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ps:
今天的第二更,继续支持。
“别抢,弄坏了你赔不起……”这个时候,周老惊叫起来,也担心王馆长把书册扯坏了,所以只能松手,让他抽了一本书册过去。
“大观太清楼帖。”
王馆长看到写在封面的文字,就顺手翻开书册打量起来。片刻之后,他脸上出现了几分不以为然的神情,显然也是觉得临本的水平不怎么样。
周老见状,立即说道:“不是早告诉你了吗,这是普通的东西,你偏不相信……”
“嗯?”
所谓人老成精,王馆长可没有糊涂,转念一想,就轻笑道:“你才说我弄坏了赔不起,现在又说是普通的东西,这样自相矛盾,肯定有猫腻。”
“哪有什么猫腻,是你多疑了。果然当官的人就是这样,满肚子都是弯弯绕绕。”周老埋怨起来,可惜他毕竟是比较传统的学者,撒谎的时候表情不自然,很容易让人看出破绽。
“周兄,你越是顾左右而言他,越是说明了问题。”王馆长畅笑道:“不要隐瞒了,难道说我还会抢你的东西不成?”
“你没抢,但是你借,然后就像刘备借荆州,一借就不还了。”周老嘀咕道,却是让王馆长颇有些尴尬。
“周兄,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你还提它干嘛。”
咳嗽了下之后,王馆长转移目标,改问旁边的钱老:“钱兄,你给我说道说道,这是些书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竟然让周兄这样重视。”
“书册里夹带了私货。”钱老笑了笑,直言不讳道:“表面看起来是民国时期文人的临帖,实际上有几篇是古代名家的手稿。我们怀疑是蔡京的临帖。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王兄你是这方面的行家,正好帮忙作个鉴别。”
“蔡京手稿?”王馆长十分吃惊,意外之余,也急忙问道:“在哪?”
“就在书册里。”
看见钱老说开了,周老也不再掩饰,立即笑道:“你们别告诉他,看他能不能找出来。”
“周兄,你这是在考我呀。”
王馆长一笑,也不以为意,反而兴致勃勃的翻找起来。
一本书册也不算厚。而且王馆长的实力也不是吹捧出来的,所以也没费多长时间,就发现其中一页纸的手感有异。
刹那间。王馆长停顿下来,定神观看字帖:“月半哀感,奈何奈何……”
“王羲之的月半帖。”
乍看之下,王馆长的表情也变得不再平静了,有点儿激动道:“笔势流畅。体态圆丽,果然有大王的风范。”
“合着你刚才不信呀。”周老笑道:“以为我和令希在合伙骗你?”
“没有,怎么会呢。”
王馆长连忙摇头,随即半是好奇,半是抱怨道:“周兄,你藏得真够深的。我从来不知道你手头上竟然有这样的好东西。”
“我倒是希望是我的,可惜不是。”周老摇头道。
“不是你的,那你藏什么呀。”
王馆长有些哭笑不得。然后猜测道:“那是钱兄的东西?”
“别瞎猜了,是王观的东西。”
周老笑道:“他凌晨去潘家园逛了一圈,就带回来了这一套大观太清楼帖。没有想到在字帖之中,居然夹有这些手稿。说起来临本的原主人,估计也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把古人字帖夹在自己的临帖之中。一般人根本不会细看,自然发现不了端倪。”
“也就是说。他又拣漏了,而且是大漏。”旁边,俞飞白揪住头发,十分苦恼道:“为什么每见看见宝贝,总是他拿走了,我却错过了呢?”
萧山连连点头,十分明白俞飞白的心情。要知道每次去那家店,他都看到大观太清楼帖摆在那里,却从来没有想到里面夹带了私货。白白错过好多机会,现在才后悔莫及。
无视俞飞白的哀叹,王观虚心问道:“周老,除了那个兴化鲁公的钤印,还有别的证据能够证明这几篇字帖是蔡京的手书吗?”
