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章节目录 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
第一日不落帝国 本章字数:8796 第一日不落帝国txt下载
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
帝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彻底的和平,无论是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都消失了,就连英法百年战争这样的大势都被终结了(得益于两国王室的新联姻关系和苏格兰爱尔兰两国合并给英国带去的补偿,战争被一系列的合约终结了。后面章节将会介绍详细的内容)整个世界一片和平。外患没有了自然就要看看内患。帝国有内患吗?显然是没有的。
国家境内外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平稳的运作下去就是政府的唯一追求了,升官发财就只能慢慢的熬资历和按部就班的工作了,想什么依靠战功和政绩突出加快升官发财的速度只能是属于那些有魄力胆识的强势人物的办法,而那些弱势人物溜须拍马攀龙附凤的古典时代手段渠道统统都被制度和监督堵住了。
盛世自然而然的在内外环境十分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这不仅仅出现在华夏帝国境内,整个世界都迎来了黄金的时代。
不论是欧洲的几个“大国”还是赤洲的玛雅联合王国(即将改组为玛雅王国,最大的玛雅潘土王彻底搞定了其余城邦的权贵,建立了一套虚封实职的政治体系,偷换概念的让这些权贵交出地盘的治权和武装力量,成为各自地盘文官和军官,然后让出玛雅潘的文武官员的位置,用富庶的都城吸引胸无大志的权贵前来定居,无耻的抄袭路易十四的大招,然后让那些不放权的权贵领着财政发放的薪资担当城市官员,一旦这些官员犯了错就会失去职务,这意味着中央权力拥有了人事任免权。关键在于让他们交出武装,职务赎买和薪资发放收买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煽动被克扣军饷士兵杀掉那些反对派和不开眼的军官,种种措施之后权力就被集中到了可可姆家族手中)和奇穆王国都成为了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极。
它们非常占主场优势地区资源(玛雅的热带经济作物、木材、石油,奇穆的硝石、铜矿、银矿)让华夏帝国的投资和合作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过境内的投资收益。
是不是和平的环境就能带来繁荣呢?加上资源丰富呢?看看以色列吧。
华夏帝国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的现实让国人的劳动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投资这些国家和邻近三级国土的项目获取超额利润的根源还是来自这些国家相对于移民廉价充足的劳动力供应。这些国家不仅仅让不值一文的富余劳动力换区了大量外汇和进口商品,还极大的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地位和劳动者技能水平。
对内对外的大规模单纯商品倾销时代在建国之后打开各国国门仅仅只持续了5、6年就变成了资本输出和技术出口了。原因很简单,帝国的急速扩张让领土超过了世界的大部分面积,全世界所有的贸易市场有80是国内贸易额。对外的倾销仅仅只是为了剪羊毛,实在是剪不了多少羊毛,停留在石器时代的玛雅和奇穆与停留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欧洲与中东盟国能提供多少羊毛呢,一个进入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工业化的吕宋群岛殖民地仅仅依靠出口经济作物和矿产进口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就能提供这些盟国贸易额的总和。
帝国对外的商品倾销很快就让这些盟国流失了大量贵金属货币,陷入了通货紧缩的他们几乎被榨干了。为了剪更多的羊毛,资本家们自然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这些地区的市场,搞起了市场培育。
事实上穿越众控制的看得见的手只看到了国内,对国外的事情根本不想投入精力去管。一想到庞大的殖民地经济就头大的参议院经济领域相关的委员会头头们根本没有精力去管这些盟国的事情。第一代的盟国权贵子弟留学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国搞起了试点特区或者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拿着帝国各个公私机构贷款和投资款的带路党很快就将国家卖的一干二净。
除了少数的聪明人在带路的过程中配合密切深受赏识,抓住机会装满了自己的腰包,成为了祖国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和第一批新寡头。其他绝大部分的留学生还是成为了打工仔和买办。
