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高!实在是高!
对于李儒,张煌这回佩服地五体投地。
如果说前一回李儒在韩遂手中稍稍吃了些亏让张煌大跌眼镜,那么这一次,张煌由衷地觉得李儒真不愧是毒士,那真不是一丁点的毒。
那次董卓黑着脸从张温的帅帐离开后,张煌就猜到他要报复。果不其然,回到住所后董卓立马派亲信给远在陇西的李儒送信,询问怎么样才能狠狠地报复,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在等待李儒回信的期间,董卓也曾私下跟张煌商量这件事,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故意打败仗。
“宁可放弃这次向朝廷与何进大将军证明能耐的绝佳机会,也绝不能叫周慎好过!”
这可是董卓的原话,此人素来是一位说一不二的雄主。
结果没想到,董卓这边的信刚刚送出,次日就收到了李儒派人送来的书信,并对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作出了回应。
简直神鬼之才!
当时张煌惊骇地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原来,李儒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风向,当他听说荡寇将军刚愎自用坏了三万军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责罚后,他便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荡寇将军周慎必定是何进大将军推出来用以控制军方的重要棋子。那么理所当然,待局势出现转机之时,何进大将军必然会通过自己的势力向作为主帅的张温施压,叫周慎摘得这场平叛战役的最大功劳。
如此一来,董卓势必会跟荡寇将军周慎势同水火。依着李儒对董卓的了解,到时候董卓绝对咽不下这口恶气,不惜一切代价也会将周慎拉下来。
这种同归于尽似的手段,是李儒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提前拟好了计策,派人送到了董卓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那位本该是董卓最大劲敌的名将,李儒在信中只字未提。很显然,李儒过半也早已料到皇甫嵩将会被何进大将军所雪藏,就不需劳他费神了。
收到李儒书信的次日,蔫坏损的董卓便有意地放出了风声。大意就是如今韩遂兵败受挫、狼狈逃回金城,本就是斩夺功勋的大好机会,周慎又有孙坚辅佐,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头猪也断然没有输的可能。
看似是酸溜溜的牢骚,但是董卓在这股谣言中竭力地抬高孙坚、贬低孙坚。不难猜测荡寇将军在得悉这股谣言后将会什么态度。
嫉恨董卓那是跑不了的,董卓也不在乎被他嫉恨,除此之外,本来与这件事没什么交集的孙坚,十有**也会被周慎记恨。
是的,离间!
李儒教董卓的第一计,就是离间荡寇将军周慎与副将孙坚的关系。不需要二人反目成仇,只要周慎对孙坚时心中有疙瘩,下意识地不想听从孙坚的善意建议,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李儒很严肃的在信中指出了一个被董卓所忽略的事实:真以为韩遂就没有还手余力了么?
李儒在信中指出,先前韩遂败给皇甫嵩那是必然的,其实就算换个人也能赢,只是不如皇甫嵩赢得那么漂亮而已。
为什么?
因为韩遂那十万羌兵的后勤太吃力了。
要知道皇甫嵩那可是直接在家门口防守的,美阳的背后就是雒阳,粮草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
而韩遂呢?
韩遂是属于河首平汉王宋扬这股势力的,这股势力的老巢在武威郡与金城郡,骤然间叫韩遂跨越汉阳郡、扶风郡跟大汉朝廷打,在后勤的输运上就已经输了一筹了。
因此,除非一鼓作气地攻占下去。否则,只要羌兵士气一泻,那就没有再取得战果的可能了。
但是,如今韩遂兵败后返回金城郡。那可是他的地盘,董卓跟周慎千里迢迢前往追击,真当韩遂是软柿子么?
这一针见血的判断,即便是董卓看了也是许久默然不语,提不出反驳的话来。毕竟韩遂在陇西时可是让他与李儒都吃了亏,那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人物。
想通了此事后。董卓便按照李儒的计划展开了行动:在放出谣言离间了周慎与孙坚的关系后,独领大军屁颠屁颠地猛赶百余里路,深入敌军腹地跑到周慎前面去了,免得到时候韩遂偷袭周慎军时,他董卓还得犹豫究竟是救还是不救。
什么?你说凭什么断定韩遂会先对付董卓?
