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68节 责铸刑鼎
春秋之晋国风云 本章字数:2177 春秋之晋国风云txt下载
好了,虒祁宫总算建成了,这样一来,整个晋国拥有虒祁宫、铜鞮宫、灵公台这三大宫殿,完全超越了楚国的章华宫和章华台!
不要以为寡人老了,虽然没有机会和你楚国佬打仗了,但至少寡人在修筑宫殿上,再次胜了你楚国。晋平公洋洋得意。
但此时,郑国出了事。准确地说,不是郑国国内出了乱子,而是郑国在执政大臣子产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关于子产的改革以及执政故事,我们在郑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了,这次让晋平公感到生气的是,郑国的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居然是铸刑鼎!
子产为什么要铸刑鼎?原来,子产一心想用依法依礼来维持郑国的社会秩序,但人们有意见了:要我们遵守法律和周礼,但法律在哪里呢?你说法律是在的,是历代先君制订的,但我们不知道啊。
按以前的做法,老百姓只有被抓了起来,才会听到执法官在堂上讲:你,违反了什么什么法律,依法当处以罚款!
其实,在当时,不单是郑国,全世界的诸侯国都是这样,连周王朝也是这样!
法,是贵族们的法,因为法是维护贵族统治而产生的,不是为了你老百姓,你老百姓要知道个屁法啊。所以,一直以来,贵族们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随意处置老百姓,或者按自己的意愿搞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刑律处置,这实际上是一种专制社会下的的血色恐怖。
子产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他认为老百姓之所以会犯法,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有法而不公布,是社会治安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原因出在老百姓不知法上,那便让老百姓知法吧。子产在引导百姓遵守礼仪的同时,专门制订了刑法,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属于犯罪,以及犯了罪后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为了让百姓知法,郑国于公元前536年将这些刑法规定都铸在一个大鼎上,并将大鼎安置在都城宫廷大门前,人人可以见到!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了,郑国的子产将刑法铸在鼎上,从而老百姓都知道了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老百姓拍手称快,但贵族们呢?几乎全世界的贵族们都对郑国非常不满:你郑国怎么搞的?胡搞么,严重破坏了一直以来的法不公诸于百姓的规矩。
在贵族们看来,贵族违法与百姓违法当然是不一样的,怎么可以平等呢?
晋平公终于有了一次可以代表全世界最广大贵族阶段利益来展示一下自己这个霸主之威的机会了,他决心教训一下郑国。而且,令他高兴的是,这一次连上大夫叔向也全力拥护他。
对,就是那个动不动便来劝谏自己的那位上大夫叔向。叔向这一次对郑国人的铸刑鼎是发自内心的不支持,对自己的好朋友、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晋平公把教训郑国的任务交给了叔向,叔向欣然领命,他写了一封信去责备子产:
“一直以来,肸视您为知己,对您治理郑国寄予厚望,相信您一定能够将郑国治理好。但现在看来,您的所作所为,令人失望。
从前,先王是以衡量事情的轻重来断定罪行,不制定刑法,这是担心百姓有争夺之心。但由于这样不能防止犯罪,因此先王便用道义来防范,用政令来约束,用礼仪来奉行,用信用来保持,用仁爱来奉养。制定禄位,以勉励服从的人,严厉判罪,以威胁放纵的人
但是,这样还是不能防止人们违法犯罪,于是,先王便用忠诚来教诲他们,根据行为来奖励他们,用专业知识技艺教导他们,用和悦的态度使用他们,用严肃认真对待他们,用威严监临他们,用坚决的态度判断他们的罪行。
在此基础上,先王还要访求聪明贤能的卿相、明白事理的官员、忠诚守信的乡长、慈祥和蔼的老师,共同维持法度。百姓因此而不致于发生祸乱。
把法律公布了,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甚至目无长官,这样一定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为犯了法后,知道自己将被如何处置,那一定会想法去贿赂执法的官员,这样国家势必走向贪腐。
想当年,夏朝制定禹刑,商朝制定汤刑,周朝制定九刑,但这三种刑法的产生后,使国家处于危亡。治理国家,理应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抚定四方。您何必要公布法律呢?
肸听说,国家之将亡,必多法律。肸担心你们郑国很快要危亡了。”
子产会听叔向的吗?当然不会。子产苦笑着,但他对叔向是很尊敬的。他回了一封信给叔向,将自己铸刑鼎的意图作了详细解释,并表达了自己公布法律的决心。“叔向大夫,请您给郑国几年的时候,看看郑国公布了法律的社会效果到底如何,再来责问我子产吧。”子产在信的最后这样写。
效果如何呢?由于郑国大大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透明度,老百姓和各行各业都热烈欢迎啊,大家知道了该怎么做才不违法,所以约束了自己的言行,违法犯罪现象是大大减少!
尤其是法律公布后,将贵族利用刑罚随意裁量的权力作了约束,执法者不敢再随意压榨商人和其他行业,大大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叔向所不知道的是,郑国铸刑鼎二十多年后,晋国也学郑国了,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
叔向更不知道的是,正是郑国的子产大夫,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成文法公布之先例,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先驱!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7944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7944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794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68节 责铸刑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千里草人谢谢您的支持!!
