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甜味的干果馒头,自然是好吃的。陈官人还可试试一种咸甜味皆有馅儿,将咸鸭蛋黄蒸熟后,与琼脂粉、糖粉捣碎,加些鲜酪浆和酥油,搓成团后包入馒头皮子里,再蒸熟即可。”
姚欢说的,就是现代粤式点心里的“咸蛋黄流沙包”的做法。
北宋时候已有咸鸭蛋,开封人端午节都吃,姚欢也常在南货集市上看到过承州(今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卖。
继杏仁豆腐甜品之后,姚欢还想试做这款咸蛋黄流沙包的。
咖啡豆若是找不到,那就开茶坊,左右都是需要新奇菓子做点心类招牌的。她还是个现代人时,去日本京都旅游,在祇园看艺伎表演前,店家招待的煎茶,就配了各式面点菓子。
陈皓听姚欢说的这种新式馅儿,两眼放光,喃喃念了一遍方子,喜道:“听来很有趣致,如此调和,因加了酥油奶酪,馒头蒸熟后,馅儿是否会如油脂般流动?”
哟,小伙子可以,果然是有美食实践经验,一听就能联想到馅儿是半流体状,绝非纸上谈兵门派的。
姚欢点点头,但未再展开。
她方才见到这些干果子,想的实则是另一桩食物。
她所有所思道:“杨翁,这些果子虽还能用,但教洪水浸过,这深秋季节又无炽烈阳光,无处可晒,与那半个仓的稻米一样,不宜放过十日。”
陈皓道:“朝廷给太学的米粮向来充裕,现下大灾刚过,太学未复课,统共没几个人,十日怎吃得完,不如给周遭百姓送去吧……”
“阿兄,不可好心办坏事。”
陈皓这边话音未落,他们几人身后就响起一个还稚嫩的声音。
却是姚汝舟和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发声阻止陈皓的,便是那穿着朴素衣裤的半大少年。
“阿弟,我怎地好心办坏事了?”
那少年走上来,向杨翁和姚欢见了个礼,侃侃道:“分发军帐,安置庐舍倒塌的灾民,是枢密院的事。筹募义粮,分赈灾民,是开封府的事。太学何来此职?无职,便无权。再者,太学的米粮肉蔬,皆是朝廷给用,平日里亦要交清账目,若就这般给了百姓,将来有人问起,分赈、领用,以何尺度为标准,为何给街东不给街西,为何给这家稻米而给那家果子,蔡学正如何说得清白?蔡学正自是问心无愧,但岂知没有小人嚼舌,诬毁蔡学正以分赈之名、行贪墨之实?”
他这滔滔江水似的一番话,说得他兄长“唔”了好几声,蹙眉默思,显是觉得幼弟所言很有些道理。
姚欢心中,更是啧啧赞叹。
这少年看着也就比汝舟大个四五岁,怎地思路和表达都如此练达成熟?是天赋还是家学渊源?
姚欢和声细语地问道:“这位是陈官人家的小公子?”
“阿姊,他叫陈东,方才已带着我清扫了半条回廊啦。”
不待陈皓介绍,汝舟抢先向姐姐报告自己新交的朋友。
陈什么?
陈东?!
“姚娘子,在下丹阳陈东,今日随阿兄来太学,见令弟如此年幼,竟也一声不吭地铲泥扫水,甚为感动,怎能不尽几分绵薄之力。”
这少年只要开口,就是文邹邹一长串儿话,简直比他哥哥还更像太学生。
姚欢却只分了一半心思在听他自报家门。
另一半心思,自然在感慨,今日竟又解锁了这时代的一个名人!
不,更准确地说,应是三十年后的一个名人。
姓陈名东,丹阳人,靖康之耻时不惑之年,那么如今确实十岁左右。
应该就是他了。
三十年后,徽宗内禅,钦宗即位,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对朝廷奸臣当道、误君误国的局面痛心疾首,联合一众爱国学生上书,呼吁诛灭奸佞、重振朝纲。更请愿,力求朝廷复用主战派李纲。
姚欢前世,虽然唐诗宋词除了那些大路货外就背不得几句,但陈东上书的那段话,当真是印象深刻。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看看人家北宋时候的大学生,看看人家北宋时候的文士,多么敢说,多么能说,针砭积弊,半句废话没有,每个字都在点子上,而且不用生僻字,说的都是连文盲群众都能听懂的人话。
汴京六贼,从陈东的檄文后,遗臭万年。
原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陈东,在还是小朋友的时候,思路就是这么清爽!
