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大朝上,朱老板亲自宣布,周王成功研制出能彻底预防痘症的‘洪武苗’!
此事在朝野间早有传闻,文武对此都将信将疑。首先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但那洪武苗到底有没有洪武皇帝吹嘘的那么神,就不得而知了。
但既然起了‘洪武苗’这名字,就没人敢提出质疑了。再说大过年的,谁敢给皇上添堵?于是纷纷奉上恭维之词,竞相说什么周王仁德、国朝盛世、天佑大明、救济斯民之类。
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朱老板竟悍然宣称,自己已经接种了洪武苗!而且非但他自己,整个皇室都已经接种完成,连不满周岁的皇十八子朱楩,十九子朱橞都不例外。
让大臣们不得不感慨,这老朱家还真是莽啊……也不怕出了问题团灭了。
当然面上还得深受感动,说什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圣君试痘苗’,陛下真是仁德齐天之类……
朱老板也不管他们是真情还是假意,又乘兴宣布,将太医院升格为皇医寺,专管天下医药防疫诸事。
按照太子、周王、楚王以及太医院正、院判共同商定的方案。皇医寺设有寺卿一人,正四品。少卿两人从四品,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二人,正七品。总太医、防疫、药局、医学、军医五署。
其中,太医署由原先太医院改制而来,除继续负责皇室及王公大臣的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整理古今名医医案、收集天下应效药方,编录成书。并品其功效、去伪存真,择其善者传授州县,令医者依方用药之责。
防疫署负责监控全国疫情状况,制定防疫抗疫方针,统筹指挥全国防疫抗疫事宜,并措置防疫药物、免费惠及受疫百姓。
药局署则统管全国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自宋有之,是官方所办的药房,专为贫民百姓提供免费的诊断,以及廉价的药剂。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救济。
朱老板心系穷苦百姓,当然不甘落后,洪武三年就下旨,命天下府州县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贫病军民疾患,每局选设医官提领,于医户内选取内、外科医生各一员坐馆。
至于药局最重要的药材来源,则朱老板一贯的风格,由药材出产地以课税的形式供给。
朱老板的初衷绝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美妙。大明朝根本没那个实力,负担不起这种免费的全民医疗,各地惠民药局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后来朱老板不得已改为以廉价向百姓售药,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依然没法改变各地药局缺医少药的窘况。
但也不能说惠民药局没用,至少在瘟疫爆发的时候,朝廷有惠民药局这个途径,可以及时为老百姓分发药材,进行防疫指导。
朱老板这次设立药局署总管天下惠民药局,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这一普惠百姓的德政,发挥应有的作用。
至于医学署,则统管地方府县医学。医学是地方官府的下属公署,负责由医官带领本地医生‘习读医书、修合药饵,医治官吏及一应军民、狱囚人等疾病’。
军医署,顾名思义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输送军医,管理军队医院的机构……
~~
这皇医寺与五寺并立,可以说把大明的医疗系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得到了太医院上下的鼎力支持。
以往,太医只是介于官吏之间的杂职官而已。那些大臣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那是因为指着他们看病保命,实则没人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官员。
现在有机会让医疗系统与大理寺、太常寺之类的朝廷机构平起平坐,让医官成为正经的朝廷大员。这种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太医院上下怎么可能放过?
