。
这几年,唐国铺设了全国铁路,国都对全国的控制愈发严密。
朱佑杶志大才疏,在唐国的感受除了富裕外,没别的感觉,朱见滠十分大方,送他一千亩雨林的木材。
可把朱佑杶给美坏了。
这些木材,运回国内售卖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完全忘记了大明的禁令,他直接花钱让人砍伐,然后运回国。
朱见滠却砍伐了几十万亩的雨林,反正上面有朱佑杶挡着,把雨林砍光了,责任推他身上便好了。
随行官员,都收到了唐王的馈赠,只是雨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反正老皇帝也看不到,报个假数字糊弄糊弄他得了。
唐国别的不多,就木材多。
以前大明为修建大殿发愁,这几年,大明建立六京,修建了无数宫殿,木材太便宜了。
这是用在明面上的,据说老皇帝有十几万个木材库,储存在全国各地,等以后建筑用。
别说皇家了,国内富户,都在自己园子里储存了海量的木材,囤着,等以后升值。
各个藩王,也有样学样,手上有成千上万个木材库,储存木材。
可在唐国,木材实在太多了,根本不用储存。
像欧洲、亚洲藩王,建造紫禁城用的木材,基本都是从南美进口的。
以前各地建寺庙建道观都舍不得用大木头,现在,随便用,建教堂、清真寺、妈祖庙,敞开了用。
唐国仅靠出口木材,财政收入就已经过亿了。
这样一個三面环海的国家,船舶业是非常发达的,运输业自然也不会差。
按理说,南美地区鱼类资源非常丰富,捕鱼业应该非常发达的。
恰恰相反。
南美捕鱼业非常落后。
因为南美人不喜欢吃鱼。
华人对水里游的喜爱程度,是不如路上跑的。
国内是路上跑的吃光了,才开始吃水里游的,再者也是换换口味,才爱上了海鲜,但海鲜还不是主食。
南美都是大陆移民,肯定先可路上跑的吃,这地方完全没开发过,什么好吃的都有,水里游的还没轮上呢。
早晚是一个都别想剩下,有明人的地方,啥都能吃光。
大明渔船倒是想来打捞。
但为了保护海洋,大明律严禁过度捕捞、跨区域捕捞,就是说,即便是公海,大明船支也不能跑到南美洲来捕捞的。
南美洲允许,问题是没人吃啊。
出口吧,大明是不进口这些的,朝廷不允许。
其实是环境专家的呼吁,吵得中枢没办法,只能禁止进口,国内基本使用海产品养殖的。
等南美明人把地上跑的吃光了,肯定开始吃水里游的了。
大洋洲五国,也不太吃水里游的。
以前允许捕捞的时候,大洋洲、美洲捕捞业是比较发达的,近两年彻底衰落了。
唐国的造船业最发达。
藩国继藩的时候,都带着宝船技术的,但这些技术基本都是大明淘汰的,是永乐朝的技术。
景泰朝的新技术,是有技术壁垒的。
唐国想搞运输,就要在原有图纸上进行技术革新。
自己搞得花多少钱呀?