这很简单,如果董卓与周慎两军相距不远,相信韩遂绝不会傻傻得送上门去;但倘若两军相隔甚远,“各个击破”素来就是历来将帅最惯用的计策。
至于为什么韩遂会先对付周慎而不是董卓,呵呵,一个是不知所谓的手下败将,一个是打过好几次交道的难缠家伙,只要韩遂不傻就必定会挑选容易对付的周慎下手。
毋庸置疑!
事态的发展不出李儒的预料,周慎不听孙坚的建议,终于再度遭到败仗,而董卓呢,纯粹就是在韩遂的地盘溜达了一圈跑路。另外董卓跑路的时候,韩遂也没有派兵追击,显然后者是清楚董卓的难缠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没跟董卓纠缠,毕竟韩遂回到金城后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在他地盘挑事的凉州刺史耿鄙跟汉阳太守傅燮,而不是董卓这个明摆着过来打酱油的恶蛟。
这就是默契!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韩遂与董卓都不会轻易激怒对方。毕竟今日的敌人极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盟友,就拿董卓来说,只要韩遂不拿他的陇西下手,韩遂发展得越强大,对于董卓的陇西而言其实愈发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养寇自重!
至于韩遂多半是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走了董卓,毕竟董卓跟他可谈不上真正的敌人,在日后很长一段日子内,他们还是邻居,闹得太僵不利于双方各自的发展。
于是乎,董卓屁事没有,周慎却成了韩遂杀鸡儆猴的对象,用以震慑大汉朝廷继续派兵来围剿他。
这下董卓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在连番两次战败的情况下,就算何进大将军也保不住荡寇将军周慎。退一步说,就算能保住,难道何进还会器重周慎不成?要知道在这次进兵追击的事件中。损兵折将狼狈而回的周慎,已成为不伤一兵一卒便从韩遂十万大军中脱身的董卓的最佳陪衬。
不过关于这件事,张煌也有些疑惑,那就是李儒为什么会支持董卓的做法。
后来再次见到李儒的时候,李儒对张煌做出了解释:就当时的局势而言。除非朝廷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一个城一个城地跟韩遂打,否则单靠偷袭是断然不可能取胜的,毕竟金城、武威是韩遂的地盘,在那里跟韩遂作战难度不亚于韩遂先前攻美阳。
可问题是,如今的朝廷因为“黄祸”的关系元气大伤,根本没有余力与韩遂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交锋。
因此当时李儒断定,朝廷大军反攻韩遂、边章叛乱军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一旦确认武威、金城两郡难以攻克,朝廷势必会见好就收。反正西凉乱也不是乱一两天了,不差那么一会,没瞧见司徒崔烈都有意向说服天子放弃凉州了么?
说白了一句话,只要韩遂等叛逆好好呆在西凉别生事,朝廷是不可能耗费巨力去跟韩遂拼的。
也就是说,就算董卓与周慎前期取得了什么优势,也于事无补,因为朝廷没有财力人力再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既然如此,李儒索性也就不想着如何在战役中让董卓大放光彩了,他采取了另外一种凸显董卓的方式:既然无法抬高董卓。那就把周慎拉下来,同样可判高下!
而这,恰恰就是张煌佩服李儒,由衷感慨李儒不愧是毒士的真正原因。
就好像有个笑话里说的。当两个人被一只熊追的时候,其实没必要跑得多快,只要跑得比同伴快就足够了。
打不赢敌人,就坑友军!
