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后宫中的情况,高务实已经有段时间不曾关注了。毕竟在他看来,如今国本之争已经结束,太子之位已然明确,原先围绕此事而产生的风波也就过去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只要确保没有人敢于对太子本人搞什么危及生命的阴谋,那就不必太过关注。
因此,他在前段时间悄悄安排完坤宁宫防务之后,就几乎没有再把目光聚焦在后宫,对于后宫发生的细微变化,自然也是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反正这次被劾风波总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过去,那不如趁此机会闭门不出,把前段时间积压的那些关于京华内部的事情处理一番。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从刘馨南下之后,这些事已经积压太多,眼瞅着再不认真梳理一番就要捅出篓子了。
他先看了看各类产业报告,表现比较好的部门似乎都是以内部市场为导向的,包括京华银行、京华基建、京华矿业、京华机械、京华纺织和京华兵工等;表现不及预期的则包括京华海贸、京华港务、京华商社、京华船舶、京华纺织等。
这算什么?内需旺盛、外需不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外需不足的问题高务实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不过,内需旺盛是怎么来的呢?按理说,如今大明依旧处于灾害频发的时期,这内需该不会是什么虚火吧?
这种事不能凭空推断,高务实认真对比了各项数据,再和脑子里的朝廷各项数据一一比对,才基本确定下来:内需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效果:培养出了一批“城市中产”。
随着实学派多年倡导“农业固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并以此为施政纲领推进改革,现在三个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
农业方面,大明现在有了红薯、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其在北方诸省的推广尤其顺利(因为北方灾害更多,更需要这些高产作物),南方诸省也有不同程度的推广。比如高务实影响力相对较强的广东、广西、四川、湖广(广东因为靠海且商业氛围浓,受京华影响大,其余三地都是拥有土司的省份,天然亲近高务实),这大大增强了粮食产量。
无论各地百姓对于这些新物产的接受程度如何,至少在灾害频发的时候它们可以救命。中国人最讲实际,既然这些东西能救命,那就是好东西,至于口感有些不习惯什么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口感?口感再奇怪,总比观音土好吃吧?再说,中国人在饮食这块素来都是天赋异禀的,只要不在灾年,想办法把口感弄好点也不算什么难事。
[注:新大陆作物并不是一来到亚欧大陆就如今天的口感,也是迭代了无数次才成现在这样的。不过高务实引进的机会不错,灾年就没人在乎口感、观感这些了,只要能填饱肚子不饿死人,那就是好东西。]
辽东方面除了红薯玉米之外,还在精心培育迭代适合当地的耐寒水稻。这些来自后世北海道的耐寒水稻已经迭代了数次,比一开始的时候产量提高了不少。当然,不要指望和后世的高产东北耐寒稻相比,毕竟这年头没人懂基因学,包括高务实和刘馨。
现在的所谓“培育迭代”,其实主要是选种。粗略的说就是先种一大批,然后挑出那些长势最好的,留下它们的果实作为下一批次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这显然是个笨办法,但是有效就行,即便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化,但也总比欧洲人那种播种之后全看上帝表演强多了,至少有个盼头。
再有就是棉花和甘蔗的种植。其实在高务实的心里,只有西域那块才是他心目中的棉花圣地,但这不是还没收复么,所以也只好在大明全境都先推广推广。
关于棉花,中国的种植和使用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棉花最初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候。
棉花嘛,当然主要用于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材料,自古便是如此。汉朝时期,西域(新疆)地区最早开始种植棉花,后世考古学家在新疆巴楚县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朵公元前2世纪的棉花,表明新疆在当时就已经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地之一。
