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816.不必有我,必定有我!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本章字数:6406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txt下载
“哥,咱商量个事情呗。”
“什么?”
“你好歹……也是公众人物。以后咱能不能别动不动就艳照门,动不动就这个那个的……你因为嘴巴吃的亏还没吃够么,纯爱战神先生。”
“哈哈哈哈……”
你瞧。
有时候王斯聪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奇怪。
许鑫在很认真的跟他聊那“嘴没把门、牙齿漏风”的事情。
他竟然笑喷了。
弄的许鑫自己都在怀疑……我难道真的说了一个什么很好笑的笑话?
不过他也没继续往下说,而是问道:
“谢霆峰自己有特效电影公司?……我咋一点消息都没听过……”
“别说你没听过了,轮子才是最坑爹的那个,你知道么?《东风破》,就是谢霆峰这个公司做的特效。他们还做过不少电影,刚才他们给我递来的资料上,好长一串。”
“……轮子的《东风破》MV做过特效?”
许鑫一愣。
那MV他看过,好像没什么需要用到特效的地方吧?
“做过啊,资料上显示的是2010年……诶?”
“……”
这下,王斯聪自己也反应过来不对劲了。
“它怎么被归到电影一栏了?”
“……”
许鑫更无语了,进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里,直接打开了电脑。
一边问道:
“他们的作品先不说了,他那公司什么规模?”
“猎头说公司规模很不错,香江那边他们有着一批很稳定的客户。我看了下单子,渣打、汇丰、包括TVB的一些广告,他们都能稳定合作。猎头又通过一些渠道,挖到了他们去年的流水。他们2010年光员工工资,支付了接近四千万港币。财报虽然并不透明,但可以确定的是,按照比例来换算的话,他们2010年的项目流水,应该在七千万到八千五百万之间。不过……”
说到这,王斯聪顿了顿,才继续说道:
“老许,这流水看似很高,但……特效的利润点很低。”
“嗯,这我知道。平均下来,可能也就是百分之5到百分之7之间。”
俩人的对话要是放到外行人那听起来,可能当场就会笑出声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
特效动不动就是一两千万,三五千万的费用,要按照你这个利润点而言,一千万的投入,盈利才五十万?
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特效制作需要的是什么?
无非就两点。
一是特效师,二是设备。
其中设备是死的,可能一次性投资,至少在两年到三年内,只要它损坏,稳定运行,每年最多就是花一些软件付费,以及电费而已。
而特效师……就正常给工资不就完事了?
这种制作成本,怎么看,那百分之5的利润都像是在逗傻子玩一样。
根本不可能。
一个行业要是没有百分之10到20的利润,那就坐等赔钱就好了。
百分之5?
狗都不做。
但实际上许鑫的话还真没有半分掺假。
就比如说《烈日灼心》的特效部分。
他这片子里就最后那场警匪追逐戏,用到了绿幕,来拍摄出来高空追逐戏。
要是实拍的话,那等于把脑袋别在了裤腰上。
谁都不是程龙,怎么可能给你这么玩命?
而这部戏里,需要用到特效的镜头,许鑫在交给剪辑之前,还算了一下。
一共是1分17秒。
而这段1分17秒的戏,先不说好莱坞的制作费用。就按照国内的特效制作来算,他的心理价位是在30万到50万之间。
毕竟这段戏只需要模拟出来高楼大厦,以及段毅宏被辛小丰拉着的时候,楼下的车水马龙而已。
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只是区区一个背景而已。
而到制作阶段,虽然许鑫不管这件事,但薛勇、李海平他们会先进行项目的招标。
把这个项目发出去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特效公司过来投标。
就跟做工程一样。在不考虑关系、人情这些因素,把标书拿到了手里后,那就先看公司资质。
哪个公司价格便宜,哪个公司资历雄厚,那就直接入选。
入选之后……面谈呗。
如果没有“回扣”这种说法,那导演觉得50万的价格合理,我为导演省钱,45万你能不能做?
不能做,那就下一家呗。
你瞧。
这就是特效公司的市场流程。
它并非是按秒、按帧数来收费,而是项目打包。
《烈日灼心》项目,1分17秒。50万,整体打包给你。
而如果是那种诸如《画皮》、《白蛇传说》之类的奇幻电影,可能一个公司吃不下来,那么就会找多家公司一起合作。
但无论是多少公司合作,这个项目的预算就摆在这。
我不管你赔钱还是赚钱,总之,我把钱给你,你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出来效果就行。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别急。
还是《烈》举例。
这1分17秒的特效,比如是10个工资一万五的特效师花了一个月,用了20台电脑特效渲染出来的。
这20台服务器级别的电脑电费,一个月不眠不休的渲染,少说得一万块吧?
