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秦涛不懂航天,所以,他也帮不上什么忙,秦涛最多只是能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以及一些芯片上的合作而已。
卫星上使用的芯片,难度也是很大的,毕竟要防备外太空的宇宙射线等等,难度很大,但是,地面上接收终端使用的芯片,那就很简单了,他们靠着先进的芯片工艺,完全可以做出更便宜,更耐用的芯片来。
在参观完了北斗系统之后,秦涛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从技术上来说,咱们的北斗一号,无疑是落后的,它还需要地面接收站的解算,时间长,接收机要发射信号,容易暴露目标,但是,这毕竟是零的突破。从无到有,这第一步是最难的。”秦涛的脑子里,还回荡着孙老的话。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全球的,通过在外太空布置二十枚以上的卫星,来实现全球组网,不管在什么地方,头顶总能收到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方位。
但是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只有两颗卫星,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坐标,还需要地面和卫星通信,再进行计算,这样,地面的接收终端要发射电磁信号,就会有暴露的可能。
但是,这毕竟只是第一代,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以后,第二代,第三代,也会和美国一样,不需要终端发射信号的。
“涛子,咱们在航天领域里面的很多工作,也都离不开你的帮助啊。”武胜利感慨地说道:“比如,隔壁单位,就是在研究反舰导弹打航母项目的。”
秦涛顿时就是眼前一亮:“爸,咱们能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我也想去看看。”
秦涛的心中一阵兴奋,在以前的时候,他曾经就提起过很多次了,还曾经帮忙弄回来了老毛子的样弹,不过,具体的项目,他还没有接触过。
这是第一次。
等到进去之后,在长条形的车间里,首先看到的是一辆发射车。
车头用的是国内汉阳厂生产的HY472拖车头,6*6底盘,全轮驱动,车头是双排驾驶室的,看上去非常的圆润,而后面拖着的东西,很像是一个锅炉。
那是一个圆柱体,长度大概十米左右,直径一米六七,在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开着各种各样的口子,就和锅炉的装煤口一样。
这东西,看上去其貌不扬,就算是不覆盖伪装网,开出去也会让人以为是拖着一台锅炉呢,实际上,这种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东风-21弹道导弹发射车!(前面用党费,很多读者大大吐槽,其实是为了避讳,现在觉得党费估计会更危险,干脆还是用东风吧。)
在以前,机动发射的导弹还有东风-3,只不过,这种导弹是液体的,发射前还需要加注燃料,时间很长,而现在,已经换成了固体导弹,随时支起来就能打。
“巨浪上岸,东风下海。”看着这个大家伙,秦涛感慨了一句。
武胜利有些好奇:“涛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前半句咱们能理解,后半句呢?咱们的东风,难道要上军舰?”
秦涛笑了笑。
巨浪上岸,是有理论依据的,毕竟,国内第一款固体弹道导弹,就是092核潜艇上使用的巨浪-1导弹,毕竟在核潜艇上,用液体导弹太复杂,所以,干脆一步到位,搞出来了固体导弹,等到造出来之后,上级很满意,这种导弹不能仅仅在海上使用,陆地上也可以用拖车拖着到处跑。
于是,这就成了巨浪上岸。
但是,东风下海,就没有理论依据了,从东风-1到东风-5,都是液体导弹,根本就不可能安装到军舰中,只有奇葩的阿三,才会在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上,支起一枚弹道导弹来发射。
至于东风下海,还得再等一段时间,陆地上的东风-31导弹出来了之后,再给海军使用,摇身一变就成了巨浪-2导弹。
现在嘛,当然还没有开始。
面对着武胜利的提问,秦涛也只能笑了笑:“巨浪能上岸,东风就能下海,爸,等着看吧。”
“老武,怎么有空来咱们这里了?”此时,黄老迎了上来,等到看清楚武胜利身边的人,又跟着一阵的惊喜:“吆,这不是秦总吗?”
