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一卷:游戏人间 第305章:“旧港宣慰司”
天地任我行之二 本章字数:4203 天地任我行之二txt下载
上回讲到催没弟让徒弟们去完成指定任务,想大力搞钱就要发展外贸,重启下西洋前要了解东南亚。
强大的郑和船队并没有引起沿途各国的恐慌,因为他们不是来军事征服的,而是以外交和贸易为目的,将灿烂的中国文化、精美的中国商品拿来与当地人进行交换,因此让当地人赞叹不已,多心悦诚服。
郑和船队从南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银等贵重物品数量很多,同样充实了国库,让朝廷获利颇丰,还能够抵消建造船队的开支,像胡椒被当作朝廷官员的部分俸禄,一直发放到明朝中后期。
由于胡椒、香料、象牙、犀牛角、各种宝石等稀罕之物在古代中国极珍贵,故也在朝廷命令控制中。
郑和船队中的上万名军人,本质上是用于自卫的,毕竟茫茫大海上危机四伏,不仅有无数贪婪的眼睛盯着船队,还有一些夜郎自大的小国君主和各路海盗们见财起意,利令智昏,铤而走险,冒险袭击船队。
例如盘踞在旧港的海盗头目陈祖义,在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大量从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后,便决定在船队返航途中予以截夺。他的计划是先向郑和诈降,然后趁明军放松戒备时发动突袭,若得逞则影响恶劣。
然而,陈祖义的阴谋被另一支华人武装首领施进卿发现。施进卿是生于海外的二代华人,信仰伊斯兰教,却一心向往大明,于是私底下将陈祖义的偷袭计划告诉了“三保太监”郑和。
“郑和”也叫“马和”,小名“马三保”或“马三宝”,老家在云南昆明晋宁县。“郑”是明朝皇帝给他赐的“姓”。他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来当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
西元1403年,燕王朱棣借助“靖难之役”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之后,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为“明太宗”,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当时被人称“国姓爷”。
“马三宝”被永乐皇帝改名为“郑和”之后,身份与地位骤然飙升,因为他提拔为内宫太监,并于永乐三年(西元1405年7月11日)开始,率领庞大船队,从江苏浏家港出发,沿着宋、元两朝航线首次出使西洋。
自西元1405年到西元1433年,在这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了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并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最后派出分舰队远航到美洲。
郑和曾追随朱棣征战沙场,见惯了阴谋和厮杀,很早就洞察到陈祖义的伎俩,现在又有施进卿作为内应,于是将计就计,轻松消灭陈祖义这股海盗,将其生擒押回北京处刑,解除了下西洋路上的一大威胁。
施进卿成为旧港的实际统治者后,派人入京觐见,向永乐皇帝朱棣表明忠心。于是,在西元1407年,朱棣下旨设立“旧港宣慰司”,并任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赐予了“金印”和“官服”。从此以后,“旧港宣慰司”归入明朝版图,并被标注在了明朝绘制的《万国坤舆全图》上,证明那块地方曾经是中国的海外领地。
“旧港宣慰司”到底算不算明朝领土?后世学者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因明朝未向“旧港”派遣官员和驻军,也不收税,比元朝在1291年对“满者伯夷”短暂统治还要薄弱,而元朝至少向爪洼岛上派驻过官吏和驻军。