电脑软件的费用,就按照一台一个月500的成本来算,这也是一万块。
10个员工呢。
十五万。
成本目前是十七万。
这还不算场地房租、模型设计等等成本。
拿到许鑫面前……许鑫要是觉得满意,那这一单就赚了。可如果不满意呢?比如哪里需要修改、比如视觉营造上面的高低差他不满意……
这并非是许鑫挑剔,而是一定会出现的情况。
任何一个项目,其实都是一个甲方与乙方相互沟通的过程。
只不过,电脑特效的沟通,是要以成品来算。不拿到成品,谁也看不出来到底行不行。
许鑫不满意,那就更改。
沟通花了三天,两天重新设计,十天渲染。
这又半个月过去了。
成本直接被抬高到了25万。
满意么?
好。
这回满意了。
完美的赚到了剩下的25万。
在不考虑上税的前提下,如果公司里的业务运转良好,很快有下一个项目,那还好。可如果有空窗期,那么这25万你仍然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软件费用等等……
而这些还是最理想的方式。
实际情况是1分17秒的片子,用20台电脑一个月渲染完成?
那种五毛特效的片子,保底团队人数都要在30人以上。
所以,做特效看似项目金额大,实际上利润真的低到不行。
员工和电脑设备、软件这些,再加上时间成本要吃掉整个项目利润的百分之90以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王斯聪听到了许鑫的话后,应了一声:
“对,很低。这也是为什么谢霆峰不想弄了的原因。他09年就在魔都那边开了分公司,10年,也就是去年,他才把公司从地库里搬到了写字楼。但他现在香江的写字楼并不大,分两层,楼上楼下加一起才不到五百平方。香江那边目前只是承接业务,特效方面都转移到魔都了。没办法,内地便宜嘛……”
“他什么时候开始弄的这个公司?业务方面是良性么?没出什么问题吧?”
“那倒没有。猎头说他当时也是带着几分“振兴华语特效”的念头的。好像是因为他的一支MV制作效果不满意,才开始弄的。”
“唔……出发点不错。”
“对,和你差不多。得承认,他确实弄出来了规模了。但还是那句话……特么香江电影都快完犊子了,而且这个公司目前已经到了天花板了。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注入,那么他的规模最多也就只是现在这模样了。
猎头说他这几个月也在积极寻求出手……但不理想。香江现在的电影资源已经不支持他这么做了。内地方面……大家都知道特效利润低,韩国人抢市场抢的也厉害……人家有基础,咱们想追赶,就得有人做个冤大头。大手笔投入,低利润产出。并且还得面临其他特效公司的挖角之类的……”
王斯聪的话放到别人那或许会是苦恼。
可对许鑫而言……
恰到好处。
“他的公司现在确定是良性发展?”
“确定,虽然拿不到财报,但他也是通过猎头在找投资公司。这些业务消息是透明的~”
“他的公司现在估值是多少?”
“我估摸着……两个亿顶天了。”
“……”
许鑫嘴角一抽……
“才两个亿?这种良性运转的特效公司才两个亿?你确定?”
“大哥,两个亿只是现在。你要真收购了……我估摸着保守估计啊,你光追加的设备、场地这些乱七八糟的,至少得一个亿。然后你要拉业务吧?你要拓宽渠道吧?你要招聘吧?他现在这个规模,每年的员工工资都四千万了。
你追加完了硬件、招聘了人员,这怎么着不得翻一倍的成本?一年8000万的运营成本,特效市场里你怎么保证营收?怎么保证自己的业务不断档、不赔钱?这才是让投资公司望而却步的原因。长远来看,只要规模上去,这是个必赔的项目。这才是真正的死结。”
王斯聪的话虽然是和俩人平常聊天吹牛的语气毫无区别。
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却是冷冰冰的现实。
赔钱,是一定的。
而且谁也不知道它会赔多少钱。
前景怎么样。
除非是华语市场变的越来越好,否则,它可能一辈子都没翻身之日。
并且……特效公司就和开网吧是一个道理。
你的设备落伍了,就算折旧变现,都不值钱。
华语电影市场毕竟不是好莱坞。
特效公司要配备的各项条件……很苛刻。
以现在的市场规模……
太难了。
而最尴尬的地方也就在这。
这件事你做不做?
