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qiqixs.net
李昖急于播迁,满朝臣工即便不满,也只能遵命行事。因此开城中的伊斗寿便召集臣僚商议播迁之事。
李德馨抢先道:“先前抵达开城时,大王早已公开张榜,说要与百姓一同坚守开城,如今再度播迁,岂不失信于民?”
伊斗寿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眼下也只好避开失信于民的问题,仅谈当下之危局,道:“倭军离开城仅需半日,若前线守备再败则必将危及大王,故眼下王驾必须尽快迁至平壤。”
户曹判书洪汝淳附和道:“左相所言极是,敌寇所距太近,王驾难安,眼下唯有立刻播迁,方能保王室周全。”
李德馨拧眉反问道:“敌寇在王京,至今未动分毫,而我朝廷朝令夕改再行播迁,必将使民心大乱,士气尽失。”
都承旨李恒福出言劝慰道:“我等并非不知同知事之意,然则我等担忧敌寇所以不动,乃是为麻痹我等而设下之陷阱。”
“此言有理!”伊斗寿立刻接口道:“若是中敌奸计而拖延日久,而后被突袭包围,则国家灭亡,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必须使大王与倭军保持安全距离。”
伊斗寿话音方毕,突然发现众臣僚都不看他,反而均朝另一处望去。伊斗寿定眼一看,却是柳成龙前来。伊斗寿沉下脸来,喝道:“丢官无品之人,怎能来此国家中枢之地!还不速速离去。”
柳成龙却不答话,只转头向兵曹判书金应南问道:“勤王援军现状如何?”
金应南答道:“现已新集合到黄海道及平安道九千多名军士,以及从王京撤出的四千五百名军士,再加上全罗道可拨援军四万余,共计有五万五千六百余名。”
柳成龙面沉如水,缓缓道:“手握五万余大军,不仅不思反击,却一味弃城北逃——诸位莫非不曾读《六国论》耶?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似今日这般一路逃遁,终会无地可逃。”
伊斗寿大怒,喝道:“你够了没有!我也想即刻反击,可那有何益?我等战死无足轻重,但需替大王着想!主上安危关系国家命运,如今既是胜负难料,若主上被俘则国家必亡,所以此刻才必须要保持安全距离,确保大王无虞!”
柳成龙面上看不出喜怒,但语气冷冰冰的,反问道:“那您想躲到什么时候?这一路北逃,莫非最终只是想要躲到大明,向上国摇尾乞怜吗?
此前册立世子所为何事?就是欲使大王带领军民迎敌奋战,而万一有失,则社稷依然能够传承!”
伊斗寿又惊又怒,伸出颤抖着的手指,指着柳成龙的鼻尖道:“你怎么能如此说话,难道因为了有了世子,主上安危就无所谓了么!”
柳成龙奉劝伊斗寿勿要曲解其本意,伊斗寿哪里肯依?二人遂争论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事后,金公谅将柳成龙怒骂伊斗寿胆怯一事告与其姐金贵人,金公谅认定柳成龙这么做是在暗指大王胆怯懦弱,请金贵人告知大王,一定要对柳成龙严惩不贷。
不料金贵人却转而斥责金公谅不顾大局:“你这夯货真是一无所知,国难来临,满朝文武皆恐避之不及,惟有柳成龙主张浴血迎战。若大王早前便坚信不疑,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不瞒你说,大王心中早已知错,其实大王敏锐远胜常人,只是……此时若在群臣百姓面前承认错误,则权威便会一蹶不振,所以只能由李山海及柳成龙二人担罪。然而若欲克服国难,大王是绝不能失去柳成龙的。”金公谅这才恍然大悟。
于此同时,伊斗寿也向李昖报告了柳成龙反对播迁一事,于是李昖传召柳成龙觐见,李昖问道:“寡人只有一问,你是否认为寡人怯懦?是一个即使手中握有无数军队也只会逃避的懦夫?”
