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39章:交锋盐税
明末黑太子 本章字数:3474 明末黑太子txt下载
你俩没钱就三缄其口,有钱就继续怼,老子这里照单全收,多多益善。
一万两不嫌少,一亿两不嫌多!
就问你们怕不怕???
啊哈哈哈哈……
“可有爱卿疏言否?”幺鸡看着下面的朝臣,等了大概五秒钟都无人搭话,只能自己继续说:“我大明尚处于天灾阶段,遂只能全线防御。现外敌虽退,然庄稼绝收,百姓无可依靠,但万不可被流寇余孽加以利用。山东乃是江淮门户,战略地位尤其重要,迁徙百姓、筑城据守已是大势所趋,须立即予以实施,万不可迟疑拖延。”
我看这回还谁敢反对,张嘴就一万两,设最低消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户部尚书李待问基本赞同太子打算在山东一地实施的“以工代赈”计划,只是在选址等细节问题上还有些许疑问:“启禀太子殿下,不知殿下有意在何处筑城?”
太子决意不想白洒银子的话,想拯救山东的百万灾民,就只能走“以工代赈”这一条路,那么筑城就像其所说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选址当然是重中之重。
“北线在莱州府掖县焦家与登州府招远县玲珑筑城,南线在日照县与胶州灵山卫筑城。北线两城当以以开矿为主。南线两城日照充足,自然以晒盐为主。”
招远金矿自宋朝景德四年(1007年)便开始采掘,到一千多年之后还在开采,在千年时间里供挖出黄金两百多吨。
而最让人心动的是,从莱州到招远一线的地下卧有一条名副其实的“金龙”,即遍布大小金矿二十余座,说是遍地是黄金都不过分。
仅焦家金矿周边三公里之内便有河东、新城两座金矿,彼此之间距离很近,开采起来十分便利。而莱州府境内另有西岭、纱岭、腾家、新立村四座金矿,四矿合计可开采储量高达千吨以上。
反正山东闹了灾荒,眼下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多到上百万之众,这么多人没事干就没饭吃,没饭吃就可能会揭竿而起,与其那样,还不如都特么集中起来去挖矿晒盐。
不论如何,哪怕是京城都丢了,也要守住山东半岛这个“金饭碗”,这里才是大明帝国价值连城的关键地方,从长期来分析,能不能翻身就看“乱矿流战术”了。
对付皇太鸡的三本主基地,幺鸡必须多开一本分基地,因为搞军备竞赛是极其烧钱的,动辄数千万两银子。没钱的话,等清军大举南下,自个不投降就只能跑路了。
本来朝臣们多半是反对耗资巨大的筑城计划的,听闻太子一下子要筑四座城池,心里更是不爽,筹划着如何反对,但细想起来,在山东北部所要修筑的两座城池,貌似并非在海边。
如此看来,要想“以工代赈”,给灾民们讨个生计,那就必须开矿了。莫非太子业已知晓矿藏所在位置?
在招远县筑城的目的,只怕是要采掘那座金矿吧?
这可了不得,必须问个明白才是。
工部尚书刘遵宪急忙出列,询问一二:“启禀太子殿下,微臣不知殿下在掖县与招远筑城,可否以为开矿?”
有了前车之鉴,哪怕身为一部尚书,要想跟太子叫板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问及题外话,昨个晚上您都吃了什么啊,那就当场惨死了……
“刘爱卿所言正是!”
幺鸡都猜到这货接下来想说什么了,不过身为“奥斯卡影帝”的外孙,拥有足够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必须配合到位才是嘛。
既然太子坦然承认,刘遵宪便祭出一道金牌令箭:“殿下此举只怕有与民争利之嫌,逆天悖理,举步维艰。再者说来,我朝自万历年间,屡派内侍奔赴各地开矿,不仅收效甚微,更时常激发珉众愤慨。此举或得不偿失,还望殿下三思!”
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的矿税是广义上的,包括其他工商税收。其实施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就是为了改善帝国早已畸形的税收结构。
只不过悲剧在于这位不爱上朝的皇帝,想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实力强大的文官集团与其背后的工商利益集团,除非这两大集团互撕,否则不可能有获胜的希望。
有了刘遵宪的开路,吏部左侍郎陈必谦便搬出实例道:“启禀殿下,臣依稀记得,在万历二十八年,凤阳巡抚李三才便上疏圣上,曰矿税繁兴,则万民失业,陛下乃万民之主,惟不能夺民之食。微臣以为,若矿使遍布各地,广颁搜刮之令,必巧取豪夺,致使民不聊生,为我大明千秋社稷,此举万不可为也!”