(和前面搞核潜艇的不是一个黄老。)
“黄老,很高兴见到您,没想到,您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奋战在第一线。”秦涛伸出了手去。
祖国的国防事业能强大,离不开一群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
在40年代,黄老留学英国攻读研究生,亲眼见到了过V-2导弹,当时他就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制造出自己的导弹!
回国之后,黄老就投入到了国产导弹的研发之中, 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实现了中国导弹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1964年,“东风二号”问世,中国在导弹领域大踏步迈进。但是,这些都是液体导弹,在面临敌人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时候,严重缺乏生存能力,不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所以,70年的时候,黄老接受任务,成为了第一代潜射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12年后,“巨浪一号”导弹在渤海成功试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水下发射核导弹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这当然还只是个开始。
巨浪一号成功之后,国家又开始搞巨浪上岸工程,巨浪上岸成为东风21之后,又开始研发更加先进的东风31.
眼前的这位老人,功不可没。
此时,黄老紧紧地握住秦涛的手:“秦总,我早就想要见见您了,代表咱们科研队伍,感谢您对我们的突出贡献!”
秦涛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我弄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顺手的,不值得这么表扬。”
“不,秦总,您除了弄那些导弹之外,还有对我们更有价值的,您难道忘记了您在首都遇刺的事情了吗?之后顺藤摸瓜,抓出来了泄漏我们最新科研机密的叛徒!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们还是捏着一头冷汗的,我们目前研制的项目,已经被叛徒给出卖了!幸亏抓住得早,我们的科研成果还没有出来,否则…”
黄老说的,当然就是郭千钧的事情了,这个人是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副总设计师,居然会被对面收买,真是让人气愤,虽然这个家伙已经被判处死刑了,但是依旧不足以泄愤。
“幸亏科研成果还没有出来?”秦涛有些纳闷。
“是啊,秦总,这个项目是您一手推动起来的,所以,相关部门也通过了决定,您是可以接触到这个项目机密的人。”黄老说道:“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项目,但是,里面的技术难题太多了,咱们预计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突破。”
四五年的时间?96年的时候用不上啊!
秦涛皱起来了眉头。
这种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技术,当然是很复杂的,否则的话,祖国也不会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就算是秦涛给弄回来了不少老毛子的东西,问题是老毛子当时也没有彻底定型服役,还是半成品。
“走,咱们进去说。现在,我已经算退居二线了。目前是由张工来负责的。”
黄老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依旧精神矍铄,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所以,反舰弹道导弹的总设计师,就成了精力更加充沛的张中福来负责了。
这种武器系统,用的东风-21不过是个载具,最重要的就是弹头,想要能打中移动目标,这个弹头必须要具备精确变轨和随时移动的能力。
“上次秦总给咱们弄来了老毛子的R-33弹头,咱们深受启发,目前使用的也是类似的双锥体的结构,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难题,比如说,如何让弹头精确锁定目标。”在实验室里,众人看到了双锥体的弹头,听着张工的介绍。
“据我所知,咱们14所里已经攻克了平板缝隙雷达的难关,我们能否使用这种雷达?”
秦涛在这个方面是外行,他也是只能试探性地提供一些建议。
战机的雷达,和弹道导弹弹头的雷达,肯定不是同类的,但是,都是观测海上目标,而且,还是在上百公里之外的外太空向下面观测,按说应该是有通用的可能的。
巨浪-1导弹的直径是1.4米,这种口径七百多毫米的雷达,按说也能装进去啊。
“我们的导弹俯冲下来,看到的是海面上的杂波,所以,雷达需要有消除杂波的能力,这就需要脉冲多普勒的模式。”张工说道:“但是,因为我们的导弹俯冲下来的速度非常快,而水面舰艇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有很大的可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可能会把目标当做杂波过滤掉。”
听得秦涛一愣,还有这种意外?