柳成龙漠然答道:“若迎战条件充足却依旧避战北迁,臣如何看待不重要,但后世史家恐将如此认为。”
伊斗寿怒斥柳成龙语出无状,李昖则摆手道:“左相稍安勿躁,寡人与柳成龙也持同样看法。若寡人看到此等主君也将失望透顶,但你既然认为眼下作战条件充足,呵呵……不妨看看此物。”
随后李昖便亲自扔给柳成龙一份奏报,奏报中写出各路援军正在溃散之事。
李昖估摸着柳成龙大概看完,叹息道:“军队如此令寡人失望,还能说寡人具备作战条件么?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尽忠,反而纷纷自谋活路,谁在为王死战?说寡人抛弃百姓?这难道不是军队和百姓在抛弃寡人吗!寡人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左议政,速去准备播迁!”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柳成龙一直主张顽抗到底,此时也不禁语塞,而伊斗寿再次上前领旨。
次日深夜,朝鲜王驾向平壤迁移,而王京之中,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正与各军团大将集会。本次参会人员可谓将星璀璨,计有一番队小西行长、二番队加藤清正、三番队黑田长政、四番队岛津义弘、五番队福岛正则、六番队小早川隆景、七番队毛利辉元、八番队兼总大将宇喜多秀家、九番队丰臣秀胜,以及军师黑田官兵卫。
宇喜多秀家为丰臣秀吉养子,虽只有十九岁,但勇武过人,内政更是出色,连人也英姿焕发,富有斗志,深为秀吉喜爱,故在国内权势很大。秀吉有意着重培养为丰臣家的中流砥柱,所以任命其为总大将一职,节制诸军,以便立功立威。
此时宇喜多秀家对各将道:“第一批国内军粮补给即将抵达,届时各番队护送军粮返至各自区域并救济难民,妥善安置,方便其归心,日后服务我军。”众将领命。
宇喜多秀家接着道:“汉阳所在京畿道便由我来负责,其他地区的选择就先让首先攻占汉阳的小西行长来选择吧。”
正当小西行长拜谢时,加藤清正果不其然出言反对,道:“我第二番队先锋实际上比第一番队早一天勘察汉阳并实施占领,有报告书为证,请总大将核对。”小西行长岂能受得了这个鸟气,自然大为震怒,当场与加藤清正争吵。
宇喜多秀家喝止二人,冷然道:“二位可还记得我才是总大将?一切以我判断为准!既然是第一番队的本军率先入城,那便是小西君先行攻占汉阳。”
宇喜多秀家这话,得到了军师黑田长政及实力最为雄厚的毛利辉元支持,两人均表示认同,因此这个决定就算盖棺定论了。
于是小西行长选择负责平安道,加藤清正负责咸镜道,但至开城为止都与第一军共同进军。此外,黑田长政负责黄海道,岛津义弘负责江原道,福岛正则负责忠清道,小早川隆景负责全罗道,毛利辉元负责庆尚北道,丰臣秀胜负责庆尚南道并侧援全罗道。
分配完毕,宇喜多秀家又道:“诸位在所辖各道除抑制叛乱外,还需配合诸奉行实施检地,以期早日将朝鲜归化我俗。此前听闻,小西君攻下汉阳后将朝鲜掌隶院的奴婢名册烧毁,朝鲜百姓因此欢欣鼓舞。嗯,这件事做得非常好。”小西行长颇受鼓舞,再次致谢总大将。
秀家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小西、加藤,二君保持战意虽是好事,但却不可过分争功,若因私欲而增大我军伤亡,则绝不可原谅。诸位切须牢记,一举一动均在太阁殿下目中,不可懈怠!”诸将领命。
此时朝鲜王驾播迁平壤途中先于黄海道官衙休息,伊斗寿终于接到了来自庆尚道关于日军一部投降的奏报,李昖听后召集重臣商议。
伊斗寿上奏,请杀冈本越后守,他道:“倭寇一路势如破竹,占据王京却多日未动,必有阴谋,此刻万不可给予任何可乘之机,当杜绝任何隐患。”
户曹判书洪汝淳立刻附和,也奏道:“臣以为,若将三千倭军全数斩首示众,必能提高全国士气!”