旧时空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这样记述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穿越众建立的这个大帝国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准。李基的学生。著名的经济学家王百川在报纸上写到‘北方的游牧民族被我们的贸易驯服,老老实实的为我们牧羊养牛,东方的高丽和日本也放下了脆弱的自尊成为了帝国的臣民,成为了职业的渔夫和伐木工;南方的群岛和大陆无数的原住民为帝国开辟了品种众多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每年输入本土的蔗糖、香料、橡胶、热带水果、棕榈油、麻料多达百万吨。古老的中南半岛佛国和三藏法师的取经道路上的诸国都成为了帝国的大米、棉花产地,西方的伊斯兰诸国也因为贸易充斥着帝国的文明光辉。只要有海岸线的地方就有帝国公民的身影,只要有港口的国家就能享受帝国贸易带去的繁荣。殖民地的红木、象牙、玳瑁、大理石、皮革、装点着公民的房间,海外领土的翡翠、黄金、白金、白银、宝石、珍珠充斥着淑女们的梳妆台,盟国的可可、咖啡、甜酒、调味品和山珍海味丰富了民众的餐桌。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时代。’
这段话侧面显示了进口的货物性质都是原材料。有些时候强调海外的繁荣也是为了掩盖资本输出和倾销工业品的遮羞布。只有投资和减少剪刀差,提高贸易伙伴的购买力才能持久的剪羊毛。没有多少媒体会说本国出口了多少万的工业品和高精尖设备,这无益于提高国民荣誉感自豪感。反而让人认识到剪刀差的巨大和剥削程度。
帝国本土提供资本、技术、工业品、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食品、劳动力、原料、能源、市场的简单分工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全球化格局了。
穿越众在推动第二次工业化的电气革命中自然而然的挑选那些开采成本低的表层油气田,放弃了那些储量小、成本高的油气田。那么全球采油成本最低的地方自然是海湾地区了,为了支持塞尔柱和萨拉森的石油开采、运输和提炼能力,穿越众在海湾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程和学校。这些让当地人致富的工程和学校很快就成为了新兴的城市中心和中国城。到处都是中文的招牌和路标,几乎和直布罗陀等免税港没什么区别了。
这里的开发也是建立在帝国在建国之初就选定阿拉伯语为第一外语的教育方针结果之上的。这个时空不是21世纪的旧时空。没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日不落殖民帝国的文化扩张,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半个旧大陆世界都是说阿拉伯语的国家和伊斯兰化的国家。不光塞尔柱、伽色尼、萨拉森三国说阿拉伯语,玄洲(非洲)大陆有一半的地区都通行阿拉伯语,尤其是北部和东部的诸多伊斯兰化的小国、城邦、部落官方语言都是阿拉伯语。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文化共同体。阿拉伯语地区是帝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名的梵语区不相伯仲。
人口密度远远大于阿拉伯语地区的梵语区面积只有前者的一半,但是人口相差无几。孟加拉地区的波罗王国只有塞尔柱王国的十分之一的面积,人口却高达千万,比塞尔柱的一半人口还多。两国对帝国的贸易额却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波罗王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国家,进出口能力有限。就算人口多,只能出口一点粮食和染料之类的农产品,进口一些奢侈品和建材杂货之类的,也没什么购买力和消费力。塞尔柱则是一个新兴的前工业化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每年出口大批的石油、羊毛、矿产和进口齐全的工业品让它的经济发展很快。来自帝国的大批投资也让这个国家高速的发展起来,早就超过了波罗王国这个老早就和帝国建立贸易的落后国家了。
为了远交近攻,弱化邻国,让邻国的经济单一化、越来越依赖帝国的贸易是基本国策。而逊尼派的塞尔柱和萨拉森与什叶派的埃及的敌意是天然的军火销售和制衡背景。
只要维持中东的均衡。加上傀儡一样的所罗门王国的微调,帝国就能像调整砝码一样左右天平的状态。
至于赤洲大陆那就更不用说了,遍地原住民部落的蛮荒时代非常好搞定,移民潮、淘金潮、殖产兴业大潮的冲击下,人口、武力、凝聚力全方位落后的红皮土著很快就成为了矿工、农夫、伐木工、雇佣兵和皮草商人学徒了。就是各个部落的酋长也在帝国移民当局的三弹(子弹、银弹、肉弹,当然这个肉弹不是指女人,而是指相对渔猎文明落后的生产力要高得多的城市文明生活。顿顿有鱼肉餐餐有油盐的吸引力对于需要靠抽烟解饿的部落是很大的。)攻势下投降的投降、投靠的投靠、投诚的投诚(打不过的没办法的叫投降、打之前就输诚纳贡服管的叫投靠、带路的有投名状的叫投诚)。除了玛雅和奇穆王国这两个水平高一点的部落联盟逃脱了被吞并的命运,其他的部族领地都融入了帝国的版图。而这两个幸运的国家则成为了其他部落的样板和最大的劳动力黑洞,不断的吸引周边的部族迁移到境内兴办各种种植园和矿山。
