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二十章 破坞堡,伐邪庙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本章字数:4762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txt下载
展示完了这些产品之后,众人简短吃了个午饭。郭康又带着他们,来到了旁边一座小教堂。
这里其实也是个棚屋,屋子里没什么装饰,就是放着个简朴的十字架,后面挂着个宗教画卷轴。画卷上,一名头上顶着光圈的大胡子老汉,正赶着一头牛,在地里劳作,旁边画了個框,用汉字写着“天父”;田地旁的房间里,一位面目慈祥的妇人正在织机旁纺纱,旁边同样有个方框,写着“圣母”。圣母旁边,有个桌子,“天兄”正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尺子,正对着一本书阅读。而在农田外,“神祖”穿着盔甲,正在田垄上巡逻。
这种宗教画,是教会专门定做,批量印制,制作成卷轴,发给各个基层教堂用的,目的是取代那些更加昂贵的手工圣象画和壁画,让没多少闲钱的乡村教堂,也能有足够的图画,来进行装点和宣传。
和其他各家教会不同,自从张大牧首开始整顿工作,罗马教会就一直很重视统一性和规范性。各个地方教会与中央的关系,比其他各家都强得多。
每年秋季,上级都会派出裁判组,对各个基层教会的情况进行考核,奖励那些功劳突出的神父和教士,查处那些腐化堕落的人。教士们定期还要到主教区的神学院,补充专业知识,接受神学、哲学、演说等各种教育,提高素质水平。一些从事专业工作的教士,还会被派遣到官府、工坊、大学等地进修,学习水利、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方便他们为教会和所在教区服务。
在这种环境下,教会对于各种宗教用品,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分支众多,而且每个基层教会都得使用符合要求的礼器、图画,导致这些宗教用品的需求量也很大。为了生产宗教画,教会常年在印刷领域投入重金,雇佣了一批匠人,研究如何印制大幅复杂图案。既要尽可能提高速度,还要保证印刷成品的质量。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现在这种彩色大图印刷技术已经成熟了很多。这种绘画,看着大,但其实生产起来,成本已经不算高了。
理论上来说,这东西其实也是一种“文艺复兴”。因为意大利的教会赞助艺术,同样也是出于宗教目的。有说法还认为,人类的一切艺术活动,例如舞蹈、音乐、绘画等等,都是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而出现的,也都是为了宗教目的服务。
那些特别能歌善舞的地方,比如印度之类,往往也是宗教氛围浓厚的地方。因为宗教才是让整个社会都致力于艺术的最大动力,而且这个动力是不分上下层的。有了这样雄厚的基础,才容易形成氛围,产生佳作。隔壁波斯人也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情况其实也差不多——毕竟波斯人本质就是高地印度人,他俩其实没太大差别的。
在地中海世界,当然也是如此。各地的教会也很早就发现,在宗教场所和宗教仪式中,磅礴的乐曲、高耸的建筑空间、宏大的宗教画,能起到重要的渲染氛围作用,对于安抚和团结信众,十分有效。
为此,整个英格兰掀起了兴建教堂和修道院的高潮。几十座宗教建筑拔地而起,开始给威廉国王进行多线程并行赎罪。然而,这些石头建筑普遍花费巨大,使用时间却不长。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个垮塌掉。
当然,对于作为例子的威廉本人来说,这些教堂倒是用处不大……
威廉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攻伐,争夺统治权,没人管亲爹的尸体。后来一些旧部和修士,收敛了威廉,试图把他下葬。然而他们做的棺材不够大,众人只能把威廉的尸体往里硬塞,在努力的过程中,严重腐坏的尸体,字面意义地直接爆炸了。
当然,技术的进步,还是确实存在的。目前,还有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如何运用。