“还有别的几篇啊?”王馆长闻声,急忙向周老讨要,逐一观察研究起来。
与此同时,周老答道:“在没有明证的情况下,那么只有从字迹上着手了。要知道临帖手书,不是复印描摹,难免会带有自己的风格,不可能完全和原帖一模一样。蔡京怎么说也是书法名家,就算是临书二王字帖,也一定是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书法家的自傲,也是鉴别他书法手迹的证据。”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理解。
毕竟就像现在许多人说的,我要做某某第一,不做谁谁第二。有能力的人,肯定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都死,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书法。
蔡京也是这样,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那么就算是临帖,也必然有自己的风格韵味。然而,怎么辨识这些风格韵味,就需要仔细的斟酌了。
反正,王观自认没有这样的学术修养,所以非常自觉的少说多看。
“刚才我说过,传说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周老沉吟道:“实际上,两人的书法倒是颇有几分相似。以这篇鹅群帖为例,米芾就曾经临写过鹅群帖,并且让他的朋友附马王诜误以为是真迹收藏起来。”
“我曾经有幸见过米芾临写的鹅群帖,其中笔力雄健,线条轻重,字体大小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气势不同凡响。”周老娓娓而谈道:“不过,与米芾的字势峻傲相比,蔡京的笔法却多了几分姿媚,而这几分姿媚恰恰是融合了大王书风的神韵。”
“鹅群帖是王献之的行草作品,他是王羲之最有天赋的儿子,初承家法,而敢于革新,转师张芝,创上下相连的草书。他的草书笔势连绵不断,往往是一笔连续几个字,这就是所谓的一笔书。”周老仔细点评道:“米芾的笔法主要是学王献之的,所以米芾临写的鹅群帖,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颇得小王的精髓。”
“然而,你们看眼前这篇鹅群帖,用笔挥洒自然,字字笔划轻重不同,特别是在整个作品的布局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周老感叹起来:“起笔收笔,神态自如,从容不迫,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这分明是大王的书风啊。小王的鹅群帖,居然出现了大王的神韵,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说明一切了。”
这个时候,王观等人除了叹服,也只剩下叹服了。什么书风笔法,他们半知半解,但是却感觉周老分析得非常的透彻,完全可以肯定字帖就是蔡京的临书手稿。
“没错,就是这样。”
与此同时,钱老赞同道:“蔡京书法姿媚,痛快沉着,独具风格,颇有王羲之的风采。所以在临书王献之字帖的时候,就显露出许多痕迹。但是在书临大王快雪时晴帖、月半帖、谢生帖的时候,却是显得非常的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滞涩。”
适时,发现王馆长也观赏完了,钱老转头问道:“王兄,你怎么看?”
“你们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王馆长苦笑了下,然后指着鹅群帖夹缝中的钤印道:“不过,从这个印色来看,确实比较符合宋代印色的风格特点。要知道宋代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只有到了南宋未期,才出现了极少数油印。”
“如果说这枚钤印的印色鲜艳夺目的话,我倒是要怀疑是不是后人的伪作。但是想一想,却也不太可能,毕竟要到了在明代,才有为蔡京辩护的事情发生。期间蔡京可是和秦桧并列,受人唾弃辱骂,应该没人会仿他的印章和作品吧。”
王馆长笑着说道:“至于到了明代,类似这种珍贵的澄心堂纸几乎绝迹,更加不可能有人剪裁成册页,临写几篇字帖,又故意盖上蔡京的钤印……种种迹象表明,这几篇字帖就是蔡京的手稿。而且,从没有任何修剪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残页……”
“也就是说,当年蔡京应该是临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可是由于在流传的过程中,许多卷册都损毁了,只剩下最后的几篇残页字帖。不过,可能是由于蔡京的名声不太好,或者是害怕怀璧之罪,所以得到了残篇字帖的人不对外声张,只是私低下收藏观赏。”
说到这里,王馆长脸上也有几分羡慕之色:“还是小友的运气好,居然是普通的临本之中发现了这样的好东西。”
“他的运气不是好,而是已经逆天了。”俞飞白嘟喃起来,自我安慰道:“还好,我已经习惯了,不嫉妒,坚决不嫉妒……才怪。”
在俞飞白抓狂之前,王观连忙抢先道:“周老,这些字帖夹在书册总不是回事,不知道您认不认识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我想请他帮忙把字帖取出来,再重新整理裱好。”
“王兄弟!”
忽然,萧山有些迟疑道:“其实,我也懂一些装裱……”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58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58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58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85章 不嫉妒,不嫉妒……才怪。)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烛谢谢您的支持!!
