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第二策?其实熟悉高务实的人这时候已经有所意会,因为高务实往往都是先在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然后接下来就要在利益上进行分配调整了。
果不其然,高务实道:“第二策么,便是在财力上对互助队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
不少大臣听到这话,立刻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不过,他们依旧盯着高务实看,看这位理财圣手要如何从今年岌岌可危的财政余额中再挤出一部分支援这个互助队。
然而意外的是,高务实看起来并不窘迫,淡淡地道:“本阁部昨夜调看了今年的荣爵贡献,其上半年之报表显示,自正月初一到六月三十,合计折约一百零三万四千两百五十两白银。
按照去年态势,下半年的荣爵贡献或许会比上半年还要略多一些,这里本阁部暂且打些冗余,就按照下半年贡献为一百万两计算。我大明有近一千三百个县(原历史上是1171个,书中因为朝鲜内附、东北移镇、西域收复等原因增加到约1300个),若暂时不论上中下县,则平均每县贡献约770两白银。
此次白灾主要侵袭北方,尤其九边诸地。考虑到西域方面有战时拨款,此番不必朝廷另行支援,故我实际需要拨付的便是北直隶、辽东、山西、陕西四省(甘肃虽有巡抚,但在“两京十三省”布政司制度下为陕西辖地,高务实从财政角度来说,便不需分列)。
此四省共有三百三十六县,其中陕西九十六县,山西七十七县,北直隶一百零六县,辽东五十七县[注:本书前文曾论述过,辽东在原历史上为“军管模式”,并不设明确的“县”,本书中这五十七县,属于高务实改革的结果。],这其中又有上县五十二,中县二百零七,下县七十七。
我意,调拨下半年荣爵贡献一百万两,作为今年应对白灾时给各地互助队之奖励金。原则上为上县提供三千两,中县提供两千五百两,下县提供两千两。
也就是说,上县共拨付十五万六千两,中县共拨付五十一万七千五百两,下县共拨付十五万四千两,合计八十二万七千五百两,结余十七万两千五百两。当然,结余款项户部并不收回,仍做预备救灾、紧急调度之用。
另外,考虑到赈灾乃是急用,大批现银调度不便,故以上款项都由明联储各地支行按照额度随时支用。但,紧急调度款不得由当地衙门调度,需有内阁签押、户部行文,当地明联储方可按数拨付。”
你看,地盘大也有地盘大的麻烦,一百万两看似是一笔巨款,但是哪怕高务实把拨付省份降低到北境四省范围,却依旧有三百多个县眼巴巴望着这笔钱。结果一百万两这么一瓜分,平均一个县也就两千多两的支援力度了。
两千多两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大致相当于一千头猪的样子。放在后世,一个县级的养殖场就能随时拿得出来。考虑到后世中国一年吃掉7亿头猪,平均每人每年吃掉半头,所以一个县往往有一溜的这种养殖场。(这还要考虑后世中国人食谱极其广泛,否则可能10亿头都打不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属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当然,这笔银子拨下去,买猪肯定不是主要花费,以上只是做个价值平替。总之,这笔钱看似很大,分一分也就没多大水花了。这也是高务实财政改革之前大明几乎没有像样的赈灾举措的原因。
财政虚得跟阳痿了似的,指望这破朝廷龙精虎猛夜御八女,那显然是太监上青楼——无稽之谈啊!
高务实的话让在座的诸位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听得出来,如此具体的数值能够脱口而出,显然元辅早有计划,所谓“查漏补缺”搞不好都只是随口的谦辞。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元辅的这个计划,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白灾,更是在试图改变大明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是同殿为官,现在也能看出来一些名堂了:高务实的改革往往从一个小点开始突破,当这个小点被他打入楔子,确定钉稳之后,他就会逐渐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力,慢慢拉开口子,最终等到一切成熟,便一刀划破。
老狐狸们甚至已经发现,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将会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务实的这个计划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将过去那种地方乡绅管理地方的模式抛开,实行了一套纯粹以在本地口碑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换句话说,以前在地方上拥有势力的,都是有钱有权的当地豪门,而今天高务实坚持设立的所谓“互助队”却不同,它的负责人——大概率就是高务实口中要予以嘉奖的“义士”——居然被明确要求“田不过百亩”。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本阁部明确要求了,只有真正的“寒门”,才能领导这个互助队。
别看这个互助队现在被高务实说得仿佛一个临时性很强的职务,在没有灾害、没有紧急情况的前提下,它似乎什么都不能干……可是大家并不傻。尤其是你高元辅这些年的手段咱们也都见识过,今天你是给了它这么多限制,但如果将来你一步步取消这些限制呢?你一步步扩大互助队的职权呢?
