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卷 第278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汉!(1.35万)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278章 杀穿士族,倭寇犯边!会说汉话者为汉!(1.35万)

文/萧蓝衣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本章字数:18315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txt下载
推荐阅读: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奶爸的异界餐厅 万族之劫 极品全能学生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斗破苍穹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诸天投影 都市超级医仙 最佳女婿
    巢县大族,多是军功贵族。

    多是洪武朝从军家族,这些年野蛮发展,已经成为本地巨擘。

    王诚不像王竑,拿着尚方宝剑,就大杀一通。

    皇帝派他来是掌军,而不是和士族撕破脸,将士族赶尽杀绝的。

    只是,要求他将流民移入湖南、贵州,这些士族控制流民。

    他完成任务便是,没必要节外生枝。

    再说了,他是个太监,权势滔天有什么好处?何况他本身已经权势滔天了,还想图什么呢?

    根本就没必要为了博取皇帝的信任,就在民间大杀四方,他只要安安稳稳把皇帝交代的任务完成,在南直隶好好享受便好。

    而且,他坐镇巢湖,也是在给王竑仗胆。

    王竑在和州大杀四方,仗着的就是他王诚的势。

    当水匪肃清后,王诚拜访巢县第一家。

    姓谢。

    这个谢家不简单,伯祖叫谢达,曾祖是谢彦。

    谢彦是凤阳人,随太祖皇帝征战,为开国功勋,其长子谢达,做汝阳公主的驸马。

    谢氏一族,在将星闪耀的明初并不起眼。

    但那些名将都被诛杀了,反而他们这种官职不高不低的,却得以保全,家族也源远流长,成为本地大户。

    而他这一支,是从南京迁过来的。

    谢达为了博取太祖皇帝欢心,主动将庶脉迁出京师,充塞各地。

    闻听宫中大太监造访,谢叔德打开中门,亲自迎接。

    王竑在和州大杀四方的消息,还未传到庐州府来,所以他还并不知道王诚目的,还想借机攀附王诚呢。

    然而。

    刚入正堂,茶还未饮,王诚便笑眯眯问:“咱家欲迁移巢县流民,谢家主可否行个方便?”

    谢叔德嘴角一抽。

    控制流民的好处很多,比如缴纳税赋的时候,若不想缴纳,就指使流民去抢劫粮车;

    或者,家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撺掇流民聚众造反。

    当然了,后者容易引火烧身,大族不敢使用。

    像巢湖范围内,大概有几万流民,这些流民由各个士族控制,像谢家,手里有个七八千流民。

    家族分成两脉,一脉光明正大的生存,一脉则去掌控流民。

    流民可当匪、可从商、可从农,凡是见不得光的事,都由流民去做。

    反正南直隶粮食多的是,供养几千流民,算不得什么难事,大不了少交一点税赋,再把交上去的税赋抢回来便是。

    谢叔德眼神抽搐:“大人,您这话什么意思?朝堂若迁走流民,对吾等家族而言是大好事呀,我们都是举双手赞成的。”

    “真赞成?”

    王诚笑道:“谢家主,咱家可没跟你玩笑!”

    “当然了……”

    王诚打断谢叔德的话:“好,咱家亲自坐镇你家,亲眼看着流民装载上船,倘若流民抵抗官兵,咱家的兵死一个,咱家就从你谢家挑出一个人来,杀掉!”

    “啊?”

    谢叔德惊呼:“大人,那流民似匪似盗,他们杀害官兵,跟我谢家什么关系呀?”

    “明人不说暗话,伱非要跟咱家兜圈子吗?”

    王诚更喜欢在皇宫里伺候皇帝,不愿意下来奔波做事,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又是个太监,没有明天了,他就想好好享受余生。

    奈何皇帝有命,他不敢不从。

    所以,他不想赶尽杀绝,他想给自己多积阴德,下辈子投个好胎,别当太监。

    谢叔德小心地看了眼王诚。

    “怎么?还想杀咱家吗?”

    王诚讥笑:“听听咱家的称呼,哼,咱家虽是总兵,却是宫里的太监,是伴着皇爷长大的太监,你可知咱家在皇爷心里是什么地位呀?”

    噗通!

    谢叔德立刻跪在地上:“大人,谢家愿对大人俯首称臣,您是谢家的天,您说什么,谢家便做什么。”

    王诚很满意谢叔德的态度:“咱家也不想妄动刀兵,也知道你想要什么?哼,便从你家里挑出个机灵的,跟着咱家吧。”

    “谢总兵大人再造之恩!”

    谢叔德郑重磕头,能跟着王诚,比家业膨胀一倍更加有用。

    说着,有下人送入堂中一个锦盒。

    谢叔德打开后,双手高捧过头,跪在地上:“求大人笑纳!”

    王诚眯了一眼,大概有三十几张银票,约莫三十多万两。

    这个谢叔德果然聪明。

    权力和钱,他果断选择了权力。

    在权力面前,钱有个屁用。

    “倒也乖巧,就你跟着咱家吧。”王诚让人收了银票。

    王诚求财。

    王竑求官。

    所以,处事态度截然不同。

    而在和州含山。

    王竑在和县大杀四方的消息传扬出去,王竑得了个王砍头的名头。

    王砍头,王酷吏。

    恶名伴随着王竑。

    王竑此刻,又在含山大户家里。

    含山大户姓张,这家人也和贵族沾着亲。

    王竑就两句话:“可有隐户?可愿意释放流民?”

