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一卷:游戏人间 第380章:此时空之帖木儿帝国东征明朝1
天地任我行之二 本章字数:3849 天地任我行之二txt下载
上回论证了异时空“帖木儿”大军东征明朝之事,因“帖木儿”中途酗酒而死作罢,但此时空他并没有死。
平行时空,多重宇宙。根据“量子理论”可知,在彼时空所发生的事情,肯定会在此时空发生,而且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与“熵增守恒”可知,两组基本粒子的“叠加态”决定彼此时空的同一个事物未必会完全按照一模一样的规律发展。这就是人们在梦境中会发现无数个“自己”做了无数个梦得出无数种结果。
西元1404年冬天,“帖木儿”勒令所有常驻“帖木儿帝国”首都萨马尔罕城的各国外交使节立刻离开,其中包括欧洲“西班牙帝国”的克拉维约大使,因为“中亚霸主帖木儿”要求各使把一个“惊人消息”带回各国去。
这个“惊人消息”就是他将起精锐骑兵20万(号称“80万大军”)东征明朝!此前,“帖木儿”为东征做足了长期的充足准备,因为他不仅重视情报收集,而且还对后勤物资保障十分注重,并且为了保证东征明朝能取得成功,他已提前十多年做了很多准备,而富饶的首都撒马尔罕与巴哈拉给他提供了扎实的后勤保障。
包括后勤运输人员在内的共80万人几乎人手一匹骆驼、三匹马、五头牛、卅只羊,作为此次长征的军粮,因为骆驼既能在非战斗状态下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托运军需物资,还能在食物极度匮乏时作为“军粮”。
此外,“帖木儿”还从自己所搜集到的情报上得知,“中国明朝”的西北边疆地区极其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若是大军在沙漠里行军找不到水源的话,还可喝骆驼奶,喝马尿、马血、骆驼血等以度过难关。
“帖木儿”的东征军共分四个梯队次第前进:先头部队为“皇孙”哈里率领的2万大军,在前进过程中,沿途留下放牧和屯垦的牧民来为大军提供补给。西元1404年11月底,“帖木儿”率领大军离开了撒马尔罕城。
与此同时,他的“皇孙”哈里所率前锋部队已经于同年12月初就翻越了“西域新疆”的“天山山脉”,也就是说,在大军出发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推进到了距离明朝“哈密卫”不到800里地的“吉木萨尔”地区。
在东西方古代交通史上,“河西走廊”并不是从中亚進出东亚的最理想选择,因为相比于北方草原,这里的道路更加狭窄而且通行缓慢,不利于大规模骑兵部队挤在一起同时通过,因为万一开打则施展不开。
然而,“帖木儿”这位“中亚霸主”却选择了从这里进军东方,并在行军途中翻过了“天山山脉”的支系而进入了“南疆盆地”之“于阗”一带。古往今来,“于阗”就是西域古国中的重要一员,尤其对汉唐两朝尤其重要。
“于阗”乃西域古国之名称,即后世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建国于西元前232年,灭亡于西元1006年,国祚长达1238年,是古代西域佛国,是东汉王朝“西域都护府”长期驻地,也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安西四镇”之一。“于阗国”君主的“国姓”为“尉迟”,也就是《隋唐英雄传》里和农村门板上贴的“尉迟恭”的姓。
因“于阗”王室仰慕唐朝,故有两位君主曾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
这“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他家一直控制着“于阗”的政权,古代居民属于所谓的“斯基泰人”(Scythia
s),也有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北史•于阗传》也有相关的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 西元1006年,“于阗”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被伊斯兰化。到西元11世纪,其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再也不像唐宋以前的样子,反而成了纯粹的“回教徒”。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且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帖木儿大军”来说,“于阗”一直是“西域”地区不错的农、牧业产地,可以为大军提供第一轮补给。