唐国肯定从国内偷啊,当然了,自己也在偷偷研究船舶。
景泰六十年后,世界都说,唐国的船舶工人世界第一,大明反而来唐国招揽船工,船工水平的确比大明船工更厉害。
得到大明认证后,唐国彻底成为世界船支业霸主。
唐国在造运输船的同时,也在悄悄造舰队。
瓜亚基尔,在大唐叫西天门,也叫天门港,就是唐国最大的港口,有人传出消息,声称唐国拥有十个大型舰队。
消息一出,震惊全世界。
夏国和东越也开始悄悄造军舰,美洲提前开启了军备竞赛。
真金白银变成了一艘艘军舰。
景泰六十二年,整个美洲全部修通了铁路,南北美洲也用铁路连接到一起。
但是,襄国路段的铁路,从开通后就没运营过。
天天出事,不是爆炸就是泥石流,反正襄国段的铁路,永远无法运营,南北美洲是修通了铁路,却无法交融。
襄王再好玩乐,也知道自己最弱。
他在和唐国、豫国的边界线上,埋了几百万颗地雷,绵延几十公里,结果埋地雷的时候,工人操作失误,炸死了不少工人,导致人尽皆知。
襄王不顾他国反对,就是埋地雷。
像东越、豫国、唐国也懒得理他,孤冢枯骨罢了。
唯一可惜的是,唐国足球并不发达,百姓对体育行业也不太热衷,他们喜欢读书,比较歧视白人和黑人,认为他们不学无术。
唐国是列国中最封建的一个国家,他们反对和异族联姻,反对人种混合,反对新文化。
他们认为,应该恢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恢复传统婚姻制度,恢复裹小脚制度,必须使用毛笔,必须尊重古文化,不许推行等等。
国内风气极为保守。
这和唐王有直接关系,唐王是个很保守的人。
他反对女子抛头露面,反对婚恋自由,反对牝鸡司晨,反对……
所以在唐国,在街道上很少能见到没有结婚的女子,即便刚结婚的年轻女子也很少,见到的更多是大妈和老太太。
这和大明完全不一样。
大明鼓励开放风气,开放思想,放弃古礼,追求自由,追求梦想,拥抱正能量。
在大明,女子和男子一样,不止是生活平等,政治上也是平等的,朝堂之中也有女子官员。
男子剪短头发,不穿古袍,已经是风气了。
女子自由婚配,勇敢为自己发声,已经非常普遍了。
其次就是人种融合。
国内各族大融合,和白人、黑人混血,只要说汉话行汉文,就是汉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大明跨种族混血人数,达到了1.7亿。
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见过的事情。
朝野民间,都反对这种混血,很多认为应该维护汉人血统纯正,如此混血下去,华夏还有汉人吗?
即便是朝廷上,也反对这种混血。
包括太子,都是反对的。
因为这些混血嫁给了明人,会造成汉人血统进一步稀释,甚至肤色都变了,长相也变了,到底是大明统治世界,还是其他人种统治大明啊?
东亚民族混血,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长得本来就像,明人、朝人、倭人,本就是一个人种,长得很像。
东南亚人是一个人种,他们和明人有很大区别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来。
中亚、南亚、西亚,都是不同人种,长得都不一样。
这种大范围混血,会造成血统缺失。
可是,真较真的话,大明还有一个纯种汉人了吗?
民族融合,其实从汉朝就开始了,汉朝就开始化胡为汉,就说并州,住的就都是匈奴人,西北住的都是羌人,幽州住的很多胡人。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还有一个汉人吗?
匈奴鲜卑羌羯氐,五胡去哪了?最后不都变成了汉人吗?
又经过南北朝。
就说李唐,唐太宗李世民都有一半鲜卑人的血统,可是,当时的鲜卑人,比汉人还汉人,完全看不出他们是胡人了。
宋辽金时期,辽人、女真人,最后不都混进了汉人血统了吗?
蒙古人统治近百年,那时候中原还有一个纯种汉人吗?
没有了呀。
到了大明,又接收了多少胡人,景泰前期,勋贵多少蒙人、后山人、女真人?不都进了汉人血统了嘛。
景泰朝就更乱了。
蒙、回、壮、苗、瑶、彝、傣、白、维、臓、索、朝、满、倭,和汉人大融合。
老皇帝亲自带头,疯狂纳各族美人,他四十一个儿子里,拥有华夏苗裔中所有血统,像美洲诸王,金王朱见湘、唐王朱见滠母妃都是倭人,夏王朱见漠母妃是壮人、大顺王朱见溯母妃也是壮人,豫王朱见溏母妃是蒙人,襄王朱见渺母妃是混血,燕王朱见浔母妃是瑶人。
他的这些儿子,后宫里继续纳各族嫔妃。
孙子还是一样纳。
朝中官员呢,被老皇帝强制纳妾,老皇帝让各族每年往中枢送美人,赐给天下百官,逼着他们生孩子。
又让朝中官员的女儿,嫁去各族,就说皇帝的公主,好几个嫁给了各族人。
从景泰十二年开始,大融合便开始了,大明用了五十年,把华夏苗裔,全部变成了汉人。
大明进行地理大发现之后,眼睛直接转向域外。
境内各族,民族概念已经十分模糊了,大家已经用地域划分了,广西人,贵州人,东北人来称呼彼此了。
都忘记了你是什么族的?