你做了,就要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
可对许鑫而言……
不做?
不做就意味着落后、挨打。
个人的雄心壮志与追求,此时此刻,在这些冷冰冰的金钱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从市场到环境再到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告诉许鑫一个相同的答案:
“目前,并不是一个发展特效的好时机。”
曾经那个和你有着相同志向人,如今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你在这时候出来接盘?
这不叫抄底。
这叫血亏。
想了想,许鑫问道:
“投资顾问们都怎么说的?”
“不建议收购。从长远来看,外包是最好的选择。建议融资控股,短时间内观望为主,前景并不明朗。”
“你的建议呢?”
“我无所谓啊。”
听到许鑫的话,王斯聪的语气很是轻松:
“你想弄,哥们就陪你弄呗。这件事赔赚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正在做一些事情。”
实话。
许鑫的心里热乎乎的。
而他也点开了自己的邮箱,从里面下载出来了自己的论文。
滚轮一阵滑动,他找到了自己论文里的一段内容后,对王斯聪说道:
“我最近不是在写博士论文么?我给你说个数据,然后告诉你我为什么会有信心哪怕它不赚钱,但也不会赔太多。”
“嗯,你说。”
“我论文的原话是:毋庸置疑,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增幅远超过通货膨胀率。根据图1中的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共60部。然而到了接下来的2005年到2011年的6年间,这一数量激增至113部。(注1)
这部分资料,是我让公司的人帮我一部电影一部电影找出来的。
我的观点是,如果好莱坞不降低拍摄成本,跑不赢通货膨胀,那么它一定会内爆。这张图一会儿我拍下来发你,你看下曲线图就知道了。它这增长过于夸张了,通货膨胀是衡量所有物品价值的根本,而美国那边不仅仅只是院线票房分成,DVD也是大头。
不过它的回收过程太过漫长,这部分我还得请几个经济学家聊一聊。现在还没动笔。
但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好莱坞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伴随着它电影投资超过通货膨胀的增幅,在结合咱们国家作为世界工厂的吸引力……我相信,国家的命运会折射到咱们这个行业内部。未来的好莱坞,一定会有大批量的外包工程,脱离美国本土,转移到其他地方……你猜猜这个其他地方是哪里?”
“……”
王斯聪那边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才说道:
“还用问?你都说了是世界工厂了,只要咱们这边的条件足够、政策支持,这些黑心资本家肯定把咱们当成最廉价的劳动力来做……”
“而咱们能从这些廉价劳动力上面得到的是……”
这下,王斯聪根本就没思考,不假思索的接了一句:
“一整套的好莱坞工业体系。”
说完,便再次沉默了下来。
是啊。
特效公司最缺乏的是什么?
模型库、经验、技术……
而好莱坞的工程外包过来的话……那么,只要这家公司规模足够大,成本足够低……
那对于这家NIKE公司而言,不就是最合适的“莆田”?
而当“莆田”壮大到一定程度……
会发生什么?
还用问?
自己的“鞋”啊!
让大家下雨天不用在赤脚的一双鞋!
而穿着这双鞋……
这天下之大,又哪里不能去得?
想明白了这一点,王斯聪只感觉自己的血压“嗡”的一下上来了。
“老许!弄了!我和你说,元旦之后咱俩去香江!这件事绝对可以搞!谢霆峰不弄就不弄,咱们弄!”
“行。”
俩人的位置仿佛被调换了一样。
王斯聪也忘了本来一开始就是他打电话喊许鑫去香江。
许鑫也忘了本来是老王邀请自己。
他看着自己论文上的数据,答应了之后,像是自言自语一般说道:
“总得留下些什么……对吧?”
“嗯。”
王斯聪应了一声:
“一点都没错,总得给后来者,留下些什么!”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想到这,他只觉得血都热了起来!
(注1:本节内容节选自某乎【凡影周刊】《票房不是收入的TOP 1?好莱坞大片的成本、收入与利润分析》,作者:Fan ink。特此说明,并非原创。不过他的文章里是197部电影,时间是05年到15年。但实际上11年好莱坞产生了34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后,在第二年,就由斯皮尔伯格等人提出来过了“内爆”的行业忧虑,好莱坞开始降本增效。所以113这个数字可能并不准确,但也相差不多。大家勿要较真哈。)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94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94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9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816.不必有我,必定有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不是老狗谢谢您的支持!!
“什么?”