到了崇祯执政的末期,朝廷上的东林余孽已经不太多了,但仍旧有不少人,比如陈必谦便是其中之一,平时看不出任何端倪,但凡涉及矿税,那就等于踩了这帮人的狗尾巴。
只要涉及自身利益,莫说是首辅大人,就是诋毁皇帝的事情,他们都干得出来。在否决矿税的问题上,作为工商业集团的代言人,东林内部的态度是极其一致的。
当年的矿税太监便是万历皇帝绕开东林控制的一条特殊渠道,所以为了打击皇帝的一意孤行,东林便与联合起来,不惜以煽动百姓,以曝力的方式来对抗皇帝的命令。
见到小太子被怼得默不作声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商周祚乘机疏言道:“启禀殿下,一物一货所缴之税多不胜举,商人无利可图,百姓深受其害,矿税所得之银均来自层层盘剥,此举乃是敲骨吸髓之法,深含珉众之血泪,殿下万不能广派征榷之使,而使得各地陡生祸乱!”
不批驳矿税的东林不是一个合格的东林,如果换成是甩锅爹,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对,估计又得收回自己的打算,老老实实地继续向老农们要钱去了。
从以往的经验上看,只要朝臣们坚持己见,便可屡屡得逞。在无赖般的利益集团面前,皇帝反倒成了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这在明末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还有更甚的,在万历三十四年,云南曝徒悍然处死矿税太监杨荣,神宗皇帝居然气得没招了,最后只能以绝食抗议,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愧为大怼朝的一朵奇葩。
幺鸡沉着脸,看着下面居心叵测的混蛋们问道:“还有说的吗?如果没有,那本宫就说说矿税的事情吧,刚才谁说矿税是敲骨吸髓之法?本宫算过,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矿监税使总计向内库呈献白银不过五百七十万两,黄金不足一万三千两,折合起来不到六百万两,均摊到每年,不到六十万两。敢问商爱卿,一年只征收六十万两的矿税,这敲骨吸髓之法是不是少了点啊?”
商周祚万没料到太子是有备而来,居然搬出了具体数字,这立刻让他感到措手不及,要想出上佳对策还得在心里好好筹谋一番才是,所以被批地有些语结,一时间难以反驳。
一个目标被喷地哑火了,幺鸡并没有打算收手,而是继续反击:“依陈爱卿所言,每年区区六十万两的矿税便是巧取豪夺,那每年偷逃千万两的税费,是不是该抄家灭族啊?”
这朝会上事事都要怼,今天不把你们怼爽、怼嗨、怼出高嘲,你们是不会舒坦地翻白眼的,那本尊就满足你们的小小心愿好了。
既然太子问到了,陈必谦也不会坐以待毙,反而好像抓住了一线机会:“臣不知殿下所指,在我大明境内,何人胆敢偷逃千万两税费?”
真是太可笑了,太子虽然才智过人,可若是打算拿那矿税一较高低,那决然不是自己的对手,陈必谦对此还是信心十足的。
幺鸡见到这货居然有恃无恐地等着自己出招,便问起户部尚书:“李待问,去岁我朝产盐总计几何?”
李待问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只得回禀:“启禀殿下,约五万万斤!”(5亿斤)
“每斤盐税几何?”
“……启禀殿下,每斤盐税应为白银两分五厘!”(0.025两银子/斤)
“五万万斤应缴多少盐税?”
“启禀殿下,且容臣一算……应为一千两百五十万两!”
“去岁户部实际所收盐税几何?”
“启禀殿下,去岁户部受到盐税为七十三万余两!”
“本宫没听错吧?是一百七十三万余两?还是一千零七十三万余两?”
“……启禀殿下,户部确系,去岁盐税所收,仅为七十三万余两!”
这下真相大白了,按照太子与李待问的对话来计算,这盐税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啊。
朝臣们都被惊呆了,大家都万万没想到光是盐税一项,朝廷就能收这么多银子。
虽然只是一个应收数额,可的确已经激发起了大家足够的好奇心。
幺鸡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便重新锁定目标:“陈爱卿以为偷逃的上千万两盐税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就等于在问:您昨晚吃了什么大餐啊?不妨说与本宫听听,也好让大家乐呵乐呵!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742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742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742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9章:交锋盐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牛笔老道谢谢您的支持!!
