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847.谷贱伤农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本章字数:7209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txt下载
其实《舌尖》这次完全可以放到CCTV9纪录片频道里播放的。
不过,CCTV9作为11年1月份才正式运营的频道,收视率肯定没有CCTV1高,也没CCTV影响力大。
但实际上《魅力纪录》这个央视专用的频道名,在CCTV9开始上线后,就已经转到了9套,其他台已经不再沿用了。
偏偏,《舌尖》的质量真的是上乘,领导们看完决定,直接放到1套,1套放完,9套再轮播。
一二轮的收视率,我们全要。
为此特地调整了7天的频段,提供给了《舌尖》。
而《舌尖》确实也没辜负众望。
连续播放了四集之后,互联网上讨论的声势已经愈发浩大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
没看过。
以前没有。
无法定义。
《舌尖》是美食纪录片么?
是的。
可它的文案,它拍摄的内容,它的核心主旨,却并非是美食。
而是探寻。
横向与纵向的探寻。
由饮食文化组成的,千百年来延续在这片热土上的脉络、根系……被食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许鑫在微博宣传时说的话,半点都没掺假。
他真的做到了让观众在这部纪录片里,品尝到了味道。
一夜之间,东海温暖的风,吹润了西北人的脸。
西北黄土的蓝天白云,飘到了东北的冰天雪地之上。
是美食,但非美食。
是文化,却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乃至想象到这个味道。
短短四天时间,网络上无论是《舌尖》里面各种美食,在电商环节的大热,还是说微博上那些诸如#舌尖#、#跟《舌尖》学做饭#、#今天吃什么#、#一碗饭慰藉乡愁#这些由四集《舌尖》纪录片引发的话题。
虽然《舌尖》也有幕后花絮,但显然……大家想要更多、更迫切的了解这部片子在许鑫那到底怎么被拍出来的。
同时,央视也希望能借这部纪录片的热度,开拓更多文化领域的新热点。
所以,虽然罗铭没搞来稿子,但却反复嘱托许鑫:“一定要好好回答”。
因为这篇央视的采访会分别从互联网到午间新闻,最后再到大约30到45秒的时间给到新闻联播里面。
说白了,上新闻联播时,许鑫一定要有一段至少在10到15秒的“金句”才行。
这一套流程,罗铭反复和他说了两遍。
而许鑫能做的,就是洗澡,刮胡子,杨蜜亲自帮他画的妆,而他也穿上自己最正式的西装,下午坐车来到了央视的大楼里面。
今天是《舌尖》第五集的播放日。
而采访他的新闻,不出意外的话会在明天的午间新闻进行播放。
晚上出现在新闻联播里。
罗铭带着他走在央视大楼里面,直到来到了一处采访间。
采访间的格调看起来很大方,在几台照明灯的对面,放着两把椅子。
显然,今天是主持采访的形式。
许鑫落座,摄影师开始找光。
知晓他五官一切特点的杨蜜把妆容画的完美无缺,甚至连脖子和脸的色差都不存在。
而找光途中,今天的采访主持人来了。
是一位带着黑框眼镜,许鑫怎么瞧都觉得有些眼熟的女主持人。
岁数应该在40左右。
偏偏他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不过这位女主持人走了进来后,却和许鑫主动打了个招呼:
“许导,您好,我是今天的采访主持人蕫倩。”
“您好。”
许鑫站了起来,和对方礼貌握手。
俩人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接着他就听蕫倩问道:
“吃饭了么?”
许鑫下意识看了一眼那还在调整的光线和摄影机,笑着说道:
“吃了,您呢?”
“我是看着《舌尖》的第二集吃的。”
“主食那一集?”
“对,我特别喜欢那一段,讲秦腔剧团后台,演员们端着面碗在吃面,有个丑角一边吃面,还一边搞怪表情那一段。”
“噢~”
许鑫自然清楚她说的是哪一段。
同时有些遗憾的说道:
“可惜,燕京这边吃不到特别正宗的岐山臊子面。甚至西安正宗的都少,最好还是得去岐山本地吃,味道才最好。”
“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集?或者说哪个片段?”
