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卷 第1208章:各方博弈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1208章:各方博弈

文/牛笔老道
明末黑太子 本章字数:5043 明末黑太子txt下载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最佳女婿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斗破苍穹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超级医仙 诸天投影 万族之劫 奶爸的异界餐厅
    马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以骑兵为作战力量,只不过多尔衮用了一点小伎俩,把索别斯基坑得不轻。

    用专业词语描述就是“战术技巧”,相对落后的一方肯定是要吃亏的,就像当年清军对阵明军时一样……

    堂堂大清王师,就算打不过人多势众且擅用火器的东方蛮子,也必须对西方蛮子痛下杀手才行,不然广阔天地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处了。

    能在短时间内便取得一场大胜,多尔衮当然很高兴,但由于见过大风大浪,故而丝毫没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

    估计歼敌在六万至八万之间,通过俘虏供述贼首在是役投入的总兵力,料想是能打掉对方一多半人马了。

    只要使其不能轻易南下就行了,北上追击的事情,多尔衮根本就不打算去想,因为波兰已经去过了。

    能够让大清王师“帮助”摩拉维亚的百姓收庄稼,多尔衮就心满意足了。

    一切顺利的话,王师在入冬之前再班师回朝即可。

    走得越晚,对本土的粮食依赖就越小。

    既然摩拉维亚的庄稼长势良好,那大清天兵们就实在没必要回家吃饭了……

    由于多瑙河的阻碍,多尔衮也没法带兵去堪称花园般的城市的维也纳去看看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小小的遗憾。

    可只要王师未遭重创,以后总有机会兵临城下的。

    根据探马来报,位于布达佩斯外围的对阵双方,似乎还没动手。

    双方的主帅还真有耐心,不过多尔衮更有耐心,而且胃口更大。

    鉴于波军主力已经在布达佩斯与马丁接连遭受了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

    神圣罗马帝国的主力还被牵制在布达佩斯城下,根本无暇顾及摩拉维亚。

    多尔衮便写信上奏顺鸡皇帝,再增派二十万兵马过来。

    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将摩拉维亚的庄稼收成全都搬到大清去……

    此番并不需要派精锐部队,只要会骑马就行。

    哪怕粮食运不走太多,在半路上吃光都可以。

    摩拉维亚是帝国境内,一切物产都可以用来消耗。

    多尔衮所部先是在波兰腹地所向披靡,而后在摩拉维亚又战胜了波军主力。

    等捷报传至圣京(哈尔科夫),顺鸡自然龙颜大悦,文臣武将们也对睿亲王的功绩交口称赞。

    只有豪格依旧不苟言笑,认为多尔衮无非是出兵赶上了好时候,乃至运气所致,而非眼光独到。

    如若不然,定遭惨败……

    至于调派二十万人过去运粮加吃喝,顺鸡当然非常赞同,哪怕在本地收庄稼,苦力们也是会大量消耗粮食的。

    摩拉维亚有现成的粮食,干嘛不派人过去大吃一顿?

    哪怕最终未能运回来一粒粮食,能在对方的地盘上白养二十万人一个月也是值得的。

    摩拉维亚东部其实并不与清国的西部接壤,中间隔着奥斯曼的地盘。

    不过彼此相距不到五百里,而且奥军的东北部主力现在只集中在瓦拉几亚(罗马尼亚)地区。

    部署在东喀尔巴千山的北部地区的兵力非常有限,对清军的越境行为也是熟视无睹。

    只要不打自己就行了,清军去西边干嘛,奥军全当没瞧见……

    有檬古诸部以及哥萨克的帮助,加上西征携带的牲畜,使得清军完全不缺马匹。

    除了用来防御蛮明与罗刹的二十万人马,以及五万警惕波军动向的部队之外。

    经过一番集思广益,顺鸡便调集了四十万人到摩拉维亚去打牙祭。

    比多尔衮在信里的预期多了整整一倍,因为听说可以随便吃喝,使得各部变得都很积极。

    等四十万蝗虫大军抵达目的地之后,摩拉维亚这边的情况也如睿亲王所概述的那般。

    这便等于在摩拉维亚的土地上,一下子有了六十万只巨型蝗虫!