宋朝至元朝时期,棉花种植和利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棉花的纺织特性被人们所认识,并在宋元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到了大明时期,棉花种植进一步普及,成为全国性的大产业,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织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但是这里要明确一点,棉纺织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并不代表棉产区都在长江中下游。
这年头的运力限制会导致一个问题:但凡需要大宗物料的产业,往往都会往长江中下游形成产业集群,因为只有长江航道能够提供既巨大、又廉价、而且稳定的运力。
这就意味着,如今大明从长江三峡以东(以西通航不便)的流域范围开始,一路向东直到大海,都是棉花主要产地。
高务实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由于京华按照高务实的记忆弄出了大明版的珍妮纺纱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几处重镇几乎都成了棉纺织业的重要城市,包括荆州、岳州、汉阳、武昌、九江、安庆、池州、南京、镇江、苏州、松江,几乎包括了整个长江沿线重镇。
众所周知,棉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珍妮纺纱机比老式纺纱机更加高效,那也依然需要大量人工。而这就导致城市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成为实学派改革催化的“城市中产”中一个重要类别。
都知道棉纺产业是“工业化”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产业,因为其之所以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是一项面向大众的产品,其市场前景足够广阔。不过这一产业最大的敌人则在于小农经济——最广大的人群并没有足够的购买力。
原历史上鸦片战争之后鞑清被迫开埠,结果数年过去英国人发现不对劲了,因为除了鸦片之外,他们的拳头产品工业织布在中国依旧没有什么市场——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穿自家织的土布。
这个问题高务实是知道解决办法的,无非是继续提升多种多样的城市人口,让更多的国人从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和佃户转化为城市工人。更关键的是,他这么多年的改革本就是冲着这个方向去的。
比如说农业这块的另一个大项:甘蔗。这里说的甘蔗当然不是用来啃的,是指用来制糖,从而产生制糖产业,培养出一批制糖产业工人,以及销售各种糖类的商人、店员之类。
广西,这个当年每年亏掉朝廷十几万两银子的净亏损省份,自从高务实去任职过后,几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以黄芷汀的旧领思明府土司及周边黄氏土司领地为例,这块地方在后世的红朝大致就是全国制糖中心广西省崇左市,号称“中国糖都”。食糖年产量240万吨(2022年),占广西全省的三分之一,中国全国的五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块地方用来种植甘蔗并制糖,那是绝对错不了的啊!因此,高务实当初就给广西找准了产糖制糖这个发展方向。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不止京华系在广西疯狂扩张糖产,很多跟风的豪商大户都积极投入,已经基本完成了“一省供全国”的超大型广西糖产业集群。
甘蔗种植户暂且不提,单是制糖业用工就高达数十万人之多,生产的糖类产品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不止是以往“专供富人”的白砂糖,现在各种各样的糖类产品都冒出来了,甚至有了用油纸包裹的“水果糖”。
虽说目前水果糖的口味还只有三四种,但趋势已然形成,产值更是已经起飞。这年头副食品的丰富度毕竟远不能和后世比,糖果简直就是人见人爱,不仅热销国内,甚至还在出口。这就带动了广西制糖产业的大发展,也因为高溢价而培养了数十万产业工人——这些人是有能力消费新式工业织布的。
除了制糖产业,辽东的柞丝产业、西南诸省的硬木产业等等,也都是农业联系工业的类型,这就不一一例举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纯度”更高的工业也在茁壮成长,比如京华兵工。京华兵工下辖多部,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火枪和火炮两类产品及其配套弹药。