    张家人畏惧于王砍头,乖乖承认。

    王竑直接令其族拆分,流入广西、贵州、湖南。

    王竑做事愈发熟练。

    以前讲官员法则,凡事留一线,和现在雷厉风行,想杀便杀比起来,实在是爽。

    王竑和州事毕,便南下太平府。

    张凤则派人来和州移民。

    并将船匠等工匠聚拢起来,以及可用的老卒,全部流入贵州庆元府(原广西),交给李匡。

    为了消除他们的抵触朝堂之心,张凤给他们颁发民籍,并承诺给在当地分地,不愿意从军也可,全凭自愿。

    方才连哄带骗,把和州流民装上船。

    而第一批流民,已经到达湖南。

    韩雍正在清扫湘西,湘西苗寨多不臣服于大明,收到张凤信件的时候,第一批流民已经到达长沙。

    他急忙下令,将第一批流民运到衡州府。

    衡州府他已经犁清了。

    土司匪首都被他抓到,如今正在打通湘南通往湘北的道路。

    他下令将第一批流民,安置在衡阳、耒阳、桂阳三地,多多分配田亩,一个人给分三个人的土地,女子、孩子也都给分地,男孩女孩一样分地。

    韩雍的指令写了十几页,详细写了如何分配流民,尤其是种子和农具,每个人都不能少。

    房屋是官府帮建,钱财由中枢提供,不许跟百姓索要一针一线,擅拿者处以重罪。

    他抽不开身,清扫苗寨十分困难。

    而他指令刚出去,第二批流民就到了。

    从应天府送来的十七万流民,全部送到了湖南。

    韩雍不得不从湘西抽出身来,安置十七万流民,可不是地方官吏能做的,必须由他亲自来做。

    离开湘西时,他颇为叹息,为了湘西一战,他准备了半年时间,连战连捷,距离彻底清洗完毕,最多半年光景,如今却不得不放弃清剿。

    马不停蹄赶到衡州府,他坐镇在耒阳。

    按照他的预计,十七万流民,七万安置在衡州府,三万安置在彬州府,七万安置在永州府。

    并将清扫出来的土人妇人,全部嫁给流民。

    恭顺的土人,则按照汉人一样,分配大量土地。

    湘南、湘西多是土人聚居之地,并不服从于大明,想彻底化土为汉,需要战抚双重手段。

    最重要的就是修路、移民,久而久之,自然成汉地了。

    韩雍刚坐镇耒阳,又从南直隶传来消息,还有十七万流民,准备安置在湖南。

    韩雍都懵了,之前他没少给王诚写信,王诚都不理他,显然不想将南直隶五府百姓给湖南。

    这次怎么这么大方?

    经过了解才知道,是皇帝在中枢下旨,令南直隶优先给湖南、贵州、广东移民。

    所以便宜砸韩雍头上了。

    韩雍将流民全部造册记录,还详细了解了流民的手艺、能力,甚至还打出征兵之意,结果流民皆对征兵畏惧如虎。

    他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让流民惊恐,容易引发叛乱,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新来的十七万流民,他打算三万安置在宝庆府南部,两万安置在靖州,三万安置在柳州府北部,剩余的九万人,安置在辰州府。

    与此同时,贵州南三府督抚李匡,收到了一千多船匠,还有一千多老卒。

    但他们都不愿意为朝堂效力。

    李匡虽生气,但还是遵从民意,把他们安置在贵州庆元府,允许做事入造船基地做事。

    他刚刚安置完毕,就收到了王诚的亲笔信,正在往贵州南三府运七万流民。

    广东布政使薛远和侯臣,此刻也在接收来自南直隶的流民。

    王诚总共给广东四十四万流民。

    多安置在新并入广东的梧州府、平乐府,以及靠近福建的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和肇庆府接收比较少。

    而贵州督抚项文曜,也收到王诚的移民。

    去贵州的流民不多,不足十万人,因为贵州可安置的地方实在是少。

    而项文曜并非领兵奇才,犁平贵州差点意思。

    南直隶五府一百多万流民,很快被运送走了,王诚倒是松了口气。

    移民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哪怕是安置流民,也伴随着血腥。

    不是官府一吆喝,流民就乖乖上船了。

    而是将所有流民用绳子绑上,如罪犯一般,派兵卒押着上船,不听话的刺头儿直接杀掉。

    有病也无药可医,一切听天由命。

    还要防范疫病,倘若闹出了瘟疫,整船整船的人沉江。

    若在岸上闹瘟疫,则全部掩埋,毫不留情。

    至于移民过程中,发生多少狗屁倒灶的事情,已经不用赘述了,多得令人发指。

    移民是一件非常血腥的坏事。

    王诚从五府清扫出来流民164万。

    安全抵达各地的,仅仅120万人。

    那四十多万人,因为各种原因死去了。

    这些是不会记录在案的,只会记录接收多少人,安置多少人,这些会成为官员的政绩,一笔笔记录在案。

    王诚迁移流民,手段温和,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再看看王竑,落个王砍头的名声,在和州、太平府、宁国府大开杀戒,杀得人头滚滚。

    总共清扫出来四十多万流民。

    这些人全部送去广西。

    广西像块海绵,多少人都能容纳进去,毕竟还有安南可以安置,就稀缺汉人。

    张凤和李震在安置。

    而在京师。

    京师官员也在移民西北。

    前半年移民宗室,后半年移民百姓,往甘肃填充人口。

    北直隶移走的算不上流民,但都是黑户。

    皇帝下旨清扫,结果扫出来近百万黑户。

    这些黑户,多被流入宁夏、甘肃两地。

    而在养心殿上。

    朱祁钰正在诏见杨璇:“在南直隶做的不错。”

