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子书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列表 » 抚辽东 第291章 幸南京(廿四)哪有什么列强

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抚辽东 第291章 幸南京(廿四)哪有什么列强

文/云无风
大明元辅 本章字数:5414 大明元辅txt下载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诸天投影 都市超级医仙 最佳女婿 极品全能学生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万族之劫 斗破苍穹 奶爸的异界餐厅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
    接受日本派出“遣明使”这样的事,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看,那无疑是一件大事,值得整个国家的统治阶层高度关注。但是,对于如今的大明而言,这就不过是皇帝和首辅两人一番谈话就能决定的小事。

    拜周公旦与始皇帝之福,中国在同时期的世界上简直堪称政治早熟——而且熟得过分。中国拥有太过优秀的基础,广土、巨族、文化一体、中央集权,一切的一切都让它天然、必然成为周边外邦既钦羡又畏惧的“天朝”。

    看看此时的欧洲各主要国家,谁的情况比大明更好?

    先说大明将来在陆地上极大概率要面对的头号强敌沙俄。沙俄摆脱“鞑靼桎梏”至今也刚过百年不久,在万历三十年的今天,也就是公元1602年,沙俄连政权结构都还不算稳定,贵族势力在政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沙皇的权威尚未完全确立,贵族们往往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和影响力。

    此时,别称“雷帝”的伊凡四世已经去世,其子费奥多尔继位,但由于费奥多尔体弱多病且对政治不感兴趣,国家大事主要由他的亲信鲍里斯·戈东诺夫处理。戈东诺夫摄政期间,贵族间的权力争斗愈发激烈,为后来的政治动荡埋下了伏笔。

    当然,沙俄在1602年前后已经开始了其对外扩张的步伐。例如,沙俄曾派遣军队入侵位于中亚的希瓦汗国,虽然这次入侵以失败告终,但已经显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野心。

    高务实有一种预感或者说推测,随着大明的力量西扩到铁路出现之前统治力量的极限,被大明往西驱逐到中亚的布日哈图必然会与沙俄爆发冲突。

    在冲突早期,依靠布日哈图的能力,察哈尔部应该能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他总有离世的一天,在他死后,除非察哈尔部能够出现一代甚至数代“圣君”,否则沙俄一定能背靠西方的火器进步逐渐扳回劣势,直到彻底完成中亚征服——除非这个过程拖得太久,以至于出现了铁路,而大明的力量随着铁路继续西扩。

    不过,那也和察哈尔部关系不大了。因为到那个时候,对抗的双方主角已经换成了大明与沙俄。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察哈尔部依旧保持游牧传统,没有凶猛到一路南下打穿波斯,抵达印度洋,同时政治智慧爆炸,居然从此开启海洋时代——高务实觉得这实在不太可能。

    说回沙俄,它的对手当然不止区区一个察哈尔,扩张方向也远远不止一个中亚。其与周边国家的冲突非常之多。例如,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冲突在这一时期就尤为激烈,双方为了争夺领土和影响力,已经并将继续展开多次战争。这些冲突不仅会消耗沙俄的国力,也会加剧其内部的政治动荡。

    从经济与政治制度来说,1602年左右的沙俄,农奴制正在逐渐发展。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开始大量购买和占有农奴。这种制度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限制了沙俄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说,都十七世纪了还在搞农奴制,并且还要搞三百年之久,沙俄的政治、经济制度确实非常落后。

    也正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和贵族们的剥削,沙俄在这一时期将会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财政枯竭、税收沉重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沙俄的统治基础受到了严重动摇。

    至于宗教,沙俄在这一时期仍然深受东正教的影响。宗教在沙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始终扮演重要角色。贵族们往往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民众则通过宗教来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

    其他诸如文化什么的,对此时的沙俄还不构成明显影响,就先不去说了。

    总之,万历三十年,即1602年左右的沙俄,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军事扩张、经济困境互相交织的时期。其势力已经向东跨过了乌拉尔山,触角的最远端甚至能和瓦剌诸部相连。

    不过,与大明只能依靠将鄂尔多斯部移镇七河来羁縻控制原瓦剌诸部的西北区域一样,沙俄同样也无法在这里投入多少实力。

    暂时来看——高务实的意思是在他辅政的可能期限之内——大明与沙俄或许会有触角级别的冲突,但由于双方能投入的力量都远远不够看,因此也不太可能爆发严重冲突。

    再看看早期殖民诸国。先说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西班牙国王继续兼任葡萄牙国王,形成共主邦联国),此时那位“世界不足我欲”的腓力二世已经去世,继位的是庸碌无能的腓力三世。