李德馨则对此极为反对,大声道:“臣以为此事尚需慎重对待,若确为投降,那我等便能有效获取倭军情报,并使其为我所用。”
光海君也表示认同,道:“虽然提升士气极为重要,但还尚需知晓敌兵实数,行军部署等,这些必对将来反击大有裨益。”
李昖冷笑道:“倭寇皆为奸诈残忍的禽兽之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要知道,对外部的敌人往往能做出防备,但对内部的奸细却常常束手无策。”大王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群臣附和,以日军攻势正盛必是诈降为由,纷纷请奏斩首示众。
关键时刻,柳成龙于殿门外请奏,获准入内之后,柳成龙道:“臣以为倭寇能半月之内势如破竹,其所持利器铁炮极为关键,冈本越后守所携带铁炮约有数十支,我军也可趁此机会研究仿制,并制造可抗衡之器。
为此,需通过冈本越后守了解制造细节及使用方法,便如同得到数万士兵。冈本越后守为倭军大将,对倭寇情报了如指掌,正是研修彼之长处,以补我之短处良机,且其所部原为先锋,必是一军之精锐,倘若将来能为我军所用,无论征战或训练,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李昖问及如何辨别真伪,光海君答道:“儿臣以为,可令庆尚道观察使就地察看,令其反攻附近倭寇,他若果然全力攻之则为真降,若敷衍塞责甚或倒行逆施,自然便是假的。只不过即便为假,那也不能伤及我朝我军。”
李昖虽觉有理却不愿认同,问及左议政,谁知道这次伊斗寿居然也同意了,说道:“臣以为世子及柳成龙所言有理,请殿下采纳。”这下群臣统一,大王也没法强行拒绝了,李昖只得照准,群臣齐呼大王英明。
王驾迁驻平壤后,李昖问及日军动向,伊斗寿道:“倭寇至今仍盘踞王京未曾北上,想来也应是受到不小的打击,因为损失较大而在休整备战。”
李昖便又问到本国兵力整备情况,兵曹判书金应南答道:“全罗及庆尚二道五万余人正在北上,还有原防卫汉江都元帅率七千余人及留都大将所率五千余人都正赶往平壤。”
平安道巡察使李元翼补充说道:“平安道也有一千士兵及黄海道两千士兵驻扎,如此我军总计仍然约有七万。”
一听还有七万大军,李昖听后顿觉心安,觉得就算反攻过于困难,但扎稳营寨、经营防线,以期与日军形成拉锯,以待上国发天兵援助,这倒应该是有希望的,于是他再问及军粮筹备。
李元翼答道:“近日细查之下发现尚有四万余石,其实自备战以来,我等已令将附近粮食集中平壤,偏远地区也早已传出军令,火速向平壤运粮,想必不日则将抵达。”
李昖大喜过望,伊斗寿连忙祝贺道:“如此看来,平壤眼下已如铜墙铁壁,抵挡倭寇绰绰有余,殿下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昖连连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及临近守备当派何人守之,金应南答道:“殿下,都元帅金命元及副帅申恪恳请殿下准其戴罪立功。金命元及申恪多有战功,且也都曾深受殿下信任,此前汉阳失守缘由颇多,若准其所请,一来可彰显殿下仁德,二来也必能激励战心,以期二人知耻后勇。”
李元翼见金应南再荐此二人,心生不悦,便向李昖奏道:“殿下,金命元、申恪深负朝廷,即便圣恩浩荡,也不可再全权托付,臣以为巡察使韩应寅知兵敢战,公正严明,可统大兵,不如令其总督各军,以保平壤安危。”
李昖欣喜:“二位爱卿为国筹谋,设想周全,寡人甚慰。这样吧,就令金命元、申恪戴罪立功,也给予韩应寅临机专断之权。”李昖这一手稀泥倒是和得不错,有点缝合怪的先兆了。
伊斗寿则说道:“殿下,除此之外,殿下还可大赦天下,普免钱粮,亲自激励军民,使百姓安定共保社稷。”
这种操作就属于锦上添花,到底有多少用处不好说,但目前来看至少也没什么大坏处,于是李昖下旨坚守平壤,表示将亲自迎战,同时赦免天下罪人,普免钱粮税款,用以安定民心。
这一次,李昖立誓要在平壤击退倭寇,继而收复失地。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私底下却再三追问上国的回应到底如何,甚至一日之内连续发出数道求援信,语气一次比一次低声下气,已经不是“跪下来叫爸爸”,而是直呼“爸爸救我”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IKI凯”、“阴天好心情”、“曹面子”、“edwardliujun”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77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迁平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
李德馨抢先道:“先前抵达开城时,大王早已公开张榜,说要与百姓一同坚守开城,如今再度播迁,岂不失信于民?”