“你好歹……也是公众人物。以后咱能不能别动不动就艳照门,动不动就这个那个的……你因为嘴巴吃的亏还没吃够么,纯爱战神先生。”
“哈哈哈哈……”
你瞧。
有时候王斯聪的脑回路就是这么奇怪。
许鑫在很认真的跟他聊那“嘴没把门、牙齿漏风”的事情。
他竟然笑喷了。
弄的许鑫自己都在怀疑……我难道真的说了一个什么很好笑的笑话?
不过他也没继续往下说,而是问道:
“谢霆峰自己有特效电影公司?……我咋一点消息都没听过……”
“别说你没听过了,轮子才是最坑爹的那个,你知道么?《东风破》,就是谢霆峰这个公司做的特效。他们还做过不少电影,刚才他们给我递来的资料上,好长一串。”
“……轮子的《东风破》MV做过特效?”
许鑫一愣。
那MV他看过,好像没什么需要用到特效的地方吧?
“做过啊,资料上显示的是2010年……诶?”
“……”
这下,王斯聪自己也反应过来不对劲了。
“它怎么被归到电影一栏了?”
“……”
许鑫更无语了,进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里,直接打开了电脑。
一边问道:
“他们的作品先不说了,他那公司什么规模?”
“猎头说公司规模很不错,香江那边他们有着一批很稳定的客户。我看了下单子,渣打、汇丰、包括TVB的一些广告,他们都能稳定合作。猎头又通过一些渠道,挖到了他们去年的流水。他们2010年光员工工资,支付了接近四千万港币。财报虽然并不透明,但可以确定的是,按照比例来换算的话,他们2010年的项目流水,应该在七千万到八千五百万之间。不过……”
说到这,王斯聪顿了顿,才继续说道:
“老许,这流水看似很高,但……特效的利润点很低。”
“嗯,这我知道。平均下来,可能也就是百分之5到百分之7之间。”
俩人的对话要是放到外行人那听起来,可能当场就会笑出声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
特效动不动就是一两千万,三五千万的费用,要按照你这个利润点而言,一千万的投入,盈利才五十万?
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特效制作需要的是什么?
无非就两点。
一是特效师,二是设备。
其中设备是死的,可能一次性投资,至少在两年到三年内,只要它损坏,稳定运行,每年最多就是花一些软件付费,以及电费而已。
而特效师……就正常给工资不就完事了?
这种制作成本,怎么看,那百分之5的利润都像是在逗傻子玩一样。
根本不可能。
一个行业要是没有百分之10到20的利润,那就坐等赔钱就好了。
百分之5?
狗都不做。
但实际上许鑫的话还真没有半分掺假。
就比如说《烈日灼心》的特效部分。
他这片子里就最后那场警匪追逐戏,用到了绿幕,来拍摄出来高空追逐戏。
要是实拍的话,那等于把脑袋别在了裤腰上。
谁都不是程龙,怎么可能给你这么玩命?
而这部戏里,需要用到特效的镜头,许鑫在交给剪辑之前,还算了一下。
一共是1分17秒。
而这段1分17秒的戏,先不说好莱坞的制作费用。就按照国内的特效制作来算,他的心理价位是在30万到50万之间。
毕竟这段戏只需要模拟出来高楼大厦,以及段毅宏被辛小丰拉着的时候,楼下的车水马龙而已。
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只是区区一个背景而已。
而到制作阶段,虽然许鑫不管这件事,但薛勇、李海平他们会先进行项目的招标。
把这个项目发出去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特效公司过来投标。
就跟做工程一样。在不考虑关系、人情这些因素,把标书拿到了手里后,那就先看公司资质。
哪个公司价格便宜,哪个公司资历雄厚,那就直接入选。
入选之后……面谈呗。
如果没有“回扣”这种说法,那导演觉得50万的价格合理,我为导演省钱,45万你能不能做?
不能做,那就下一家呗。
你瞧。
这就是特效公司的市场流程。
它并非是按秒、按帧数来收费,而是项目打包。
《烈日灼心》项目,1分17秒。50万,整体打包给你。
而如果是那种诸如《画皮》、《白蛇传说》之类的奇幻电影,可能一个公司吃不下来,那么就会找多家公司一起合作。
但无论是多少公司合作,这个项目的预算就摆在这。
我不管你赔钱还是赚钱,总之,我把钱给你,你按照我的要求来做出来效果就行。
你以为这就完了?