事实证明,李儒的眼光果然毒辣。
就在董卓与周慎分别返回张温的大军不久,朝廷便传来了消息:不必再追击叛军。尽可能地收复扶风郡。
而同期,韩遂似乎也意识到他们根基不稳,因此也不再奢望攻打雒阳,紧锣密鼓地在汉阳郡以及扶风郡西部巩固势力,增筑关隘、屯扎守军,跟大汉朝廷划地而治。
见韩遂主动偃旗息鼓,大汉朝廷果然没有再作进攻,不到一个月,主帅张温便被召回雒阳,另外七成的军队也被召回,剩下的军队,由护羌校尉夏育接管,代替张温在扶风郡驻守,防止韩遂再次进犯。
双方破有默契地选择了休战,至于凉州刺史耿鄙与汉阳太守傅燮,他们仍在跟韩遂作战,希望能恢复地方上的中央主权,但是朝廷都选择了休战,谁也不看好他们。
谁都看得出来,此战朝廷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因此就不准备再打下去了,至于还在为此努力的耿鄙、傅燮二人,他们相当于是被朝廷给放弃了。
当然了,不排除他俩若是做得好的话,朝廷还会再次起兵围剿韩遂,但遗憾的是,韩遂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言归正传,张温被召回雒阳后,董卓等人在跟护羌校尉夏育交割了军队后也陆续回京师复命,包括在此战中两战两败毫无寸功的荡寇将军周慎。
眼瞅着周慎发须凌乱、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的狼狈模样,董卓的心中很是痛快,恨不得畅笑几声。
可众人中却唯独有一人留了下来,那便是左将军皇甫嵩,在朝廷最近一次发下的任命中,皇甫嵩被受命驻守皇室陵园,理由是防止有像韩遂那样狼子野心的恶徒再打皇陵的主意。
可谁都猜到这只是一个借口,不用想都能明白,皇甫嵩作为此战中最耀眼的功臣,何进大将军是绝对不会再将他召回京师的。
美其名曰是代天子尽孝,事实上不过是变相的发配、贬职。不出意外的话,在何进大将军彻底掌控军方之前,只要朝廷日后没有什么大的变故,皇甫嵩是断然没有可能再回到京师了。
对于这位劲敌的落寞下场,饶是董卓也是唏嘘感慨不已。明明是朝中最擅军略的将军,却用以替天子守陵园,实在是可笑之极!
然而就在董卓替劲敌皇甫嵩感到惋惜的时候。作为当事人的皇甫嵩却在惋惜另外一个人。
“可惜了傅燮!”
那是张煌在临离开前向皇甫嵩告别时,皇甫嵩不经意时所发出的感慨。在这些日子里,说实话张煌从皇甫嵩这里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皇甫嵩那“主以阳谋、辅以诡谲”的核心用兵思想。既然受到恩惠。张煌就理当礼待皇甫嵩,临走前亲自向皇甫嵩告别是最起码的。
“傅燮?新任的汉阳太守?”张煌疑惑地问道,言语中有些不以为意,毕竟他可没怎么听说过此人。
皇甫嵩似乎是看出了张煌心中的不以为意,摇摇头正色说道:“此前讨黄巾时。此人曾是我军中司马……”
军中司马?军司马?!
张煌微微一愣,旋即在信中立马将傅燮的看法拔高了几分。
皇甫嵩的参军,而且还是被皇甫嵩所称赞的,那可了不得啊!
