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荧惑守心?
历代王朝更迭 本章字数:5972 历代王朝更迭txt下载
始皇帝三十六年初,奉常刘和连续几日夜观天象,发现荧惑星行经心宿之时出现逆行,在心宿停留四日才继续往东移动,走出心宿,这正是象征有大灾难的“荧惑守心”。
刘和大惊,连忙将此事上奏始皇帝。
始皇帝问道:“何为荧惑守心?”
刘和战战兢兢地说:“二十八星宿之中,以心宿最为重要,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荧惑星若在心宿内发生滞留就是荧惑守心。”
“那这是警示什么?”
刘和非常恐惧到:“臣……不敢说。”
“说,我恕你无罪!”
“荧惑守心,轻则……皇帝失位,重则……皇帝驾崩。”
始皇帝又惊又怒,“什么?简直是胆大包天,岂有此理!”
刘和伏地扣头不止,道:“臣该死,请陛下恕罪……臣该死,请陛下恕罪……”
始皇帝虽然震怒,但片刻后便镇静下来,道:“观天象本就是你的职责,你无罪。”
刘和这才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退到一边。
在儒家看来,荧惑守心表明天子有失德的地方,因此有博士站出来道:“臣听说宋景公之时也曾经出现过荧惑守心,宋景公不忍心将其归咎于相国、百姓和年景,而是反躬自省,修圣德,荧惑守心自解!”
始皇帝对儒家的学说向来不感兴趣,并不采纳,下令任何人禁止谈论此事。虽然百官都因为恐惧而不敢谈论,但始皇帝心中却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心中烦闷异常,带盖聂等人出宫行走,良久才稍稍平复心情。
且说张良自博浪沙行刺失败之后,便一直隐姓埋名,流落在东郡。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见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坐在桥头,把鞋脱下来放在一边,见张良走到自己的身边,便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才发现有位老者端坐在此,虽然觉得这个老翁非常无礼,但觉得老翁毕竟年迈,便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
这时,老人又跷起脚来,道:“既然都捡上来了,就帮我穿上吧!”
张良大怒,自己曾经身为公子,都是别人伺候他,何时伺候过别人,正想一走了之,但转念一想,这么多年来,自己经历了家破人亡,行刺皇帝,亡命天涯,眼前这点事又算的了什么?
于是张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了几步之后,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五日后凌晨我与你再到桥头相会!”
张良愕然,但他此时已经感觉出这位老者并非一般乡间老翁,忙道:“晚辈定会前来!”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然而那老者却早已经守在那里了,老者生气道:“与老人相约,竟然比老人来的还晚!你五日后再来吧!”说罢便自行离去。
又五天后,天还没亮,张良便起身前往。来到桥上时,恰巧老者也赶到了这里,老者又生气道:“你这小子竟然不提前来等我?这是对老人不尊重,五日后再来吧!”说罢又离去了。
再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在天刚要亮时,老者赶到此处,见张良早已等候多时,便点点头道:“这才是尊重老人的样子。”说罢,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卷书,说道:“读完此书就可为王者之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跪拜老者,道:“张良谢黄石公赐书!”
天亮时分,张良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这次出现荧惑守心的意象也被张良看到,他知道这一天象意味着皇族之内要出现很大的动荡,皇位一旦出现动荡,天下便会大乱,韩国复国就有望了。
张良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对宫廷之中的事情却非常关注,他听说最近扶苏刚刚被驱逐出咸阳,这很有可能就是皇族口口的前奏。而且他知道始皇帝肯定也会关注到荧惑守心天象,为推波助澜,张良搅尽心思。
这一晚,张良正在夜观天象,忽然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在离自己几里远的树林之中。起初他也被陨石激起的火光惊呆了,并未多想。是夜,刚刚入眠,他便梦到一个长相酷似黄石公的仙人拿着拂尘打他,张良一下惊醒,心想仙人为何托梦打他?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第二日,百姓都看到坠落的陨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立刻大哗。
消息很快传达了郡守那里,郡守不敢隐瞒,迅速将此事上报始皇帝。
始皇帝看完奏折之后,非常生气。前番荧惑守心就让他窝了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现在又出现这种事情,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
于是始皇帝派御史将流星落地之地方圆二十里之内的所有人挨个审问。
此时张良早已逃窜,当地百姓都害怕被惩罚,没有人承认。御史审问一月有余没有任何结果。
始皇帝召丞相冯去疾问道:“丞相如何看待这件事?”