别急。
还是《烈》举例。
这1分17秒的特效,比如是10个工资一万五的特效师花了一个月,用了20台电脑特效渲染出来的。
这20台服务器级别的电脑电费,一个月不眠不休的渲染,少说得一万块吧?
电脑软件的费用,就按照一台一个月500的成本来算,这也是一万块。
10个员工呢。
十五万。
成本目前是十七万。
这还不算场地房租、模型设计等等成本。
拿到许鑫面前……许鑫要是觉得满意,那这一单就赚了。可如果不满意呢?比如哪里需要修改、比如视觉营造上面的高低差他不满意……
这并非是许鑫挑剔,而是一定会出现的情况。
任何一个项目,其实都是一个甲方与乙方相互沟通的过程。
只不过,电脑特效的沟通,是要以成品来算。不拿到成品,谁也看不出来到底行不行。
许鑫不满意,那就更改。
沟通花了三天,两天重新设计,十天渲染。
这又半个月过去了。
成本直接被抬高到了25万。
满意么?
好。
这回满意了。
完美的赚到了剩下的25万。
在不考虑上税的前提下,如果公司里的业务运转良好,很快有下一个项目,那还好。可如果有空窗期,那么这25万你仍然要支付员工工资、房租、软件费用等等……
而这些还是最理想的方式。
实际情况是1分17秒的片子,用20台电脑一个月渲染完成?
那种五毛特效的片子,保底团队人数都要在30人以上。
所以,做特效看似项目金额大,实际上利润真的低到不行。
员工和电脑设备、软件这些,再加上时间成本要吃掉整个项目利润的百分之90以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而王斯聪听到了许鑫的话后,应了一声:
“对,很低。这也是为什么谢霆峰不想弄了的原因。他09年就在魔都那边开了分公司,10年,也就是去年,他才把公司从地库里搬到了写字楼。但他现在香江的写字楼并不大,分两层,楼上楼下加一起才不到五百平方。香江那边目前只是承接业务,特效方面都转移到魔都了。没办法,内地便宜嘛……”
“他什么时候开始弄的这个公司?业务方面是良性么?没出什么问题吧?”
“那倒没有。猎头说他当时也是带着几分“振兴华语特效”的念头的。好像是因为他的一支MV制作效果不满意,才开始弄的。”
“唔……出发点不错。”
“对,和你差不多。得承认,他确实弄出来了规模了。但还是那句话……特么香江电影都快完犊子了,而且这个公司目前已经到了天花板了。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注入,那么他的规模最多也就只是现在这模样了。
猎头说他这几个月也在积极寻求出手……但不理想。香江现在的电影资源已经不支持他这么做了。内地方面……大家都知道特效利润低,韩国人抢市场抢的也厉害……人家有基础,咱们想追赶,就得有人做个冤大头。大手笔投入,低利润产出。并且还得面临其他特效公司的挖角之类的……”
王斯聪的话放到别人那或许会是苦恼。
可对许鑫而言……
恰到好处。
“他的公司现在确定是良性发展?”
“确定,虽然拿不到财报,但他也是通过猎头在找投资公司。这些业务消息是透明的~”
“他的公司现在估值是多少?”
“我估摸着……两个亿顶天了。”
“……”
许鑫嘴角一抽……
“才两个亿?这种良性运转的特效公司才两个亿?你确定?”
“大哥,两个亿只是现在。你要真收购了……我估摸着保守估计啊,你光追加的设备、场地这些乱七八糟的,至少得一个亿。然后你要拉业务吧?你要拓宽渠道吧?你要招聘吧?他现在这个规模,每年的员工工资都四千万了。
你追加完了硬件、招聘了人员,这怎么着不得翻一倍的成本?一年8000万的运营成本,特效市场里你怎么保证营收?怎么保证自己的业务不断档、不赔钱?这才是让投资公司望而却步的原因。长远来看,只要规模上去,这是个必赔的项目。这才是真正的死结。”
王斯聪的话虽然是和俩人平常聊天吹牛的语气毫无区别。
但字里行间的意思,却是冷冰冰的现实。
赔钱,是一定的。
而且谁也不知道它会赔多少钱。
前景怎么样。
除非是华语市场变的越来越好,否则,它可能一辈子都没翻身之日。
并且……特效公司就和开网吧是一个道理。
你的设备落伍了,就算折旧变现,都不值钱。
华语电影市场毕竟不是好莱坞。
特效公司要配备的各项条件……很苛刻。
以现在的市场规模……
太难了。
而最尴尬的地方也就在这。
这件事你做不做?
