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只短短两三日间,官府将出钱出粮赈济全城受灾百姓,以工代赈,重建扬州的消息已和贴遍各处的告示一样传遍全城,就连府城外的不少地方都有人听说此事,打算赶来谋一份差事了。
而赶到府衙报名,愿意听从官府安排,用自身的劳作来换粮食和银钱使自己和家人活下去的百姓人数更是不断增加,到最后,账面上的数字都有四五万人之巨。
李凌为代表的官府自然也不含糊,立马就将态度给摆了出来。只要是愿意报名,肯在接下来听从官府安排重修扬州城的人,当下就能得到半斤糙米做为第一日的口粮,并规定接下来只要上工,粮食银钱都能做到每日一结。
衙门能做到如此豪气,自然是得益于众富户果然按照之前的约定将粮食先送了一部分过来,至于银子,倒是只到位一小部分,对这些富户人家来说,几千两银子终究也不是个小数字啊。
和粮食一并交到众报名百姓手里的,还有官府紧急印刷出来的工作安排和酬劳表。上头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印着知府大人草草定下的诸般工作和酬劳计算,比如在城中搬运石头每日是二十文,去山上把石头采来便是三十文;再比如修缮城墙,每成一丈可得一百文,而修补城中民居,则是每间屋子一百文……
这表格上的内容极其精细,却叫人一眼便能看明白了,还合乎情理,完全就是按照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来给予报酬。而且他还考虑到了城中有些人家难出丁壮,做不了苦力差事,还贴心地将安排每日饭食的工作也从衙门里放出,交到了一些女子老人的手上,只要他们能按规定把事情办成了,那也足够养活自己,吃的肯定比接受救济要好得多。
如此详细的报酬安排,给了大家以更大的希望,在众人眼里,知府大人能做出如此安排,就表明他是真心要为扬州百姓做事的,不然光想想其中的各种繁琐,就足以叫人望而却步了。当然,他们可不知道这等酬劳表格安排对李凌这个穿越而来的会计师来说,当真是小菜一碟了,只要有个概念,便能轻易将一切都做到完善。
等到消息传开的第三日上,李凌正式宣布扬州城赈灾自救计划开始。是日清晨,当众多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府衙前时,李凌已主动出了衙门,就在衙前街一处开阔地的高处,对所有人做了最后的动员:
“自古而来,但有灾荒,或是百姓无依化作流民,从此背井离乡甚至成为落草为寇的盗匪,毁人一生;或是只能卖身为奴,从此失去自由。真正能从灾难中走出来,重新过上好日子的人,十之一二。
“这是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的朝廷和官府都做错了。他们想的只是拿出一些有限的粮食,确保受灾百姓不被饿死,不因饥寒铤而走险。可如此被动赈灾,真能把灾祸对我们的损害减到最小吗?
“不!那只会让短痛变成长痛,让无数灾民遭受更为煎熬的漫长人生!这实在不该是我等为天子出任四方的官员该为百姓做的事情。所以本官以为,一切都该变上一变了,赈灾,不光是官府的事情,更是我们全体扬州百姓的事情。
“我们的城池破了,我们的家园毁了,所以我们就该看着,什么都不做?不,我们该用自己的双手,用我们的辛勤劳作来修补我们的家园,让扬州恢复到往常模样。而在此期间,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需要背井离乡,也不用看他人脸色,只要你够勤快,够聪明,不光你,还有你的妻儿,都能吃饱饭!等到你们的家园修缮完毕,大家都能重新回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越子民!
“乡亲们,你们告诉我,你们是想做一个将来能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有用之人,还是做一个盗匪,做一个人下人的奴仆,连自己的生死都在他人操控之下?”
“我们要堂堂正正!”
“我们要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们有手有脚有力气,可以用做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所有人的情绪都被李凌鼓舞了起来,纷纷挥舞着拳头,大声呐喊着。一时间,声震天地,整个扬州,到处都能听到那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叫喊,所有人的热情更是被一举点燃。
李凌也因此兴奋得满面红光,当即把手一挥:“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所有人,我们可以!我们的扬州,我们自己重建!开工!”