在历史中,当皇甫嵩讨伐黄巾的时候,有两位智勇双全的俊杰担任辅助他,一个是参军、汉阳人阎忠,一个便是军司马、北地人傅燮。
皇甫嵩对阎忠不喜,因为这家伙纯粹拍马屁拍在马腿上,竟在皇甫嵩顺利讨灭黄巾的时候建议皇甫嵩趁机拥兵自重。把握机会南面制霸。
想皇甫嵩对朝廷、对天子那是何等忠心的人?他重斥了阎忠,阎忠面红耳赤地逃走了,结果逃到西凉,成为了凉州名士,那是就连韩遂都要劫走胁迫其担任叛军主帅的名士,可想而知其本事。不过阎忠宁死不从,愤恨而死,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另外一个就是如今的汉阳太守傅燮,在历史中,此人跟皇甫嵩一样硬骨气。拒绝向宦官交纳贿赂,兼之又屡次向天子刘宏弹劾宦官,非但名气十分响亮,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简在帝心”。是刘宏心中极少数全心信任的官员。
但是这位傅燮傅大爷太过于刚正,哪怕在屡次得罪宦官后,宦官头子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拉拢他、威胁他,他照样不给对方好脸色,反过来义正言辞地教训赵延。
于是乎在傅燮当朝言辞批判了司徒崔烈意图放弃西凉的提议后,赵忠见机不可失。便设计将傅燮调出京师,迁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跟凉州刺史耿鄙那种刚愎自用的家伙不同,傅燮的确是难得的俊才,上任后体恤百姓、招安叛乱的羌人,不少羌人都被他感动,前往汉阳归降,一时间成为韩遂最忌惮的对手,不除不快。
后来当凉州刺史耿鄙急功近利,却因为军中内讧而死。极不可思议的是,当与韩遂一伙的叛军头子王国攻打傅燮时,王国手底下竟有数千羌骑在城外磕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甚至于,王国亦派前任酒泉郡太守黄衍进城劝降,结果傅燮宁死不降,最终战死城头。
事后,耿鄙的部下马腾也投靠韩遂,与韩遂共同推举王国伟帅,首次掌握了整个凉州。
而皇甫嵩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才重新被朝廷启用,继续充当救火角色再次出兵凉州,征讨王国。
可惜当时因为何进大将军被杀的关系,协助皇甫嵩的董卓被召回京师,于是未能彻底剿灭凉州的叛军势力。
在告辞的时候,张煌终于忍不住向皇甫嵩询问了一个深埋他心中许久的疑问。
“将军在颍川、汝南时,为何要筑‘京观’?”
骤然听到这个问题,饶是皇甫嵩也不由吃了一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张煌异常严肃的表情。
张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皇甫嵩。不知为何他竟有些紧张,可能是他潜意识地害怕从皇甫嵩口中听到他不愿意听到的回答。
良久,皇甫嵩缓缓吐出两个字来:“造势!”
“造势?”
皇甫嵩长长吐了口气,负背着双手徐徐说道:“当时天下黄巾号称百万,我与朱儁手中仅数万,非厉惩不足以震慑贼众!……我要让贼众牢记,我皇甫嵩嗜杀无道,面朝我者,尽杀之!”
张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这种做法无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恶名,叫黄巾军在遇到他时心惊胆战、再无战意而已。
“俘虏呢?”
皇甫嵩闻言又看了张煌一眼,平静地说道:“当时我军昼夜急行,且军中仅三日口粮,留下俘虏多有不便,故尽屠之。”
听着皇甫嵩平静的回答,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记得当时他在看到那些下场悲惨的黄巾士卒时气愤填膺,可如今听到皇甫嵩这中规中矩的回答,他却生不起一丝憎恨皇甫嵩的念头来。
就像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作为将军,他们理当首先为自己的部下尽责,为自己的国家尽责,为自己的主君尽责。必要时,杀伐果断,这才是将军!
将军有过一丝的愧疚么?
张煌是很想询问这个疑问的,但是他不敢,因为他怕皇甫嵩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张煌可以凭借对皇甫嵩的了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会有犹豫或怜悯,但是为了夺得胜利尽早结束战争,即便叫皇甫嵩再杀更多的敌兵,他也会杀,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
“告辞了,将军!”
“唔。……转告董仲颖,周慎多行不义难赦之,然他……好自为之罢!”
“呵呵,好的。”
张煌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心思却又飞到了另外一处。
因为明日,他借着董卓的关系便要再次踏足京师雒阳,那个当初他狼狈逃离的龙虎汇聚之地。
在那里,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敌,第五宫元!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53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53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5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零一章 虎头蛇尾的反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贱宗首席弟子谢谢您的支持!!