今天的第二更,继续支持。
“别抢,弄坏了你赔不起……”这个时候,周老惊叫起来,也担心王馆长把书册扯坏了,所以只能松手,让他抽了一本书册过去。
“大观太清楼帖。”
王馆长看到写在封面的文字,就顺手翻开书册打量起来。片刻之后,他脸上出现了几分不以为然的神情,显然也是觉得临本的水平不怎么样。
周老见状,立即说道:“不是早告诉你了吗,这是普通的东西,你偏不相信……”
“嗯?”
所谓人老成精,王馆长可没有糊涂,转念一想,就轻笑道:“你才说我弄坏了赔不起,现在又说是普通的东西,这样自相矛盾,肯定有猫腻。”
“哪有什么猫腻,是你多疑了。果然当官的人就是这样,满肚子都是弯弯绕绕。”周老埋怨起来,可惜他毕竟是比较传统的学者,撒谎的时候表情不自然,很容易让人看出破绽。
“周兄,你越是顾左右而言他,越是说明了问题。”王馆长畅笑道:“不要隐瞒了,难道说我还会抢你的东西不成?”
“你没抢,但是你借,然后就像刘备借荆州,一借就不还了。”周老嘀咕道,却是让王馆长颇有些尴尬。
“周兄,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你还提它干嘛。”
咳嗽了下之后,王馆长转移目标,改问旁边的钱老:“钱兄,你给我说道说道,这是些书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竟然让周兄这样重视。”
“书册里夹带了私货。”钱老笑了笑,直言不讳道:“表面看起来是民国时期文人的临帖,实际上有几篇是古代名家的手稿。我们怀疑是蔡京的临帖。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王兄你是这方面的行家,正好帮忙作个鉴别。”
“蔡京手稿?”王馆长十分吃惊,意外之余,也急忙问道:“在哪?”
“就在书册里。”
看见钱老说开了,周老也不再掩饰,立即笑道:“你们别告诉他,看他能不能找出来。”
“周兄,你这是在考我呀。”
王馆长一笑,也不以为意,反而兴致勃勃的翻找起来。
一本书册也不算厚。而且王馆长的实力也不是吹捧出来的,所以也没费多长时间,就发现其中一页纸的手感有异。
刹那间。王馆长停顿下来,定神观看字帖:“月半哀感,奈何奈何……”
“王羲之的月半帖。”
乍看之下,王馆长的表情也变得不再平静了,有点儿激动道:“笔势流畅。体态圆丽,果然有大王的风范。”
“合着你刚才不信呀。”周老笑道:“以为我和令希在合伙骗你?”
“没有,怎么会呢。”
王馆长连忙摇头,随即半是好奇,半是抱怨道:“周兄,你藏得真够深的。我从来不知道你手头上竟然有这样的好东西。”
“我倒是希望是我的,可惜不是。”周老摇头道。
“不是你的,那你藏什么呀。”
王馆长有些哭笑不得。然后猜测道:“那是钱兄的东西?”
“别瞎猜了,是王观的东西。”
周老笑道:“他凌晨去潘家园逛了一圈,就带回来了这一套大观太清楼帖。没有想到在字帖之中,居然夹有这些手稿。说起来临本的原主人,估计也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把古人字帖夹在自己的临帖之中。一般人根本不会细看,自然发现不了端倪。”
“也就是说。他又拣漏了,而且是大漏。”旁边,俞飞白揪住头发,十分苦恼道:“为什么每见看见宝贝,总是他拿走了,我却错过了呢?”
萧山连连点头,十分明白俞飞白的心情。要知道每次去那家店,他都看到大观太清楼帖摆在那里,却从来没有想到里面夹带了私货。白白错过好多机会,现在才后悔莫及。
无视俞飞白的哀叹,王观虚心问道:“周老,除了那个兴化鲁公的钤印,还有别的证据能够证明这几篇字帖是蔡京的手书吗?”
