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正文卷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投资门槛
逆流1982 本章字数:2227 逆流1982txt下载
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令以其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的科学却逐渐失去了优势,穷兵黩武的侵略政策摧毁了科学发展的基础,疯狂残暴的民族迫害严重破坏了科学家队伍。
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设施60%遭到了破坏,图书馆和藏书资料几乎丧失殆尽,为了摆脱**统治,许多科学家逃到了国外,大部分移居到了美国或英国,而这种人才的转移,使英美的科学比德国大大超前发展了,战争结束后的十几年中,由于主权丧失,极大的阻碍了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复苏,很多优秀学者被美苏两国瓜分,直到1959年联邦德国成为主权国家之后,才重新制定统一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
从60年代开始,像西德这样一个缺乏原料和依赖产品出口的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和后劲,就只能依赖其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才能培养用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宝贵原料,也正是对科学的这种认知,决定了国家科学政策的性质。
在整个冷战期间,联邦政府中专门设立了科学教育部,并且由他来制定政府的科学政策和管理科研经费,正是在这样一个部门的主导下,德国不仅恢复和扩大了原有的大学,而且还新建了一批大学,从而使德国的教育系统空前膨胀起来,进而大大推动了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
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签订了一项关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如一些大学,研究促进机构以及提供合同研究的机构的,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政策和规划,他们可以利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并能完全自主地加以支配,而不受政府的干预,课题不受国家管制。
与此同时,引进先进技术也成为了联邦德国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出于对美国多国公司的技术,将在西德占主导地位的担心日益增长,因此联邦政府通过大量争夺科研经费来刺激本国的科技研究与发展,在整个60~70年代,德国政府划拨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这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而且联邦政府还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支持关键技术的发展,鼓励开展自主研究开发工作,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在冷战期间,德国的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使西德的科技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80年代后,西德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改革,并调整了科研的重点,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这是其中最关键的研发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工程,材料研究,环境和气候研究,非核能研究和航天航空技术等等。
另外这些年来德国也非常注重技术转让,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和应用,联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鼓励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进行由双方或多方投资并派遣科研人员参加的联合研究,建立工业园技术园等。
所以现如今的德国对于“产学研”模式的开发是非常成熟的,而且放眼全世界,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很少能找到比德国产学研模式发展的如此成熟的国家。
还有一点让段云非常感兴趣的是德国的光学仪器非常先进,之前阿斯麦公司光刻机采用的镜头就是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这原本是一家做显微镜的企业,后来被飞利浦公司收购,成为了阿斯麦光刻机的光学镜头供应商。
除此之外,德国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在世界也是非常领先的,虽然比不上美国和日本,但仍然有着非常强的实力。
“据我所知,你要是想在德国开办研发中心,德国政府这边是有严格要求的……”胡正明说道。
“有什么要求?”
“主要是投资规模和就业人员的数量,投资金额不能少于一年200万美元,在当地的雇员不能少于30人,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胡正明顿了顿,接着说道:“十几年前的时候,美国的很多跨国巨头也都在德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联邦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任何在德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必须通过审核,美国企业一般不会受到限制,但是其他国家就不一定了……”
“那您的意思是咱们花钱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人家还不一定批准?”段云有些意外的问道。
“确实是这么个情况,第三世界国家来德国投资很少能够获得批准,中国也是严格审批的对象之一……”胡正明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如果公司实力够强,而且确实能够给当地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的话,也是可以通过批准的。”
“那咱们可以多雇几个技术人员啊,我可以加强对德国这边的投资。”段云说道。
“我的建议是你最好不要雇佣太多的德国技术人员,因为德国和中国美国都不一样,他们和日本很类似,因为几乎所有的德国企业都是采取的终身雇佣制,就算他们消极怠工,你也不能轻易开除他们,否则将会面临巨额的罚款,这会成为咱们企业的负担。”胡正明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可以和德国当地大学合作,直接向大学注资,在大学里成立专门的实验室,这样就能快速获得相关领域的人才,并且可以避免劳务纠纷,等时机成熟之后,咱们在设立相关的研发中心,将发掘到的优秀人才纳入麾下,这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
“你说的对!”段云闻言点了点头。
正所谓入乡随俗,国外的环境和国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摸清情况就贸然进行投资,很可能会踏入一些陷阱,所以胡正明的保守做法得到了段云的认可。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30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30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30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投资门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刀削面加蛋谢谢您的支持!!