随着李知府这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分作不同的队伍,在各自领头者的带领下,朝着城里城外的各个方向而去。
有人去城外伐木采石,他们中有不少本就是石匠樵夫,自然对此最有把握;有人去城头查看情况,准备先修缮那些坍塌的城墙;也有人就近去看那些被烧毁或推倒的住宅民居,想着如何能尽快将之修缮起来……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这场对扬州的重建活动中去,所有人都干劲十足,只想在李知府,在全城人面前,展现出自己能干的一面。
看着如此场面,李凌笑了。中华民族,千万年来,都是这个星球上最勤劳踏实的一个民族,无论是古早时的刀耕火种,还是后世的大机械时代,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勤劳致富,基建兴邦的深刻记忆。现在,他不过是将这一面给激发出来而已,他也相信,在这几万,十几万扬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这座经历水淹兵患的便会得到新生。
或许这么多人中会存在着一些偷奸耍滑,抢人功劳的家伙。不过李凌早已安排了衙门里的人从旁监视,只要有人胆敢做出任何不轨的举动来,迎接他的便是严刑峻法,现在的李知府可没心思给他们做什么思想工作。
而为了监督的公平,李凌还特意做了交叉安排,衙门里的人负责监督的每一块区域内的百姓都是与他们最无关联的人,再加上还有一些里张耆老在旁看着,即便某些人想要拉帮结伙,怕也是很难瞒过所有监视者目光的。
当然,这也只是防微杜渐罢了,现在一切才刚开始,大家热情正盛,还没人会想到这等歪主意。现在的扬州城,完全就是一座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大工地,几乎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地来为这座城池做着贡献。
在众人齐心协力,又有相关安排调整的情况下,扬州城的重建进程要比李凌预想的更快也更顺利,每一日,坍塌的城墙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被完善着;每一日,城中的房屋就能多出十几座,从而让更多无家可归的百姓能有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不用再担心若是下雨天寒,该在何处藏身了。
而为了提振所有人的士气,李凌更是以身作则,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每天傍晚,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将粮食和工钱送到那一队队首领的手上,再嘱咐他们一定要如数将钱发放给所有辛勤做事的百姓。
每天夜里,他都会仔细查看相关账目记录,以防有人从中做什么手脚来欺骗自己。对他来说,寻常百姓的做账那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要有人敢做假,便可一眼望穿。
事实上,在两三日后,便曾有四五个自以为掌握了一点权力的衙门书吏和几个里长勾结着,想要克扣百姓的工钱。结果当夜就被李凌给查了出来,然后都没作任何耽搁的,几人便被李凌下令捉拿。
到了次日上工前,这些人被当众推出,狠打了三十大板,并枷号示众,也剥夺了一切他们的权利,以儆效尤。
自打这一手杀一儆百使出后,其他人再不敢动什么歪心思,而李知府铁面无私,为人公正的口碑也迅速在百姓中树立起来,一时人人敬仰。
而等到时间来到十月中下,扬州城的重建工作已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四面城墙皆已被修缮完毕,各处居民住宅和店铺也重现旧貌,就连城中百姓的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俨然已有往日五六分模样了。
而现在,众百姓已被李凌指引着开始在城里城外开垦起田地来。这些田地既有之前就在,却被水患兵灾给毁掉的,也有新近才发现适宜耕种,而被官府指定了要开垦出来以为他日之用的。于是几日下来,扬州府簿册上的田地亩数居然比过去还多出了三百多亩,而这部分田地,自然就成了官田,落到了府衙名下。
随着城池渐复旧貌,百姓重新安居,许多人都能重新回家,做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便意味着这一场以工代赈的策略已能彻底宣告成功了。
而李凌这位新知府的名望,也在这时来到了最高点,此时的全府上下,提到知府都只知道李知府,提到李知府,都要由衷地夸赞一声,那是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
倒是原来在扬州城里声望极隆的陆谢两家,现在反倒有些被边缘化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710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710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710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52章 以工代赈(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路人家谢谢您的支持!!