“我嘛……”
许鑫想了想,说道:
“现在还没放映,就是第七集,里面有一段拍摄青稞的戏份。那是我们团队公认的最具生命张力的一段。”
“那到时候我得仔细留意一下。”
蕫倩话音刚落,那边说道:
“董主任,差不多可以开始了。”
“嗯,好。”
蕫倩应了一声,扭头对许鑫说道:
“那咱们开始?”
“好。”
许鑫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
不过很快意识到自己有些紧绷,又放松了下来。
最后以一种靠坐在椅子上的姿势来接受采访。
不过在想了想后,他还是问道:
“这些问题有什么大概的范围之类的么?蕫老师给我点提示?”
可这次蕫倩却摇摇头:
“都是一些很正常的问题,许导只需要按照心里想的回答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许鑫想了想,点头说道:
“好吧。”
你不告诉我问题范围……
那我就仔细思考。
回答慢点……总没关系吧?
更何况……怕你不知道,俺老许可能歪楼了。
你不跟俺说,俺也不告诉你!
很快,摄影师那边,场记打板。
“3,2,1,开始。”
“作为《舌尖》的总导演,此时此刻,坐在摄影机前,许导心里最真实的反应是什么呢?”
没有什么开场主持,也没有什么接话引言。
第一个问题,在打板之后,直接就被蕫倩问了出来。
“……”
许鑫想了想,说道:
“最真实的反应,其实是愧疚。”
蕫倩一愣。
没想到这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有点超出自己的预期。
她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把嘉宾拉进采访状态的问题,后期基本上都打算剪掉了。但没成想……
愧疚?
“愧疚?”
她眼镜之下的目光出现了一抹探寻。
就像是在说:
“你确定你没说错?”
许鑫点点头:
“对,愧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舌尖》我出的力很少。一,它不是我亲自拍摄。二,它的文案并非我亲自撰写,甚至它不是我亲自配音、配乐……这一部纪录片,是由我们7个分集导演、带领着每个人旗下的摄像、灯光、策划……一系列一百多个人一起完成的作品。而现在,纪录片完成,他们隐于幕后。而我却在今天站在了聚光灯下。所以感觉挺愧疚的。”
而听到了这话后,蕫倩问道:
“但据我所知,《舌尖》的创意方案,是你提出来的?”
“嗯,没错,是我的创意。”
“那诸如……”
她低头看了一眼采访本:
“做一部有味道的纪录片、开启一场“寻根”之旅。用食物、表达出承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用东西南北地域不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与共通之处,来表达出华夏人民的勤劳智慧价值观……诸如此些理念,纪录片的核心思路,是谁提出来的?”
“唔……是我。”
“这些是在纪录片创意草创初期,就已经拟定了?”
“对的。表面讲美食,里子说文化。这是核心主旨。”
许鑫说完,其实就已经猜到她要问什么了,索性直接说道:
“但实际上,从片子开始立项,组建摄制组完成之后,所有拍摄环节都是由其他分镜导演来完成的。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调研等等,也都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我在整部片子里只负责两件事,一,把控节目核心主旨。二,负责决议团队提出的意见。实际上百分之90的工作都是由他们完成。所以我才会说,坐在这,如果问我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愧疚。真正应该受到褒奖的,是辛苦付出的他们才对。”
不居功、不自傲。
谦虚诚恳。
他把态度摆的非常端正。
这下反倒让蕫倩有些不会了。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问题……
“2,询问《舌尖》的灵感来源。3,团队如何拍出来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如何。4,如何找寻到“文化”这个节目主旨。……”
这就没法问了。
因为对方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了,如果继续问,其实无非就是把对方说过的话拆解开来。
反倒有些絮叨。
她有些无语。
不过,丰富的主持经验让她很自然而然的就明白自己该问什么了。
迅速锁定了台词本上的一个问题,她点点头问到:
“那对于这些天《舌尖》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你有关注么?”
“比如说为什么在这么邪恶的时间播放的?”
许鑫带着轻笑反问。
蕫倩同样微笑点头:
“没错,能收获大家如此多的喜欢,我想你应该很高兴吧?”