大明身份证里,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
官方统称华夏,偶尔称汉族,这个汉族,包含大明境内所有民族,从狭义汉族变成了广义汉族,甚至逐渐失去了狭义汉族这个概念,中华之地,全是汉,汉等同于华,全是广义名词。
而中华之地,这个概念在不断扩大,从当初的两京十三省,加入了东北、漠北、西北、西南。
又加入了百越、南洋、乌斯贜、西域。
随着分封,这个概念进一步扩大,变成了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半个欧洲,全变成了中华之地。
到了景泰六十四年,华夏这个名词,已经代表了整个世界,汉族,泛指在华夏地区活跃的人。
至于活跃的是谁,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说汉话行汉文,就是汉,就是华!
像百越之地,真的杀光了吗?
不可能的呀,肯定有少数族裔的,他们也自动变成了汉族,大融合五十年后,他们还能记得自己是谁吗?
不记得了呀!
官方从来不提民族,全世界各国官方行文里,都没有民族这个概念,都统称为汉。
像乌斯贜,本来就是喇嘛统治的地盘,当老皇帝用推广黄教来换取喇嘛支持,他们自然就并入汉了。
在景泰四十年时,乌斯贜就废除了自己的文字,全部通用汉文。
倭国,也废除了文字。
蒙古,也在景泰四十年,废除了文字,通行汉文。
至此,华夏领域内列国,全部放弃了各国文字,全部通行汉字说汉话。
除了在博物馆里,已经找不到其他族群的文字了,没有地方标注这些文字,所有考试都是汉文,大家都已经遗忘了自己以前是蒙人的事实了,都知道自己是蒙古省人,是热河省人,是西域省人,是青海省人,是捕鱼儿海省人。
现在,去贵州随便找一个人问,他们会记得土司吗?只知道自己是汉人啊,他们也不会觉得自己和北京人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汉人啊,这是我的国家。
像朝鲜,谁还能找出一个纯种朝鲜人?
就算找出来,他们也会认为是自己是汉人啊,大家都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就是一个国家的人啊。
大明用了五十年,同化了华夏两千多万平方公里上的全部人。
北到北冰洋,南到马六甲,东到白令海峡,西到巴尔喀什湖,全是华夏人,全是汉人,全是华人!全是一样的人!
无论他曾经是被征服的民族,还是土著,五十年之后,都知道自己是汉人。
就像移民,华夏人,是全世界随便走的,去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大家都是说一样的话,用一样的文字。
纵然方言有区别,但一笔写不出来两个中华。
可是。
当视角从华夏,放大到全球的时候。
谁能保证,能杀死最后一个黑人?能杀死最后一个白人?
老皇帝能通天啊?还是老皇帝是孙悟空啊?
做不到的。
这些年,大明不是没做,而是一直在做,大明做,藩国做,可真的杀绝了吗?
没有啊。
而且现在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代了,不是野蛮占领的时代了,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无休止的战争。
就说唐国,如果不和图皮人做朋友,他能发展吗?
图皮人就生活在雨林里,想铲平所有雨林,需要多少时间啊?就算铲平了,能杀死最后一个图皮人吗?不联姻不做朋友,唐国怎么发展?
只能融合!
老皇帝不想天下全是汉人吗?消灭其他所有种族吗?
太想了!
做不到啊!
杀戮和发展,只能选择一样,穷兵黩武,是没好下场的。
真正灭绝的,只有那种小部落,像大洋洲几乎没多少土著,自然就消失了。
像非洲、欧洲,全是人,怎么杀?
美洲也有上千万土著,能杀光吗?
大明要高速发展,难道非要挑拨种族关系吗?制造对立吗?有什么意义啊!
就说当年在乌斯贜修中华江那一千多万奴隶,他们最后不都变成西域人了吗?