而赶到府衙报名,愿意听从官府安排,用自身的劳作来换粮食和银钱使自己和家人活下去的百姓人数更是不断增加,到最后,账面上的数字都有四五万人之巨。
李凌为代表的官府自然也不含糊,立马就将态度给摆了出来。只要是愿意报名,肯在接下来听从官府安排重修扬州城的人,当下就能得到半斤糙米做为第一日的口粮,并规定接下来只要上工,粮食银钱都能做到每日一结。
衙门能做到如此豪气,自然是得益于众富户果然按照之前的约定将粮食先送了一部分过来,至于银子,倒是只到位一小部分,对这些富户人家来说,几千两银子终究也不是个小数字啊。
和粮食一并交到众报名百姓手里的,还有官府紧急印刷出来的工作安排和酬劳表。上头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印着知府大人草草定下的诸般工作和酬劳计算,比如在城中搬运石头每日是二十文,去山上把石头采来便是三十文;再比如修缮城墙,每成一丈可得一百文,而修补城中民居,则是每间屋子一百文……
这表格上的内容极其精细,却叫人一眼便能看明白了,还合乎情理,完全就是按照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来给予报酬。而且他还考虑到了城中有些人家难出丁壮,做不了苦力差事,还贴心地将安排每日饭食的工作也从衙门里放出,交到了一些女子老人的手上,只要他们能按规定把事情办成了,那也足够养活自己,吃的肯定比接受救济要好得多。
如此详细的报酬安排,给了大家以更大的希望,在众人眼里,知府大人能做出如此安排,就表明他是真心要为扬州百姓做事的,不然光想想其中的各种繁琐,就足以叫人望而却步了。当然,他们可不知道这等酬劳表格安排对李凌这个穿越而来的会计师来说,当真是小菜一碟了,只要有个概念,便能轻易将一切都做到完善。
等到消息传开的第三日上,李凌正式宣布扬州城赈灾自救计划开始。是日清晨,当众多百姓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府衙前时,李凌已主动出了衙门,就在衙前街一处开阔地的高处,对所有人做了最后的动员:
“自古而来,但有灾荒,或是百姓无依化作流民,从此背井离乡甚至成为落草为寇的盗匪,毁人一生;或是只能卖身为奴,从此失去自由。真正能从灾难中走出来,重新过上好日子的人,十之一二。
“这是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的朝廷和官府都做错了。他们想的只是拿出一些有限的粮食,确保受灾百姓不被饿死,不因饥寒铤而走险。可如此被动赈灾,真能把灾祸对我们的损害减到最小吗?
“不!那只会让短痛变成长痛,让无数灾民遭受更为煎熬的漫长人生!这实在不该是我等为天子出任四方的官员该为百姓做的事情。所以本官以为,一切都该变上一变了,赈灾,不光是官府的事情,更是我们全体扬州百姓的事情。
“我们的城池破了,我们的家园毁了,所以我们就该看着,什么都不做?不,我们该用自己的双手,用我们的辛勤劳作来修补我们的家园,让扬州恢复到往常模样。而在此期间,我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需要背井离乡,也不用看他人脸色,只要你够勤快,够聪明,不光你,还有你的妻儿,都能吃饱饭!等到你们的家园修缮完毕,大家都能重新回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越子民!
“乡亲们,你们告诉我,你们是想做一个将来能堂堂正正,昂首挺胸的有用之人,还是做一个盗匪,做一个人下人的奴仆,连自己的生死都在他人操控之下?”
“我们要堂堂正正!”
“我们要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们有手有脚有力气,可以用做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所有人的情绪都被李凌鼓舞了起来,纷纷挥舞着拳头,大声呐喊着。一时间,声震天地,整个扬州,到处都能听到那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叫喊,所有人的热情更是被一举点燃。
李凌也因此兴奋得满面红光,当即把手一挥:“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诉所有人,我们可以!我们的扬州,我们自己重建!开工!”
