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四百三十二章 政令
娘子她娇心似铁 本章字数:2499 娘子她娇心似铁txt下载
吕博承先是要求原来各州各府各县的私塾,有条件的可以重新开馆。
当然并没有强迫。
这事也强迫不来。
另外,又在徐州开了一间由官府举办的学馆。专门培训预备官员。教授一些官场上所需的学识和为官经验之类的东西。
之前来应征,但还未达到条件的,扣除掉人品实在不行的,比如应财这种。
先是送女人,见女人起不了作用,又把花颜抛下,自个跑了。
除去这类人品不行的之外,其余人都邀请他们到学馆里入学。费用由徐州衙门全出。
培训好之后,会根据学员们的表现,安排他们到各州各府县入职。
除此之外,该学馆还把正入职的各州府官员,每年定时在诉职的时候,到学馆回炉培训一段时间。
此政令一出,镇海各州县又沸腾了。
原本十年寒窗只知道埋头读书,以求一朝跃龙门,改变自己改变门楣的读书人,几乎可以说,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除了读书做账,什么农活都干不了,科举停滞,这些人在家里呆着,几乎跟个废人没差了。
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些书生了。
但现在私塾要开了,可以应征去当先生啊,或者自己也开一间私塾,收几个学生。
每月也能挣上些养家银子的。
各州府的书生们,立刻沸腾了起来。
后来再一打听,听说徐州开了一间官员预备学馆,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入学,而且免收束脩,连吃饭住宿等费用都由官府出。
听说将来学好了,还分配工作,直接就当官了,最差也能入官府当个杂役,领上一份公粮。
那叫一个群情沸腾。
镇海辖内各地书生纷纷往徐州赶。
而老百姓们得了消息,也是止不住的激动。
原来还觉得读书无用,现在哪里是无用。是太有用了。徐州、楚州各地张榜招贤,没点学识的人家都不要,最后录用了许多各个地方来的读书人。
便宜了外人。
这哪行。
读书!必须读书!一听私塾开了不少,立刻把家里的孩子都送了去。
现在镇海太平了不少,之前官府张榜求贤,福利待遇那么好,大家艳羡得眼冒绿光,但苦于胸中无墨,失了机会。
如今兜里银子也有几个了,都愿意送孩子过去念两三年书,认个字,将来没准也有一番造化呢。
再说了,肥水总不好老是流到外人田里去。
于是,原本各州县停掉的一些私塾学馆,又纷纷重新开立了起来。
那叫一个热闹。
而原本因为被涮下来,在镇海就职无望的人,心里正伤心失落着,大老远辛苦跑来一趟,现在却被涮下来了,简直无颜回去。
可现在却听说由官府开了一间官员预备学馆,招他们入学,可以免费培训他们,不收束脩,吃饭住宿还免费,将来还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分配工作,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任职。
这些千里投奔过来的学子们,那叫一个激动!