这里面有印度人,有西亚人,有中亚人,有黑人,有欧洲各族的人,他们在西域繁衍生息。
现在全是明人啊,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们极力维护古文化,毛笔与钢笔之争中,他们极力维护毛笔,在推广中,诞生了多少家啊?
他们的后代,又有多少当官的呢?有多少当兵的呢?
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汉人吗?
非常认同啊!
这些年,大明从欧洲引进了多少人才?这些人没有成家落户吗?没有儿孙吗?
就说达芬奇,没变成明人吗?
这种融合,就把血统给融没了吗?
汉人的血统,是华夏文化!
只要学了华夏文化的,从心里认同汉文化的,就是汉人!就是华夏人!
就说北京城,维护汉风继续穿古袍留长发的,最凶的就是大老黑,那些大老黑跑到东华门磕头,磕死了几百人。
你说他们不是汉人吗?
他们都是第三代汉人了,这种基本都是奴隶的后代,按理说他们该记仇的呀,他们的祖父母或父母是奴隶呀。
可他们没有的。
因为只要入了明籍,就享受公平的教育,享受公平的社会福利,都是公平的。
老皇帝的圣旨,都有说明人一律平等,不分肤色不分长相,只要是明人就是平等的,民间决不许搞歧视。
他们和汉人一样拥戴老皇帝,甚至比汉人更极端,他们逢人便跟人说自己是汉人!一个光荣的汉人!
这就是民族认同感啊。
人种没有优劣之分,肤色更没有优劣之分。
既然做了世界大帝,就不能往牛角尖里面钻。
汉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具备极高的包容性,怎么就不能包容这些异族了呢?
若不能赶尽杀绝,就趁早做朋友,摒除矛盾。
这才是智者。
若根据民间说的,区别对待,华夏和外族不能通婚,保证血统,那么就会造成,同族与同族通婚,民族隔绝感越来越重,最后就是分裂,民族彼此仇视,一个个异族国家建立,和大明永远是仇人,值得吗?
千万别忘了。
大明是征服者!
你已经占尽了便宜了,难道非要赶尽杀绝吗?
以前倒是想赶尽杀绝!
问题是,杀不成了,杀不绝了!
难道还不改变政策?变成好人变成朋友吗?
再不改就是蠢货,就是傻子!
便宜占够了,该当朋友了。
如果说,大明像蒙古人一样,总共不超过百万,那么会被其他族给同化掉,可华夏民族有八十亿人啊!
谁不能同化掉?
为什么担心几个亿异族呢?分分钟就把他们同化了呀!
八十亿人,同化两个亿人,难吗?
全世界通行汉语行汉文,不就是同化成功了吗?
只要放开民族观念,将那两亿异族吸纳进来,只要经过三代人,他们还有自己的民族属性了吗?
没有了呀!也不会有了呀!
人心思安,都想好好过日子,既然在大明过得舒服,为什么要造反啊!
至于什么其他人种统治大明,可能吗?
大明有八十亿人啊,他们怎么统治?
就算是统治了,那也是几十代混血之后的明人了,他们还能是异族吗?现在冒出来一个鲜卑人,明人会将他们看成异族吗?不会了呀!
汉文化的同化能力,还用质疑吗?
想想,世界通行英语,多少国家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华人忘记了吗?即便是移民几代的老移民,后代都会说汉语,就问汉语可不可怕!
英语,发展了几百年还不完善呢。
汉语呢,非常非常完善了,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最完善的语言。
而且,这些年老皇帝还翻译世界所有的书籍,转换之后并入汉语,再次繁荣了汉语词汇、语句,增加了几百万条成语,几百万条歇后语、日常语、名人名言,让已经完美的汉语再一次大成,等于说修成玉帝了。
汉语就是个BUG啊。
看看韩语,想走出汉语的窠臼,走出来了吗?最后不还得用汉语重新标注吗?
再看看日语,融合进去多少英文,还是得保留大量汉语,因为剔除掉汉语的话,就会词不达意。
世界都被英语统治了三百年了呀,还是摆脱不了汉语。
有这种BUG式的语言,还担心汉人血统消失?
傻了吧!
汉文化在,血统就不会消失!
英语统治世界,多少语言衰落,最终消失?
