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北风凄乱牙旗 1753、去乱石滩军马场视察二
明末钢铁大亨 本章字数:2810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从新城去乱石滩要向东走二十多公里的路。
当初杨凡的百户所是在滦河的南面。后来林月如给找关系换地。换到了滦河的北面去了。那边的土地高,不会被洪水淹没,也没有盐碱地。
但那边也是抛荒地,因为不下雨,河岸太高,滦河水上不去。杨凡还特意为了给百户所、马场、骑兵教导团营地供水,在和边修建了十几个兰州大水车。
在乱石滩百户所的不远处就是军马场。这个百户所的主要任务,也变成了保护军马场的安全。
杨凡三大杨府直属骑兵团之一的骑兵教导团,他们的驻地就在军马场的隔壁。
家丁团常驻新城杨府北面的军营,是杨府的主要保卫力量。兴禾团练的驻地在遵化城北的一个土楼里,他们主要是守护遵化工业区。
杨凡吃完了饭,带着夫人们坐着四轮马车,在一个营的家丁骑兵保护下,走水泥公路,向着军马场而去。
现在滦河上修了十几座桥梁。交通十分方便。过了乱石滩桥,就到了对面不远处的军马场。
因为杨凡的领地全部都通了有线电话,使用最古老的那种手摇电话机。军马场的总办李金泉,已经带着大小管事在大门口等着了。
杨凡在他们的陪同下直接去了跑马场。杨凡和夫人们在看台上坐定。下面就开始了各种马匹的检阅和展示。
李金泉亲自给老爷和夫人们介绍情况。
“老爷您看,这就是您最关注的杂交新藏马。”李金泉说道。“高原上的藏马,个头太小了,肩高才一米二不到,和驴子差不多,只能驮两袋青稞面,合计不到二百斤,骑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装备,只能穿锁子甲,否则驮不动的。”
涂山月看着瘦小的藏马,叹了口气,这些破马看着就跟没长开的豆芽菜一样,还呛毛。看着一身毛乱糟糟的。看着就很丑,一点都不可爱。
这时候,新培育的青海河湟谷地的马匹和藏马的杂交品种来了。杨凡给命名为乌斯藏马。这些马肩高达到一米四不到的样子。
“老爷,您看这些杂交出来的乌斯藏马,
公马平均体尺(cm):
平均肩高134.07,体长142.03,胸围163.81,管围18.63。
母马平均体尺(cm):
平均肩高138.07,体长137.02,胸围158.38,管围17.48。”
“比原来的藏马都有提高很多,而且载重超过五百斤。基本可以满足骑兵部队在雪区使用了。这些乌斯藏马和藏马一样可以适应高原气候。毕竟青海马也是高原马,就是更高大一些。极限可以在海拔5000以下活动。”
杨看着这些马匹拖的粮食和盔甲等物资,满意的点点头。
内蒙古马裸载重200公斤至500公斤。一匹内蒙古马有130厘米到140厘米高,体重500多斤,裸载不用鞍具、驮具等装备的影响,可载重200公斤至500公斤。
改良的乌斯藏马是在高原使用的,能达到蒙古马的低标准水准,是非常不容易的。杨凡非常满意。这些乌斯藏马马腿特别粗壮,一看就十分耐用。
“目前,我们有多少乌斯藏马可以出栏使用。”杨凡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老爷,这种马去年才杂交出来,还没有进入遗传稳定期,至少要繁殖个五六代,才可以真正稳定下来。所以,目前只能挑出五百匹先供部队使用。以后每年提供一千匹。等五年后,就可以每年提供三千匹战马了。”李金泉盘算了一会说道。
杨凡点点头,这个数量也还行。
雪区也不需要太多战马,八个骑兵营一共四千人。当然,后勤部队和当地拉车,驮马等也有很多的需要。这个规模够用了。搞多了也没用。毕竟世界屋脊只有那一块地方。
小娘皮她们很快就跑去找汗血宝马去了。杨凡和李金泉坐在看台上喝茶聊天。顺便看下面夫人们骑马。连梅香和陈曦也都找了温顺的母马骑了上去。
杨家的女眷都会打火铳,也会骑马。
毕竟杨家是将门,女兵团也是骑兵,都配马的。
夫人们学习骑马很容易,家里的侍女都被杨凡赶去参加过新兵训练。杨凡常年不在家,有什么情况,她们也有自保的能力。
射箭她们可能不行,但是骑马使用左轮手枪和老套筒缩短枪管款的马枪,还是能熟练使用的。
现在杨凡的部队装备的差距很大。西北的十万大军,骑兵军和步兵军,还是用的滑膛燧发枪步枪。连膛线都没有。
因为他们为了压住西北的蒙古人,已经在科莫多地区筑城,并且驻扎了一年了。
加上运输困难,没法给他们换装新式步枪。
他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草原一年四季,和周围的蒙古人混战了上百次。
他们以营为单位,骑兵和骑马步兵,四处出击,远到阿克苏、迪化、唐努乌梁海、乌里雅苏台等地。把漠西蒙古人搞得晕头转向。
而单发的全金属子弹步枪,作为第一代后膛线膛枪,也生产了二十多万支。一直放在仓库,早期装备了团练、家丁、骑兵教导队三个团,以及海军陆战队、工厂保安队等。