冯去疾在秦朝之中一向享有很高的威望,此前的两位丞相,隗状和王绾都对他推崇备至。当时朝中人都知道王绾倾向儒家,隗状倾向法家,两人在朝中一向不合,朝中大臣要不倾向于王绾,要不倾向于隗状,只有御史冯去疾从不阿附于任何人,提出的意见都是非常中肯有理,始皇帝也经常赞叹。因此隗状告老之后,始皇帝便拜冯去疾为右丞相。
此时,听始皇帝问起此事,冯去疾心中一惊,这件事关系到始皇帝的威严,可谓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怒始皇帝。冯去疾目睹了这些年来,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秦国的法令日益严苛,很多无辜之人死于非命,不仅六国旧贵族,就连天下普通百姓对秦国都非常愤恨,因此委婉的觐见道:“臣以为此事无论查多久都是难以查出结果的。”
始皇帝问道:“丞相何出此言?”
“我大秦法令严苛,百姓动辄得咎,数年以来,惩处之人数以万计,这些人及其家人都会心怀怨恨的。”
“我大秦令出必行,就是要让百姓恐惧,这样就不敢包藏祸心,行奸逆之事,如今怎么会查不出一桩谋反之案?”始皇帝仍然不解。
“陛下是否还记得上次调查泄露皇帝言论之案?此事与其同出一辙,如果行事之人承认,必然是死罪,不承认或许还有可能生存。”
“那为何没有告发之人呢?”
“秦法要求告发要有证据,其一,证据并不好找,没有证据告发也是要被治罪的。其二,知道谋反之事而不告发,本来就与谋反之人同罪,他们怎么敢出来告发呢?”
始皇帝默然良久,道:“或许大秦的律法是过于严苛了。但有法若不执行就体现不了法令的威严,无法以此治理国家。”
于是始皇帝仍然下令将附近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并用火把石头烧毁了。
得知数千百姓因此被杀,冯去疾无奈的摇了摇头,哀叹道:“大秦天下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了!”
不觉间,有过了一年,始皇帝开始觉得两眼昏花,牙齿松动,为防万一,始皇帝下令征发更多的民力修建骊山陵墓,日夜忙碌在工地上的民工就多达七十二万。很少来骊山陵墓的始皇帝,现在却越来越频繁的来到此处查看。
一日,始皇帝再次来到陵墓探查。一行人先是花了一个时辰绕着陵墓外围转了一圈,然后在丞相李斯和少府章邯的带领下进入地宫。只见进入地宫的通道达十二尺之高,八尺之宽,两侧均用隔水的青膏泥涂抹加固,里面道路四通八达,宛如一个迷宫,这都是为防止盗墓者而设计的。章邯边走边说:“地宫道路是按照八卦设计的,如果没有识得道路之人带领,走出任何一个岔路口都会触碰到机关,必死无疑。”
始皇帝不断称赞章邯用心,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时辰方才到达地宫中央。
地宫东西长一百二十丈,南北宽六十仗,其内全部按照咸阳皇宫布置。地宫内到处忙碌着各种工匠,有的在侧面的墙壁上雕刻,有的在顶棚上绘画,还有的在地上以泥土构筑九州江河。
始皇帝看了非常满意,问道:“这就是地宫的中心了吗?”
丞相李斯道:“是的,这已经距离地面达十二丈,已经到达地底!”李斯自始皇帝亲政之后就一直负责骊山陵墓的设计。
少府章邯补充道:“施工过程中已经遇到过三次泉水,墙壁均用泥土夯实,再青膏泥涂抹,以防浸水。墙壁最薄处也有六丈之厚,完工时用弓箭射墙,箭镞若能插入墙内则推到重新构建,直至箭镞无法插入。”章邯一直在陵墓监工,因此知道的更加详细。
始皇帝点头道:“二位爱卿辛苦了!”然后指着正在构筑九州的工地道:“朕欲以水银为江河湖海,丞相可派人到巴蜀之地买取。”
看完之后,始皇帝又对李斯说:“陵墓修建完成之后所有设计图纸要全部销毁!”
李斯遵命。
自从上次始皇帝与王绾单独谈话之后,他就对大秦治国的方略产生了怀疑,大秦是否真的过于严苛了?思来想去没有答案,往往陷入恍惚之中。
一个声音常常在他耳边说道:“你制定了严酷的法令,不仅迫害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天下的百姓也是动辄得咎,天下谁人会支持你?”