汉语照样生机勃勃,非但没被同化,英语照着汉语,制造出多少词儿来?
如果。
开始民族隔离了。
会发生什么呢?
世界内,会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圈子,这些人会天天琢磨着造反,琢磨着建国,琢磨着独立。
因为这里曾经是我的国,但现在不属于我,你们是外来入侵者,我要恢复我的国!
这种思想可不可怕?
如果融合了呢,鲜卑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契丹人和汉人有区别吗?蒙古人和汉人能分出来吗?满人和汉人,谁能看出不一样来?
跨人种就能分出来了吗?
分不出来的。
融合、同化、建设共同家园,是老皇帝一以贯之的国策。
既然杀不掉,就同化掉。
大明立国时,有多少色目人,到了景泰朝一个都找不出来了。
再说了,不同人种有不同的优势,运动场上就是黑人的天下,白人比黄人更理性,黄种人特别能学习。
而小民族里也各有优势,像维京人天生是强盗,好听点说有冒险精神,斯拉夫人是战斗民族,因为斯拉夫人就是维京人;汉人呢,天生勤劳能干,聪明内敛;蒙古人呢,骁勇善战;倭人呢,精悍忠诚,呆板认真;苗人呢,精致忠贞,骁勇能战。
如果各个民族的优点,出现在汉人身上,汉人会变得多么优秀?会不会批量制造出海量的人才?
所以,老皇帝对这些意见全部驳斥回去。
民族融合,共建家园,是大势所趋。
不止大明境内融合,全世界都要融合。
好听点说叫融合,其实就是同化。
焚毁所有国家的文化,让他们必须用汉文说汉话,让他们变成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全部变成汉人。
分裂才是老皇帝最担心的事。
他不担心藩国互相攻伐,这是早晚的事。
却担心华夏文化的分裂,华夏文明的分裂,乃至有其他族群独立建国,这是不允许的。
老皇帝不在乎国内有其他异族。
却不许其他异族拥有自己的国家。
他们必须变成汉人,永远被汉人统治。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
这才是老皇帝真正的野心。
可惜,太子确实愚蠢,听风就是雨。
看看唐国和东越,就偷偷豢养异族,建立军队,这就对了。
作为上位者,用的是下位者有用,而不是什么民族隔绝,有这思想的纯属蠢货。
对于唐国的风气,老皇帝给唐王写信,让他放开民间风气,可唐王置若罔闻。
他性格保守,讨厌开放。
这就造成了唐国娱乐业并不发达。
民间自由,娱乐行业才会发达,才会形成支柱产业。
唐国也不在乎那点小钱。
卖木材、资源就能排行世界前列了。
朱佑杶在唐国盘旋几日。
乘坐火车,去金国。
金国,毗邻唐国,在南美洲东北方向,圭亚那、苏里南、巴西东部,面积仅三百多万。
但是,金国平原占比高达90%。
全国人口2.7亿。
人口之所以少,因为金国百姓不爱种地,都承包给了明人,明人在金国种地,然后粮食出口给大明。
金国人均收入,在景泰六十二年就超过了两千元,每年稳步增长,景泰六十四年,人均收入在2142元左右。
这个数字,让明人眼珠子都红了。
都在怨怼祖父母,当年移民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去呢。
金国是唯一一个移民条件巨高的国家。
前几年移民门槛不高,移民人数暴增,但百姓天天抗议,觉得明人侵占了他们的田园,到景泰五十年的时候,移民门槛逐年提高。
金国是世界上,明人最梦想移民的地区之一。
金王朱见湘,治政能力不如唐王。
可他懂得放权。
金国出现了欧洲的议会制度。
金国的内阁,由十一个人组成,首辅叫首相,每次决策,都是十一个人举手表决。
首相任期是八年,每四年经过一次选举,由朝臣来选举,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一张选票。
属于大明制度下的责任内阁制度。
金国刚立国的时候,也不是这个制度。
金国境内,有加勒比人和图皮人,加勒比人极为骁勇,还有食人的传统,金国士兵不是他们的对手。
金王也不像唐王,唐王能打仗,他啥也不会。