“其实,主要是我们的导弹属于攻顶模式,从目标头顶落下来,目标和我们的弹头之间的横向速度很小。”看到秦涛迷惑不解,张工继续介绍道。
在战机的对抗中,被对方发现了,甚至是锁定了都不要紧,只要来一个侧转,转到和敌人垂直的方向上,就会被当做杂波过滤掉,造成脱锁。
现在遇到的情况,和这个是类似的。
“那么,用合成孔径模式如何?”秦涛问道。
他知道得不多,但是合成孔径模式也是耳熟能详的,利用雷达信号扫描,最终形成一幅图形,这样就将一维的距离成像,变成了二维的平面成像。
导弹俯冲下去,看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幅画面,然后再从这个画面中,将目标给检索出来,这不就行了?
“没错,秦总,我们目前计划使用的,就是这种合成孔径模式,不过,我们面临的技术问题也比较多,不管是装备的研发,还是后期数据的处理,都是一大堆的问题。”
国内唯一成熟的是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的雷达第一次进行合成孔径实验的时候,已经在九十年代后期了,现在还没有将这种技术研究透彻。
而且,对于飞豹战斗轰炸机来说,只要显示出来图像就行了。但是,如果放在现在的反舰弹道导弹上就不行了,因为弹头里面没有人,需要里面的电子设备将图形辨认出来,分析各种军舰的特征,简单来说,它还需要图像辨认和处理技术!
这个难度就更大了,没有先进的处理器,先进的算法,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还是老毛子更直接,用核弹就都解决问题了。”秦涛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老毛子没这个问题,因为老毛子一向都是精度不够威力凑,直接上核弹,哪怕偏离目标几公里,也能把目标给摧毁了。
但是己方不行啊,己方要保证精确命中,这就很难了。
“目前,咱们明州集团已经投资了专门研制处理器的龙芯公司。”秦涛说道:“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将会是486级别的处理器,希望可以给与你们帮助。”
486级别的芯片?
张工顿时眼前一亮:“那么,能在太空的环境之中使用吗?”
秦涛摇头:“这就不知道了,不过,做好屏蔽措施,短时间使用,估计应该没问题,伱们可以基于这种芯片来设计算法,到时候,咱们的弹头俯冲下去,就能看到大海上的画面,然后锁定目标。甚至油轮和航母都能分出来,绝对不会打错了。”
张工点头:“没错,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相关算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秦涛突然想到了什么:“现在,这些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也有取巧的方式,比如说,如果上反辐射弹头的话,会不会容易一些?”
当初在防空导弹上,秦涛就提到了专门的反辐射导弹,现在放在反舰弹道导弹上,应该也可以用,毕竟这东西不用过滤什么地面杂波,不用考虑什么大量的无效反射信号,就瞄准电磁发射源就够了。
张工点头:“如果是反辐射导引头的话,那我们倒是可以做出来,不过,我们要打的是航母,如果用了反辐射导引头,那可能会很容易打中宙斯盾战舰。”
航母上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但是,这些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波都不是很强,最强的是宙斯盾,那四面相控阵雷达,在反辐射导引头的眼里,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既然容易做出来,那咱们就先把这种装置做出来。”秦涛说了一句。
“为什么?”
这下连武胜利都好奇了。
“打不着航母,打宙斯盾也行啊,等到做出来之后,咱们来个测试,至少也能验证咱们的弹头变轨控制没问题啊。”秦涛说道:“饭要一口口吃,活要一点点干,这样一年之内就把它搞出来,到96年的时候,咱们就能测试一次了。”
武胜利皱起来了眉头,这已经不是秦涛第一次提这个时间期限了,秦涛说什么国产的先进反舰导弹,也是要在95年试射,96年装备到导弹艇上,现在,这种反舰导弹导弹,也说要试射,这是有什么目的吗?
联想到秦涛数次的当预言帝,这种说法就更让人心中不安了。
“涛子,96年会发生大事吗?”