此外,“旧港宣慰司”与明朝朝廷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几次进贡,其地位与“藩属国”差不多。此外,施进卿除了向明朝进贡之外,也同时向“满者伯夷”王国称臣进贡,以此来维持和平关系。
当然了,最能证明“旧港宣慰司”属于明朝疆域的“证据”,恐怕要数施进卿的继承权斗争事件了。西元1424年施进卿去世,他的儿子施济孙派人向明廷请封,想要继承“旧港宣慰使”的官位。
施济孙的使臣声称“宣慰使”的金印已经毁于火灾,请求朝廷重新赐予。父位子承是古代人类社会最常见的规矩,而明廷也没有察觉其中的异常,于是满足了施济孙的请求,并让郑和于1431年再下西洋时,顺便去“旧港”完成“新宣慰使”的册封仪式。
经过多日航行,待船队到达“旧港”后,郑和按常规宣示了永乐皇帝的圣旨,原以为当地人会欣然领命,“宣慰使”之职早一天得到册封,这“旧港”便早一天安稳下来。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对郑和及大明恭顺的“旧港华人”群体,居然敢公开对这个任命有异议。
经验丰富的郑和没有发怒,很快召来当地大族和巨商的代表,仔细查问才知道,原来施进卿临终前有遗嘱,将“宣慰使”之位传给了女儿施二姐,并把金印也交给了她,因为“金印”是“宣慰司”职权的象征。
旧港众人还表示,“传女不传子”这个规矩确实是从“中国老家”带过来的,而且施二姐继位后,延续了施进卿的治理办法,保持了“旧港”社会的稳定,因此已经得到了当地华人百姓们的信服。
施济孙作为儿子,不甘心失去继承权,这才隐瞒实情向朝廷讨封,企图借助明朝的权威以夺取“宣慰使”之位。没想到,朝廷虽然被他所蒙蔽,却派郑和前来册封,可见明廷还是颇为重视“旧港宣慰司”的。
“传女不传子”虽然与通常规矩不合,但明朝对各“宣慰司”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当地风俗。因此,郑和认为由施二姐接任符合当地风俗和朝廷政策,于是重新册封新一任“旧港宣慰使”为施二姐。
此举得到旧港众人的热烈拥护,而阴谋败露的施济孙则流亡海外,再也没有回返旧港,还怕明朝官府追责其“犯欺君之罪”并将其杀头。由此看来,“旧港宣慰使”这个职位只有得到明朝的册封,才算名正言顺。
施进卿家族虽向明朝和满者伯夷两方同时称臣,但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心理层面,都把自己看作是明朝子民,应该得到明廷的认可。至于“施家”为何执意向“满者伯夷”称臣纳贡,原因是對方實力強且離得近。
由于明朝离自己太远,一旦与敌人打起仗来,明朝军队肯定不能及时赶到解围。而“满者伯夷”这个“邻居”不仅离得太近,而且还不讲武德,敢四处出击,实力又强,打不过它就治好顺从它,否则隨時會被灭。
值得一提的是,施进卿与郑和都是回教徒,对伊斯兰教在旧港的传播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当地华人也开始改信伊斯兰教,成为了华人与回教徒团体之间的桥梁,这有利于增进“旧港”的繁荣。
施进卿、施二姐父女按照中国传统模式治理“旧港”,兴农助商,传播儒学,积极发展与大明及周边地区的经贸文化往来。当时,“旧港”的占地面积比现在后世“巨港”的400平方公里更大一些,而且华人也占当地人口的绝大多数,。尽管也有不少土著居民,但两者之间长期和睦相处,使旧港成为南洋有名的商埠。
只要有郑和船队存在,“旧港”等地的华人就可以得到来自“母邦”的支持,不用担心被欺负。不过,“满者伯夷”对旧港一直怀有野心,但碍于大明的强大,只能暂时压抑住这种野心。然而,到了西元1431年,也就是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终于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大航海。这也是古代中国海外经略的最后绝唱!