    让庄稼和农户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交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的农税就别指望了。

    不像以山地为主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境内是平原居多,对清军骑兵完全没有地形优势。

    六十万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在其境内恣意妄为,连吃带拿,可谓嚣张到了极点。

    利奥波德早已接到了告急信,但自己的主力被牵制在布达佩斯,而索别斯基已经战败。

    外援帮不上忙了,自己又无暇分身,只能从本土调兵去救援摩拉维亚了。

    但想到清军的数量据说达到了跟此前自己所部一样的七八十万的时候,利奥波德又犹豫了。

    毫无疑问,对方以骑兵为主,在平原上的机动能力极强。

    自己派去的救兵以步兵为主,骑兵最多能派过去十万,还不是精锐。

    一旦骑兵孤军冒进,被对方重创,步兵又难以及时抵达战场。

    这样的话,己方获胜的几率就很低了,甚至会遭到一场空前的惨败。

    从集结到出征抵达目的地,少说也要一个月以上,届时恐怕清军都已经撤出摩拉维亚了。

    思前想后,利奥波德只能选择暂时咽下这口气。

    等在布达佩斯击败了侯赛因,再找机会向清军报仇。

    可是侯赛因似乎根本就不着急给布达佩斯的守军解围,一点主动进攻的迹象都看不出来。

    从夏季等到入秋,绍姆贝格着急也没办法。

    对方就是不动手,所部又不能放弃现成的战壕,去攻击敌军。

    起初利奥波德与绍姆贝格都不知道侯赛因在等什么,但接到来自摩拉维亚的告急信之后,两人便明白过来了。

    有了大量清军在己方腹地来回折腾,侯赛因就有了倚仗,完全可以等己方撤退再动手了。

    现在就轮到利奥波德左右为难了……

    己方不撤退,奥军就不进攻,还要忍受清军在摩拉维亚随意洗劫当地。

    己方撤退的话,奥军说不定便会趁机发动全线进攻,届时还可能遭到清军的夹击。

    利奥波德不知道清军何时能够撤出摩拉维亚,如果到冬天才走,估计摩拉维亚就不剩什么了,跟当初被欧陆战火荼毒的帝国境内没啥区别了。

    经过与绍姆贝格等高级将领们的数次商议,最终利奥波德决定原地坚守,否则此前所蒙受的巨大伤亡代价就全要付之东流了。

    仅仅损失一个摩拉维亚,对帝国来说还达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无非是从眼前的一个敌人变成两个敌人而已,只要在明年春天,索别斯基能够卷土重来,那么胜利就一定还属于己方!

    等打败了奥军,自己再携手索别斯基,让清军明白谁才是欧陆的主宰者!

    不论是奥斯曼还是清军,都是名副其实的外来入侵者!

    既然圣战已经开始,那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下去,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侯赛因在接到清军在摩拉维亚作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信后,便让麾下各部开始挖掘战壕。

    既然对方想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自己就奉陪到底好了。

    不光是战壕,连临时住所也要一并造好,以便在战场过冬。

    同时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对方突然撤退,己方一定要立即追击。

    否则,那就在布达佩斯外围一起过新年好了!

