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 正文卷 番外第68章 你说这个朕就不困了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番外第68章 你说这个朕就不困了

文/浙东匹夫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本章字数:5815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txt下载
推荐阅读:最佳女婿 诸天投影 奶爸的异界餐厅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万族之劫 极品全能学生 都市超级医仙 斗破苍穹
    刘备毕竟是古人,没那么多金融知识,数学也不好。

    要理解李素的贵金属管制思路,着实是费了一番脑子。最后好歹是搞明白了主要思想:

    反正就是国家尽量把黄金的存量实物控制起来,同时绝对控制住新开采的金矿。这样在社会上制造出实物稀缺后,就肯定可以稳住金银比一比二十的比价。

    当然了,这个过程中,因为黄金被官方抬价,目前市面上存量的持金者,也会实际上财富增值、一定程度上享受到定向注水通胀的好处,而贫苦百姓会暂时承受通胀的坏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不可能彻底避免,只能是李素想办法尽量缓解,把过程中的阵痛消弭。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普通穷人家里肯定是没有黄金的,之前家里窖藏金子的不是世家豪强,就是侯爵们从朝廷那儿拿的赏赐。

    黄金值钱了,出现溢出,那就会货币供应增加,铜钱和白银的购买力肯定要短时间小幅下降,这不就相当于后代的通货膨胀嘛,只不过这个可控一点,就这一次,以后不会重复发生。

    但即使是这一次,李素都想了尽量不扰民的措施,那就是在正式实施币制改革之前,今明两年让朝廷出面,正式先提升一次黄金的官府收购价,吸纳一部分市面上的黄金。

    也就是确保币制改革时,把市面上的流通量控制一下。

    之前从汉武帝开始、三百年来,汉朝的黄金和铜钱比价,不一直都是一两金兑一万钱么。黑市则是慢慢涨到一万六至一万七之间。

    刘备应该先展示一次仁政:朝廷知道这里面有巨大的差价,之前朝廷发赏时都普遍有用这条价格双轨制的潜规则盘剥过功臣。

    但那都是之前桓灵怀帝时,天下不靖、四方扰攘,财政崩溃时的老黄历了!

    如今天才彻底一统已经超过十五年,章武陛下要施行仁慈的德政,来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刘备今年也暂时不说要改币制,暂时只说“要改对功臣赏赐的办法”:原先对功臣“名义上赏黄金,实际上赏折一万倍数量的铜钱”的潜规则,从今天起彻底废除!以后说赏黄金就真的赏黄金!

    这条先行探路的变法,肯定是百分百受到支持的,因为所有功臣和有机会受朝廷赏的人,那都是从中得利的呀,这是一个“没有人受到伤害的变法”。

    谁会反对“给你发年终奖的时候多发六成”这种天字第一号大仁政呢,除非脑子有包。

    非要说一个受伤的,那就是刘备自己受伤了,皇家内帑受伤,新法实施期间的赏赐,要实打实多拿出六成的价值发下去。

    好在这个窗口期只有两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之前休养生息多年,国库和内帑总算有积攒了,撑得住这个窗口期。

    而等刘备开始“实发黄金赏赐”后,下一步的獠牙就可以很合理、而又表面上人畜无害地露出来了。

    朝廷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宣布,“因为改为实发黄金赏赐,黄金流出增多,而且发现有受赏者拿到黄金后,在市面上大量以黑市价抛售套取铜钱、白银,导致铜银紧缩。

    所以,朝廷愿意拿出国库的铜钱储备,以一万八千钱比一的价格,回购民间的黄金、注入铜钱的流动性”。

    如前所述,民间几百年来、黑市价渐渐稳定在一万六到一万七之间,兑一金。现在官方给出一万八的临时牌价回购黄金放出铜钱,那卖黄金的人肯定是有得赚的,大约百分之六到七的套利空间,这生意肯定有人做。

    等朝廷把上百亿的铜钱流出去、换回数十万金,那市面上之前的黄金存量,基本上也萎缩了相当一部分了。

    到时候,两年期满,才正式进行币制改革,提升到两万钱比一金,市面上能受惠并通货膨胀流出的金子,也就少得多了。

    等于是黄金涨价过程中,原本有20%的总套利空间,朝廷先放出诱饵,给世家豪强吃其中六到七个点,等收网的时候,剩下的十三四个点就归朝廷了。

    朝廷倒不是差这点钱,主要是怕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凭空创造货币增值的利益,三七分账,七成是朝廷的。