秦涛一震:“当然不是,这个数字很顺利嘛,没别的意思。对了,我还有一个新的想法。”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自己这个老丈人也真是的,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现在,秦涛也只能遮掩过去,而且,他还真的有想法。
“秦总请讲。”黄老开口说道。
秦涛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要提出来的东西,黄老很好奇。
“飞咱们钱学森弹道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秦涛说道:“以后,就算是对面搞什么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也绝对防不住我们这种武器。”
钱学森弹道!
以祖国的航天之父命名的弹道,当然是相当高大上的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为满足小胡子“跨过大西洋轰炸美国”的设想,就曾设计出一种名为“银鸟”的飞行器。这种飞行器靠火箭发射,冲出大气层之后,就会用特定角度再入大气层,然后在大气层中滑翔,甚至和打水漂一样,还能被大气层反弹出去,然后继续进入大气层,这种装置的设想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是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雏形。
当时还在美国的钱老,在研究从德国缴获的技术资料后提出,只要有足够先进的热防护技术,就能让飞行器在特定的高度层以高超声速持续滑翔飞行。根据这个理论,钱老设计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弹道,也被称为“钱学森弹道”。
不过,这项工作一直都处于理论研究之中,毕竟技术太复杂,而且还用不到。
弹道导弹走的还是普通的弹道路线,在起飞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轨道。
但是,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开始落伍了。
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是,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追求绝对安全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开始研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试图要拦截任何飞向他们国家的导弹,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建立好的战略平衡被打破。
如果想要照猫画虎,跟着一起搞导弹防御,那就会被拖下水,这种东西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
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研究怎么突防,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弹头可以在大气层能滑翔几百公里,还能随时改变弹道,甚至横向机动就能超过五百公里,这样,任何的防御武器都拦截不住,以后将会成为我们的倚天长剑,不仅仅能打击敌人的航母编队,还能攻击敌人的陆地目标。”秦涛说道:“这种飞行器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所以,我建议从现在就开始。”
东风-17导弹是直接就暴露在外面的,看上去很是壮观,而其他的导弹呢?完全可以罩在壳子里,对方原本还以为是普通的导弹,结果飞过去之后,可以滑翔飞行!
所谓的导弹防御,是相当困难的,计算好了各种弹道,然后精心设计在空中相遇,在拦截弹发射之后,目标突然拐弯了,到时候,看他们怎么追!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如果带发动机会非常困难,我们可以研制不带发动机的版本,只要滑翔就够了,而为了能滑翔得更远,我建议采用乘波体。”
既然说起来了,秦涛就彻底的放飞自我了。
这种飞行器有两种,比较容易的是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体,它的容积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制导设备和战斗部等,投送效率比较高,同时设计也相对简单,但是它的升阻比性能低,滑翔能力差。
比它性能高的就是乘波体,这种外形更加的科幻,滑翔性能优秀,但是它是复杂的多曲面结构,对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飞行器热管理等要求极高。
兴之所至,秦涛干脆唰唰地在图纸上画了一张草图,东风-17的战斗部,直接戳在外面接受过多次检阅的,所以,秦涛能很容易地画出来。
等到这漂亮的外形画出来,专业搞导弹的人士都被惊到了。
“都说秦总是个天才,总是能搞出各种创意来,咱们原本还不相信,现在,咱们服气了,秦总,你们明州集团,要不要专门搞个航天的分公司?”
这原本好像是个开玩笑的话,但是,秦涛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还真的点头了:“可以啊,等到以后国家放开了,可以让民营资本进入了,咱们明州集团也搞个专门的海上发射公司,作为你们的补充。”
“那我们以后可是要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
“都说了不是竞争,是补充,我们的方向不同,我们要搞的话,就搞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小火箭。对了,老毛子的火箭技术不错,咱们航天领域里,有没有弄回点老毛子的技术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就很不错啊!”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72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72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72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华东之雄谢谢您的支持!!