为此,威廉决定节食减肥,他的减肥方式是完全不吃任何食物——除了酒。在长时间的纵饮狂欢之后,威廉努力又上了一次马,结果,他巨大的肚子撞到了马前鞍上,受到了严重伤害,整个人失去平衡摔了下来,很快伤重死掉了。
这个情况,也不局限于英法,整个欧洲都是如此。有些教堂辛辛苦苦修了好多年,使用起来没多久就完蛋,以至于教堂的修建期都特别长,因为总是在修修补补。后世见到的“古老”教堂,经常都是坍塌之后反复重建的产物,以至于最古老的教堂,都是罗马人的老物件改造使用的。
反正,从结果看,这些祈祷,好像也没让天父怎么喜欢他……
从后世往前看,能找到的最古老的、一直沿用的建筑,还真就得到文艺复兴那会儿才有。这个时代的建筑水平,也可见一斑。当然,能在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在建筑学洼地中,培养出这么多合格匠人,可见,教会在这些技术上的投资,还是很有用的。
绘画这方面,取得突破还算比较晚,像建筑学这种,进步就更明显。毕竟,哪怕在三四百年前,在欧洲很多地方,大家连教堂都建不好。
“征服者”威廉占领英格兰之后,大肆屠杀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把这些人杀绝。哪怕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这种杀戮也太可怕了,以至于让威廉自己都感到了不安。为了防止死后下地狱,威廉专门请了教士来给自己祈祷。但他自己都怀疑,自己的罪行太大,只靠这帮人念经没啥用,于是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新主意——多造一些教堂,让他们一起祈祷,赎罪效率不就更高了么。
完成了征服之后,威廉沉迷享乐。那会儿的蛮族也没什么其他足够吸引人的娱乐活动,所以天天也就是胡吃海喝。到最后,他已经胖到都无法上马了。
只靠教堂被动吸引人,在境内还好,如果要向蛮夷传播教化,效率就太低了。不过拜上帝教会很早就发现,自己在宣传上有很大优势。因为相比其他教会,拜上帝教教士的组织度更高,专业技能也更强。
早年,紫帐汗国喜欢从草原上拉廉价的骑兵。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曾经有记录说,征兵官员拿着一口铁锅,就从钦察草原那边,哄来了二百个自带坐骑和弓箭的牧民。
那时候,金帐汗国已经基本瓦解,那些蒙古和突厥部落,普遍没怎么见过世面。紫帐汗国的征兵人又是专门挑选的,很多都是口灿莲花的希腊说客。面对那里的大小部落,就自称主君也是蒙古一系的汗王,是金帐汗国的正统接替者。对当地部落,各种说好话,见什么人都一口一个“安达”,表现的很慷慨,给首领各种赠送礼物,还许诺要带大家,一起去西边抢东西。
因此,很多草原部落,都乐意给他们当兵。然而,南北战争之后,紫帐汗国的军事核心,一直是军府的士兵。对这些牧民并不重视,只是把他们当做廉价炮灰,在大战之前,撒出去骚扰敌人,尽可能破坏他们的后方,并且在大军监督下,和敌军手里那些同样是廉价炮灰的佣兵和土匪拼命。
那会儿,一口劣质铁锅大概需要七八千个铜币,算起来,平均一个牧民大概也就值五十个铜子,可以说十分便宜了。大部分人,分到战利品的优先级也很低,很多人干脆活不到劫掠战利品的时候。所以,就算损失,大汗和贵人们也根本不心疼。
不过,由于长期这么拉人,一些部落自己都开始受不了。久而久之,连“安达”都快成贬义词了,一听就知道,又是希腊老骗子来哄人。
后来,尹大牧首在河北当主教的时候,开始公开反对这种行为。为了说服众人,在当时的张大牧首的支持下,他打扮成游方传教士,带着两个随从,就偷偷跑去阿勒曼尼和波兰一带,游历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他写了一份很长的报告,建议停止这种战争模式。
尹大牧首的文化造诣很高,还公开引进东方的哲学和神学著作,号召教士们学习,以至于大都的希腊神学家戏称他为“尹道长”。他的报告也写的很好,甚至成了当时的模版。在报告中,他认为,草原牧民的作战效率低下,进行的破坏也是漫无目的的。
由于缺乏指挥,也没有什么战略大局观,这些人来到前线之后,就和土匪一样到处乱窜。最后,往往是不该破坏的东西,被他们捣毁了很多;应该要破坏的重点目标,他们又往往畏惧敌人防守力量,担心自己遭遇损失,不敢去打。因为统属不一,也缺乏指挥方面的训练,遇到这些麻烦,甚至都不会喊正规军来对付。
以前,紫帐汗国在西部和西北的活动,是防御为主。扩张的方向,是东边的克里米亚周边和南边的希腊地区。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长期维持,早晚要发动反击,占领更大的区域,作为藩篱。要不然,这点纵深,肯定是不够的。