“还有别的几篇啊?”王馆长闻声,急忙向周老讨要,逐一观察研究起来。
与此同时,周老答道:“在没有明证的情况下,那么只有从字迹上着手了。要知道临帖手书,不是复印描摹,难免会带有自己的风格,不可能完全和原帖一模一样。蔡京怎么说也是书法名家,就算是临书二王字帖,也一定是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书法家的自傲,也是鉴别他书法手迹的证据。”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理解。
毕竟就像现在许多人说的,我要做某某第一,不做谁谁第二。有能力的人,肯定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都死,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书法。
蔡京也是这样,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那么就算是临帖,也必然有自己的风格韵味。然而,怎么辨识这些风格韵味,就需要仔细的斟酌了。
反正,王观自认没有这样的学术修养,所以非常自觉的少说多看。
“刚才我说过,传说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周老沉吟道:“实际上,两人的书法倒是颇有几分相似。以这篇鹅群帖为例,米芾就曾经临写过鹅群帖,并且让他的朋友附马王诜误以为是真迹收藏起来。”
“我曾经有幸见过米芾临写的鹅群帖,其中笔力雄健,线条轻重,字体大小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气势不同凡响。”周老娓娓而谈道:“不过,与米芾的字势峻傲相比,蔡京的笔法却多了几分姿媚,而这几分姿媚恰恰是融合了大王书风的神韵。”
“鹅群帖是王献之的行草作品,他是王羲之最有天赋的儿子,初承家法,而敢于革新,转师张芝,创上下相连的草书。他的草书笔势连绵不断,往往是一笔连续几个字,这就是所谓的一笔书。”周老仔细点评道:“米芾的笔法主要是学王献之的,所以米芾临写的鹅群帖,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颇得小王的精髓。”
“然而,你们看眼前这篇鹅群帖,用笔挥洒自然,字字笔划轻重不同,特别是在整个作品的布局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周老感叹起来:“起笔收笔,神态自如,从容不迫,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这分明是大王的书风啊。小王的鹅群帖,居然出现了大王的神韵,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说明一切了。”
这个时候,王观等人除了叹服,也只剩下叹服了。什么书风笔法,他们半知半解,但是却感觉周老分析得非常的透彻,完全可以肯定字帖就是蔡京的临书手稿。
“没错,就是这样。”
与此同时,钱老赞同道:“蔡京书法姿媚,痛快沉着,独具风格,颇有王羲之的风采。所以在临书王献之字帖的时候,就显露出许多痕迹。但是在书临大王快雪时晴帖、月半帖、谢生帖的时候,却是显得非常的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滞涩。”
适时,发现王馆长也观赏完了,钱老转头问道:“王兄,你怎么看?”
“你们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
王馆长苦笑了下,然后指着鹅群帖夹缝中的钤印道:“不过,从这个印色来看,确实比较符合宋代印色的风格特点。要知道宋代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只有到了南宋未期,才出现了极少数油印。”
“如果说这枚钤印的印色鲜艳夺目的话,我倒是要怀疑是不是后人的伪作。但是想一想,却也不太可能,毕竟要到了在明代,才有为蔡京辩护的事情发生。期间蔡京可是和秦桧并列,受人唾弃辱骂,应该没人会仿他的印章和作品吧。”
王馆长笑着说道:“至于到了明代,类似这种珍贵的澄心堂纸几乎绝迹,更加不可能有人剪裁成册页,临写几篇字帖,又故意盖上蔡京的钤印……种种迹象表明,这几篇字帖就是蔡京的手稿。而且,从没有任何修剪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残页……”
“也就是说,当年蔡京应该是临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可是由于在流传的过程中,许多卷册都损毁了,只剩下最后的几篇残页字帖。不过,可能是由于蔡京的名声不太好,或者是害怕怀璧之罪,所以得到了残篇字帖的人不对外声张,只是私低下收藏观赏。”
说到这里,王馆长脸上也有几分羡慕之色:“还是小友的运气好,居然是普通的临本之中发现了这样的好东西。”
“他的运气不是好,而是已经逆天了。”俞飞白嘟喃起来,自我安慰道:“还好,我已经习惯了,不嫉妒,坚决不嫉妒……才怪。”
在俞飞白抓狂之前,王观连忙抢先道:“周老,这些字帖夹在书册总不是回事,不知道您认不认识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我想请他帮忙把字帖取出来,再重新整理裱好。”
“王兄弟!”
忽然,萧山有些迟疑道:“其实,我也懂一些装裱……”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58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58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58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85章 不嫉妒,不嫉妒……才怪。)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烛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