当时随金王继藩的是杨一清,杨一清给他谏言,把军权下放给内阁。
本来该给兵部的。
杨一清耍了个心眼,他是首辅,抢走了六部的权柄,收归内阁。
那是杨士奇一直做的事情。
被老皇帝给打断了,让内阁变成老皇帝的秘书机构,而不是成为一国尚书台。
不然于谦一死,兵部权柄尽归内阁了。
杨一清就在金国实行了这个制度。
内阁一家独大,八部六寺两院形同虚设。
杨一清走后,这种制度被进一步魔改,根据欧洲的议会制度进行的魔改,变成了金国内阁制度。
金王是有权利更换首相的。
金国第一任首相也有意思,为了获取民间支持,他提出政务公开制度,朝廷的财务、政务,要对公众公开,公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下子,这任首相就坐稳了位置。
从那之后,首相变成了百姓在朝廷的代言人,金王想抢回权柄都抢不回来了。
这种制度一直用到现在,三十年换了三个首相,金国蒸蒸日上,俨然成为南美霸主国。
而这项制度,老皇帝颇为欣赏,大明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也要进行政务公开,朝廷所有一切都要公开,接受百姓监督。
这就让唐王不能理解了。
这天下到底是朱家的天下,还是百姓的天下呢?
金王是迫不得已,被杨一清给坑了,到现在权柄也收不回来,当一个废物点心,日子可不好过。
老皇帝是怎么想的?
怎么处处站在百姓角度上考虑问题,一点都不维护统治呢?
然而,金国百姓却非常支持他们的王,金王朱见湘在民间极受拥戴,也算聊有慰藉。
大明所有大藩国里,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就是金王朱见湘。
然而。
朱佑杶在金国最大的感受是,政通人和,蒸蒸日上。
按理说,这种选上来的,应该为票箱子干活,谁选他他就帮谁,才对呀。
其实并没有。
因为金王有一票否决权,如果得不到金王满意,是可以否决的,重新再选。
金王所有权柄,就在这一票否决权上。
在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金王进一步抄袭了欧洲制度,把选票扩大到全体金国百姓。
这可出事了。
金王得不到权柄,大臣也别想得到,直接砸锅了。
很显然,金王对自己的处境十分不满,明明我是皇帝,结果被干成了傀儡,我可是金国开国皇帝啊。
当年被杨一清一忽悠,军权忽悠没了,再一忽悠,政权也没了,就剩下一票否决权。
他成了所有藩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被宗室所有人嘲笑。
他当然要反击了。
制度改不了,就改票箱子。
大臣们都给金王上疏,请求金王收回成命。
可金王不管那个,必须要改。
他提前放出风去,民间直接狂暴了,谁不想掌握政治权利呀?他们根本就不懂选票是什么玩意儿,以为自己当村长了呢。
民间支持,打乱了朝中布局。
景泰六十年之后,就出现了众议院和参议院,民间也出现了票箱子。
老百姓才发现,不是当村长啊?是一张选票啊?这玩意有啥用啊?
确实没用。
如果不分上下议院,还有点用,分了之后,毛用没有,就是个形式。
这就是金国首相厉害。
见招拆招,破了金王的绝地反击。
从那之后金王就老实了。
老老实实当个贤王吧,当周天子吧。
但朱佑杶肉眼可见的是金国上下氛围非常好,政治氛围宽和,经济发展自然是不差的。
按理说,这种票选出来的,党争很厉害的,就像晚明的浙党、宣党、东林党。
其实没有。
也不看看首相是谁,这东西完全看政治背景的,谁政治背景强大,谁上来就没问题。
换个政治背景薄弱的,问题就大了去了。
金国第三任首相,是杨一清的儿子。
杨一清在国内也是财部尚书,位高权重,影响小小一个金国,有什么难的?谁敢给他下绊子啊。
金国上下也抓住了政通人和的时机,铺设铁路,快速工业化。
父子俩,一个在金国当首相,一个在大明当尚书,自然互通有无,立刻发现了电气革命的契机。
金国也是第一个开始电气革命的国家。
就这一次时机,会让金国受用终身。
奈何他的任期快到了。
纵然他再厉害,功绩再大,也不能连任了,民间百姓最大的忧虑,就是下一个首相,还会如他这般贤明吗?