而这样一来,这些草原骑兵,就不足以完成任务了。
而且,如果战略上转入进攻,就不能再纵容这些纪律败坏的人肆意活动了。他们到处放火抢劫,实际上是把大军前进时可以利用的物资,提前破坏掉了。敌人往往是没有能力坚壁清野的,或者说,他们坚壁清野也是靠军队去抢。让这些人四处劫掠,等于帮敌人完成任务了。
如果当地物资充足,朝廷大军就可以减少辎重,更快地行动。而蛮族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行军速度,所以也无所谓。放任这种情况,等于把自己的优势,拉到和敌人一样糟糕的位置,还得面对打烂仗经验更丰富的敌人。这对于战争肯定是不利的。
至于战后,就更加麻烦了。出于朝廷的视角,战争的目标并不是国家争霸,或者是各个王朝争夺领地,而是收复失地,兴复罗马。摧毁蛮族军队和蛮族国家都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是破坏的太严重,就算收复回来,价值也会损失很多,还会让人们质疑罗马军队的正义性。从这个方面看,也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作为替代,尹大牧首认为,应该使用更精准、更有组织的方式。
他提出,在战前,就要派出人手,对敌人统治区各种情况进行调查。这些工作以往也有,但都是基于军事上的,商人们带来的信息,往往也都是物资和物价这类。现在,必须更加深入,调查他们的真实信仰状态和组织情况。
理论上,敌人控制区的所有人,都是罗马公教信徒;所有的地方教会、教堂和神职人员,都是罗马公教会的下属。但欧洲长期分裂,罗马主教的教令,根本到不了这种地方。当地神职人员通常缺乏系统培训,教会组织也腐败不堪。无论是基层教士,还是普通信徒,都远没有达到理论上这种状态。
社会底层的风俗,和贵族们冠冕堂皇的宣传,并不一致。他们的需求,也长期不能得到上层的满足。而如果蛮族统治者和教会不能提供这些服务,罗马却可以提供,那他们自然就会倒向罗马。民众归心于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需要调用多少钱财和兵力,就可以掏空敌人的根基。
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尹大牧首说服朝廷和教会,挑选了一批精干教士,以或明或暗的身份,去各个蛮族国家,走访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教会宣称,一部分蛮族贵族和罗马公教的教士,已经被魔鬼蛊惑了。他们的行宫、教堂和修道院,已经成了魔鬼的巢穴。为此,教会组织了一批裁判官,率领武装小队,进入敌人占领的地区。
蛮族领主的管理相当疏漏,国王和大贵族对基层的状况,几乎毫不知晓。紫帐汗国派出的传教士和裁判官,到处联络对于领主不满的基层教士和村庄,带领他们抵抗土匪佣兵,乃至审判作恶的贵族,烧死民愤巨大的税吏,捣毁一心搜刮钱财的修道院。尹大牧首把这些工作,统称为“破坞堡,伐邪庙”,认为这是和战争同样重要,甚至犹有过之的事情。
这些工作很缓慢,因为当地人往往是被贵族打怕了的状态。而由于之前的行为,紫帐汗国军队,那时候的名声也就那样。有时,得几年的时间,才能让一个村镇的居民,从风声鹤唳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开始相信这些外人,进而聚集起来支持他们,再次进行反抗。
但是,效果也确实很明显。由于紫帐汗国的印刷技术发达得多,各种讲解经义的册子,和直观又便宜的宗教画,也随着这些传教士,大量流入蛮族地区。到最后,连一些正规的公教大教堂,都开始图便宜,直接从这边采购了。几十年努力的效果,终究还是达到了他的预期。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589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589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58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章 破坞堡,伐邪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正统大汗阿里不鸽谢谢您的支持!!