当时,控制“西域”(新疆)的主要势力是“东察合台汗国”,决不会阻拦“帖木儿大军”过境,因为它没有这个实力,也更没有必要触霉头。相反,首鼠两端的“东察合台汗国”会一边给东面邻居明朝传递情报,一边给“帖木儿”大军提供补给,也好尽快送走这些“不速之客”,毕竟无论是明朝还是“帖木儿”,都不能得罪。
“帖木儿”通过其安排在东方世界长期经商的商队和使团,已经对当地(西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非了解,其清晰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明朝官府对西域各地区的了解。这使得“帖木儿大军”顺利通过了西域。
当时,明朝负责镇守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洪武朝”的名将“宋晟”,全权负责西北防务。不过,宋晟乃朱元璋的旧臣,如今年事已高,只能做个样子。于是,明朝西北地区各地防务只能交由边将代理。
这就给了“帖木儿”这只“老狐狸”以可乘之机,因其皇孙哈里正率领着两万精锐骑兵打前锋。根据西元15世纪的中亚军事习惯,这一时期做前锋的精锐骑兵通常会带上轻便“弩炮”,此物具有一定的攻坚能力。
“皇孙”阿里利用轻便“弩炮”的巨大扭力弹射石块,并参照了自己当初在攻打印度北方各个城市的经验,果然不服吹灰之力就攻克了明朝的“哈密卫”,同时威逼袭扰剩余“卫所”,从心理上可让卫所驻军一夜数惊。
此时,经验丰富的老将宋晟感觉到“帖木儿大军”绝非蒙古草原上的一般部落游骑能比,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威胁”。于是,他便将西北各个卫所的便方驻军调集起来,有27卫5所共9万余人,在“沙洲卫”附近拉开防线。而明军一集中起来后,那阵容顿时强大得很,也更显得“皇孙”哈里的两万骑兵有点不够看。
哈里知道不能困守孤城,于是将城中的各种物资搜罗一空后,立刻向西退守,以争取与大部队汇合。
宋晟是朱元璋时代留下来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虽不知其他敌军规模,却也判断出敌人意图,于是决定采取“围歼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先将对方吃掉,以免让其逃脱后与别的敌军汇合,对己方大为不利。
西元1405年10月,明军以“十面埋伏”结合“天罗地网”的“战术”,在“哈密卫”附近将“帖木儿”的皇孙哈里所率领的两万骑兵团团围住。与此同时,明军各营9万大军则同时发起进攻,准备凭借兵力优势碾压对方。
不过,“皇孙”哈里则采用了当初与爷爷“帖木儿”一起西征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的战法,面对“马穆鲁克王朝”成千上万蜂拥而至的“骆驼骑兵”强攻,主动结成“圆阵”防守并予以反击,即大队骑兵绕圆周运动。
明军虽然兵多,但面对敌人攻防一体的巨大“圆环军阵”却始终无法攻破,因为每当己方人马试图强行冲破对方军阵时,反被循环往复的敌军骑兵用弓箭射倒,或干脆在近身搏击中被碾压,而敌军我行我素。
由于中亚的马匹耐力普遍较好,适合反复冲锋陷阵,远非内地所产马匹能比,就连蒙古高原所产的马匹预支比耐力也大为逊色。如此一来,明军虽然兵围数重,但却始终无法通过优势兵力来强行碾压敌人。
因吃不掉这股敌军,让明军主帅宋晟心中着急,再加上他年事已高,急火攻心之下居然病倒了。“主帅”病倒,军心不稳。于是,明军只能无序炮击,导致攻击的协同性大为降低。一连数日,明军围攻无获。
然而,组成西北明军的人员乃各族士兵,本來打的都是“顺风仗”,很久没有经历这样的苦战了,况且“主帅”病倒,并非吉兆,影响军心、士气不说,而各部将领也彼此互不相服,于是让围攻变得徒劳无功。
正当明军久战不胜之时,忽然发现战场外围出现了大股骑兵,尘土飞扬且震耳欲聋地蜂拥而来,人数至少有5万之众!这一大股突入战场的骑兵,仿佛水银泻地一般,转眼之间就将明军包围圈西北角撕开了。
被明军围困数日的“皇孙”哈里见状,立刻率领2万大军全力反击,里应外合之下,将9万明军打得措不及防,阵型大乱。而帅帐中的宋晟听到喊杀声大起,再加上侍卫送来的最新战报,便知入侵者“帖木儿大军”的第二梯队已经赶到,比自己预期的要提前了好几天。他正要传令重新集结,可敌军已成功破营而入。
明军“主帅”宋晟卧病在床,亲兵们拼死将他送出营帐,但仍被敌军追上试图围困,众亲兵全数战死。
此时,明朝9万西北守军败局已定,各卫所守军在逃离战场时,被“帖木儿”的骑兵一路追杀,最终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大屠杀。“哈密之战”的惨败,使得明朝的西北主力军尽失,消息传到后,南京应天府震动。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80章:此时空之帖木儿帝国东征明朝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窗外雨声响谢谢您的支持!!