一万两不嫌少,一亿两不嫌多!
就问你们怕不怕???
啊哈哈哈哈……
“可有爱卿疏言否?”幺鸡看着下面的朝臣,等了大概五秒钟都无人搭话,只能自己继续说:“我大明尚处于天灾阶段,遂只能全线防御。现外敌虽退,然庄稼绝收,百姓无可依靠,但万不可被流寇余孽加以利用。山东乃是江淮门户,战略地位尤其重要,迁徙百姓、筑城据守已是大势所趋,须立即予以实施,万不可迟疑拖延。”
我看这回还谁敢反对,张嘴就一万两,设最低消费,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户部尚书李待问基本赞同太子打算在山东一地实施的“以工代赈”计划,只是在选址等细节问题上还有些许疑问:“启禀太子殿下,不知殿下有意在何处筑城?”
太子决意不想白洒银子的话,想拯救山东的百万灾民,就只能走“以工代赈”这一条路,那么筑城就像其所说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选址当然是重中之重。
“北线在莱州府掖县焦家与登州府招远县玲珑筑城,南线在日照县与胶州灵山卫筑城。北线两城当以以开矿为主。南线两城日照充足,自然以晒盐为主。”
招远金矿自宋朝景德四年(1007年)便开始采掘,到一千多年之后还在开采,在千年时间里供挖出黄金两百多吨。
而最让人心动的是,从莱州到招远一线的地下卧有一条名副其实的“金龙”,即遍布大小金矿二十余座,说是遍地是黄金都不过分。
仅焦家金矿周边三公里之内便有河东、新城两座金矿,彼此之间距离很近,开采起来十分便利。而莱州府境内另有西岭、纱岭、腾家、新立村四座金矿,四矿合计可开采储量高达千吨以上。
反正山东闹了灾荒,眼下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多到上百万之众,这么多人没事干就没饭吃,没饭吃就可能会揭竿而起,与其那样,还不如都特么集中起来去挖矿晒盐。
不论如何,哪怕是京城都丢了,也要守住山东半岛这个“金饭碗”,这里才是大明帝国价值连城的关键地方,从长期来分析,能不能翻身就看“乱矿流战术”了。
对付皇太鸡的三本主基地,幺鸡必须多开一本分基地,因为搞军备竞赛是极其烧钱的,动辄数千万两银子。没钱的话,等清军大举南下,自个不投降就只能跑路了。
本来朝臣们多半是反对耗资巨大的筑城计划的,听闻太子一下子要筑四座城池,心里更是不爽,筹划着如何反对,但细想起来,在山东北部所要修筑的两座城池,貌似并非在海边。
如此看来,要想“以工代赈”,给灾民们讨个生计,那就必须开矿了。莫非太子业已知晓矿藏所在位置?
在招远县筑城的目的,只怕是要采掘那座金矿吧?
这可了不得,必须问个明白才是。
工部尚书刘遵宪急忙出列,询问一二:“启禀太子殿下,微臣不知殿下在掖县与招远筑城,可否以为开矿?”
有了前车之鉴,哪怕身为一部尚书,要想跟太子叫板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问及题外话,昨个晚上您都吃了什么啊,那就当场惨死了……
“刘爱卿所言正是!”
幺鸡都猜到这货接下来想说什么了,不过身为“奥斯卡影帝”的外孙,拥有足够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必须配合到位才是嘛。
既然太子坦然承认,刘遵宪便祭出一道金牌令箭:“殿下此举只怕有与民争利之嫌,逆天悖理,举步维艰。再者说来,我朝自万历年间,屡派内侍奔赴各地开矿,不仅收效甚微,更时常激发珉众愤慨。此举或得不偿失,还望殿下三思!”
万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的矿税是广义上的,包括其他工商税收。其实施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就是为了改善帝国早已畸形的税收结构。
只不过悲剧在于这位不爱上朝的皇帝,想以一己之力来对抗实力强大的文官集团与其背后的工商利益集团,除非这两大集团互撕,否则不可能有获胜的希望。
有了刘遵宪的开路,吏部左侍郎陈必谦便搬出实例道:“启禀殿下,臣依稀记得,在万历二十八年,凤阳巡抚李三才便上疏圣上,曰矿税繁兴,则万民失业,陛下乃万民之主,惟不能夺民之食。微臣以为,若矿使遍布各地,广颁搜刮之令,必巧取豪夺,致使民不聊生,为我大明千秋社稷,此举万不可为也!”
