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山海关战役 第327章 崇祯回京
崇祯之军火大明 本章字数:2553 崇祯之军火大明txt下载
当时对外私商贸易更是兴盛。东南沿海的「海商大贾」和「海湖大姓」的海外走私很活跃,漳闽之人,与番舶夷商贸往来络绎于海上。
同时,因为明代中后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得等同于读书有得,「亦贾亦儒」「弃儒就贾」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此外,商业用的书也开始出现。商人为实用目的而编写此类书籍,内容介绍贸易路径沿途的交通、习俗及商品行情等。
尤其重要的是,嘉靖帝即位以后,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大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城镇经济都很繁荣,各种商业团体如徽州商帮、晋陕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苏州洞庭商帮、江西商帮等也都成长起来。
也正因此,百姓生活渐渐提高。
但是崇祯登基以来,每年都会有天灾人祸,致使大明民不聊生。
现在,崇祯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逐步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一定能渐渐减少天灾影响,大明的经济一定会逐渐恢复甚至快速超越。
从而使大明从农业国渐渐转变成商业国。
再加上朝廷新建的钢铁厂、水泥厂的投产,大明的经济必定再上一个台阶,大明也会借此逐步迈入工业国的阶段。
崇祯正畅想着未来,莫大程悄声过来,躬身道:「皇上,黄宗羲、顾继绅、唐甄到了。」
「让他进来吧。」
在崇祯的经济设想里,这几人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黄宗羲现年35岁。历史上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顾继绅就是顾炎武,现年32岁。历史上留心经世之务,二十七岁时秋试被黜,退而读书,遍阅各地郡县志书及章奏文册资料,研究疆域、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社会实际问题。
唐甄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物质经济生活,除谷物生产外,在农,林,牧、副,渔中,他尤重视养蚕业。反对过去传统的抑商政策。在他看来,商人的地位,并不比农民低些。
三人都是不得志的士子,受到皇帝召见,都有些吃惊,心下慌慌的参拜天子。
一阵寒暄后,崇祯就开始考究他们学识,逐一问他们思想。
一番长谈下来,崇祯发现他们三人和历史书上记载的大差不多,但是这个时间上,他们有些赖以成名的理论还没总结出来。
现在,仅仅是思维开阔、支持变革的学子。
对此,崇祯既欣喜又失望。
失望在于他们还没有「熟透」,欣喜在于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自己从后世带来的思维和知识体系。
三人见崇祯毫无架子,语气和善,慢慢放松了心情。
崇祯见了也是高兴,问起三人对财政、经济的理解。
这就不是三人擅长的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再问他们对宝钞和银两、铜钱的看法,几人才说出了些东西。
但也只是抨击滥发宝钞,银钱混乱之词。
崇祯笑笑,挥手让太监们拿上来一本册子,递给三人。
三人恭敬的接过。
「你们回去仔细研读,如果读出心得,就给朕上书。如果你们有这才华,朕准备让你们去内阁办公,给朕当个参议!」
黄宗羲三人震惊了,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入了崇祯的眼,竟然直接抛出这么大的封赏。
见三人呆愣,崇祯哑然失笑,让太监们送他们出宫。
直到他们离开皇宫,走了好远才缓过神来,几疑自
己在做梦,直到看到自己手中攥得紧紧的小册子,才缓过神来。
迅速回到住处,认真研读起来。
这本册子是崇祯亲自编撰的,写的是货币、银行、国库、财政的一些理论,还有经济体系,制造业体系的内容。
因为崇祯不是学经济的,所以也只能写一些粗浅的内容,但是放在这个时代,绝对够用了。
……
在南京又呆了四五日,崇祯见江南地方已经稳定,官员体系的运转已经比较顺畅,征南大军也让人放心,便下旨返京。
毕竟,周樱落还有身孕在身,自己出来5个月了,等回到京师的时候,估摸着已经显怀了吧。
回京路途不近,经过的州县也多,崇祯不愿意惊扰百姓,故此换了装束,骑马而行。
锦衣卫提前两天就上路了,沿路铺开负责安全,所以崇祯身边带的人不多,加上黄宗羲三人,也就十多人。
这样的队伍在华北的官道上太普遍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此时,北方已经结束秋收。
由于南征征调民夫,也没有征招新兵,故此北方劳动人口还算充裕,再加上近两年没有战事波及,这两年北方几乎没有空闲的农田。
今年气候还算好,虽然雨水不多,但终究是下了几场,今年的收成还要好。
朱友健是知道的,历史上,崇祯死后,中国的雨水就一年多过一年,颇有点天亡大明的意味。
不过,现在大明没有亡,气候也如历史上那般,渐渐好了起来,这是崇祯愿意看到的。
这一路上,崇祯时常穿过村落,途经州县,见市面上的粮价、盐价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不高,又见少有枯瘦的百姓,流民更是一个也见不到,很是开心。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知道几百年后,中华百姓会怎么评价我呢?中兴之主?千古一帝?或者……前半生胡操作,后半生顿悟了?」
一路上,崇祯也见到了很多香火鼎盛的明皇庙,心里微微有些担心。
他不是很想让皇族统治成为宗教统治,但是目前难以破除这种行为,只得暂时放下拆除的心思。
回头再想办法吧,长则三年,短则一年,是必须要取缔明皇庙的。
至于是改成孔庙还是后世的关帝庙、文帝庙,财神庙亦或是妈祖庙,到时候再说吧。
26日后,一行人终于进入顺天府地界,渡过黄河又走了半日,在快正午的时候到了霸州。
「咦?这官道的路面?怎么是一整块石头铺就的,好长!哪里找到的数十里长的石头?又是怎么开采、怎么运输的?」
黄宗羲惊呼。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742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742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74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27章 崇祯回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纸凤冠谢谢您的支持!!