这里其实也是个棚屋,屋子里没什么装饰,就是放着个简朴的十字架,后面挂着个宗教画卷轴。画卷上,一名头上顶着光圈的大胡子老汉,正赶着一头牛,在地里劳作,旁边画了個框,用汉字写着“天父”;田地旁的房间里,一位面目慈祥的妇人正在织机旁纺纱,旁边同样有个方框,写着“圣母”。圣母旁边,有个桌子,“天兄”正趴在桌子上,手里拿着尺子,正对着一本书阅读。而在农田外,“神祖”穿着盔甲,正在田垄上巡逻。
这种宗教画,是教会专门定做,批量印制,制作成卷轴,发给各个基层教堂用的,目的是取代那些更加昂贵的手工圣象画和壁画,让没多少闲钱的乡村教堂,也能有足够的图画,来进行装点和宣传。
和其他各家教会不同,自从张大牧首开始整顿工作,罗马教会就一直很重视统一性和规范性。各个地方教会与中央的关系,比其他各家都强得多。
每年秋季,上级都会派出裁判组,对各个基层教会的情况进行考核,奖励那些功劳突出的神父和教士,查处那些腐化堕落的人。教士们定期还要到主教区的神学院,补充专业知识,接受神学、哲学、演说等各种教育,提高素质水平。一些从事专业工作的教士,还会被派遣到官府、工坊、大学等地进修,学习水利、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知识,方便他们为教会和所在教区服务。
在这种环境下,教会对于各种宗教用品,也有一定要求。由于分支众多,而且每个基层教会都得使用符合要求的礼器、图画,导致这些宗教用品的需求量也很大。为了生产宗教画,教会常年在印刷领域投入重金,雇佣了一批匠人,研究如何印制大幅复杂图案。既要尽可能提高速度,还要保证印刷成品的质量。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现在这种彩色大图印刷技术已经成熟了很多。这种绘画,看着大,但其实生产起来,成本已经不算高了。
理论上来说,这东西其实也是一种“文艺复兴”。因为意大利的教会赞助艺术,同样也是出于宗教目的。有说法还认为,人类的一切艺术活动,例如舞蹈、音乐、绘画等等,都是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而出现的,也都是为了宗教目的服务。
那些特别能歌善舞的地方,比如印度之类,往往也是宗教氛围浓厚的地方。因为宗教才是让整个社会都致力于艺术的最大动力,而且这个动力是不分上下层的。有了这样雄厚的基础,才容易形成氛围,产生佳作。隔壁波斯人也是出了名的能歌善舞,情况其实也差不多——毕竟波斯人本质就是高地印度人,他俩其实没太大差别的。
在地中海世界,当然也是如此。各地的教会也很早就发现,在宗教场所和宗教仪式中,磅礴的乐曲、高耸的建筑空间、宏大的宗教画,能起到重要的渲染氛围作用,对于安抚和团结信众,十分有效。
为此,整个英格兰掀起了兴建教堂和修道院的高潮。几十座宗教建筑拔地而起,开始给威廉国王进行多线程并行赎罪。然而,这些石头建筑普遍花费巨大,使用时间却不长。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几个垮塌掉。
当然,对于作为例子的威廉本人来说,这些教堂倒是用处不大……
威廉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攻伐,争夺统治权,没人管亲爹的尸体。后来一些旧部和修士,收敛了威廉,试图把他下葬。然而他们做的棺材不够大,众人只能把威廉的尸体往里硬塞,在努力的过程中,严重腐坏的尸体,字面意义地直接爆炸了。
当然,技术的进步,还是确实存在的。目前,还有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如何运用。
为此,威廉决定节食减肥,他的减肥方式是完全不吃任何食物——除了酒。在长时间的纵饮狂欢之后,威廉努力又上了一次马,结果,他巨大的肚子撞到了马前鞍上,受到了严重伤害,整个人失去平衡摔了下来,很快伤重死掉了。
这个情况,也不局限于英法,整个欧洲都是如此。有些教堂辛辛苦苦修了好多年,使用起来没多久就完蛋,以至于教堂的修建期都特别长,因为总是在修修补补。后世见到的“古老”教堂,经常都是坍塌之后反复重建的产物,以至于最古老的教堂,都是罗马人的老物件改造使用的。
反正,从结果看,这些祈祷,好像也没让天父怎么喜欢他……