要知道资本主义的产业规模和渔猎时代的人口密度显然是不能相适应的,一个波托西矿山就要雇佣数万矿工,这几乎是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精壮劳动力的总和了。为了开发巴塔哥尼亚高地的银矿和奇穆王国的铜矿硝石矿,整个南赤洲南部的部落精壮几乎都被集中起来了。
北赤洲的资源精华几乎全部都集中海边地区和大陆边缘。鹦鹉半岛(形状类似鹦鹉的喙,也就是佛罗里达半岛)和的靛蓝种植园和鳄鱼养殖场非常缺乏劳动力。奴隶贸易的滥觞确是让帝国无可奈何。没人贩卖黑奴到遥远的赤洲东海岸,因为玄洲西海岸有大量的劳动机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伐木业都需要很多的本地劳工,跨大西洋运输奴隶非常亏本。赤洲的奴隶贸易主要是温带的部族被热带的部族掳掠去种植园。平原的部族被山地的部族掳掠去开矿,帝国的国民基本没有参与到奴隶贸易中来,因为利润实在是微薄,风险实在是太大。
禁止奴隶贸易法对国民涉足人口买卖的处罚重的惊人,一旦被抓住就是永不特赦的无期徒刑或者矿山苦役基本就是死定了。发了财的原住民酋长也会积极的在金盆洗手之后争取入籍,但是劳动力紧缺的现状还是无法缓解。很多产业和岗位都是无法用机器代替的,比如收割棕榈、橡胶、可可、芒果等高等植物种植园的劳动力,一些需要手工的加工业岗位更是如此。
为了化解北赤洲的东海岸劳工荒,从欧洲引入劳工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总体而言,世界的人口流动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乡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越来越多的帝国国民从本土到海外,这种移民大潮伴随的是消弭争端,是技术扩散,是市场扩张,是社会升级,是消除失业,是稳定繁荣。
总而言之,繁荣来自人口的正确流动和高质量的增长。一个猎人学会了用枪代替弓箭,他的家庭就会富裕,一个部落的人口增加到足够数量,参与到辐射地区的分工当中,就会成为城镇,就会繁荣起来。这种既重视数量又重视质量的增长才是繁荣的基础,也是穿越众总结发家致富的核心要点。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63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63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63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时空寡头ken谢谢您的支持!!
帝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彻底的和平,无论是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都消失了,就连英法百年战争这样的大势都被终结了(得益于两国王室的新联姻关系和苏格兰爱尔兰两国合并给英国带去的补偿,战争被一系列的合约终结了。后面章节将会介绍详细的内容)整个世界一片和平。外患没有了自然就要看看内患。帝国有内患吗?显然是没有的。
国家境内外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平稳的运作下去就是政府的唯一追求了,升官发财就只能慢慢的熬资历和按部就班的工作了,想什么依靠战功和政绩突出加快升官发财的速度只能是属于那些有魄力胆识的强势人物的办法,而那些弱势人物溜须拍马攀龙附凤的古典时代手段渠道统统都被制度和监督堵住了。
盛世自然而然的在内外环境十分稳定的情况下出现了,这不仅仅出现在华夏帝国境内,整个世界都迎来了黄金的时代。
不论是欧洲的几个“大国”还是赤洲的玛雅联合王国(即将改组为玛雅王国,最大的玛雅潘土王彻底搞定了其余城邦的权贵,建立了一套虚封实职的政治体系,偷换概念的让这些权贵交出地盘的治权和武装力量,成为各自地盘文官和军官,然后让出玛雅潘的文武官员的位置,用富庶的都城吸引胸无大志的权贵前来定居,无耻的抄袭路易十四的大招,然后让那些不放权的权贵领着财政发放的薪资担当城市官员,一旦这些官员犯了错就会失去职务,这意味着中央权力拥有了人事任免权。关键在于让他们交出武装,职务赎买和薪资发放收买中下层军官和士兵,煽动被克扣军饷士兵杀掉那些反对派和不开眼的军官,种种措施之后权力就被集中到了可可姆家族手中)和奇穆王国都成为了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极。
它们非常占主场优势地区资源(玛雅的热带经济作物、木材、石油,奇穆的硝石、铜矿、银矿)让华夏帝国的投资和合作项目取得了远远超过境内的投资收益。
是不是和平的环境就能带来繁荣呢?加上资源丰富呢?看看以色列吧。