伊斗寿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眼下也只好避开失信于民的问题,仅谈当下之危局,道:“倭军离开城仅需半日,若前线守备再败则必将危及大王,故眼下王驾必须尽快迁至平壤。”
户曹判书洪汝淳附和道:“左相所言极是,敌寇所距太近,王驾难安,眼下唯有立刻播迁,方能保王室周全。”
李德馨拧眉反问道:“敌寇在王京,至今未动分毫,而我朝廷朝令夕改再行播迁,必将使民心大乱,士气尽失。”
都承旨李恒福出言劝慰道:“我等并非不知同知事之意,然则我等担忧敌寇所以不动,乃是为麻痹我等而设下之陷阱。”
“此言有理!”伊斗寿立刻接口道:“若是中敌奸计而拖延日久,而后被突袭包围,则国家灭亡,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必须使大王与倭军保持安全距离。”
伊斗寿话音方毕,突然发现众臣僚都不看他,反而均朝另一处望去。伊斗寿定眼一看,却是柳成龙前来。伊斗寿沉下脸来,喝道:“丢官无品之人,怎能来此国家中枢之地!还不速速离去。”
柳成龙却不答话,只转头向兵曹判书金应南问道:“勤王援军现状如何?”
金应南答道:“现已新集合到黄海道及平安道九千多名军士,以及从王京撤出的四千五百名军士,再加上全罗道可拨援军四万余,共计有五万五千六百余名。”
柳成龙面沉如水,缓缓道:“手握五万余大军,不仅不思反击,却一味弃城北逃——诸位莫非不曾读《六国论》耶?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似今日这般一路逃遁,终会无地可逃。”
伊斗寿大怒,喝道:“你够了没有!我也想即刻反击,可那有何益?我等战死无足轻重,但需替大王着想!主上安危关系国家命运,如今既是胜负难料,若主上被俘则国家必亡,所以此刻才必须要保持安全距离,确保大王无虞!”
柳成龙面上看不出喜怒,但语气冷冰冰的,反问道:“那您想躲到什么时候?这一路北逃,莫非最终只是想要躲到大明,向上国摇尾乞怜吗?
此前册立世子所为何事?就是欲使大王带领军民迎敌奋战,而万一有失,则社稷依然能够传承!”
伊斗寿又惊又怒,伸出颤抖着的手指,指着柳成龙的鼻尖道:“你怎么能如此说话,难道因为了有了世子,主上安危就无所谓了么!”
柳成龙奉劝伊斗寿勿要曲解其本意,伊斗寿哪里肯依?二人遂争论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事后,金公谅将柳成龙怒骂伊斗寿胆怯一事告与其姐金贵人,金公谅认定柳成龙这么做是在暗指大王胆怯懦弱,请金贵人告知大王,一定要对柳成龙严惩不贷。
不料金贵人却转而斥责金公谅不顾大局:“你这夯货真是一无所知,国难来临,满朝文武皆恐避之不及,惟有柳成龙主张浴血迎战。若大王早前便坚信不疑,也不至于如此狼狈。
不瞒你说,大王心中早已知错,其实大王敏锐远胜常人,只是……此时若在群臣百姓面前承认错误,则权威便会一蹶不振,所以只能由李山海及柳成龙二人担罪。然而若欲克服国难,大王是绝不能失去柳成龙的。”金公谅这才恍然大悟。
于此同时,伊斗寿也向李昖报告了柳成龙反对播迁一事,于是李昖传召柳成龙觐见,李昖问道:“寡人只有一问,你是否认为寡人怯懦?是一个即使手中握有无数军队也只会逃避的懦夫?”