姚欢上前,摸摸弟弟姚汝舟的头,对陈东道:“多谢你照看他。嗯,你方才说的,道理自是不错,但说完了道理,吾等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总不能教这些东西,白白烂在太学的仓房里吧?”
因又问杨翁:“仓房里这些还能吃的米,约多少石?”
杨翁道:“得有三十石。”
“留在太学学舍的学生们,加上仆役们,每日须米几何?”
“也就五斗吧。”
“十日就是五石,那还有二十余石。”
姚欢迅速地心算一番,二十余石就是两百余斗,目下开封的米价,每斗在七八十到一百文之间。那是正常情况下的市场价,如果灾荒时期,政府开常平仓的话,卖给民众的米价应该更低些,更何况,太学的这些米,已经是浸过洪水的。
即便按照每斗一百文的市场价,再算上这些干果豆子,也就不到三十贯。
姚欢在姨母家翻阅沈括的《梦溪笔谈》时,看到沈括写宋代的度量衡,一石约合九十二斤。经常买鸡爪的姚欢心中有数,宋代的官斤比后世的市斤略重,大概六百多克。那么北宋的一石就是后世一百二十斤不到,二十余石怎么着也相当于后世的一千多公斤了。
若再与能量不低的桂圆、红枣、栗子煮成粥,就算煮成能插住筷子的稠粥,一斤的米量换算成粥,应可供五个成年人填饥。那么若以十日为限的话,每日可以供应千五百人次
民间力量赈灾的话,这个规模,不小了。
姚欢想到自己进宫当差挣的那两个金锭子。
自己这条命,能被老天渡到宋朝,已经赚了一次。宫里叫天子和他小妾莫名其妙放过一马,又赚了一次。而洪水中逃生,不仅赚了命,还,还赚了人……
她从内心感恩自己的幸运。
她姚欢,穿越来表现出的傻乎乎、好说话,不过因为初来乍到的谨慎。
她又不是真傻,更不是没心肝。
再是盛世,都城亦有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又遭天灾,只怕活路更窄了。
金锭子既然来自赵家,就还给他老赵家的子民吧!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4816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4816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4816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9章 八宝粥赈灾(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空谷流韵谢谢您的支持!!
姚欢说的,就是现代粤式点心里的“咸蛋黄流沙包”的做法。
北宋时候已有咸鸭蛋,开封人端午节都吃,姚欢也常在南货集市上看到过承州(今江苏高邮)的咸鸭蛋卖。
继杏仁豆腐甜品之后,姚欢还想试做这款咸蛋黄流沙包的。
咖啡豆若是找不到,那就开茶坊,左右都是需要新奇菓子做点心类招牌的。她还是个现代人时,去日本京都旅游,在祇园看艺伎表演前,店家招待的煎茶,就配了各式面点菓子。
陈皓听姚欢说的这种新式馅儿,两眼放光,喃喃念了一遍方子,喜道:“听来很有趣致,如此调和,因加了酥油奶酪,馒头蒸熟后,馅儿是否会如油脂般流动?”
哟,小伙子可以,果然是有美食实践经验,一听就能联想到馅儿是半流体状,绝非纸上谈兵门派的。
姚欢点点头,但未再展开。
她方才见到这些干果子,想的实则是另一桩食物。
她所有所思道:“杨翁,这些果子虽还能用,但教洪水浸过,这深秋季节又无炽烈阳光,无处可晒,与那半个仓的稻米一样,不宜放过十日。”
陈皓道:“朝廷给太学的米粮向来充裕,现下大灾刚过,太学未复课,统共没几个人,十日怎吃得完,不如给周遭百姓送去吧……”
“阿兄,不可好心办坏事。”
陈皓这边话音未落,他们几人身后就响起一个还稚嫩的声音。
却是姚汝舟和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发声阻止陈皓的,便是那穿着朴素衣裤的半大少年。
“阿弟,我怎地好心办坏事了?”
那少年走上来,向杨翁和姚欢见了个礼,侃侃道:“分发军帐,安置庐舍倒塌的灾民,是枢密院的事。筹募义粮,分赈灾民,是开封府的事。太学何来此职?无职,便无权。再者,太学的米粮肉蔬,皆是朝廷给用,平日里亦要交清账目,若就这般给了百姓,将来有人问起,分赈、领用,以何尺度为标准,为何给街东不给街西,为何给这家稻米而给那家果子,蔡学正如何说得清白?蔡学正自是问心无愧,但岂知没有小人嚼舌,诬毁蔡学正以分赈之名、行贪墨之实?”