原本在客栈都收拾好行李,打算回乡了,现在又遇上了这种好事!激动得觉都睡不好,一大清早就纷纷往徐州官府举办的“思贤学馆”跑。
就怕跑得慢了,名额满了。
与此同时,苏青媖则写了一封信回山里,打算叫一些书读得好,术数也好的毕业了的年纪稍大一些的学生来镇海工作。
之前她在山里开学馆,也没想过他们将来的就业问题。只是不想山里的娃子一代一代都是个睁眼瞎。
如果让山民们看到他们的孩子读完书出来,比他们之前没读书生活得更好,也许山里的孩子会有更多人会去学馆念书吧。
等苏青媖这边寄好信,发现现在镇海钱不缺了,人才的问题也初步得到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粮食问题了。
如果有钱,但缺粮,还要向别国属地买粮,就会被人钳制,将来必是束手束脚。
于是,自开春后,苏青媖便开始考虑起粮食的问题。
一年两熟,在徐州怕是有点难。徐州冬天太冷,冬天季节长,怕是紧不上两季种植。但可以往扬州泗州那边去试一试。
那两州要相对暖和一些。一年两熟应该能做得到。
开了春,苏青媖就派了手下的人到其他各州去检查粮食生产情况,并在各州买一些田地和庄子。
哪怕镇海这几年太平不少,但往南逃的百姓还是很多,很多田地都荒芜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无人耕种。
吕博承先是向各州下令清查土地情况,后又出了一系列勉农的措施。
鼓励泗州宿州扬州等地一年种两季,第二季粮种可向当地府衙赊购,等收割后再还。
若年景不好,天灾人祸,致收粮无望,官府将不会再收粮种的钱。
一系列的政令下达到各州。
要一地两种,头一季种粮时间就要大大提前,需在暖和的地方或是暖室提前育秧,才能保证在土地一化冻就插上秧。
不然一化冻才开始准备,那么等一季稻收割后,再怎么紧着种第二茬,也是收获无望的。第二茬稻还不到收割的季节就会被霜打了,第二季将颗粒无收。
苏青媖一年两熟种了这么多年,还是很有经验的。但镇海各地的天气情况如何,她不是很清楚。
找了各州各府的庄稼人问了一番,又看了各州府的县志,查了最近几年的气候情况,做了一番详细的计划后,苏青媖才由着吕博承把政令颁布下去。
然后她也在自己的田地庄子布置了下去。
事情布置完,苏青媖一看,项尚被她支使的团团转。他要忙活铁匠铺的事情,忙着开铺,还要忙田土的事,简直分身乏术。
苏青媖立刻就发现她手下人手不够用了。
于是她又采买了一批人,但是,做事的人是不缺了,但能管事的人却几乎没有。苏青媖头疼得紧,要不是她挺个大肚子,都恨不得亲自上手了。
但好在开耕前,这个问题解决了。
苏三溪、苏四泉跟着山里学馆的学生们来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6927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6927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6927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三十二章 政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芭蕉夜喜雨谢谢您的支持!!
当然并没有强迫。
这事也强迫不来。
另外,又在徐州开了一间由官府举办的学馆。专门培训预备官员。教授一些官场上所需的学识和为官经验之类的东西。
之前来应征,但还未达到条件的,扣除掉人品实在不行的,比如应财这种。
先是送女人,见女人起不了作用,又把花颜抛下,自个跑了。
除去这类人品不行的之外,其余人都邀请他们到学馆里入学。费用由徐州衙门全出。
培训好之后,会根据学员们的表现,安排他们到各州各府县入职。
除此之外,该学馆还把正入职的各州府官员,每年定时在诉职的时候,到学馆回炉培训一段时间。
此政令一出,镇海各州县又沸腾了。
原本十年寒窗只知道埋头读书,以求一朝跃龙门,改变自己改变门楣的读书人,几乎可以说,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除了读书做账,什么农活都干不了,科举停滞,这些人在家里呆着,几乎跟个废人没差了。
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些书生了。
但现在私塾要开了,可以应征去当先生啊,或者自己也开一间私塾,收几个学生。
每月也能挣上些养家银子的。
各州府的书生们,立刻沸腾了起来。
后来再一打听,听说徐州开了一间官员预备学馆,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入学,而且免收束脩,连吃饭住宿等费用都由官府出。
听说将来学好了,还分配工作,直接就当官了,最差也能入官府当个杂役,领上一份公粮。
那叫一个群情沸腾。
镇海辖内各地书生纷纷往徐州赶。
而老百姓们得了消息,也是止不住的激动。
原来还觉得读书无用,现在哪里是无用。是太有用了。徐州、楚州各地张榜招贤,没点学识的人家都不要,最后录用了许多各个地方来的读书人。
便宜了外人。
这哪行。
读书!必须读书!一听私塾开了不少,立刻把家里的孩子都送了去。
现在镇海太平了不少,之前官府张榜求贤,福利待遇那么好,大家艳羡得眼冒绿光,但苦于胸中无墨,失了机会。
如今兜里银子也有几个了,都愿意送孩子过去念两三年书,认个字,将来没准也有一番造化呢。
再说了,肥水总不好老是流到外人田里去。
于是,原本各州县停掉的一些私塾学馆,又纷纷重新开立了起来。
那叫一个热闹。
而原本因为被涮下来,在镇海就职无望的人,心里正伤心失落着,大老远辛苦跑来一趟,现在却被涮下来了,简直无颜回去。
可现在却听说由官府开了一间官员预备学馆,招他们入学,可以免费培训他们,不收束脩,吃饭住宿还免费,将来还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给他们分配工作,安排他们到合适的岗位任职。
这些千里投奔过来的学子们,那叫一个激动!