卫星上使用的芯片,难度也是很大的,毕竟要防备外太空的宇宙射线等等,难度很大,但是,地面上接收终端使用的芯片,那就很简单了,他们靠着先进的芯片工艺,完全可以做出更便宜,更耐用的芯片来。
在参观完了北斗系统之后,秦涛的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从技术上来说,咱们的北斗一号,无疑是落后的,它还需要地面接收站的解算,时间长,接收机要发射信号,容易暴露目标,但是,这毕竟是零的突破。从无到有,这第一步是最难的。”秦涛的脑子里,还回荡着孙老的话。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全球的,通过在外太空布置二十枚以上的卫星,来实现全球组网,不管在什么地方,头顶总能收到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方位。
但是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只有两颗卫星,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坐标,还需要地面和卫星通信,再进行计算,这样,地面的接收终端要发射电磁信号,就会有暴露的可能。
但是,这毕竟只是第一代,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以后,第二代,第三代,也会和美国一样,不需要终端发射信号的。
“涛子,咱们在航天领域里面的很多工作,也都离不开你的帮助啊。”武胜利感慨地说道:“比如,隔壁单位,就是在研究反舰导弹打航母项目的。”
秦涛顿时就是眼前一亮:“爸,咱们能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我也想去看看。”
秦涛的心中一阵兴奋,在以前的时候,他曾经就提起过很多次了,还曾经帮忙弄回来了老毛子的样弹,不过,具体的项目,他还没有接触过。
这是第一次。
等到进去之后,在长条形的车间里,首先看到的是一辆发射车。
车头用的是国内汉阳厂生产的HY472拖车头,6*6底盘,全轮驱动,车头是双排驾驶室的,看上去非常的圆润,而后面拖着的东西,很像是一个锅炉。
那是一个圆柱体,长度大概十米左右,直径一米六七,在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开着各种各样的口子,就和锅炉的装煤口一样。
这东西,看上去其貌不扬,就算是不覆盖伪装网,开出去也会让人以为是拖着一台锅炉呢,实际上,这种车,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东风-21弹道导弹发射车!(前面用党费,很多读者大大吐槽,其实是为了避讳,现在觉得党费估计会更危险,干脆还是用东风吧。)
在以前,机动发射的导弹还有东风-3,只不过,这种导弹是液体的,发射前还需要加注燃料,时间很长,而现在,已经换成了固体导弹,随时支起来就能打。
“巨浪上岸,东风下海。”看着这个大家伙,秦涛感慨了一句。
武胜利有些好奇:“涛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前半句咱们能理解,后半句呢?咱们的东风,难道要上军舰?”
秦涛笑了笑。
巨浪上岸,是有理论依据的,毕竟,国内第一款固体弹道导弹,就是092核潜艇上使用的巨浪-1导弹,毕竟在核潜艇上,用液体导弹太复杂,所以,干脆一步到位,搞出来了固体导弹,等到造出来之后,上级很满意,这种导弹不能仅仅在海上使用,陆地上也可以用拖车拖着到处跑。
于是,这就成了巨浪上岸。
但是,东风下海,就没有理论依据了,从东风-1到东风-5,都是液体导弹,根本就不可能安装到军舰中,只有奇葩的阿三,才会在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上,支起一枚弹道导弹来发射。
至于东风下海,还得再等一段时间,陆地上的东风-31导弹出来了之后,再给海军使用,摇身一变就成了巨浪-2导弹。
现在嘛,当然还没有开始。
面对着武胜利的提问,秦涛也只能笑了笑:“巨浪能上岸,东风就能下海,爸,等着看吧。”
“老武,怎么有空来咱们这里了?”此时,黄老迎了上来,等到看清楚武胜利身边的人,又跟着一阵的惊喜:“吆,这不是秦总吗?”
(和前面搞核潜艇的不是一个黄老。)
“黄老,很高兴见到您,没想到,您这样一大把年纪了,还奋战在第一线。”秦涛伸出了手去。
祖国的国防事业能强大,离不开一群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献。
在40年代,黄老留学英国攻读研究生,亲眼见到了过V-2导弹,当时他就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制造出自己的导弹!