    在一六七六年夏末至一六七七年年初这段期间里,利奥波德损失了十万人,摩拉维亚还被清军柔躏了一顿。

    索别斯基的翼骑兵在布达佩斯与马丁两地的作战中接连失利,也有十万规模的伤亡,波兰的中东部地区也惨遭清军洗劫。

    由于采用的战略战术都比较得当,奥军的损失不到两万人,不过放弃了已经占据的波兰南部地区,北上华沙的计划也戛然而止。

    顺鸡在多尔衮的努力下,不光从波兰和摩拉维亚得到了不下上万头牲畜和超过三十万奴隶,还拿到了十万多石的小麦。

    兵力损失不过万人,不论是战损比还是投资回报都堪称行业翘楚。

    算是这大半年以来,欧陆战场上的最大赢家了……

    为了找补回来,利奥波德命令十万帝国部队进驻摩拉维亚,名义是协防,同时帮助当地回复春耕。

    等春耕完毕,再让这十万部队从多瑙河东岸南下,在舰队的掩护下,增援绍姆贝格的部队。

    确保绍姆贝格所部的兵力在四十万以上,对侯赛因拥有一点五倍的兵力优势。

    同时让汉诺威、巴伐利亚、勃兰登堡-普鲁士、萨克森这四个盟友再次各增兵两万。

    加上原来的十七万人,使多瑙河西岸的兵力增加到二十五万。

    反奥联军的总兵力达到六十七万,在索别斯基的部队不驰援战场的情况下,也对奥军形成相对的兵力优势。

    易卜拉欣也没闲着,尤其是看过了侯赛因遣人拍摄的关于布达佩斯外围,敌军所挖掘的连绵不绝的战壕与成千上万的帐篷之后。

    这位苏丹便更加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丢失了克拉科夫之后,他不允许战略重镇布达佩斯再失守了。

    增派部队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前期只能派过去十万人马,含三万骑兵与七万步兵。

    不过包括一个营三十六门从明帝国进口的新式重炮,五百辆蒸汽坦克,十艘飞艇,以及本土生产的火炮上千门和战车上千辆。

    蒸汽坦克里有一百辆是装有机枪的新款型,余下也是明帝国新制造的,不过是旧版本。

    明帝国同意每年向奥斯曼出口至少两百辆安装了机枪的新式坦克,每季度交付五十辆。

    如果产能有余的话,数量或可增至一百辆,这让易卜拉欣在高兴的同时也憧憬起来。

    明帝国皇帝同意每年向己方出口两千辆旧版新坦克以及少量新版新坦克,这势必使得奥军战斗力倍增。

    重炮方面,每月可交付半个营,也就是十八门,全年可达两百一十六门,射速等同于数量十倍于此的普通重炮。

    而且由于明帝国与奥斯曼的友好关系,这次破天荒地出口了五百枚战术导弹,不禁让易卜拉欣大喜过望。

    加上将会分为四次交付的一万支左轮短铳和十万支左轮步枪,预计将使奥军在入夏之后,战斗力得到攀升。

    尽管这些武器都是用战马、坚果、毯子、石油、沥青、成品油等东西换来的,但易卜拉欣认为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尤其是后三样东西,在自己的地盘上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完全不用担心产量的问题。

    尤其是在明帝国的海上运力超过荷兰,跃居世界第一之后,配合世界第四的奥斯曼船队,运作从波斯湾到明帝国的航线毫无问题。

    明帝国分别在青岛与泉州各建成了一座商业造船基地,均拥有多大六十座船坞,其中四千吨级、七千吨级、一万吨级的船坞各二十座。

    范例是现成的,就是三级铁甲舰、四级铁甲舰、五级铁甲舰。

    由于不需要考虑作战事宜,钢材也不需要用最好的。

    故而不但成本很低,而且建造的速度也只有同吨位战舰的七成时间。

    这便意味着每三年,便可下水超过八十万吨的商船。

    虽然荷兰的商船总数有近六千艘,不过总吨位只有三百万吨左右,平均到每船不过五百吨而已。

    明帝国在一六七五年年底,商船的总吨位就超过了荷兰,坐上了商业海运的霸主宝座。

    哪怕荷兰造船业也非常发达,而且很善于建造木制商船。

    然而由于本国人口数量的限制,必须聘请大量外国水手。

    加上建设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以及消化英格兰东部地区需要大量资金,让荷兰对造船业不能全力以赴。

    明帝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消化鲜卑利亚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而修建横亘这个地区的铁路也要耗费巨资。

    不过明帝国有连个办法来降低这个项目的投资成本,一来是用大量奴隶矿工开采新发现的金矿,二来则是通过扩大出口金额来提高贸易顺差。

    对于此二者,明帝国都是很有经验的,故而丝毫不影响建设造船基地以及大量新建蒸汽式铁甲商船。

    这种商船的建造成本更高,但船体不会生蛆,抗风浪能力更佳,平均航速也更快,优点非常明显。

    没等开工建造,所有一百二十艘新式商船便被海商们抢购一空,一艘都没剩下,而且预订了一倍于此的数量。

    这就说明了新式商船已经在海运市场崭露头脚,被大家接受的同时,顺便开启了海运业的未来……

(快捷键 ←)上一章:第1207章:马丁战役 返回《明末黑太子》目录 下一章:第1209章:骑士精神(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