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将来民间最底层就会形成一个能与当地士绅豪门抗衡的寒门组织。这个寒门组织的领导者是由“民望”产生,然后由朝廷通过“义士”名号的授予来确定,如此当地百姓与朝廷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直接联系,生生把过去“皇权不下县”的局面打破!
为何如此说?因为皇权之所以不下县,一方面是因为朝廷没那么多闲钱在最基层的民间设置官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士绅有实力“帮”朝廷管理基层。
如此,士绅们通过效忠皇权,就可以获得对当地基层民间的实际治理权,而皇权不必下县,也能让民间基层保持稳定,这简直是双向奔赴,两难自解啊!
然而,这个模式是有隐患的。隐患就在于,当你这皇权稳固的时候,当地士绅自然愿意效忠,可是当你的皇权不稳固……哦,那不好意思,谁赢我们帮谁。
中国历史上那无数次连县连府的望风而降,难道不正是这种模式隐患爆发的结果吗?毕竟我换一个皇帝效忠,不影响我在本地一如既往的作威作福啊!
然而,一旦“互助队”这种玩意儿产生,它就可以跳过士绅一级直接与皇权、与官府挂钩,从而分走士绅治理本地的权力——尽管这只是长远来看的危机,但考虑到高务实的行事风格,谁敢保证不会成为现实呢?毕竟高务实作为首辅来说可是年轻得吓人,若无意外的话还能秉政三十年呢!
其实大家都觉得高务实这么做有点难以理解——你新郑高氏别说在新郑本地就是最大的“世宦豪门”,便是放眼整个河南,那也是毫无疑问的首屈一指,你这么干对自己家族也没好处啊!你图啥?
难道真如某些流言说的那样,新郑高氏迟早要变成定南高氏?可是,中州名门难道不比南蛮土王有格调、有牌面?
然而不管怎么说,既然高务实这样做了,那么大家该劝谏得劝谏,该反对得反对,谁让大家都是各自家乡的士绅名门呢?
“元辅,这个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会遇到不少困难。”吏部尚书陈于陛皱着眉头道:“首先,如何确保这些互助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如何防止地方官员官员挪用这些资金?最后,这个计划是否能够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与配合?”
有人反对并不奇怪,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是陈于陛,多多少少还是让高务实有些感慨。当然,他知道陈家在四川的地位,毕竟其父陈以勤就做到过阁老,他自己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吏部天官,排斥自己的这一主张倒也不奇怪。何况,陈于陛虽然有心反对,好歹提出的还都是正经的问题,不算无理取闹。
于是高务实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陈于陛的担忧,然后才道:“这些问题,本阁部都考虑过。首先,关于如何确保互助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互助队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这一点可以让当地衙门原先主管民政的官吏去做,事后计入考课。
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审和激励机制,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互助队,我们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包括但不限于‘义士’荣爵的授予,以及直接的赏银赏物;而对于那些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互助队,我们也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首先由当地官府评议该地互助队的表现,然后交由本省抚按查证、初判、上报。”
“至于如何防止地方官员挪用资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所有的资金都要通过明联储进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
其次,户部审计署下设的各级审计厅、审计局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旦发现挪用资金的行为,先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将之通报吏部、上呈内阁,最终严惩不贷。
最后,我们可以给予互助队越级上报资金划拨情况的权限,即县级互助队可以将所获拨款的详情上报给府衙。同时,如有三个县以上的互助队联合上报,最高准许上报给本省抚、按两院。”
“至于如何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本阁部并不担心,只要我等官员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他们自然会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做法。
诸位,猫狗尚通人性,况乎百姓?哪怕他们大字不识,也能感受到朝廷、感受到衙门的做法是否对他们有利,这一点想必无需本阁部多说什么。”
无论是否赞同高务实非要搞这个互助队,至少高务实这番话大家无法质疑。当然,现在对他们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没人真敢硬顶高务实——瞧瞧,陈于陛都碰了软钉子,而沈一贯干脆没敢多说。