    当然,剩下那三成里面,内幕交易得利者,肯定也是免不了的。

    比如李素、诸葛亮这种人,他们就是政策制定者。他们知道未来黄金要涨到两万钱换一金,所以这两年窗口期里,朝廷一万八收金的时候,他们肯定不会卖。

    那么大的事儿,总要有几个政策制定者。李素和诸葛亮能做到“黄金涨价前不抢着买”、不散布消息,就非常良心清廉了。

    这种事情要是搁在20世纪往后,当然妥妥算是“内幕交易罪”。但谁让现在是3世纪呢,这是不得已的。

    想好了如何平稳过渡金价后,刘备对这个变法基本上就没什么异议了。

    不过,他还是本着朴素的实用角度考虑,想到了一些问题——李素之前设想的时候,黄金凭证都是有铸造年份、有编号、流通时要背书、“传承有序”的。

    可这玩意儿,要是时间久了,就算流通少,背书肯定也会越拖越长,最后估计会跟后世那些“古玩字画”一样,拖的后缀题跋比正文都长好多倍,肯定用着不方便啊。

    (注:没玩过古玩字画的可能比较陌生,字画都要求传承有序,才能证明是真品。一副唐朝的书法,经常后面会拖很长,显示唐朝时谁家收藏的、后来宋朝谁家收藏的、元明清民……一直拖到现代。遇到某几代藏家是个弹幕狂魔,还会让后缀增幅速度暴涨)

    而李素之前也只是在理论空想,毕竟没落地实操呢,这些需要压力测试后才能想明白的细节,确实是容易旁观者清。

    所以李素也非常谦虚,连忙表示陛下所见甚明,这事儿可以打个制度小补丁解决。

    比如,以后就核定一年为期,或者三年为期,具体时间可以再酌定。年终时,财部在京城主持“纸黄金变更”。

    过去三年里,某些纸黄金如果有反复交易、背书后缀拖得比较长了,那就拿着背书和之前的交易契约,到财部变更登记。

    或者契约没了,那就找支付方本人,或者是拿着支付方的印信的授权代表,到财部变更登记。

    这种都是小事儿,后世银行制度那么发达,支票本票汇票的防伪保障制度那么完善,李素随便借鉴几条,跟诸葛亮刘巴商量一下就能解决。

    “变更登记”之后的纸黄金,就可以把中间环节那些背书去掉了,朝廷收回旧券销毁、重新下发以新权利人为持有人的纸黄金。

    如此一来,估计以后雒阳也会成为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毕竟大汉土地上的黄金法理上都是不能直接流通、被政府管制了,实体都是存在国库里的。

    雒阳金库,未来就相当于后世的美联储金库了。别人名义上有黄金,实际上只是拿了张凭证,实体都是在雒阳金库里放着。

    这样一旦遇到有人造反叛乱,或者是谁谋逆获罪了。哪怕造反者之前筹资有筹到过纸黄金,但实物在雒阳,到时候直接发一个诏书,昭告天下,某几号到某几号纸黄金作废,就把反贼的金收缴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误伤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帝制集权时代的法律,不存在“保护交易安全、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条款。

    如果在诏书宣布纸黄金作废之前的时间差里,反贼用这些纸黄金买了东西、花出去了。那接受这个钱的无辜商人,肯定会受到损失。

    这点上,帝国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保障力度,那肯定是不如后世18世纪资产介级歌命后建立的政权的。

    但以3世纪的社会环境,也不会有多少人觉得这不合理,因为在帝国环境下,商人跟一个未来的反贼做生意,那是妥妥的资敌啊,

    只是把商人这笔交易收到的钱作废,不再追究别的,已经很仁慈了,商人该反省自己眼神不好,居然跟一个潜在反贼做生意。

    说潜在,是因为有可能做生意的时候,对方还不是反贼,有个时间差。这种情况下,才是“只让钱作废而不及其余”。如果明知对方已经是反贼了还与之做生意,那肯定是通敌,直接要处刑的。

    ……

    把这些细节都捋明白之后,刘备对于贯彻这项变法的决心,也差不多定了。

    随后他才反应过来:这事儿,跟他最近这段时间,带着百官一起视察扶桑回来的运金运铜船队、以及后续付账浪费到扶桑巡幸,有什么关系呢?

    刘备跟李素说话从不打哑谜,所以直接就把质疑抛了出来。

    李素淡定微笑解释:“陛下,未来要实行这个币制改革,让大家相信‘纸黄金’没有超发,一个关键的信心来源是什么?不就是让大家相信,‘朝廷有充足的、源源不断的黄金生产力’么。

    而这个公信力的建立,靠的就是天下立功受封的那些侯爵、世家巨富的代表,要先相信。这些人的代表,如今就在陛下的随驾群臣当中。陛下在他们面前夸示富豪、国力蒸蒸日上,他们将来才不会挤兑。”

    刘备一愣,终于回过神来。

    未来大汉新的“世家大族、侯爵勋贵”们,不就是从他如今的中兴功臣们、以及他们背后的利益经营者中产生么。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不是很顺畅,说到底还是靠消息灵通人士、那些“上面有人”的人口耳相传、散播内幕。

    要让天下世家相信朝廷有足够的持续黄金产能、来维持、长期贯彻币制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代表来主动散播。

    一个两个这么说,外人或许不相信,但有上百个高层官员都这么说,都亲眼所见陪同视察过,而且这些人之间的陈述没有相互矛盾,那些外围的官员富商世家,也就渐渐都相信了。

    这是个三人成虎的简单道理。

    刘备领悟了这个道理之后,立刻就不困了:原来他作为仁君,对于“炫富”还是有道德负罪感的。

    现在才知道,原来炫富是为了天下安定、为了震慑不臣、让天下人对朝廷的财政信用更有信心,那还不容易!