对于李儒,张煌这回佩服地五体投地。
如果说前一回李儒在韩遂手中稍稍吃了些亏让张煌大跌眼镜,那么这一次,张煌由衷地觉得李儒真不愧是毒士,那真不是一丁点的毒。
那次董卓黑着脸从张温的帅帐离开后,张煌就猜到他要报复。果不其然,回到住所后董卓立马派亲信给远在陇西的李儒送信,询问怎么样才能狠狠地报复,发泄心中的怨气。
其实在等待李儒回信的期间,董卓也曾私下跟张煌商量这件事,当时他们的计划是故意打败仗。
“宁可放弃这次向朝廷与何进大将军证明能耐的绝佳机会,也绝不能叫周慎好过!”
这可是董卓的原话,此人素来是一位说一不二的雄主。
结果没想到,董卓这边的信刚刚送出,次日就收到了李儒派人送来的书信,并对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作出了回应。
简直神鬼之才!
当时张煌惊骇地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原来,李儒时刻关注着朝廷的风向,当他听说荡寇将军刚愎自用坏了三万军却没有受到应有的责罚后,他便高瞻远瞩地认识到,荡寇将军周慎必定是何进大将军推出来用以控制军方的重要棋子。那么理所当然,待局势出现转机之时,何进大将军必然会通过自己的势力向作为主帅的张温施压,叫周慎摘得这场平叛战役的最大功劳。
如此一来,董卓势必会跟荡寇将军周慎势同水火。依着李儒对董卓的了解,到时候董卓绝对咽不下这口恶气,不惜一切代价也会将周慎拉下来。
这种同归于尽似的手段,是李儒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他提前拟好了计策,派人送到了董卓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那位本该是董卓最大劲敌的名将,李儒在信中只字未提。很显然,李儒过半也早已料到皇甫嵩将会被何进大将军所雪藏,就不需劳他费神了。
收到李儒书信的次日,蔫坏损的董卓便有意地放出了风声。大意就是如今韩遂兵败受挫、狼狈逃回金城,本就是斩夺功勋的大好机会,周慎又有孙坚辅佐,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头猪也断然没有输的可能。
看似是酸溜溜的牢骚,但是董卓在这股谣言中竭力地抬高孙坚、贬低孙坚。不难猜测荡寇将军在得悉这股谣言后将会什么态度。
嫉恨董卓那是跑不了的,董卓也不在乎被他嫉恨,除此之外,本来与这件事没什么交集的孙坚,十有**也会被周慎记恨。
是的,离间!
李儒教董卓的第一计,就是离间荡寇将军周慎与副将孙坚的关系。不需要二人反目成仇,只要周慎对孙坚时心中有疙瘩,下意识地不想听从孙坚的善意建议,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的。李儒很严肃的在信中指出了一个被董卓所忽略的事实:真以为韩遂就没有还手余力了么?
李儒在信中指出,先前韩遂败给皇甫嵩那是必然的,其实就算换个人也能赢,只是不如皇甫嵩赢得那么漂亮而已。
为什么?
因为韩遂那十万羌兵的后勤太吃力了。
要知道皇甫嵩那可是直接在家门口防守的,美阳的背后就是雒阳,粮草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
而韩遂呢?
韩遂是属于河首平汉王宋扬这股势力的,这股势力的老巢在武威郡与金城郡,骤然间叫韩遂跨越汉阳郡、扶风郡跟大汉朝廷打,在后勤的输运上就已经输了一筹了。
因此,除非一鼓作气地攻占下去。否则,只要羌兵士气一泻,那就没有再取得战果的可能了。
但是,如今韩遂兵败后返回金城郡。那可是他的地盘,董卓跟周慎千里迢迢前往追击,真当韩遂是软柿子么?
这一针见血的判断,即便是董卓看了也是许久默然不语,提不出反驳的话来。毕竟韩遂在陇西时可是让他与李儒都吃了亏,那绝对不是容易对付的人物。
想通了此事后。董卓便按照李儒的计划展开了行动:在放出谣言离间了周慎与孙坚的关系后,独领大军屁颠屁颠地猛赶百余里路,深入敌军腹地跑到周慎前面去了,免得到时候韩遂偷袭周慎军时,他董卓还得犹豫究竟是救还是不救。
什么?你说凭什么断定韩遂会先对付董卓?