但是没多久,弹仓技术成熟了,五发弹仓的老套筒列装了。单发线膛枪就停止了生产。转而生产老套筒。
这种枪是双排弹仓,用五发桥夹下压供弹的。
但是,老套筒才生产了五万支,仿制的带英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成功了。
杨凡之所以要仿制这个,主要是这支枪有两大优点。一个是射速在手动栓动步枪里,射速最高。第二是可靠耐用,杨凡的兵文化水平低,坏了可不会修理。
这种枪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刀卡榫设计的有点问题,容易拼刺时刺刀脱落。
不过李恩菲尔德是用7.7mm子弹的。老套筒是汉斯的7.92mm子弹的。子弹不能通用,而且后世步枪多用7.62X54mm全威力弹。
这给后勤带来麻烦,而且子弹生产线投资很大,杨凡也不愿意再上一条英七七的子弹生产线。
而且杨凡现在的加特林机枪用的就是七九子弹,和老套筒通用。
考虑到目前的子弹虽然有底火,但是用的还是栗色黑火药发射药,七九子弹的个头大,装药多,所以杨凡的英七七步枪用的是七九口径。统一成德系的7.92mm可以省掉很多麻烦。
杨凡之所以,钟爱英七七步枪,主要就是因为,现阶段轻机枪和马克沁都还没有立项呢。步兵最大的威胁始终都是骑兵。而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机枪。
是机枪把骑兵赶下了战场,而不是大炮。
这种步枪最大的特点是子弹装填速度快、拉栓方便、使用双排10发可拆卸弹匣,火力凶猛。
一名合格的士兵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出每分钟30发的射速,有一位士兵甚至用它创造了每分钟38发的射击记录。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148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148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14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753、去乱石滩军马场视察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漫卷诗书万点花谢谢您的支持!!
当初杨凡的百户所是在滦河的南面。后来林月如给找关系换地。换到了滦河的北面去了。那边的土地高,不会被洪水淹没,也没有盐碱地。
但那边也是抛荒地,因为不下雨,河岸太高,滦河水上不去。杨凡还特意为了给百户所、马场、骑兵教导团营地供水,在和边修建了十几个兰州大水车。
在乱石滩百户所的不远处就是军马场。这个百户所的主要任务,也变成了保护军马场的安全。
杨凡三大杨府直属骑兵团之一的骑兵教导团,他们的驻地就在军马场的隔壁。
家丁团常驻新城杨府北面的军营,是杨府的主要保卫力量。兴禾团练的驻地在遵化城北的一个土楼里,他们主要是守护遵化工业区。
杨凡吃完了饭,带着夫人们坐着四轮马车,在一个营的家丁骑兵保护下,走水泥公路,向着军马场而去。
现在滦河上修了十几座桥梁。交通十分方便。过了乱石滩桥,就到了对面不远处的军马场。
因为杨凡的领地全部都通了有线电话,使用最古老的那种手摇电话机。军马场的总办李金泉,已经带着大小管事在大门口等着了。
杨凡在他们的陪同下直接去了跑马场。杨凡和夫人们在看台上坐定。下面就开始了各种马匹的检阅和展示。
李金泉亲自给老爷和夫人们介绍情况。
“老爷您看,这就是您最关注的杂交新藏马。”李金泉说道。“高原上的藏马,个头太小了,肩高才一米二不到,和驴子差不多,只能驮两袋青稞面,合计不到二百斤,骑一个人,也带不了太多装备,只能穿锁子甲,否则驮不动的。”
涂山月看着瘦小的藏马,叹了口气,这些破马看着就跟没长开的豆芽菜一样,还呛毛。看着一身毛乱糟糟的。看着就很丑,一点都不可爱。
这时候,新培育的青海河湟谷地的马匹和藏马的杂交品种来了。杨凡给命名为乌斯藏马。这些马肩高达到一米四不到的样子。
“老爷,您看这些杂交出来的乌斯藏马,
公马平均体尺(cm):
平均肩高134.07,体长142.03,胸围163.81,管围18.63。
母马平均体尺(cm):
平均肩高138.07,体长137.02,胸围158.38,管围17.48。”
“比原来的藏马都有提高很多,而且载重超过五百斤。基本可以满足骑兵部队在雪区使用了。这些乌斯藏马和藏马一样可以适应高原气候。毕竟青海马也是高原马,就是更高大一些。极限可以在海拔5000以下活动。”
杨看着这些马匹拖的粮食和盔甲等物资,满意的点点头。