此时往往又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反驳道:“六国旧贵族都是我大秦的宿敌,不惩罚,我大秦就无法安宁,百姓不畏惧法令,天下就没有办法得到好的治理!”
第一个声音又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焚尽天下之书,坑杀对你不满的儒生术士,没有帝王的胸怀气度!”
“这都是他们逼我做的,他们都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却诽谤朝廷!”
“但是这罪不至死!芈虹,扶苏又有何罪?你却逼死了芈虹,贬斥了扶苏!”
第二个声音终于沉默了,始皇帝无法去面对自己严苛的一生,他不仅对天下之人以“令行禁止”的法令严格要求,他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他自问对得起祖先,对得起江山,却对不起那些死在严刑峻法之下的冤魂。
这年秋天,始皇帝召见右丞相冯去疾问道:“丞相以为我大秦法令如何?”
冯去疾犹豫一会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老臣不敢妄自评论。”
“此处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丞相无需多虑,尽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恕你无罪。”
冯去疾这次确定始皇帝是真的要征求他的意见,说道:“我大秦法令自商鞅变法,经历了数代秦王的不断完善,堪称治理天下的利器!然而,太过严苛完备,使百姓难以自处,动辄得咎,时日一长必生怨恨!”
“如何难以自处?”
“越是完备的法令,实施的过程中就越是难以妥协,而实际情况却千差万别,无法一概而论。前番蒙恬的副将刘和因耽误运粮时间而被处死,当时朝臣都将其归咎于粮道崎岖难行,实际上刘和不是死于道路难行,而是死于严苛的法令。法令只是规定‘失期当斩’,却难以考虑到是否会路遇大雨,是否会道路阻断。”
“丞相之言是要行宽松之法?”
“是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有宽松的法令才不会招致天下人怨恨。”
始皇帝近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故,早已不再那么强硬的坚持严刑峻法。他沉默良久道:“丞相认为长子扶苏如何?”
冯去疾大惊,自从上次始皇帝训斥了推荐诸公子的大臣之后,便无人敢再提此事,如今竟然旧事重提,冯去疾心中一紧。他本不欲回答,但一则始皇帝日益衰老,的确需要考虑立太子之事了;二则他平日就非常欣赏长公子扶苏,此时便欲借此机会为其开脱。
于是答道:“长公子仁厚,必会受到天下拥戴!”
始皇帝长叹一声,道:“此事就交给二世皇帝吧!”
到了十月,始皇帝下令起程巡游东方,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
胡亥听说要跟父皇出游,兴奋异常,非要弃车骑马而行,以便观察外面的风景,始皇帝无奈,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车驾一路浩浩荡荡往东巡游。此番出行,始皇帝命人沿途祭拜各路神仙,希望神仙能够赐福保佑大秦。
始皇帝走到云梦,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浮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江渚。途经丹阳,到达钱塘。钱塘之地,物阜民丰,百姓夹道欢迎,内心十分高兴。
胡亥见此情形也玩心大起,对赵高说:“想不到天下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以前在宫中真是少见多怪了,还以为天下没几样好玩的东西呢!”
赵高暗暗发笑,说道:“以后公子可要经常跟随陛下出巡,这样便会有得玩了!”
“那是当然!”
不久之后,一行人渡过长江,来到会稽。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地虽然沃野千里,却大多荒废,无人耕种,路上也是人烟稀少,萧瑟万分。
始皇帝感到奇怪,问道:“此地距钱塘仅一江之隔,为何如此萧条?”
丞相李斯答道:“二十八年,项燕之子项超曾在此带兵与我大秦周旋,后被蒙恬率军剿灭,诛其九族,当地百姓因此受到牵连,牵连被杀者不计其数。其后,此地百姓又被课以重税,向来百姓逃亡甚多!”
始皇帝心道,看来当年对六国贵族的惩罚也确实过于严厉了,其地十年之后仍然不能复其元气,可悲,可叹啊!于是始皇帝下令免除会稽百姓十年赋税,使其尽快恢复。
一行人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始皇帝命树立石碑,刻辞颂扬秦朝的功德。碑文说: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
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619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619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619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荧惑守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汤加盐大伯伯谢谢您的支持!!
刘和大惊,连忙将此事上奏始皇帝。
始皇帝问道:“何为荧惑守心?”