同时,因为明代中后期商人地位有所提高,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得等同于读书有得,「亦贾亦儒」「弃儒就贾」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此外,商业用的书也开始出现。商人为实用目的而编写此类书籍,内容介绍贸易路径沿途的交通、习俗及商品行情等。
尤其重要的是,嘉靖帝即位以后,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大明,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城镇经济都很繁荣,各种商业团体如徽州商帮、晋陕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苏州洞庭商帮、江西商帮等也都成长起来。
也正因此,百姓生活渐渐提高。
但是崇祯登基以来,每年都会有天灾人祸,致使大明民不聊生。
现在,崇祯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逐步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一定能渐渐减少天灾影响,大明的经济一定会逐渐恢复甚至快速超越。
从而使大明从农业国渐渐转变成商业国。
再加上朝廷新建的钢铁厂、水泥厂的投产,大明的经济必定再上一个台阶,大明也会借此逐步迈入工业国的阶段。
崇祯正畅想着未来,莫大程悄声过来,躬身道:「皇上,黄宗羲、顾继绅、唐甄到了。」
「让他进来吧。」
在崇祯的经济设想里,这几人是必不可少的人物。
黄宗羲现年35岁。历史上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顾继绅就是顾炎武,现年32岁。历史上留心经世之务,二十七岁时秋试被黜,退而读书,遍阅各地郡县志书及章奏文册资料,研究疆域、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社会实际问题。
唐甄重视农业生产,重视物质经济生活,除谷物生产外,在农,林,牧、副,渔中,他尤重视养蚕业。反对过去传统的抑商政策。在他看来,商人的地位,并不比农民低些。
三人都是不得志的士子,受到皇帝召见,都有些吃惊,心下慌慌的参拜天子。
一阵寒暄后,崇祯就开始考究他们学识,逐一问他们思想。
一番长谈下来,崇祯发现他们三人和历史书上记载的大差不多,但是这个时间上,他们有些赖以成名的理论还没总结出来。
现在,仅仅是思维开阔、支持变革的学子。
对此,崇祯既欣喜又失望。
失望在于他们还没有「熟透」,欣喜在于这个阶段,他们很容易接受自己从后世带来的思维和知识体系。
三人见崇祯毫无架子,语气和善,慢慢放松了心情。
崇祯见了也是高兴,问起三人对财政、经济的理解。
这就不是三人擅长的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再问他们对宝钞和银两、铜钱的看法,几人才说出了些东西。
但也只是抨击滥发宝钞,银钱混乱之词。
崇祯笑笑,挥手让太监们拿上来一本册子,递给三人。
三人恭敬的接过。
「你们回去仔细研读,如果读出心得,就给朕上书。如果你们有这才华,朕准备让你们去内阁办公,给朕当个参议!」
黄宗羲三人震惊了,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入了崇祯的眼,竟然直接抛出这么大的封赏。
见三人呆愣,崇祯哑然失笑,让太监们送他们出宫。
直到他们离开皇宫,走了好远才缓过神来,几疑自
己在做梦,直到看到自己手中攥得紧紧的小册子,才缓过神来。
迅速回到住处,认真研读起来。
这本册子是崇祯亲自编撰的,写的是货币、银行、国库、财政的一些理论,还有经济体系,制造业体系的内容。
因为崇祯不是学经济的,所以也只能写一些粗浅的内容,但是放在这个时代,绝对够用了。
……
在南京又呆了四五日,崇祯见江南地方已经稳定,官员体系的运转已经比较顺畅,征南大军也让人放心,便下旨返京。
毕竟,周樱落还有身孕在身,自己出来5个月了,等回到京师的时候,估摸着已经显怀了吧。
回京路途不近,经过的州县也多,崇祯不愿意惊扰百姓,故此换了装束,骑马而行。
锦衣卫提前两天就上路了,沿路铺开负责安全,所以崇祯身边带的人不多,加上黄宗羲三人,也就十多人。
这样的队伍在华北的官道上太普遍了,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此时,北方已经结束秋收。
由于南征征调民夫,也没有征招新兵,故此北方劳动人口还算充裕,再加上近两年没有战事波及,这两年北方几乎没有空闲的农田。
今年气候还算好,虽然雨水不多,但终究是下了几场,今年的收成还要好。
朱友健是知道的,历史上,崇祯死后,中国的雨水就一年多过一年,颇有点天亡大明的意味。
不过,现在大明没有亡,气候也如历史上那般,渐渐好了起来,这是崇祯愿意看到的。
这一路上,崇祯时常穿过村落,途经州县,见市面上的粮价、盐价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都不高,又见少有枯瘦的百姓,流民更是一个也见不到,很是开心。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不知道几百年后,中华百姓会怎么评价我呢?中兴之主?千古一帝?或者……前半生胡操作,后半生顿悟了?」
一路上,崇祯也见到了很多香火鼎盛的明皇庙,心里微微有些担心。
他不是很想让皇族统治成为宗教统治,但是目前难以破除这种行为,只得暂时放下拆除的心思。
回头再想办法吧,长则三年,短则一年,是必须要取缔明皇庙的。
至于是改成孔庙还是后世的关帝庙、文帝庙,财神庙亦或是妈祖庙,到时候再说吧。
26日后,一行人终于进入顺天府地界,渡过黄河又走了半日,在快正午的时候到了霸州。
「咦?这官道的路面?怎么是一整块石头铺就的,好长!哪里找到的数十里长的石头?又是怎么开采、怎么运输的?」
黄宗羲惊呼。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742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742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742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27章 崇祯回京)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一纸凤冠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