随着李知府这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分作不同的队伍,在各自领头者的带领下,朝着城里城外的各个方向而去。
有人去城外伐木采石,他们中有不少本就是石匠樵夫,自然对此最有把握;有人去城头查看情况,准备先修缮那些坍塌的城墙;也有人就近去看那些被烧毁或推倒的住宅民居,想着如何能尽快将之修缮起来……
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这场对扬州的重建活动中去,所有人都干劲十足,只想在李知府,在全城人面前,展现出自己能干的一面。
看着如此场面,李凌笑了。中华民族,千万年来,都是这个星球上最勤劳踏实的一个民族,无论是古早时的刀耕火种,还是后世的大机械时代,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勤劳致富,基建兴邦的深刻记忆。现在,他不过是将这一面给激发出来而已,他也相信,在这几万,十几万扬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这座经历水淹兵患的便会得到新生。
或许这么多人中会存在着一些偷奸耍滑,抢人功劳的家伙。不过李凌早已安排了衙门里的人从旁监视,只要有人胆敢做出任何不轨的举动来,迎接他的便是严刑峻法,现在的李知府可没心思给他们做什么思想工作。
而为了监督的公平,李凌还特意做了交叉安排,衙门里的人负责监督的每一块区域内的百姓都是与他们最无关联的人,再加上还有一些里张耆老在旁看着,即便某些人想要拉帮结伙,怕也是很难瞒过所有监视者目光的。
当然,这也只是防微杜渐罢了,现在一切才刚开始,大家热情正盛,还没人会想到这等歪主意。现在的扬州城,完全就是一座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大工地,几乎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地来为这座城池做着贡献。
在众人齐心协力,又有相关安排调整的情况下,扬州城的重建进程要比李凌预想的更快也更顺利,每一日,坍塌的城墙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被完善着;每一日,城中的房屋就能多出十几座,从而让更多无家可归的百姓能有个暂时的栖身之所,不用再担心若是下雨天寒,该在何处藏身了。
而为了提振所有人的士气,李凌更是以身作则,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每天傍晚,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将粮食和工钱送到那一队队首领的手上,再嘱咐他们一定要如数将钱发放给所有辛勤做事的百姓。
每天夜里,他都会仔细查看相关账目记录,以防有人从中做什么手脚来欺骗自己。对他来说,寻常百姓的做账那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要有人敢做假,便可一眼望穿。
事实上,在两三日后,便曾有四五个自以为掌握了一点权力的衙门书吏和几个里长勾结着,想要克扣百姓的工钱。结果当夜就被李凌给查了出来,然后都没作任何耽搁的,几人便被李凌下令捉拿。
到了次日上工前,这些人被当众推出,狠打了三十大板,并枷号示众,也剥夺了一切他们的权利,以儆效尤。
自打这一手杀一儆百使出后,其他人再不敢动什么歪心思,而李知府铁面无私,为人公正的口碑也迅速在百姓中树立起来,一时人人敬仰。
而等到时间来到十月中下,扬州城的重建工作已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四面城墙皆已被修缮完毕,各处居民住宅和店铺也重现旧貌,就连城中百姓的数量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俨然已有往日五六分模样了。
而现在,众百姓已被李凌指引着开始在城里城外开垦起田地来。这些田地既有之前就在,却被水患兵灾给毁掉的,也有新近才发现适宜耕种,而被官府指定了要开垦出来以为他日之用的。于是几日下来,扬州府簿册上的田地亩数居然比过去还多出了三百多亩,而这部分田地,自然就成了官田,落到了府衙名下。
随着城池渐复旧貌,百姓重新安居,许多人都能重新回家,做起自己以前的事情,便意味着这一场以工代赈的策略已能彻底宣告成功了。
而李凌这位新知府的名望,也在这时来到了最高点,此时的全府上下,提到知府都只知道李知府,提到李知府,都要由衷地夸赞一声,那是真正为民做主的好官。
倒是原来在扬州城里声望极隆的陆谢两家,现在反倒有些被边缘化了……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7101.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7101/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7101.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552章 以工代赈(下))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路人家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