这样一来,无论心里如何抱怨、腹诽,高务实这番话至少让在座的大臣们明面上纷纷点头,看起来仿佛都认可了元辅的“道理”。
“既如此,诸位同僚,就按照元辅的计划行事吧。”赵志皋作为次辅,首先表示了支持。
这倒不奇怪,大家现在都很了解他了,高务实就算放个屁,他也会恭闻的。
“老朽一时也看不出什么不妥。”沈一贯也点头表示同意。不过,他这话显然留有余地,一时看不出什么不妥,可不代表将来就不会突然看出来了。
不过无所谓了,他不直接反对就行。等周咏也表示同意,意味着内阁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其他大臣们更不必说,连天官陈于陛都没能说动元辅改变主意,他们自问更没那面子,于是也都纷纷表示同意。
高务实的计划就这样成了“内阁及大小九卿共议”的定论。按照惯例,到了这一步,就算皇帝也不会轻易否决了——何况皇帝现在还在养病,好像什么事都不想管呢。
接下来,高务实又详细地介绍了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大臣们也都尽可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争取不要让这个互助队过多获取地方治理权。会议一直持续到落日之时,连宫门都不得不先按时关闭,等所有的细节都被敲定,大臣们陆续离开之时再开侧门通行。
高务实站在内阁议事堂的门口,目送着大臣们离开。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是更多的却是坚定。
作为布局谋篇之人,他当然知道这个计划将会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计划……以及后续计划,让大明的底层百姓多多少少拥有一点发声渠道和自治之权,而不是永世被地方士绅压榨欺凌。
同样的,这也是给地方释放压力,毕竟如果士绅永远不肯退让,永远可以毫无顾忌的压榨百姓,终有一日是要激起民变的,而到时候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夜风吹过,高务实紧了紧衣襟,抬头望向星空。
“人力有穷,尽力而为吧。”
——
PS:接消息,姑爷那边今天拔管。我老爹电话里跟我说,今天去了医院,你注意一下你姑姑和表妹的情绪,不太稳定的话就去安慰安慰。我心说我安慰其实没啥用……但最终只是“嗯”了一声。
感谢书友“书友20210301105351573896”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doni”、“SBSBSBSBS”、“书友20211219003859171”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2章 内附之风(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
果不其然,高务实道:“第二策么,便是在财力上对互助队进行一定程度的支持。”
不少大臣听到这话,立刻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不过,他们依旧盯着高务实看,看这位理财圣手要如何从今年岌岌可危的财政余额中再挤出一部分支援这个互助队。
然而意外的是,高务实看起来并不窘迫,淡淡地道:“本阁部昨夜调看了今年的荣爵贡献,其上半年之报表显示,自正月初一到六月三十,合计折约一百零三万四千两百五十两白银。
按照去年态势,下半年的荣爵贡献或许会比上半年还要略多一些,这里本阁部暂且打些冗余,就按照下半年贡献为一百万两计算。我大明有近一千三百个县(原历史上是1171个,书中因为朝鲜内附、东北移镇、西域收复等原因增加到约1300个),若暂时不论上中下县,则平均每县贡献约770两白银。
此次白灾主要侵袭北方,尤其九边诸地。考虑到西域方面有战时拨款,此番不必朝廷另行支援,故我实际需要拨付的便是北直隶、辽东、山西、陕西四省(甘肃虽有巡抚,但在“两京十三省”布政司制度下为陕西辖地,高务实从财政角度来说,便不需分列)。
此四省共有三百三十六县,其中陕西九十六县,山西七十七县,北直隶一百零六县,辽东五十七县[注:本书前文曾论述过,辽东在原历史上为“军管模式”,并不设明确的“县”,本书中这五十七县,属于高务实改革的结果。],这其中又有上县五十二,中县二百零七,下县七十七。
我意,调拨下半年荣爵贡献一百万两,作为今年应对白灾时给各地互助队之奖励金。原则上为上县提供三千两,中县提供两千五百两,下县提供两千两。
也就是说,上县共拨付十五万六千两,中县共拨付五十一万七千五百两,下县共拨付十五万四千两,合计八十二万七千五百两,结余十七万两千五百两。当然,结余款项户部并不收回,仍做预备救灾、紧急调度之用。
另外,考虑到赈灾乃是急用,大批现银调度不便,故以上款项都由明联储各地支行按照额度随时支用。但,紧急调度款不得由当地衙门调度,需有内阁签押、户部行文,当地明联储方可按数拨付。”
你看,地盘大也有地盘大的麻烦,一百万两看似是一笔巨款,但是哪怕高务实把拨付省份降低到北境四省范围,却依旧有三百多个县眼巴巴望着这笔钱。结果一百万两这么一瓜分,平均一个县也就两千多两的支援力度了。
两千多两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大致相当于一千头猪的样子。放在后世,一个县级的养殖场就能随时拿得出来。考虑到后世中国一年吃掉7亿头猪,平均每人每年吃掉半头,所以一个县往往有一溜的这种养殖场。(这还要考虑后世中国人食谱极其广泛,否则可能10亿头都打不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属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当然,这笔银子拨下去,买猪肯定不是主要花费,以上只是做个价值平替。总之,这笔钱看似很大,分一分也就没多大水花了。这也是高务实财政改革之前大明几乎没有像样的赈灾举措的原因。
财政虚得跟阳痿了似的,指望这破朝廷龙精虎猛夜御八女,那显然是太监上青楼——无稽之谈啊!