内蒙古马裸载重200公斤至500公斤。一匹内蒙古马有130厘米到140厘米高,体重500多斤,裸载不用鞍具、驮具等装备的影响,可载重200公斤至500公斤。
改良的乌斯藏马是在高原使用的,能达到蒙古马的低标准水准,是非常不容易的。杨凡非常满意。这些乌斯藏马马腿特别粗壮,一看就十分耐用。
“目前,我们有多少乌斯藏马可以出栏使用。”杨凡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老爷,这种马去年才杂交出来,还没有进入遗传稳定期,至少要繁殖个五六代,才可以真正稳定下来。所以,目前只能挑出五百匹先供部队使用。以后每年提供一千匹。等五年后,就可以每年提供三千匹战马了。”李金泉盘算了一会说道。
杨凡点点头,这个数量也还行。
雪区也不需要太多战马,八个骑兵营一共四千人。当然,后勤部队和当地拉车,驮马等也有很多的需要。这个规模够用了。搞多了也没用。毕竟世界屋脊只有那一块地方。
小娘皮她们很快就跑去找汗血宝马去了。杨凡和李金泉坐在看台上喝茶聊天。顺便看下面夫人们骑马。连梅香和陈曦也都找了温顺的母马骑了上去。
杨家的女眷都会打火铳,也会骑马。
毕竟杨家是将门,女兵团也是骑兵,都配马的。
夫人们学习骑马很容易,家里的侍女都被杨凡赶去参加过新兵训练。杨凡常年不在家,有什么情况,她们也有自保的能力。
射箭她们可能不行,但是骑马使用左轮手枪和老套筒缩短枪管款的马枪,还是能熟练使用的。
现在杨凡的部队装备的差距很大。西北的十万大军,骑兵军和步兵军,还是用的滑膛燧发枪步枪。连膛线都没有。
因为他们为了压住西北的蒙古人,已经在科莫多地区筑城,并且驻扎了一年了。
加上运输困难,没法给他们换装新式步枪。
他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草原一年四季,和周围的蒙古人混战了上百次。
他们以营为单位,骑兵和骑马步兵,四处出击,远到阿克苏、迪化、唐努乌梁海、乌里雅苏台等地。把漠西蒙古人搞得晕头转向。
而单发的全金属子弹步枪,作为第一代后膛线膛枪,也生产了二十多万支。一直放在仓库,早期装备了团练、家丁、骑兵教导队三个团,以及海军陆战队、工厂保安队等。
但是没多久,弹仓技术成熟了,五发弹仓的老套筒列装了。单发线膛枪就停止了生产。转而生产老套筒。
这种枪是双排弹仓,用五发桥夹下压供弹的。
但是,老套筒才生产了五万支,仿制的带英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成功了。
杨凡之所以要仿制这个,主要是这支枪有两大优点。一个是射速在手动栓动步枪里,射速最高。第二是可靠耐用,杨凡的兵文化水平低,坏了可不会修理。
这种枪唯一的缺点就是,刺刀卡榫设计的有点问题,容易拼刺时刺刀脱落。
不过李恩菲尔德是用7.7mm子弹的。老套筒是汉斯的7.92mm子弹的。子弹不能通用,而且后世步枪多用7.62X54mm全威力弹。
这给后勤带来麻烦,而且子弹生产线投资很大,杨凡也不愿意再上一条英七七的子弹生产线。
而且杨凡现在的加特林机枪用的就是七九子弹,和老套筒通用。
考虑到目前的子弹虽然有底火,但是用的还是栗色黑火药发射药,七九子弹的个头大,装药多,所以杨凡的英七七步枪用的是七九口径。统一成德系的7.92mm可以省掉很多麻烦。
杨凡之所以,钟爱英七七步枪,主要就是因为,现阶段轻机枪和马克沁都还没有立项呢。步兵最大的威胁始终都是骑兵。而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机枪。
是机枪把骑兵赶下了战场,而不是大炮。
这种步枪最大的特点是子弹装填速度快、拉栓方便、使用双排10发可拆卸弹匣,火力凶猛。
一名合格的士兵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出每分钟30发的射速,有一位士兵甚至用它创造了每分钟38发的射击记录。
喜欢明末钢铁大亨请大家收藏:()明末钢铁大亨。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8148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8148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8148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1753、去乱石滩军马场视察二)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漫卷诗书万点花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