华夏帝国一直处于扩张状态的现实让国人的劳动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投资这些国家和邻近三级国土的项目获取超额利润的根源还是来自这些国家相对于移民廉价充足的劳动力供应。这些国家不仅仅让不值一文的富余劳动力换区了大量外汇和进口商品,还极大的提高了本国的经济地位和劳动者技能水平。
对内对外的大规模单纯商品倾销时代在建国之后打开各国国门仅仅只持续了5、6年就变成了资本输出和技术出口了。原因很简单,帝国的急速扩张让领土超过了世界的大部分面积,全世界所有的贸易市场有80是国内贸易额。对外的倾销仅仅只是为了剪羊毛,实在是剪不了多少羊毛,停留在石器时代的玛雅和奇穆与停留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欧洲与中东盟国能提供多少羊毛呢,一个进入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工业化的吕宋群岛殖民地仅仅依靠出口经济作物和矿产进口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就能提供这些盟国贸易额的总和。
帝国对外的商品倾销很快就让这些盟国流失了大量贵金属货币,陷入了通货紧缩的他们几乎被榨干了。为了剪更多的羊毛,资本家们自然要大量的投资和建设这些地区的市场,搞起了市场培育。
事实上穿越众控制的看得见的手只看到了国内,对国外的事情根本不想投入精力去管。一想到庞大的殖民地经济就头大的参议院经济领域相关的委员会头头们根本没有精力去管这些盟国的事情。第一代的盟国权贵子弟留学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国搞起了试点特区或者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拿着帝国各个公私机构贷款和投资款的带路党很快就将国家卖的一干二净。
除了少数的聪明人在带路的过程中配合密切深受赏识,抓住机会装满了自己的腰包,成为了祖国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和第一批新寡头。其他绝大部分的留学生还是成为了打工仔和买办。
旧时空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这样记述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穿越众建立的这个大帝国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准。李基的学生。著名的经济学家王百川在报纸上写到‘北方的游牧民族被我们的贸易驯服,老老实实的为我们牧羊养牛,东方的高丽和日本也放下了脆弱的自尊成为了帝国的臣民,成为了职业的渔夫和伐木工;南方的群岛和大陆无数的原住民为帝国开辟了品种众多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每年输入本土的蔗糖、香料、橡胶、热带水果、棕榈油、麻料多达百万吨。古老的中南半岛佛国和三藏法师的取经道路上的诸国都成为了帝国的大米、棉花产地,西方的伊斯兰诸国也因为贸易充斥着帝国的文明光辉。只要有海岸线的地方就有帝国公民的身影,只要有港口的国家就能享受帝国贸易带去的繁荣。殖民地的红木、象牙、玳瑁、大理石、皮革、装点着公民的房间,海外领土的翡翠、黄金、白金、白银、宝石、珍珠充斥着淑女们的梳妆台,盟国的可可、咖啡、甜酒、调味品和山珍海味丰富了民众的餐桌。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这是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时代。’
这段话侧面显示了进口的货物性质都是原材料。有些时候强调海外的繁荣也是为了掩盖资本输出和倾销工业品的遮羞布。只有投资和减少剪刀差,提高贸易伙伴的购买力才能持久的剪羊毛。没有多少媒体会说本国出口了多少万的工业品和高精尖设备,这无益于提高国民荣誉感自豪感。反而让人认识到剪刀差的巨大和剥削程度。
帝国本土提供资本、技术、工业品、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食品、劳动力、原料、能源、市场的简单分工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全球化格局了。
穿越众在推动第二次工业化的电气革命中自然而然的挑选那些开采成本低的表层油气田,放弃了那些储量小、成本高的油气田。那么全球采油成本最低的地方自然是海湾地区了,为了支持塞尔柱和萨拉森的石油开采、运输和提炼能力,穿越众在海湾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工程和学校。这些让当地人致富的工程和学校很快就成为了新兴的城市中心和中国城。到处都是中文的招牌和路标,几乎和直布罗陀等免税港没什么区别了。