西元1433年4月,郑和在返航途中去世,7月船队回到南京,而古代中国的官方远洋船队便从此消失。
明朝终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传统看法是“糜费国库”,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但也有人认为郑和船队代表朝廷垄断了海外贸易,使一部分沿海地方官员和大商人联合抗争,或因北方军事压力过大导致。
失去了明朝这个“大靠山”,“旧港宣慰司”的生存立刻变得艰难起来,因“满者伯夷”的野心愈发暴露了。
又经过十数年的斗争,面对咄咄逼人的满者伯夷王国,第二任“旧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顺应现实,在1440年接受“满者伯夷”的完全统治,这意味着“旧港宣慰司”走到了终点,而明朝也失去唯一海外领地。
“满者伯夷”王国派来的官吏要求旧港华人解除武装、交纳税款,允许华人保持一定的自治权力,使旧港的繁荣得以延续。有史料称,“旧港宣慰司”被废后,施二姐被“满者伯夷”派往爪哇岛管理其他华人团体。
这证明“旧港宣慰司”应该是和平结束的,但明朝对此却没有任何表示,毕竟既然放弃了“远洋船队”,便只能任凭这个孤悬海外的“飞地”自生自灭了。然而,吞并“旧港”的“满者伯夷”王国很快遭到了同样的厄运。
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使印尼群岛崛起了多个“苏丹国”,并在西元15世纪末,联合起来灭亡了信仰印度教的“满者伯夷”王国。因此,包括“旧港”在内的印尼群岛也基本完成伊斯兰化,将当地华人变成回教徒。
虽然越来越多的旧港华人转信伊斯兰教,并渐渐与当地人融合,但也有不少人保留着中国传统风俗。
到了西元17世纪,“红毛鬼”荷兰人用武力占领了“旧港”,将其作为殖民印尼群岛的重要据点,并改名为“巨港”。当时,明朝的国力衰退,恰逢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将西南边陲的“三宣六慰”大半吞并。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历经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1940年,最长寿的车里宣慰司要到1956年才被废除。
如今的巨港,是印尼第四大商埠和十大港口之一,货物年吞吐量超千万吨。西元2018年,“巨港”与雅加达联合举办过亚运会。而这些成就,与“旧港宣慰司”华人建设的商业基础密不可分。
直到现在,“巨港”仍然是印尼华裔最多的城市之一,保存着诸多当年留下的遗迹,例如著名的“郑和清真寺”。“旧港宣慰司”这块中国在东南亚的“飞地”,证明此地曾是明朝初期国力昌盛和经略海外的“象征”。
但是,由于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官方放弃了远洋航行,使这块“飞地”没有能够幸存下来,造成遗憾。
……………………………………………………
受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琼岛旅业举步维艰。敝人不才因公司破产心生郁闷,在工作之余写下此书《天地任我行之一》以表内心对残酷现实不屈服!尽管自己对都市言情、修真玄幻等小说无比热爱,但也曾对不少在读之书遭遇“太监”而不满!最近连续几个台风来袭,使琼岛“十一黄金周”泡汤,工作也更难找!为先活下去,为应付家庭开支、房贷、车贷、网贷、账单分期,得兼职快递送餐和跑腿代购,使书更新变慢,实属无奈,恳请谅解!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05章:“旧港宣慰司”)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窗外雨声响谢谢您的支持!!
强大的郑和船队并没有引起沿途各国的恐慌,因为他们不是来军事征服的,而是以外交和贸易为目的,将灿烂的中国文化、精美的中国商品拿来与当地人进行交换,因此让当地人赞叹不已,多心悦诚服。
郑和船队从南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银等贵重物品数量很多,同样充实了国库,让朝廷获利颇丰,还能够抵消建造船队的开支,像胡椒被当作朝廷官员的部分俸禄,一直发放到明朝中后期。
由于胡椒、香料、象牙、犀牛角、各种宝石等稀罕之物在古代中国极珍贵,故也在朝廷命令控制中。
郑和船队中的上万名军人,本质上是用于自卫的,毕竟茫茫大海上危机四伏,不仅有无数贪婪的眼睛盯着船队,还有一些夜郎自大的小国君主和各路海盗们见财起意,利令智昏,铤而走险,冒险袭击船队。
例如盘踞在旧港的海盗头目陈祖义,在得知郑和船队载有大量从西洋带回的奇珍异宝后,便决定在船队返航途中予以截夺。他的计划是先向郑和诈降,然后趁明军放松戒备时发动突袭,若得逞则影响恶劣。
然而,陈祖义的阴谋被另一支华人武装首领施进卿发现。施进卿是生于海外的二代华人,信仰伊斯兰教,却一心向往大明,于是私底下将陈祖义的偷袭计划告诉了“三保太监”郑和。
“郑和”也叫“马和”,小名“马三保”或“马三宝”,老家在云南昆明晋宁县。“郑”是明朝皇帝给他赐的“姓”。他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来当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