随着大明百万大军历时近二十年的批量换装,以及南疆同样时长内三四十万大军的编练,再加上这两支大军多年来不停地战争,京华兵工简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后世米帝有个著名的“米国军工复合体”,尽管在中国说起它来确实不是啥好词,但无论如何也得承认,现在的京华兵工差不多也是“大明军工复合体”的最核心成员。
与京华兵工组成“复合体”的,自然就是各大世家开办的军工企业。他们分走了其他京华不怎么涉足的产品线,比如铠甲、头盔、刀具、马铠,甚至军用帐篷、军用铁水壶之类。
根据京华兵工的报告和高务实对兵部拨款的了解,基本上来说,京华兵工约莫占据了大明每年用于军事装备采购、维护支出总额的43%,称得上一家独大。与之相对应的,京华兵工也拥有高达三十万人的全产业链工人,这不止是包括火枪厂、火炮厂和弹药厂,还包括上游企业——比如光是弹药厂就需要有上游的纸壳厂(纸壳定装药)、硝石厂、硫磺厂、木炭厂等等。
高务实一旦认真看起这些报告来,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产业集中正在发生。
大明过去是那种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生产一些火器产品,但绝大部分地方生产的产品都不怎么样,而且生产成本还高得离谱。现在则不然,各类产品开始出现集中化生产的趋势,逐渐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
比如,京师不远处的开平工业区,其不仅是钢铁、煤炭生产龙头,还是军工密集区。京华兵工在这里集中了在大明境内约四成的火枪、火炮生产产能——道理很简单,它有两个优势:一是拥有足够近的优质钢铁用料;二是拥有就近海运优势。
然而,京华的弹药厂却不设在此处,而是设在西安、大同和武昌。这是因为硝石这个最难搞的战略物资主产地位于西北和四川,综合考虑物流关系之后,便做了如此选择。
当然,从战略上来讲,把火器生产基地和弹药生产基地分开布局,也有防止作乱的考虑。朱翊钧之所以认为高务实毫无反意,部分原因也在于高务实和他解释过这一安排的用意。
毕竟,这一做法简直就是“高务实防备高务实作乱”——他如果全放在开平,那就意味着他随时可以武装几十万火器军队,而且武器弹药充足。
什么,你说武器弹药能库存但是人从哪来?开玩笑,几十万工人都是他的雇工,发下枪弹不就是兵?战斗力差点又如何,只要会放枪,以开平到京师这点距离,除了禁卫军谁都反应不过来。
总之,随着改革的日益推进,现如今全国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产业集群,造就了百万级别的产业工人,使得这些新型产业和产业工人联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循环”。虽然离什么“打破小农经济”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但至少可以说,已经稳稳迈出了第一步。
想到这里,高务实忽然觉得有一点不对劲:既然内需强劲,那京华纺织今年是怎么表现不及预期的?认真一看,高务实都有点愣了。
江南本土纺织业和京华纺织打起了贸易战,或者更直接的说,是价格战。
——
感谢书友“单骑照碧心”的28张月票支持,谢谢!感谢书友“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6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天堂huwz”、“书友20220601111935650”、“天姥散仙”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产业集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
因此,他在前段时间悄悄安排完坤宁宫防务之后,就几乎没有再把目光聚焦在后宫,对于后宫发生的细微变化,自然也是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他已经做出了决定,反正这次被劾风波总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过去,那不如趁此机会闭门不出,把前段时间积压的那些关于京华内部的事情处理一番。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自从刘馨南下之后,这些事已经积压太多,眼瞅着再不认真梳理一番就要捅出篓子了。
他先看了看各类产业报告,表现比较好的部门似乎都是以内部市场为导向的,包括京华银行、京华基建、京华矿业、京华机械、京华纺织和京华兵工等;表现不及预期的则包括京华海贸、京华港务、京华商社、京华船舶、京华纺织等。
这算什么?内需旺盛、外需不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外需不足的问题高务实一时半会还真没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不过,内需旺盛是怎么来的呢?按理说,如今大明依旧处于灾害频发的时期,这内需该不会是什么虚火吧?