    从表面上来看,此时的西葡帝国依旧光辉耀眼。西班牙占据了北到墨西哥、南到秘鲁的大半个美洲,海量的金银为它征战四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力;

    葡萄牙在美洲占据了巴西,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众多的沿海殖民城市或者殖民据点,基本掌握着“大明-南疆经济体系”从印度洋开始卖往西亚与欧洲的绝大多数丝绸、瓷器、香料(香料主要来自京华控制的南洋)、茶叶等高档货,利润巨大。

    然而盛世之下,却已然危机四伏。西葡帝国(以下简称西班牙)在欧洲面临许多困难,其中尤以战争和经济困难为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战争困境。在英西战争中,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遭遇英国海军的袭击,最终惨败。这场战役虽然并没有如后世某些说法表述的那样让西班牙的海权被英国立刻取代,但确实使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出现动摇,也标志着西班牙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几乎同一时期,荷兰贵族和官员因不满西班牙王室的税收政策和宗教裁判所而发动起义。经过长期战争,荷兰各省于1581年成立乌得勒支同盟,宣布独立于西班牙。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未能保住对荷兰的统治。

    尤其是在当下,即1601年至1604年期间,西班牙军队围攻“叛乱”的荷兰控制的奥斯坦德堡垒,虽然最终占领了该城市,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城市被彻底摧毁,且对西班牙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

    与此同时,西班牙和法国也爆发了多次战争,双方继续争夺领土和霸权。这些战争进一步削弱了西班牙的实力。

    西班牙面临的第一难题,就是过度扩张导致的财政赤字。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带来了大量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和管理开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开销逐渐超过了西班牙的财政承受能力,导致财政赤字不断加深。

    美洲殖民地运回的海量金银一方面让西班牙王室自觉拥有无限金钱,一方面也导致西班牙国内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与王室的货币贬值政策一起加速了通货膨胀。这不仅损害了西班牙的经济稳定,也削弱了西班牙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西班牙国内的各种产业不仅未能受益,反而日益凋敝。

    按照高务实前世的历史来看,到17世纪中叶,西班牙将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和人口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粮食歉收、瘟疫、天花、战争以及对外移民造成的损失所致。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西班牙的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西班牙在殖民地的管理和防御上花费巨大,而偏偏这些投资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此时的殖民地刚刚开始建设,其市场却很有限,而且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压力。此外,禁止非西班牙人迁入西属拉丁美洲也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简单总结的话,西班牙在欧洲面临的战争和经济困难是其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它作为一个虔诚到堪称模范的天主教国家,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大国,又几乎不可能从欧洲争霸战争中抽身而出,因此它的不断自我放血,直到最终无力回天,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对高务实或者对大明而言,这可能还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自身产业愈发无力的时候,西班牙已经开始向南疆进口火器了,这是高务实颇为高兴的一件事——倒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银子,而是当这条贸易线路建立起来,高务实就能始终保持南疆的火器发展水平,即便将来自己离世,南疆乃至大明的火器发展也不会落后于西方。

    高务实从来不觉得欧洲在今后几百年的强大来自于什么政治制度,他们的强大来自于需求!

    因为各主要国家的实力相差不大,其在产业上的互相竞争,甚至互相爆发的战争几乎一刻都不消停。于是你追我赶,产生了工业进步,产生了火器更新。内部打着打着,顺便往外打,这一打就忽然发现——诶,你们怎么这么不经打?于是开始了殖民时代。

    归根结底,不是中国制度落后,是中国在其已知世界里实在太强大了,几乎没有真正的、全面的竞争者,于是失去了快速进步的需求!

    有人或许要说,蒙古不是一直被大明视为强敌吗?大明最后不是被鞑清取代了吗?怎么就说没有竞争者呢?