“那肯定。无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影像作品如果能做到让多数人产生共鸣,那对于电影人而言,就是成功的。”
他一边说,蕫倩一边点头,而等这句话说完,她自然而然的就问到:
“除了这些,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舌尖》上出现的一些产品,在网络上打开了知名度,瞬间爆火,甚至很多都已经卖脱销了。”
“是,比如诺邓火腿。”
“嗯,在当初拍摄选材时,有考虑到后续会有这些情况么?”
“完全没有。”
许鑫摇摇头:
“《舌尖》选材的核心,其实并非是固定的,我们要找寻多少样食材,了解他们的幕后故事……其实并不是如此。我们在确定了7大主题后,分集导演对于自己负责的主题,是有着自己的认知的。而大家的灵感来源也五花八门……我再拿诺邓火腿来举例。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拍它?并不是说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亦或者是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实际情况是,第一集的分集导演任常珍任导,她在云南旅游,在大理古城无意中吃到了这个火腿。觉得挺好吃的,就问饭店老板这火腿是什么牌子的,味道很好,和其他火腿还有些细微的区别。
老板告诉他这是诺邓当地的火腿。她这才知道,原来云南也产火腿。这个事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刚好又附和题材,所以她重新跑去云南实地了解,最后决定拍摄。我们的故事里,好多其实都源自于导演、团队的个人经历,以及一些美食家的推荐……它是偶然的,非常偶然的巧合,却碰撞出了最美丽的花火……”
说道这,他微微摇头:
“或者说,它更像是导演的灵感。无数人的灵感碰撞而出,至于播出后,引得大家追捧,我们至少在拍摄时没有考虑过。而是等拿到了成片,几个分工不同,你拍这个,我拍那个的团队大家凑到一起看片子。才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比如团队里的一些年轻人,以前大家都以为兰州牛肉面就是兰州拉面……看完片子之后,才有了改观。”
“原来如此。”
蕫倩恰到好处的点点头,笑道:
“可不管怎么说,《舌尖》这部片子还是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许多农副产品的发展。”
“不敢当不敢当。只能说恰逢其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是好事。不过也不是没有隐患,但……其实一切还是要交给时间。”
“……?”
蕫倩一愣。
本来都打算进行下一个问题了,可当许鑫这前半句谦虚,后半句总结的话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间就被“打断”了。
下意识的问道:
“隐患?”
“唔……对啊。”
“比如说?”
“比如……嗨,反正它涨价最凶,咱们就说它吧。还是诺邓火腿。董老师留意过现在诺邓火腿的价格了么?”
“这……没有。变动很大?”
“不算大,但也不小。《舌尖》第一集开播前,它是29一斤。现在价格我看已经来到了40了。”
蕫倩似乎瞬间领悟到了许鑫的意思,发出了一个……不算尖锐的尖锐问题:
“你是担心有人在利用《舌尖》谋利?”
“那倒没有。”
许鑫笑着摆摆手,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
“恰恰相反,看到它涨价,从我的本心而言,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为什么?”
“因为谷贱伤农。”
“……?”
蕫倩又一愣。
而看出来了她的不解,许鑫开口解释道:
“外国的诸如伊比利亚火腿这种我们先不谈,就说国内的,金华火腿的价格,中方在45,上方是60左右。而诺邓火腿其实从工艺到原材料,并不比金华火腿差。
它的制约就在于,它的产量不够大,名气也小,属于不是很出名的地方特产。熟知它,购买它的人,其实都是诺邓附近的本地人。
它是商品,而商品被创造出来,便要产生利润。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可它现在的价格已经不比金华火腿低多少了。”
“没错。”
许鑫再次点头:
“这是商品价值提升的体现。其实在这方面,生产者、消费者都会处于一种矛盾位置。诺邓火腿价值提升,那么就会吸引商人到来。
他们收购,变卖,产生经济价值。
对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样,我们拍摄了,让它产生了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前来购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实际上,在从生产到消费这一整条产业链上面,生产者在没有消费市场,或者消费市场之前,他们的地位是很低的。
我们有句话叫市场决定价格,当你的市场不大的时候,你生产的商品想要卖出去,势必,要进行一些商品利润的压缩。
而这种利润的压缩,并不是你自己决定,是市场帮你决定的。因为市场小,所以生产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现在,它的市场变大,随着商人的介入。那么,市场、商人、生产者这三方就会达到一个平衡。商人制定价格,市场决定销量,销量决定生产量。这是一个稳定的三角贸易循环。
它虽然现在的价格在飞速膨胀,但随着《舌尖》等热度的退却,它的市场最后也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常态。之前急剧扩张的市场最后会被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短期内,我估计诺邓火腿会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继续上涨。
但又因为有金华火腿作为市场风向标来参考,它的价格不会超过金华火腿。而长远来看,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诺邓火腿的名字,扩大了它的市场,对生产者而言,他们拓宽了市场。
是双赢的局面。
但对于消费者,每个人都必然会承担因为需求的急速扩大而提升的价格。以及,一些诸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这种需要市场来把控质量的问题。这是隐患,但就像是我说的,在最后,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让这三方重新变得稳定下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求大于供给……诺邓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现,引发人们购买欲的农副产品亦是如此。它们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时期,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不存在谷贱伤农,不存在奇货可居,由市场主导消费的稳定三角……”
“……”
“……”
“……”
一番话把这一屋子人都给说懵了。
虽然没人明说,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出奇的一致。
“你确定你是导演?而不是某个市场经济学的专家?”