这很简单,如果董卓与周慎两军相距不远,相信韩遂绝不会傻傻得送上门去;但倘若两军相隔甚远,“各个击破”素来就是历来将帅最惯用的计策。
至于为什么韩遂会先对付周慎而不是董卓,呵呵,一个是不知所谓的手下败将,一个是打过好几次交道的难缠家伙,只要韩遂不傻就必定会挑选容易对付的周慎下手。
毋庸置疑!
事态的发展不出李儒的预料,周慎不听孙坚的建议,终于再度遭到败仗,而董卓呢,纯粹就是在韩遂的地盘溜达了一圈跑路。另外董卓跑路的时候,韩遂也没有派兵追击,显然后者是清楚董卓的难缠的,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没跟董卓纠缠,毕竟韩遂回到金城后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在他地盘挑事的凉州刺史耿鄙跟汉阳太守傅燮,而不是董卓这个明摆着过来打酱油的恶蛟。
这就是默契!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韩遂与董卓都不会轻易激怒对方。毕竟今日的敌人极有可能就是明日的盟友,就拿董卓来说,只要韩遂不拿他的陇西下手,韩遂发展得越强大,对于董卓的陇西而言其实愈发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养寇自重!
至于韩遂多半是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就睁只眼闭只眼放走了董卓,毕竟董卓跟他可谈不上真正的敌人,在日后很长一段日子内,他们还是邻居,闹得太僵不利于双方各自的发展。
于是乎,董卓屁事没有,周慎却成了韩遂杀鸡儆猴的对象,用以震慑大汉朝廷继续派兵来围剿他。
这下董卓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在连番两次战败的情况下,就算何进大将军也保不住荡寇将军周慎。退一步说,就算能保住,难道何进还会器重周慎不成?要知道在这次进兵追击的事件中。损兵折将狼狈而回的周慎,已成为不伤一兵一卒便从韩遂十万大军中脱身的董卓的最佳陪衬。
不过关于这件事,张煌也有些疑惑,那就是李儒为什么会支持董卓的做法。
后来再次见到李儒的时候,李儒对张煌做出了解释:就当时的局势而言。除非朝廷花费巨大人力物力,一个城一个城地跟韩遂打,否则单靠偷袭是断然不可能取胜的,毕竟金城、武威是韩遂的地盘,在那里跟韩遂作战难度不亚于韩遂先前攻美阳。
可问题是,如今的朝廷因为“黄祸”的关系元气大伤,根本没有余力与韩遂展开如此大规模的交锋。
因此当时李儒断定,朝廷大军反攻韩遂、边章叛乱军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一旦确认武威、金城两郡难以攻克,朝廷势必会见好就收。反正西凉乱也不是乱一两天了,不差那么一会,没瞧见司徒崔烈都有意向说服天子放弃凉州了么?
说白了一句话,只要韩遂等叛逆好好呆在西凉别生事,朝廷是不可能耗费巨力去跟韩遂拼的。
也就是说,就算董卓与周慎前期取得了什么优势,也于事无补,因为朝廷没有财力人力再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既然如此,李儒索性也就不想着如何在战役中让董卓大放光彩了,他采取了另外一种凸显董卓的方式:既然无法抬高董卓。那就把周慎拉下来,同样可判高下!
而这,恰恰就是张煌佩服李儒,由衷感慨李儒不愧是毒士的真正原因。
就好像有个笑话里说的。当两个人被一只熊追的时候,其实没必要跑得多快,只要跑得比同伴快就足够了。
打不赢敌人,就坑友军!