柳成龙漠然答道:“若迎战条件充足却依旧避战北迁,臣如何看待不重要,但后世史家恐将如此认为。”
伊斗寿怒斥柳成龙语出无状,李昖则摆手道:“左相稍安勿躁,寡人与柳成龙也持同样看法。若寡人看到此等主君也将失望透顶,但你既然认为眼下作战条件充足,呵呵……不妨看看此物。”
随后李昖便亲自扔给柳成龙一份奏报,奏报中写出各路援军正在溃散之事。
李昖估摸着柳成龙大概看完,叹息道:“军队如此令寡人失望,还能说寡人具备作战条件么?国难当头,不思报国尽忠,反而纷纷自谋活路,谁在为王死战?说寡人抛弃百姓?这难道不是军队和百姓在抛弃寡人吗!寡人已经不想多说什么了,左议政,速去准备播迁!”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柳成龙一直主张顽抗到底,此时也不禁语塞,而伊斗寿再次上前领旨。
次日深夜,朝鲜王驾向平壤迁移,而王京之中,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正与各军团大将集会。本次参会人员可谓将星璀璨,计有一番队小西行长、二番队加藤清正、三番队黑田长政、四番队岛津义弘、五番队福岛正则、六番队小早川隆景、七番队毛利辉元、八番队兼总大将宇喜多秀家、九番队丰臣秀胜,以及军师黑田官兵卫。
宇喜多秀家为丰臣秀吉养子,虽只有十九岁,但勇武过人,内政更是出色,连人也英姿焕发,富有斗志,深为秀吉喜爱,故在国内权势很大。秀吉有意着重培养为丰臣家的中流砥柱,所以任命其为总大将一职,节制诸军,以便立功立威。
此时宇喜多秀家对各将道:“第一批国内军粮补给即将抵达,届时各番队护送军粮返至各自区域并救济难民,妥善安置,方便其归心,日后服务我军。”众将领命。
宇喜多秀家接着道:“汉阳所在京畿道便由我来负责,其他地区的选择就先让首先攻占汉阳的小西行长来选择吧。”
正当小西行长拜谢时,加藤清正果不其然出言反对,道:“我第二番队先锋实际上比第一番队早一天勘察汉阳并实施占领,有报告书为证,请总大将核对。”小西行长岂能受得了这个鸟气,自然大为震怒,当场与加藤清正争吵。
宇喜多秀家喝止二人,冷然道:“二位可还记得我才是总大将?一切以我判断为准!既然是第一番队的本军率先入城,那便是小西君先行攻占汉阳。”
宇喜多秀家这话,得到了军师黑田长政及实力最为雄厚的毛利辉元支持,两人均表示认同,因此这个决定就算盖棺定论了。
于是小西行长选择负责平安道,加藤清正负责咸镜道,但至开城为止都与第一军共同进军。此外,黑田长政负责黄海道,岛津义弘负责江原道,福岛正则负责忠清道,小早川隆景负责全罗道,毛利辉元负责庆尚北道,丰臣秀胜负责庆尚南道并侧援全罗道。
分配完毕,宇喜多秀家又道:“诸位在所辖各道除抑制叛乱外,还需配合诸奉行实施检地,以期早日将朝鲜归化我俗。此前听闻,小西君攻下汉阳后将朝鲜掌隶院的奴婢名册烧毁,朝鲜百姓因此欢欣鼓舞。嗯,这件事做得非常好。”小西行长颇受鼓舞,再次致谢总大将。
秀家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小西、加藤,二君保持战意虽是好事,但却不可过分争功,若因私欲而增大我军伤亡,则绝不可原谅。诸位切须牢记,一举一动均在太阁殿下目中,不可懈怠!”诸将领命。
此时朝鲜王驾播迁平壤途中先于黄海道官衙休息,伊斗寿终于接到了来自庆尚道关于日军一部投降的奏报,李昖听后召集重臣商议。
伊斗寿上奏,请杀冈本越后守,他道:“倭寇一路势如破竹,占据王京却多日未动,必有阴谋,此刻万不可给予任何可乘之机,当杜绝任何隐患。”
户曹判书洪汝淳立刻附和,也奏道:“臣以为,若将三千倭军全数斩首示众,必能提高全国士气!”