你做了,就要做好长期亏损的准备。
可对许鑫而言……
不做?
不做就意味着落后、挨打。
个人的雄心壮志与追求,此时此刻,在这些冷冰冰的金钱面前,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从市场到环境再到各方面的因素……都在告诉许鑫一个相同的答案:
“目前,并不是一个发展特效的好时机。”
曾经那个和你有着相同志向人,如今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你在这时候出来接盘?
这不叫抄底。
这叫血亏。
想了想,许鑫问道:
“投资顾问们都怎么说的?”
“不建议收购。从长远来看,外包是最好的选择。建议融资控股,短时间内观望为主,前景并不明朗。”
“你的建议呢?”
“我无所谓啊。”
听到许鑫的话,王斯聪的语气很是轻松:
“你想弄,哥们就陪你弄呗。这件事赔赚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正在做一些事情。”
实话。
许鑫的心里热乎乎的。
而他也点开了自己的邮箱,从里面下载出来了自己的论文。
滚轮一阵滑动,他找到了自己论文里的一段内容后,对王斯聪说道:
“我最近不是在写博士论文么?我给你说个数据,然后告诉你我为什么会有信心哪怕它不赚钱,但也不会赔太多。”
“嗯,你说。”
“我论文的原话是:毋庸置疑,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成本每年都在不断攀升,增幅远超过通货膨胀率。根据图1中的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制作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好莱坞电影共60部。然而到了接下来的2005年到2011年的6年间,这一数量激增至113部。(注1)
这部分资料,是我让公司的人帮我一部电影一部电影找出来的。
我的观点是,如果好莱坞不降低拍摄成本,跑不赢通货膨胀,那么它一定会内爆。这张图一会儿我拍下来发你,你看下曲线图就知道了。它这增长过于夸张了,通货膨胀是衡量所有物品价值的根本,而美国那边不仅仅只是院线票房分成,DVD也是大头。
不过它的回收过程太过漫长,这部分我还得请几个经济学家聊一聊。现在还没动笔。
但我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好莱坞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伴随着它电影投资超过通货膨胀的增幅,在结合咱们国家作为世界工厂的吸引力……我相信,国家的命运会折射到咱们这个行业内部。未来的好莱坞,一定会有大批量的外包工程,脱离美国本土,转移到其他地方……你猜猜这个其他地方是哪里?”
“……”
王斯聪那边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接着才说道:
“还用问?你都说了是世界工厂了,只要咱们这边的条件足够、政策支持,这些黑心资本家肯定把咱们当成最廉价的劳动力来做……”
“而咱们能从这些廉价劳动力上面得到的是……”
这下,王斯聪根本就没思考,不假思索的接了一句:
“一整套的好莱坞工业体系。”
说完,便再次沉默了下来。
是啊。
特效公司最缺乏的是什么?
模型库、经验、技术……
而好莱坞的工程外包过来的话……那么,只要这家公司规模足够大,成本足够低……
那对于这家NIKE公司而言,不就是最合适的“莆田”?
而当“莆田”壮大到一定程度……
会发生什么?
还用问?
自己的“鞋”啊!
让大家下雨天不用在赤脚的一双鞋!
而穿着这双鞋……
这天下之大,又哪里不能去得?
想明白了这一点,王斯聪只感觉自己的血压“嗡”的一下上来了。
“老许!弄了!我和你说,元旦之后咱俩去香江!这件事绝对可以搞!谢霆峰不弄就不弄,咱们弄!”
“行。”
俩人的位置仿佛被调换了一样。
王斯聪也忘了本来一开始就是他打电话喊许鑫去香江。
许鑫也忘了本来是老王邀请自己。
他看着自己论文上的数据,答应了之后,像是自言自语一般说道:
“总得留下些什么……对吧?”
“嗯。”
王斯聪应了一声:
“一点都没错,总得给后来者,留下些什么!”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想到这,他只觉得血都热了起来!
(注1:本节内容节选自某乎【凡影周刊】《票房不是收入的TOP 1?好莱坞大片的成本、收入与利润分析》,作者:Fan ink。特此说明,并非原创。不过他的文章里是197部电影,时间是05年到15年。但实际上11年好莱坞产生了34部票房过亿的电影后,在第二年,就由斯皮尔伯格等人提出来过了“内爆”的行业忧虑,好莱坞开始降本增效。所以113这个数字可能并不准确,但也相差不多。大家勿要较真哈。)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94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94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94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816.不必有我,必定有我!)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不是老狗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