而且唯恐夜长梦多,几位殿下提出的所有方案他们都全盘答应,还一致恳请周王殿下担任首任寺卿……只求皇医寺早日成立,不要再节外生枝。
当然皇医寺设立的如此顺利,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中书省没有阻拦。
若是按以往惯例,这么大一个机构的设立,无论从官员编制,到费用拨给,乃至权责拟定,中书省都要锱铢必较的。掰扯个一年半载都算快的。
但这回,以太医院名义所上的《请设皇医寺疏》,一送到中书省,胡相就大笔一挥,一字未改的批了。
这才能赶上在元旦大朝宣布成立。
就连朱老板都颇为意外,宣旨之后,给胡惟庸点赞道:
“这次中书省配合的很好,让咱意想不到啊。”
“回皇上,臣就是再糊涂,也知皇上设立皇医寺,乃是为了‘明王道之化成,布群黎之大惠’!”胡惟庸忙出班恭声道:“当然要大力支持了。”
“瞧瞧,咱就说胡相是个明白人吧。”朱元璋呵呵笑着,俯瞰着胡惟庸那张堆满恭谨赤诚的脸,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意味来。
皇帝便笑道:“至于皇医寺开支方面,胡相放心,不会给朝廷增加负担的。这是几个小子跟咱保证过的,不然咱也不会答应的这么痛快。”
“哦?”这倒让胡惟庸有些吃惊,医疗可是个大窟窿。每年各省布政司都要跟他叫苦,这一年贴进惠民药局去十几十万贯。
他毛估估,各省加起来,差不多得几百万贯的开支了……
没想到那帮年轻气盛的亲王居然想自己解决亏空,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过能不用自己头疼,他当然求之不得。胡惟庸便笑道:“几位殿下真是能常人所不能啊。臣本来还在发愁,这笔开销从哪里出呢。”
“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说到做到呢。”朱老板很熟练的留了个话头道:“万一到时候牛皮吹破了,还得中书省给他们擦屁股。”
“臣等责无旁贷。”胡惟庸一口答应下来。
“好好,真不愧宰相担当!”朱老板赞不绝口。
~~
因为胡相的高度配合,洪武十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便在无比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
以至于散朝后,周王殿下不得不追上胡惟庸,向他单独致谢。
胡惟庸十分恭敬的与周王客套,并表示有任何难处都可以找自己,中书省上下一定竭诚效劳。
把个周王高兴的合不拢嘴,觉得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64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64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6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一四章 洪武十三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三戒大师谢谢您的支持!!
此事在朝野间早有传闻,文武对此都将信将疑。首先这件事肯定是真的,但那洪武苗到底有没有洪武皇帝吹嘘的那么神,就不得而知了。
但既然起了‘洪武苗’这名字,就没人敢提出质疑了。再说大过年的,谁敢给皇上添堵?于是纷纷奉上恭维之词,竞相说什么周王仁德、国朝盛世、天佑大明、救济斯民之类。
真正让他们震惊的,是朱老板竟悍然宣称,自己已经接种了洪武苗!而且非但他自己,整个皇室都已经接种完成,连不满周岁的皇十八子朱楩,十九子朱橞都不例外。
让大臣们不得不感慨,这老朱家还真是莽啊……也不怕出了问题团灭了。
当然面上还得深受感动,说什么‘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圣君试痘苗’,陛下真是仁德齐天之类……
朱老板也不管他们是真情还是假意,又乘兴宣布,将太医院升格为皇医寺,专管天下医药防疫诸事。
按照太子、周王、楚王以及太医院正、院判共同商定的方案。皇医寺设有寺卿一人,正四品。少卿两人从四品,丞二人,正六品,主簿二人,正七品。总太医、防疫、药局、医学、军医五署。
其中,太医署由原先太医院改制而来,除继续负责皇室及王公大臣的医疗服务外,还要承担整理古今名医医案、收集天下应效药方,编录成书。并品其功效、去伪存真,择其善者传授州县,令医者依方用药之责。
防疫署负责监控全国疫情状况,制定防疫抗疫方针,统筹指挥全国防疫抗疫事宜,并措置防疫药物、免费惠及受疫百姓。
药局署则统管全国惠民药局。
惠民药局自宋有之,是官方所办的药房,专为贫民百姓提供免费的诊断,以及廉价的药剂。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医疗救济。
朱老板心系穷苦百姓,当然不甘落后,洪武三年就下旨,命天下府州县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贫病军民疾患,每局选设医官提领,于医户内选取内、外科医生各一员坐馆。
至于药局最重要的药材来源,则朱老板一贯的风格,由药材出产地以课税的形式供给。