到了崇祯执政的末期,朝廷上的东林余孽已经不太多了,但仍旧有不少人,比如陈必谦便是其中之一,平时看不出任何端倪,但凡涉及矿税,那就等于踩了这帮人的狗尾巴。
只要涉及自身利益,莫说是首辅大人,就是诋毁皇帝的事情,他们都干得出来。在否决矿税的问题上,作为工商业集团的代言人,东林内部的态度是极其一致的。
当年的矿税太监便是万历皇帝绕开东林控制的一条特殊渠道,所以为了打击皇帝的一意孤行,东林便与联合起来,不惜以煽动百姓,以曝力的方式来对抗皇帝的命令。
见到小太子被怼得默不作声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商周祚乘机疏言道:“启禀殿下,一物一货所缴之税多不胜举,商人无利可图,百姓深受其害,矿税所得之银均来自层层盘剥,此举乃是敲骨吸髓之法,深含珉众之血泪,殿下万不能广派征榷之使,而使得各地陡生祸乱!”
不批驳矿税的东林不是一个合格的东林,如果换成是甩锅爹,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对,估计又得收回自己的打算,老老实实地继续向老农们要钱去了。
从以往的经验上看,只要朝臣们坚持己见,便可屡屡得逞。在无赖般的利益集团面前,皇帝反倒成了值得同情的弱势群体,这在明末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还有更甚的,在万历三十四年,云南曝徒悍然处死矿税太监杨荣,神宗皇帝居然气得没招了,最后只能以绝食抗议,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不愧为大怼朝的一朵奇葩。
幺鸡沉着脸,看着下面居心叵测的混蛋们问道:“还有说的吗?如果没有,那本宫就说说矿税的事情吧,刚才谁说矿税是敲骨吸髓之法?本宫算过,从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矿监税使总计向内库呈献白银不过五百七十万两,黄金不足一万三千两,折合起来不到六百万两,均摊到每年,不到六十万两。敢问商爱卿,一年只征收六十万两的矿税,这敲骨吸髓之法是不是少了点啊?”
商周祚万没料到太子是有备而来,居然搬出了具体数字,这立刻让他感到措手不及,要想出上佳对策还得在心里好好筹谋一番才是,所以被批地有些语结,一时间难以反驳。
一个目标被喷地哑火了,幺鸡并没有打算收手,而是继续反击:“依陈爱卿所言,每年区区六十万两的矿税便是巧取豪夺,那每年偷逃千万两的税费,是不是该抄家灭族啊?”
这朝会上事事都要怼,今天不把你们怼爽、怼嗨、怼出高嘲,你们是不会舒坦地翻白眼的,那本尊就满足你们的小小心愿好了。
既然太子问到了,陈必谦也不会坐以待毙,反而好像抓住了一线机会:“臣不知殿下所指,在我大明境内,何人胆敢偷逃千万两税费?”
真是太可笑了,太子虽然才智过人,可若是打算拿那矿税一较高低,那决然不是自己的对手,陈必谦对此还是信心十足的。
幺鸡见到这货居然有恃无恐地等着自己出招,便问起户部尚书:“李待问,去岁我朝产盐总计几何?”
李待问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只得回禀:“启禀殿下,约五万万斤!”(5亿斤)
“每斤盐税几何?”
“……启禀殿下,每斤盐税应为白银两分五厘!”(0.025两银子/斤)
“五万万斤应缴多少盐税?”
“启禀殿下,且容臣一算……应为一千两百五十万两!”
“去岁户部实际所收盐税几何?”
“启禀殿下,去岁户部受到盐税为七十三万余两!”
“本宫没听错吧?是一百七十三万余两?还是一千零七十三万余两?”
“……启禀殿下,户部确系,去岁盐税所收,仅为七十三万余两!”
这下真相大白了,按照太子与李待问的对话来计算,这盐税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啊。
朝臣们都被惊呆了,大家都万万没想到光是盐税一项,朝廷就能收这么多银子。
虽然只是一个应收数额,可的确已经激发起了大家足够的好奇心。
幺鸡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便重新锁定目标:“陈爱卿以为偷逃的上千万两盐税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就等于在问:您昨晚吃了什么大餐啊?不妨说与本宫听听,也好让大家乐呵乐呵!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742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742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742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39章:交锋盐税)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牛笔老道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