刘和战战兢兢地说:“二十八星宿之中,以心宿最为重要,心宿有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荧惑星若在心宿内发生滞留就是荧惑守心。”
“那这是警示什么?”
刘和非常恐惧到:“臣……不敢说。”
“说,我恕你无罪!”
“荧惑守心,轻则……皇帝失位,重则……皇帝驾崩。”
始皇帝又惊又怒,“什么?简直是胆大包天,岂有此理!”
刘和伏地扣头不止,道:“臣该死,请陛下恕罪……臣该死,请陛下恕罪……”
始皇帝虽然震怒,但片刻后便镇静下来,道:“观天象本就是你的职责,你无罪。”
刘和这才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退到一边。
在儒家看来,荧惑守心表明天子有失德的地方,因此有博士站出来道:“臣听说宋景公之时也曾经出现过荧惑守心,宋景公不忍心将其归咎于相国、百姓和年景,而是反躬自省,修圣德,荧惑守心自解!”
始皇帝对儒家的学说向来不感兴趣,并不采纳,下令任何人禁止谈论此事。虽然百官都因为恐惧而不敢谈论,但始皇帝心中却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心中烦闷异常,带盖聂等人出宫行走,良久才稍稍平复心情。
且说张良自博浪沙行刺失败之后,便一直隐姓埋名,流落在东郡。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见一位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坐在桥头,把鞋脱下来放在一边,见张良走到自己的身边,便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听到有人喊自己,回头一看才发现有位老者端坐在此,虽然觉得这个老翁非常无礼,但觉得老翁毕竟年迈,便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
这时,老人又跷起脚来,道:“既然都捡上来了,就帮我穿上吧!”
张良大怒,自己曾经身为公子,都是别人伺候他,何时伺候过别人,正想一走了之,但转念一想,这么多年来,自己经历了家破人亡,行刺皇帝,亡命天涯,眼前这点事又算的了什么?
于是张良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了几步之后,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五日后凌晨我与你再到桥头相会!”
张良愕然,但他此时已经感觉出这位老者并非一般乡间老翁,忙道:“晚辈定会前来!”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然而那老者却早已经守在那里了,老者生气道:“与老人相约,竟然比老人来的还晚!你五日后再来吧!”说罢便自行离去。
又五天后,天还没亮,张良便起身前往。来到桥上时,恰巧老者也赶到了这里,老者又生气道:“你这小子竟然不提前来等我?这是对老人不尊重,五日后再来吧!”说罢又离去了。
再五日之后,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候。在天刚要亮时,老者赶到此处,见张良早已等候多时,便点点头道:“这才是尊重老人的样子。”说罢,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卷书,说道:“读完此书就可为王者之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扬长而去。
张良惊喜异常,跪拜老者,道:“张良谢黄石公赐书!”
天亮时分,张良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这次出现荧惑守心的意象也被张良看到,他知道这一天象意味着皇族之内要出现很大的动荡,皇位一旦出现动荡,天下便会大乱,韩国复国就有望了。
张良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对宫廷之中的事情却非常关注,他听说最近扶苏刚刚被驱逐出咸阳,这很有可能就是皇族口口的前奏。而且他知道始皇帝肯定也会关注到荧惑守心天象,为推波助澜,张良搅尽心思。
这一晚,张良正在夜观天象,忽然有一颗流星从天而降,坠落在离自己几里远的树林之中。起初他也被陨石激起的火光惊呆了,并未多想。是夜,刚刚入眠,他便梦到一个长相酷似黄石公的仙人拿着拂尘打他,张良一下惊醒,心想仙人为何托梦打他?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第二日,百姓都看到坠落的陨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立刻大哗。
消息很快传达了郡守那里,郡守不敢隐瞒,迅速将此事上报始皇帝。
始皇帝看完奏折之后,非常生气。前番荧惑守心就让他窝了一肚子火气无处发泄,现在又出现这种事情,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
于是始皇帝派御史将流星落地之地方圆二十里之内的所有人挨个审问。
此时张良早已逃窜,当地百姓都害怕被惩罚,没有人承认。御史审问一月有余没有任何结果。
始皇帝召丞相冯去疾问道:“丞相如何看待这件事?”