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高等院校和科研设施60%遭到了破坏,图书馆和藏书资料几乎丧失殆尽,为了摆脱**统治,许多科学家逃到了国外,大部分移居到了美国或英国,而这种人才的转移,使英美的科学比德国大大超前发展了,战争结束后的十几年中,由于主权丧失,极大的阻碍了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复苏,很多优秀学者被美苏两国瓜分,直到1959年联邦德国成为主权国家之后,才重新制定统一的科学技术发展政策。
从60年代开始,像西德这样一个缺乏原料和依赖产品出口的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和后劲,就只能依赖其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才能培养用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宝贵原料,也正是对科学的这种认知,决定了国家科学政策的性质。
在整个冷战期间,联邦政府中专门设立了科学教育部,并且由他来制定政府的科学政策和管理科研经费,正是在这样一个部门的主导下,德国不仅恢复和扩大了原有的大学,而且还新建了一批大学,从而使德国的教育系统空前膨胀起来,进而大大推动了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
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签订了一项关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如一些大学,研究促进机构以及提供合同研究的机构的,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研究政策和规划,他们可以利用国家的科研经费,并能完全自主地加以支配,而不受政府的干预,课题不受国家管制。
与此同时,引进先进技术也成为了联邦德国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力,出于对美国多国公司的技术,将在西德占主导地位的担心日益增长,因此联邦政府通过大量争夺科研经费来刺激本国的科技研究与发展,在整个60~70年代,德国政府划拨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这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而且联邦政府还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支持关键技术的发展,鼓励开展自主研究开发工作,这一系列的政策,使得在冷战期间,德国的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使西德的科技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进入80年代后,西德政府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改革,并调整了科研的重点,紧跟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这是其中最关键的研发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物工程,材料研究,环境和气候研究,非核能研究和航天航空技术等等。
另外这些年来德国也非常注重技术转让,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技术转让和应用,联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鼓励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进行由双方或多方投资并派遣科研人员参加的联合研究,建立工业园技术园等。
所以现如今的德国对于“产学研”模式的开发是非常成熟的,而且放眼全世界,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很少能找到比德国产学研模式发展的如此成熟的国家。
还有一点让段云非常感兴趣的是德国的光学仪器非常先进,之前阿斯麦公司光刻机采用的镜头就是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这原本是一家做显微镜的企业,后来被飞利浦公司收购,成为了阿斯麦光刻机的光学镜头供应商。
除此之外,德国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在世界也是非常领先的,虽然比不上美国和日本,但仍然有着非常强的实力。
“据我所知,你要是想在德国开办研发中心,德国政府这边是有严格要求的……”胡正明说道。
“有什么要求?”
“主要是投资规模和就业人员的数量,投资金额不能少于一年200万美元,在当地的雇员不能少于30人,这是最低限度的要求。”胡正明顿了顿,接着说道:“十几年前的时候,美国的很多跨国巨头也都在德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联邦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任何在德国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必须通过审核,美国企业一般不会受到限制,但是其他国家就不一定了……”
“那您的意思是咱们花钱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人家还不一定批准?”段云有些意外的问道。
“确实是这么个情况,第三世界国家来德国投资很少能够获得批准,中国也是严格审批的对象之一……”胡正明沉吟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如果公司实力够强,而且确实能够给当地解决大量就业问题的话,也是可以通过批准的。”
“那咱们可以多雇几个技术人员啊,我可以加强对德国这边的投资。”段云说道。
“我的建议是你最好不要雇佣太多的德国技术人员,因为德国和中国美国都不一样,他们和日本很类似,因为几乎所有的德国企业都是采取的终身雇佣制,就算他们消极怠工,你也不能轻易开除他们,否则将会面临巨额的罚款,这会成为咱们企业的负担。”胡正明顿了顿,接着说道:“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可以和德国当地大学合作,直接向大学注资,在大学里成立专门的实验室,这样就能快速获得相关领域的人才,并且可以避免劳务纠纷,等时机成熟之后,咱们在设立相关的研发中心,将发掘到的优秀人才纳入麾下,这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
“你说的对!”段云闻言点了点头。
正所谓入乡随俗,国外的环境和国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摸清情况就贸然进行投资,很可能会踏入一些陷阱,所以胡正明的保守做法得到了段云的认可。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302.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302/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302.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投资门槛)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刀削面加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