    “微臣不敢居功。”杨璇磕头,眉眼之中闪烁着惊喜。

    从南直隶罪臣家中,共筹集一万三千艘海船,四万多艘江船。

    运送流民、押解银两入京,用的就是这些江船。

    “王福调任户部,你来做顺天府府尹。”

    朱祁钰认真道:“朕叮嘱你两句话,你是朕的人,心眼要向着朕。”

    杨璇脸上喜色一僵,赶紧磕头。

    “第二句话,南直隶海船之事,任何人不许泄露,就当没发生过。”

    “微臣遵旨!”杨璇磕头。

    “你是聪明人,朕相信你明白其中道理。”

    朱祁钰打发他走了。

    原应天府府尹杨璇,升顺天府府尹,原顺天府府尹王福,调任户部。

    圣旨发出,内阁盖印,颁布天下。

    朱祁钰放下奏章,走到地图前:“冯孝,你说南直隶必须要放两个国公吗?”

    冯孝打了个激灵:“皇爷,南直隶兹事体大,不能在北京一言定之。”

    言下之意,是必须您巡幸南京,才能决定。

    “杨信在江西有多少兵了?”朱祁钰忽然问。

    “回皇爷,根据最近的奏报,有十一万了。”

    朱祁钰指着地图:“江西杨信在左,山东朱英、项忠在北,王诚、欧信在西,任礼在中都,胡豅在南,宋伟、李震俱是朕的爪牙!”

    “朕手握雄兵百万!”

    “还怕区区士绅?”

    “传旨王竑,杀得不够狠,不必担心局面不可收拾,朕会亲自为他收拾残局!”

    朱祁钰冷冷道:“告诉他,只管杀便是。”

    “令阁部准备,朕不喜欢北方的冬春,明年春季,朕欲巡幸南直隶,去看看南京春光。”

    冯孝眼皮子一抽:“皇爷,是不是太早了?”

    如今是改革的关键时期。

    皇帝一去南直隶,可就直接把火药罐子点炸了,彻底没有回旋余地,彼此必然厮杀。

    届时中枢必然不稳,万一有人在北京迎立倭郡王!

    问题可就大发了。

    等皇帝回京收拾残局,所有改革恐怕都要被迫停止。

    再捡起来,起码需要几年的时间,到时候皇帝还会有这个精气神了吗?朝中名将名臣凋零,还能支撑起来改革吗?

    “宜早不宜迟,南直隶不清扫,朕就一日不可安枕。”

    朱祁钰道:“让大明两大名将,为朕戍守中枢,着实是浪费时间啊,朕等得,但于谦、范广多大岁数了?他们还能为朝征战几年?”

    “南直隶必须要去,干脆现在就去。”

    “朕手握二百万雄兵,谁敢杀朕?”

    这是朱祁钰最大的自信。

    天下掌兵的,都是他的心腹,倘若倭郡王复辟,他的爪牙们必定没好下场,只能拥护他。

    再说了,他还会不防范朱祁镇吗?

    “皇爷!”冯孝看了眼南宫方向。

    朱祁钰撇嘴而笑:“朕在考虑,是不是要开太庙,请他上路呢?他已经没用了!”

    以前需要朱祁镇为他稳定局面。

    但现在不需要了。

    直接杀死便是。

    噗通!

    冯孝吓得跪在地上:“皇爷,若您动手,大好局面就瞬间土崩瓦解了呀!”

    “他还没这么大能量!”

    但冯孝不这样看。

    如今中枢地方、宫中府中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正是这种平衡,才能让矛盾缓解,彼此勠力同心。

    中枢政治环境宽松,地方才能做实事。

    若官员人人自危,天天想着如何站队,谁能安心做事呢?

    朝堂百官已经选择性遗忘了朱祁镇,倘若这个时候,皇帝开宗庙,杀掉朱祁镇,会造成什么恶劣的政治影响?

    朝臣自危,新政戛然而止。

    所有心血付诸东流。

    但朱祁钰却不这样想,他认为人心趋利,他只要能给所有既得利益者更舒适的政治环境,这些人就能为他卖命。

    跟朱祁镇死活没有关系。

    “皇爷,奴婢不懂朝政,请您询问老太傅、邢国公,请他们做决定便是。”冯孝磕头。

    让他们说,肯定不会同意呀。

    不管怎么说,朱祁镇都当过皇帝,臣子若撺掇皇帝弑杀君王,那是佞臣!

    忠臣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

    朱祁钰笑道:“好了,一点小事而已,你至于这般模样吗?大不了把他也带去江南,说不定他人还会失踪了呢。”

    冯孝却吓了一跳。

    把他关在南宫,您都不放心,还能带去江南?

    那一定会丢呀!

    这一丢,就如当年建文帝丢了是一样的,太宗皇帝苦苦寻觅,找了多少年呀。

    万一朱祁镇丢了,带来的政治影响,比杀了还恶劣!