原本在客栈都收拾好行李,打算回乡了,现在又遇上了这种好事!激动得觉都睡不好,一大清早就纷纷往徐州官府举办的“思贤学馆”跑。
就怕跑得慢了,名额满了。
与此同时,苏青媖则写了一封信回山里,打算叫一些书读得好,术数也好的毕业了的年纪稍大一些的学生来镇海工作。
之前她在山里开学馆,也没想过他们将来的就业问题。只是不想山里的娃子一代一代都是个睁眼瞎。
如果让山民们看到他们的孩子读完书出来,比他们之前没读书生活得更好,也许山里的孩子会有更多人会去学馆念书吧。
等苏青媖这边寄好信,发现现在镇海钱不缺了,人才的问题也初步得到解决了。
接下来就是粮食问题了。
如果有钱,但缺粮,还要向别国属地买粮,就会被人钳制,将来必是束手束脚。
于是,自开春后,苏青媖便开始考虑起粮食的问题。
一年两熟,在徐州怕是有点难。徐州冬天太冷,冬天季节长,怕是紧不上两季种植。但可以往扬州泗州那边去试一试。
那两州要相对暖和一些。一年两熟应该能做得到。
开了春,苏青媖就派了手下的人到其他各州去检查粮食生产情况,并在各州买一些田地和庄子。
哪怕镇海这几年太平不少,但往南逃的百姓还是很多,很多田地都荒芜了,大片大片的田地无人耕种。
吕博承先是向各州下令清查土地情况,后又出了一系列勉农的措施。
鼓励泗州宿州扬州等地一年种两季,第二季粮种可向当地府衙赊购,等收割后再还。
若年景不好,天灾人祸,致收粮无望,官府将不会再收粮种的钱。
一系列的政令下达到各州。
要一地两种,头一季种粮时间就要大大提前,需在暖和的地方或是暖室提前育秧,才能保证在土地一化冻就插上秧。
不然一化冻才开始准备,那么等一季稻收割后,再怎么紧着种第二茬,也是收获无望的。第二茬稻还不到收割的季节就会被霜打了,第二季将颗粒无收。
苏青媖一年两熟种了这么多年,还是很有经验的。但镇海各地的天气情况如何,她不是很清楚。
找了各州各府的庄稼人问了一番,又看了各州府的县志,查了最近几年的气候情况,做了一番详细的计划后,苏青媖才由着吕博承把政令颁布下去。
然后她也在自己的田地庄子布置了下去。
事情布置完,苏青媖一看,项尚被她支使的团团转。他要忙活铁匠铺的事情,忙着开铺,还要忙田土的事,简直分身乏术。
苏青媖立刻就发现她手下人手不够用了。
于是她又采买了一批人,但是,做事的人是不缺了,但能管事的人却几乎没有。苏青媖头疼得紧,要不是她挺个大肚子,都恨不得亲自上手了。
但好在开耕前,这个问题解决了。
苏三溪、苏四泉跟着山里学馆的学生们来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69277.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69277/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69277.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三十二章 政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芭蕉夜喜雨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