回国之后,黄老就投入到了国产导弹的研发之中, 1960年,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实现了中国导弹从无到有的突破。
在1964年,“东风二号”问世,中国在导弹领域大踏步迈进。但是,这些都是液体导弹,在面临敌人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时候,严重缺乏生存能力,不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所以,70年的时候,黄老接受任务,成为了第一代潜射导弹“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12年后,“巨浪一号”导弹在渤海成功试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备水下发射核导弹的国家,同时也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这当然还只是个开始。
巨浪一号成功之后,国家又开始搞巨浪上岸工程,巨浪上岸成为东风21之后,又开始研发更加先进的东风31.
眼前的这位老人,功不可没。
此时,黄老紧紧地握住秦涛的手:“秦总,我早就想要见见您了,代表咱们科研队伍,感谢您对我们的突出贡献!”
秦涛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我弄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顺手的,不值得这么表扬。”
“不,秦总,您除了弄那些导弹之外,还有对我们更有价值的,您难道忘记了您在首都遇刺的事情了吗?之后顺藤摸瓜,抓出来了泄漏我们最新科研机密的叛徒!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们还是捏着一头冷汗的,我们目前研制的项目,已经被叛徒给出卖了!幸亏抓住得早,我们的科研成果还没有出来,否则…”
黄老说的,当然就是郭千钧的事情了,这个人是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副总设计师,居然会被对面收买,真是让人气愤,虽然这个家伙已经被判处死刑了,但是依旧不足以泄愤。
“幸亏科研成果还没有出来?”秦涛有些纳闷。
“是啊,秦总,这个项目是您一手推动起来的,所以,相关部门也通过了决定,您是可以接触到这个项目机密的人。”黄老说道:“目前,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项目,但是,里面的技术难题太多了,咱们预计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彻底突破。”
四五年的时间?96年的时候用不上啊!
秦涛皱起来了眉头。
这种弹道导弹打航母的技术,当然是很复杂的,否则的话,祖国也不会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就算是秦涛给弄回来了不少老毛子的东西,问题是老毛子当时也没有彻底定型服役,还是半成品。
“走,咱们进去说。现在,我已经算退居二线了。目前是由张工来负责的。”
黄老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依旧精神矍铄,但是毕竟年龄大了,所以,反舰弹道导弹的总设计师,就成了精力更加充沛的张中福来负责了。
这种武器系统,用的东风-21不过是个载具,最重要的就是弹头,想要能打中移动目标,这个弹头必须要具备精确变轨和随时移动的能力。
“上次秦总给咱们弄来了老毛子的R-33弹头,咱们深受启发,目前使用的也是类似的双锥体的结构,但是,目前依旧有很多难题,比如说,如何让弹头精确锁定目标。”在实验室里,众人看到了双锥体的弹头,听着张工的介绍。
“据我所知,咱们14所里已经攻克了平板缝隙雷达的难关,我们能否使用这种雷达?”
秦涛在这个方面是外行,他也是只能试探性地提供一些建议。
战机的雷达,和弹道导弹弹头的雷达,肯定不是同类的,但是,都是观测海上目标,而且,还是在上百公里之外的外太空向下面观测,按说应该是有通用的可能的。
巨浪-1导弹的直径是1.4米,这种口径七百多毫米的雷达,按说也能装进去啊。
“我们的导弹俯冲下来,看到的是海面上的杂波,所以,雷达需要有消除杂波的能力,这就需要脉冲多普勒的模式。”张工说道:“但是,因为我们的导弹俯冲下来的速度非常快,而水面舰艇的移动速度很慢,所以,有很大的可能,脉冲多普勒雷达有可能会把目标当做杂波过滤掉。”
听得秦涛一愣,还有这种意外?