    正说着呢。

    安南奏报送入宫中,朱祁钰眯起眼睛:“去,把朝臣都宣来。”

    很快。

    朝臣进入养心殿,他们也都收到了安南奏报抄录本。

    “陛下,那安南权臣竟敢诛杀君上?”姚夔气得怒目圆瞪。

    这是边永送来的加急奏报。

    安南王黎思诚染上毒瘾,人昏昏欲睡,无法处理朝政,政务交给安南政务院处置。

    七月初一,诈称染上重病,结果,却在宫中埋下刀斧手,要诛杀权臣,夺回政权。

    权臣阮炽重伤,丁列暗藏刀刃,诛杀安南王黎思诚。

    亲手割下黎思诚的头颅。

    如今河内局势进一步恶化。

    边永在信中写道,因为雨季,安南道路泥泞难走,根本无法联络方瑛、夏埙,无法做出决断,只能走海路送信,求中枢指示。

    信件的最后几句话是,安南权臣正在决定,该迎立谁做皇帝。

    “安南局势,烈火烹油啊。”

    朱祁钰沉吟道:“可大明远在万里,最近的方瑛,却碍于道路,无法和边永联系。”

    “就算中枢议出对策来,送到安南,怕是也没什么用。”

    “局势瞬息万变,还是让边永走一步看一步吧。”

    您既然不打算管,那诏我们来干什么呀?

    于谦重病初愈,脸色尚有几分苍白,缓缓道:“陛下,边永之意,其实是问,中枢可否愿意遥控安南局势?”

    “朕没兴趣,朕要么就实控,要么就不闻不问。”朱祁钰懒得当什么天朝上国的皇帝,他就想当成吉思汗。

    于谦颔首:“国朝能趁机实控安南北部,也是好事。”

    “打下容易,控制难呀。”耿九畴并不乐观。

    朱祁钰笑了笑,不愿讨论:“诸卿,安南之事交给方瑛、夏埙、边永便是,中枢不必理会。”

    “朕诏诸卿来,主要有两件事。”

    “其一,是西北问题,舒良、寇深、原杰给朕上了奏章,说是气候恶劣,建造速度慢,而且粮食难以为继。”

    “原杰的意思是,暂且维持原样,等玉米三宝培育成功后,再行移民。”

    朱祁钰说着,让人把密奏找出来,给朝臣看。

    “寇深正在建设甘肃,甘肃收容了来自西边的人口,这些人口和咱们长得似乎有些区别,寇深说走在甘肃路上,仿佛是身处西域,并非大明。”

    “而甘肃生态薄弱,承载不了过多人口,朕已经令北直隶、山西移民一些过去了,太多反而养不活。”

    “阁部便停止往甘肃、宁夏移民吧。”

    “往热河、辽宁移。”

    朝臣逐一阅览,都在琢磨,皇帝说这番话的深意是什么?

    胡濙却点破谜团:“陛下,您是看上哈密了吧?”

    朱祁钰一愣,旋即哈哈大笑:“真的什么都瞒不过老太傅,甘肃贫瘠,但哈密并不贫瘠呀。”

    “咱们可以把人口移去哈密。”

    “哈密如此孱弱,大明再不收,可就太可惜了。”

    那哈密人呢?

    朝臣没问,心中有数了。

    您是打算用来修驰道啊。

    “哈密国小又富裕,而今年又没有大仗,朝中却养着两百多万兵卒,没有仗打,怎么能行?”

    朱祁钰道:“朕打算请陈友老将军领兵,收复哈密!”

    这是朱祁钰答应他的。

    让他去收复自己的家乡,并以家乡地给他封爵。

    朝臣没反对,也没赞成。

    全都陷入深思。

    “陛下要打到什么程度?”胡濙问。

    “吞并其国,变成汉地。”

    胡濙翻个白眼,问的是这个吗?问的是百姓如何安置?

    哈密是弱国,给陈友三万骑兵,三个月就能收复哈密。

    若是也收其民,那么年底就可以尽收哈密之地,想必哈密不会怎么抵挡,会望风而降。

    倘若皇帝想把哈密人变成奴隶,起码需要三年时间,而且大明倍失人心。

    “嘿嘿。”

    朱祁钰干笑起来:“朕也是仁善君主,哈密百姓也是人呀。”

    “但寇深说了,他们和咱们长得不一样呀!”

    胡濙翻个白眼,您别往寇深头上扣帽子行不行?

    寇深的密奏里,根本就没这句话!

    朝臣都看过了,确定没有!

    “古人皆说,长相一致为一族,哪怕有些许偏差,也可勉强视为一族。”

    朱祁钰笑道:“可若是长相大相径庭,如何强说一族呢?”

    和汉人长相酷似的,只有朝鲜、倭国,甚至安南人,长得和大明人都不一样。

    于谦却道:“陛下,说汉话者皆为中华!”

    “您看陈友将军,他是西域之人,容貌和吾等确实不一样,但您能说他不是汉人吗?”

    “陛下,可知太祖皇帝如何打下天下的吗?”

    朱祁钰还真知道。

    太祖皇帝靠蒙古人打的天下。

    忽必烈靠汉世侯打天下,明太祖靠蒙古万户打天下。

    “国朝有多少归化的蒙人?多少归化的异族?”于谦又问。

    很多很多。

    陈友、毛忠、毛胜等等,从洪武朝到现在,封爵的异族更多了。

    “您建的帝王庙、文武庙有多少异族?”

    很多很多。

    十六国辽金元都是。

    “可这些人都在为华夏效力呀!”

    于谦道:“陛下,可说汉话者便为汉族。”

    “不论他信仰什么教派,不论他出身何地,不论他什么民族,只要会说汉话者,就是汉族!无可争议!”

    “您一直效仿成吉思汗,想做成吉思汗一样的帝王。”

    “您可知,成吉思汗重用各族人才,胸襟宽广,不拘一格用人才,方能成就蒙元基业。”

    “而您要以族群论,天下多少英才会成为您的对手呀?”