不是……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咋那么奇怪呢?
一个导演……不聊人文,不聊镜头,不聊故事……你在这跟我聊市场经济学?
你……你干嘛啊!!
所有人瞠目结舌。
蕫倩呢,下意识的问道:
“许导对市场经济很有研究?”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准备的论文,是有关电影市场与投资成本相互引导关系作用的题材。里面是关于市场发展及“标准化”前景可能性的相关讨论。在做了很多资料后,只需要把它们转换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
“……”
“……”
全场皆惊。
都懵了。
蕫倩只觉得自己这一二十年的采访经验在此刻似乎都化作了尘土。
市场经济……标准化……生产力……
各种专有名词之下,她台词本上那些有关于《舌尖》的访谈问题逐渐开始模糊。
咦?
我和他本来打算聊啥来着?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94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94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9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847.谷贱伤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不是老狗谢谢您的支持!!
不过,CCTV9作为11年1月份才正式运营的频道,收视率肯定没有CCTV1高,也没CCTV影响力大。
但实际上《魅力纪录》这个央视专用的频道名,在CCTV9开始上线后,就已经转到了9套,其他台已经不再沿用了。
偏偏,《舌尖》的质量真的是上乘,领导们看完决定,直接放到1套,1套放完,9套再轮播。
一二轮的收视率,我们全要。
为此特地调整了7天的频段,提供给了《舌尖》。
而《舌尖》确实也没辜负众望。
连续播放了四集之后,互联网上讨论的声势已经愈发浩大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
没看过。
以前没有。
无法定义。
《舌尖》是美食纪录片么?
是的。
可它的文案,它拍摄的内容,它的核心主旨,却并非是美食。
而是探寻。
横向与纵向的探寻。
由饮食文化组成的,千百年来延续在这片热土上的脉络、根系……被食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许鑫在微博宣传时说的话,半点都没掺假。
他真的做到了让观众在这部纪录片里,品尝到了味道。
一夜之间,东海温暖的风,吹润了西北人的脸。
西北黄土的蓝天白云,飘到了东北的冰天雪地之上。
是美食,但非美食。
是文化,却又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乃至想象到这个味道。
短短四天时间,网络上无论是《舌尖》里面各种美食,在电商环节的大热,还是说微博上那些诸如#舌尖#、#跟《舌尖》学做饭#、#今天吃什么#、#一碗饭慰藉乡愁#这些由四集《舌尖》纪录片引发的话题。
虽然《舌尖》也有幕后花絮,但显然……大家想要更多、更迫切的了解这部片子在许鑫那到底怎么被拍出来的。
同时,央视也希望能借这部纪录片的热度,开拓更多文化领域的新热点。
所以,虽然罗铭没搞来稿子,但却反复嘱托许鑫:“一定要好好回答”。
因为这篇央视的采访会分别从互联网到午间新闻,最后再到大约30到45秒的时间给到新闻联播里面。
说白了,上新闻联播时,许鑫一定要有一段至少在10到15秒的“金句”才行。
这一套流程,罗铭反复和他说了两遍。
而许鑫能做的,就是洗澡,刮胡子,杨蜜亲自帮他画的妆,而他也穿上自己最正式的西装,下午坐车来到了央视的大楼里面。
今天是《舌尖》第五集的播放日。