冯去疾在秦朝之中一向享有很高的威望,此前的两位丞相,隗状和王绾都对他推崇备至。当时朝中人都知道王绾倾向儒家,隗状倾向法家,两人在朝中一向不合,朝中大臣要不倾向于王绾,要不倾向于隗状,只有御史冯去疾从不阿附于任何人,提出的意见都是非常中肯有理,始皇帝也经常赞叹。因此隗状告老之后,始皇帝便拜冯去疾为右丞相。
此时,听始皇帝问起此事,冯去疾心中一惊,这件事关系到始皇帝的威严,可谓事关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触怒始皇帝。冯去疾目睹了这些年来,在丞相李斯的主持下,秦国的法令日益严苛,很多无辜之人死于非命,不仅六国旧贵族,就连天下普通百姓对秦国都非常愤恨,因此委婉的觐见道:“臣以为此事无论查多久都是难以查出结果的。”
始皇帝问道:“丞相何出此言?”
“我大秦法令严苛,百姓动辄得咎,数年以来,惩处之人数以万计,这些人及其家人都会心怀怨恨的。”
“我大秦令出必行,就是要让百姓恐惧,这样就不敢包藏祸心,行奸逆之事,如今怎么会查不出一桩谋反之案?”始皇帝仍然不解。
“陛下是否还记得上次调查泄露皇帝言论之案?此事与其同出一辙,如果行事之人承认,必然是死罪,不承认或许还有可能生存。”
“那为何没有告发之人呢?”
“秦法要求告发要有证据,其一,证据并不好找,没有证据告发也是要被治罪的。其二,知道谋反之事而不告发,本来就与谋反之人同罪,他们怎么敢出来告发呢?”
始皇帝默然良久,道:“或许大秦的律法是过于严苛了。但有法若不执行就体现不了法令的威严,无法以此治理国家。”
于是始皇帝仍然下令将附近的人全部抓起来处死,并用火把石头烧毁了。
得知数千百姓因此被杀,冯去疾无奈的摇了摇头,哀叹道:“大秦天下可能维持不了多久了!”
不觉间,有过了一年,始皇帝开始觉得两眼昏花,牙齿松动,为防万一,始皇帝下令征发更多的民力修建骊山陵墓,日夜忙碌在工地上的民工就多达七十二万。很少来骊山陵墓的始皇帝,现在却越来越频繁的来到此处查看。
一日,始皇帝再次来到陵墓探查。一行人先是花了一个时辰绕着陵墓外围转了一圈,然后在丞相李斯和少府章邯的带领下进入地宫。只见进入地宫的通道达十二尺之高,八尺之宽,两侧均用隔水的青膏泥涂抹加固,里面道路四通八达,宛如一个迷宫,这都是为防止盗墓者而设计的。章邯边走边说:“地宫道路是按照八卦设计的,如果没有识得道路之人带领,走出任何一个岔路口都会触碰到机关,必死无疑。”
始皇帝不断称赞章邯用心,一行人走了大半个时辰方才到达地宫中央。
地宫东西长一百二十丈,南北宽六十仗,其内全部按照咸阳皇宫布置。地宫内到处忙碌着各种工匠,有的在侧面的墙壁上雕刻,有的在顶棚上绘画,还有的在地上以泥土构筑九州江河。
始皇帝看了非常满意,问道:“这就是地宫的中心了吗?”
丞相李斯道:“是的,这已经距离地面达十二丈,已经到达地底!”李斯自始皇帝亲政之后就一直负责骊山陵墓的设计。
少府章邯补充道:“施工过程中已经遇到过三次泉水,墙壁均用泥土夯实,再青膏泥涂抹,以防浸水。墙壁最薄处也有六丈之厚,完工时用弓箭射墙,箭镞若能插入墙内则推到重新构建,直至箭镞无法插入。”章邯一直在陵墓监工,因此知道的更加详细。
始皇帝点头道:“二位爱卿辛苦了!”然后指着正在构筑九州的工地道:“朕欲以水银为江河湖海,丞相可派人到巴蜀之地买取。”
看完之后,始皇帝又对李斯说:“陵墓修建完成之后所有设计图纸要全部销毁!”
李斯遵命。
自从上次始皇帝与王绾单独谈话之后,他就对大秦治国的方略产生了怀疑,大秦是否真的过于严苛了?思来想去没有答案,往往陷入恍惚之中。
一个声音常常在他耳边说道:“你制定了严酷的法令,不仅迫害迁徙六国的旧贵族,天下的百姓也是动辄得咎,天下谁人会支持你?”