    于谦跪在地上,无比认真道:“陛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您瞧不起的哈密、安南小国,亦有人才,只不过其君主不会重用人才罢了。”

    “您若不拘一格,启用他们,视他们为同类,他们必为大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谦又道:“反之,您若弃之如履,要灭其族裔,毁其祖脉,就算我大明暂时占领其地,但等大明衰弱之时,那些英杰就会率兵反对大明,大明终究还会缩回汉地。”

    “我华夏有如今的汉地诸省,就是不停的兼容并蓄,不停的将各族变成汉人,方有今日之国,今日之土,今日之国民!”

    “微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后世之君未必个个如您一般贤明,大明辉煌过后,必然会走下坡路,请您为后世之君考虑!”

    这话十分大不敬。

    很多人给于谦使眼色,不让他说这种大不敬的话。

    但是,朱祁钰却亲自把他扶起来:“邢国公说得对呀,只用不拘一格用人才,大明才会昌盛。”

    “朕以族群论,是格局小了,把路走窄了。”

    “只要有能之士,不论族裔,朕一概启用。”

    但是,大唐呢?

    大唐重用异族,最后却被异族分割。

    归根结底,是要把异族变成汉人的,绝不能产生第二个族群,绝对不能!

    于谦又跪在地上:“陛下圣明。”

    “只要其人有能力,愿大明效力,便是明人。”

    “只要让其娶明人妻子,几代之后,就变得和明人无异了。”

    大明士大夫,皆有拯救天下万民之心。

    即便是老黑,他们也并不歧视。

    朱祁钰道:“能人朕喜欢用,问题是那些无用的庶民,也该用在正确的地方呀?”

    “您也说了,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他们吃白饭,多浪费呀?用在正确的地方,为大明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多好呀!”

    于谦翻个白眼,我白劝了是吧?

    能人都是普通人历练成的,哪有生来就是能人的?

    “陛下!”

    胡濙道:“凡是过犹不及。”

    “您可给新并入大明的百姓一个期限,比如三年,学会汉话,不会汉话者为奴。”

    “而这三年,令他们服徭役,缴纳税赋便是,不予和汉地百姓一般的待遇。”

    “只要学会了汉话,便可享受汉人般的待遇。”

    说白了,这是三等公民那一套。

    蒙元都玩崩了,大明也玩不明白。

    这种阶级性,是要不得的,早晚会是祸乱的根源。

    朱祁钰却不愿争辩。

    论朝政、眼光、能力,他都不如胡濙、于谦、耿九畴这样的人,但他看过历史结果呀,他是知道很多事情弊端的呀。

    哈密国民勉强可以如此对待,因为哈密曾经是大明的一部分,但等去了欧洲,难道还让白皮猪活着吗?

    “老太傅所言甚是。”

    朱祁钰加了个坑:“但中枢当下令,不会汉话者为奴。”

    你不会说汉话之前,是可以变成奴隶的。

    也就是说,允许世家大族,去哈密掠取奴隶,等其学会了汉话,就可以为民了。

    至于士族让不让人家说汉话,那中枢就管不到了。

    于谦觉得自己白劝了。

    皇帝表面听了,也确实让哈密百姓变成大明百姓。

    但是,也允许士族去捕猎奴隶。

    “汉儿永不为奴,这句话,永远不变!”

    “好了,此事就议到这里。”

    皇帝决心已定:“立刻下旨,令陈友领兵,寇深辅佐,收复哈密!”

    “陛下,微臣以为甘肃兵不堪重用,可从宁夏调兵。”耿九畴提议。

    “就从宁夏调三万铁骑,归陈友统率,入冬之前,朕要看到哈密王的降表!”

    朱祁钰道:“收复哈密之后,哈密并入甘肃,划分成两府,一府为安西府,一府为敦煌府。”

    攻伐哈密这样的小国,对如今的大明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

    何况哈密国内内乱不休。

    有陈友、寇深这样的名将名臣搭配,收复哈密只是小事一桩。

    “第二件事。”

    “项忠已经收到一万多艘海船。”

    “朕欲令项忠,清扫山东境内的海盗,尤其是渤海海域内的所有海寇,都要肃清!”

    朝臣一愣。

    皇帝竟然弄出来这么多海船?

    而且,皇帝要出海击杀海盗,哪来的水师?什么时候练的?

    “不瞒诸卿,朕在年初时,就令项忠在近海练了一支水师,人手在两千人左右。”

    那也驾驭不了一万多艘海船呀?

    朱祁钰笑了起来:“诸卿,有些卿家还不知道吧?”

    “还记不记得梁珤了?他消失多久了?”

    “去年,朕就令梁珤在辽宁复州建造船厂,锤炼水师,如今已经初具规模了,水师人手不多,但也有五千之众。”

    “加上项忠的两千人,合计七千人,可出海捕盗!”

    朱祁钰道:“海寇也是可杀可招降,并入水师之中。”

    “朕今日说出来,是要告诉诸卿,朕欲给水师起个番号。”

    “项忠麾下水师,为靖海军,实额三万,海船两千艘!项忠兼任靖海军总兵。”

    “梁珤水师,为渤海水师,实额五万人,海船四千艘,梁珤兼任渤海水师总兵。”

    水师,是要改成海军的。

    项忠和梁珤,都还兼着其他军的主将,看得出来,皇帝将此二人视为心腹。

    朝臣明白了,皇帝今日提出来,就是告诉阁部,拟定军号,并派发装备。

    因为船支需要的火炮太扎眼,皇帝必须公之于众,否则火炮无法运出京师。

    于谦却在琢磨,皇帝提前把水师亮出来,又如此迫切的靖海,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皇帝靖海,有两层因素,一个是谨防海寇上岸祸害百姓,另一个就是扩张海军实力。

    皇帝急于扩军……

    这是要巡幸南直隶呀!