李德馨则对此极为反对,大声道:“臣以为此事尚需慎重对待,若确为投降,那我等便能有效获取倭军情报,并使其为我所用。”
光海君也表示认同,道:“虽然提升士气极为重要,但还尚需知晓敌兵实数,行军部署等,这些必对将来反击大有裨益。”
李昖冷笑道:“倭寇皆为奸诈残忍的禽兽之辈,怎么可能相信他们?要知道,对外部的敌人往往能做出防备,但对内部的奸细却常常束手无策。”大王既然这么说了,自然有群臣附和,以日军攻势正盛必是诈降为由,纷纷请奏斩首示众。
关键时刻,柳成龙于殿门外请奏,获准入内之后,柳成龙道:“臣以为倭寇能半月之内势如破竹,其所持利器铁炮极为关键,冈本越后守所携带铁炮约有数十支,我军也可趁此机会研究仿制,并制造可抗衡之器。
为此,需通过冈本越后守了解制造细节及使用方法,便如同得到数万士兵。冈本越后守为倭军大将,对倭寇情报了如指掌,正是研修彼之长处,以补我之短处良机,且其所部原为先锋,必是一军之精锐,倘若将来能为我军所用,无论征战或训练,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李昖问及如何辨别真伪,光海君答道:“儿臣以为,可令庆尚道观察使就地察看,令其反攻附近倭寇,他若果然全力攻之则为真降,若敷衍塞责甚或倒行逆施,自然便是假的。只不过即便为假,那也不能伤及我朝我军。”
李昖虽觉有理却不愿认同,问及左议政,谁知道这次伊斗寿居然也同意了,说道:“臣以为世子及柳成龙所言有理,请殿下采纳。”这下群臣统一,大王也没法强行拒绝了,李昖只得照准,群臣齐呼大王英明。
王驾迁驻平壤后,李昖问及日军动向,伊斗寿道:“倭寇至今仍盘踞王京未曾北上,想来也应是受到不小的打击,因为损失较大而在休整备战。”
李昖便又问到本国兵力整备情况,兵曹判书金应南答道:“全罗及庆尚二道五万余人正在北上,还有原防卫汉江都元帅率七千余人及留都大将所率五千余人都正赶往平壤。”
平安道巡察使李元翼补充说道:“平安道也有一千士兵及黄海道两千士兵驻扎,如此我军总计仍然约有七万。”
一听还有七万大军,李昖听后顿觉心安,觉得就算反攻过于困难,但扎稳营寨、经营防线,以期与日军形成拉锯,以待上国发天兵援助,这倒应该是有希望的,于是他再问及军粮筹备。
李元翼答道:“近日细查之下发现尚有四万余石,其实自备战以来,我等已令将附近粮食集中平壤,偏远地区也早已传出军令,火速向平壤运粮,想必不日则将抵达。”
李昖大喜过望,伊斗寿连忙祝贺道:“如此看来,平壤眼下已如铜墙铁壁,抵挡倭寇绰绰有余,殿下可以高枕无忧了。”
李昖连连点头,过了一会儿又问及临近守备当派何人守之,金应南答道:“殿下,都元帅金命元及副帅申恪恳请殿下准其戴罪立功。金命元及申恪多有战功,且也都曾深受殿下信任,此前汉阳失守缘由颇多,若准其所请,一来可彰显殿下仁德,二来也必能激励战心,以期二人知耻后勇。”
李元翼见金应南再荐此二人,心生不悦,便向李昖奏道:“殿下,金命元、申恪深负朝廷,即便圣恩浩荡,也不可再全权托付,臣以为巡察使韩应寅知兵敢战,公正严明,可统大兵,不如令其总督各军,以保平壤安危。”
李昖欣喜:“二位爱卿为国筹谋,设想周全,寡人甚慰。这样吧,就令金命元、申恪戴罪立功,也给予韩应寅临机专断之权。”李昖这一手稀泥倒是和得不错,有点缝合怪的先兆了。
伊斗寿则说道:“殿下,除此之外,殿下还可大赦天下,普免钱粮,亲自激励军民,使百姓安定共保社稷。”
这种操作就属于锦上添花,到底有多少用处不好说,但目前来看至少也没什么大坏处,于是李昖下旨坚守平壤,表示将亲自迎战,同时赦免天下罪人,普免钱粮税款,用以安定民心。
这一次,李昖立誓要在平壤击退倭寇,继而收复失地。不过有意思的是,他私底下却再三追问上国的回应到底如何,甚至一日之内连续发出数道求援信,语气一次比一次低声下气,已经不是“跪下来叫爸爸”,而是直呼“爸爸救我”了。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IKI凯”、“阴天好心情”、“曹面子”、“edwardliujun”的月票支持,谢谢!
txt下载地址:http://www.qiqixs.net/txt/xiazai133203.html
手机阅读:http://wap.qiqixs.net/133203/
发表书评:http://www.qiqixs.net/book/133203.html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77章 援朝抗倭(廿七)播迁平壤)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云无风谢谢您的支持!!