而采访他的新闻,不出意外的话会在明天的午间新闻进行播放。
晚上出现在新闻联播里。
罗铭带着他走在央视大楼里面,直到来到了一处采访间。
采访间的格调看起来很大方,在几台照明灯的对面,放着两把椅子。
显然,今天是主持采访的形式。
许鑫落座,摄影师开始找光。
知晓他五官一切特点的杨蜜把妆容画的完美无缺,甚至连脖子和脸的色差都不存在。
而找光途中,今天的采访主持人来了。
是一位带着黑框眼镜,许鑫怎么瞧都觉得有些眼熟的女主持人。
岁数应该在40左右。
偏偏他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不过这位女主持人走了进来后,却和许鑫主动打了个招呼:
“许导,您好,我是今天的采访主持人蕫倩。”
“您好。”
许鑫站了起来,和对方礼貌握手。
俩人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接着他就听蕫倩问道:
“吃饭了么?”
许鑫下意识看了一眼那还在调整的光线和摄影机,笑着说道:
“吃了,您呢?”
“我是看着《舌尖》的第二集吃的。”
“主食那一集?”
“对,我特别喜欢那一段,讲秦腔剧团后台,演员们端着面碗在吃面,有个丑角一边吃面,还一边搞怪表情那一段。”
“噢~”
许鑫自然清楚她说的是哪一段。
同时有些遗憾的说道:
“可惜,燕京这边吃不到特别正宗的岐山臊子面。甚至西安正宗的都少,最好还是得去岐山本地吃,味道才最好。”
“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集?或者说哪个片段?”
“我嘛……”
许鑫想了想,说道:
“现在还没放映,就是第七集,里面有一段拍摄青稞的戏份。那是我们团队公认的最具生命张力的一段。”
“那到时候我得仔细留意一下。”
蕫倩话音刚落,那边说道:
“董主任,差不多可以开始了。”
“嗯,好。”
蕫倩应了一声,扭头对许鑫说道:
“那咱们开始?”
“好。”
许鑫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
不过很快意识到自己有些紧绷,又放松了下来。
最后以一种靠坐在椅子上的姿势来接受采访。
不过在想了想后,他还是问道:
“这些问题有什么大概的范围之类的么?蕫老师给我点提示?”
可这次蕫倩却摇摇头:
“都是一些很正常的问题,许导只需要按照心里想的回答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许鑫想了想,点头说道:
“好吧。”
你不告诉我问题范围……
那我就仔细思考。
回答慢点……总没关系吧?
更何况……怕你不知道,俺老许可能歪楼了。
你不跟俺说,俺也不告诉你!
很快,摄影师那边,场记打板。
“3,2,1,开始。”
“作为《舌尖》的总导演,此时此刻,坐在摄影机前,许导心里最真实的反应是什么呢?”
没有什么开场主持,也没有什么接话引言。
第一个问题,在打板之后,直接就被蕫倩问了出来。
“……”
许鑫想了想,说道:
“最真实的反应,其实是愧疚。”
蕫倩一愣。
没想到这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有点超出自己的预期。
她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把嘉宾拉进采访状态的问题,后期基本上都打算剪掉了。但没成想……
愧疚?
“愧疚?”
她眼镜之下的目光出现了一抹探寻。
就像是在说:
“你确定你没说错?”
许鑫点点头:
“对,愧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舌尖》我出的力很少。一,它不是我亲自拍摄。二,它的文案并非我亲自撰写,甚至它不是我亲自配音、配乐……这一部纪录片,是由我们7个分集导演、带领着每个人旗下的摄像、灯光、策划……一系列一百多个人一起完成的作品。而现在,纪录片完成,他们隐于幕后。而我却在今天站在了聚光灯下。所以感觉挺愧疚的。”
而听到了这话后,蕫倩问道:
“但据我所知,《舌尖》的创意方案,是你提出来的?”