西元1403年,燕王朱棣借助“靖难之役”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之后,自己登基做了皇帝,为“明太宗”,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当时被人称“国姓爷”。
“马三宝”被永乐皇帝改名为“郑和”之后,身份与地位骤然飙升,因为他提拔为内宫太监,并于永乐三年(西元1405年7月11日)开始,率领庞大船队,从江苏浏家港出发,沿着宋、元两朝航线首次出使西洋。
自西元1405年到西元1433年,在这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了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并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最后派出分舰队远航到美洲。
郑和曾追随朱棣征战沙场,见惯了阴谋和厮杀,很早就洞察到陈祖义的伎俩,现在又有施进卿作为内应,于是将计就计,轻松消灭陈祖义这股海盗,将其生擒押回北京处刑,解除了下西洋路上的一大威胁。
施进卿成为旧港的实际统治者后,派人入京觐见,向永乐皇帝朱棣表明忠心。于是,在西元1407年,朱棣下旨设立“旧港宣慰司”,并任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赐予了“金印”和“官服”。从此以后,“旧港宣慰司”归入明朝版图,并被标注在了明朝绘制的《万国坤舆全图》上,证明那块地方曾经是中国的海外领地。
“旧港宣慰司”到底算不算明朝领土?后世学者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因明朝未向“旧港”派遣官员和驻军,也不收税,比元朝在1291年对“满者伯夷”短暂统治还要薄弱,而元朝至少向爪洼岛上派驻过官吏和驻军。
此外,“旧港宣慰司”与明朝朝廷之间的联系,也仅限于几次进贡,其地位与“藩属国”差不多。此外,施进卿除了向明朝进贡之外,也同时向“满者伯夷”王国称臣进贡,以此来维持和平关系。
当然了,最能证明“旧港宣慰司”属于明朝疆域的“证据”,恐怕要数施进卿的继承权斗争事件了。西元1424年施进卿去世,他的儿子施济孙派人向明廷请封,想要继承“旧港宣慰使”的官位。
施济孙的使臣声称“宣慰使”的金印已经毁于火灾,请求朝廷重新赐予。父位子承是古代人类社会最常见的规矩,而明廷也没有察觉其中的异常,于是满足了施济孙的请求,并让郑和于1431年再下西洋时,顺便去“旧港”完成“新宣慰使”的册封仪式。
经过多日航行,待船队到达“旧港”后,郑和按常规宣示了永乐皇帝的圣旨,原以为当地人会欣然领命,“宣慰使”之职早一天得到册封,这“旧港”便早一天安稳下来。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一向对郑和及大明恭顺的“旧港华人”群体,居然敢公开对这个任命有异议。
经验丰富的郑和没有发怒,很快召来当地大族和巨商的代表,仔细查问才知道,原来施进卿临终前有遗嘱,将“宣慰使”之位传给了女儿施二姐,并把金印也交给了她,因为“金印”是“宣慰司”职权的象征。
旧港众人还表示,“传女不传子”这个规矩确实是从“中国老家”带过来的,而且施二姐继位后,延续了施进卿的治理办法,保持了“旧港”社会的稳定,因此已经得到了当地华人百姓们的信服。
施济孙作为儿子,不甘心失去继承权,这才隐瞒实情向朝廷讨封,企图借助明朝的权威以夺取“宣慰使”之位。没想到,朝廷虽然被他所蒙蔽,却派郑和前来册封,可见明廷还是颇为重视“旧港宣慰司”的。
“传女不传子”虽然与通常规矩不合,但明朝对各“宣慰司”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当地风俗。因此,郑和认为由施二姐接任符合当地风俗和朝廷政策,于是重新册封新一任“旧港宣慰使”为施二姐。
此举得到旧港众人的热烈拥护,而阴谋败露的施济孙则流亡海外,再也没有回返旧港,还怕明朝官府追责其“犯欺君之罪”并将其杀头。由此看来,“旧港宣慰使”这个职位只有得到明朝的册封,才算名正言顺。
施进卿家族虽向明朝和满者伯夷两方同时称臣,但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心理层面,都把自己看作是明朝子民,应该得到明廷的认可。至于“施家”为何执意向“满者伯夷”称臣纳贡,原因是對方實力強且離得近。
由于明朝离自己太远,一旦与敌人打起仗来,明朝军队肯定不能及时赶到解围。而“满者伯夷”这个“邻居”不仅离得太近,而且还不讲武德,敢四处出击,实力又强,打不过它就治好顺从它,否则隨時會被灭。
值得一提的是,施进卿与郑和都是回教徒,对伊斯兰教在旧港的传播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当地华人也开始改信伊斯兰教,成为了华人与回教徒团体之间的桥梁,这有利于增进“旧港”的繁荣。
施进卿、施二姐父女按照中国传统模式治理“旧港”,兴农助商,传播儒学,积极发展与大明及周边地区的经贸文化往来。当时,“旧港”的占地面积比现在后世“巨港”的400平方公里更大一些,而且华人也占当地人口的绝大多数,。尽管也有不少土著居民,但两者之间长期和睦相处,使旧港成为南洋有名的商埠。
只要有郑和船队存在,“旧港”等地的华人就可以得到来自“母邦”的支持,不用担心被欺负。不过,“满者伯夷”对旧港一直怀有野心,但碍于大明的强大,只能暂时压抑住这种野心。然而,到了西元1431年,也就是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终于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大航海。这也是古代中国海外经略的最后绝唱!