不要以为寡人老了,虽然没有机会和你楚国佬打仗了,但至少寡人在修筑宫殿上,再次胜了你楚国。晋平公洋洋得意。
但此时,郑国出了事。准确地说,不是郑国国内出了乱子,而是郑国在执政大臣子产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关于子产的改革以及执政故事,我们在郑国风云里讲得很详细了,这次让晋平公感到生气的是,郑国的改革措施其中一条,居然是铸刑鼎!
子产为什么要铸刑鼎?原来,子产一心想用依法依礼来维持郑国的社会秩序,但人们有意见了:要我们遵守法律和周礼,但法律在哪里呢?你说法律是在的,是历代先君制订的,但我们不知道啊。
按以前的做法,老百姓只有被抓了起来,才会听到执法官在堂上讲:你,违反了什么什么法律,依法当处以罚款!
其实,在当时,不单是郑国,全世界的诸侯国都是这样,连周王朝也是这样!
法,是贵族们的法,因为法是维护贵族统治而产生的,不是为了你老百姓,你老百姓要知道个屁法啊。所以,一直以来,贵族们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随意处置老百姓,或者按自己的意愿搞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刑律处置,这实际上是一种专制社会下的的血色恐怖。
子产早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了,他认为老百姓之所以会犯法,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有法而不公布,是社会治安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原因出在老百姓不知法上,那便让老百姓知法吧。子产在引导百姓遵守礼仪的同时,专门制订了刑法,规定了哪些情况下属于犯罪,以及犯了罪后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为了让百姓知法,郑国于公元前536年将这些刑法规定都铸在一个大鼎上,并将大鼎安置在都城宫廷大门前,人人可以见到!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了,郑国的子产将刑法铸在鼎上,从而老百姓都知道了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老百姓拍手称快,但贵族们呢?几乎全世界的贵族们都对郑国非常不满:你郑国怎么搞的?胡搞么,严重破坏了一直以来的法不公诸于百姓的规矩。
在贵族们看来,贵族违法与百姓违法当然是不一样的,怎么可以平等呢?
晋平公终于有了一次可以代表全世界最广大贵族阶段利益来展示一下自己这个霸主之威的机会了,他决心教训一下郑国。而且,令他高兴的是,这一次连上大夫叔向也全力拥护他。
对,就是那个动不动便来劝谏自己的那位上大夫叔向。叔向这一次对郑国人的铸刑鼎是发自内心的不支持,对自己的好朋友、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晋平公把教训郑国的任务交给了叔向,叔向欣然领命,他写了一封信去责备子产:
“一直以来,肸视您为知己,对您治理郑国寄予厚望,相信您一定能够将郑国治理好。但现在看来,您的所作所为,令人失望。
从前,先王是以衡量事情的轻重来断定罪行,不制定刑法,这是担心百姓有争夺之心。但由于这样不能防止犯罪,因此先王便用道义来防范,用政令来约束,用礼仪来奉行,用信用来保持,用仁爱来奉养。制定禄位,以勉励服从的人,严厉判罪,以威胁放纵的人
但是,这样还是不能防止人们违法犯罪,于是,先王便用忠诚来教诲他们,根据行为来奖励他们,用专业知识技艺教导他们,用和悦的态度使用他们,用严肃认真对待他们,用威严监临他们,用坚决的态度判断他们的罪行。
在此基础上,先王还要访求聪明贤能的卿相、明白事理的官员、忠诚守信的乡长、慈祥和蔼的老师,共同维持法度。百姓因此而不致于发生祸乱。
把法律公布了,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甚至目无长官,这样一定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为犯了法后,知道自己将被如何处置,那一定会想法去贿赂执法的官员,这样国家势必走向贪腐。
想当年,夏朝制定禹刑,商朝制定汤刑,周朝制定九刑,但这三种刑法的产生后,使国家处于危亡。治理国家,理应效法文王的德行,每天抚定四方。您何必要公布法律呢?
肸听说,国家之将亡,必多法律。肸担心你们郑国很快要危亡了。”
子产会听叔向的吗?当然不会。子产苦笑着,但他对叔向是很尊敬的。他回了一封信给叔向,将自己铸刑鼎的意图作了详细解释,并表达了自己公布法律的决心。“叔向大夫,请您给郑国几年的时候,看看郑国公布了法律的社会效果到底如何,再来责问我子产吧。”子产在信的最后这样写。
效果如何呢?由于郑国大大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透明度,老百姓和各行各业都热烈欢迎啊,大家知道了该怎么做才不违法,所以约束了自己的言行,违法犯罪现象是大大减少!
尤其是法律公布后,将贵族利用刑罚随意裁量的权力作了约束,执法者不敢再随意压榨商人和其他行业,大大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叔向所不知道的是,郑国铸刑鼎二十多年后,晋国也学郑国了,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
叔向更不知道的是,正是郑国的子产大夫,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成文法公布之先例,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先驱!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7944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7944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7944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十三章 晋平公 第68节 责铸刑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千里草人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