从后世往前看,能找到的最古老的、一直沿用的建筑,还真就得到文艺复兴那会儿才有。这个时代的建筑水平,也可见一斑。当然,能在三四百年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大的进步,在建筑学洼地中,培养出这么多合格匠人,可见,教会在这些技术上的投资,还是很有用的。
绘画这方面,取得突破还算比较晚,像建筑学这种,进步就更明显。毕竟,哪怕在三四百年前,在欧洲很多地方,大家连教堂都建不好。
“征服者”威廉占领英格兰之后,大肆屠杀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把这些人杀绝。哪怕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这种杀戮也太可怕了,以至于让威廉自己都感到了不安。为了防止死后下地狱,威廉专门请了教士来给自己祈祷。但他自己都怀疑,自己的罪行太大,只靠这帮人念经没啥用,于是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新主意——多造一些教堂,让他们一起祈祷,赎罪效率不就更高了么。
完成了征服之后,威廉沉迷享乐。那会儿的蛮族也没什么其他足够吸引人的娱乐活动,所以天天也就是胡吃海喝。到最后,他已经胖到都无法上马了。
只靠教堂被动吸引人,在境内还好,如果要向蛮夷传播教化,效率就太低了。不过拜上帝教会很早就发现,自己在宣传上有很大优势。因为相比其他教会,拜上帝教教士的组织度更高,专业技能也更强。
早年,紫帐汗国喜欢从草原上拉廉价的骑兵。海伦娜太后执政的时候,曾经有记录说,征兵官员拿着一口铁锅,就从钦察草原那边,哄来了二百个自带坐骑和弓箭的牧民。
那时候,金帐汗国已经基本瓦解,那些蒙古和突厥部落,普遍没怎么见过世面。紫帐汗国的征兵人又是专门挑选的,很多都是口灿莲花的希腊说客。面对那里的大小部落,就自称主君也是蒙古一系的汗王,是金帐汗国的正统接替者。对当地部落,各种说好话,见什么人都一口一个“安达”,表现的很慷慨,给首领各种赠送礼物,还许诺要带大家,一起去西边抢东西。
因此,很多草原部落,都乐意给他们当兵。然而,南北战争之后,紫帐汗国的军事核心,一直是军府的士兵。对这些牧民并不重视,只是把他们当做廉价炮灰,在大战之前,撒出去骚扰敌人,尽可能破坏他们的后方,并且在大军监督下,和敌军手里那些同样是廉价炮灰的佣兵和土匪拼命。
那会儿,一口劣质铁锅大概需要七八千个铜币,算起来,平均一个牧民大概也就值五十个铜子,可以说十分便宜了。大部分人,分到战利品的优先级也很低,很多人干脆活不到劫掠战利品的时候。所以,就算损失,大汗和贵人们也根本不心疼。
不过,由于长期这么拉人,一些部落自己都开始受不了。久而久之,连“安达”都快成贬义词了,一听就知道,又是希腊老骗子来哄人。
后来,尹大牧首在河北当主教的时候,开始公开反对这种行为。为了说服众人,在当时的张大牧首的支持下,他打扮成游方传教士,带着两个随从,就偷偷跑去阿勒曼尼和波兰一带,游历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他写了一份很长的报告,建议停止这种战争模式。
尹大牧首的文化造诣很高,还公开引进东方的哲学和神学著作,号召教士们学习,以至于大都的希腊神学家戏称他为“尹道长”。他的报告也写的很好,甚至成了当时的模版。在报告中,他认为,草原牧民的作战效率低下,进行的破坏也是漫无目的的。
由于缺乏指挥,也没有什么战略大局观,这些人来到前线之后,就和土匪一样到处乱窜。最后,往往是不该破坏的东西,被他们捣毁了很多;应该要破坏的重点目标,他们又往往畏惧敌人防守力量,担心自己遭遇损失,不敢去打。因为统属不一,也缺乏指挥方面的训练,遇到这些麻烦,甚至都不会喊正规军来对付。
以前,紫帐汗国在西部和西北的活动,是防御为主。扩张的方向,是东边的克里米亚周边和南边的希腊地区。但这种情况肯定不能长期维持,早晚要发动反击,占领更大的区域,作为藩篱。要不然,这点纵深,肯定是不够的。
而这样一来,这些草原骑兵,就不足以完成任务了。
而且,如果战略上转入进攻,就不能再纵容这些纪律败坏的人肆意活动了。他们到处放火抢劫,实际上是把大军前进时可以利用的物资,提前破坏掉了。敌人往往是没有能力坚壁清野的,或者说,他们坚壁清野也是靠军队去抢。让这些人四处劫掠,等于帮敌人完成任务了。