平行时空,多重宇宙。根据“量子理论”可知,在彼时空所发生的事情,肯定会在此时空发生,而且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与“熵增守恒”可知,两组基本粒子的“叠加态”决定彼此时空的同一个事物未必会完全按照一模一样的规律发展。这就是人们在梦境中会发现无数个“自己”做了无数个梦得出无数种结果。
西元1404年冬天,“帖木儿”勒令所有常驻“帖木儿帝国”首都萨马尔罕城的各国外交使节立刻离开,其中包括欧洲“西班牙帝国”的克拉维约大使,因为“中亚霸主帖木儿”要求各使把一个“惊人消息”带回各国去。
这个“惊人消息”就是他将起精锐骑兵20万(号称“80万大军”)东征明朝!此前,“帖木儿”为东征做足了长期的充足准备,因为他不仅重视情报收集,而且还对后勤物资保障十分注重,并且为了保证东征明朝能取得成功,他已提前十多年做了很多准备,而富饶的首都撒马尔罕与巴哈拉给他提供了扎实的后勤保障。
包括后勤运输人员在内的共80万人几乎人手一匹骆驼、三匹马、五头牛、卅只羊,作为此次长征的军粮,因为骆驼既能在非战斗状态下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托运军需物资,还能在食物极度匮乏时作为“军粮”。
此外,“帖木儿”还从自己所搜集到的情报上得知,“中国明朝”的西北边疆地区极其干旱少雨,水资源极度匮乏,若是大军在沙漠里行军找不到水源的话,还可喝骆驼奶,喝马尿、马血、骆驼血等以度过难关。
“帖木儿”的东征军共分四个梯队次第前进:先头部队为“皇孙”哈里率领的2万大军,在前进过程中,沿途留下放牧和屯垦的牧民来为大军提供补给。西元1404年11月底,“帖木儿”率领大军离开了撒马尔罕城。
与此同时,他的“皇孙”哈里所率前锋部队已经于同年12月初就翻越了“西域新疆”的“天山山脉”,也就是说,在大军出发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已经推进到了距离明朝“哈密卫”不到800里地的“吉木萨尔”地区。
在东西方古代交通史上,“河西走廊”并不是从中亚進出东亚的最理想选择,因为相比于北方草原,这里的道路更加狭窄而且通行缓慢,不利于大规模骑兵部队挤在一起同时通过,因为万一开打则施展不开。
然而,“帖木儿”这位“中亚霸主”却选择了从这里进军东方,并在行军途中翻过了“天山山脉”的支系而进入了“南疆盆地”之“于阗”一带。古往今来,“于阗”就是西域古国中的重要一员,尤其对汉唐两朝尤其重要。
“于阗”乃西域古国之名称,即后世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建国于西元前232年,灭亡于西元1006年,国祚长达1238年,是古代西域佛国,是东汉王朝“西域都护府”长期驻地,也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安西四镇”之一。“于阗国”君主的“国姓”为“尉迟”,也就是《隋唐英雄传》里和农村门板上贴的“尉迟恭”的姓。
因“于阗”王室仰慕唐朝,故有两位君主曾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尉迟苏拉(李从德)。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
这“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他家一直控制着“于阗”的政权,古代居民属于所谓的“斯基泰人”(Scythia
s),也有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北史•于阗传》也有相关的记载:“自高昌以西,诸国等人,深目高鼻。惟此一国,貌不甚胡,颇类华夏。" 西元1006年,“于阗”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被伊斯兰化。到西元11世纪,其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再也不像唐宋以前的样子,反而成了纯粹的“回教徒”。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且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帖木儿大军”来说,“于阗”一直是“西域”地区不错的农、牧业产地,可以为大军提供第一轮补给。
当时,控制“西域”(新疆)的主要势力是“东察合台汗国”,决不会阻拦“帖木儿大军”过境,因为它没有这个实力,也更没有必要触霉头。相反,首鼠两端的“东察合台汗国”会一边给东面邻居明朝传递情报,一边给“帖木儿”大军提供补给,也好尽快送走这些“不速之客”,毕竟无论是明朝还是“帖木儿”,都不能得罪。