他这滔滔江水似的一番话,说得他兄长“唔”了好几声,蹙眉默思,显是觉得幼弟所言很有些道理。
姚欢心中,更是啧啧赞叹。
这少年看着也就比汝舟大个四五岁,怎地思路和表达都如此练达成熟?是天赋还是家学渊源?
姚欢和声细语地问道:“这位是陈官人家的小公子?”
“阿姊,他叫陈东,方才已带着我清扫了半条回廊啦。”
不待陈皓介绍,汝舟抢先向姐姐报告自己新交的朋友。
陈什么?
陈东?!
“姚娘子,在下丹阳陈东,今日随阿兄来太学,见令弟如此年幼,竟也一声不吭地铲泥扫水,甚为感动,怎能不尽几分绵薄之力。”
这少年只要开口,就是文邹邹一长串儿话,简直比他哥哥还更像太学生。
姚欢却只分了一半心思在听他自报家门。
另一半心思,自然在感慨,今日竟又解锁了这时代的一个名人!
不,更准确地说,应是三十年后的一个名人。
姓陈名东,丹阳人,靖康之耻时不惑之年,那么如今确实十岁左右。
应该就是他了。
三十年后,徽宗内禅,钦宗即位,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对朝廷奸臣当道、误君误国的局面痛心疾首,联合一众爱国学生上书,呼吁诛灭奸佞、重振朝纲。更请愿,力求朝廷复用主战派李纲。
姚欢前世,虽然唐诗宋词除了那些大路货外就背不得几句,但陈东上书的那段话,当真是印象深刻。
“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看看人家北宋时候的大学生,看看人家北宋时候的文士,多么敢说,多么能说,针砭积弊,半句废话没有,每个字都在点子上,而且不用生僻字,说的都是连文盲群众都能听懂的人话。
汴京六贼,从陈东的檄文后,遗臭万年。
原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陈东,在还是小朋友的时候,思路就是这么清爽!
姚欢上前,摸摸弟弟姚汝舟的头,对陈东道:“多谢你照看他。嗯,你方才说的,道理自是不错,但说完了道理,吾等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总不能教这些东西,白白烂在太学的仓房里吧?”
因又问杨翁:“仓房里这些还能吃的米,约多少石?”
杨翁道:“得有三十石。”
“留在太学学舍的学生们,加上仆役们,每日须米几何?”
“也就五斗吧。”
“十日就是五石,那还有二十余石。”
姚欢迅速地心算一番,二十余石就是两百余斗,目下开封的米价,每斗在七八十到一百文之间。那是正常情况下的市场价,如果灾荒时期,政府开常平仓的话,卖给民众的米价应该更低些,更何况,太学的这些米,已经是浸过洪水的。
即便按照每斗一百文的市场价,再算上这些干果豆子,也就不到三十贯。
姚欢在姨母家翻阅沈括的《梦溪笔谈》时,看到沈括写宋代的度量衡,一石约合九十二斤。经常买鸡爪的姚欢心中有数,宋代的官斤比后世的市斤略重,大概六百多克。那么北宋的一石就是后世一百二十斤不到,二十余石怎么着也相当于后世的一千多公斤了。
若再与能量不低的桂圆、红枣、栗子煮成粥,就算煮成能插住筷子的稠粥,一斤的米量换算成粥,应可供五个成年人填饥。那么若以十日为限的话,每日可以供应千五百人次
民间力量赈灾的话,这个规模,不小了。
姚欢想到自己进宫当差挣的那两个金锭子。
自己这条命,能被老天渡到宋朝,已经赚了一次。宫里叫天子和他小妾莫名其妙放过一马,又赚了一次。而洪水中逃生,不仅赚了命,还,还赚了人……
她从内心感恩自己的幸运。
她姚欢,穿越来表现出的傻乎乎、好说话,不过因为初来乍到的谨慎。
她又不是真傻,更不是没心肝。
再是盛世,都城亦有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又遭天灾,只怕活路更窄了。
金锭子既然来自赵家,就还给他老赵家的子民吧!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48166.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48166/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48166.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119章 八宝粥赈灾(一))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空谷流韵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