“嗯,没错,是我的创意。”
“那诸如……”
她低头看了一眼采访本:
“做一部有味道的纪录片、开启一场“寻根”之旅。用食物、表达出承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用东西南北地域不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与共通之处,来表达出华夏人民的勤劳智慧价值观……诸如此些理念,纪录片的核心思路,是谁提出来的?”
“唔……是我。”
“这些是在纪录片创意草创初期,就已经拟定了?”
“对的。表面讲美食,里子说文化。这是核心主旨。”
许鑫说完,其实就已经猜到她要问什么了,索性直接说道:
“但实际上,从片子开始立项,组建摄制组完成之后,所有拍摄环节都是由其他分镜导演来完成的。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调研等等,也都是大家的辛苦付出。我在整部片子里只负责两件事,一,把控节目核心主旨。二,负责决议团队提出的意见。实际上百分之90的工作都是由他们完成。所以我才会说,坐在这,如果问我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愧疚。真正应该受到褒奖的,是辛苦付出的他们才对。”
不居功、不自傲。
谦虚诚恳。
他把态度摆的非常端正。
这下反倒让蕫倩有些不会了。
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问题……
“2,询问《舌尖》的灵感来源。3,团队如何拍出来这部作品的,幕后故事如何。4,如何找寻到“文化”这个节目主旨。……”
这就没法问了。
因为对方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了,如果继续问,其实无非就是把对方说过的话拆解开来。
反倒有些絮叨。
她有些无语。
不过,丰富的主持经验让她很自然而然的就明白自己该问什么了。
迅速锁定了台词本上的一个问题,她点点头问到:
“那对于这些天《舌尖》所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你有关注么?”
“比如说为什么在这么邪恶的时间播放的?”
许鑫带着轻笑反问。
蕫倩同样微笑点头:
“没错,能收获大家如此多的喜欢,我想你应该很高兴吧?”
“那肯定。无论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影像作品如果能做到让多数人产生共鸣,那对于电影人而言,就是成功的。”
他一边说,蕫倩一边点头,而等这句话说完,她自然而然的就问到:
“除了这些,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舌尖》上出现的一些产品,在网络上打开了知名度,瞬间爆火,甚至很多都已经卖脱销了。”
“是,比如诺邓火腿。”
“嗯,在当初拍摄选材时,有考虑到后续会有这些情况么?”
“完全没有。”
许鑫摇摇头:
“《舌尖》选材的核心,其实并非是固定的,我们要找寻多少样食材,了解他们的幕后故事……其实并不是如此。我们在确定了7大主题后,分集导演对于自己负责的主题,是有着自己的认知的。而大家的灵感来源也五花八门……我再拿诺邓火腿来举例。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拍它?并不是说它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亦或者是有什么美丽的传说。实际情况是,第一集的分集导演任常珍任导,她在云南旅游,在大理古城无意中吃到了这个火腿。觉得挺好吃的,就问饭店老板这火腿是什么牌子的,味道很好,和其他火腿还有些细微的区别。
老板告诉他这是诺邓当地的火腿。她这才知道,原来云南也产火腿。这个事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刚好又附和题材,所以她重新跑去云南实地了解,最后决定拍摄。我们的故事里,好多其实都源自于导演、团队的个人经历,以及一些美食家的推荐……它是偶然的,非常偶然的巧合,却碰撞出了最美丽的花火……”
说道这,他微微摇头:
“或者说,它更像是导演的灵感。无数人的灵感碰撞而出,至于播出后,引得大家追捧,我们至少在拍摄时没有考虑过。而是等拿到了成片,几个分工不同,你拍这个,我拍那个的团队大家凑到一起看片子。才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比如团队里的一些年轻人,以前大家都以为兰州牛肉面就是兰州拉面……看完片子之后,才有了改观。”
“原来如此。”
蕫倩恰到好处的点点头,笑道:
“可不管怎么说,《舌尖》这部片子还是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许多农副产品的发展。”
“不敢当不敢当。只能说恰逢其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肯定是好事。不过也不是没有隐患,但……其实一切还是要交给时间。”
“……?”