这种事不能凭空推断,高务实认真对比了各项数据,再和脑子里的朝廷各项数据一一比对,才基本确定下来:内需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二三十年的改革已经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明显的效果:培养出了一批“城市中产”。
随着实学派多年倡导“农业固国、工业强国、商业富国”,并以此为施政纲领推进改革,现在三个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
农业方面,大明现在有了红薯、玉米作为主粮补充,其在北方诸省的推广尤其顺利(因为北方灾害更多,更需要这些高产作物),南方诸省也有不同程度的推广。比如高务实影响力相对较强的广东、广西、四川、湖广(广东因为靠海且商业氛围浓,受京华影响大,其余三地都是拥有土司的省份,天然亲近高务实),这大大增强了粮食产量。
无论各地百姓对于这些新物产的接受程度如何,至少在灾害频发的时候它们可以救命。中国人最讲实际,既然这些东西能救命,那就是好东西,至于口感有些不习惯什么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口感?口感再奇怪,总比观音土好吃吧?再说,中国人在饮食这块素来都是天赋异禀的,只要不在灾年,想办法把口感弄好点也不算什么难事。
[注:新大陆作物并不是一来到亚欧大陆就如今天的口感,也是迭代了无数次才成现在这样的。不过高务实引进的机会不错,灾年就没人在乎口感、观感这些了,只要能填饱肚子不饿死人,那就是好东西。]
辽东方面除了红薯玉米之外,还在精心培育迭代适合当地的耐寒水稻。这些来自后世北海道的耐寒水稻已经迭代了数次,比一开始的时候产量提高了不少。当然,不要指望和后世的高产东北耐寒稻相比,毕竟这年头没人懂基因学,包括高务实和刘馨。
现在的所谓“培育迭代”,其实主要是选种。粗略的说就是先种一大批,然后挑出那些长势最好的,留下它们的果实作为下一批次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这显然是个笨办法,但是有效就行,即便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进化,但也总比欧洲人那种播种之后全看上帝表演强多了,至少有个盼头。
再有就是棉花和甘蔗的种植。其实在高务实的心里,只有西域那块才是他心目中的棉花圣地,但这不是还没收复么,所以也只好在大明全境都先推广推广。
关于棉花,中国的种植和使用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棉花最初是从西亚传入中国的,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的时候。
棉花嘛,当然主要用于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用品的材料,自古便是如此。汉朝时期,西域(新疆)地区最早开始种植棉花,后世考古学家在新疆巴楚县的遗址中发现了一朵公元前2世纪的棉花,表明新疆在当时就已经是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地之一。
宋朝至元朝时期,棉花种植和利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棉花的纺织特性被人们所认识,并在宋元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到了大明时期,棉花种植进一步普及,成为全国性的大产业,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织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但是这里要明确一点,棉纺织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并不代表棉产区都在长江中下游。
这年头的运力限制会导致一个问题:但凡需要大宗物料的产业,往往都会往长江中下游形成产业集群,因为只有长江航道能够提供既巨大、又廉价、而且稳定的运力。
这就意味着,如今大明从长江三峡以东(以西通航不便)的流域范围开始,一路向东直到大海,都是棉花主要产地。
高务实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反而加强了这一趋势。由于京华按照高务实的记忆弄出了大明版的珍妮纺纱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几处重镇几乎都成了棉纺织业的重要城市,包括荆州、岳州、汉阳、武昌、九江、安庆、池州、南京、镇江、苏州、松江,几乎包括了整个长江沿线重镇。
众所周知,棉纺织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便珍妮纺纱机比老式纺纱机更加高效,那也依然需要大量人工。而这就导致城市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成为实学派改革催化的“城市中产”中一个重要类别。
都知道棉纺产业是“工业化”初始阶段最重要的产业,因为其之所以重要,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这是一项面向大众的产品,其市场前景足够广阔。不过这一产业最大的敌人则在于小农经济——最广大的人群并没有足够的购买力。
原历史上鸦片战争之后鞑清被迫开埠,结果数年过去英国人发现不对劲了,因为除了鸦片之外,他们的拳头产品工业织布在中国依旧没有什么市场——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穿自家织的土布。