    如今南直隶源源不断往京师运钱,都是敲诈官员、士绅的钱财,这些士绅天高地厚远,一定不会老实给钱的。

    而且,政治目的更重。

    皇帝急于巡幸南京,也有迫切开海之意。

    可他为什么不等等呢?

    等到政局稳定,起码等到江西、山东、河南三省犁清之后,三省大军能随时驰援南直隶之时,皇帝再巡幸南直隶多好呀?

    皇帝在急什么呢?

    于谦并不知道,皇帝担心他死呀。

    不是谁都是名将的。

    死了一个于谦,后面不会再有于谦了,等下一个名将戚继光,要等多少年呀!

    皇帝不敢等呀,等着等着,朝中无名将可用,哪来的蒙元疆域?靠臆想吗?

    所以,他迫切收复哈密,若快速收复哈密,他还会收复吐鲁番。

    朝堂这边讨论。

    而陈舞阳则在定国公府中。

    “我是忠臣,我是忠臣……”定国公徐永宁嘴里不停在念叨。

    陈舞阳却道:“定国公,别装了,这里只有我和你,装什么忠臣呀?给谁听呀?”

    “我是忠臣,我是忠臣……”徐永宁还在叨咕。

    陈舞阳冷笑:“你这位大忠臣,家里的田亩是怎么回事呀?徐半城,整个南直隶有多少田亩,挂靠在你定国公府内呀?”

    徐永宁抿了抿嘴角,继续念叨。

    “你这位大忠臣,怎么参与海贸呢?在海上赚了多少银子呀?”

    “你这位大忠臣,为什么豢养流民呢?”

    陈舞阳笑道:“还有,你那个小妾家里可不简单呀,她家在和州作威作福,把和州当成你家的了?”

    噗通!

    徐永宁从椅子上掉下来。

    然而,国公府却冷冷清清,没人仆人伺候这位国公爷。

    徐永宁抬起头,惊恐道:“我要见陛下,我要见陛下!”

    “动动你的猪脑子!”

    陈舞阳点着他的额头:“这玩意再不动,就死了!”

    “皇爷会见你吗?”

    “你在南直隶作恶多端,不怕脏了皇爷的圣眼吗?”

    一边说,一边戳他的额头。

    “我没有,我没有。”

    徐永宁眼泪流了出来:“我是忠臣,我是忠臣呀!”

    陈舞阳嗤笑起来:“你比魏国公还不要脸!”

    “魏国公起码没说自己是忠臣!”

    “你反倒以忠臣标榜自己!”

    “脸呢?”

    陈舞阳使劲拍他的脸:“老子都为你蒙羞!”

    徐永宁堂堂定国公,哭泣个不停:“都是我家人干的,跟我没有关系呀!”

    “那你知不知道呀?”陈舞阳问。

    徐永宁不说话了。

    “知情不报,也是罪啊!”陈舞阳告诉他。

    “可、可都知监来调查,我什么都招了,我定国公府愿意认罪,愿意缴纳认罪银呀!”

    陈舞阳嗤笑:“你的罪是一点银子能说得清的吗?”

    “你是国公爷,却豢养流民,你要干什么呢?”

    徐永宁疯狂摇头,哭着道:“不是我养的呀,不是我家的呀!”

    “那梅家是不是你徐家的姻亲?”

    陈舞阳质问:“他家在和州养了多少流民呀?”

    “和州离南直隶这么近,你定国公是不满足于当国公了,而是想谋朝篡位了吧?”

    徐永宁不停摇头:“都是他家的事,我什么都不知道呀!”

    “你说不知道,谁信呐!”

    陈舞阳拍徐永宁的脸颊,双手使劲一拍,他的嘴嘟起来,然后一松手,脸上印着两道手印。

    徐永宁却感受不到疼,喃喃自语道:“我是大明忠臣呀,是忠臣呀……”

    啪!

    陈舞阳使劲拍他的脸颊,使劲挤成一团:“还他娘的忠臣?老子都替你蒙羞!有你这样的忠臣吗?”

    “哼!”

    “你的罪状,本官已经送去中枢了。”

    “这个时辰,皇爷应该已经看到了吧,等着审判吧,定国公!”

    陈舞阳使劲松开他。

    徐永宁身体一软,脸颊剧痛,靠在椅子上,嚎啕大哭。

    陈舞阳也蹲下来,压低声音道:“定国公,尹家的背后是您吧?本官身上这身伤,跟您关系最大,您说我该不该找你报仇呢?”

    徐永宁惊恐地看着他,失声道:“我一直劝魏国公的,但他不听我的劝说呀!”

    他直接把魏国公卖了。

    “魏国公吗?”

    徐永宁不停点头:“是他,尹家每年要给他家五成孝敬,就连我家,也是跟着魏国公家里做事的!”

    要的就是这句话。

    陈舞阳盯着他:“你说的都是真话?”

    “都是真的,都是真的!”

    “写下来!”

    徐永宁不想写。

    写下来就有证据了。

    递交到中枢去,他也难辞其咎。

    陈舞阳则捏住他的下巴,使劲挑起来脸颊:“本官怎么这大的闲心,在你这浪费时间呢?”