蕫倩一愣。
本来都打算进行下一个问题了,可当许鑫这前半句谦虚,后半句总结的话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间就被“打断”了。
下意识的问道:
“隐患?”
“唔……对啊。”
“比如说?”
“比如……嗨,反正它涨价最凶,咱们就说它吧。还是诺邓火腿。董老师留意过现在诺邓火腿的价格了么?”
“这……没有。变动很大?”
“不算大,但也不小。《舌尖》第一集开播前,它是29一斤。现在价格我看已经来到了40了。”
蕫倩似乎瞬间领悟到了许鑫的意思,发出了一个……不算尖锐的尖锐问题:
“你是担心有人在利用《舌尖》谋利?”
“那倒没有。”
许鑫笑着摆摆手,给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答案:
“恰恰相反,看到它涨价,从我的本心而言,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为什么?”
“因为谷贱伤农。”
“……?”
蕫倩又一愣。
而看出来了她的不解,许鑫开口解释道:
“外国的诸如伊比利亚火腿这种我们先不谈,就说国内的,金华火腿的价格,中方在45,上方是60左右。而诺邓火腿其实从工艺到原材料,并不比金华火腿差。
它的制约就在于,它的产量不够大,名气也小,属于不是很出名的地方特产。熟知它,购买它的人,其实都是诺邓附近的本地人。
它是商品,而商品被创造出来,便要产生利润。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可它现在的价格已经不比金华火腿低多少了。”
“没错。”
许鑫再次点头:
“这是商品价值提升的体现。其实在这方面,生产者、消费者都会处于一种矛盾位置。诺邓火腿价值提升,那么就会吸引商人到来。
他们收购,变卖,产生经济价值。
对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样,我们拍摄了,让它产生了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前来购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但实际上,在从生产到消费这一整条产业链上面,生产者在没有消费市场,或者消费市场之前,他们的地位是很低的。
我们有句话叫市场决定价格,当你的市场不大的时候,你生产的商品想要卖出去,势必,要进行一些商品利润的压缩。
而这种利润的压缩,并不是你自己决定,是市场帮你决定的。因为市场小,所以生产者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现在,它的市场变大,随着商人的介入。那么,市场、商人、生产者这三方就会达到一个平衡。商人制定价格,市场决定销量,销量决定生产量。这是一个稳定的三角贸易循环。
它虽然现在的价格在飞速膨胀,但随着《舌尖》等热度的退却,它的市场最后也一定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常态。之前急剧扩张的市场最后会被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短期内,我估计诺邓火腿会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继续上涨。
但又因为有金华火腿作为市场风向标来参考,它的价格不会超过金华火腿。而长远来看,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诺邓火腿的名字,扩大了它的市场,对生产者而言,他们拓宽了市场。
是双赢的局面。
但对于消费者,每个人都必然会承担因为需求的急速扩大而提升的价格。以及,一些诸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这种需要市场来把控质量的问题。这是隐患,但就像是我说的,在最后,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会让这三方重新变得稳定下来。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求大于供给……诺邓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现,引发人们购买欲的农副产品亦是如此。它们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时期,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不存在谷贱伤农,不存在奇货可居,由市场主导消费的稳定三角……”
“……”
“……”
“……”
一番话把这一屋子人都给说懵了。
虽然没人明说,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出奇的一致。
“你确定你是导演?而不是某个市场经济学的专家?”
不是……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咋那么奇怪呢?
一个导演……不聊人文,不聊镜头,不聊故事……你在这跟我聊市场经济学?
你……你干嘛啊!!
所有人瞠目结舌。
蕫倩呢,下意识的问道:
“许导对市场经济很有研究?”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准备的论文,是有关电影市场与投资成本相互引导关系作用的题材。里面是关于市场发展及“标准化”前景可能性的相关讨论。在做了很多资料后,只需要把它们转换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
“……”
“……”
全场皆惊。
都懵了。
蕫倩只觉得自己这一二十年的采访经验在此刻似乎都化作了尘土。
市场经济……标准化……生产力……
各种专有名词之下,她台词本上那些有关于《舌尖》的访谈问题逐渐开始模糊。
咦?
我和他本来打算聊啥来着?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94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94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9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847.谷贱伤农)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不是老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