这七年,是金国发展最快的七年。
也是金国弯道超车,成为南美经济霸主的七年。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金国的经济总量是101亿,排行世界前十,朝廷财政收入达到了2.1亿,是藩国第一。
金王对拿回权力,多少有些死心,金太子可没有。
金王有十四个儿子,金太子对拿回权力孜孜不倦,而其他儿子,却只想谋求一块自己的封地。
若无朝廷支持,金王拿回权力的概率不大。
所以,金太子想和朱佑杶一起,去求老皇帝帮忙。
但朱佑杶认为,可能性不大。
老皇帝早就知道金国实行议会制,也知道金王是傀儡,并没有说什么,朝中杨一清,更是太子党。
太子登基后,权柄必然经久不衰。
金国的政局是他的一次大胆实验,必然要看到实验结果,未来是否会在大明内实行,都是未知数,估计中枢都想看看。
也就金太子异想天开。
区别于唐国没什么娱乐业,金国的文体行业都非常发达,随处可见的球场,随处可见参与的民众。
报纸行业,在金国特别有市场。
金国每天能售出10份报纸,是人口总数的三倍有余,证明百姓都有看报的习惯,买的还不是一份报纸。
月销售杂志数字,近8000万份,是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年销售书籍数量,可达5000万本。
这些数据说明金国学习氛围好,国内家庭比较重视教育,积极获取知识和新闻。
体育氛围好,说明金国上下注重身体健康。
根据统计,金国境内共有200万家武馆,武术风靡整个金国。
武术是金国国民最喜欢的健身活动,其次是足球和篮球。
因为武馆横行,让金国的治安并不好。
景泰六十一年,有议员提出议案,金国应该实行禁枪,从景泰五十五年之后,枪击案年年增加,民间枪支泛滥,意味着社会治安差,而武馆横行,民风彪悍,未必是好事。
民间也有文人呼吁禁枪。
像大明就是严格禁枪禁弩的国家,国内治安安全位居全球首位,而藩国中几个禁枪的国家,国内治安都非常好。
这几年,金国首相聆听各部门的意见,也在制定禁枪法案。
只不过,国民还在开垦亚马孙雨林,雨林里还有野人和叛军活跃,所以适当放开枪支管控是可以的。
而且,金国野生动物泛滥,大型动物较多,明人往死里吃也吃不光。
等冰箱生产出来,就是野生动物绝迹的时候了。
因为金国人吃不完,大明人帮他们吃,八十亿明人帮他们吃。
关于野生动物,相关专家也在呼吁,藩国效仿大明,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杀、捕杀野生动物。
可藩国没一个听的。
大明保护野生动物,是迫于无奈,明人太能吃了,老鼠都能想办法吃掉,如果不保护,大明境内野生动物估计都得灭绝。
从景泰五十年开始,大明禁止民间捕猎,发展动物养殖业。
想吃就吃肉食的,别吃野生的。
像大洋洲、美洲、非洲是不可能停止捕猎的,这些地方都没开发,凶猛野兽遍地都是,不捕杀人类就没有生存空间。
所以,老皇帝也没听什么专家的屁话。
保护雨林,也是为了保护氧气。
其他的都不太管。
而金国禁枪,极有可能造成野生动物泛滥。
金国首相提出,禁枪法案,预计十年后实行,就是景泰七十五年正式实行,利用三年时间,收取民间的枪支弹药,彻底实行禁枪。
为此,金国内阁和美藩十一王进行沟通,认为美洲该同时禁枪。
美洲十二国,枪击案发生频繁,朝廷都很头疼。
但每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很难统一时间。
经过讨论决定,用十五年时间加快发展,再用五年时间收缴枪支,也就是景泰八十四年的时候,美洲十二国完成禁枪法案。
十二国国主同时签署法案,正式确定下来。
禁枪,可谓是众望所归。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948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948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948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402章 唐国金国篇:大融合和议会)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萧蓝衣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