“帖木儿”通过其安排在东方世界长期经商的商队和使团,已经对当地(西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非了解,其清晰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明朝官府对西域各地区的了解。这使得“帖木儿大军”顺利通过了西域。
当时,明朝负责镇守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洪武朝”的名将“宋晟”,全权负责西北防务。不过,宋晟乃朱元璋的旧臣,如今年事已高,只能做个样子。于是,明朝西北地区各地防务只能交由边将代理。
这就给了“帖木儿”这只“老狐狸”以可乘之机,因其皇孙哈里正率领着两万精锐骑兵打前锋。根据西元15世纪的中亚军事习惯,这一时期做前锋的精锐骑兵通常会带上轻便“弩炮”,此物具有一定的攻坚能力。
“皇孙”阿里利用轻便“弩炮”的巨大扭力弹射石块,并参照了自己当初在攻打印度北方各个城市的经验,果然不服吹灰之力就攻克了明朝的“哈密卫”,同时威逼袭扰剩余“卫所”,从心理上可让卫所驻军一夜数惊。
此时,经验丰富的老将宋晟感觉到“帖木儿大军”绝非蒙古草原上的一般部落游骑能比,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威胁”。于是,他便将西北各个卫所的便方驻军调集起来,有27卫5所共9万余人,在“沙洲卫”附近拉开防线。而明军一集中起来后,那阵容顿时强大得很,也更显得“皇孙”哈里的两万骑兵有点不够看。
哈里知道不能困守孤城,于是将城中的各种物资搜罗一空后,立刻向西退守,以争取与大部队汇合。
宋晟是朱元璋时代留下来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虽不知其他敌军规模,却也判断出敌人意图,于是决定采取“围歼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先将对方吃掉,以免让其逃脱后与别的敌军汇合,对己方大为不利。
西元1405年10月,明军以“十面埋伏”结合“天罗地网”的“战术”,在“哈密卫”附近将“帖木儿”的皇孙哈里所率领的两万骑兵团团围住。与此同时,明军各营9万大军则同时发起进攻,准备凭借兵力优势碾压对方。
不过,“皇孙”哈里则采用了当初与爷爷“帖木儿”一起西征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时的战法,面对“马穆鲁克王朝”成千上万蜂拥而至的“骆驼骑兵”强攻,主动结成“圆阵”防守并予以反击,即大队骑兵绕圆周运动。
明军虽然兵多,但面对敌人攻防一体的巨大“圆环军阵”却始终无法攻破,因为每当己方人马试图强行冲破对方军阵时,反被循环往复的敌军骑兵用弓箭射倒,或干脆在近身搏击中被碾压,而敌军我行我素。
由于中亚的马匹耐力普遍较好,适合反复冲锋陷阵,远非内地所产马匹能比,就连蒙古高原所产的马匹预支比耐力也大为逊色。如此一来,明军虽然兵围数重,但却始终无法通过优势兵力来强行碾压敌人。
因吃不掉这股敌军,让明军主帅宋晟心中着急,再加上他年事已高,急火攻心之下居然病倒了。“主帅”病倒,军心不稳。于是,明军只能无序炮击,导致攻击的协同性大为降低。一连数日,明军围攻无获。
然而,组成西北明军的人员乃各族士兵,本來打的都是“顺风仗”,很久没有经历这样的苦战了,况且“主帅”病倒,并非吉兆,影响军心、士气不说,而各部将领也彼此互不相服,于是让围攻变得徒劳无功。
正当明军久战不胜之时,忽然发现战场外围出现了大股骑兵,尘土飞扬且震耳欲聋地蜂拥而来,人数至少有5万之众!这一大股突入战场的骑兵,仿佛水银泻地一般,转眼之间就将明军包围圈西北角撕开了。
被明军围困数日的“皇孙”哈里见状,立刻率领2万大军全力反击,里应外合之下,将9万明军打得措不及防,阵型大乱。而帅帐中的宋晟听到喊杀声大起,再加上侍卫送来的最新战报,便知入侵者“帖木儿大军”的第二梯队已经赶到,比自己预期的要提前了好几天。他正要传令重新集结,可敌军已成功破营而入。
明军“主帅”宋晟卧病在床,亲兵们拼死将他送出营帐,但仍被敌军追上试图围困,众亲兵全数战死。
此时,明朝9万西北守军败局已定,各卫所守军在逃离战场时,被“帖木儿”的骑兵一路追杀,最终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大屠杀。“哈密之战”的惨败,使得明朝的西北主力军尽失,消息传到后,南京应天府震动。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80章:此时空之帖木儿帝国东征明朝1)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窗外雨声响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