西元1433年4月,郑和在返航途中去世,7月船队回到南京,而古代中国的官方远洋船队便从此消失。
明朝终止下西洋活动的原因,传统看法是“糜费国库”,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但也有人认为郑和船队代表朝廷垄断了海外贸易,使一部分沿海地方官员和大商人联合抗争,或因北方军事压力过大导致。
失去了明朝这个“大靠山”,“旧港宣慰司”的生存立刻变得艰难起来,因“满者伯夷”的野心愈发暴露了。
又经过十数年的斗争,面对咄咄逼人的满者伯夷王国,第二任“旧港宣慰使”施二姐不得不顺应现实,在1440年接受“满者伯夷”的完全统治,这意味着“旧港宣慰司”走到了终点,而明朝也失去唯一海外领地。
“满者伯夷”王国派来的官吏要求旧港华人解除武装、交纳税款,允许华人保持一定的自治权力,使旧港的繁荣得以延续。有史料称,“旧港宣慰司”被废后,施二姐被“满者伯夷”派往爪哇岛管理其他华人团体。
这证明“旧港宣慰司”应该是和平结束的,但明朝对此却没有任何表示,毕竟既然放弃了“远洋船队”,便只能任凭这个孤悬海外的“飞地”自生自灭了。然而,吞并“旧港”的“满者伯夷”王国很快遭到了同样的厄运。
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使印尼群岛崛起了多个“苏丹国”,并在西元15世纪末,联合起来灭亡了信仰印度教的“满者伯夷”王国。因此,包括“旧港”在内的印尼群岛也基本完成伊斯兰化,将当地华人变成回教徒。
虽然越来越多的旧港华人转信伊斯兰教,并渐渐与当地人融合,但也有不少人保留着中国传统风俗。
到了西元17世纪,“红毛鬼”荷兰人用武力占领了“旧港”,将其作为殖民印尼群岛的重要据点,并改名为“巨港”。当时,明朝的国力衰退,恰逢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将西南边陲的“三宣六慰”大半吞并。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历经明、清两代,一直延续至1940年,最长寿的车里宣慰司要到1956年才被废除。
如今的巨港,是印尼第四大商埠和十大港口之一,货物年吞吐量超千万吨。西元2018年,“巨港”与雅加达联合举办过亚运会。而这些成就,与“旧港宣慰司”华人建设的商业基础密不可分。
直到现在,“巨港”仍然是印尼华裔最多的城市之一,保存着诸多当年留下的遗迹,例如著名的“郑和清真寺”。“旧港宣慰司”这块中国在东南亚的“飞地”,证明此地曾是明朝初期国力昌盛和经略海外的“象征”。
但是,由于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官方放弃了远洋航行,使这块“飞地”没有能够幸存下来,造成遗憾。
……………………………………………………
受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双重打击,琼岛旅业举步维艰。敝人不才因公司破产心生郁闷,在工作之余写下此书《天地任我行之一》以表内心对残酷现实不屈服!尽管自己对都市言情、修真玄幻等小说无比热爱,但也曾对不少在读之书遭遇“太监”而不满!最近连续几个台风来袭,使琼岛“十一黄金周”泡汤,工作也更难找!为先活下去,为应付家庭开支、房贷、车贷、网贷、账单分期,得兼职快递送餐和跑腿代购,使书更新变慢,实属无奈,恳请谅解!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839.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839/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839.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05章:“旧港宣慰司”)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窗外雨声响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