“其实,主要是我们的导弹属于攻顶模式,从目标头顶落下来,目标和我们的弹头之间的横向速度很小。”看到秦涛迷惑不解,张工继续介绍道。
在战机的对抗中,被对方发现了,甚至是锁定了都不要紧,只要来一个侧转,转到和敌人垂直的方向上,就会被当做杂波过滤掉,造成脱锁。
现在遇到的情况,和这个是类似的。
“那么,用合成孔径模式如何?”秦涛问道。
他知道得不多,但是合成孔径模式也是耳熟能详的,利用雷达信号扫描,最终形成一幅图形,这样就将一维的距离成像,变成了二维的平面成像。
导弹俯冲下去,看到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幅画面,然后再从这个画面中,将目标给检索出来,这不就行了?
“没错,秦总,我们目前计划使用的,就是这种合成孔径模式,不过,我们面临的技术问题也比较多,不管是装备的研发,还是后期数据的处理,都是一大堆的问题。”
国内唯一成熟的是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的雷达第一次进行合成孔径实验的时候,已经在九十年代后期了,现在还没有将这种技术研究透彻。
而且,对于飞豹战斗轰炸机来说,只要显示出来图像就行了。但是,如果放在现在的反舰弹道导弹上就不行了,因为弹头里面没有人,需要里面的电子设备将图形辨认出来,分析各种军舰的特征,简单来说,它还需要图像辨认和处理技术!
这个难度就更大了,没有先进的处理器,先进的算法,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还是老毛子更直接,用核弹就都解决问题了。”秦涛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老毛子没这个问题,因为老毛子一向都是精度不够威力凑,直接上核弹,哪怕偏离目标几公里,也能把目标给摧毁了。
但是己方不行啊,己方要保证精确命中,这就很难了。
“目前,咱们明州集团已经投资了专门研制处理器的龙芯公司。”秦涛说道:“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将会是486级别的处理器,希望可以给与你们帮助。”
486级别的芯片?
张工顿时眼前一亮:“那么,能在太空的环境之中使用吗?”
秦涛摇头:“这就不知道了,不过,做好屏蔽措施,短时间使用,估计应该没问题,伱们可以基于这种芯片来设计算法,到时候,咱们的弹头俯冲下去,就能看到大海上的画面,然后锁定目标。甚至油轮和航母都能分出来,绝对不会打错了。”
张工点头:“没错,我们现在正在研究相关算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秦涛突然想到了什么:“现在,这些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也有取巧的方式,比如说,如果上反辐射弹头的话,会不会容易一些?”
当初在防空导弹上,秦涛就提到了专门的反辐射导弹,现在放在反舰弹道导弹上,应该也可以用,毕竟这东西不用过滤什么地面杂波,不用考虑什么大量的无效反射信号,就瞄准电磁发射源就够了。
张工点头:“如果是反辐射导引头的话,那我们倒是可以做出来,不过,我们要打的是航母,如果用了反辐射导引头,那可能会很容易打中宙斯盾战舰。”
航母上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但是,这些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波都不是很强,最强的是宙斯盾,那四面相控阵雷达,在反辐射导引头的眼里,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既然容易做出来,那咱们就先把这种装置做出来。”秦涛说了一句。
“为什么?”
这下连武胜利都好奇了。
“打不着航母,打宙斯盾也行啊,等到做出来之后,咱们来个测试,至少也能验证咱们的弹头变轨控制没问题啊。”秦涛说道:“饭要一口口吃,活要一点点干,这样一年之内就把它搞出来,到96年的时候,咱们就能测试一次了。”
武胜利皱起来了眉头,这已经不是秦涛第一次提这个时间期限了,秦涛说什么国产的先进反舰导弹,也是要在95年试射,96年装备到导弹艇上,现在,这种反舰导弹导弹,也说要试射,这是有什么目的吗?
联想到秦涛数次的当预言帝,这种说法就更让人心中不安了。
“涛子,96年会发生大事吗?”