高务实的话让在座的诸位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当然听得出来,如此具体的数值能够脱口而出,显然元辅早有计划,所谓“查漏补缺”搞不好都只是随口的谦辞。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元辅的这个计划,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白灾,更是在试图改变大明的基层治理模式。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是同殿为官,现在也能看出来一些名堂了:高务实的改革往往从一个小点开始突破,当这个小点被他打入楔子,确定钉稳之后,他就会逐渐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力,慢慢拉开口子,最终等到一切成熟,便一刀划破。
老狐狸们甚至已经发现,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将会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务实的这个计划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将过去那种地方乡绅管理地方的模式抛开,实行了一套纯粹以在本地口碑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换句话说,以前在地方上拥有势力的,都是有钱有权的当地豪门,而今天高务实坚持设立的所谓“互助队”却不同,它的负责人——大概率就是高务实口中要予以嘉奖的“义士”——居然被明确要求“田不过百亩”。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本阁部明确要求了,只有真正的“寒门”,才能领导这个互助队。
别看这个互助队现在被高务实说得仿佛一个临时性很强的职务,在没有灾害、没有紧急情况的前提下,它似乎什么都不能干……可是大家并不傻。尤其是你高元辅这些年的手段咱们也都见识过,今天你是给了它这么多限制,但如果将来你一步步取消这些限制呢?你一步步扩大互助队的职权呢?
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将来民间最底层就会形成一个能与当地士绅豪门抗衡的寒门组织。这个寒门组织的领导者是由“民望”产生,然后由朝廷通过“义士”名号的授予来确定,如此当地百姓与朝廷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直接联系,生生把过去“皇权不下县”的局面打破!
为何如此说?因为皇权之所以不下县,一方面是因为朝廷没那么多闲钱在最基层的民间设置官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士绅有实力“帮”朝廷管理基层。
如此,士绅们通过效忠皇权,就可以获得对当地基层民间的实际治理权,而皇权不必下县,也能让民间基层保持稳定,这简直是双向奔赴,两难自解啊!
然而,这个模式是有隐患的。隐患就在于,当你这皇权稳固的时候,当地士绅自然愿意效忠,可是当你的皇权不稳固……哦,那不好意思,谁赢我们帮谁。
中国历史上那无数次连县连府的望风而降,难道不正是这种模式隐患爆发的结果吗?毕竟我换一个皇帝效忠,不影响我在本地一如既往的作威作福啊!
然而,一旦“互助队”这种玩意儿产生,它就可以跳过士绅一级直接与皇权、与官府挂钩,从而分走士绅治理本地的权力——尽管这只是长远来看的危机,但考虑到高务实的行事风格,谁敢保证不会成为现实呢?毕竟高务实作为首辅来说可是年轻得吓人,若无意外的话还能秉政三十年呢!
其实大家都觉得高务实这么做有点难以理解——你新郑高氏别说在新郑本地就是最大的“世宦豪门”,便是放眼整个河南,那也是毫无疑问的首屈一指,你这么干对自己家族也没好处啊!你图啥?
难道真如某些流言说的那样,新郑高氏迟早要变成定南高氏?可是,中州名门难道不比南蛮土王有格调、有牌面?
然而不管怎么说,既然高务实这样做了,那么大家该劝谏得劝谏,该反对得反对,谁让大家都是各自家乡的士绅名门呢?