事实证明,李儒的眼光果然毒辣。
就在董卓与周慎分别返回张温的大军不久,朝廷便传来了消息:不必再追击叛军。尽可能地收复扶风郡。
而同期,韩遂似乎也意识到他们根基不稳,因此也不再奢望攻打雒阳,紧锣密鼓地在汉阳郡以及扶风郡西部巩固势力,增筑关隘、屯扎守军,跟大汉朝廷划地而治。
见韩遂主动偃旗息鼓,大汉朝廷果然没有再作进攻,不到一个月,主帅张温便被召回雒阳,另外七成的军队也被召回,剩下的军队,由护羌校尉夏育接管,代替张温在扶风郡驻守,防止韩遂再次进犯。
双方破有默契地选择了休战,至于凉州刺史耿鄙与汉阳太守傅燮,他们仍在跟韩遂作战,希望能恢复地方上的中央主权,但是朝廷都选择了休战,谁也不看好他们。
谁都看得出来,此战朝廷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效,因此就不准备再打下去了,至于还在为此努力的耿鄙、傅燮二人,他们相当于是被朝廷给放弃了。
当然了,不排除他俩若是做得好的话,朝廷还会再次起兵围剿韩遂,但遗憾的是,韩遂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言归正传,张温被召回雒阳后,董卓等人在跟护羌校尉夏育交割了军队后也陆续回京师复命,包括在此战中两战两败毫无寸功的荡寇将军周慎。
眼瞅着周慎发须凌乱、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的狼狈模样,董卓的心中很是痛快,恨不得畅笑几声。
可众人中却唯独有一人留了下来,那便是左将军皇甫嵩,在朝廷最近一次发下的任命中,皇甫嵩被受命驻守皇室陵园,理由是防止有像韩遂那样狼子野心的恶徒再打皇陵的主意。
可谁都猜到这只是一个借口,不用想都能明白,皇甫嵩作为此战中最耀眼的功臣,何进大将军是绝对不会再将他召回京师的。
美其名曰是代天子尽孝,事实上不过是变相的发配、贬职。不出意外的话,在何进大将军彻底掌控军方之前,只要朝廷日后没有什么大的变故,皇甫嵩是断然没有可能再回到京师了。
对于这位劲敌的落寞下场,饶是董卓也是唏嘘感慨不已。明明是朝中最擅军略的将军,却用以替天子守陵园,实在是可笑之极!
然而就在董卓替劲敌皇甫嵩感到惋惜的时候。作为当事人的皇甫嵩却在惋惜另外一个人。
“可惜了傅燮!”
那是张煌在临离开前向皇甫嵩告别时,皇甫嵩不经意时所发出的感慨。在这些日子里,说实话张煌从皇甫嵩这里学到了很多,尤其是皇甫嵩那“主以阳谋、辅以诡谲”的核心用兵思想。既然受到恩惠。张煌就理当礼待皇甫嵩,临走前亲自向皇甫嵩告别是最起码的。
“傅燮?新任的汉阳太守?”张煌疑惑地问道,言语中有些不以为意,毕竟他可没怎么听说过此人。
皇甫嵩似乎是看出了张煌心中的不以为意,摇摇头正色说道:“此前讨黄巾时。此人曾是我军中司马……”
军中司马?军司马?!
张煌微微一愣,旋即在信中立马将傅燮的看法拔高了几分。
皇甫嵩的参军,而且还是被皇甫嵩所称赞的,那可了不得啊!