这个问题高务实是知道解决办法的,无非是继续提升多种多样的城市人口,让更多的国人从自给自足的自耕农和佃户转化为城市工人。更关键的是,他这么多年的改革本就是冲着这个方向去的。
比如说农业这块的另一个大项:甘蔗。这里说的甘蔗当然不是用来啃的,是指用来制糖,从而产生制糖产业,培养出一批制糖产业工人,以及销售各种糖类的商人、店员之类。
广西,这个当年每年亏掉朝廷十几万两银子的净亏损省份,自从高务实去任职过后,几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以黄芷汀的旧领思明府土司及周边黄氏土司领地为例,这块地方在后世的红朝大致就是全国制糖中心广西省崇左市,号称“中国糖都”。食糖年产量240万吨(2022年),占广西全省的三分之一,中国全国的五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块地方用来种植甘蔗并制糖,那是绝对错不了的啊!因此,高务实当初就给广西找准了产糖制糖这个发展方向。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不止京华系在广西疯狂扩张糖产,很多跟风的豪商大户都积极投入,已经基本完成了“一省供全国”的超大型广西糖产业集群。
甘蔗种植户暂且不提,单是制糖业用工就高达数十万人之多,生产的糖类产品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不止是以往“专供富人”的白砂糖,现在各种各样的糖类产品都冒出来了,甚至有了用油纸包裹的“水果糖”。
虽说目前水果糖的口味还只有三四种,但趋势已然形成,产值更是已经起飞。这年头副食品的丰富度毕竟远不能和后世比,糖果简直就是人见人爱,不仅热销国内,甚至还在出口。这就带动了广西制糖产业的大发展,也因为高溢价而培养了数十万产业工人——这些人是有能力消费新式工业织布的。
除了制糖产业,辽东的柞丝产业、西南诸省的硬木产业等等,也都是农业联系工业的类型,这就不一一例举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纯度”更高的工业也在茁壮成长,比如京华兵工。京华兵工下辖多部,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火枪和火炮两类产品及其配套弹药。
随着大明百万大军历时近二十年的批量换装,以及南疆同样时长内三四十万大军的编练,再加上这两支大军多年来不停地战争,京华兵工简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后世米帝有个著名的“米国军工复合体”,尽管在中国说起它来确实不是啥好词,但无论如何也得承认,现在的京华兵工差不多也是“大明军工复合体”的最核心成员。
与京华兵工组成“复合体”的,自然就是各大世家开办的军工企业。他们分走了其他京华不怎么涉足的产品线,比如铠甲、头盔、刀具、马铠,甚至军用帐篷、军用铁水壶之类。
根据京华兵工的报告和高务实对兵部拨款的了解,基本上来说,京华兵工约莫占据了大明每年用于军事装备采购、维护支出总额的43%,称得上一家独大。与之相对应的,京华兵工也拥有高达三十万人的全产业链工人,这不止是包括火枪厂、火炮厂和弹药厂,还包括上游企业——比如光是弹药厂就需要有上游的纸壳厂(纸壳定装药)、硝石厂、硫磺厂、木炭厂等等。
高务实一旦认真看起这些报告来,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产业集中正在发生。
大明过去是那种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生产一些火器产品,但绝大部分地方生产的产品都不怎么样,而且生产成本还高得离谱。现在则不然,各类产品开始出现集中化生产的趋势,逐渐形成了几个产业集群。
比如,京师不远处的开平工业区,其不仅是钢铁、煤炭生产龙头,还是军工密集区。京华兵工在这里集中了在大明境内约四成的火枪、火炮生产产能——道理很简单,它有两个优势:一是拥有足够近的优质钢铁用料;二是拥有就近海运优势。
然而,京华的弹药厂却不设在此处,而是设在西安、大同和武昌。这是因为硝石这个最难搞的战略物资主产地位于西北和四川,综合考虑物流关系之后,便做了如此选择。
当然,从战略上来讲,把火器生产基地和弹药生产基地分开布局,也有防止作乱的考虑。朱翊钧之所以认为高务实毫无反意,部分原因也在于高务实和他解释过这一安排的用意。
毕竟,这一做法简直就是“高务实防备高务实作乱”——他如果全放在开平,那就意味着他随时可以武装几十万火器军队,而且武器弹药充足。
什么,你说武器弹药能库存但是人从哪来?开玩笑,几十万工人都是他的雇工,发下枪弹不就是兵?战斗力差点又如何,只要会放枪,以开平到京师这点距离,除了禁卫军谁都反应不过来。
总之,随着改革的日益推进,现如今全国已经形成了很多新的产业集群,造就了百万级别的产业工人,使得这些新型产业和产业工人联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循环”。虽然离什么“打破小农经济”还有十万八千里要走,但至少可以说,已经稳稳迈出了第一步。
想到这里,高务实忽然觉得有一点不对劲:既然内需强劲,那京华纺织今年是怎么表现不及预期的?认真一看,高务实都有点愣了。
江南本土纺织业和京华纺织打起了贸易战,或者更直接的说,是价格战。
——
感谢书友“单骑照碧心”的28张月票支持,谢谢!感谢书友“书友20170107012220447”的6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天堂huwz”、“书友20220601111935650”、“天姥散仙”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产业集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