朱老板的初衷绝对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没那么美妙。大明朝根本没那个实力,负担不起这种免费的全民医疗,各地惠民药局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后来朱老板不得已改为以廉价向百姓售药,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依然没法改变各地药局缺医少药的窘况。
但也不能说惠民药局没用,至少在瘟疫爆发的时候,朝廷有惠民药局这个途径,可以及时为老百姓分发药材,进行防疫指导。
朱老板这次设立药局署总管天下惠民药局,也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让这一普惠百姓的德政,发挥应有的作用。
至于医学署,则统管地方府县医学。医学是地方官府的下属公署,负责由医官带领本地医生‘习读医书、修合药饵,医治官吏及一应军民、狱囚人等疾病’。
军医署,顾名思义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输送军医,管理军队医院的机构……
~~
这皇医寺与五寺并立,可以说把大明的医疗系统,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然得到了太医院上下的鼎力支持。
以往,太医只是介于官吏之间的杂职官而已。那些大臣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那是因为指着他们看病保命,实则没人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官员。
现在有机会让医疗系统与大理寺、太常寺之类的朝廷机构平起平坐,让医官成为正经的朝廷大员。这种做梦都想不到的机会,太医院上下怎么可能放过?
而且唯恐夜长梦多,几位殿下提出的所有方案他们都全盘答应,还一致恳请周王殿下担任首任寺卿……只求皇医寺早日成立,不要再节外生枝。
当然皇医寺设立的如此顺利,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中书省没有阻拦。
若是按以往惯例,这么大一个机构的设立,无论从官员编制,到费用拨给,乃至权责拟定,中书省都要锱铢必较的。掰扯个一年半载都算快的。
但这回,以太医院名义所上的《请设皇医寺疏》,一送到中书省,胡相就大笔一挥,一字未改的批了。
这才能赶上在元旦大朝宣布成立。
就连朱老板都颇为意外,宣旨之后,给胡惟庸点赞道:
“这次中书省配合的很好,让咱意想不到啊。”
“回皇上,臣就是再糊涂,也知皇上设立皇医寺,乃是为了‘明王道之化成,布群黎之大惠’!”胡惟庸忙出班恭声道:“当然要大力支持了。”
“瞧瞧,咱就说胡相是个明白人吧。”朱元璋呵呵笑着,俯瞰着胡惟庸那张堆满恭谨赤诚的脸,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意味来。
皇帝便笑道:“至于皇医寺开支方面,胡相放心,不会给朝廷增加负担的。这是几个小子跟咱保证过的,不然咱也不会答应的这么痛快。”
“哦?”这倒让胡惟庸有些吃惊,医疗可是个大窟窿。每年各省布政司都要跟他叫苦,这一年贴进惠民药局去十几十万贯。
他毛估估,各省加起来,差不多得几百万贯的开支了……
没想到那帮年轻气盛的亲王居然想自己解决亏空,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不过能不用自己头疼,他当然求之不得。胡惟庸便笑道:“几位殿下真是能常人所不能啊。臣本来还在发愁,这笔开销从哪里出呢。”
“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说到做到呢。”朱老板很熟练的留了个话头道:“万一到时候牛皮吹破了,还得中书省给他们擦屁股。”
“臣等责无旁贷。”胡惟庸一口答应下来。
“好好,真不愧宰相担当!”朱老板赞不绝口。
~~
因为胡相的高度配合,洪武十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便在无比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
以至于散朝后,周王殿下不得不追上胡惟庸,向他单独致谢。
胡惟庸十分恭敬的与周王客套,并表示有任何难处都可以找自己,中书省上下一定竭诚效劳。
把个周王高兴的合不拢嘴,觉得真是时来天地皆同力!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8645.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8645/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8645.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七一四章 洪武十三年)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三戒大师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