如果当地物资充足,朝廷大军就可以减少辎重,更快地行动。而蛮族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行军速度,所以也无所谓。放任这种情况,等于把自己的优势,拉到和敌人一样糟糕的位置,还得面对打烂仗经验更丰富的敌人。这对于战争肯定是不利的。
至于战后,就更加麻烦了。出于朝廷的视角,战争的目标并不是国家争霸,或者是各个王朝争夺领地,而是收复失地,兴复罗马。摧毁蛮族军队和蛮族国家都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是破坏的太严重,就算收复回来,价值也会损失很多,还会让人们质疑罗马军队的正义性。从这个方面看,也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作为替代,尹大牧首认为,应该使用更精准、更有组织的方式。
他提出,在战前,就要派出人手,对敌人统治区各种情况进行调查。这些工作以往也有,但都是基于军事上的,商人们带来的信息,往往也都是物资和物价这类。现在,必须更加深入,调查他们的真实信仰状态和组织情况。
理论上,敌人控制区的所有人,都是罗马公教信徒;所有的地方教会、教堂和神职人员,都是罗马公教会的下属。但欧洲长期分裂,罗马主教的教令,根本到不了这种地方。当地神职人员通常缺乏系统培训,教会组织也腐败不堪。无论是基层教士,还是普通信徒,都远没有达到理论上这种状态。
社会底层的风俗,和贵族们冠冕堂皇的宣传,并不一致。他们的需求,也长期不能得到上层的满足。而如果蛮族统治者和教会不能提供这些服务,罗马却可以提供,那他们自然就会倒向罗马。民众归心于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需要调用多少钱财和兵力,就可以掏空敌人的根基。
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尹大牧首说服朝廷和教会,挑选了一批精干教士,以或明或暗的身份,去各个蛮族国家,走访调查。
调查完成之后,教会宣称,一部分蛮族贵族和罗马公教的教士,已经被魔鬼蛊惑了。他们的行宫、教堂和修道院,已经成了魔鬼的巢穴。为此,教会组织了一批裁判官,率领武装小队,进入敌人占领的地区。
蛮族领主的管理相当疏漏,国王和大贵族对基层的状况,几乎毫不知晓。紫帐汗国派出的传教士和裁判官,到处联络对于领主不满的基层教士和村庄,带领他们抵抗土匪佣兵,乃至审判作恶的贵族,烧死民愤巨大的税吏,捣毁一心搜刮钱财的修道院。尹大牧首把这些工作,统称为“破坞堡,伐邪庙”,认为这是和战争同样重要,甚至犹有过之的事情。
这些工作很缓慢,因为当地人往往是被贵族打怕了的状态。而由于之前的行为,紫帐汗国军队,那时候的名声也就那样。有时,得几年的时间,才能让一个村镇的居民,从风声鹤唳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开始相信这些外人,进而聚集起来支持他们,再次进行反抗。
但是,效果也确实很明显。由于紫帐汗国的印刷技术发达得多,各种讲解经义的册子,和直观又便宜的宗教画,也随着这些传教士,大量流入蛮族地区。到最后,连一些正规的公教大教堂,都开始图便宜,直接从这边采购了。几十年努力的效果,终究还是达到了他的预期。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9589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9589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9589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十章 破坞堡,伐邪庙)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正统大汗阿里不鸽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