这里的开发也是建立在帝国在建国之初就选定阿拉伯语为第一外语的教育方针结果之上的。这个时空不是21世纪的旧时空。没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日不落殖民帝国的文化扩张,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半个旧大陆世界都是说阿拉伯语的国家和伊斯兰化的国家。不光塞尔柱、伽色尼、萨拉森三国说阿拉伯语,玄洲(非洲)大陆有一半的地区都通行阿拉伯语,尤其是北部和东部的诸多伊斯兰化的小国、城邦、部落官方语言都是阿拉伯语。作为一个巨大的经济文化共同体。阿拉伯语地区是帝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名的梵语区不相伯仲。
人口密度远远大于阿拉伯语地区的梵语区面积只有前者的一半,但是人口相差无几。孟加拉地区的波罗王国只有塞尔柱王国的十分之一的面积,人口却高达千万,比塞尔柱的一半人口还多。两国对帝国的贸易额却差不多。
原因很简单,波罗王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国家,进出口能力有限。就算人口多,只能出口一点粮食和染料之类的农产品,进口一些奢侈品和建材杂货之类的,也没什么购买力和消费力。塞尔柱则是一个新兴的前工业化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每年出口大批的石油、羊毛、矿产和进口齐全的工业品让它的经济发展很快。来自帝国的大批投资也让这个国家高速的发展起来,早就超过了波罗王国这个老早就和帝国建立贸易的落后国家了。
为了远交近攻,弱化邻国,让邻国的经济单一化、越来越依赖帝国的贸易是基本国策。而逊尼派的塞尔柱和萨拉森与什叶派的埃及的敌意是天然的军火销售和制衡背景。
只要维持中东的均衡。加上傀儡一样的所罗门王国的微调,帝国就能像调整砝码一样左右天平的状态。
至于赤洲大陆那就更不用说了,遍地原住民部落的蛮荒时代非常好搞定,移民潮、淘金潮、殖产兴业大潮的冲击下,人口、武力、凝聚力全方位落后的红皮土著很快就成为了矿工、农夫、伐木工、雇佣兵和皮草商人学徒了。就是各个部落的酋长也在帝国移民当局的三弹(子弹、银弹、肉弹,当然这个肉弹不是指女人,而是指相对渔猎文明落后的生产力要高得多的城市文明生活。顿顿有鱼肉餐餐有油盐的吸引力对于需要靠抽烟解饿的部落是很大的。)攻势下投降的投降、投靠的投靠、投诚的投诚(打不过的没办法的叫投降、打之前就输诚纳贡服管的叫投靠、带路的有投名状的叫投诚)。除了玛雅和奇穆王国这两个水平高一点的部落联盟逃脱了被吞并的命运,其他的部族领地都融入了帝国的版图。而这两个幸运的国家则成为了其他部落的样板和最大的劳动力黑洞,不断的吸引周边的部族迁移到境内兴办各种种植园和矿山。
要知道资本主义的产业规模和渔猎时代的人口密度显然是不能相适应的,一个波托西矿山就要雇佣数万矿工,这几乎是整个安第斯山脉地区精壮劳动力的总和了。为了开发巴塔哥尼亚高地的银矿和奇穆王国的铜矿硝石矿,整个南赤洲南部的部落精壮几乎都被集中起来了。
北赤洲的资源精华几乎全部都集中海边地区和大陆边缘。鹦鹉半岛(形状类似鹦鹉的喙,也就是佛罗里达半岛)和的靛蓝种植园和鳄鱼养殖场非常缺乏劳动力。奴隶贸易的滥觞确是让帝国无可奈何。没人贩卖黑奴到遥远的赤洲东海岸,因为玄洲西海岸有大量的劳动机会,不论是种植业还是伐木业都需要很多的本地劳工,跨大西洋运输奴隶非常亏本。赤洲的奴隶贸易主要是温带的部族被热带的部族掳掠去种植园。平原的部族被山地的部族掳掠去开矿,帝国的国民基本没有参与到奴隶贸易中来,因为利润实在是微薄,风险实在是太大。
禁止奴隶贸易法对国民涉足人口买卖的处罚重的惊人,一旦被抓住就是永不特赦的无期徒刑或者矿山苦役基本就是死定了。发了财的原住民酋长也会积极的在金盆洗手之后争取入籍,但是劳动力紧缺的现状还是无法缓解。很多产业和岗位都是无法用机器代替的,比如收割棕榈、橡胶、可可、芒果等高等植物种植园的劳动力,一些需要手工的加工业岗位更是如此。
为了化解北赤洲的东海岸劳工荒,从欧洲引入劳工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总体而言,世界的人口流动代表了世界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乡村到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旧大陆到新大陆,越来越多的帝国国民从本土到海外,这种移民大潮伴随的是消弭争端,是技术扩散,是市场扩张,是社会升级,是消除失业,是稳定繁荣。
总而言之,繁荣来自人口的正确流动和高质量的增长。一个猎人学会了用枪代替弓箭,他的家庭就会富裕,一个部落的人口增加到足够数量,参与到辐射地区的分工当中,就会成为城镇,就会繁荣起来。这种既重视数量又重视质量的增长才是繁荣的基础,也是穿越众总结发家致富的核心要点。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631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631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631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281章 全球繁荣的根基)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时空寡头ken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