在历史中,当皇甫嵩讨伐黄巾的时候,有两位智勇双全的俊杰担任辅助他,一个是参军、汉阳人阎忠,一个便是军司马、北地人傅燮。
皇甫嵩对阎忠不喜,因为这家伙纯粹拍马屁拍在马腿上,竟在皇甫嵩顺利讨灭黄巾的时候建议皇甫嵩趁机拥兵自重。把握机会南面制霸。
想皇甫嵩对朝廷、对天子那是何等忠心的人?他重斥了阎忠,阎忠面红耳赤地逃走了,结果逃到西凉,成为了凉州名士,那是就连韩遂都要劫走胁迫其担任叛军主帅的名士,可想而知其本事。不过阎忠宁死不从,愤恨而死,自己把自己给气死了。
另外一个就是如今的汉阳太守傅燮,在历史中,此人跟皇甫嵩一样硬骨气。拒绝向宦官交纳贿赂,兼之又屡次向天子刘宏弹劾宦官,非但名气十分响亮,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简在帝心”。是刘宏心中极少数全心信任的官员。
但是这位傅燮傅大爷太过于刚正,哪怕在屡次得罪宦官后,宦官头子赵忠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去拉拢他、威胁他,他照样不给对方好脸色,反过来义正言辞地教训赵延。
于是乎在傅燮当朝言辞批判了司徒崔烈意图放弃西凉的提议后,赵忠见机不可失。便设计将傅燮调出京师,迁为凉州汉阳郡太守。
跟凉州刺史耿鄙那种刚愎自用的家伙不同,傅燮的确是难得的俊才,上任后体恤百姓、招安叛乱的羌人,不少羌人都被他感动,前往汉阳归降,一时间成为韩遂最忌惮的对手,不除不快。
后来当凉州刺史耿鄙急功近利,却因为军中内讧而死。极不可思议的是,当与韩遂一伙的叛军头子王国攻打傅燮时,王国手底下竟有数千羌骑在城外磕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甚至于,王国亦派前任酒泉郡太守黄衍进城劝降,结果傅燮宁死不降,最终战死城头。
事后,耿鄙的部下马腾也投靠韩遂,与韩遂共同推举王国伟帅,首次掌握了整个凉州。
而皇甫嵩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才重新被朝廷启用,继续充当救火角色再次出兵凉州,征讨王国。
可惜当时因为何进大将军被杀的关系,协助皇甫嵩的董卓被召回京师,于是未能彻底剿灭凉州的叛军势力。
在告辞的时候,张煌终于忍不住向皇甫嵩询问了一个深埋他心中许久的疑问。
“将军在颍川、汝南时,为何要筑‘京观’?”
骤然听到这个问题,饶是皇甫嵩也不由吃了一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张煌异常严肃的表情。
张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皇甫嵩。不知为何他竟有些紧张,可能是他潜意识地害怕从皇甫嵩口中听到他不愿意听到的回答。
良久,皇甫嵩缓缓吐出两个字来:“造势!”
“造势?”
皇甫嵩长长吐了口气,负背着双手徐徐说道:“当时天下黄巾号称百万,我与朱儁手中仅数万,非厉惩不足以震慑贼众!……我要让贼众牢记,我皇甫嵩嗜杀无道,面朝我者,尽杀之!”
张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这种做法无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恶名,叫黄巾军在遇到他时心惊胆战、再无战意而已。
“俘虏呢?”
皇甫嵩闻言又看了张煌一眼,平静地说道:“当时我军昼夜急行,且军中仅三日口粮,留下俘虏多有不便,故尽屠之。”
听着皇甫嵩平静的回答,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记得当时他在看到那些下场悲惨的黄巾士卒时气愤填膺,可如今听到皇甫嵩这中规中矩的回答,他却生不起一丝憎恨皇甫嵩的念头来。
就像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作为将军,他们理当首先为自己的部下尽责,为自己的国家尽责,为自己的主君尽责。必要时,杀伐果断,这才是将军!
将军有过一丝的愧疚么?
张煌是很想询问这个疑问的,但是他不敢,因为他怕皇甫嵩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张煌可以凭借对皇甫嵩的了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会有犹豫或怜悯,但是为了夺得胜利尽早结束战争,即便叫皇甫嵩再杀更多的敌兵,他也会杀,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
“告辞了,将军!”
“唔。……转告董仲颖,周慎多行不义难赦之,然他……好自为之罢!”
“呵呵,好的。”
张煌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心思却又飞到了另外一处。
因为明日,他借着董卓的关系便要再次踏足京师雒阳,那个当初他狼狈逃离的龙虎汇聚之地。
在那里,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敌,第五宫元!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5530.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5530/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5530.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二百零一章 虎头蛇尾的反击)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贱宗首席弟子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