秦涛一震:“当然不是,这个数字很顺利嘛,没别的意思。对了,我还有一个新的想法。”
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自己这个老丈人也真是的,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现在,秦涛也只能遮掩过去,而且,他还真的有想法。
“秦总请讲。”黄老开口说道。
秦涛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要提出来的东西,黄老很好奇。
“飞咱们钱学森弹道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秦涛说道:“以后,就算是对面搞什么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也绝对防不住我们这种武器。”
钱学森弹道!
以祖国的航天之父命名的弹道,当然是相当高大上的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为满足小胡子“跨过大西洋轰炸美国”的设想,就曾设计出一种名为“银鸟”的飞行器。这种飞行器靠火箭发射,冲出大气层之后,就会用特定角度再入大气层,然后在大气层中滑翔,甚至和打水漂一样,还能被大气层反弹出去,然后继续进入大气层,这种装置的设想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说是现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雏形。
当时还在美国的钱老,在研究从德国缴获的技术资料后提出,只要有足够先进的热防护技术,就能让飞行器在特定的高度层以高超声速持续滑翔飞行。根据这个理论,钱老设计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弹道,也被称为“钱学森弹道”。
不过,这项工作一直都处于理论研究之中,毕竟技术太复杂,而且还用不到。
弹道导弹走的还是普通的弹道路线,在起飞之前就已经设定好了轨道。
但是,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开始落伍了。
虽然冷战结束了,但是,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追求绝对安全的脚步没有停止,他们开始研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试图要拦截任何飞向他们国家的导弹,这样就可以让原本建立好的战略平衡被打破。
如果想要照猫画虎,跟着一起搞导弹防御,那就会被拖下水,这种东西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
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研究怎么突防,这种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弹头可以在大气层能滑翔几百公里,还能随时改变弹道,甚至横向机动就能超过五百公里,这样,任何的防御武器都拦截不住,以后将会成为我们的倚天长剑,不仅仅能打击敌人的航母编队,还能攻击敌人的陆地目标。”秦涛说道:“这种飞行器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所以,我建议从现在就开始。”
东风-17导弹是直接就暴露在外面的,看上去很是壮观,而其他的导弹呢?完全可以罩在壳子里,对方原本还以为是普通的导弹,结果飞过去之后,可以滑翔飞行!
所谓的导弹防御,是相当困难的,计算好了各种弹道,然后精心设计在空中相遇,在拦截弹发射之后,目标突然拐弯了,到时候,看他们怎么追!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如果带发动机会非常困难,我们可以研制不带发动机的版本,只要滑翔就够了,而为了能滑翔得更远,我建议采用乘波体。”
既然说起来了,秦涛就彻底的放飞自我了。
这种飞行器有两种,比较容易的是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体,它的容积比较大,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制导设备和战斗部等,投送效率比较高,同时设计也相对简单,但是它的升阻比性能低,滑翔能力差。
比它性能高的就是乘波体,这种外形更加的科幻,滑翔性能优秀,但是它是复杂的多曲面结构,对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飞行器热管理等要求极高。
兴之所至,秦涛干脆唰唰地在图纸上画了一张草图,东风-17的战斗部,直接戳在外面接受过多次检阅的,所以,秦涛能很容易地画出来。
等到这漂亮的外形画出来,专业搞导弹的人士都被惊到了。
“都说秦总是个天才,总是能搞出各种创意来,咱们原本还不相信,现在,咱们服气了,秦总,你们明州集团,要不要专门搞个航天的分公司?”
这原本好像是个开玩笑的话,但是,秦涛在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还真的点头了:“可以啊,等到以后国家放开了,可以让民营资本进入了,咱们明州集团也搞个专门的海上发射公司,作为你们的补充。”
“那我们以后可是要感觉到竞争的压力了。”
“都说了不是竞争,是补充,我们的方向不同,我们要搞的话,就搞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小火箭。对了,老毛子的火箭技术不错,咱们航天领域里,有没有弄回点老毛子的技术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就很不错啊!”
(本章完)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672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672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672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华东之雄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