    “定国公,你想进北京都知监诏狱吗?啊?”

    “老子给你机会,写下来,不要不听话!”

    徐永宁还是写下来了。

    签字画押。

    陈舞阳踹着纸条,心满意足地走了。

    而坐在地上哭嚎的徐永宁,眼中却闪过一抹狡黠。

    陈舞阳骑快马去魏国公府。

    魏国公徐承宗,也被陈舞阳这个不速之客弄得焦头烂额。

    “定国公血口喷人!”

    “尹家有含山公主撑腰,我家算什么呀?”

    “尹家怎么可能给我家五成孝敬呀?”

    徐承宗要吐血了。

    这是又要破财呀。

    陈舞阳就是为皇帝索财来了,他家已经缴纳了认罪银,数额足足九百万两。

    皇帝还不满意,还要敲骨吸髓?

    “没有?”陈舞阳问。

    徐承宗使劲摇头,绝对没有,一分都没有。

    啪!

    陈舞阳使劲一个耳光,扇在徐承宗的脸上。

    而侍奉徐承宗的徐俌,吓了一跳,指着陈舞阳:“为何要殴打吾父?”

    “你个狗崽子,再指着老子,老子把你手指头掰断!”

    陈舞阳懒得理他,目光凶厉地看着徐承宗:“尹家日进斗金,却要给你五成孝敬,你家该有多少钱呀!”

    “老子最后给你一次机会,交出来!”

    徐承宗明白了,这是徐永宁祸水东引之计,用钱诱惑陈舞阳来敲诈他魏国公。

    那么,徐永宁的计策成功了?

    “大人,我家真的没收过呀!”

    啪!

    陈舞阳又一个耳光,扇在徐承宗的脸上:“你他娘的消遣老子是不是?”

    “你是国公又如何?”

    “老子早就豁出了性命,老子都不想活了,怕你一个狗屁国公?”

    陈舞阳觉得扇耳光,自己手疼。

    去拿一个茶壶,兴冲冲过来。

    徐承宗吓惨了:“大人,您打下来,我就没命了!”

    “要的就是你的狗命!”

    啪嚓!

    瓷片炸碎,鲜血从徐承宗额头上流下来,滴在地上。

    徐承宗晃了晃,倒在了地上。

    徐俌惊呼,让人去请医者。

    “谁也不许出府!”陈舞阳厉喝。

    这么多银子,不交给中枢,你他娘的居然窝藏了?

    陈舞阳估摸着,若按照徐永宁说的,徐承宗要缴纳认罪银五千万两左右。

    因为是缴纳获利数额的双倍。

    他不管真假,这笔钱必须魏国公府出,他呈报给皇帝,就是大功一件。

    他非常有自知之明。

    他在南直隶做了这么多荒唐事,皇帝却没下旨叱责他,说明他做的是正确的事情。

    他越搞得天怒人怨,他反而越安全。

    同时,他要源源不断给中枢搞钱,搞得钱越多,他的官位就越高,这是番子的使命。

    “大人,吾父毕竟是当朝国公,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您不为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您的舅舅着想吧?”徐俌厉声道。

    陈舞阳却笑道:“他死了,你就承袭魏国公爵位了,不如你我联手,弄死他如何?”

    徐俌大惊失色:“学生岂能与禽兽为伍?”

    “你管老子叫禽兽?”

    陈舞阳四处去找茶壶,也想给徐俌一下子。

    徐俌却不卑不亢地看着他。

    “你个小不点,脑袋被驴踢了?”

    陈舞阳凶恶道:“他死了,老子偿命,你渔翁得利,怎么还不愿意呢?”

    “老子看是被你爹踢了!”

    我爹是驴呗?

    “您口中的他,是学生的父亲,若谋害亲父而得获国公之位,学生宁可不要!”徐俌认真道。

    “那你别要了!老子今天就弄死你!”

    陈舞阳发狂。

    装死的徐承宗却偷偷撑开一下眼皮子,发现陈舞阳真的在找东西,要砸死徐俌。

    他立刻闭上眼睛,反正他儿子多,死儿子,总比自己死强吧?

    然而。

    陈舞阳忽然大笑,走到门口:“徐俌砸死亲父,乃禽兽不如!”

    声音老大了。

    他不止自己喊,还让番子跟着喊。

    徐俌却不悲不喜,陈舞阳的名声臭大街了,谁会听他呢?

    反而,他越辱骂自己,自己的名声越好!

    聪敏的徐俌发现他爹根本就没事,血已经不流了,皮外伤而已,只是装死。

    他不禁摇头失笑,自己这爹,政治过于稚嫩,连三岁孩子都不如,有什么想法,恨不得写在脸上。

    陈舞阳闹了一会,毫无所得。

    自己也觉得没劲了。

    然而,有番子快跑进来:“大人,出事了!”

    “没看见本官忙着呢吗?嚷嚷什么?”陈舞阳十分不爽。

    番子赶紧压低声音:“方才守备府传来消息,海寇犯边,已经打破了松江府!”

    松江府,下辖上海县。

    陈舞阳脸色急变:“你说什么?”

    “大人,是真的。”

    “南汇咀三所全军覆没,金山卫、青村卫、川沙卫,三卫至今没有消息,怕是也没了!”

    “宝山所和吴淞江所节节后退,已经丢了入海口,贼人浩浩荡荡,从松江府上岸,正在往苏州方向攻打!”