    蒙古确实能依靠快马强弓威胁边疆,但他真的是能和大明全面对比的吗?鞑清确实取代了大明,但灭亡大明的是内部起义,灭亡南明的主力是投靠鞑清的明军。归根结底,大明的灭亡其实是自杀,不是他杀啊!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中国各大统一王朝,有哪一个是在国势上升期内,在国家内部矛盾不显著的时候被外敌打崩的?一个都没有。

    江山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放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真有道理的,只要你把这里的“德”理解正确就行了。这个“德”,不是道德,其意涵是内部和谐。内部和谐的中国,从来无惧一切外敌,因为它的基础实在太好了——广土、巨族、文化一体、中央集权。

    它天生、天然,就该是一个领袖国家!

    既然说到领袖国家,那么看看在原历史上“领袖”了二百余年世界大局的带英吧。此时的英格兰还没有戏剧性的与苏格兰“共君”,更别提“统一”了,其对爱尔兰的征服也只完成了一半。

    此时的英格兰继续由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也就是“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由于与西班牙、尼德兰之间在宗教、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竞争,以及战争导致的损失,英格兰国内同样一地鸡毛。

    在大明深受小冰河期困扰之时,欧洲同样进入小冰河期,气候变冷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价格上涨。

    英格兰的粮食问题尤为严重,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增加。这导致了粮食短缺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

    因为殖民地的开拓需求,在16世纪晚期,欧洲的工厂手工业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英格兰的手工业者面临着来自荷兰等国的竞争压力。由于无法与规模化生产竞争的个体手工业者大量失业,加剧了英格兰城市的贫困问题。

    面对贫困问题,英格兰政府修订并颁布了一系列济贫法,试图通过税收和救济措施来缓解贫困,但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许多极度贫困者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援助。

    英格兰的宗教状况在1602年也仍然复杂多变。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格兰国教会(圣公宗)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但宗教分歧和冲突仍然存在。

    至于对外扩张,此时的英格兰也觊觎西葡帝国取得的收益,不过它还要再等5-6年才能取得明显效果。比如1607年,英格兰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建立了第一块永久的海外殖民地,这标志着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的初步扩张。

    而在亚洲,东印度公司于1608年到达印度半岛西岸的苏拉特,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点,并在孟加拉湾乌木海岸的默苏利珀德姆建立工厂,进行牟利活动。

    美洲那边高务实目前还够不着,尤其是北美东海岸,那是完全鞭长莫及的。不过,英国人想要如历史上一般在孟加拉湾上岸开启对印度的殖民,高务实就完全可以呵呵了。

    此时欧洲殖民国家的投送能力其实也就那样,只要没有显著的军事代差,他们该认怂的时候照样认怂。有人可能要说,一鸦时带英打鞑清不是跟玩儿一样么,那会儿的英军难道就有代差优势了?

    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太平天国早期的几万“广西老弟兄”,武器装备还不如鞑清呢,可是打清军也打出了军事代差般的战绩——直到天京事变。

    江山在“德”不在险。当一个政权把精力全拿去内耗,甭管它是鞑清还是太平天国,军事上都会立刻表现出来那种令人目瞪口呆的拉胯。

    只可惜,等到这种“德”被恢复,已经是一九四九年的事了。巧的是,恢复了这种“德”之后的中国马上迎来了生死大考,原先看起来几乎如同天兵天将一般的西方顶级军事力量,在朝鲜遭遇了这支恢复“德”之后的中国军队,最终黯然止步三八线,不能北越雷池半步。

    为什么高务实始终把处理大明内部问题当做最重要的事,在对外战争中不惜动用巨大力量?因为内部处理好的中国,就是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动用,而碾压局只要统帅按部就班不犯傻,就TM不可能会输!

    中国最明显的优势既然在体量,那我就调理好身体,然后拿体量压死你!

    不服气?不服气憋着!

    此时的大明看待日本就是这个心态。高务实看待西方将来的所谓“列强”们,同样是这个心态!

    只要我睁开双眼,知道西方各国走到了哪一步,并且保持军事不掉队……天下哪有什么列强!——

    感谢书友“Mila橙”、“书友20210225205553589”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这一章是第291章幸南京的结束,也是整个超长卷“三大征”的结束,下一卷就真的是最后一卷了。要不是有读者坚持让我细细写完,我只需要三章就能结尾。

    实际上,这本书没多少金钱上的收益,我敢说放在绝大多数作者身上,早就应该“当断则断”了,甚至都不该上架。不过我说了,有人看,我就写。赚钱当然重要,但达成诺言更重要。
(快捷键 ←)上一章:第291章 幸南京(廿三)算计 返回《大明元辅》目录 下一章:第001章 大势在心(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