此时往往又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反驳道:“六国旧贵族都是我大秦的宿敌,不惩罚,我大秦就无法安宁,百姓不畏惧法令,天下就没有办法得到好的治理!”
第一个声音又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要焚尽天下之书,坑杀对你不满的儒生术士,没有帝王的胸怀气度!”
“这都是他们逼我做的,他们都拿着朝廷给的俸禄,却诽谤朝廷!”
“但是这罪不至死!芈虹,扶苏又有何罪?你却逼死了芈虹,贬斥了扶苏!”
第二个声音终于沉默了,始皇帝无法去面对自己严苛的一生,他不仅对天下之人以“令行禁止”的法令严格要求,他对自己和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他自问对得起祖先,对得起江山,却对不起那些死在严刑峻法之下的冤魂。
这年秋天,始皇帝召见右丞相冯去疾问道:“丞相以为我大秦法令如何?”
冯去疾犹豫一会说道:“陛下英明神武,老臣不敢妄自评论。”
“此处只有你我君臣二人,丞相无需多虑,尽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恕你无罪。”
冯去疾这次确定始皇帝是真的要征求他的意见,说道:“我大秦法令自商鞅变法,经历了数代秦王的不断完善,堪称治理天下的利器!然而,太过严苛完备,使百姓难以自处,动辄得咎,时日一长必生怨恨!”
“如何难以自处?”
“越是完备的法令,实施的过程中就越是难以妥协,而实际情况却千差万别,无法一概而论。前番蒙恬的副将刘和因耽误运粮时间而被处死,当时朝臣都将其归咎于粮道崎岖难行,实际上刘和不是死于道路难行,而是死于严苛的法令。法令只是规定‘失期当斩’,却难以考虑到是否会路遇大雨,是否会道路阻断。”
“丞相之言是要行宽松之法?”
“是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有宽松的法令才不会招致天下人怨恨。”
始皇帝近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故,早已不再那么强硬的坚持严刑峻法。他沉默良久道:“丞相认为长子扶苏如何?”
冯去疾大惊,自从上次始皇帝训斥了推荐诸公子的大臣之后,便无人敢再提此事,如今竟然旧事重提,冯去疾心中一紧。他本不欲回答,但一则始皇帝日益衰老,的确需要考虑立太子之事了;二则他平日就非常欣赏长公子扶苏,此时便欲借此机会为其开脱。
于是答道:“长公子仁厚,必会受到天下拥戴!”
始皇帝长叹一声,道:“此事就交给二世皇帝吧!”
到了十月,始皇帝下令起程巡游东方,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始皇帝的小儿子胡亥随从。右丞相冯去疾留守。
胡亥听说要跟父皇出游,兴奋异常,非要弃车骑马而行,以便观察外面的风景,始皇帝无奈,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
车驾一路浩浩荡荡往东巡游。此番出行,始皇帝命人沿途祭拜各路神仙,希望神仙能够赐福保佑大秦。
始皇帝走到云梦,朝九疑山方向望祭虞舜。浮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江渚。途经丹阳,到达钱塘。钱塘之地,物阜民丰,百姓夹道欢迎,内心十分高兴。
胡亥见此情形也玩心大起,对赵高说:“想不到天下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以前在宫中真是少见多怪了,还以为天下没几样好玩的东西呢!”
赵高暗暗发笑,说道:“以后公子可要经常跟随陛下出巡,这样便会有得玩了!”
“那是当然!”
不久之后,一行人渡过长江,来到会稽。眼前却是另一番景象,其地虽然沃野千里,却大多荒废,无人耕种,路上也是人烟稀少,萧瑟万分。
始皇帝感到奇怪,问道:“此地距钱塘仅一江之隔,为何如此萧条?”
丞相李斯答道:“二十八年,项燕之子项超曾在此带兵与我大秦周旋,后被蒙恬率军剿灭,诛其九族,当地百姓因此受到牵连,牵连被杀者不计其数。其后,此地百姓又被课以重税,向来百姓逃亡甚多!”
始皇帝心道,看来当年对六国贵族的惩罚也确实过于严厉了,其地十年之后仍然不能复其元气,可悲,可叹啊!于是始皇帝下令免除会稽百姓十年赋税,使其尽快恢复。
一行人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又望祭南海,始皇帝命树立石碑,刻辞颂扬秦朝的功德。碑文说: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三十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恆常。
六王专倍,贪戾泬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619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619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619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荧惑守心?)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汤加盐大伯伯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