    这个时代的松江府,仍然是巨富之地。

    松江布,闻名天下。

    松江府虽沿海,却布置了重兵。

    宋伟担任守备后,又增加了兵力,约有一万五千兵卒,戍卫松江府。

    “守备府怎么说的?”陈舞阳没工夫浪费在魏国公府了。

    那番子却道:“宋守备,想请魏国公和定国公坐镇守备府。”

    忽然,陈舞阳浑身一僵。

    本以为拿下两个国公,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结果,海寇将松江府攻破,他们两个反而逃出了升天!

    “大人,守备大人等您回话呢!”

    南直隶督抚张凤,并没有在南京,他和李震在和州、太平府、宁国府安置流民。

    王竑此时在宁国府大杀四方。

    南直隶能做主的,都没坐镇南京。

    反而在南京的,都是心怀叵测之辈。

    “大人!”番子催促一句。

    陈舞阳摆了摆手:“别他娘的催老子!”

    “老子只是个番子,不懂朝政,如何决定让宋伟决定呗!”

    “老子什么也管不了,不管了,回去睡觉去!”

    他有自知之明。

    他玩弄魏国公、定国公,皇帝不会杀他。

    但他,若敢把手伸进朝政里,立刻就会传下一道圣旨,诛杀他。

    番子没明白。

    陈舞阳是厂卫,是皇帝的爪牙,但绝不能参与朝政,除非皇帝特殊允许,否则绝对不许。

    陈舞阳踹了他一脚:“你去禀报宋伟,宋伟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说完,骂骂咧咧地走出魏国公府:“他娘的,老子咋这么点背呢?做什么都不顺利,该去求求菩萨,唉,困在这南直隶,真的一点都不爽利!”

    范青也不在,他没个说话的人。

    只能钻进青.楼里,夜夜笙歌。

    定国公府。

    徐永宁站在府门口,看着久违的阳光,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他上了官轿。

    官轿一路到守备府。

    宋伟此刻焦头烂额,松江府的防御,是他亲自布置的。

    松江府是抵挡海寇第一线。

    一共有三个卫,每个卫有三个千户,实额三千人,一个都不少。

    还有十几个所,每个所设有三个百户,实额三百人。

    沿着海岸线,全是重兵把守。

    怎么可能被海寇给突破了呢?

    就算被突破,总该有消息传进守备府吧?

    就算一万五千头猪,也能抵挡一天时间吧?消息起码能传到守备府,不像现在,被打个措手不及!

    一万五千人啊,全军覆没!

    连个水花都没荡起来。

    这事太诡异了。

    消息还是嘉定知县传来的。

    宋伟来不及细想,他很清楚,自己摊上大事了。

    这仗还没打呢,他就要被中枢申斥了,怕是皇帝也会写密旨骂他,他的境遇变得非常差。

    甚至,张凤、王竑、范青、陈舞阳等人都会收到叱骂的圣旨。

    倭寇是什么德性?

    上了岸,还能做好事吗?

    怕是整个松江府,千里无鸡鸣了,一个人都没了!

    松江府登记在册人口七十万啊!

    不在册的呢?怕是有百万人啊!

    宋伟胸腔压抑着窝囊气。

    这时,定国公徐永宁来了。

    见礼之后。

    宋伟直截了当道:“倭寇上岸,攻克了松江府,本官必须去前线,亲自督战。”

    “而后方,本守备想托付给定国公和魏国公二人。”

    “您意下如何?”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张凤、王竑等人都不在南京,南京没有主心骨,他宋伟又必须去前线督战,只能把守备南京的权力交给两位国公了。

    “为国效力,万死莫辞!”徐永宁躬身道。

    正说着,魏国公姗姗来迟,他头上还有血迹,却道:“本国公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死在番子手里!”

    “本国公愿意用鲜血,告诉中枢,魏国公府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定国公徐永宁也附和道:“定国公府也愿意战死至最后一个人!”

    宋伟莫名的不放心。

    陈舞阳和两位国公关系水火不容。

    而且,南京朝臣也被王竑全都得罪了,心中是否会向着皇帝,还不一定好说。

    偏偏这个时候,他又无人可托付。

    他忽然想到,可以把陈舞阳带走,让魏国公、定国公安心守备南京便是。

    然而,陈舞阳却不愿意走。

    “皇爷让我来南京,没让我离开南京,所以我不敢离开。”

    陈舞阳劝道:“宋大人,前线重要,但南京同样重要,您不能将南京城交给两个禽兽呀!”

    宋伟觉得陈舞阳对两位国公心有芥蒂,根本就不采纳。

    他出自西宁侯府,和魏国公、定国公关系还算可以,本质来说,他们是一样的人。

    都是承嗣父辈的荣耀,来自祖上的爵位。

    所以他能理解魏国公、定国公。

    陈舞阳见劝不动,也知道宋伟这样身份的人,瞧不起他,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也懒得多说。

    “还请大人写下一份手书,盖上守备府官印,交给下官。”

    “一旦南京有变。”

    “下官可凭此手书,诛杀叛臣,控制南京!”

    宋伟本不愿意给。

    但陈舞阳一个劲儿坚持。

    他才不情不愿写下手书,但言明手书只能用一次,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对不能出示,若影响了守备南京,唯你陈舞阳是问。

    当天下午,宋伟便率七千水师出南京。

    并沿线召集卫所兵,顺江而下,迅速赶到苏州府。

    明天还是大章~

    (本章完)

(快捷键 ←)上一章:第277章 王竑第二剑,剑斩士绅!(1.35万大章) 返回《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目录 下一章:第279章 诡异的倭寇犯边!外族死多少,朕不在乎!(1.3万)(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