“元辅,这个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会遇到不少困难。”吏部尚书陈于陛皱着眉头道:“首先,如何确保这些互助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如何防止地方官员官员挪用这些资金?最后,这个计划是否能够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与配合?”
有人反对并不奇怪,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是陈于陛,多多少少还是让高务实有些感慨。当然,他知道陈家在四川的地位,毕竟其父陈以勤就做到过阁老,他自己又做了这么多年的吏部天官,排斥自己的这一主张倒也不奇怪。何况,陈于陛虽然有心反对,好歹提出的还都是正经的问题,不算无理取闹。
于是高务实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陈于陛的担忧,然后才道:“这些问题,本阁部都考虑过。首先,关于如何确保互助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互助队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这一点可以让当地衙门原先主管民政的官吏去做,事后计入考课。
另一方面,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评审和激励机制,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互助队,我们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包括但不限于‘义士’荣爵的授予,以及直接的赏银赏物;而对于那些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互助队,我们也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首先由当地官府评议该地互助队的表现,然后交由本省抚按查证、初判、上报。”
“至于如何防止地方官员挪用资金,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所有的资金都要通过明联储进行管理,这样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
其次,户部审计署下设的各级审计厅、审计局要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旦发现挪用资金的行为,先上报户部,再由户部将之通报吏部、上呈内阁,最终严惩不贷。
最后,我们可以给予互助队越级上报资金划拨情况的权限,即县级互助队可以将所获拨款的详情上报给府衙。同时,如有三个县以上的互助队联合上报,最高准许上报给本省抚、按两院。”
“至于如何得到地方百姓的支持和配合,本阁部并不担心,只要我等官员能够真正为百姓着想,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他们自然会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做法。
诸位,猫狗尚通人性,况乎百姓?哪怕他们大字不识,也能感受到朝廷、感受到衙门的做法是否对他们有利,这一点想必无需本阁部多说什么。”
无论是否赞同高务实非要搞这个互助队,至少高务实这番话大家无法质疑。当然,现在对他们来说,更大的困难在于没人真敢硬顶高务实——瞧瞧,陈于陛都碰了软钉子,而沈一贯干脆没敢多说。
这样一来,无论心里如何抱怨、腹诽,高务实这番话至少让在座的大臣们明面上纷纷点头,看起来仿佛都认可了元辅的“道理”。
“既如此,诸位同僚,就按照元辅的计划行事吧。”赵志皋作为次辅,首先表示了支持。
这倒不奇怪,大家现在都很了解他了,高务实就算放个屁,他也会恭闻的。
“老朽一时也看不出什么不妥。”沈一贯也点头表示同意。不过,他这话显然留有余地,一时看不出什么不妥,可不代表将来就不会突然看出来了。
不过无所谓了,他不直接反对就行。等周咏也表示同意,意味着内阁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那么其他大臣们更不必说,连天官陈于陛都没能说动元辅改变主意,他们自问更没那面子,于是也都纷纷表示同意。
高务实的计划就这样成了“内阁及大小九卿共议”的定论。按照惯例,到了这一步,就算皇帝也不会轻易否决了——何况皇帝现在还在养病,好像什么事都不想管呢。
接下来,高务实又详细地介绍了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大臣们也都尽可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争取不要让这个互助队过多获取地方治理权。会议一直持续到落日之时,连宫门都不得不先按时关闭,等所有的细节都被敲定,大臣们陆续离开之时再开侧门通行。
高务实站在内阁议事堂的门口,目送着大臣们离开。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是更多的却是坚定。
作为布局谋篇之人,他当然知道这个计划将会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计划……以及后续计划,让大明的底层百姓多多少少拥有一点发声渠道和自治之权,而不是永世被地方士绅压榨欺凌。
同样的,这也是给地方释放压力,毕竟如果士绅永远不肯退让,永远可以毫无顾忌的压榨百姓,终有一日是要激起民变的,而到时候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夜风吹过,高务实紧了紧衣襟,抬头望向星空。
“人力有穷,尽力而为吧。”
——
PS:接消息,姑爷那边今天拔管。我老爹电话里跟我说,今天去了医院,你注意一下你姑姑和表妹的情绪,不太稳定的话就去安慰安慰。我心说我安慰其实没啥用……但最终只是“嗯”了一声。
感谢书友“书友20210301105351573896”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doni”、“SBSBSBSBS”、“书友20211219003859171”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012章 内附之风(六))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