    别的不会,花式炫富、炫自尽黄金多,这还是会的。

    ……

    当天下午,刘备就带着百官,亲自登临了那条扶桑开回来的船,还让糜家的船长把所有舱室都打开,供大伙儿开开眼界,每处都能随便看。

    随驾视察团队中,很多官员一开始还放不开,觉得这种数钱的场合皇帝带着他们干过眼瘾有什么意思?看得到拿不着,白白挠心,还不好流露出贪财的神色。

    但很快,他们就在刘备贪财好色的本色演技下,渐渐放开了。因为刘备还训斥了几个放不开、假装清高不爱钱的家伙。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钱有什么不对?努力经商,或者争取立功受赏便是。都来看看仔细了,朕决定,从今年起,以后朝廷赏金,不再折算铜钱,就真的发黄金!之前的陋规全部取缔!”

    刘备趁热打铁,口头把他跟李素商议的计划的第一步,先透个底。

    果然随驾百官个个都欢呼雀跃,盛赞皇帝圣明。

    此后几天,一直到四月下旬,在句章等地,这样的桥段还在重复上演。李素甚至派出巡逻斥候船队,专门拦截打招呼,

    要求所有运金银铜的船队,哪怕原本是船型比较小、不用在句章过驳换内河船、可以直接驶入长江口、要走邗沟或者淝水转淮河的,现在也都改为来句章过驳,提前换小船。

    所以,句章港口上,隔三岔五刘备就能带着随驾百官开开眼,不处十日,大家都从一开始的震惊,变得渐渐麻木了。

    这才几天功夫,已经看到扶桑和旅汉运回来那么多可以铸币的硬货了,真是天佑大汉啊。

    在这个过程中,李素也见招拆招,随着实际情况调整他的部署。

    他意识到将来把黄金全部囤积在雒阳,这倒是没问题。但一上来就直接集结雒阳,操作上有难度。

    另一方面天下商人各地都有,所有纸黄金的票据变更、背书换证,都要跑雒阳的话,交通成本也太巨大了,哪怕富商们在雒阳留专人处理金融汇兑,也还存在一个通信上的麻烦。

    所以,他建议刘备微调一开始的设计,未来可以在南边长江口的句章县,以及北面易水、黄河口外的津门县,都设置一个分支机构。

    既然设了机构,那职权上也尽量整合,以免人浮于事浪费。

    这两处,就分别叫“南方海关署/北方海关署”,管辖范围以淮河为界,衙门一共有三类职能。

    第一是分别管理进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海贸,负责征收关税。但凡从长江黄河口出海、和从海外回来的船,统统依法核查照章缴税。

    第二就是承担相当于后世外汇管理、贵金属管制的工作,海关署核查商船的时候,要明确贵金属申报,黄金都要交由国家统一管理、出具纸黄金给实际拥有人。

    在海外开矿得到的黄金,除了用于首饰的可以民用,其他不允许以元宝、金锭等货币形式私藏。(当然法律出台后,肯定会有富商回国时戴几十个金镯子或者粗项链,这也是没办法的,时代局限性不可能管太严)

    第三嘛,就是可以再兼一个金融登记机构的职能,对于南方和北方的商人而言,大宗贸易用到了纸黄金,背书已经拖得比较长了,又不愿意派人跑一趟雒阳去变更登记,那就在句章和津门登记。

    句章和津门的海关署,每到年底都会把本地今年累计的登记簿册封存、加盖火漆印,然后交到雒阳去归档。这样就不用所有用到纸黄金的富商都跑来跑去了,朝廷统一帮忙跑腿同步信息。

    等于是海关、贵金属与外汇管理局、汇兑银行三重职能。

    最后,为了确保权力能实施落地,肯定还要武力保障。

    所以把现有的大汉海军,趁着如今天下太平海军也没仗可打,分出两支精锐,分别成立北洋缉私舰队和南洋缉私舰队。舰队的母港基地就分别设在津门和句章。

    北洋缉私舰队由甘宁任提督,南洋缉私舰队由周泰任提督。负责打击走私、打击海盗、护航合法商人。

    遇到武装抗税或者武装藏匿海外开矿所得黄金的时候,就轮到他们动刀子了。

    至于这两只舰队的开支,有南北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河海转运贸易关税撑着,肯定是养得起的。唯一要注意的是,依然要保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不许地方官员直接拨款给甘宁和周泰,也不许甘宁和周泰直接问地方自筹钱粮。有朝廷专人监督做账、全部收清楚之后再划拨,就能避免甘宁周泰变成亲自管关税的军阀,更不会出现历史上节度使那样的尾大不掉了。

(快捷键 ←)上一章:番外第67章 黄金带来的底气 返回《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目录 下一章:番外第69章 最后一站(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